fresh唇膏颜色大全:17文化点燃学校发展的火炬——对话朱闩根校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57:02

文化点燃学校发展的火炬——对话朱闩根校长

陶继新  朱闩根

 

 

【编者按】陶继新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教育记者,在与朱闩根不止一次的交流中,深深感到他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感情且有研究的校长。特别是到他任校长的人民小学采访之后,陶先生的这种感觉就更加深刻。陶继新先生认为,校长不能只是行政领导,更应当是拥有文化的人。在他采访之旅的寻觅中,的确结识了一些“文化”校长。朱闩根,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2008年12月在山东莱西参加“首届全国儒家文化普及教育研讨会”期间,他们两人又一次坐在了一起,就在莱西宾馆里,陶继新与朱闩根就其学校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一场有点文化况味的对话。今将对话的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和而不同,见贤思齐”的人际环境文化

【朱闩根】老师属于知识分子群体,而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文人相轻,这不利于在工作和学习上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达到1+1>2的效果。我们从儒家的文化经典里受到启发,选择“和而不同,见贤思齐”作为我们教师队伍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通过多年磨合,这个目标已被大多数老师认同了。

【陶继新】当下知识分子之间不少是“同而不和”,而不是“和而不同,见贤思齐”,甚至是拉帮结派、见贤生妒。这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个问题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关键是因为有的校长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只要不危及我校长的威信,就如毛泽东当年所批评的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有甚者,有的校长本人就是同而不和的“带头人”,是一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

恰恰相反,您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典型,您积极地从儒家文化那里汲取智慧,从根本上解决“同而不和”的问题。在您看来,孔子的“和而不同”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是的,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这些弟子个性不一,发展走向也各不相同,比如颜回和子路、冉有和曾子的价值取向都不一样,相处之时肯定会有摩擦。但是,在“和而不同”思想的光照下,大家都凝聚在孔子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相对和谐的团队。您对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很有研究,而且让大家在这种思想的浸润下,逐渐地走向了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朱闩根】比方说,我们整个语文学科,整体阵容强大,有很多老师出类拔萃,而且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各自不同的思想见解,都影响着一批老师。但他们并不互相排斥,总能互相吸纳,互相促进,和谐共事。组里有不同流派,没有不同派别;有不同观点之争,没有不同利益之争。正因为“和而不同”,整个团队才有巨大的包容性,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大气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各种风格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新的提升和发展。如果相互排斥,故步自封,那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入死胡同,都不可能走得远,长得高。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不光是老师在成长,我也跟着老师一起成长,是老师在推动我进步。校长引领学校,学校也成就了校长。我在办公室里面特意悬挂了八个字——“和而不同,见贤思齐”,意在经常提醒我们班子三人,给全校做表率。如果我们三个人都协调不好的话,那就谈不上整个学校是一个和谐的集体了。

【陶继新】学校风气不正的根子在班子,只要领导班子团结和谐,老师之间即使有些问题也好解决。你们学校的环境和谐,首先应当是领导之间的“和”。

“和而不同”和“见贤思齐”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和而不同”的理念强调“和”,也正视“不同”。允许不同个性存在,允许个人发展,甚至允许我的竞争对手发展,而目的是共同创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和”的环境。而“见贤思齐”呢,我看到每个人的优点我都要学习,人人如此,相当于人人都发展了。假如我看到别人优秀就忌妒、打击甚至诽谤,这样,不但影响了别人的发展,也抑制了自己的进步,特别是丧失了人之为人的道德人格。

【朱闩根】中国有句古话,深刻批判了我们民族的一种劣根性,那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在一个单位里面,如果出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样的坏风气的话,整个集体就会失去发展的生机,走向衰败也就为期不远了。

【陶继新】消除这种弊端的关键在一把手。我在山东教育社担任总编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要外出讲课,而且每月都要发表一些长篇作品,但却没有成为“风必摧之”的对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社长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在很多场合说,陶老师外出讲课和发表作品,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扩大了山东教育社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支持。社长的话令我特别感动,所以,我在很多地方,就成了山东教育社的宣传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山东教育社的声誉。

 

