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dl文档找谁要: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2:09
黄宾虹《花卉》

黄宾虹绘画远溯宋元诸家,取法于先贤之所长而不墨守旧法,就此幅花卉而言,淋漓极致中,隐现沉着老辣,其用色之讲究,可谓美艳而不俗,写意而存真;墨色相间,或浓或淡,层次明快,有很强透视感,细观共享笔处,先后有秩,章法不乱,用笔之灵动,用色之苍润,格调之幽雅,极见成就。
清 蒲华《天竺水仙图》

此图工整、含蓄,不同于作者常见的豪放不羁、水墨淋漓的风格。一块峡峋怪石,拖笔烘染、坚实稳重;天竺、水仙、腊梅、万年青环绕四周,花叶纷披,枝干纵横,各尽其致。整幅构图严密,繁而不乱,疏而不漏。设色清丽,诗画交融,情意俱佳。
陆抑非《苍兰》

此作虽工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文儒的气息,生动自然的穿插、精致而灵动的线条、艳丽而高雅的色彩、法度严密又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绝秀巧,生意盎然”,画中墨石因构图需要而塑造,不仅稳定了画面,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蓝瑛《仿梅花道人山水图》

此图笔法方折挺利,构图造境,独抒胸臆。图中近景居中,杂树高大,聚点为叶,掩映潺潺流瀑、村舍;背景崇山叠岭,石骨嵯峨峥嵘,间以杂树殿字,饶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逸趣。虽为仿梅花道人之作,实则借古开今,自成一格。
明 唐寅 作品 《古槎鹳鹆图》

画中以大笔没骨涂染,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鹤鹆的优美形象,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树身以飞白写出,盘藤则用水墨阔笔。画面错落有致,神韵飞扬,为唐伯虎传世之精品。
清 雍正 书法

雍正书法追随其父,走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他的书法文雅遒劲、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概。就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而言,雍正在清代的帝王中十分突出。
何家英《静夜思》

透明纱帐、蒲扇和睡猫将人们带入画家营造的清凉夏夜中。独坐少女出神凝思,目光纯净。轻薄透明的纱帐与少女半隐半现的形态,构意奇巧,描绘灵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虚实变化和朦胧感,而且赋予了形象以“犹抱琵琶半遮面”般的情调,意蕴幽婉,可谓是“迁想妙得”。
八大山人 作品 《双雀图》

画中双雀对立,似喁喁低语,画面的其余部分,一片清空,了无衬景。全画惜墨如金,以一当十,笔简形赅,笔尽而意周。
张大千 彩墨荷花

大千居士的这帧荷花以纯美清雅胜出,大有繁华落尽、洗尽铅华的感觉。画中荷花,一花一苞,一开一合;画中荷叶,高低错落,翻滚延展;绿的迷蒙氤氲托出红的高洁出尘。花红叶绿,摇曳多姿,一派夏日荷塘的烂漫色调,却经过清墨淡晕,反而有一种沉潜宁静的底蕴。
清 张熊《牡丹图》

此幅用恽寿平没骨法绘折枝牡丹一枝,风姿古媚,潇洒秀丽,后衬金盏菊一枝,色泽明艳。张熊,喜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绘画用色艳而不俗,带动了一批画家活跃于画坛,时称鸳湖派。与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
启功《秋山》

此幅中远山微云掩映,楼阁隐现,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与这仙境相对应的是建在水边的荒野村居、自横的小舟。披麻皴和淡墨的点染,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而温润的设色,又使这清静中多了种关怀人世的态度,从而使画家旷达、自然的胸怀尽寓其中。
南京博物院藏 张杰《花鸟图》

张杰,清代画家。江苏扬州人。工画花竹,尤长水仙。此画中牡丹花已经盛开,高矮错落,尽显国色天香之韵味。处的海棠花开似火,一对雉鸟一上一下停在枝上。整幅画设色考究线条流畅,充分发挥出工笔花卉刻画细致的特点。
谢荪《荷花图》

这幅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技法从宋代院体画中脱变而出,钩勒晕染,花、叶的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而不浓腻,构思别致巧妙,作品只着一花半叶,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晕染工致,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整个画面显得气闲神静、恬润温雅。
明 陈洪綬《古梅图》

