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the tea in china:修行入门- 四念处修行佛法道法静坐坐禅禅定禅修打坐神通原始佛教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36:56
修行入門:十二因緣簡說 修行入门:十二因缘简说
1、無明:如來藏識、阿賴耶識、第八識、能,完全轉化後證得「大圓境智」。 1、无明:如来藏识、阿赖耶识、第八识、能,完全转化后证得「大圆境智」。
2、行:阿陀那識、末那識、第七識、形,內觀開啟顯微天眼所見如瀑布流水不斷之雄風,故曰「行」或「思行」。 2、行:阿陀那识、末那识、第七识、形,内观开启显微天眼所见如瀑布流水不断之雄风,故曰「行」或「思行」。
3、識:入胎識、識神、基因藍圖啟動因子,此識經常與第七識或第八識混為一談,乃方便耳。 3、识:入胎识、识神、基因蓝图启动因子,此识经常与第七识或第八识混为一谈,乃方便耳。
4、名色:色法及名法誕生(前項「行、識」之「形、能」高度神變而生),入胎的第七天。 4、名色:色法及名法诞生(前项「行、识」之「形、能」高度神变而生),入胎的第七天。
5、六入:六根的誕生,入胎的第七天後。 5、六入:六根的诞生,入胎的第七天后。 「入胎識」銜接名色產生「無明緣行」的銜接,如若沒有「入胎識」,則此生命將無佛性。 「入胎识」衔接名色产生「无明缘行」的衔接,如若没有「入胎识」,则此生命将无佛性。
6、觸:名、色法上「苦」的即將誕生時期。 6、触:名、色法上「苦」的即将诞生时期。 三歲前,無苦無樂時期、無我時期。三岁前,无苦无乐时期、无我时期。 (此時期前死亡的嬰兒等同須陀洹果的聖人,直接等待轉生,或因故化生為嬰靈) (此时期前死亡的婴儿等同须陀洹果的圣人,直接等待转生,或因故化生为婴灵)
7、受:「貪愛」的誕生,十二歲前。 7、受:「贪爱」的诞生,十二岁前。
8、愛:「八苦」的確立,十八歲前。 8、爱:「八苦」的确立,十八岁前。
9、取:「八苦」的執取,二十歲後,追求五塵境時期。 9、取:「八苦」的执取,二十岁后,追求五尘境时期。
10、有:欲界、色界、無色界。 10、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八苦的「前因」大量累積,產生「後有」的果。八苦的「前因」大量累积,产生「后有」的果。
11、生:「後有」生劫,或言輪迴;或轉生善處。 11、生:「后有」生劫,或言轮回;或转生善处。 (修行能否轉生在此一階段決定,由「意生身」或「法身」檔次決定之) (修行能否转生在此一阶段决定,由「意生身」或「法身」档次决定之)
12、死:一生斷滅結束。 12、死:一生断灭结束。 五蘊敗壞,全部斷滅。五蕴败坏,全部断灭。
註: 注:
1、「無明、行、識」三者隸屬於逆行道,即「能」階(真如),南傳佛教在一千七百年前為了配合蘇格拉底的「因果定律」成就阿含系統,因而全面銷毀相關古印度的論述,其後變更為「前世業力」成就宗教信仰的基礎。 1、「无明、行、识」三者隶属于逆行道,即「能」阶(真如),南传佛教在一千七百年前为了配合苏格拉底的「因果定律」成就阿含系统,因而全面销毁相关古印度的论述,其后变更为「前世业力」成就宗教信仰的基础。 「名色」之後皆隸屬於「形」階(涅槃),「形」階是南傳佛教的標準修法。 「名色」之后皆隶属于「形」阶(涅槃),「形」阶是南传佛教的标准修法。
2、入涅槃的階段在「取」決定,能否「不受後有」非死後決定。 2、入涅槃的阶段在「取」决定,能否「不受后有」非死后决定。 換言之,涅槃在生前決定,生前即可證入涅槃,非死後。换言之,涅槃在生前决定,生前即可证入涅槃,非死后。
3、「十二因緣」非常簡易,主要在昭示生命的誕生,及生老病死的運作流程,所指的是活在當下的今生今世,絕非宗教家訴諸神秘主義路線而衍生的「三世因果」。 3、「十二因缘」非常简易,主要在昭示生命的诞生,及生老病死的运作流程,所指的是活在当下的今生今世,绝非宗教家诉诸神秘主义路线而衍生的「三世因果」 。
4、「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所指的正是大圓境智。 4、「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盡无苦集滅道无智亦无得」所指的正是大圆境智。 在南傳由於銷毀此一逆行道的論點,或可指是不取八苦而不受後有的證入涅槃,不受十二因緣流轉所苦。在南传由于销毁此一逆行道的论点,或可指是不取八苦而不受后有的证入涅槃,不受十二因缘流转所苦。
修行入門:《清淨道論》修行證果時間指引表 修行入门:《清净道论》修行证果时间指引表
本文以「下下根人」且「全日修行」為例,摘自老葉教案,略加刪編。 本文以「下下根人」且「全日修行」为例,摘自老叶教案,略加删编。 七十種止業處已刪除三十種,保留四十種止業同於《清淨道論》。 七十种止业处已删除三十种,保留四十种止业同于《清净道论》。
時間略表时间略表 修習方向修习方向
第一年第一年 前半年日日行禪四小時,觀香二小時。 前半年日日行禅四小时,观香二小时。 後半年參加朝聖萬里長征三千公里,步步憶念「無常、苦、無我」。 后半年参加朝圣万里长征三千公里,步步忆念「无常、苦、无我」。
第二年第二年 日日拜佛或行禪四小時,「坐禪入門訓練」六小時。 日日拜佛或行禅四小时,「坐禅入门训练」六小时。
第三年第三年 白遍第一禪階段,十二小時精進第一禪五自在持續半年。 白遍第一禅阶段,十二小时精进第一禅五自在持续半年。
第四年第四年 白遍第四禪階段,日日行禪二小時,十小時精進白遍練習。 白遍第四禅阶段,日日行禅二小时,十小时精进白遍练习。 此階段修行鞏固化,不再懈怠。 此阶段修行巩固化,不再懈怠。
第五年第五年 白遍第五禪練習。 白遍第五禅练习。
第六年第六年 各遍處訓練,遍處神變練習。 各遍处训练,遍处神变练习。
第七年第七年 日日夜半野外坐禪練習不淨業,緣取有情的四梵住練習。 日日夜半野外坐禅练习不净业,缘取有情的四梵住练习。
第八年第八年 四空定練習,緣取各種自然界現象的四梵住練習。 四空定练习,缘取各种自然界现象的四梵住练习。
第九年第九年 四界差別觀練習,食厭想練習。 四界差别观练习,食厌想练习。
第十年第十年 證入涅槃,證果,意生身成熟化出,直到第三十年可證四果俱解脫阿羅漢。 证入涅槃,证果,意生身成熟化出,直到第三十年可证四果俱解脱阿罗汉。
第三十一年第三十一年 開始練習五神通。 开始练习五神通。
十六觀智的練習?十六观智的练习?
不必額外練習。不必额外练习。 四界差別觀習後,佛性將攝引行者入涅槃。四界差别观习后,佛性将摄引行者入涅槃。 只要白遍練習成功,則一切的因緣法,通過佛性的彰顯化過程,將攝引行者去觀察而證入涅槃。只要白遍练习成功,则一切的因缘法,通过佛性的彰显化过程,将摄引行者去观察而证入涅槃。
云何「下下根人」?云何「下下根人」?
