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校园招聘上海:蒙古人的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30:07
中国人认为,他们的农业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进,而且游牧民族是落后的。其实游牧民族开放式的“流动性”,比古代农业民族保守的“安土重迁”,有其进步性。游牧文化植根于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之中,人们的视野棰其广阔,多以流动、变化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界,所以人们的思考方式,也就越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
 当年蒙古民族征服欧亚的勇武、骠悍、进取的精神,如今已被喇嘛教思想所腐蚀。一个叱吒风云、所向披靡的民族变得昏昏沉沉、麻木不仁。曾经建立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蒙古民族,就这样被喇嘛教所俘虏。
 未来世界仍然是处于地球村和小社区 (民族或国家等) 间的冲突中,大家都努力朝地球村迈进。然而,“小社区”之所以蜂起,亦不外乎是寻求一个更公道的地球村而已。
--------------------------------------------------------------------------------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再一次提出五百多年前朱元璋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与朱元璋不认同蒙古人是中国人一样,并不把满族视为中国人。中国政府一方面讲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另一方面又大肆鼓吹岳飞、文天祥、苏武等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从这种自相矛盾的宣传中,可看出其并不认同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的心理。

 中国人喜欢以“中华民族”的概念来讲国家统一,此一提法大有商榷之处。通常所谓“中华民族”,即炎黄子孙,指汉族而言。蒙古民族,为匈奴后裔,有独特的文化体系,与汉人心目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儒、道) 有着根本的区别。蒙古人不但没有“大中华一统”的情结,而且在精神上从未认同于“中华民族”。蒙古人的理想是:统一的“大蒙古国”,蒙古人心目中的英雄是成吉思汗。今日的内、外蒙古,同是一个血缘民族,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以蒙古民族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为理由,要求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统一,重建国家。这一要求是正当的,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希望长期分裂。可见蒙古人的“大蒙古一统”情结比汉人的“大中华一统”情结有过之而无不及。

蒙古传统文化的特***色
 史载,蒙古人大约于公元七世纪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在此很早以前,蒙古人的先民就活跃于蒙古草原。《敕勒歌》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它质朴地描写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游牧民族文化写照的一个侧影。从地理环境来看,南抵中国长城,东达大兴安岭,北与西伯利亚草原连成一片,向西与广大中亚草原相通。在这地域极其辽阔的草原上,从匈奴、鲜卑、突厥到契丹、女真诸族,其社会发展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的还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帝国。虽然做为统***治者的民族成分不同,文化也各异,但这些文化彼此是有一定继承性的。蒙古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上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文化。同时,也可以说游牧文化发展到蒙古民族也臻于完善和成熟。

 中国人认为,他们的农业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进,而且游牧民族是落后的;从来很少有人表示怀疑。其实游牧民族开放式的“流动性”,比古代农业民族保守的“安土重迁”,有其进步性。游牧文化植根于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之中,人们的视野棰其广阔,加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春夏秋冬辗转于不同的牧场与营地,因而多以流动、变化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界,所以人们的思考方式,也就越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游牧民族长期同大自然搏斗,生活于艰苦的环境之中,使得他们具有充分的冒险精神和勇敢进取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由于游牧经济的脆弱性,以及对生活用品的需求,迫切需要与农业民族进行交易,有时甚至以战争的方式进行掠夺;所以说游牧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蒙古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牧文化。

 公元 1206 年大蒙古国建立后,在蒙古人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西征中亚东欧;其二是南下入侵中国。这两件事对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意义。西征和南下,使蒙古人开阔了眼界,广泛接触和吸收了东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与突厥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接触。如西征中,蒙古军队就俘获了大批中亚工匠,并将他们带回蒙古,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一些中亚伊斯兰文明也相继传入蒙古地区,使蒙古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又如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与当时高度发展的中国文明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其版图有所谓“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实为游牧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一时间出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五教并存的局面,颇有相互影响,兼收各家所长之势,沟通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间的联系。蒙古民族游牧生产方式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后,使蒙古民族传统的文化产生了飞越,显示出新的更强活力。