陈老莲此图绘枝椏上梅花繁生,著枝疏密得当,正反背侧相映。花瓣用墨圈画,线条遒劲圆润,以淡青衬底,烘托出雪梅高洁。描绘梅干,直中有曲,採浓、枯墨笔鉤勒,线条古拙方硬,具金石韵味。又以墨赭点苔,再以短皴笔触补其粗糙质感。
元 吴镇《墨梅图》

此画是古代传世名画之一。《墨梅图》水墨画兀突梅之枒杈,顿挫转折,虬干花疏。干枝飞白处,梅花圈点,笔法苍劲,虽为游戏笔墨,却能见出功力深厚。
清 恽寿平《春风图》

恽寿平作画兼采师法古人与写生态度。本幅画桃红柳绿的春日即景,以具覆盖力的矿物质顏料铅粉配以胭脂,描摹灼灼怒放碧桃花的明媚鲜研,杨柳则以对比性带有透明水感的植物性微黄汁绿色彩作为陪衬,表现早春新发芽叶的柔嫩飘逸。
吴昌硕《红梅图》

此图以赭石、水墨写山石竦立陡峭,气势巍峨。浓墨写梅干,渴笔写枝,虬曲盘折,动势飞扬。胭脂点写梅瓣,疏密变化,富有韵律。山石之硬朗更映衬出梅花之清艳。整个画面色酣墨饱,奇韵脱俗,可称书、画双绝。
齐白石《牡丹图》

此画款题“九十七岁白石”,是齐白石仙逝之年的作品。画中牡丹大笔重点,写意豪宕,动姿飞扬;不写枝干,只以墨点彩染,刻画出叶片浓郁苍翠之态,墨笔撇飞,便将叶随风动,风吹叶涌之神尽情描出。
明 魏学濂《荷花鹭鸶图》

图中碧荷舒卷如云,一白鹭曲颈缩首,正在岸边草丛中闭目休憩。画家以泼墨写出荷叶,以重墨勾筋描络,写中带工;双钩写荷花,璎珞飘摇。白鹭近似白描,不加晕染却生动准确。整幅画清新明快,是一幅写意佳作。
元 王冕 《墨梅图》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墨梅图》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清润洒脱,神韵盎然,是一幅不朽的传世名作。
明 沈周《玉兰》

古代宅院常种玉兰,象征“玉洁冰清”或“玉堂富贵”。早春玉兰往往叶未长而花先发,有“木花树”或“望春花”之称。本幅浅设色画写意白玉兰,以淡青色烘染背景,运用留白法突显花朵的洁白。画家使用粗硬短促的线条画枝皴干,并以长弧线做出花瓣的柔嫩质感,显得清淡雅致。
陶冷月《幽谷奇峰》

这是幅典型的陶氏融合中西的新中国画之作,从其所钤“苟全性命于乱世”一印判断,应是解放前作品。一条盘旋而上的石径,在嶙峋的山石间,逶迤远方。苍松挺立,涧水淙淙,山中烟云缭绕,在一派山静如太古的氛围中,力图令观者在婆娑明灭的光影中,产生恍如置身世外桃源的时空错觉.
明 蓝瑛《白云红树图》

此图是蓝瑛青绿山水画中的杰作。图中山峰白云缭绕,树木争奇斗妍,溪水明净,雅士幽赏。作者师法董其昌,仿张僧繇没骨法,画白云红树,远山近石,鲜艳夺目,颇为别致。
元 吴镇《洞庭渔隐图》

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
黄宾虹 作品《临流结茆图》

此幅是黄宾虹84岁时所作六尺山水,从大处看,崇山峻岭,云缠水绕,气韵生动;从小处看,水口的位置,留白处理乃至色墨点线在溪桥、茅屋、树石等不同对象上的不同笔法表现,都呈现了黄宾虹绘画技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展现了他的美学理念。
清 恽寿平《桂花紫薇》

