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ession用法和辨析:压煤保电胜算几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43:30

压煤保电胜算几何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 2011年12月04日 13:01 
涨电价的同时限煤价,这一非常之举仍未着眼于建立破解煤电僵局的长效机制

  连续处于高位的通胀一回落,拖延多时的电价上涨即启动。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次日起,全国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平均价格提高至2.6分钱每千瓦时,销售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非居民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3分钱。

  至此,电价完成了年内第三次上涨。与前几轮煤电联动不同,此番上调电价,国家发改委打出的是一套压煤保电的“组合拳”。

  在煤价方面,发改委规定,自明年1月1日起,煤炭企业供应给电力企业的合同煤价涨幅不得超过上年合同价格的5%,同时主要港口5500大卡的市场电煤平仓价格最高不得超过每吨800元,而直达运输市场的电煤价格控制在不高于今年4月的水平。

  “这是年内上调电价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时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研究室主任沙亦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缓解通胀压力一直是今年的核心议题,年关逼近之时,CPI已从7月6.5%的高点连续回落;另一方面,连续上涨的电煤价格和冬季可能出现的较大缺口,又迫使决策层不得不再次拿出煤电联动的办法,安抚电企以实现平稳过冬。

  自2004年“煤电联动”出台后,电煤价格从不到300元/吨上涨到847元/吨,而电价的上涨幅度不到40%,几乎每次上调电价之后,煤价也会追涨,造成轮番循环上涨。业内普遍认为,历次上调电价未能有效疏解煤电顶牛僵局。

  因此,这次在上调电价的同时,发改委还出手限制煤价。

  “软缺电”

  最新数据显示,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约为3000万千瓦,相当于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3%。同时,冬季以来全国动力煤价格一直处于历史高位。11月30日,全国动力煤价格风向标——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847元/吨。

  业内一致的观点是,与2001年左右因装机容量不足而导致电力紧缺局面不同,今年的电荒是由于无法完成煤电交易、产销流程与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引起的人为因素停机,属于“软缺电”。

  “再不上调电价,我们厂肯定要停机了。”12月1日,晋南一家大型燃煤电厂负责人在电话里告诉《财经》记者。据他介绍,现在山西省内4500大卡动力煤的坑口煤价已经涨至330元/吨,到厂煤价已经接近700元/吨。以上月为例,他的电厂每发一度电要亏7分钱。

  在煤炭大省山西,这样的电厂不在少数。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山西煤炭年产超8亿吨,但省内发电企业亏损非常严重。山西省中南部13家电厂上报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的文件提到,13家火电企业今年1月至10月累计亏损32.89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111%,资不抵债企业数量上升至10家。电厂无钱买煤,无钱存煤,平均存煤量仅够一周左右,一些电厂出现缺煤停机。

  据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介绍,中部、东北和西部等上网电价较低地区的火电企业,由于无法承受煤价上涨的压力,绝大部分已经陷入巨亏。

  日益严峻的度冬电力供应形势使得政府下决心在年末上调电价,同时限制煤价。发改委在宣布上调电价后第一时间,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外界表示:由于电煤价格较快上涨,使火力发电企业成本快速上升,经营困难加剧,购煤发电能力受到较大制约,电力供应紧张。为缓解煤电价格矛盾,促进煤炭和电力行业协调健康发展,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有必要加强调控,稳定电煤价格。但是,发改委并未具体说明落实限价令的措施。

  物价涨幅回落也给了政府在年末上调电价的空间。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10月份 CPI同比上涨5.5%,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市场开始相信物价涨幅已确定进入回落通道。专家们认为,尽管销售电价提高3分钱可能会对PPI造成影响,但对CPI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煤价限得住吗

  限价令一出,已迈入计划、市场双轨制的煤炭价格会否如政府预期的那样得到控制,便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黑龙江龙煤集团一位高层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尚未收到具体的约束煤价的文件。“合同煤涨幅在5%之内还好控制,就是不知道国家以什么新的方式来控制市场煤了。可能还是采用分省约谈当地大企业的方式来限制煤价吧。”

  一位煤炭工业协会人士向《财经》记者抱怨:大范围限制市场煤价是倒退回计划经济时代。“我倒想看看万一市场煤真的突破了800元/吨,发改委会以什么手段来惩罚违规煤企?”