蒙古传统文化的反思
 蒙古文化思想史表明,一个封闭的民族是难有出路的。每一种文明都包含它独有的智慧和知识,多种文明对一个民族的启迪作用,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异质文化冲撞的结果,是成倍的增长。公元 1368 年,蒙古统***治阶级被赶出北京,退居长城以北之后,直至近代,蒙古文化一直在走下坡路,呈衰微势态;期间,虽有几次“振兴”,却是短暂的。这是由于他们从多元文化退到单一文化的结果。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喇嘛教思想笼罩着蒙古草原意*识*形*态的上空。当年蒙古民族征服欧亚的勇武、骠悍、进取的精神,已被喇嘛教思想所腐蚀。一个叱吒风云、所向披靡的民族变得昏昏沉沉、麻木不仁。曾经建立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蒙古民族,就这样被喇嘛教所俘虏。一方面是一喇嘛寺庙林立,呈现出喇嘛教文化的虚假繁荣景象;另一方面是人口骤减,意志消沉,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清国统***治阶级扶持喇嘛教把它定为国策,他们以喇嘛教来驾御蒙古人,是以整个民族为目标的。所谓“以黄教 (喇嘛教) 柔驯蒙古”,以“神异降服其心”,即是明证。

 喇嘛教不仅获得二百万蒙古人的信***仰,而且社会上产生了一批不事生产的喇嘛,至清国末年,蒙古人口中喇嘛的数量几乎占蒙古男人的一半。经过清国二百多年的发展,清国全国人口从乾隆初年的一亿多人,到清末的 1900 年增长为四亿以上,增加了四倍多。而蒙古人口还不到二百万,不增反减。喇嘛教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使蒙古民族最终坠入了萎糜不振的毁灭性深渊。日本学者称喇嘛教为“蒙古之癌”,不无道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喇嘛教对蒙古社会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比起它为蒙古人所造成的危害,是极为次要的。

 蒙古文化从蒙古帝国时期的昌盛,到近代的衰微表明;从吸收多元各民族文化转向崇尚单一的喇嘛文化,即从开放走向封闭,这是导致上述情况的内在原因。成吉思汗伟*大的一面,是他对异族文化的学习、借鉴乃至包容并蓄。正因为如此,蒙古传统文化才在中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喇嘛教的束缚,使得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那种善于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进取精神被压抑了,文化的发展失去了活力。草原人民带着喇嘛教的思想的枷锁挣扎着,有如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欧洲。

 因此,在对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反思中,我们主张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强调多样性。

落后的“大中华一统”观念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民族问题已成为新的冲突热点,正在取代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冲突。二十世纪末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突,使得民族主义思潮迅速蔓延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苏***联和东欧GCD垮***台后,原被压制的民族主义力量释放出来,促使民***运***动的进一步高涨。许多欧亚国家遇到了新的挑战,民族主义运***动改变着当今世界格局,世界正处于更大的分化中。中国现代化也遇到强有力的挑战。由于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周边所出现的独立运***动,说明了他们与中国统***治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从而使他们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诉求更为强烈。同时,也说明了在中共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下,只会产生分离主义,不会有内聚的向心力。苏***联GCD的崩溃,使中亚各共和国的独立成为现实。一旦中共崩溃,将会为中国周边民族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机会和可能性。

 面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所遇到的这种又一次文化冲突,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中国绝对不能容忍分离主义。经过中国统***治者多少年“洗脑”的结果,使“中国”一词早已成为一个新的“图腾”,中国人心目中的圣物。“富国强兵”,以宏扬大汉民族的声威,与“列强”分庭抗礼,进而一统天下,建立全球霸主地位,恢复“汉唐盛世”,一洗百年耻辱,才会有中国或大汉民族扬眉吐气的一日。这种中国历史上“成者王,败者贼”的心态,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为“中国”而牺牲,已成为他们的义务,哪怕中国的背后是不自由、不民主、不正义的;哪怕中国只是少数领导人手中的“牌”,也所在不辞。长期以来,在中国统***治者仇外式的民族主义教育下,中国当然要“统一”第一步台湾;行有余力,蒙古;再有余力,中亚、中南半岛都一一“回归”。在这种大汉族主义的思想支配下,创造出又一个“中华民族”图腾,为了强化本身政权的合法性,一再鼓吹“中华民族”的神话。那么,被划入“中华民族”之后,就一定要汉族为老大哥,而以汉族马首是瞻?就得甘愿做二等公***民,凡事回老大哥作主?纳入“中国”后,就必须乖乖成为地方政府,接受汉族中央的领导,作汉人的儿皇帝或傀儡?