本幅扇面分绘八月夏秋之季的花神--桂花、紫薇,花枝穿插缤纷艳丽,花瓣繁复重叠。花卉多用钩染,设色有层次变化,叶片采用没骨法,叶脉向背清晰,颇见写生之妙。画中自题“红薇晓艳,金粟秋香。”两种花卉相互竞艳,花香醉人。
王叔晖 工笔人物《西厢记·听琴》

王叔晖笔下的人物情浓意抒,优雅恬静,境韵悠长。崔莺莺清丽文秀、脉脉情深,红娘机敏善良、情趣盎然,张生痴心一片、如醉如迷,都通过她流畅、细密的线条,勾勒出传神的形态、动作、表情。她的作品“戏味”较浓,看她的画,就像在欣赏一出戏.
清 陈书《岁朝丽景》

此图为雍正乙卯年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画中盆景将数种花株移于瓷盆之中,并依高低比例与花色特性交错植栽,为插花与盆栽艺术之完美结合。石代表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张大千《瑞士胜概》

此幅绘起伏的重重山岭与丛树环绕着一处缓坡,林屋间云气弥漫,古朴的木桥架河而过。全画以湿笔为主,主要用线条勾勒物象,辅以皴擦,干湿之间,浑然天成。董、巨、大痴笔法,尽显其间,随心所欲而又有笔有墨。
王献之《东山松帖》

此帖是王献之所书写的一通信札,通篇寻绎不到精丽的笔法,谨严的结构,甚至有败笔、“失体处”,而它自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美。读《东山帖》当味其高韵远致,若斤斤于笔墨形质,则如缘木求鱼。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17
明 徐渭《牡丹》

徐渭中年始学画花卉,涉笔潇洒,天趣灿发。本幅以水墨画写意牡丹竹枝,作风豪快。花瓣处可明显看出是以饱含水分的淡墨,笔尖端蘸浓墨点画而成,刻意利用水墨晕染的渐层变化。竹枝竹叶以带行草性质的书法线条写出,全画用笔劲利迅捷,是酣畅纵恣的率意之作。
清 颜岳《牡丹》

此幅写折枝牡丹,一支盛开艳放,一支初吐芳华,清姿艳态,娇美动人。花朵以淡墨勾描,以丹、铅二色晕染,写实生动。辅以深浅绿叶,以浓墨勾筋,线条圆润饱满,叶片清秀洒脱,疏密有致,为其花卉写生佳品之作.
居廉《扶桑图》

此幅是居廉的《花卉昆虫图册》中的一幅作品,写花卉草虫,栩栩如生。运用恽寿平之没骨画法写花卉,结合作者自己所创的撞粉、撞水技法,以产生秀润亮丽、明暗参差的效果。昆虫多以工笔或兼工带写之法绘出,自然生动,写实准确。画面有清新活泼、文静抒情的意趣。
南宋 佚名 《霜桕山鸟图》

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此图三只文鸟姿态各异,树枝一笔画出,用赭色构描叶脉与细枝。树叶、小果采用没骨画法。文鸟以中锋细笔丝出羽毛,用白粉、赭石、浓淡墨轻染,真实细腻,高度写实。构图疏朗,动静结合。
徐悲鸿 山水画《树下双人》

此图在水墨淋漓的山水间带有明显的素描式光影效果,用笔轻快,保留了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大限度发挥了国画用纸和用水的特点,注重烘染气氛,营造空间迷蒙清幽的气息。
唐寅《阳山积雪图》

此幅绘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远山,主峰高峙,千岩万壑,雪景寒林,静谧幽森,具高远深远之致,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气势和文人的宁静幽居。整个画面布局合理,构图严谨简括,画法工整,秉承范宽、李唐雪山形象,雪景森然浩茫;皴擦点染有致,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
恽寿平《牡丹》

此幅以没骨设色法绘紫、红、白牡丹三枝,或正或侧,俯仰掩映,曲尽其态。利用赋色的浓淡、明暗表现花瓣丰富的层次变化,而花叶之翻转向背、枝节细微部份都仔细交待,毫无松散之处。全图设色明丽鲜艳,于光辉灿烂中,别有一种清澄明朗、高雅脱俗之神韵。
曾巩《局事帖》

