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自动置顶:忻府区旅游志(三)古今诗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24:35
忻府区旅游志(三)古今诗文(2011-05-01 16:44:35)  

          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点,再加上从古至今“雅出秀容”的美誉,历代忻州的文人学士们用他们的笔为忻府区写山水草木写出了大量的诗文。这些诗文,寄托了他们对忻府区热爱的情感,写出了忻府区山水草木的美好,很值得我们后人重视和珍惜。今围绕全区主要景区,特择一些重要篇目,以志。

                                     

                                      禹王洞风景区

                                        (1)诗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喧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元好问

    行帐适南下,居人跔庭户。城中望青山,一水不易渡。今朝川途静,偶得展衰步。荡如脱囚拘,广莫开四顾。半生无根著,筋力疲世故。大似丁令威,归来叹墟墓。乡间丧乱久,触目异平素。枌榆岁尚存,岁晏多霜露。

    今日复何日,霜气倏已凄。登高有佳招,山中古招提。翩翩刘公子,王田重相携。乾坤动诗兴,涧壑忘攀跻。霍侯家甚贫,劣有酒与鸡。城居厌颦鼓,移家此幽悽。世纲不易逃,所向皆尘泥。何以濯我纓,林涧有清溪。

   山腰抱佛刹,十里望家园。亦有野人居,层厓映柴门。昔我东岩君,曾此避尘喧。林泉留杖履,岁月归琴樽。翁今为飞仙,过眼几寒暄。苍苍池上柳,青衫见诸孙。疏镫照茅屋,新月入颓垣。依依揽陈迹,恻怆不能言。

    霜气一匽薄,杳杳秋山空。临高望烟树,黄落杂青红。造物故豪纵,穷秋变春荣。锦障三百里,不尽台山东。灿灿黄金华,罗生蒿艾丛。野人不知贵,幽香散秋风。秋物自横陈,顾楫苦不供。谁能摇醉笔,吐句浚清雄?

    宇宙有此山,阅世过鸟疾。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兹辰世所重,前代多盛集。柴桑有故事,二谢留俊笔。倂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人生百年内,踏皆陈事迹。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山林与皋壤,自古长太息。

    赏心古难并,暮景日易费。故人成此游,尊酒重相慰。新诗互酬唱,清淡见滋味。鳉鲵方偃瀽,龟渑共腾沸。悬险剧褒斜,清浑杂泾渭。争教十围腹,满贮忧与畏?情亲到真率,宁复转喉讳?郑重伯雅生,籍汝聊吐气。

   往年在南部,闲闲主文衡。九日登吹台,追随尽名卿。酒酣公赋诗,挥洒笔不停。蛟龙起庭户,破壁春雷轰。堂堂髯御史,痛饮益精明。亦有李与王,玉树含秋清。我时最后来,四座颇受倾。今朝念存殁,壮心徒自惊。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菊潭秋花满,紫稻壌寒泉。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归路踏月明,醉袖风翩翩。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一别半山亭,回顾余十年。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龙头出白塔,佛屋厌青障。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巍峨宝阁楼,金界俨龙象。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金花香绵草,梦想云雨上。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终当步层颠,放眼天宇旷。

   紫微老仙伯,少日见承平。甲子五百余,双瞳益清明。披莊不盈尺,倏然澹无营。庭柯挂秋蔬,老树风泠泠。我有年德尊,公深乡曲情。思得菊潭酒,为公制颓龄。作诗与同游,明年复寻盟。看翁九节杖,翩翩上峥嵘。              

                            己亥十一月三日雪晴夜半读书山东龛看月

                                          元好问

    四山寒雪夜深明,未恨崔嵬失旧青。青女有功加粉泽,素娥无意惜娉婷。微云河汉非人世,太古鸿荒见典刑。剩著新诗记今昔,年年来醉半山亭。

                                      福田寺(二首)

                                           党承志

     山径崎岖入福田,峰回路转兴悠然。苍烟云霁梵宫出,翠麓泉通瀑布悬。名胜果然超十地,清凉端合近诸天。向平了却人间累,欲向禅关结净缘。寺傍东岩一径斜,峰峦朝暮足云霞。参天老桧笼晴日,出石灵泉走白沙。良夜古龛仍有月,深春楸树正多花。台山会绩清凉传,莫道并州处士夸。

                                       东岩夜月

                                            王治

      先人游息地,临眺欲消魂。依涧松犹在,书墙墨尚存。林邱自俯仰,岚霭变朝昏。回首霜天晚,寒灯出远村。

                                          禹王洞

                                          张斯直

                      从线装的神话图书中走来

                      从百姓的民间故事中留来

                      大禹的神功鬼斧将你凿开

                      晋阳湖泛滥的湖水因此平息

                      从此   你便沉默数千年

                      任季节在你眼前周而复始

                      任流水从你脚下缓缓走过

                    