 西方的文明,从“文艺复兴”采取人道主义,挣脱神学的控制以来,历经启蒙时期和自由主义时代,个人主义及理性主义之后取得现代文明的主导地位;伴随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及政治上民主多元议会宪政主义的施行,人类社会才真正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革***命。所谓现代化,是指的国民主义,宪*法制主义。也就是指西方发展的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法制主义等。然而,“大中华一统”,走的正是反多元主义,反国民主义的路,强调的是大汉族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与多元和民主是格格不入的。多元,是指不同人种、不同文化之相互尊重与合作;民主,简单讲指的是以数人头的方式,定期以民***意为依归,而依一套议会和公*正选*举规则而运作。

 可喜的是,海外的民***运中也有一些开明人士。如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严家其先生所提倡的多元联合的邦联式的联邦,就是对“大中华一统”的否定。前一任民阵主席万润南先生曾说:“目前,在台湾、香港、西***藏、新彊、蒙古等地都已经有分离主义倾向,地方也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势下,分离主义问题将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他并且希望中国能做到分而不乱,和而能平,多而有序。著名作家《河***殇》作者苏晓康强调说:“我们要超越大中国情结,要有前苏***联各共和国弃帝国如敝屣的精神。”如能有更多的像他们这样高瞻远瞩的中国人站出来的话,“大中华一统”的情结,就有希望能解开。

蒙汉冲突何时了?
 中国人在中国当局长期的“大中华一统”教育下,无法想像内蒙古不是中国自古以来固有领***土的一部份,也从来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到底错在哪里。中国人昧于中亚史、民族史,不想理解他们身边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才接受中国当局的洗脑。蒋*介*石承袭了清国的“理藩政策”,硬把内蒙古、新彊和西***藏纳入中华民国版图之内,他的导师孙中山发明了一个“中华民族”,将中国周边地区和民族统统变成“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让蒙古人、维吾尔人、藏人、满州人、哈萨克人、塔塔尔人、乌兹别克人等五十多个民族的人民改变祖宗,强迫他们学习汉字、讲汉语,还强调汉族的文化是世界最先进的,别人都是落后的,故“唯我独尊”。这是一种智力和智慧的倒退,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民主可以优先,联邦制可以讨论,但是“大中华一统”必须是前提。例如有的中国民***运人士说:“如果民主化会导至国家分裂,我宁愿投降GCD。”由此可见,他们的“大中华一统”情结胜过民主理念。

 在人*****权意识觉醒的今天,民族自决诉求是被压迫民族争取人*****权的第一诉求,压制这个诉求就会中断民主化进程,甚至导致战争。所以说,只有民主倒退为专*****制,企图以暴力来制止分离时,战争才会发生。因为,怀有大中华一统情结者认为:中国的问题只能有一个统一的声音,而不能容忍不同政见的异端声音。这与GCD的“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并无区别。他们为了大一统,发动“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战争的可能性极大。

 面对今日中国的蛮横无理,加上其庞大的人口与军力,世人不知如何是好。某些在海外的中国人高唱“大中华一统”却又不肯回到那个“大一统的中国”去奋斗;而在“大一统中国”的掌权者对拿“洋护照”的中国人笑脸相迎,对身边的人却大声叱喝。媚洋心态,昭然若揭。笔者认为,枪杆子出政权的“大一统中国”,皇朝仍为一姓、一家、一党所有,百姓是没有份的。故“大中华一统”迟早要灰飞烟灭,多元联合才是出路。未来世界仍然是处于地球村和小社区 (民族或国家等) 间的冲突中,大家都努力朝地球村迈进。然而,“小社区”之所以蜂起,亦不外乎是寻求一个更公道的地球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