此件作品是书写在宋代印刷书籍纸张的背面,仍能看出图书印刷的字痕,根据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一书考证,该帖为曾巩在通判越时任上所书信牍,时间应在熙宁十年(1077年)之前,曾氏约50余岁,书法结字修长,笔划清劲,为曾氏存世罕见的墨迹。
八大山人《古梅图轴》

画老梅一株,主干空心,于一侧发出新枝,绽开花瓣数朵,虬根外露,也不画坡土,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抢夺之意。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八大水墨,前承古人,后启来者。
唐 戴嵩《斗牛图》

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低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棕毛,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
唐太宗《温泉铭》拓本

《温泉铭》是李世民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书风酷似《晋祠铭》,雍容和雅,丰满润朗,跌宕留美,字势多奇拗。此碑书法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有人认为太宗书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间,但从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于王献之。现藏巴黎图书馆。
慈禧太后《牡丹图》

慈禧善画牡丹,也画得最好,画牡丹讲究的是,既要画出牡丹的富贵之气又不能媚俗。这幅富贵牡丹图慈禧画的尤为精彩,花叶繁茂,构图饱满,设色清丽,最可贵的是花的颜色用法适中,多一分则显媚俗,少一分则无韵味。
米芾《清和帖》

此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清 虚谷《菊花图》

此画中斜写黄白菊花于矮篱前绽放争秋。笔墨出神入化,侧峰逆运,淡彩焦墨,笔笔送到。黄菊枝叶以水墨晕写,而白菊却以青叶相衬,杆加赭色。两菊虽枝叶交杂,却密而不乱,层次分明。干笔疾劲,勾出矮篱,白花矮丛使画面稳定平衡。背景虽无它物,却充满空寥寂静之意。
元 周朗《杜秋娘图》

此图以唐代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
刘旦宅《嫦娥》

画中的嫦娥,怀抱玉兔,颦首低眉,双目似闭若睁,似在神思悠荡,又或是在怀念人间的生活。衣纹线条圆润流畅,若迎风飘荡,天衣飞扬,满幅生动。并辅以石青、赭石诸色,设色雅淡宜人。此作背景简略,配景寥寥,单纯中见丰富,只以墨色烘染云气,突出空灵玄幻的意境,衬托人物的高洁。
清 恽寿平《牡丹》

此幅画牡丹二枝,一朵含苞待放,一朵灼灼盛开。恽氏曾谓画花卉欲极生动之致,需各尽姿态变化,并要让观者似觉画上有花香拂面而来。全作以没骨设色为之,摒弃墨笔钩勒,直接用彩叠色渍染,再加钩画筋络轮廓,用色鲜明纯淨,风格独创。
吴昌硕 《花卉四屏》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明 徐渭《墨葡萄图》

徐文长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青藤画上题诗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清 蒋廷锡《杜鹃》

本幅黑底彩绘杜鹃花,红绿交映,对幅金书,显得富贵喜气。虽然用色鲜艳饱和,但因衬以少见的深色背景,反而使画面沉静平稳,益发显得花色照人眼明。花瓣筋络与叶脉勾画仔细,花朵从瓣缘至花心用色渐深以营造立体感,可见画家对自然的入微观察。台北故宫藏。
宋 欧阳修《灼艾帖》

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和苏轼说的“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笔势险劲,字体秀丽”。北京故宫藏。
黄庭坚《苦笋赋》

黄庭坚以精於书法著称,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徽宗曾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山谷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受到极高的评价。此帖笔势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英俊洒脱,显示出山谷纵逸豪放的雅韵,充分发挥倾侧的动向美感。
岳飞《书谢眺诗》局部

此卷以行楷开始,行草体相杂。用笔精妙,点画圆和朴厚,锋芒古秀苍劲。笔法以颜真卿为基调,又掺以怀素笔姿,老练精熟地配合着挥运,字字行行纵横跌宕,笔飞墨舞。除有颜之“屋漏痕”之笔,尚有怀素布局的奇突、大小参差,丰腴厚重与轻瘦劲挺结合,交织成神情别具的岳氏书风
宋 马远《山径春行》

宋人画图,犹如画诗;到了南宋,尤其如此。春和景明,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友的季节。在这幅马远的《山径春行》里,画中高士外出春游,享受的正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
郑板桥《兰竹芳馨图》