佛性的彰顯極劣弱之人,妄想極多之人。佛性的彰显极劣弱之人,妄想极多之人。
修行入門:《清淨道論》修行次第指引表 修行入门:《清净道论》修行次第指引表
止業處止业处 方向方向
1、證得神變技能 1、证得神变技能 練習白遍,熟悉後分別練習青遍、黃遍、赤遍,各自證得禪那。 练习白遍,熟悉后分别练习青遍、黄遍、赤遍,各自证得禅那。 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四種遍處互轉,入/出/入/出,第一/二/三/四禪,從而證得最基本的神變技能。 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四种遍处互转,入/出/入/出,第一/二/三/四禅,从而证得最基本的神变技能。
2、培育四梵住資糧位 2、培育四梵住资粮位 練習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隨選其中一種到三種。 练习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随选其中一种到三种。
3、培育四梵住加行位 3、培育四梵住加行位 練習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死隨念、身隨念、寂靜隨念,隨選其中一種到三種。 练习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寂静随念,随选其中一种到三种。
4、鞏固護衛禪 4、巩固护卫禅 練習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死隨念、身隨念、寂靜隨念。 练习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寂静随念。 全部練習,並分別加入慈心觀、悲心觀、喜心觀,一起混合練習。 全部练习,并分别加入慈心观、悲心观、喜心观,一起混合练习。 熟悉後再加入捨心觀,直到鞏固為止。 熟悉后再加入舍心观,直到巩固为止。
5、證得拋棄取相的技能 5、证得抛弃取相的技能 練習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限定虛空遍。 练习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限定虚空遍。 直到熟悉「無色、無形、無相」的感知,以及對「善、惡、不動」取得全新的見解為止。 直到熟悉「无色、无形、无相」的感知,以及对「善、恶、不动」取得全新的见解为止。 如能證入第一/二/三/四禪,乃至證得四大遍處的入/出/入/出之神變技能是最佳的狀態,但不可求。 如能证入第一/二/三/四禅,乃至证得四大遍处的入/出/入/出之神变技能是最佳的状态,但不可求。
6、證得四空定 6、证得四空定 以白遍練習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以白遍练习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如果定力尚不足,則使用入出息隨念做為藥引練習。 如果定力尚不足,则使用入出息随念做为药引练习。 此階段的成敗在於高深的定力,不可妄求圓滿。 此阶段的成败在于高深的定力,不可妄求圆满。
7、證得九禪心 7、证得九禅心 以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銜接上述的所有止業處進行綜合練習。 以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衔接上述的所有止业处进行综合练习。
8、綜合練習 8、综合练习 加入一想、一差別,進行四梵住的綜合練習。 加入一想、一差别,进行四梵住的综合练习。
9、自由發揮 9、自由发挥 每個人的根器不同,領悟的方向也迥異,唯一需要的共通點是高深的定力。 每个人的根器不同,领悟的方向也迥异,唯一需要的共通点是高深的定力。 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可能觸及十六觀智的某些領域,或者,可能找到適合自己修行的方式,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過程不要著急,不可急於證入十六觀智。 在练习的过程中,很可能触及十六观智的某些领域,或者,可能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过程不要着急,不可急于证入十六观智。
注意一:注意一:
只要你能順利開出白遍,則日後不再需要任何人的指導。只要你能顺利开出白遍,则日后不再需要任何人的指导。 你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勤加練習,只要不放逸懈怠,總有一日你就能觸及涅槃而證入第一次的無我。你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勤加练习,只要不放逸懈怠,总有一日你就能触及涅槃而证入第一次的无我。 白遍一直沒能開出的情況,則需要加強曼陀羅的取相練習,不要隨意放棄白遍的練習,或貿然使用入出息隨念練習,因為很容易成就自我催眠的錯誤鞏固,且難以覺察及修正錯誤。白遍一直没能开出的情况,则需要加强曼陀罗的取相练习,不要随意放弃白遍的练习,或贸然使用入出息随念练习,因为很容易成就自我催眠的错误巩固,且难以觉察及修正错误。
注意二:注意二:
白遍不是在腦海的一片白。白遍不是在脑海的一片白。 取相階段的白遍才是在腦海,似相階段的白遍是遍滿無止盡的宇宙,似相進入第一禪的階段會生起一股小道心(安止定),成就「有漏慧眼」,無論閉上或張開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純白的,因為是「有漏慧眼」而不是「肉眼」。取相阶段的白遍才是在脑海,似相阶段的白遍是遍满无止尽的宇宙,似相进入第一禅的阶段会生起一股小道心(安止定),成就「有漏慧眼」,无论闭上或张开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纯白的,因为是「有漏慧眼」而不是「肉眼」。 你照見無止盡的世界都成為純白色,才是證得白遍第一禪,之後要往上證到白遍第五禪,日日勤加練習並熟悉各禪,直到能瞬間開啟白遍為止。你照见无止尽的世界都成为纯白色,才是证得白遍第一禅,之后要往上证到白遍第五禅,日日勤加练习并熟悉各禅,直到能瞬间开启白遍为止。
注意三:注意三:
青遍是指什麼顏色?青遍是指什么颜色? 藍色或褐色。蓝色或褐色。 雅利安人的藍色眼睛就是;雅利安人的褐色頭髮就是。雅利安人的蓝色眼睛就是;雅利安人的褐色头发就是。
青遍不是黑色、綠色、灰色或雜色,在取相的時候一定要取藍色或褐色,但是在顏色互轉的過程中只是一念的因果轉變問題,勤加練習就會自知。青遍不是黑色、绿色、灰色或杂色,在取相的时候一定要取蓝色或褐色,但是在颜色互转的过程中只是一念的因果转变问题,勤加练习就会自知。
修行入門:修行比較概要表 修行入门:修行比较概要表
中燈次第定中灯次第定 南傳修行流派(同道家)南传修行流派(同道家) 南傳信仰流派南传信仰流派 北傳禪宗北传禅宗 北傳淨土宗北传净土宗
代表經典代表经典 《清淨道論》 《清净道论》 《須深經》 《须深经》 《愣伽經》 《愣伽经》 《阿彌陀經》 《阿弥陀经》
修行方法修行方法 培養定力 培养定力 暗示催眠 暗示催眠 參話頭 参话头 念佛號 念佛号
住心(遍作相)住心(遍作相) 冥想 冥想 放空一切 放空一切 放空一切 放空一切 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
欲界定(取相)欲界定(取相) 攝入冥想主軸或曼陀羅取相 摄入冥想主轴或曼陀罗取相 按照邏輯進行規律性觀察 按照逻辑进行规律性观察 捕捉升起之境界 捕捉升起之境界 繼續念佛或配合觀想,入近行定後將直接墮入無記的空魔領域 继续念佛或配合观想,入近行定后将直接堕入无记的空魔领域
未到地定(似相)未到地定(似相) 拋棄或攝入取相主軸 抛弃或摄入取相主轴 融入觀察目標成就自我催眠狀態,期間可以發起剎那定及近行定,(色色,法住) 融入观察目标成就自我催眠状态,期间可以发起刹那定及近行定,(色色,法住) 拋棄取相後墮入相似無我的領域,期間可發起剎那定及近行定,(名名,頓悟) 抛弃取相后堕入相似无我的领域,期间可发起刹那定及近行定,(名名,顿悟) 無 无