充满经典气息的物质环境文化

【朱闩根】我们所有的办公室和教室里,悬挂的宣传内容都是取自经典。老师的办公楼选择的是《学记》里的有关内容。教学楼有的选自《弟子规》,有的选自《论语》,有的选自《管子》,有的选自《老子》。学校所有建筑物的名称也全部取自经典,两栋教学楼一栋叫敏学楼,一栋叫敏事楼,办公楼叫琢玉楼。琢玉楼取自“玉不琢不成器”,敏学楼取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事楼取自“敏于事而慎于言”。课间休闲的小亭子,叫博文亭,取自“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陶继新】这些经典选得就很“经典”,看来,选者就是一个对经典文化有研究的人。而我敢断定,这个人就是您。因为在与您的几次交流中,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厚重文化的沛然流动。文化的要义就是以文化人,学校里的各种物质环境,由于有了经典文化的附载,就有了文化的含量,自然会起到化人的作用。

【朱闩根】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创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的特色体现在两句话中:第一,以德育人;第二,以文化人。

【陶继新】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有时是合而为一的,因为经典话语之中,自然蕴藏着思想道德的力量。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就会将之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朱闩根】我们营造经典气息的物质环境文化,给学生的不只是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的影响。“敏于事而慎于言”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勉踏实,讲话要谨慎,说出来的话要负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的是对学习的态度。“琢玉楼”每天都给我们老师暗示“玉不琢不成器”,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琢玉的工作,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马虎不得。

【陶继新】看来,这些经典语句并不是随意从经典中取来的,而是经过了精心的选择,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经典不只是高尚文化的象征,它更应当成为熏染师生精神的文化载体。

【朱闩根】文化长廊里面我们选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经典绘画和书法作品。我想让学生从小接触这些高雅的艺术珍品,把种子播在他们的心田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到了一定时机,种子就会破土而出,就会发芽。我们校园的音乐全部是经典的中外名曲。如同经典的绘画书法一样,不求孩子们现在就能理解,但是从小耳濡目染,涂上一层底色,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陶继新】经典绘画、书法和音乐作品有道德感染力量,也有提升人们审美体验的作用。当下不少学校学生的学习,已经没有了审美的快乐体验,而变成了让他们心力交瘁的苦役。您让学生天天接触这些美的作品,无疑是让他们天天感受美的陶冶。一个身处美的环境之中的孩子,不但会心情愉悦,学习的质量也会自然地提升。

【朱闩根】比如我们下课的铃声是《乘着歌声的翅膀》,这个乐段很愉快、欢悦,下课铃响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乘着歌声的翅膀”,像小鸟一样欢快地飞出课堂。又如我们迎接学生进校园的是《杜鹃圆舞曲》,送学生离开校园的是《春天来了》,都是经典的名曲。

【陶继新】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相信你们的教师与学生,也会在这种快乐的乐曲中,投入到乐此不疲的教学与学习之中去的。

 

书香与歌咏润泽心灵

【朱闩根】阅读提升思想,书香润泽心灵。引导老师们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老师们读圣贤书,读中外教育名著,读温润生命的书,通过阅读,他们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人生境界不断地提升。阅读让他们濡染了一种书香气息,积储了发展的后劲。

【陶继新】教师阅读圣贤书,吸纳的不只是智慧,也有高尚的思想。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教师的知识背景,也会改变教师的心灵状态。一个知识丰富和心灵高尚的人,还会将这种正面效应辐射到学生身上,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精神资源。

【朱闩根】我们老师除了“周末大讲坛”,还有一个“快乐30分”,借助歌咏这种艺术活动的形式,把一些道德的因素渗透进去。比如,我选择了《我的教育理想》、《与书为友》、《心存感激》这些内容来朗诵,在朗诵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还有合唱,比如《友谊地久天长》、《让世界充满爱》、《送别》、《同一首歌》,都是很抒情、很舒缓的抚慰心灵的曲目,每一次这样的朗诵、合唱,对我们都是心灵的净化。

【陶继新】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舜将道德的因素自然和谐地融入到了这一乐曲之中,所以,就有了真善美的感觉。在《论语》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味道。于是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这就是古代所谓的乐教作用。你们的老师为什么在合唱中有了心灵净化的感觉,就是因为您所选的乐曲既美又善啊!