此画写两山相对,悬崖沟谷之上,兰竹丛生,相对而发,遥相呼应。山石以枯笔写出,几点横皴,便描尽山势之险。浓墨撇写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郑板桥一向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以期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在这幅画中诗画相辅,互为点衬,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李苦禅 作品

李苦禅的画以水墨为主,间作重彩写意,凝厚的笔墨与金碧的色彩相映衬而别具一格。章法上善于造势和处理结构线的矛盾,以增加画面的张力。李苦禅是一位继承了文人画传统,又为之注入了新时代气息的个性鲜明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褚遂良《倪宽赞》局部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赵孟頫曰:“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文征明《横塘图》

文征明作品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此作为其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宋徽宗赵佶《梅花绣眼图》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景物不多,却颇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
清 弘仁《梅花图》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其在我国近代画坛上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此画仅绘梅花一枝,梅花几朵,老枝虬曲,却丝毫不影响其表现。题画诗为“吹灯转觉纸窗明,一树空朦夜雪晴。常拟抛书间半月,不妨闭户坐三更。冬春之际复何事,耕凿以先无此情。辛未成蹊生处远,板桥冻滑碍人行”。
明 陆治《花溪渔隐图》

此图为陆治的传世佳作,画江水一泓,三面山峦环抱,山村汀渚,花树缤纷。山下屋舍亭台,小桥横卧。一叶轻舟,划橹前行,静中有动。图中山石用秃笔勾轮廓,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树木用细笔勾皴,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画用笔劲峭,设色雅淡。
高剑父《丹山白凤》

此图山石画法采用斧劈皴法,笔法简略,用笔泼辣,画面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以白色绘凤,晶莹剔透,似有透明之感,更显现出凤凰的高贵神圣。头部刻划精细,传神生动。整幅画色彩单纯,却又韵味丰富,用笔豪放,有满壁风动之感。
明 董其昌《书画册页》

董其昌是明代万历后期(17世纪中叶)中国书法史和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员。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其书平淡生秀;其画文静肃穆,温文尔雅,影响了此后三百年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文徵明 行书《滕王阁序》

此篇《滕王阁序》用笔清爽劲利,圆熟流畅,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淋漓痛快而富有韵律感,颇有《圣教序》意味。
李可染《漓江小景》

款识:世称桂林山水甲天下,吾曾多次前往写生。此图在象鼻山上南望得景,深感祖国河山之美,兹写其大意。金涛同志属正,可染作竟并记。
明 唐寅《山路松声图》

唐伯虎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此画以淡墨晕染,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右上有自题:“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清 吴熙载《花卉图》

此画中绘设色折枝月季,色彩浓淡得宜,充满生机。构图新颖别致,月季高低相应、疏繁相衬。以没骨赋彩写花,水墨勾叶,点染自然,秀逸脱俗。
何百里《花卉》

何百里作品受西洋绘画艺术之色彩影响,用笔、用墨淡雅、温润,画面恬静、清逸,生机盎然。
元 倪瓒《水竹居》

作品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永乐宫壁画(局部)

题为《朝元图》的大型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 始天尊的情景,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明 唐寅《墨梅图》

唐寅的这枝梅花固然有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一面,但整个画面清新的意趣,却给人一种秀雅的美感。主干虬曲劲挺,用笔潇洒劲健。梅花疏而有致,错落组织自然,用浓淡的水墨点出,干净简练。潇洒飘逸的行书题诗,表现了文人画在诗画结合上的特点。
宋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被世人称行书精品。
八大山人《游鱼图》

此立轴只画一条游鱼,空无所依,白眼向天,不仅体现了中国画中以空灵、含蓄为最高审美的艺术法则,更透过游鱼的白眼将八大山人一己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永玉《红花翠鸟》

画作以率意的线条为骨骼,设色艳丽、浑厚而凝重,与传统的工笔画设色方法拉开了距离,加之布局构思的别出心裁,使画面的意境高古而隽永。画面中心的小翠鸟可谓是点晴之笔,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王羲之《七月都下帖》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清 石涛《游华阳山图》