                      拾级而上

                      此刻我正来到你的身前

                      你仍靠着系舟山伫立无语白

                      云闲卧在你的头顶,

                      阳光暖和地露出春的微笑

                     

                      啊   直到今日我才接近你

                      如大胆地接近

                      踏着青草小路姗姗而来的姑娘

                      我要抬起头浏览你全部内涵

                      我心的感觉要与你真正默契

                      这绝不是自作多情

                      而是整个人类对生活的选择

                      刻骨铭心的追求

                     

                      走进去  走进去

                      我要径直走进你的心灵

                      浏览你全部奇景

                      那是真正美的所在

                      那是我永远的归宿

                         

                                    福田寺的钟声

                                       前人

                      高高挂在后殿山顶的是福田寺的那口大钟

                      每当傍晚时分

                      她总要敲响天地的沉静

                     

                      钟声就这样远远而来

                      由高吭激越变得悄无声息

                      我此时正站在山下的田野

                      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震撼

                     

                      都说喝千杯酒就能解万种愁

                      都说虔诚拜庙就能得到佛的教导

                      我却在疲惫中过着庸俗的人生

                      谁能开启我笨拙的思想闸门

                      

                      洪亮雄壮的钟声再次传来

                      我却感受到天地的苍凉和悠远

                      心中的渴望紧逼喉咙

                      多么需要振臂一挥的力量和激情

                     

                      钟声  钟声

                      是你在今天给了我启迪

                      在艰苦和沉默中不断碰撞和打击

                      定能发出超越时空震撼天地的声乐

           

                                          野史亭雨夜感兴

                                             元好问

        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趣。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

        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雨。

                                           过野史亭

                                           徐继畲

        繄昔遗山遭国变,白衣行哭归乡县。沧海横流身不死,兵火余生存笔砚。女真见过年近百,诗词不乏今闺砚。中都已弃汴京焚,累朝无渡存文献。遗山乃构野史亭,河朔篇章搜采遍。中州一集成巨编,微寓褒讥留小传。顿使金源生颜色,不与夏辽同鄙贱。人代茫茫六百年,沧桑变革如流电。访寻亭址早无存,唯见春来秋去燕。好事幸有汪使君,野外一亭为重建。仅留短碣标亭名。竟无祠宇开别院。我思雁代大边陲,长枪大戟夸豪健。溯从汉魏及三唐,太原以北无诗卷。间气幡回生异人,杜陵英魂一朝见。白虹紫气吐眉睫,扛鼎十年力不倦。鞭笞灵怪入关鬲,右手风霆左霜霰。睥睨陆范俯虞杨,山魅野魈辉以扇。石岭云霞发光彩,开宝元音今再现。我昔乘传锦宫城,浣花草堂开夕晏。东坡祠宇太白楼,词客常将蘋藻荐。独有遗山常寂寂。难与社公分麦饭。村氓那解重诗人,语及姓名不知羡。安得贤牧如汪君,为构祠堂浇薄奠。

                                         元遗山墓

                                              杨履晋

        五花坟下草恒春,清气依然万古新。文献中州遗稿在,金源史笔属诗人。

                                           貂蝉

                                            张斯直

                                         —写在貂蝉陵园筹建剪彩直日

                             以一个优美的姿势站立

                             衣袖不再飘舞

                             秋阳穿透云雾

                             四周的景色异常暖和

                       

                             默默地默默地凝望

                             在你娇姿的背后

                             一千年一万年时光溜走

                             多少帝王将相灰飞烟灭

                             但关于你的故事你的传说

                             如奔腾不息的海浪

                             在尘嚣褪尽的暗夜深处

                             总能震撼我的梦想

                            

                             从春到夏从秋至冬

                             在我心灵的深处总是呼唤着你的芳名

                             貂蝉

                             貂蝉

                                          2、文

                                        

                                        烟雨系舟山

                                           张斯直

     系舟山奔腾起伏,象一条长龙横亘在忻州南端。山上松柏青翠,鲜花烂漫,风景秀丽,特别是那如烟如云、迷迷蒙蒙的雨景,则更使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风光,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雨临系舟山之前,首先来到的是遥远的暖和的南风。那风卷着沙子,呼啸而来,以迅捷的速度向大山横扫,让人根本无法在山头站立,而山上的草藤、荆棘等都刹那向北睡倒,待身子直起后,又被风吹到。整个系舟山就这样被风主宰,风好像成了系舟山的主人。

