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ing light 寓意:魂牵梦萦牛田洋(今日关注)(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38:40
时间:2006年06月15日01:31我来说两句(1)


有奖评新闻
【来源:人民网-华南新闻】

当年大学生劳动锻炼的场面。
(资料照片)
今日美丽的牛田洋。
张烈华 摄
1962年,1万多名解放军官兵用4个月时间,在这里手抬肩扛开垦出一片沃土
1969年7月28日,470名指战员和83名地方大学生在强台风和大海潮袭击中壮烈牺牲
今天,牛田洋人仍高举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旗帜,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
一个偶然的场合,朋友向记者介绍一位年轻军官:“这是广州军区牛田洋生产基地的田国营主任。
”牛田洋,一个响亮的名字。很自然,记者脱口而问“现在牛田洋怎么样啦?”“还种粮食吗?”一连串的话题,让这位刚见面的军官难以应答。他干脆说:“你抽空专程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昔日稻海变鱼塘
初夏的蛇岛,烈日炎炎。最近,应基地首长的邀请,我们前往牛田洋。汽车沿着一条6米宽14.3公里长的防潮大堤上行驶。基地党委书记、主任田国营介绍说,牛田洋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亿多元,并按50年一遇的防洪防台风标准,已基本竣工,困扰了几代牛田洋人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大堤固若金汤,并已得到了‘珍珠’(今年5月份登陆的一号台风)的检验。”田国营开玩笑说。
我们登上大堤5号亭阁,眼前一望无际的鱼塘规划齐整。
昔日麦浪滚滚的稻海、田垦土屋、猪圈草棚已经全然不见。田主任说,牛田洋从1992年开始调整生产结构,与当地群众合作生产,全面发展水产养殖业。目前2万多亩鱼塘养殖的水产品每天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仅基地每年就为国家上缴近千万元,还为当地解决了2000多名富余劳力。
养殖大户王秀瑛正在劳作,他与基地打交道30年,从1977年开始就为部队送菜,八十年代承包稻田种植,1987年又率先在基地的低洼地干起了水塘养鱼业。他笑呵呵地说:“我起家就在牛田洋,所以我这辈子也离不开‘牛’地。”
奉献精神不褪色
走进基地陈列室,满眼是“火红”的历史: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广大指战员响应中央军委“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地要粮”的指示,围海造田,垦荒种粮;196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183名地方大学生响应毛泽东同志五七指示的号召,来到这里劳动锻炼;1969年7月28日,牛田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和大海潮袭击,军民肩并肩,手挽手保护国家财产,470名解放军战士和83名大学生壮烈牺牲……
在旁边的办公室主任胡林文说,凡是到这牛田洋的人,都要问“是什么精神支柱让牛田洋人走过这几十年?”基地的同志都会十分自豪地回答:“是牛田洋精神!”
在这里战斗了25个春秋的刘特墉老人回忆说,当年部队进驻牛田洋后,适逢9月份“潮水涨,东风大,天气转冷”的三不利气候,但为了能早日实现向海洋要粮的目标,广大指战员克服种种困难,奋战4个月,实现了当年围海垦土,当年种稻,当年收割粮食,亩产平均达1136斤,超国家农业发展纲要800斤的喜人成绩。刘老自豪地说:“毛泽东同志当年就是看到我们上报的材料后才发表了五七指示的。”统计数字表明,牛田洋从1962年至1994年这32年间,粮食上缴国库达5亿多斤。
曾在牛田洋劳动锻炼的大学生、原汕头市委副秘书长刘锦庭在与记者交谈中激动地说,所谓“牛田洋精神”,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不管经过多少年都没有褪色。
在牛田洋采访这天,记者碰到一位去年才复员的老战士,他叫李柏林,在“牛”地当了15年兵,这次专程从老家湖南耒阳市开车“回家”探亲。他告诉记者,他一入伍就来到“牛”地,近15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的学历外,还在“牛”地举办和出版了个人书法集,学到的知识到地方后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高兴地说:“牛田洋永远是个大学校。”
生态之旅红色之旅
随着牛田洋美名的传扬和近年来加大改造建设及生态自然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毗邻揭阳、潮州、梅州等市乃至广州、深圳、北京的游客都纷纷慕名而来,尤其是节假日,好多市民有的携妻带儿,有的结亲带友,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他们或游览观光,或赏花尝果,或湖边垂钓。每年春天,万千候鸟的“光临”更给基地添声添色,成为牛田洋的又一景观。
基地副主任陈正山告诉记者,这两年到基地休闲度假的人日益增多,一些养殖户已做起垂钓的买卖,生意还十分红火。田国营主任说,基地将充分利用这有利优势,着手与地方旅游部门合作商办“红色旅游”的线路。目前,基地已建成的“7·28“烈士纪念墓园、“八十三”勇士抗击大海潮护堤纪念碑和已列入计划筹建的“牛田洋红色纪念馆”,以及海堤长廊、自然风光等都均可列入旅游观赏项目,届时,牛田洋将以更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宾客。
皓月当空,清风徐来,遥望汕头岩石大桥、海湾大桥和市区灯光璀璨的夜景,心潮澎湃……在这南国的一隅,人们在感受着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谁不会怀念起那些在这里战斗过的亲人们呢?
链接
牛田洋生产基地始建于1962年9月,它位于汕头市西部,总面积27000多亩。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同志针对牛田洋军农生产的事迹作出了“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所大学校”的指示;1968年,2183名地方大学生响应毛泽东同志五七指示的号召,来到牛田洋劳动锻炼。
“牛友”之一的原汕头大学党委书记黄赞发说,当年这2183名大学生,除83名在“7·28”抗台风斗争中牺牲的之外,大多都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如现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王光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谭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