 

开放搞活的交流文化

【朱闩根】我们主张交流文化,主要的体现是开放搞活。

【陶继新】在经济发展上,我们国家提倡开放搞活;在学校发展上,也应当开放搞活。一个封闭的学校,是不可能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的。

一、对内搞活:开设大讲坛

【朱闩根】我们开设了“周末大讲坛,快乐大家谈”,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教师集中,人人轮流登台,谈读书体会,谈工作所思,谈生活的困惑,谈人生感悟……

开设大讲坛,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引导老师读点书,“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就没有底气站上大讲坛。第二,让老师有一个面对全体同事发表自己思想见解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增强自信心。第三,让老师有个宣泄自己情绪的渠道,把积郁在心中的怨气释放出来。比方说我们这个学期,开学介绍新老师时,我忘了介绍从我们学校调出又调回来的一位老师。一个半月以后,她登上大讲坛,说出她的委屈,我立即当着全体老师的面向她表示道歉,并对她六年后的归来,表示由衷的欢迎。仅仅几句话,一切误会都烟消云散了。

【陶继新】假如没有这个大讲坛,她可能会将这种委屈一直积压在心里,一直对您耿耿于怀。在某种意义上说,倾诉也是一种情感需求,教师也是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长期淤积在心里,不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还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甚至会将不良的情绪辐射到学生身上。在大讲坛上,老师们将自己的烦恼、牢骚一吐为快,不快便得到了释放,而且获得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其后,其心理的轻松与工作的积极主动,将会有益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他还会将这种健康的心灵状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朱闩根】这位老师为我们学校争得了荣誉。在安徽省经典诵读比赛中,我们学校获得了全省一等奖,她就是主要辅导老师之一。

【陶继新】这个大讲坛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它会促进教师更快地发展。听着别的教师讲得精彩,看到别的教师快速发展,自己也想讲得精彩,也想快速发展。一个团队如果都能“见贤思齐”,就必然没了相互猜疑与嫉妒。于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态势就形成了。而群体竞争意识的增强与积极向上氛围的形成,就使得学校有了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

【朱闩根】每次主讲人确定下来以后,承担任务的老师都认真地去准备,每一个老师都会把它当成展示自己的机会,很珍惜。认真准备的过程无疑是提高的过程。

【陶继新】每个发言人准备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自己的思想与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一个思想文化品位高的教师,就有了一般教师所没有的底蕴,教起课来就会左右逢源,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一个在学生认可与拥戴积极暗示下的教师,反过来又会更加积极地学习与工作。

【朱闩根】不仅是登台的几位老师,全体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有提高,一轮下来,我们每个人都分享了70个人的思想。第2轮又开始了,这一轮要求每个人必须脱稿。我发现老师的潜能无限,虽然脱稿登台,但他们很自信,表达得很流畅、得体,不乏深度。

【陶继新】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生命潜能,可有的学校却压抑了这种潜能。然而如果积极地开发这种潜能,老师们就会还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二、对外搞活:交流文化

【朱闩根】在对内搞活的同时,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我们经常把各行各业有一定造诣的专家请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比如书法,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给我们谈《书法艺术与小学教师的修养》等;请卫生方面的专家讲《饮食与健康》。我们还请了法律方面的专家讲《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请了军分区干部讲《国防形势》;请上市公司老总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谈,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办,才能培养出适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有陶老师您的讲座,老师们感触很深,启发很大。

【陶继新】“功夫在诗外”嘛!教师听听教育之外的讲座,眼界会更加开阔,甚至可以站在一个高视点看本学科的教学。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某个学科的教师,只看这个学科的书,只听这个学科的讲座,这样,他们就会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思想文化是相通的,教育之外的大家的文章与讲座,有的时候可以使我们眼睛一亮,犹如在漆黑的屋子里突然打开了一扇窗子。老师对外部世界了解得越多,其心灵就会越丰富,一个心理世界丰富的老师,也会“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而这一点,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超越单纯的教学。

 