    紧接着就是黑云在系舟山上的天空翻滚。那黑云好像也是风从南方吹来的,离系舟山顶很近,那姿势不同的变化过程,我们看得相当清晰。我们似乎感到天空要发生一场真正的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一组组惊心动魄的场景。

    最数那雷声滚来的时候,就在黑云间迅速撕出一个很大的血红的口子。那口子很快又在天空闭合,成为乱卷的乌云。站在系舟山,听那滚滚的雷声,看那火红的闪电,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自然那雷霆万钧的力量,而却在此时,系舟山倒显得异常平静,象一个以静制动、超尘拔俗的巨人,始终保持着冷峻的思维。但见那一行山雀急匆匆向北方的天空飞去。

    那雨就是在这时噼噼啪啪借着风势走来。起初的雨点很大,,山道的尘土被溅起冒起一股股尘烟,特别是打在松树叶上的响声显得很大,象一片杂乱的交响乐,即使站在山下也能够听到。那雨时而垂直而下,时而借着风势倾斜横扫,约摸三、五分钟后,雨便成线成绳从天空不断倾泄而下。雾气也不知从什么地方而来,竟在不知不觉间爬满整个山头。系舟山一片迷蒙,天地也好似一片迷蒙。明明是上午或者中午,也让人觉得快是傍晚,整个山头显得异常暗淡。

    站在远处遥望系舟山,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只能依稀感觉到山上有景物存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飘忽缠绕、变换不定的被烟雾笼罩的世界,让我们无法猜测自然的奥妙,只能增加对眼前美好自然的好奇。那种激动和陶醉的心情,是只能用思维去感觉、用心灵去体会、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雨来时很急,去时很快。约摸一个小时,雨便停止了他的狂暴和肆虐。可听到山沟哗哗的水声,横陈的巨石被洗得清亮。黑云也不知钻到了哪儿,白云露出,天空变得平稳了许多,风也还在徐徐吹着。

    此时,我们站在系舟山顶,俯视世界,顿感一片清明和开阔,树叶和绿草都在刚刚露出的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空气格外新鲜。我们有一种永远站在山顶而不愿回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样一种感觉。怪不得许多看破红尘、愤世嫉俗的人要出家,要去寺院修行,要去山头观景,而我们往往还要嘲笑他们的行为;其实,让他们反过来嘲笑我们又未尝不可。我们实在是活的太累了,被无数的欲望蒙蔽了双眼,整天患得患失,沉浸在烦躁的杂务之中,不知忙绿些什么,以致很难拿出一定的精力来欣赏眼前这种如诗如梦而又实实在在的风光,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些风光的好处。这样想着,我们会猛然听到山上响起那纯净的、有节奏的并且是很低微的声音。是鸟声?雨滴声?蛙声?风刮的树叶声?还是别的什么声音,正缓缓从耳鼓流到心里,并在刹那传遍全身。让我们感觉着非常畅快,好似有一种新的生命又降到了我们的身上。

                                         禹王洞记游

                                            李广义

    花草竟发的五月,有友邀我同游禹王洞。

    车志系舟山脚,触目的九沟十八梁,梁梁都是棕红色,象宋人的一幅古铜色的山水画。随车在半空里盘旋,恰是屈原驾着云车,觅求旷古美人。那山,竟是越往上走越陡峭,越往上走越青翠。路旁山石峥嵘,石壁杂陈,偶有巨岩扭折裂崩。我看到一处石壁,层岩扭折呈倒竖之状,若险涛逐浪,若巨兽相搏,狂怪笨突,描述了它在远古时在母腹里的躁动。

    车不能走,便以步拾阶,但见绝壁摩天,白云飞渡,系舟山主峰,象一位体魄魁梧、相貌伟岸的巨人,森然壁立于中,禹王洞这颗明珠,就缀在他的胸前,象英雄佩戴的一枚金色勋章;两翼山脉延伸,环抱于左右,则好似巨人的几位忠实侍从。那一脉从主峰下翩然而出的小山,看它峰尖藴秀,一路婀婀娜娜,就是这山中的一位俏丽女郎了!

