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英文: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张萍校长创意治校之道采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45:23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张萍校长创意治校之道采撷

将办学理念定为“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张萍校长,是一个有才气,但没霸气,有和气,但不和稀泥,有脾气,但却很少生气的年轻女性。不到三年的校长经历,演绎了一段探新求索而又精彩纷呈的治校之道。

 

构建心理安全系统

 

如果说目前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的话,那么,心理生态恶化的威胁就更加可怕。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之死》也许融进了一定夸张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如小公务员一样心存忐忑者绝非凤毛麟角。一个人不能安然地工作学习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生存质量就只能在低层次中哀怜地徘徊。

张萍也曾遇到过一个“小公务员”似的教师。这位教师非常忧郁地对同事说,不知什么原因张校长对她不好了,因为一向满面笑容的校长有一次对她竟一点儿也没有笑。这无疑是一个误会,因为张萍校长压根儿就没有对她印象不好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何时何地对她没有展露笑容。但张萍是校长,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也许自己一时的不愉快外显出来,让这位教师有了本不应有的想法。

张萍校长对此进行了长久的反思,反思之后便是义无反顾地为师生们着力构造一个心理安全系统。

她认为,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尊重。创造一个人人相互尊重的学校环境,是构建心理安全系统的原始基础。在相互尊重中,校长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中的老板对员工大发其火,员工就会将怨愤不满的情绪带至家中,进而危及家庭的心理环境。学校亦然,校长对中层干部发火,中层干部就可能迁怒于一般的教师,教师则又将不良的情绪转嫁于学生。在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工作与学习的师生,就很难有一个愉快的心境,更遑论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了。

基于这种思考,张萍校长在师生面前特别注重了这一情绪指数。见到教师,她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进而给他们一个非常明丽的心理暗示——本校长喜欢你!

即使受到不被“尊重”的“礼遇”时,她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力争给教师一个应有的尊重。

她要求教师开会关掉手机,不单单是为了维护会议的纪律,更多的是要教师维护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形象,以及养成对讲话人尊重的良好习惯。

一次开会,她还没有走上讲台,就听到手机的响声。讲话不长时间,手机再次响起。随后的两分钟内,手机又连响三四次。

她非常生气,但她极力控制着自己。她停止了讲话,足足两分钟之久。整个会场静得像凝固了似的,“火山”也许顷刻就要爆发。可是,她渐渐地恢复了平静,讲话重新开始。此时此地,她听到了老师们都长嘘了一口气。

会议刚一结束,同是教师的一对夫妇便尴尬地走到张萍校长跟前承认错误。原来,他俩的手机与小灵通放在了一起,一时又忘了关机。手机一响,便手忙脚乱起来,误认为小灵通响了。转而要关手机时,小灵通偏偏又响了起来。如是折腾了几次,方才将两个机子关上。

张萍校长只是释然一笑。这笑里内蕴着对两位教师的“宽恕”之意,更有着对自己情绪得以控制的欣然认可。

张萍校长对记者说,设若当时她大发雷霆之怒,不但会在这两位教师的心理投下一个很难抹掉的阴影,也会在全体在场教师的心里形成一个人人自危的磁场,甚至于通过情感体验的传递,将这种做法不自觉地运用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也许仅仅由于这一件小事,自己苦苦追求的“尊重为本”境界将在大部分教师心目中幻化为虚无。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校长的行为就是一种示范,校长的好恶就是一种导向呀!

如果说这次手机事件对张萍校长的尊重意识是一种考验的话,此后的突发事件就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一天中午休息,一群孩子喊着叫着往休息室里跑去。张萍校长正想前去告诉孩子们小声点儿,突然听到一位教师大喝一声:“慢点,不要和疯狗似地乱叫!”张萍校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站到窗前看看这是谁。但刚一起身,她却又下意识地坐下了,闪现在脑海中的念头就是:自己绝对不能知道这是谁!因为她知道自己初到新校,许多老师都在尽力将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在她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再怎么理智也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对她形成下意识的偏见。

迄今她还一直不知道这位教师姓何名谁。尽管她曾在会上讲了这件事情,警示大家要时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注意保持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

她用迁让与警示的有机结合完成了一次相互尊重的人生之旅,在她与教师的心里都保存了相对完美的形象。

张萍校长说,尊重并非没有原则,它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这底线就是她一直在努力建设的科学完善的具有刚性管理特点的学校制度体系。违反制度,如经常性的违反劳动纪律,如违反教师师德规范要求,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破坏学校形象的行为,就要按章行事,决不手软,任何人来找和说情都无济于事!她认为,这是对学校发展负责,也是对教师群体、对学生成长真正尊重的本质体现。

所以有人评价张萍校长的管理风格是: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典型的中庸之美!

