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娜霍莱在法国形象:篆笔释疑 (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6:01:37
 

篆笔释疑 (十二)
■冉献强

110、改(图110),篆书为“■”或“■”。“改”为何有两种篆法?这两种篆法本是两个字。篆书“■”就是改正之“改”,而“攺”虽有“gǎi”的读音,但与“改”的含义并不相同,而且除了“gǎi”的读音之外,还有“yǐ”的读音。《说文解字》注:“■攺,大刚卯,以逐鬼魅也。”由此可知,“攺”虽读“gǎi”,并非“改正”之义,而是“大刚卯”。“大刚卯”是什么?《辍耕录》注:“刚卯者,按《王莽传》服虔注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四分,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佩之。”说明白点,就是用于避邪驱鬼的大印。因此,改正之“改”不能篆作“攺”。
111、别(图111),古文为“■”,小篆为“■”。有人将“■”旁的“■”篆作“另”,这是不对的。“别”旁的“另”是篆书隶变时由“■”(guǎ)演化的。“■”的异体字有“叧”,后来又写作了“另”。但是,在“叧”变作“另”时,它的“guǎ”音和义已死,已经读作“lìng”了。“叧”与“另”均无篆书。“另”的篆书是今人杜撰的,不足为据,故“别”的左旁不能篆作“另”。
112、没(图112),本字为“■”,篆书为“■”。“没”右旁的“殳”为何篆作了“■”?“没”是形声字,它的右旁本来不是“殳”(shū),而是“■”(mò)。《说文解字》注:“■,入水有所取也,从‘又’,在‘回’下。回,渊水也。”不仅是“没”,而且“殁”的篆书右旁也不是“殳”,而是“■”。
113、暖(图113),篆书为“煗”。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将“暖”篆作“煖”是错误的。“煗”和“煖”音近义同,这是造成一些人误会的主要原因。其实,两字虽均有“温也”的含义,但读音却截然不同。《韵会》注:“煖,许元切,并音萱。”是现在的“暄”字。《说文解字》注:“煗,温也,乃管切。”《唐韵》注:“煗,并同煖。”这说明在古代楷书中,“煗”可通“煖”,但决不是说“煖”可通“煗”。因此,“暖”的篆书只能写作“煗”,而不能写作“煖”。
114、腰(图114),本字为“要”,古文为“■”,小篆为“■”。“腰”的古文是象形字,就像一个人的腰,中间是脊椎骨。“腰”是从“要”上分化出来的,因此它本身没有篆书,故“腰”篆作“■”或“■”。
115、宽(图115),繁体字为“■”,篆书为“■”。“宽”的篆书“宀”下并非“莧”字,而是“■”字。“■”。读“huán”,义为:“羊头细角也。”“■”上非“艹”,而是“■”(羊)的省笔。再者,“苋”下部是“见”字,而“■”下部是“见”中多一点。
116、权(图116),繁体字为“權”,篆书为“■”。“权”的篆书是由“木”和“■”组成的。“■”读“guàn”,是“鹳”的本字。“■”是由“■”和“吅”组成的。应注意的是,“■”易与“萑”混。“■”读“huán”,而“萑”读“zhuī”,义为草多的样子。除了“权”之外,在篆书中还有“劝、欢、灌”等字皆从“■”。
117、甫(图117),篆书无相应的楷书。篆书“甫”是由“父”和“用”组成的。篆书“甫”的“父”字头不能写作“又”。“傅、搏”等字中的“甫”皆从“父”,从“用”。应该注意的是,“甫”的字头不要与“甬”的字头相混。
118、甬(图118),篆书无相应的楷书。篆书“甬”是由“■”和“用”组成的。“■”读“hán”,是象形字,义为草木花未开之形。篆书隶变时“甬”上的“■”简作了“■”,不过这时已没有“■”的音义了。“通、勇、涌”等字的篆书中皆从“甬”。
119、京(图119),篆书无相应的楷书。“京”的本义为:“大也。”它的字形就像一座高大的楼台。要说明的是,“京”是会意字,篆书“京”字下部既不是“小”字,也不是“巾”字,它只是一种象形的笔画结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