    攀上陡立的一阶阶石级,上到洞口,凭栏放眼望去,好一个大千世界!但见白云低浮,群峰耸立,浩浩茫茫,系舟山余脉尽收眼底。环顾山中群峰,青岩石壁如卧如崩,如坐如蹲。花草绚发于其间,绿锦披拂于其上,那大片的绿,则像千年的陈酿,直沁人心脾。随游人踏阶入洞,入目的首先是两个连环大洞,洞顶拱起,圆若苍穹,有灯光辉映时,犹如繁星闪烁的夜空。洞壁层岩叠错交互,形貌若波若流,纹路如雕如画,自然曲屈,妙不可言。有传说曰:此洞暗通河北平山,系大禹当年排水所凿。谁能相信,这海拔1768米的禹王洞,当年竟是海中的鱼鳌!

    走上第二洞庭,一座硕大的群雕巍然于眼前,禹王紧把巨铲,雄姿英发,眉宇间溢着超人的智慧,佩戴的两只耳环飘然若动,展示了他独有的精神风采。在那洪水漫天卷来的神话时代,他作为一位王君,却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同洪水搏斗,三临家门而不入,不啻是一位真正的开国元君了。眼前的雕像,不就是千百万劳动人民奋斗精神的化身吗?

    走过镌有“华北第一洞”的巨石,从右入口处扶梯下洞,顿觉凉意陡增,浸肌入骨。红绿灯下,洞壁钟乳石水气珠光,闪闪烁烁。暮然,头顶有一只巨龟跃出,渐次,有牛虎相恶,雄狮斜睨,八戒思凡。满目硕大的钟乳石,皆参差雀跃,其神如活。各具其态。再往里走,则一路上下翻转,九曲回环,时而如行羊肠小道,时而犹入巨壑深渊。洞中偶见方石落地,洞体亦有美石遍生,更有通天石罅石口,下注石浆石流,形成摺叠钟乳,状若琼山花树,且有漫壁丝丝细水,犹如银针玉线,织出翡翠玉珠。还有那晶莹玉润的钟乳石,千变万化,巧塑形象。有的似仙人指路,神州睡佛,有的若观音送子,寿星戏猴,又若鲲鹏展翅,大象伸鼻,玉龙翻飞,不可尽数,皆在似与不似之间。惟其如此,才惹人寻味不尽。更令人惊诧的是,究竟是哪一方的神力,把一个洞天造就的如此奇特,如此恢宏呢?你看那洞顶,交生,岩壁峻,嶙峋怪异。险要处,如深谷倒挂,巨锦撕裂,狭窄处,如利剑劈出,尚辨刀痕。头顶有万吨巨石坠下,巧被两劈轻摩,悬于空中,久凝不坠,令人骇目惊心。

    正惊诧间,一友拽我去石花洞。早闻石花洞是洞中的西子,恨未一睹其芳容,遂寻寻觅觅,插斜而下。然此洞正值开发。我们不想惊动这位佳丽了,也许她正自对镜梳妆呢,这洞坎壁上映出的不就是她的影子吗?一时间,我们又仿佛走进了“伊甸园”,但见那石花自壁上葳蕤而生,硕果累累,灿若繁星,似菊、似树、似珊瑚、似葡萄、似玛瑙,似微雕,玲珑剔透,不可言状。细观之,竟是“冰肌玉肤”、“琉璃胭脂”。友人拾起一块残落的石花,断裂处竟有一圈圈微细的年轮。据说百年才长那么一层。正自嗟叹不已,友人又说,新近又发现了一个石花洞,比此洞还要大好几倍。哦,这幽深莫测的禹王洞,储宝藴秀得禹王洞!

    从禹王洞出来,我真想和系舟山诸峰一一握手告别,但系舟山家族默不作语。我想:“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大自然从来就蔑视人间的癫狂,可叹从古至今的那些繁文缛节,常常把人类至真至美至诚至善的性灵扭曲了。那么,我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系舟山这位睿智、深远的巨人吗?