色界定(初禪)色界定(初禅) 剎那/近行/安止定(名色) 刹那/近行/安止定(名色)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色界定(二禪)色界定(二禅) 剎那/近行/等待/安止定(名色能) 刹那/近行/等待/安止定(名色能)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色界定(三禪)色界定(三禅) 近行/等待/安止定(名色形能) 近行/等待/安止定(名色形能)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色界定(四禪)色界定(四禅) 等待/安止定(名形能) 等待/安止定(名形能)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無色界(四空定)无色界(四空定) 近行/等待定(名形能) 近行/等待定(名形能)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禪那(上述全部的定)禅那(上述全部的定) 可以全部證得 可以全部证得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十六觀智(毗婆舍那)十六观智(毗婆舍那) 剖開究竟名色,入涅槃(形能) 剖开究竟名色,入涅槃(形能)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滅盡定灭尽定 阿那含及阿羅漢才有能力取證 阿那含及阿罗汉才有能力取证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漏盡通漏尽通 慧解脫阿羅漢才有能力取證 慧解脱阿罗汉才有能力取证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五神通五神通 俱解脫阿羅漢才有能力取證 俱解脱阿罗汉才有能力取证 無 无 無 无 無 无
備註备注 按部就班才可以證果及解脫,其中的白遍處是奢摩他的大根本,為終身必修項目 按部就班才可以证果及解脱,其中的白遍处是奢摩他的大根本,为终身必修项目 理論或實修上都不能證果,離證法住智的定力差距八萬四千里,只能充作信仰用途 理论或实修上都不能证果,离证法住智的定力差距八万四千里,只能充作信仰用途 理論上只需要極其巧妙的觀察力即可證果,實修上幾乎不可能證果,除非是上上根人 理论上只需要极其巧妙的观察力即可证果,实修上几乎不可能证果,除非是上上根人 理論或實修上都不能證果,念佛號或咒語都只是取自十隨念的皮毛,身心放鬆的練習方便法 理论或实修上都不能证果,念佛号或咒语都只是取自十随念的皮毛,身心放松的练习方便法
注意一:注意一:
中燈次第定區分的色界四禪很概念,因為四禪的心路過程涉及「能」的生起(道心生起)之銜接,此處的轉變很微妙複雜。中灯次第定区分的色界四禅很概念,因为四禅的心路过程涉及「能」的生起(道心生起)之衔接,此处的转变很微妙复杂。 在理解上還是要以下述修行證量總表的出世禪概念為主(五分法)。在理解上还是要以下述修行证量总表的出世禅概念为主(五分法)。
注意二:注意二:
1、黃顏色:地遍處的取相。 1、黄颜色:地遍处的取相。 黃遍處的取相直到第四禪。黄遍处的取相直到第四禅。
2、藍顏色:水遍處的取相。 2、蓝颜色:水遍处的取相。 青遍處的取相直到第四禪。青遍处的取相直到第四禅。
3、紅顏色:火遍處的取相。 3、红颜色:火遍处的取相。 赤遍處的取相直到第四禪。赤遍处的取相直到第四禅。
4、白顏色:風遍處的取相。 4、白颜色:风遍处的取相。 白遍處的取相直到第四禪。白遍处的取相直到第四禅。
5、無顏色:地、水、火、風遍處的似相直到第五禪,以及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空明。 5、无颜色:地、水、火、风遍处的似相直到第五禅,以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空明。
6、青、黃、赤遍的第五禪顏色都非常淡,趨近白遍,等到定力高的時候會成為無顏色。 6、青、黄、赤遍的第五禅颜色都非常淡,趋近白遍,等到定力高的时候会成为无颜色。
7、除非在第一禪已下決意不取光,否則白遍第四禪會主動轉成光明遍,上到第五禪會成為透明且無顏色。 7、除非在第一禅已下决意不取光,否则白遍第四禅会主动转成光明遍,上到第五禅会成为透明且无颜色。
8、第四禪上到第五禪要捨棄顏色才能成就,是證入法住智的重要基礎。 8、第四禅上到第五禅要舍弃颜色才能成就,是证入法住智的重要基础。 其中第五禪轉入空無邊處只有名法的心路問題,沒有色法。其中第五禅转入空无边处只有名法的心路问题,没有色法。 而要進入四空定的步驟,都必須在第一禪前就下決意,不是一面修,一面思惟的胡亂妄想而上去四空定。而要进入四空定的步骤,都必须在第一禅前就下决意,不是一面修,一面思惟的胡乱妄想而上去四空定。
注意三:注意三:
五自在是很重要的基礎,也是很危險的修行毒藥。五自在是很重要的基础,也是很危险的修行毒药。
1、前因,分辨及省察各禪支,包含出定後的分辨,以及入/出定兩者的銜接省察,乃至隨心所欲的由心法控制各禪支的技能。 1、前因,分辨及省察各禅支,包含出定后的分辨,以及入/出定两者的衔接省察,乃至随心所欲的由心法控制各禅支的技能。
2、後果,作用同上,兩者在心路上多是相同的所緣為方便,不用分別。 2、后果,作用同上,两者在心路上多是相同的所缘为方便,不用分别。
3、前生因的預知意念,以下三者為綁定,與上二者起到互補的作用,鞏固之後的五種自在會成為一體性,沒有差別。 3、前生因的预知意念,以下三者为绑定,与上二者起到互补的作用,巩固之后的五种自在会成为一体性,没有差别。
4、後有果的預知意念。 4、后有果的预知意念。
5、得生劫的預知意念。 5、得生劫的预知意念。
預知意念就是下決意要進入幾禪、何時入定、停留多久才轉出生劫,以及牽涉各種「劫」的預知,但不涉及過去智/未來智/因果智/度疑智等等的神通技能。预知意念就是下决意要进入几禅、何时入定、停留多久才转出生劫,以及牵涉各种「劫」的预知,但不涉及过去智/未来智/因果智/度疑智等等的神通技能。 預知意念主要是用來設定「色果蛻變為形;名形再變生色因;色果再蛻變為形」所產生的「劫數」。预知意念主要是用来设定「色果蜕变为形;名形再变生色因;色果再蜕变为形」所产生的「劫数」。
發起法住神變或滅盡神變都要使用預知意念,幾乎各種的神變都要使用到。发起法住神变或灭尽神变都要使用预知意念,几乎各种的神变都要使用到。 但是,五自在也非常容易成為自我暗示催眠,從而導致一生修行徹底失敗。但是,五自在也非常容易成为自我暗示催眠,从而导致一生修行彻底失败。 是故,第一禪要練習一千個小時以上才能往上證第二禪,重點是「伺」這支異常微弱,秘訣在於要設法消除「尋」的強度,轉化後自然能增強「伺」這支的強度。是故,第一禅要练习一千个小时以上才能往上证第二禅,重点是「伺」这支异常微弱,秘诀在于要设法消除「寻」的强度,转化后自然能增强「伺」这支的强度。 一般根器的人,至少要練習一千個小時以上才能成功應用(五自在是日後證得「漏盡通」的重要基礎之一,終身必修鞏固的重大項目,正常的情況,建議練習二千個小時以上,達到完全鞏固後再證第二禪,而在第二禪向上也都要儘可能的練習,且要經常練習才行,不可懈怠五自在的圓滿鞏固)。一般根器的人,至少要练习一千个小时以上才能成功应用(五自在是日后证得「漏尽通」的重要基础之一,终身必修巩固的重大项目,正常的情况,建议练习二千个小时以上,达到完全巩固后再证第二禅,而在第二禅向上也都要尽可能的练习,且要经常练习才行,不可懈怠五自在的圆满巩固)。
注意四:注意四:
1、五自在的封頂預知意念只能到達瞬間入定的程度(受制色法的蛻變時間流干擾,至高的封頂能力只可以瞬間開啟白遍第四禪,第五禪及四空定沒有辦法瞬間抵達),成為「跳禪」及「遍處互轉」的重要基礎,是成就基本神變技能的主要關鍵。 1、五自在的封顶预知意念只能到达瞬间入定的程度(受制色法的蜕变时间流干扰,至高的封顶能力只可以瞬间开启白遍第四禅,第五禅及四空定没有办法瞬间抵达),成为「跳禅」及「遍处互转」的重要基础,是成就基本神变技能的主要关键。
2、只有證「漏盡通」後才能入定零時間差,「跳禪」及「遍處互轉」都是零時間差,且可隨時入「滅盡定」,不必使用預知意念的決意方式,不受制緣起的侷限,而是可以直接跳離四空定抵達無量三摩地(四梵住的封頂境界;三界的捨地;有漏與無漏的鄰虛地)。 2、只有证「漏尽通」后才能入定零时间差,「跳禅」及「遍处互转」都是零时间差,且可随时入「灭尽定」,不必使用预知意念的决意方式,不受制缘起的局限,而是可以直接跳离四空定抵达无量三摩地(四梵住的封顶境界;三界的舍地;有漏与无漏的邻虚地)。 發動「滅盡定」或「滅盡神變」,只有阿那含及慧解脫阿羅漢需要使用預知意念,俱解脫阿羅漢不使用預知意念。发动「灭尽定」或「灭尽神变」,只有阿那含及慧解脱阿罗汉需要使用预知意念,俱解脱阿罗汉不使用预知意念。
3、五自在的封頂轉入「漏盡通」的方式不是用心法修來,而是「能」的生起而銜接心法,此需要高證量才能捕捉,是高階道心的不斷衝擊所成就的「法身」,從中要生起無數次的高階道心,且只有在第五禪、四空定、空明、九禪心、道智、果智的心路過程中才有高階道心的生起,其中的層次差異也極大。 3、五自在的封顶转入「漏尽通」的方式不是用心法修来,而是「能」的生起而衔接心法,此需要高证量才能捕捉,是高阶道心的不断冲击所成就的「法身」,从中要生起无数次的高阶道心,且只有在第五禅、四空定、空明、九禅心、道智、果智的心路过程中才有高阶道心的生起,其中的层次差异也极大。
注意五:注意五:
1、預知意念受制緣起的漏洞影響(此滅彼滅),「劫數」的平衡性永遠都存在風險性(時間流、煩惱障覆)。 1、预知意念受制缘起的漏洞影响(此灭彼灭),「劫数」的平衡性永远都存在风险性(时间流、烦恼障覆)。 貿然使用決意方式所發起的「滅盡定」或「滅盡神變」,很容易讓色身成為植物人而死亡,或醒來後走火入魔。贸然使用决意方式所发起的「灭尽定」或「灭尽神变」,很容易让色身成为植物人而死亡,或醒来后走火入魔。