儒家先师倡导的中庸之道就体现了一种和谐美。

追求和谐是人类的心灵渴望,没有和谐就不可能出现阳光似的心理安全环境。人人“安居”于心理安全的港湾里,尽情地享受着人生与教育之美,又何忧之有?由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孩子,又怎能不身心健康、快乐美丽?

满足教师合理需求

尽管历来人们都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称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但张萍校长认为,一个校长在引导教师无私奉献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合理需求。承认教师的合理需求,不但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而且也是检验校长是否真正关心教师的试金石。

张萍在六里山小学担任校长期间,为了加快发展,只好负债建设和增加设施。负债就有逼债之人,逼债就有难堪之际。在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说起负债的艰难,张萍校长不由得泪水挥洒,令一些女老师也抽泣不止。

第二天,一位非常内向的年轻教师专门来见张萍校长,递给她一封信。信中写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您已经问心无愧了!”在极尽安慰之后,是一幅有画有字的自创作品:在一串串小小的脚丫旁边,工工整整地写着孟子的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

张萍的眼里顷刻溢满了泪水。

就在其泪水未干之时,又一位教师来到张萍校长跟前,她建议暂时从教师那里借钱,以解燃眉之急。她还说,大家都愿意帮学校这个忙。这令她非常感动,但她的心里却有着一个坚定的信条:欠谁的钱,也不能欠老师的钱!她说,教师如此辛苦,绝不能让他们负债教学。她认为,负债看似只在物质层面上的欠账,其实投进教师心灵的债务则更加沉重。

她到济南师范附小担任校长之后,仍然是负债发展,但她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筹措资金,还清了拖欠教师十多年之久的30余万元欠款,因为她觉得“欠老师的钱,晚上睡不踏实”。同时,她还花10多万元钱专门为教师建造了一个咖啡厅式的教师休闲书吧,为教师子女建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室。她强调这既是给予本校教师的特殊待遇,同时也规定教师不能再将孩子带到办公室而影响工作。此外,教师子女的入托、升学、就业问题也是她最关注的头等大事。她说,教师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人,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他们的迫切需求。这一后顾之忧解除之后,老师们就会一心一意地将心思用到教学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师关注领导对自己的感情投入,常常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是感情的魅力所在。张萍校长深昧其中的要旨,经常有意去满足教师的这一需求,并利用最佳的载体将这一感情投入表达得淋漓尽致。

教师生孩子,她要亲临问候,表示祝福。教师过生日,她要将蛋糕、康乃馨,亲自送到教师手中。她认为,现在老师们人到中年,多是为老人、孩子过生日,自己的生日往往被忽略了。她要借此“抛砖引玉”,让老师的亲人们也来关注他们的生日与感情需要。教师结婚,她更是每场必到,每到必讲,每讲必是激情洋溢。她会将自己的教师夸成一朵花,让其在亲朋好友面前挣足面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讲前总要认真写稿,反复“备课”。一次,她在接待外地来的一个专家,在行走的车上,稍憩的路旁,她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结婚讲演稿。令这位专家匪夷所思之时,又生出几多敬意。由于文稿写得文采飞扬,讲得真情四溢,结婚现场经常是掌声迭起,成为结婚典礼中的一个高潮与亮点。而其中的一对新人,更是笑得灿烂无比,为有如此优秀的校长,为校长在大庭广众之中对自己最真诚的表扬与肯定。

宣泄也是一种感情需求。平时工作太过紧张,有的话欲说未说而留在了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健康与工作情绪产生影响。这同样需要一种宣泄的载体,于是就有了张萍式的狂欢方式。任六里山小学校长两年间,每到学期末和年底,她都要与全校教师同过“狂欢节”。一群巾帼英雄,轮番把盏,直喝得迷迷糊糊,醉眼蒙胧,无话不谈。甚至几个女人醉作一团,“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什么芥蒂,什么隔阂,都在一醉方休中飘至九宵云外。