  更多的质疑集中于限价令的可行性。晋南电厂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煤电双方谈判并不处于均势,合同对煤炭方面的约束并没有那么强。比如不少煤企和电厂谈价格都是定价不定量,到时候给电企的量少一点不就是涨价了吗?发改委连合同煤变相涨价的猫腻都查不出来,更别说这次要干预市场煤了。”

  在电力监管部门看来,国内没有统一的大型电煤交易市场,不可能做到有效监控每一笔交易。“合同煤的兑现率不足40%,电力企业呼吁了多年都无法得到切实解决。同样的道理,怎么能管住市场煤的实际交易价格?”一位电监会的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全面清理整顿涉煤基金和收费”这一举措,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煤炭企业在受访中都持欢迎态度。

  记者了解到,为了获取资源收益,很多地方开征各种名目的收费。大量不合理的收费已经成为煤炭涨价的内在动力,导致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和经营负担增加,推动了电煤价格的上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清理整顿涉煤基金和收费的举措可以显著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也会降低煤炭价格。但他担心其是否能落到实处:“在有关方面出台详细文件之前,指望地方政府自发取消这类收费不现实。”

  长效机制何来

  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电联动机制,规定以不少于六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煤电联动是为了解决煤电矛盾而制定的过渡性政策。从2005年5月到2011年12月,共实施了八次煤电价格调整,但只有前两次是严格的煤电联动。更重要的是,这一在电价改革到位前的临时措施,却逐渐变成了一种长期的制度安排,结果造成煤电价格轮番上涨。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王冬容博士认为,七年间煤电联动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何时该涨、涨多少都是一笔糊涂账:“煤电联动本身是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措施,仍是典型的政府定价,并且因为始终未将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分开,煤电联动也没有完成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的使命。”

  根据2003年国办下发的《电价改革方案》,上网电价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价格由供需各方竞争形成。在过渡时期,上网电价主要实行两部制电价,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

  容量电价主要反映发电固定成本的补偿,与发电厂类型、投资费用、还贷利率和折旧方式密切相关,不管是否发电,只要有容量在电网里,都会得到一定费用补偿。电量电价主要反映发电厂变动成本的补偿,与燃料费用及管理成本密切相关。

  “现在仍是一部制电价,决策层在执行煤电联动时根本无法判断煤价上涨100元/吨对4毛钱/度的电价影响究竟有多大。”王冬容说。

  王冬容对《财经》记者表示,近十年来电厂的内部挖潜几乎已经做到极致,电量电价基本就是电煤的成本。“由于容量电价在发电厂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基本固定了,如能按照62号文要求实行两部制电价,那电煤的价格变化多少,就可以直接反映到电量电价上。

  他认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分开是实现电价市场化的第一步。煤电联动规则透明化之后,至少可以将过渡时期的煤电价格关系理顺,让煤电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不再出现煤电价格倒挂导致电厂越发电越亏损进而形成“软缺电”的现象。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认为,有效推进煤电联动,首先需要有透明的规则,透明的煤电联动机制可以厘清电力企业的成本,这样联动周期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适当调短,并形成有上有下的上网电价,避免当前电价单边上涨的局面。

  然而煤电联动终究不是一个市场定价制度。持续多年的煤电顶牛,使得多数业内人士相信,彻底扭转煤电循环涨价的局面,必须重启尘封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考虑煤电运的价格形成机制,从而使得电价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但近十年过后,改革方案中确定的“厂网分离、输配分离、建立电力市场、实行新电价机制”等改革目标仅第一项基本实现。

  改革迟迟无法推进,直接导致了煤电联动这一临时措施的长期化,而煤电矛盾又在一次次的联动中愈演愈烈。

  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表示,在现行电力体制下,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被锁死,上游发电企业的成本变动无法直接传导至下游的用户,原料成本与终端产品无法形成直接对应关系,只能通过反应较为滞后的审批手段来实现调节。“对市场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说:“煤电联动暗含的逻辑是:煤价涨多少,电价就补多少。有人在后面兜底的话,价格就会脱离需求。一旦价格和需求脱节了,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这就是2004年来煤价从每吨200多元涨到800多元的原因。”

【作者:《财经》实习记者 王福 记者 朱鈅 】 (责任编辑:闫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