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赔偿标准:“共读经典”之一《老子》讲稿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2:05
《共读经典》

国学三讲
作者;陕西 chengqqc(qq395635475 ) 编辑 化茧为蝶(西窗听雨)
国学究竟应该指什么,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和定义,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来说,其主流依然是儒、释、道三家的学说。为了使大家能通俗地了解这一主流文化,我把这三家学说的经典各取一些和我们现阶段自身的发展有一定关系的内容做一解说,希望在共同的学习中能使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有一个了解,并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于这样的想法,有了“共读经典”系列。“共读经典”之一是从道家的代表作品《老子》中选取了三十二章;“共读经典”之二是儒家的《论语》中的二十八句;“共读经典”之三是佛家(主要是禅宗)的公案二十例。----前言
“共读经典”之一
《老子》讲稿
这篇讲稿,希望能用比较简捷明快的语言和文字,让大家了解这部经书的现实意义。同时尽量提供一定的历史史实,以更好地解释某些章节,让大家避免学习理论带来的枯燥性和空洞性。当然要想更好的了解经书,不仅仅是《老子》,除了读经之外,还应该多读读中国的历史。我在这里所提供的历史记载,只是为了说明经和史的密切关系。
读史不可不读经,读经不可不读史。史离经则野,经离史则空。论史须以经为绳,论经须以史为据。
目  录
第一 ……… 道可道非常道
第二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 ………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四 ……… 道冲而用之
第五 ……… 天地不仁
第六 ……… 谷神不死
第七 ……… 天长地久
第八 ……… 上善若水
第九 ……… 持而盈之
第十 ………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一……… 宠辱若惊
第十二……… 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三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第十四 ………曲则全
第十五 ………企者不立
第十六 ………重为轻根
第十七 ………善行无辙迹
第十八 ………以道佐人主者
第十九 ………兵者不祥之器
第二十 ………执大象天下往
第二十一 ………将欲歙之
第二十二 ………反者道之动
第二十三……… 上士闻道
第二十四 ………天下之至柔
第二十五 ………名与身孰亲
第二十六 ………大成若缺
第二十七 ………为学日益
第二十八 ………知者不言
第二十九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三十  ………善为士者不武
第三十一 ………知不知尚矣
第三十二 ………信言不美
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解说]
先说说范仲淹。范仲淹有句很经典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人们传诵。如此看来这句话原来是从老子这儿来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要达到一个目的,有时候越是直接,越是难以成功。不妨调整一下思路,换一种方式。退一步!以退为进!但我们执著地一头扎进死胡同,结果发现除了还残留有一点点一往无前的精神之外,面对的却是绝望时,聪明的人要做的绝对不是继续前行的头破血流,而是退一步。退一步绝不是原地的返回,而是海阔天空般的更多选择的可能。
再说说汉代的孔光。孔光身为宰相,但每向朝廷推荐人才后从不向外界张扬,说某某是我推荐的,某某是我提拔的……总是保持着低调,甚至害怕别人知道他推荐人的事,尤其怕被推荐者所知。而正是因为如此,孔光一直受到普遍的尊重。这正是“后其身而身先。”
我们应该已经明白了,退是为了进。人的理想不都是那么随心所欲地实现的,不是一路顺水扬帆,往往是从其对立面实现的。
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解说]
这是《道德经》里很重要的一个命题――水的哲学。水最能顺势,无形而有形,也就是说它自身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样式,总是随着容器的形状而变化,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所以它总是自如地应变着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国古人一直提倡外柔内刚,所谓柔,其真正的意义就是圆融,是在坚定原则的前提下的变通,如水般顺应,这就是所说的“权”。作人也如此。一味地随方就圆,就会失去原则;一味地坚持而缺少变通,就会失去人情。
水为柔,却足以克刚,不是有滴水穿石的说法吗?
“红颜祸水”,实为男人对女人的害怕至极。所以能被称为“祸水”的女人,一定了不起的地方,一定有男人们所不及的地方。于是,自己想得到而又得不到的美女就被他们那些人叫作“祸水”,自己得到的美女绝不能叫作“祸水”,而称为“红颜知己”。只不过是玩了个文字游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伪。西方人用“狐狸和葡萄”来描述这种关系,意思虽然相近,然而中国的描述显然更有诗意。毕竟是礼仪之邦吗,骂起人来也优美之极。
再说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作无谓的争端。才能保持真正的和平。墨子说:兼爱,非攻。也是要说明不义的战争是对和平的破坏。老子更进一步说明,正是因为有争,所以才有世界和平组织;正是因为有世界和平组织,所以世界不和平。他用充满睿智的辩证思想,让我们看到了歌舞升平的背后。从汉代以来,一直就有人在呼吁法贵疏不贵密的思想。。
回到我们身边,规矩越多,说明管理越乱。
烦恼由此而来!
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解说]
先用一首诗来说明这一章的大意:
天上随好太孤寒,人间浮华看不穿。
彭祖长寿八百年,与我不足三万天。
天长地久有尽时,不及丛林半日闲。
落红无情送春去,清茶一杯参苦禅。
“功成,事遂,身退”---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
范蠡和文种辅佐勾践打败了吴国,不仅使勾践报了仇雪了耻,还使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常人看来应该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范蠡却执意要离去。弃荣华于不顾,携美人于江湖,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平心而论,范蠡并不是甘于平淡的人,但他知道勾践“蜂目狼音”,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享福。功高不可盖主,功成应将身退。离开,是最好的选择。既留下了曾经奋斗的美好,又避免了杀身之祸。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文种不懂此道,他在等待富贵的到来,并认为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是理所当然的。但最终并没有等到他所需要的,而是勾践为他准备的一柄冷冷的长剑。
汉代大侠朱家又是一例。季布因反对刘邦而获罪,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奔了朱家,朱家因其是英雄而对方照顾,表现了一个大侠的风范。但当季布释罪并获得高位的时候,朱家却尽力躲避季布,终生不与之相见。
韩信之死,也是一例。应该说韩信之祸是从他邀当齐王就埋下了。继而被降为淮阴侯,这本就是个信号,可惜的是韩信并没有意识到。只到最后死于吕后之手。死于吕后之手不过是个说辞,真正不能容他的当然是刘邦,原因很简单,“功高”。你功劳太大了,我刘邦怎么能踏实地安睡呢?这真是“早知兔死烹走狗,当年寒溪不回头。”可惜,历史只能让人空叹,无法重来。
历史上的诸多军事家,一生战功显赫,但是很可惜的是不怎么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岳飞不也是因为不退而死吗!
所以我们,当人生面临各种选择的时候,如何选择是多么重要啊!因为选择不是让你轻易地拿起一件东西,而是让你慎重地放下。
你放的下吗?你又将放下什么呢?

请勿复制欢迎转载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