张萍校长认为,我们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我们也应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服务。发展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的合理需要,也是一种文化升值的精神之旅。教师不但应当成为合格的教书育人者,也应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于是,学习,便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对于教师的阅读学习,此经典之言仍颇具意义。张萍校长就是本着“取法乎上”的指向为满足教师的需求而为其规划学习方向的。她不仅向教师赠阅《爱心与教育》《合作教育策略》等富有崭新教育理念与思想内涵的书,也向教师推荐《爱的教育》和《把信送给家西亚》等经典著作,以及当代特别精美的杂文。她还亲自精选、编印了“编读互动、装桢精美”的教科研杂志——《放飞》,教师在阅读之时,一篇篇札记也便纷涌迭出。其后教师们又将《放飞》放到学校网站上,做成电子版。于是,教学与读书,便在不少教师那里有了并驾齐驱的美丽。

文化之旅引发了教师不断进取的心理需求。六里山学校王爱美老师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师,但努力工作之后在进修名额竞争中竟取得了名列第三的好成绩。然而区教育局给学校下达的进修指标只有两个,而王爱美老师的进修热情又异常高涨。张萍校长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需求,便找到局长单独为其特批一个指标。王爱美异常珍惜这一得之不易的进修机会,进修期间可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结业时因表现突出又获得了一个赴上海学习的机会。赴沪学习归来,她的公开课及在全区的演讲,便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特殊表现。这不仅令张萍校长激动不已,也老师们传递了一个文化升值的有效信息。此后的进修学习,再不用校长的动员报告,纷纷报名进修就成了六里山小学一道诱人的风景线。

在文化不断升值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研究兴趣也愈来愈浓。为了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张萍在附小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开设了“先锋论坛”。请来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引领先锋思想,传播前沿理论。教师在接触最有思想的人士,聆听最有价值的话语之时,也有了与专家学者对话式交流的机会。

在六里山小学进行小班化研究时,张萍力倡教师大胆实验,鼓励教师创新求异。有的教师将所编所写集于一体,就有了自己创作的《快乐系列丛书》——快乐小灵通、快乐小王国、快乐小脚丫、快乐创造室、快乐连心桥等。不难看出,研究成果中,还有欢快的心情在跃动。张萍甚至设想为富有特长的教师个人创办“工作室”,让其创意展露、个性张扬。她认为,教师个人特长可以转化为学生的特长,从而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

研究需要交流,因为研究者的“成果”需要认可,其他教师则需要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研究也需要评比,通过评比,可以激发教师更大的研究热情,确立新的“攻关”目标。于是,芳菲杯教学大赛、札记交流、四星级教师评选等交流与评比活动,就成了张萍校长满足教师要求的定期必做之事。

教师的需求丰富多彩,只要是合理的,张萍校长就给予肯定与支持。需要得到满足的教师,不但心畅意舒,而且潜力也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积极工作的热情与日俱增,于是,和谐向上的氛围相应形成。

创设新型学校文化

校长的文化使命,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体现在显性层面,更蕴籍于隐性层面。它不是简单的装点门面,而是要深入其里地投注进思想的要义与文化的内涵。

记者去年到六里山小学采访时,就为其无处不在的文化而深深感动。不要说一草一木会说话,不要说以“田园”“海洋”“天文”“城堡”命名的四大系列的小班化教室文化;就是厕所文化,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但有洗手盆、梳妆镜,还张贴了“梅、兰、竹、菊”装饰画。孩子自创的72泉展牌,也一一挂在了厕所的墙壁上。走进厕所,不仅可以学得知识,而且可以受到美的熏陶,以及文明礼仪的教育。

六里山小学的学生微机室里挂着一幅张萍精心挑选的比尔·盖茨的巨幅照片。这位当今电脑世界的巨子,悠然地躺在沙发之上,随手扔下的纸团也悠然地“躺”满一地。于是,比尔·盖茨专注做事时陶醉其中、享受生活的形态与心理,就通过这幅画维妙维肖地呈现出来。张萍校长说,这样的画,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可能会非常辛苦,但一旦真正投入其中,就会乐在其中,美在其中。这种文化引领,融积极向上与享受生活于一体,对孩子们的影响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一年冬天,济南下了第一场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新世界吸引了六里山小学所有的孩子们。好动的男孩子打起了雪球,还大叫着纷纷向三楼砸去。有的教师正想去制止这种乱序的行为时,喇叭里突然传来了一位女教师诵读峻青《第一场雪》的声音。伴着《雪绒花》的优美旋律,诗意的内容通过清脆而柔美的朗读弥洒在整个校园里,又悄悄地走进学生的心里,然后与现场的雪景、孩子们的审美快感和谐为一。凝神静听代替了原有的喧嚣,无意识的文化学习取代了无秩序的任其所为。张萍校长说,这就是六里山小学的文化,一种“随风潜入夜”的自由而又自觉的文化。