2、「滅盡定」或「滅盡神變」:前者是以「大劫」以上計算,後者是以「小劫」為基礎。 2、「灭尽定」或「灭尽神变」:前者是以「大劫」以上计算,后者是以「小劫」为基础。 「劫數」愈多愈危險,而兩者的發起方式完全一致,是從色界以下的各種鄰虛處起到剎那定,直接跳到「非想非非想處」或「空明」而離開四空定或進入無量三摩地,這個過程面臨「等待定」的考驗,只要有干擾,就會讓色身成為植物人而死亡,或醒來後走火入魔。 「劫数」愈多愈危险,而两者的发起方式完全一致,是从色界以下的各种邻虚处起到刹那定,直接跳到「非想非非想处」或「空明」而离开四空定或进入无量三摩地,这个过程面临「等待定」的考验,只要有干扰,就会让色身成为植物人而死亡,或醒来后走火入魔。
3、「漏盡通」無「等待定」的問題,所發起的「滅盡定」假使設定「劫數」且不衝出無量三摩地的鄰虛,則會成為「龜眠大法」,可以入定幾十日;假使沒有設定「劫數」,則自己是起不來的,但色身不會敗壞,直到從旁由高人點醒或經由身外的自然力而點醒。 3、「漏尽通」无「等待定」的问题,所发起的「灭尽定」假使设定「劫数」且不冲出无量三摩地的邻虚,则会成为「龟眠大法」,可以入定几十日;假使没有设定「劫数」,则自己是起不来的,但色身不会败坏,直到从旁由高人点醒或经由身外的自然力而点醒。 在世界各地的山洞或冰原上,都有修行人成功發起「龜眠大法」,中國的喜馬拉雅及崑崙山一帶,也有不少修行人已經證得此一境界,他們都是出世得道者,共通點是不問世事。在世界各地的山洞或冰原上,都有修行人成功发起「龟眠大法」,中国的喜马拉雅及昆仑山一带,也有不少修行人已经证得此一境界,他们都是出世得道者,共通点是不问世事。
注意六:注意六:
1、「漏盡通」:出自道家仙術,原意指吹滅時間流,乃一切神通的道體。 1、「漏尽通」:出自道家仙术,原意指吹灭时间流,乃一切神通的道体。 修練任何神通前,應先發起漏盡通,未發起漏盡通而修練而成的神通稱之「類神通」,易走火入魔。修练任何神通前,应先发起漏尽通,未发起漏尽通而修练而成的神通称之「类神通」,易走火入魔。 佛家繼承後,以吹滅煩惱為解釋,理亦同。佛家继承后,以吹灭烦恼为解释,理亦同。
2、南傳佛教的漏盡智,同樣是繼承自中國的古老道家思想,而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地區也有漏盡的觀念,同樣是吹滅時間流的意思,此一觀點如同卍字的古老文明思想,同樣存在世界各地的古老修行中,都已經超過五千年的歷史,不止是中國道家特有。 2、南传佛教的漏尽智,同样是继承自中国的古老道家思想,而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地区也有漏尽的观念,同样是吹灭时间流的意思,此一观点如同卍字的古老文明思想,同样存在世界各地的古老修行中,都已经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不止是中国道家特有。
3、除了「漏盡通」外,尚有一種神通是進入創世法修行的基礎,也就是「雙神變智」或「多神變智」,必須在「出世四禪七定」才能證得,也就是利用分心去控制「地水火風」,是發起「大如意通」及「降魔大法」的重要基礎,但是現代人幾乎不可能證得。 3、除了「漏尽通」外,尚有一种神通是进入创世法修行的基础,也就是「双神变智」或「多神变智」,必须在「出世四禅七定」才能证得,也就是利用分心去控制「地水火风」,是发起「大如意通」及「降魔大法」的重要基础,但是现代人几乎不可能证得。
創世法的修行入門概念如下:创世法的修行入门概念如下:
以「法身」為本,從阿賴耶的高階渠道以「色」神變為「分心」(分身;意生身)。以「法身」为本,从阿赖耶的高阶渠道以「色」神变为「分心」(分身;意生身)。 從心法上將地水火風置入地基四方,風界升起繞著地基旋轉而上,北極突破口誕生而成為「空界」,繼續旋轉將產生完整的金字塔。从心法上将地水火风置入地基四方,风界升起绕着地基旋转而上,北极突破口诞生而成为「空界」,继续旋转将产生完整的金字塔。 依序共創制十座金字塔結合,成為「十因緣」生牢。依序共创制十座金字塔结合,成为「十因缘」生牢。 以「法身」進行複印分身,置入「十因緣」生牢,從而才可發起「雙神變智」,而可控制的範疇是水與火。以「法身」进行复印分身,置入「十因缘」生牢,从而才可发起「双神变智」,而可控制的范畴是水与火。
修行入門:修行證量總表 修行入门:修行证量总表
出世禪出世禅 入世禪入世禅 南傳佛教南传佛教 北傳佛教北传佛教 中國道家中国道家 相應基礎相应基础
遍作相遍作相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 持名念佛、禱告及各類觀想 持名念佛、祷告及各类观想
取相取相 攝入冥想主軸 摄入冥想主轴 拋棄冥想或攝入冥想主軸 抛弃冥想或摄入冥想主轴 攝入冥想主軸 摄入冥想主轴 拋棄冥想或攝入冥想主軸 抛弃冥想或摄入冥想主轴 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死隨念、寂靜隨念及各種止業。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寂静随念及各种止业。
似相似相 拋棄取相,成就一禪那到四禪那的純定(未到地定,無禪定) 抛弃取相,成就一禅那到四禅那的纯定(未到地定,无禅定) 拋棄取相或攝入取相主軸 抛弃取相或摄入取相主轴 拋棄取相,成就一禪那到四禪那的純定(未到地定,無禪定) 抛弃取相,成就一禅那到四禅那的纯定(未到地定,无禅定) 拋棄取相或攝入取相主軸 抛弃取相或摄入取相主轴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身隨念、入出息隨念、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 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身随念、入出息随念、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
第一禪(尋、伺、喜、樂、一境性)第一禅(寻、伺、喜、乐、一境性) 無 ,一禪那產生輕安極喜的妄想感受 无 ,一禅那产生轻安极喜的妄想感受 攝入似相並快速敲擊似相讓五禪支完全明顯化 摄入似相并快速敲击似相让五禅支完全明显化 無 ,一禪那產生輕安極喜的妄想感受 无 ,一禅那产生轻安极喜的妄想感受 攝入似相並快速敲擊似相讓五禪支完全明顯化 摄入似相并快速敲击似相让五禅支完全明显化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隨念。 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随念。
第二禪(伺、喜、樂、一境性)第二禅(伺、喜、乐、一境性) 無 ,二禪那墮入相似無我的妄想感受 无 ,二禅那堕入相似无我的妄想感受 定住所緣似相,拋棄尋 定住所缘似相,抛弃寻 無 ,二禪那墮入相似無我的妄想感受 无 ,二禅那堕入相似无我的妄想感受 定住所緣似相,拋棄尋 定住所缘似相,抛弃寻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隨念。 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随念。
第三禪(喜、樂、一境性)第三禅(喜、乐、一境性) 無 ,三禪那產生相似極樂興奮的狀態 无 ,三禅那产生相似极乐兴奋的状态 定住喜、樂,拋棄伺 定住喜、乐,抛弃伺 無 ,三禪那產生相似極樂興奮的狀態 无 ,三禅那产生相似极乐兴奋的状态 定住喜、樂,拋棄伺 定住喜、乐,抛弃伺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隨念。 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随念。
第四禪(樂、一境性)第四禅(乐、一境性) 無 ,四禪那直接落入無記的空魔領域 无 ,四禅那直接落入无记的空魔领域 定住樂,拋棄喜 定住乐,抛弃喜 無 ,四禪那直接落入無記的空魔領域 无 ,四禅那直接落入无记的空魔领域 定住樂,拋棄喜 定住乐,抛弃喜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隨念。 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随念。
第五禪(捨、一境性)第五禅(舍、一境性) 無 无 定住「能」的生起,拋棄樂 定住「能」的生起,抛弃乐 無 无 定住「能」的生起,拋棄樂 定住「能」的生起,抛弃乐 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隨念。 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入出息随念。
世間一禪一定(小禪那)世间一禅一定(小禅那) 無 无 上述所有禪那 上述所有禅那 無 无 上述所有禪那 上述所有禅那 白遍、光明遍、四空定、一想、一差別、四梵住。 白遍、光明遍、四空定、一想、一差别、四梵住。