                                    重修东岩福田寺记

                                          李之哗

     尝读陵川郝文忠公所撰《《元遗山先生墓表》》,起铭曰:开辟文源翦荆棘,大声复完金玉击。又曰:遗山岩岩依天壁,国史兴丧是吾职。每抚卷而叹,既不获亲炙其人,为之执经问字,以窃比其光粹。又不获挹其流风,稽其芳迹。遍揽所著之诗若诗,泳游而细绎之,掇其幽奥,以想见其为人。嗟呼!古今人之不相遇,天地悠悠怆然泣下,独予于遗山云尔哉?乾隆八年四月之望,予以潞司马委摄忻牧事,乃从辽沁万山中,跋涉八百里而来。逾石岭,渡牧河,褰帷而望,其东南诸峰,云排浪涌,郁郁葱葱,心窃异之。及披郡乘,并询诸乡先生,乃知巍然而峻者,谓系舟山石梯在焉。蔚然而秀者,谓东岩福田寺在焉。遗山先生父德明公,尝潜修其间,后人更名读书山。凡郡之士大夫,闲居求志,注经史而习文章,皆弦诵于此。则遗山先生,其依依于先人敝庐,式而式啸者,不知又几何年也。适公余来游,见其溪涧萦回,岩壑幽邃,乔木澄泉,迥非人境。寺分上下二院,跨涧为桥。时届仲夏,予与乡先生于桥东席地而坐。上覆浓荫,下漱清濑,听鸟声之喧寂,玩云影之卷舒。遐心逸兴,超绝尘凡。盖不知有身有世,又何知有吏之俗,隶之哄哉?但其 院宇荒凉 垣墉颓败,目击心恻。乃与同游绅士,谋所以整葺而振兴之。爰扫苔沦藓,遍搜金元及有明诸碑记,得寺田四百亩有奇。频年以来,司牧者政务倥偬,未遑厘正。而乡先生又各敬其业,不愿以干司牧也。予谓天下事,以因循而堕,以明作而兴。忻郡文风之盛,实情于此,不有以培植之,将日弛而废也。用是不惮繁琐,循旧制而复加整顿。公延高僧,辅以檀越。乡先生亦各惬素怀,乐于从事。行见峰增而峻,壑增而幽,泉增而清,树增而茂,花鸟增而妍,烟霞增而美,此即大块之文,富有日新,乌知不有遗山其人者。接武而兴,纵其椽笔,理其鸿词,俾山川生色,而为忻郡扬辉耶?但无忘予与乡先生拳拳于斯,而不忍听其废坠焉,固所愿耳。时共襄厥事者  ,郡学正樊君灏、吏目彭君兴嗣,暨 西张、韩岩、木芝、东张四村绅耆也,是为记。

                                          留月轩记  

                                            王椅

    予初入山,龙岗指寺之西厢,谓予曰:此遗山先生读书处也。仰视之,额以“读书处” 三字。越日予周览寺左右,于东岩之中半得土室,俗呼小两间者。予据遗山诗,辨为小两间即丈室。后易留月轩,实一地。龙岗为西厢为留月,非是妄人。额寺门曰仍留月,犹为逞臆,不足辨。西厢读书处,则不可不辨也。按遗山少随叔父陵川府君宦陵川,受业郝晋卿天挺,文忠公经之祖也。弱冠游京师,中进士,名震都下。诗云:十年弄笔文昌府,是遗山通籍后官京师,十年未尝归里读书。所谓读书者,乃东岩公耳,后更金源氏 。丧乱遗山奔走河朔昌鲁,崎岖戎马兵戈之中,未遑少息。盖其时故里半豺虎之窟,故敏之伤于兵祸。是时山中大非乐地,可知归亦不敢居,居亦不遐读也。然则遗山始终未居此读书乎?曰巨矣。有元定鼎之后,天下兵个稍息,遗山返至平阳,始得安居此也。或曰是也。据此则遗山居此,所读不过服食导引之籍,否则释经道藏借消岁月,遣余年而已。暇则登东岩红砂之巅,望牧马之滔滔,吊故国之坵墟。寄之笔札,托诸歌吟。写其黍离之感,泄其不平之气已耳。读书云乎哉?应之曰似矣,而未知古人之读书也。古人读书与今人异,今之穷年佔笔章句之末,侥幸科目,希冀利禄,比其得之则永搁典籍。籍口劳心,其实古今主德之隆替,学术之真伪,人品之邪正,政事之得失,曾未悉其一二。日惟营营于迁擢之若何,显苟苟于逢迎之若何,善汲汲于苍生之脂膏若何,竭而实吾囊。而遗山岂然哉?方其少年,博穷典籍,掇取科目,其志不专其利禄也。观其当播迁之时,汲汲于国史之散失,其平日自处概可知矣。迨至间关流离,身家两地,酒兰灯炧,秉笔细书,闻见存一代典章文物之盛,其当承平无事之日,手口劳劳卷轴,尚待问耶?世平归故乡国史之愿不遂,退处深山,于暮鼓晨钟中一灯如豆,披吟不停,非故国之朝政掌故,即师友之誊稿遗文,迄今读《《南冠录》》、《《遗山诗文集》》、《《中轴集》》诸书,一腔忠爱之忱 眷眷不忍,君父千载下尚然可掬,岂若赵王孙辈腆颜新朝,退老林泉,皈依瞿昙,隐忏前非也?或予惧夫后之读书者,浮慕遗山之名,不克践其迹 ,抱区区一卷,曰吾效遗山读书,其不殆笑于古时窗前月色几希矣。故记之,如此而予尤异者,河源出昆仑,分而二。一自葱岭至蒲昌,《《海史记》》所谓盐泽也。伏流至星宿海,突见为大河。一自于阗,由温都斯坦至岷山,突现为大江,而其源则莫大由昆仑出郝 晋卿之学,一传而为遗山,再传而为其孙。文忠公经斯昆仑之伏出为江河者也。微源之盛,亦安能挺出二大杰于金元间也。吾于是恍然于择师之不可不慎矣。虽然微遗山与文忠公,晋卿之学亦不能大展于世也。已师弟顾不重哉? 