张萍校长的书香文化说也有别出心裁之妙。她说,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无一不是饱读诗书者。一个不爱书的教师,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教师只有爱书,才能真正驶向教育家的彼岸。这绝非神话般的空想,持之以恒,定会收获始料不及的喜悦。

让教师爱书,就要为教师营造一个爱书的氛围。为此,张萍校长经常同教师一起到书店买书,一方面他们可以真正地选其所需,一方面也让他们在那个属于书的世界里受到陶冶与感染。同时,她将六里山小学图书室的一些好书搬进办公室,摆在专供教师休息的“爱心小屋”里,放到教室里、楼道间,形成一种开放式的阅读大环境。教师与学生触目可见,随手可取。有人担心如此而为会不会造致图书的丢失,张萍校长却不以为然,相信教师与学生,他们也会给你一个信任。事实真的如此,公有的图书非但没有少,有的教师和学生反而将自己家里的书也拿到了学校里。书上有名,任人去看。献书人为此感到自豪,读书人也有了别样的心境。她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比如,哪位教师认为哪本书好,可以不经校长同意自己买来先睹为快,读后再给学校,学校照价付钱。此外,学校还建了一个类似咖啡厅的书吧,那是一个温馨宜人的地方,教师不但可以在那里潜心阅读,课间还可以来此批改学生作业。

阅读高品位的书刊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漫游,老师们在这种漫游中拥有了乐而忘返的愉悦,以及从知识向智慧的精神过渡。

济南师范附小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文化建设自是至关重要。她说,我们要积承附小之情,求索附小之魂,传习附小之脉,更立附小之新。于是,他们借百年校庆之时,通过季羡林和王祝晨在附小学习工作史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为两座教学大楼另起名字,一曰“羡林楼”,体现其真诚质朴、淡泊阔大、勤奋博学、富有爱心的特点;一曰“祝晨楼”,彰显其强烈的使命感,严谨的治学观,不懈的改革意识。

名人走过的足迹,今人重又踏了上去。不因名人曾在此校而自傲和自满,而是因名人走在了我们前面而自励和奋进。

提供公开“赛马”场地

张萍校长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有许多新的思路与新的举措,但她直接管理的还是教师。因为济南师范附小2400多名学生,一个校长不管精力如何充沛都是力不能及。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决定“未来”命运的则是教师。所以她对教师的关注远远胜于学生。她认为,20%决定着80%的发展走向。对教师队伍来说,领导班子成员就是20%;对于全校师生来说,教师队伍就是20%。校长,就要着力在这个20%的教师上做文章。

教师队伍不应是一潭死水,而应当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教师不应是被动的育人者,而应是主动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说,古已有之的伯乐相马之说就不再具有现实的意义。

众所周知的海尔识才观就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相马这一机制中,千里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十分被动。赛马则不同,它彻底改变了千里马的被动命运,充分显示自身价值的希望不再寄托于有无伯乐的出现,而将命运的缰绳紧紧地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校长不能只做相马的伯乐,不然,有些千里马就会因为未被发现而终老南山。

张萍就是一个不愿只做伯乐的校长,她为全校教师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赛马场地,真正的千里马都可以在这片场地上一展风采。

今年济南师范附小实行的中层竞聘上岗就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赛马大会”。

中层竞争上岗之前,所有的中层一律免职,重设“赛马场”,全部阳光操作。第一步由职工无记名投信任票,教师自己算分,凡超过80%者直接聘任。结果4人通过。其余竞聘人员一律参加下一轮的角逐,通过个人绩效考核和现场答辩,由群众代表及专业人士公开选举产生。整个操作过程中,校长只是一个旁观者。虽系“袖手旁观”,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千里马,大权在握的群众便将选票投向谁。于是,上去者高兴,下去者无话可说。在一般人看来多是兵戈相见的竞“官”之争,就在“今夜静悄悄”中浪息风静。

张萍校长说,中层竞争上岗,难做又好做。只要真正公正、公平、公开,并给所有教师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就会化难为易,化险为夷。她说,有的结果可能超出了她的想象,但群众认可的,就是最优秀的,就是千里马。校长的可操作度为零,群众走上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舞台。这,恰是学校管理走向民主科学决策的关键一步。