世間一禪二定、世間二禪三定(預入果定、一階禪那、初禪三摩地)世间一禅二定、世间二禅三定(预入果定、一阶禅那、初禅三摩地) 無 无 妄心成就真心 妄心成就真心 無 无 妄心成就真心 妄心成就真心 必須所緣涅槃通過「種姓智」的檢驗且成功釋放「業力」成為清淨平等心,才可證入此一境界。 必须所缘涅槃通过「种姓智」的检验且成功释放「业力」成为清净平等心,才可证入此一境界。 成功證入「種姓智」後,特點是視利養、崇敬、名譽為世間第一奇毒,家產全數捐贈給公益團體。 成功证入「种姓智」后,特点是视利养、崇敬、名誉为世间第一奇毒,家产全数捐赠给公益团体。
世間二禪四定、 出世一禪一定 (二階禪那、二禪三摩地)世间二禅四定、 出世一禅一定 (二阶禅那、二禅三摩地) 無 无 須陀洹道、須陀洹果 须陀洹道、须陀洹果 初發心菩薩道、初發心菩薩 初发心菩萨道、初发心菩萨 做鬼仙、鬼仙 做鬼仙、鬼仙 特點是入「無我」且「唯作心」從此階段開始生起,稱之無可動搖的解脫,且最晚七世之內一定成佛。 特点是入「无我」且「唯作心」从此阶段开始生起,称之无可动摇的解脱,且最晚七世之内一定成佛。 此階段的「名色定」轉入「果定」,直到俱解脫阿羅漢後再轉為「形能定」。 此阶段的「名色定」转入「果定」,直到俱解脱阿罗汉后再转为「形能定」。
世間三禪五定、 出世一禪一定世间三禅五定、 出世一禅一定 無 无 斯陀含道、斯陀含果 斯陀含道、斯陀含果 久發心菩薩道、久發心菩薩 久发心菩萨道、久发心菩萨 做人仙、人仙 做人仙、人仙 在實修階段中的「須陀洹道心」成功生起後,由於極高階道心的生起而攝入「法界智神通」,「身見、無我」俱斷,有分若沒有滅掉,則會直接證入「阿那含」或「阿羅漢」才出定,不會停滯在「斯陀含」,而這也是「智見清淨」及「一夕大徹大悟」的原由。 在实修阶段中的「须陀洹道心」成功生起后,由于极高阶道心的生起而摄入「法界智神通」,「身见、无我」俱断,有分若没有灭掉,则会直接证入「阿那含」或「阿罗汉」才出定,不会停滞在「斯陀含」,而这也是「智见清净」及「一夕大彻大悟」的原由。
世間三禪六定、 出世一禪二定 (三階禪那、三禪三摩地)世间三禅六定、 出世一禅二定 (三阶禅那、三禅三摩地) 無 无 阿那含道、阿那含果 阿那含道、阿那含果 不退轉菩薩道、不退轉菩薩 不退转菩萨道、不退转菩萨 做地仙、地仙 做地仙、地仙 「四雙八輩」的「道」,主要是人天往返者才會擁有(為完成緣起的因果償還,如:菩薩行),在實修階段會直接證得「果」 。 「四双八辈」的「道」,主要是人天往返者才会拥有(为完成缘起的因果偿还,如:菩萨行),在实修阶段会直接证得「果」 。
世間四禪七定、 出世二禪三定世间四禅七定、 出世二禅三定 無 无 慧解脫阿羅漢(向阿羅漢;阿羅漢道) 慧解脱阿罗汉(向阿罗汉;阿罗汉道) 一生補處菩薩(候補佛) 一生补处菩萨(候补佛) 天仙 天仙 必須圓滿證得四空定及法住神變才能得到圓滿的「法住智」而證得慧解脫阿羅漢,未必發起五神通。 必须圆满证得四空定及法住神变才能得到圆满的「法住智」而证得慧解脱阿罗汉,未必发起五神通。 在十六觀智的「度疑清淨」是屬於「名法住」,另外還要證得「色法住」才能圓滿「法住智」。 在十六观智的「度疑清净」是属于「名法住」,另外还要证得「色法住」才能圆满「法住智」。
世間四禪八定、 出世二禪四定 (四階禪那、四禪三摩地)世间四禅八定、 出世二禅四定 (四阶禅那、四禅三摩地) 無 无 四果禪那波羅蜜 四果禅那波罗蜜 一生補處菩薩 一生补处菩萨 天仙 天仙 必須發起「漏盡通」才可證得此一境界及修行五神通。 必须发起「漏尽通」才可证得此一境界及修行五神通。 證得「漏盡通」時,「心所依處」轉成「心所依處形」(涅槃智),日後秒秒處在涅槃,入滅盡定成為零時間差且再無一絲毫煩惱生起,包含不再夜夢。 证得「漏尽通」时,「心所依处」转成「心所依处形」(涅槃智),日后秒秒处在涅槃,入灭尽定成为零时间差且再无一丝毫烦恼生起,包含不再夜梦。
出世二禪四定 (滅盡定、無量三摩地) 出世二禅四定 (灭尽定、无量三摩地) 無 无 俱解脫阿羅漢(成佛) 俱解脱阿罗汉(成佛) 正法明如來佛 正法明如来佛 大羅金仙 大罗金仙 可發起三昧火、虹光身、羽化登仙、白日飛升。 可发起三昧火、虹光身、羽化登仙、白日飞升。 此階段觸及「形能」可駕馭「名色」,會經常受到魔類攻擊,故而要往上修的難度相當大,也是修行人入般涅槃往往都很突然的主因。 此阶段触及「形能」可驾驭「名色」,会经常受到魔类攻击,故而要往上修的难度相当大,也是修行人入般涅槃往往都很突然的主因。
出世三禪五定 (形能定) 出世三禅五定 (形能定) 無 无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吹滅名色,跳離緣起而進入形能階段,可返老還童。 吹灭名色,跳离缘起而进入形能阶段,可返老还童。
出世三禪六定 (形能定) 出世三禅六定 (形能定) 無 无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發動小如意通,可讓身體瞬間轉移及修行隱身術。 发动小如意通,可让身体瞬间转移及修行隐身术。
出世四禪七定 (形能定) 出世四禅七定 (形能定) 無 无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必須發起「雙神變智」才可證得此一境界。 必须发起「双神变智」才可证得此一境界。 進入創世法修行,發動大如意通,可神變出各類活生生的動物。 进入创世法修行,发动大如意通,可神变出各类活生生的动物。
出世四禪八定 (形能定) 出世四禅八定 (形能定) 無 无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不思議 不思议 可創誕法界坐擁一方,假使缺少苦智、悲智、遍知智,只使用意情智、趣智所創制的世界就成為魔世界。 可创诞法界坐拥一方,假使缺少苦智、悲智、遍知智,只使用意情智、趣智所创制的世界就成为魔世界。
注意一:如何正確驗證自己證得「須陀洹果」? 注意一:如何正确验证自己证得「须陀洹果」?
通過「度疑清淨」就可以照見未來七世之內將在何時成為俱解脫阿羅漢,如實照見後,才可以確定證「須陀洹果」無疑。 通过「度疑清净」就可以照见未来七世之内将在何时成为俱解脱阿罗汉,如实照见后,才可以确定证「须陀洹果」无疑。 假使無法如實照見,則是十六觀智的「名色分別智」還不行,因而造成其餘的十五觀智都形成大漏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只要補強即可,不必擔憂自己無法證果。 假使无法如实照见,则是十六观智的「名色分别智」还不行,因而造成其余的十五观智都形成大漏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只要补强即可,不必担忧自己无法证果。
假使已幸運證得「天眼死生神變」,則可照見將在何地成佛。 假使已幸运证得「天眼死生神变」,则可照见将在何地成佛。 假使幸運證得「己宿命通」,則可連續照見未來七世之內的各種去向。 假使幸运证得「己宿命通」,则可连续照见未来七世之内的各种去向。
證得「須陀洹果」後,未來七世之內如果沒有更高階的道心(佛受記涅槃印)生起而轉變出世路線,則成佛的方向便如同大樹的向陽之方,成為出世法上的短暫宿命,這無關在世間橫死或暴亡,只因為一切都轉成「唯作」,世間法再也無可動搖出世解脫的路線。 证得「须陀洹果」后,未来七世之内如果没有更高阶的道心(佛受记涅槃印)生起而转变出世路线,则成佛的方向便如同大树的向阳之方,成为出世法上的短暂宿命,这无关在世间横死或暴亡,只因为一切都转成「唯作」,世间法再也无可动摇出世解脱的路线。
注意二:原始佛法及道法的轉生概念注意二:原始佛法及道法的转生概念
1、上界、人界、下界、轉生處。 1、上界、人界、下界、转生处。 (註:上界就是色界;人界就是欲界;下界就是地獄;轉生處就是鄰虛界) (注:上界就是色界;人界就是欲界;下界就是地狱;转生处就是邻虚界)
2、沒有修行的人,未入定而死亡,意生身遊走在欲界的轉生處(不被魔牽引吞食則會流入鄰虛界的軌道中去等待轉生)。 2、没有修行的人,未入定而死亡,意生身游走在欲界的转生处(不被魔牵引吞食则会流入邻虚界的轨道中去等待转生)。 入定色界而死亡,意生身同步在色界化出。入定色界而死亡,意生身同步在色界化出。 入定四空定而死亡,意生身同步在無色界化出。入定四空定而死亡,意生身同步在无色界化出。 入滅盡定失敗而死亡,端視死亡前的結生從哪一禪流出而轉生在該處。入灭尽定失败而死亡,端视死亡前的结生从哪一禅流出而转生在该处。 入涅槃而死亡,意生身進入涅槃界成為候補狀態直到流入真如界而成為法身。入涅槃而死亡,意生身进入涅槃界成为候补状态直到流入真如界而成为法身。 入滅盡定成功,法身直接在真如界化生。入灭尽定成功,法身直接在真如界化生。
3、欲界區分人界及下界;善處與惡處,而下界就是地獄;惡處,也是斷滅的同義詞。 3、欲界区分人界及下界;善处与恶处,而下界就是地狱;恶处,也是断灭的同义词。
4、鄰虛界具備無色界的作用,但情況複雜,多數軌道是轉生;部分軌道是流入色界;少數軌道則是流入涅槃界。 4、邻虚界具备无色界的作用,但情况复杂,多数轨道是转生;部分轨道是流入色界;少数轨道则是流入涅槃界。
5、色界眾生不會斷滅,色界眾生如果修行失敗或夭折,在滅後轉生欲界。 5、色界众生不会断灭,色界众生如果修行失败或夭折,在灭后转生欲界。 無色界是無我世界,沒有眾生,只有意生身在此處等待轉生或流入涅槃界。无色界是无我世界,没有众生,只有意生身在此处等待转生或流入涅槃界。