                                         魁星阁题名

                                            王椅

     至系舟三日矣,一山雪色,满院松声,予与龙岗闭户沦茗,清谈遣日,几忘身在人世间。午窗稍晴霁,龙岗弟子扯登魁星阁。阁在山巅万松中,一览百里,城廓村聚如数堆苍烟,树贴地如聚墨,眼界与此少觉豁开。始悟人居平地,如之在穴,蚌之在井。今朝涤荡心胸,呼吸白云,不禁作太白语,恨不挟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

                                           观瀑题名

                                               王椅

     系舟山之巅,非若庐山黄花之奇,高不盈丈。而窃瀑之名此,如虚声之士,无所有而盗其似,亦可耻矣。然其溜亦自穿石,此无他,恒故也。士之不能百为俱通,而恒于一艺,安见不可与通儒并称也哉?观此瀑者,亦应知所从事已。

                                         红福寺散记  

                                            索继堂 

    初秋 ,时值红福寺 古庙会期,忻州地区北路梆子剧团正为这传统盛会高歌助兴。此时,漫游红福寺,怀古观今,别有一番情趣。

    红福寺 ,位于忻州城东南五公里处的西张乡东张村正中偏北。全寺占地约十余亩,共辖八殿(庙)一台(戏台),为忻州古八景之一福田寺(读书山)的卫星寺 。红福寺始 建于明万历年间,现除佛像被毁外,尚有七殿一台保存完好。红福戏台,坐南向北,保存了明代特有的建筑风格。全台占地九十平方米 ,分为前后台两厢结构。四十平方米的后台采用古老的人字架结构,五十平方米的前台采用三角架结构 。在前后厢中接处,一尊半圆形屋脊拔地而起,犹如一轮圆月夺怀而出,故有“怀中抱月”之称。怀中抱月,潇潇洒洒,落落大方,见出设计者的造诣与苦心。耸脊、挑檐,保留了传统的北方建筑风格;圆脊、敞台口,又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

    戏台对面 ,东西并列的两所院落是八殿所在。走进东院,东房是财神庙。它和其它财神庙比,独具一格的是在财神爷左侧又用泥塑起一座假山。这假山,背靠后墙而兀立 ,山峰外凸,山门微闭,给人以幽雅静默之感。现在,神像假山已被十年浩劫所毁,但残迹留存,山形、山门依稀可辨。正房是“老爷殿”,巨大的关云长塑像伫立正中 ,顶上一尊巨幅横匾上书“气作山河”四个大字,笔力苍劲,气势磅礴,据说是临摹慈禧太后亲笔题字。可惜当今神像被毁,牌匾也早被摘除。现仅存东西壁及正面神像两侧的七十四幅壁画了。这些画以细腻的笔法再现关公自桃园结义到夜走麦城前的全部功绩,称作“关公功案”走进西院,东房是奶奶庙,西房是墙兰殿,正房又是关帝殿。穿过关帝殿,进入后院,正房是大佛殿,西房是阎王殿。这些殿宇与其它地方的殿宇没有多少差别。实为可惜的是佛像全部被毁弃,只剩得殿堂建筑和稀稀落落的痕迹。

     从前,一年一度的传统古庙会在关帝殿开始。每年的七月初一,庙会的主持人在这里宣布盛会开始。于是鼓乐齐鸣,一行二十余人的请神队伍打着全套銮驾到韩沟村迎神。与此同时,全村十五岁以下儿童都要佩戴三角形五色花环到奶奶庙朝香进贡。当神像用四乘花轿抬着,自西村口入村时,戏班丑角带路,八音会伴奏,沿大街小巷转一圈,然后放入关帝殿。同时,丑角登台预演,庙会序幕拉开。从初二起,文艺队伍一天三开戏,庙会进入高潮。

    当今盛会 ,那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已被扬弃。剧团上演新的剧目,文艺队伍翩翩起舞;清风徐徐,人声鼎沸。“怀中抱月”,伫立广场,为观众所仰。整个红福寺,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气氛之中。              