画面虬松苍劲,山石以曲屈灵动、转折有致的线条皴出,并直接施以浅绛,给人以明快、亮丽的感觉。
张大千《石榴》

画面简练清雅,仅以一根茂繁的榴枝入画。枝头榴花则色泽鲜亮,展现无限生命力;榴实绽露,可谓“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令人垂涎欲滴。枝、叶、花、果和谐统一于画中,写意笔触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沉着而清润;笔力峭拔,极尽蕴藉之致,当是晚年的精品之作。
明 唐寅《东篱赏菊图》

此图写赏菊之悠然。图中远山近石峻峭,一劲松高大虬曲,溪水泛波,仆童忙碌,两高士坐于石上赏菊言谈,乐在其中。此图山石勾皴,劲健峭利,坚凝厚实,全幅图挺劲而又秀雅。
齐白石作品欣赏

该作品较全面地体现了齐白石所画花鸟草虫的艺术特征。齐老作画从形似到神似,暗含着笔外之意、画外之境。画法上多为工中带写,写中带工,工写相衬,粗笔写意的花卉和细笔勾勒的草虫,相互衬托,相得益彰,这是齐白石作品的特色之一。
明 沈周《云际停舟图》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烦)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黄宾虹《北碚纪游》

这幅《北碚纪游》应为黄宾虹壮游巴蜀,摄山水之魂的一幅精心之作,笔墨精致,设色清雅;作品题跋为宾虹先生一首纪游诗佳作,诗收录进《黄宾虹文集》,题跋以行楷入书,起承转合,笔笔精到。
钟繇《宣示表》

此帖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
元 倪瓒《水竹居》

倪瓒,元代画家。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徐悲鸿油画《西泠印社》

画面取仰视的角度,使画中写有“西泠印社”四字的石阙与带有巨大飞檐的屋宇显得更为壮观。构图近、中、远景的层次非常清楚,石路、石阙、丛生的灌木、木构建筑的质感非常到位。笔触衔接自然而丰富。灰绿色调的把握极为成功,阴中带晴的天气很好地衬托出西泠印社的文化氛围
高剑父《罗浮香梦》

高剑父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他的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能将西方绘画的造型关系、色彩、虚实处理恰当地融入到创作中,因而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明 归昌世《风竹图》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 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明 文徵明《千林曳杖图》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东坡闲步图》

此幅为其中期人物画风代表作品。此时,他的人物创作一改往日人物多病态之美的旧风,变小巧为精密,变小乘为雄伟,寓革新于复古创作之中。衣纹细劲圆润,多重渲染,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衬景中的修竹、芭蕉,多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形成古艳精丽的格调。
1、清 华嵒《墨竹》立轴

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慈禧 书法

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秦桧 书法《深心帖》

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
郑板桥 书法《吃亏是福》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板桥郑燮题”。做人要能吃亏,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丢掉应有的幸福。“吃亏”不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笔下的动物形象怪异夸张,丑中见美,常常是白眼朝天,给人一种冷漠和孤傲的感觉,表达出一个流亡贵族对清朝统治者的鄙夷和不满,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几乎成了八大山人作品最鲜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明 文徵明《冰姿倩影图》

文徵明的这幅墨梅作品古朴质拙,韵高神清。枝干以墨笔直写,浓墨点染。梅花圈笔成瓣,墨点花心。以朗朗清气、疏影暗香,衬出梅的铮铮傲骨。是他的传世国画精品。
唐寅《墨梅》立轴

唐伯虎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其书法出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颇具功力。唐寅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为深刻,其有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元 李绗《双钩竹图》

此图画竹,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竹叶以墨色细加渲染,表现出阴阳向背。湖石团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画家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托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
元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画作中“笔势雄伟”的代表,那么,《大岭图》则是“皴纹极少,笔意简远”的典范,属国宝级。
明 张瑞图《松山图》

张瑞图,著名书画家。此图画奇峰高耸,瀑布悬挂,云烟浮动,苍松挺立。作者充分利用薄绢质地,皴擦渲染并重,笔墨交融,浓淡渗合。
清 唐艾《荷花图》

此画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新荷残叶映带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飘动。呈现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幅用没骨法画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带胭脂,由瓣头渐入而成;荷叶以浅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让出叶脉。唐艾,工画荷花,与恽寿平齐名,世有“唐荷花”、“恽牡丹”之称。
郎世宁 作品