6、慈悲喜捨共存上界、人界、鄰虛界,唯獨不存在下界。 6、慈悲喜舍共存上界、人界、邻虚界,唯独不存在下界。 突破非想非非想處才是無量三摩地,但是從修行的意義上,四空定也能代表慈悲喜捨(梵住;無量)的核心意義,而在遠古的觀念中,非想非非想處就是指無量三摩地。突破非想非非想处才是无量三摩地,但是从修行的意义上,四空定也能代表慈悲喜舍(梵住;无量)的核心意义,而在远古的观念中,非想非非想处就是指无量三摩地。
注意三:修行人未入定而瞬間橫死的去向注意三:修行人未入定而瞬间横死的去向
1、修行人未入定而死亡,意生身不是遊走在欲界的轉生處,而是以禪那為判斷標準。 1、修行人未入定而死亡,意生身不是游走在欲界的转生处,而是以禅那为判断标准。 一階禪那與二階禪那都同於色界。一阶禅那与二阶禅那都同于色界。 三階禪那是無色界。三阶禅那是无色界。 四階禪那是漏盡通,沒有未入定的問題。四阶禅那是漏尽通,没有未入定的问题。
2、未入定而死亡的一瞬間,業報成熟前會先流入「能」(蒙佛授記印)去審視後再結生流出決定亡後的生劫位置。 2、未入定而死亡的一瞬间,业报成熟前会先流入「能」(蒙佛授记印)去审视后再结生流出决定亡后的生劫位置。
3、色身亡前的四大分離異常猛烈(比平日加快千萬倍),且意生身的附近會集聚大量的魔類等待搶食,要保持正念是異常困難的,更何況入定。 3、色身亡前的四大分离异常猛烈(比平日加快千万倍),且意生身的附近会集聚大量的魔类等待抢食,要保持正念是异常困难的,更何况入定。 所以,平日要修行,儘可能證得一階禪那(初禪三摩地)才能確保安全上壘。所以,平日要修行,尽可能证得一阶禅那(初禅三摩地)才能确保安全上垒。 三階禪那的證量就一定能清楚知道死亡後的去向,二階禪那也能知道,只是較為模糊。三阶禅那的证量就一定能清楚知道死亡后的去向,二阶禅那也能知道,只是较为模糊。
修行入門:從瀕死現象去理解心性運作的基礎 修行入门:从濒死现象去理解心性运作的基础
瀕死現象
生命、無生命之崩解,牽涉「能量轉換、銜接」、「記憶符號」及「空間環境」。 濒死现象
生命、无生命之崩解,牵涉「能量转换、衔接」、「记忆符号」及「空间环境」。 「空間環境」運作前「空間隧道」啟動先。 「空间环境」运作前「空间隧道」启动先。 「能量銜接」啟動,「記憶符號」會牽動「業」轉,如「業」已盡消,則不受之。 「能量衔接」启动,「记忆符号」会牵动「业」转,如「业」已尽消,则不受之。
瀕死經驗
元神出竅:乃能量銜接,大量轉換所觸動「空間隧道」開啟、「空間環境」變動。 濒死经验
元神出窍:乃能量衔接,大量转换所触动「空间隧道」开启、「空间环境」变动。
回顧一生:「業」將現前,「指令中心」傳達記憶的釋放並交由「記憶符號」紀錄。回顾一生:「业」将现前,「指令中心」传达记忆的释放并交由「记忆符号」纪录。
了悟真理:「業」將現前,「指令中心」傳達記憶的釋放並交由「記憶符號」紀錄時,取得「業」之融通。了悟真理:「业」将现前,「指令中心」传达记忆的释放并交由「记忆符号」纪录时,取得「业」之融通。
幸福愉快見佛見仙:生命自發性的終極保護,產生來自意識的拒絕及保護運作,乃虛妄之相,如同夢境。幸福愉快见佛见仙:生命自发性的终极保护,产生来自意识的拒绝及保护运作,乃虚妄之相,如同梦境。
進入隧道見光見景:「指令中心」下達命動指令受到「心意識」排擠,產生指令錯置現象,乃虛妄之相,所見非「空間隧道」。进入隧道见光见景:「指令中心」下达命动指令受到「心意识」排挤,产生指令错置现象,乃虚妄之相,所见非「空间隧道」。
瀕死復生
平等觀:認為所有宗教的本質都是一樣,常去教堂的不再去、常去禮佛的不再去、常去道場的不再去。 濒死复生
平等观:认为所有宗教的本质都是一样,常去教堂的不再去、常去礼佛的不再去、常去道场的不再去。 人生得到全新的見解,不再追求名利,而喜好淡泊清靜之生活,或樂於助人、好公益。人生得到全新的见解,不再追求名利,而喜好淡泊清静之生活,或乐于助人、好公益。 此乃頻死期間曾觸及「中道」,類似了悟真理、明心見性的一種生命善能,但是並非真正明心見性、了悟真理。此乃频死期间曾触及「中道」,类似了悟真理、明心见性的一种生命善能,但是并非真正明心见性、了悟真理。
超能觀:得到類似神通的一種能力。超能观:得到类似神通的一种能力。 此乃頻死期間曾觸及「中道」類似了悟真理、明心見性的一種生命善能,從中得到少許智慧,開啟低階層次之神通。此乃频死期间曾触及「中道」类似了悟真理、明心见性的一种生命善能,从中得到少许智慧,开启低阶层次之神通。
靈性觀:認為生命的意義不止於此,重視靈性的生活。灵性观:认为生命的意义不止于此,重视灵性的生活。 此乃頻死期間曾觸及「中道」所引燃之生命善能。此乃频死期间曾触及「中道」所引燃之生命善能。
懼聲光:對強光與巨大聲音產生敏感排斥性。惧声光:对强光与巨大声音产生敏感排斥性。 此乃頻死期間「指令中心」下達的指令受到「心意識」排擠,從而產生錯置,待復原後「控制中心」從新下達一階段保護指令所致。此乃频死期间「指令中心」下达的指令受到「心意识」排挤,从而产生错置,待复原后「控制中心」从新下达一阶段保护指令所致。
崩解過程
頻死期間的「心意識」並未消失,「心意識」只要消失人便死亡,但死亡並不代表結束。 崩解过程
频死期间的「心意识」并未消失,「心意识」只要消失人便死亡,但死亡并不代表结束。 對修行人而言,只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差異,沒有「活著與死亡」的界定問題。对修行人而言,只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差异,没有「活着与死亡」的界定问题。
意識崩解期:「控制中心」取得崩解指定,收回一切指令所造成的「心意識」混亂。意识崩解期:「控制中心」取得崩解指定,收回一切指令所造成的「心意识」混乱。
意識保護期:「心意識」混亂下「控制中心」回傳訊息給「指令中心」,「指令中心」同步發出保護指令,「心意識」因而得到安撫。意识保护期:「心意识」混乱下「控制中心」回传讯息给「指令中心」,「指令中心」同步发出保护指令,「心意识」因而得到安抚。
意識消失期:保護期間「控制中心」持續收回一切發出的指令,並啟動「記憶符號」與「業」,「能量銜接中心」持續轉換能量直到「心意識」消失、生命結束而成為無生命體。意识消失期:保护期间「控制中心」持续收回一切发出的指令,并启动「记忆符号」与「业」,「能量衔接中心」持续转换能量直到「心意识」消失、生命结束而成为无生命体。
「心意識」產生方法
由著附「元神」的「記憶符號」傳達「指令中心」,提供指令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據「藍圖」回報結果給「指令中心」。 「心意识」产生方法
由著附「元神」的「记忆符号」传达「指令中心」,提供指令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蓝图」回报结果给「指令中心」 。 經一連串相關運作,「指令中心」配合「能量銜接」中心,二次附予具體命動指令給「控制中心」,最後由「控制中心」把指令傳達給神經元的網路組織,同步,「能量銜接」中心開啟必須之能量給生命體,進而產生連續不斷之訊號,便是「心意識」。经一连串相关运作,「指令中心」配合「能量衔接」中心,二次附予具体命动指令给「控制中心」,最后由「控制中心」把指令传达给神经元的网路组织,同步,「能量衔接」中心开启必须之能量给生命体,进而产生连续不断之讯号,便是「心意识」。
無生命=藍圖+能量銜接生命=藍圖+能量銜接+心意識生命是以一種虛妄的型態存在,可由因緣和合而生;亦能刻意製造產生。无生命=蓝图+能量衔接生命=蓝图+能量衔接+心意识生命是以一种虚妄的型态存在,可由因缘和合而生;亦能刻意制造产生。 「有意識活動才有生命,無意識便無生命,但無意識活動只能代表為無生命體,不能代表死亡,「活著與死亡」沒有客觀界定,只能以人本為主的概念去進行主觀的判讀。 「有意识活动才有生命,无意识便无生命,但无意识活动只能代表为无生命体,不能代表死亡,「活着与死亡」没有客观界定,只能以人本为主的概念去进行主观的判读。 」生命與無生命的差異在於能夠觸動「藍圖」與「能量銜接」的命動指令,產生「心意識」運作。 」生命与无生命的差异在于能够触动「蓝图」与「能量衔接」的命动指令,产生「心意识」运作。
透過高科技,人類未來可以製造人類、一切動植物,經由製造出來的東西都是生命表現的型式之一。透过高科技,人类未来可以制造人类、一切动植物,经由制造出来的东西都是生命表现的型式之一。 動物、植物是生命的型態之一;機器人也是生命的型式之一。动物、植物是生命的型态之一;机器人也是生命的型式之一。 附予情感、愛、悲傷、快樂種種的人工智慧思考型機器人也是生命的型式之一。附予情感、爱、悲伤、快乐种种的人工智慧思考型机器人也是生命的型式之一。 智能型的機器人,智商如果過高也能有佔有慾、與人類為敵、消滅人類,這也是生命的型式之一。智能型的机器人,智商如果过高也能有占有欲、与人类为敌、消灭人类,这也是生命的型式之一。
對修行人而言,只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差異,沒有「活著與死亡」的界定問題。对修行人而言,只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差异,没有「活着与死亡」的界定问题。 修行入門:基礎問答 修行入门:基础问答