                                    重修元遗山先生墓碑记

                                             汪本直

     甲寅孟陬,于役郊南,薄暮,道出韩岩村。旧闻遗山先生在其处。询之土人,导而前曰:“此五花坟也”。翁仲羊虎犹存。呼灯展拜,荒榛间有断碣,大书:“诗人元遗山之墓”七字,心窃异之。越数日,复往视碣,阴文尚完可读,始知至元间先生弟子魏初、姜彧二人述先生遗命而表石者。

     夫先生仕于金,秩显矣,不书,乃书:“诗人”想见以斯文自任者重。而身食周栗,心系殷墟,并不欲冠以时代,其用意尤深且悲也。墓左一碑剥甚,即集中载郝氏伯常所撰墓铭,称“先生丁巳岁卒”,是为元宪宗七年,(或云宋宝佑五年),计金亡已二十四年,而碑之立则在成宗大德四年,为先生子拊和振所建,盖上距先生之殁,又四十四年矣;又按碑称“先生卒于获鹿旅舍,归葬秀容先茔”。今先生墓右上下凡六冢,皆无标志,遍访故家得《《世系考一、墓图一》》,乃以本集暨《《南冠录》》诸书证之。元氏自五季后从汝州迁平定,先生之曾祖春,隰州团练使;靖康末,从平定迁忻,祖滋善任金为柔服丞;父德明,即《《金史》》所称“东岩先生,生子三,先生其季,生七月而为叔后,叔名格,号陇城,仕陵川令”。其上四冢乃先生之曾与祖暨东岩、陇城两君穴;其下二冢系先生长子拊、长孙若祖穴也。余维先生节慨,文章彪炳史集,孤无待于阐扬,唯是先贤一杯土,岁久芜废,亦守是邦者责也。遂练日鸠工,厚墓垣,崇墓封,植松檟以荫之;碣断者甃砖获之;碑剥者礱石重镌之,计捐廉三百有奇,三阅月而工竣。垣之址则前牧秉方伯朱公命,规墓域而始筑者,顾今甫二十年,颓圯几无存。余又焉知,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耶!不有守冢,奚以禁樵苏?!不有岁修,奚以资补葺?乃更求其裔于元家山,从田间得二人,为叔、侄,行问其世数,不能详也。侄方丱,颇聪俊,因名之曰:“学诗”。给膏火属州之广文课之。于是,黉序诸生咸进而言曰:“前之役公既独人之,兹顾共襄。”所以殆后者两月,而输得五百缗。余喜曰:“可矣。”爰就墓前建享堂三楹,而以《《世系考》》及《《墓图》》,勒石嵌诸壁,别于道旁筑数椽,重书《《野史亭》》。额标之,复旧迹也。就近置墓田三十亩,丙舍五间,俾学诗之叔,绍玉经理之。今而后,学诗读于斯,岁时祭享扫除恒于斯,世世子孙守冢可勿替。余倡是举,而一时慕义之风莫不勉焉。殆先生默有以相之欤。董其事者村之进士张金龙、举人张嗣良、康黄中、贡生张象枢、任元信也。

    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孟夏月,直隶忻州知州,歙后学,汪本直,谨计并书。

                                        重修野史亭记

                                             彭赞辉

    余少读金史,辄慕元遗山先生之为人。盖先生孤忠大节,炳耀寰宇。至以文章视一代,犹其余事也。民国十七年,余由龙门移秀容。下车后询诸邑人,知邑之韩岩村有先生之墓在焉。顾以薄书鞅掌,未遑展拜。既莅任数年,修理废堕,百政粗举。意欲访昔贤之遗迹,发思古之幽情,于以崇节谊敦风化,俾后之人有所取法。适邑绅陈君芷庄来告曰:元遗山先生茔兆之东,旧有野史亭。清乾隆间,汪刺史古愚之所筑也。盖刺史求先生原亭之故址不能得,姑补筑于此,以存其名。俾先生效忠于金源氏之苦心,昭然于天下后世。斯亭虽微,其关系于世道人心者实大。百余年来,渐以就圯,大惧其泯焉嘶灭,请为倡葺而之。余维先生当金亡之后,网罗散佚,纂录至百余万言,使后之修史者,得以就所纪述,存一朝之掌故。其功既巨,其事尤难。视前代欧宋诸公之奉命纂修,瘣讨较易,为力者其艰辛劳瘁,奚啻倍之。先哲有艰苦卓绝之行,表而彰之,使没世永永不忘。守是土者,义无多让,亟捐廉俸以始其事。并劝邑中尚义者,咸出资为助,陈君并广募于省内外,集款颇丰。鸩功庀材,经营缔造,而兹亭遂焕然一新,规模视旧加廓。今而后,遗山先生不朽之业,益与斯亭而永著矣。陈君既乞晋城郭允叔为之记,又属余记之。斯亭之原委及现今新亭之规制,已祥于允叔篇中,不复赘述,特述余与陈君对于兹事之用意如此,是为记。