中层干部要竞争上岗,名师也要驰骋赛场。

其实,早在2001年底,济南市市中区评选年度优质课前,张萍校长就在呼唤千里马的横空出世。尽管六里山小学此前从来没有得过一等奖,但张校长说,我们学校参赛的5位选手个个都是千里马,人人都要争取一等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在校长的激励与各自的努力下,5人全部获得一等奖。在隆重的发奖会,张萍校长激动万分。她说,赛马场无处不在,机会将会源源不绝,更多的千里马还会奔腾而出。此后,不论是教师演讲会,还是教育沙龙,老师们无不踊跃参加。

济南师范附小优师荟萃,人才济济。但她认为,要保持名校的品牌,就必须在一段时间里不断有名师涌现。作为校长,就是要着力创设一种机制,提供一个赛场,让一批又一批的名师脱颖而出。她告诉记者说,现在学校不但开办了先锋论坛,尝试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首席教师制、导师制等,还正在着手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就是希望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力争在附小形成一个内部人才小市场,分层次地进行阳光教师、星光教师和萤光教师的梯队建设。

一匹千里马一鸣惊人固然令人振奋,万马奔腾则是更加雄奇壮观。

张萍校长最愿看到的,正是这万马奔腾的雄奇壮观景象。所以,她非常关注教师的合作意识。在对教师制定奖励规定时,大多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集体。比如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同设一个奖,不同学科相同班级的教师也同设一个奖。任何教师在争获奖励时都必须与相关的教师共同前进。真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自己发展很难榜上有名,必须共同进步才能获取荣誉。

享受快乐美丽人生

张萍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诗意的生活者。只有富有诗意的人才能远离功利,追索宏远的理想。有教育理想的人,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富有理想的一代新人。她说,我把目标锁定月亮,经过努力,也许无法收获月亮,但我会得到满天的星星。所以,校长必须富有创造力和生命的激情,不断地编织成人童话,让教师和学生快乐地生活。

张萍校长与老师们达到共识的工作信条就是:“我工作,我美丽,我健康,我快乐。”而教师的快乐又是与学生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就又有了“与学生同成功,让教育更精彩”的教育理念。学生享受学习,教师享受人生,家长享受成长,社会享受进步。

直到今天,张萍校长的手机上还保留着六里老师发给她的两个短信,上面定格的是他们的共同信念:工作着是美丽的,生活着是快乐的。

为了让教师快乐而诗意地工作与生活,在六里山小学任校长期间,张萍校长就特别关注教师办公室的环境建设。她认为,老师们工作太过辛苦,校长又不能在物质上给予更多的奖励。但校长却可以为她们创设一个诗意的工作环境。不要说墙上的名言书画,桌上的水杯笔筒,就是窗帘,色彩样式都极具女性的温柔细致。坐在那里,温馨宜人,如沐春风。

有了好心情的教师,还给学生的也是一种好的心情。

张萍校长认为,还要力所能及地为学生创造一个与其童年相宜的快乐环境。她想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那是孩子们无不向往的地方。于是,在不大的校园里,建了一个小小植物博物馆,因有了“美”与“全”的特点,学生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微型植物园。学习之余,他们会经常到这里尽情地享受与植物接触的乐趣。

孩子们的快乐与痛苦往往来自家庭,在校园里快乐的学生,也应当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于是,2002年上半年,六里山小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不请家长的活动。因为请家长更多地带有处罚的味道,听说“孩子表现欠佳”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恶言以对甚至拳脚相加。学校投出这一橄榄枝后,家长感到人格受到尊重,学校有了浓浓的人情味道,学生也因“不请家长”没了挥之不去的恐惧心理。但“不请家长”并不等于不与家长沟通,而是通过家访、电话和“同心圆”联系册等各种有效的手段,把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教师的期望与焦虑传达给家长,同时也非常高兴地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此后不久,学校又定期开设了“家长茶座”。既然是“茶座”,就要如好友似的交流,促膝而谈,共建快乐家园。于是,快乐人生又走向了学生的家庭。家长的快乐,又反过来给学生以快乐。一位卖植物化肥的家长,主动将化肥送到学校。他说,为的是让满园的花草树木长得更加郁郁葱葱,让师生拥有一个更好的心境。

采访结束,与张萍校长握手道别时,她又非常欣慰地对记者说,我们的教师、学生和我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快乐而精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生命怎能不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附张萍简介

张萍,一位在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10余年,成绩斐然的小学语文教师,曾连获济南市语文教学能手、百佳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的殊荣。2001年夏,33岁的她调任济南市六里山小学任校长,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在开放式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校本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成为南部城区冉冉升起的一颗教改新星。2003年夏,济南市教育局选拔任命她担任了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这座百年名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