修行的目的
澈悟生命本源,了悟宇宙事實真相。 修行的目的
澈悟生命本源,了悟宇宙事实真相。
云何「假修行」 云何「假修行」
「無行無證」的戲論及「信仰」皆是「假修行」,如下: 「无行无证」的戏论及「信仰」皆是「假修行」,如下:
1、標榜信任、相信、深信、講經說法卻無修行辦法。 1、标榜信任、相信、深信、讲经说法却无修行办法。
2、無法澈悟生命本源的方法,例如哲學研究、歷史研究。 2、无法澈悟生命本源的方法,例如哲学研究、历史研究。
3、無法了悟宇宙事實真相的辦法,例如排斥神通、否定意志念力、否定精氣神、否定氣功、否定穴道及否定科學的立論基礎。 3、无法了悟宇宙事实真相的办法,例如排斥神通、否定意志念力、否定精气神、否定气功、否定穴道及否定科学的立论基础。
修行規則
遵照佛家預言書指示,自習自修,拒絕參加道場共修。 修行规则
遵照佛家预言书指示,自习自修,拒绝参加道场共修。
云何「識神」 云何「识神」
「識神」是「入胎識」,本身不起作用,充滿整個所知的法界次元,從何而來至今仍不明。 「识神」是「入胎识」,本身不起作用,充满整个所知的法界次元,从何而来至今仍不明。
識神的具體作用是銜接「藍圖」與「心意識」,搭建與「元神」的溝通渠道,但本身不產生變異。识神的具体作用是衔接「蓝图」与「心意识」,搭建与「元神」的沟通渠道,但本身不产生变异。
生命若「無識神的入主必無元神」,例如智能機器人、植物及大部分的動物都沒有識神。生命若「无识神的入主必无元神」,例如智能机器人、植物及大部分的动物都没有识神。
人若無識神入主,多胎死腹中,但仍有極少數受到不可預知的變異故而例外(所知的法界次元都是不圓滿的,漏洞會產生不可預期的變異)。人若无识神入主,多胎死腹中,但仍有极少数受到不可预知的变异故而例外(所知的法界次元都是不圆满的,漏洞会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异)。
云何「元神」 云何「元神」
具有無窮盡的智慧、無窮盡的已知及未知力量,不存在所知的法界次元當中;不存在生命的形體中,假名佛世界,又名「真如世界」。具有无穷尽的智慧、无穷尽的已知及未知力量,不存在所知的法界次元当中;不存在生命的形体中,假名佛世界,又名「真如世界」。
「識神」入主的生命會捕捉「元神」的指令而產生一定智慧,通過修練銜接「元神」的高階通道將得到更高明的智慧,直到洞澈生命本源,了悟宇宙事實真相。 「识神」入主的生命会捕捉「元神」的指令而产生一定智慧,通过修练衔接「元神」的高阶通道将得到更高明的智慧,直到洞澈生命本源,了悟宇宙事实真相。
修行人開啟高階的通道可利用「滅盡定」通過「空間隧道」產生「類反物質」,達到「羽化成仙」、「虹光身成佛」而帶領完整的「記憶符號」進入「元神」,即進入「真如世界」。修行人开启高阶的通道可利用「灭尽定」通过「空间隧道」产生「类反物质」,达到「羽化成仙」、「虹光身成佛」而带领完整的「记忆符号」进入「元神」,即进入「真如世界」。
云何「記憶符號」 云何「记忆符号」
主要包含「業」與「記憶」的資訊。主要包含「业」与「记忆」的资讯。
云何「佛性」 云何「佛性」
「佛性」是指能夠取得「元神」釋放出來的指令,「有識神的生命必有佛性;無識神的生命沒有佛性」。 「佛性」是指能够取得「元神」释放出来的指令,「有识神的生命必有佛性;无识神的生命没有佛性」。
人人具有佛性(極少數人在入胎時產生變異而無佛性,多成低意識的低能或腦死嬰孩),但眾生未必有佛性,例如智能機器人、植物及大部分的動物都沒有識神,此無佛性可言。人人具有佛性(极少数人在入胎时产生变异而无佛性,多成低意识的低能或脑死婴孩),但众生未必有佛性,例如智能机器人、植物及大部分的动物都没有识神,此无佛性可言。
玄奘大師、窺基大師所宣揚的「五種種性」,明確指出部分眾生沒有佛性永遠不能成佛,此理亦同。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所宣扬的「五种种性」,明确指出部分众生没有佛性永远不能成佛,此理亦同。
修行入門:生命心路示意圖解 修行入门:生命心路示意图解
左圖是簡易概念,方便理解參考用。左图是简易概念,方便理解参考用。
尋、伺、喜、樂、一境性,皆是利用阿賴耶渠道所生起的「能」去衝擊「心所依處」,「無色界」剩下「名」,正常情況沒有「能」可生起,除非利用高段的神變及跳禪技巧。寻、伺、喜、乐、一境性,皆是利用阿赖耶渠道所生起的「能」去冲击「心所依处」,「无色界」剩下「名」,正常情况没有「能」可生起,除非利用高段的神变及跳禅技巧。
經行、散步、太極拳、動禪及拜佛,皆應留意身形的細部動作,由此訓練「心所依處色」的活躍度,對邁向證果之路具有相當大的決定性。经行、散步、太极拳、动禅及拜佛,皆应留意身形的细部动作,由此训练「心所依处色」的活跃度,对迈向证果之路具有相当大的决定性。
天生瞎子沒有「心所依處色」可現起。天生瞎子没有「心所依处色」可现起。
坐禪落入無記、中空魔,皆是自斷「心所依處色」,習慣後等同天生瞎子。坐禅落入无记、中空魔,皆是自断「心所依处色」,习惯后等同天生瞎子。
精神病、中想魔是意識混亂,「心所依處」成為單向作用,無從反餽激活。精神病、中想魔是意识混乱,「心所依处」成为单向作用,无从反馈激活。
證果的聖者,「死亡心」凋零,蒙佛受記涅槃印並攝入末那註記產生逆轉結生並開始轉成「唯作心」,七世內成佛解脫。证果的圣者,「死亡心」凋零,蒙佛受记涅槃印并摄入末那注记产生逆转结生并开始转成「唯作心」,七世内成佛解脱。
修行入門:明心見性示意圖 修行入门:明心见性示意图
頓悟:依靠外力擊打。顿悟:依靠外力击打。
漸悟:依靠自力擊打。渐悟:依靠自力击打。
自然悟:依靠自然因緣擊打。自然悟:依靠自然因缘击打。
心意識銜接「元神」時會受到不定量衝擊,待出定後,能理解的角度會突然放大些許,經由不斷的證悟及思慮,能知道的真相便會深入且寬廣。心意识衔接「元神」时会受到不定量冲击,待出定后,能理解的角度会突然放大些许,经由不断的证悟及思虑,能知道的真相便会深入且宽广。
心意識突然的受到不定量衝擊,非常相似身體得到「輕安」的感受,差別在於前者是心意識,後者是身體受到衝擊。心意识突然的受到不定量冲击,非常相似身体得到「轻安」的感受,差别在于前者是心意识,后者是身体受到冲击。 隨著禪定力逐次的增強,輕安的感受次數將逐漸增加,心意識受到衝擊次數也將增加,每一次的衝擊皆是悟,直到完全開悟為止。随着禅定力逐次的增强,轻安的感受次数将逐渐增加,心意识受到冲击次数也将增加,每一次的冲击皆是悟,直到完全开悟为止。 受到「元神」第一次衝擊即是開悟、證得出世初禪(證果)。受到「元神」第一次冲击即是开悟、证得出世初禅(证果)。 證取出世初禪後,「業」幾乎完全脫離「記憶符號」不再受之,隨時皆可自了生死,會自知。证取出世初禅后,「业」几乎完全脱离「记忆符号」不再受之,随时皆可自了生死,会自知。
「形、能」超越光、磁,邁向此過程中探討的是光團、能量、氣、波動,此內容受到佛教「緣起」教義的規範,列入邪說。 「形、能」超越光、磁,迈向此过程中探讨的是光团、能量、气、波动,此内容受到佛教「缘起」教义的规范,列入邪说。 論師若在古時探討,佛教僧團唯一的判決是將他們拉上斷頭台,而至今,依然是邪說,故而坊間探討光能的修行,全部被佛教列入附佛外道,乃至神通亦被北傳佛教列入邪說。 论师若在古时探讨,佛教僧团唯一的判决是将他们拉上断头台,而至今,依然是邪说,故而坊间探讨光能的修行,全部被佛教列入附佛外道,乃至神通亦被北传佛教列入邪说。
「形、能」在一百年前屬於邪說,遠在一千七百年前覺音智囊團所探討的內容全面受到上座部佛教打入邪說,故而南傳佛教的經典全部都沒有七、八識,它屬於南傳密法。 「形、能」在一百年前属于邪说,远在一千七百年前觉音智囊团所探讨的内容全面受到上座部佛教打入邪说,故而南传佛教的经典全部都没有七、八识,它属于南传密法。 中國唐玄奘西行十七載,由南傳大師傳授密法,轉而回中國才立八識,但是資料極度缺乏且不全。 中国唐玄奘西行十七载,由南传大师传授密法,转而回中国才立八识,但是资料极度缺乏且不全。
「那由他形、能」神變誕生「那由他色」。 「那由他形、能」神变诞生「那由他色」。 「那由他色、能」神變誕生「一階形」,空間觀誕生,前後二形差距,時間流再誕生。 「那由他色、能」神变诞生「一阶形」,空间观诞生,前后二形差距,时间流再诞生。 「那由他色聚」成「那由他藍圖」,與「形、能」神變再讓「名」誕生,此即「緣起」時。 「那由他色聚」成「那由他蓝图」,与「形、能」神变再让「名」诞生,此即「缘起」时。 「名」誕生後,生命產生。 「名」诞生后,生命产生。 「那由他色」生滅極快,產生的附屬品即「能量、氣」,「名」通過「能量」可銜接「能」,此即發動「神變、神通」的要義。 「那由他色」生灭极快,产生的附属品即「能量、气」,「名」通过「能量」可衔接「能」,此即发动「神变、神通」的要义。

修行入門:心性示意圖解 修行入门:心性示意图解 左圖僅供入門參考。左图仅供入门参考。
左圖釋疑
虛相:過去曾經發生、現在可能發生、未來還會發生。 左图释疑
虚相:过去曾经发生、现在可能发生、未来还会发生。
實相:過去、現在、未來同時發生。实相: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发生。
中道:現在發生。中道:现在发生。