体现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

【朱闩根】我们构建了具有三大特色的课程:第一,“我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汉字书写课程;第二,“读经典书,做有根人”,经典诵读课程;第三,我们学校是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我们的特色是手球项目。我们尝试手球进课堂,每个星期每一个班都有一节手球课。没有课程支撑,特色或形成不了,或巩固不了,或延续不了。

【陶继新】优质的校本课程,有时也要因人因地而宜。你们的这三个校本课程,有的学校未必能做成,即使做起来,也未必能够做好。因为课程需要的不只是文本,还要教师包括校长在内的文化资源。您本人就是一个书法家,做起书法课程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校长并不具备。手球是你们学校的传统项目,你们做起来自然从容,别的地方也想做这个课程就要困难得多。您是一个对经典文化情有独钟的校长,这些年来,在您的影响下,你们的老师也对经典文化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做起这样的课程,就会顺理成章,而且教师喜欢它,教起这样的课程也会游刃有余。

所以,校本课程的设立,应当考虑学校已有的优势资源,特别是那些“人无我有”的条件。但是,即使资源不是特别丰富,也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所谓的资源,有的是自然而有的;而有的,则是学校开发出来的,比如你们的手球课程,起步阶段,也是近乎“一无所有”的。

 

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标识

【朱闩根】现在,我们有两个系列文化标识,一个是“相约成长”,比如学生成长档案“相约成长”、老师成长档案“相约成长”、我们学校的网站“相约成长”、我们的校报《相约成长》、我们的校标“相约成长”。第二个系列是“五松新少年”,“五松山”是李白命名的,我们就是打李白这张文化牌。李白前后几次到铜陵,留下了许多诗作,多次提到了五松山。我们学校在五松山的余脉上,我们挖掘历史文化,打出“五松新少年”这样一个标识,比如我们校园的小电视台取名“五松新少年电视台”,我们还有小记者队伍——“五松新少年小记者”,我们的小手球队取名为“五松新少年手球队”。

【陶继新】一些知名的产品,几乎都有注册商标。你们的特色文化,就相当于给学校文化注册了一个商标。这样,就形成了你们自己的特色,就有了你们自己的品牌“产品”。而且这个“商标”一旦确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校外的人们,只要一谈起你们学校,都知道你们人民小学的品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形不成品牌,就不会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8年11月初,你们学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这自然与你们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成了点燃你们学校发展的火炬。

 

朱闩根简介

朱闩根,196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校长,全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成员,安徽省教育技术协会理事,安徽省“星星火炬”奖获得者。在管理学校的同时,他还参政议政,任民进铜陵市委副主委,铜陵市人大常委,铜陵市铜官山区人大副主任。作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展览,入选多部作品集。作为安徽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多次参与《安徽省小学生经典导读》地方教材编审工作。

(原载于《青年教师》2009年第7期)

 

我国点燃奥运会火炬的是谁? 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燃方式 如何点燃火炬? 如何点燃奥运火炬 第六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首次点燃了冬奥会火炬,冬季奥运会的火炬火种采集自? 在雅典奥运会火炬点燃后的第四天,本届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歌曲诞生了。 怎样理解"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 第三届亚冬会哈尔滨姑娘谁点燃了主会场的火炬? 谁知道奥运火炬点燃的视频,我想看?????应该不会有吧.... 火炬快要点燃,把夜点得辉煌,那是我要去的地方。。。是谁的各 火炬快要点燃,把夜点得辉煌,那是我要去的地方; 叫什么名字,在哪里下载? 厦门火炬学校暑假练习卷的答案 什么学校或什么专业或从事什么能够进入一些文化发展的公司。 什么学校或什么专业或从事什么能够进入一些文化发展的公司。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江西的文化怎么发展 旅游文化的发展状况 2008年奥运会开幕试火炬谁由点燃啊 [52]燃烧他们! 中怎么点燃火炬啊 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将以何种形式点燃奥运火炬?由谁点燃?(网络调查) 学校发展的特点 cctv5有一个92年来历届夏冬奥运会火炬点燃的宣传短片,使用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谁的作品? 文化管理的招收学校 回忆是力量之源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的省略号里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