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鸟兽,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传播到中国。郎世宁的作品与清朝盛世的历史时期密切相关,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也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雍正 书法

据《清国史 世宗本纪》记载,雍正“书法遒雄,妙兼众体”。从此作来看,雍正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着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作品较多,但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雍正的个性。
黄宾虹《霜容点碧岚》

此作无年款,画面章法大致出自黄氏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皴法以披麻为主,只是杂树草木施以点染,用力处在讲求“笔笔分明”,笔墨风格已从明人的“枯硬”向学习元人后的松秀转变,略现腴润;款书则稍带出锋,平整间见婉转秀逸。
陈之佛《海棠绶带》

此幅可谓是意韵酣浓。盛开的海棠花和牡丹妖娆艳丽,团花簇拥着一座山石,双鸟栖于其上,石头用着重色画出,花鸟用线遒劲有力,设色艳而不俗,画面充满着清新隽逸,雍容典雅,富贵祥和之气,令人回味无穷。
虚谷《花卉蔬果》

这是清代海上画坛杰出代表、徽州高僧虚谷的 花卉蔬果册力作。虚谷写蔬果花卉,出笔俐落,设色清新鲜丽,得物态之神妙,具出尘飘逸的效果。本册十二开,皆其典型果品花卉之结集,小品中极见自然传神。
潘天寿名作《记写雁荡山花》

这幅作品是潘老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加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它们身体的青灰色与设色绚丽的山花形成对照,真实地表现了荒野山景中大自然有声有色的情景。
八大山人的画

八大山人的画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就是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杨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唐寅《悟阳子养性图》

此画画前后两座茅庵,内有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遥望天空,神态深沉。庵后树木掩隐,小溪环绕,古老的石桥横卧,流露无穷古韵。画右如镜的湖水将画面的意境展开,杳无边际,笔简而意远。画尾有作者自题:“苏台唐寅”行书款。辽宁省博物馆藏。
郎世宁《神骏图》

画中马的造型准确、比例恰当,三匹膘肥体壮的马姿势各异,俯首嬉游,自由舒闲,栩栩如生,神气毕现。背对观者的白色马匹可谓是“洋为中用”的完美体现,郎氏运用西方的透视原理将该马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整幅画作传达中国意境的同时又不失西洋趣味。
丰子恺《折荷图》

丰子恺通过两个“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的“小人儿”,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绝妙美境,再配以简洁明了、充满生机的景物,整个画境童意盎然,宛如初春的小雨,在一阵阵荡漾着乡间泥土芬芳的新春气息中,淅淅沥沥沁人心脾……
高剑父《南国诗人》

高剑父之画风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风格雄厚奇崛,奠定了自己“岭南画派”开山祖师的地位。《南国诗人》画一背手执书、高声吟诵的诗人,其形貌伟岸,白衫飘飘,刻画了一位风流倜傥的雅士形象。背景明月高悬,枯叶飘零,表明这是一个秋时月夜,也赋予了画面更深的意蕴。
齐白石作品《事事如意》立轴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提高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新篇章。此作品以写意为主,取谐音“事事如意”之意。
吴庆云《夏山烟雨》

近代以来,西洋画影响东方绘画益深,日本近代出现了受西画影响重视空气透视和光线、形体表现的新体,这新体又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画。吴庆云曾负笈东瀛,受此风熏陶,将米点山水的笔法与重明暗和气氛渲染的日本新派画风相化合,作江南烟雨景致墨气滃然,于清末民初画坛独具一格。
梅兰芳作品

梅兰芳除了精于京剧表演,还擅长绘画、书法,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涉,是一位多面手。他早年花卉师从王梦白,人物画师从陈师曾、姚茫父。以后又受齐白石的影响,加上其自身艺术修养也非常深厚,绘画成就突出,尤以仕女、佛像、达摩最拿手,其作品清丽秀雅、神形兼备。
陈逸飞 作品《思念》

陈逸飞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