覺(淨)、元神(無我)、緣(無常):範圍界定使用,假立、假的。觉(净)、元神(无我)、缘(无常):范围界定使用,假立、假的。
時間:緣(無常)空間環境而有,乃虛相。时间:缘(无常)空间环境而有,乃虚相。 空間隧道碰觸時間乃三世,同時發生。空间隧道碰触时间乃三世,同时发生。
經文釋疑
真實:中道含虛相。 经文释疑
真实:中道含虚相。 現在發生,未來還會發生。现在发生,未来还会发生。
假的:過去、現在、未來不會發生。假的:过去、现在、未来不会发生。
虛相=虛妄=真實
人活在世上是真實的,卻是虛相、虛妄。 虚相=虚妄=真实
人活在世上是真实的,却是虚相、虚妄。
作夢是虛相、虛妄,但不可說夢境是假的。作梦是虚相、虚妄,但不可说梦境是假的。
生命是虛相、虛妄,但不可說生命是假的。生命是虚相、虚妄,但不可说生命是假的。
修行入門:四念法相變示意圖解 修行入门:四念法相变示意图解 四念法乃是一種入門方便,意守呼吸。四念法乃是一种入门方便,意守呼吸。 行門簡單、沒有玄妙。行门简单、没有玄妙。 念入、出息,用數羊的方式將意識之千萬思緒條理出一定軌跡、整理散亂妄念。念入、出息,用数羊的方式将意识之千万思绪条理出一定轨迹、整理散乱妄念。 練習方法
專注呼吸讓氣息增長,身心隨之放鬆,入眠。 练习方法
专注呼吸让气息增长,身心随之放松,入眠。
實踐基礎
伴隨氣息增長附予意識相同慣性,放鬆技巧將愈趨純熟、專注定力增加,時間無常的概念相對趨緩,心法念頭上的捕捉就容易達成。 实践基础
伴随气息增长附予意识相同惯性,放松技巧将愈趋纯熟、专注定力增加,时间无常的概念相对趋缓,心法念头上的捕捉就容易达成。 此法是基礎,非常簡易。此法是基础,非常简易。 萬人玄妙;萬人著魔,慎之。万人玄妙;万人着魔,慎之。 對此法如有不解,可念佛號、持短咒,取入的效果相同。对此法如有不解,可念佛号、持短咒,取入的效果相同。
修行入門:心法十相變示意圖解 修行入门:心法十相变示意图解 混合顏色、色盤乃妄念多,如若意識慣性之養成易著魔不可收拾,請回相變定、相變一。混合颜色、色盘乃妄念多,如若意识惯性之养成易着魔不可收拾,请回相变定、相变一。
相變二、乃單色光。相变二、乃单色光。 單色光須以一念對峙,取入相變定。单色光须以一念对峙,取入相变定。
非紅、黃、藍,餘光譜不允許,必取回相變定。非红、黄、蓝,余光谱不允许,必取回相变定。 超過一念必生混色、色盤,或消失。超过一念必生混色、色盘,或消失。 一念的捕捉,須勤加練習。一念的捕捉,须勤加练习。
相變定>昏沉。相变定>昏沉。 此須練習呼吸,勤修四念法。此须练习呼吸,勤修四念法。 若偶發,得專注呼吸,使用相變四對峙。若偶发,得专注呼吸,使用相变四对峙。
相變一>相變六>相變七>相變微>相變正(白遍),白遍後如禪定力具足時,將再進入「無我」的空明階段,無所有不可得不可取乃是基本要求。相变一>相变六>相变七>相变微>相变正(白遍),白遍后如禅定力具足时,将再进入「无我」的空明阶段,无所有不可得不可取乃是基本要求。 白遍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基礎,沒有白遍,便沒有辦法開啟智慧,也不可能得到神通,無法了脫生死。白遍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基础,没有白遍,便没有办法开启智慧,也不可能得到神通,无法了脱生死。 老參由相變定>相變微>相變正,一須臾達成方可修「覺」「緣」、化「愚」成「智」、取入「真如」照見「實相」種種。老参由相变定>相变微>相变正,一须臾达成方可修「觉」「缘」、化「愚」成「智」、取入「真如」照见「实相」种种。
修行自我診斷 修行自我诊断
遭到邪說思想的深層毒化:遭到邪说思想的深层毒化:
1、愈修愈窮、妻離子散,家庭沒有飯吃,卻自我陶醉在經典之中,假借死後的極樂世界滿足自我的妄想,與現實社會產生嚴重脫節。 1、愈修愈穷、妻离子散,家庭没有饭吃,却自我陶醉在经典之中,假借死后的极乐世界满足自我的妄想,与现实社会产生严重脱节。
2、異常崇拜法師,認為法師很高明,為聖者,自己深信不疑,完全失去判斷能力,甘作法師奴隸。 2、异常崇拜法师,认为法师很高明,为圣者,自己深信不疑,完全失去判断能力,甘作法师奴隶。
3、失業族,成天在網上論壇討論經典,教導他人,搏取他人對自己的思想認同。 3、失业族,成天在网上论坛讨论经典,教导他人,搏取他人对自己的思想认同。
陷入邪說思想的毒泥中:陷入邪说思想的毒泥中:
1、對社會排斥、人際關係不良,轉而崇尚出家生活,對出家生活充滿清幽的幻想。 1、对社会排斥、人际关系不良,转而崇尚出家生活,对出家生活充满清幽的幻想。
2、否定文明科學的立論基礎,深信神話傳說、深信經典,不敢懷疑。 2、否定文明科学的立论基础,深信神话传说、深信经典,不敢怀疑。
3、聽聞他人惡言自己崇拜的法師,立即心生瞋心進行強力反駁。 3、听闻他人恶言自己崇拜的法师,立即心生瞋心进行强力反驳。
陷入宗教統治階層的思想控制中:陷入宗教统治阶层的思想控制中:
1、聽聞他人惡言自己信仰的宗教,立即心生瞋心進行強力反駁。 1、听闻他人恶言自己信仰的宗教,立即心生瞋心进行强力反驳。
2、為求功德、福報,沒有目的似地持續宣傳自己信仰的宗教。 2、为求功德、福报,没有目的似地持续宣传自己信仰的宗教。
3、自認為自己信仰的宗教是最優良的,否定他人的宗教信仰。 3、自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是最优良的,否定他人的宗教信仰。
上述的情況都是步入修行失敗的危險之路,修行人應加以檢視,日日反省並改進。上述的情况都是步入修行失败的危险之路,修行人应加以检视,日日反省并改进。 信仰的注意事項 信仰的注意事项
1、宗教信仰不是修行,修行不需要宗教信仰。 1、宗教信仰不是修行,修行不需要宗教信仰。
2、宗教信仰的本源一定是受到宗教統治階層的蠱惑及佈局而生,依此配合政權用以安定民心,從而也產生一定的商業利益,無論直接或間接薰陶而漸次地成形。 2、宗教信仰的本源一定是受到宗教统治阶层的蛊惑及布局而生,依此配合政权用以安定民心,从而也产生一定的商业利益,无论直接或间接薰陶而渐次地成形。 於此,尊重他人信仰是非常重要的項目,畢竟信仰者同是受到精神層面的蠱惑感染而成形,本質上並沒有宗教的差別。于此,尊重他人信仰是非常重要的项目,毕竟信仰者同是受到精神层面的蛊惑感染而成形,本质上并没有宗教的差别。 從而,設法讓自己的信仰沉澱為宏觀且廣泛地信仰是重要的,此即合於民俗信仰。从而,设法让自己的信仰沉淀为宏观且广泛地信仰是重要的,此即合于民俗信仰。
3、信仰是人類有別於禽獸的最大差異之一,但是不可依此而產生過度的幻想,特別是精神層面的過度依賴一定會產生無法自覺的幻想,從而對生活產生負面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家庭經濟發展方面的考察誠為至要,自己要多留意。 3、信仰是人类有别于禽兽的最大差异之一,但是不可依此而产生过度的幻想,特别是精神层面的过度依赖一定会产生无法自觉的幻想,从而对生活产生负面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家庭经济发展方面的考察诚为至要,自己要多留意。 不要讓信仰成為工作上的負擔,特別是素食主義及各宗教各自的律典規範。不要让信仰成为工作上的负担,特别是素食主义及各宗教各自的律典规范。
4、信仰一定是崇拜主義,但是不要過度崇拜神明,從而導致日日迷信的膜拜神明是屬於不良的信仰。 4、信仰一定是崇拜主义,但是不要过度崇拜神明,从而导致日日迷信的膜拜神明是属于不良的信仰。 信仰也不需要去宣傳,會主動對他人進行宣傳自己所信仰的情況,多是已成為極其迷信,要特別留意。信仰也不需要去宣传,会主动对他人进行宣传自己所信仰的情况,多是已成为极其迷信,要特别留意。
5、法師的本意同「靈媒」,僅是神明與信徒兩者之間的橋樑,本身與信徒等無差別。 5、法师的本意同「灵媒」,仅是神明与信徒两者之间的桥梁,本身与信徒等无差别。 信仰一定要防止落入崇拜法師的情節(崇拜法師的情況是屬於造神運動下的受騙者),但是應該要加以尊重法師,畢竟在宗教業中,法師是屬於專業人員。信仰一定要防止落入崇拜法师的情节(崇拜法师的情况是属于造神运动下的受骗者),但是应该要加以尊重法师,毕竟在宗教业中,法师是属于专业人员。
6、虔誠信仰要漸次地導入自己的靈性、佛性,或無所不在的上帝,一定要讓自己的信仰成為宏觀化的信仰,慎防走入狹隘式的信仰。 6、虔诚信仰要渐次地导入自己的灵性、佛性,或无所不在的上帝,一定要让自己的信仰成为宏观化的信仰,慎防走入狭隘式的信仰。 走向狹隘式的信仰,即是走入「邪教」的本質,一定會受到宗教統治者的強烈控制精神,從而導致一生受騙。走向狭隘式的信仰,即是走入「邪教」的本质,一定会受到宗教统治者的强烈控制精神,从而导致一生受骗。
Copyright ?錢神電信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钱神电信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繁体)原文:
2、行:阿陀那識、末那識、第七識、形,內觀開啟顯微天眼所見如瀑布流水不斷之雄風,故曰「行」或「思行」。
更好的翻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