                                          故里觅踪看貂蝉

                                             张斯直

     貂蝉是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她与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并列,都是我们国人共捧的历史美女偶像。不过与上述三位不同的是,三位均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在史上没有争论;而貂蝉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史志记载,导致其籍贯和身世,多年来在外界一直有争论,成为我国文史上一桩悬案。

    尽管外界对貂蝉其人有各种争执,但在我们忻府区从古至今,对貂蝉的一些基本认识则是统一的:我们深信不疑地认为,在历史上,更准确讲是在三国时期,貂蝉确有其人,而且对东汉末年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我们更深信不疑地认为,貂蝉就是我们忻府区木耳村人(现改为木芝村)尽管她年轻时候在陕西长安(现是西安)等地有过重大活动,但这些活动均无法对她的籍贯做出改变,相反,通过她在那里的活动,又可印证她就是我们这里人氏。我们一直以家乡能够诞生出这样名垂青史的美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认为貂蝉虽无史志记载,但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三国时代的美女英雄。她的存在,有历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演绎作品(含历史又含文学)及民间传说可以得到佐证。

    在唐宋“话本小说”相当盛行的时候,关于貂蝉的故事就以艺术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传开。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最为流行的“说话艺术”说“三分”,就是由艺人在民间讲解的三国故事。当时关于貂蝉的故事已不限于从前的民间口头流传,而是已成为一种艺术形象,在中国文艺史崭头露角。此后金院本《《刺董卓》》、元无名氏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戏文《《貂蝉女》》、话本《《三国志平话》》、明传奇剧《《连环计》》和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书中,貂蝉都以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出现。尽管由于貂蝉出生卑微,在官修的《《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没有给她留下应有的位置,但她在民间还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在小说和戏剧作品中还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近代和当代,以梆子戏《《凤仪亭》》、《《刺董卓》》、《《吕布与貂蝉》》,乃至《《小宴》》和《《大宴》》等为主的剧目中,都对貂蝉精神给予了肯定,貂蝉这一艺术形象更受到人们的欢迎。试问,假如历史上没有其人,怎么能会在艺术作品中有貂蝉精神?她怎么又能会成为我们后人推崇的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其实对于历史上是否真有貂蝉其人,我国明代文学家杨慎、清末学者俞樾、近代民国学者、大文学家蔡东藩,都认为在历史上貂蝉确有其人。素以严谨著称的大学者蔡东藩先生在《《后汉通俗演义》》第六十九回夹批中说:“貂蝉不见史传,但征诸稗史,传闻凿凿。”又说:“或谓貂蝉为他人所捏造,故不见传,然视唐李贺《《吕将军歌》》‘磕磕银盔抱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可见当时必有其人。”对于他人所谓貂蝉“失身受污,有亏大节”之说,他反驳道:“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忠臣义士,猛将谋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能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吾爱之重之。”(见后汉通俗演义)》第六十九回总批)可见,蔡东藩先生在得出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这个结论之前,已参考过很多野史,对貂蝉的历史存在已做过调查了解,翻看过很多资料,最后认定是“传闻凿凿”。

    针对在历代史志中对貂蝉无明确记载,但后代的文学作品又大量出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禁要问,历代的文学作品,她们的取材来源究竟在何处呢?我们认为只能是在民间和蔡东藩先生所说的野史。也就是说关于貂蝉的故事主要靠一代一代的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事实上,没有进入正史,以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英雄人物,又何止貂蝉?

    既然说貂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她又是哪里人氏呢?我们坚定地认为,是我们忻府区木耳村人。

    在我们忻府区,因美人貂蝉的存在,历代就盛传一句“定襄没好男,忻州没好女。”原因是:民间传说三国时吕布出生在定襄,由于他风流倜傥,英武豪迈,把定襄男人的英气全部拔尽,导致后代定襄的男人没有一个俊朗英武的;而貂蝉由于出生忻府区,把我区的秀气全部拔尽,使三年的桃杏花不开,导致后代忻州再也生不出漂亮的女人。又传说,在貂蝉出生之前,由于貂蝉太美丽,忻州的花儿自感丑陋,只能在一片惭愧中凋谢。又传说,貂蝉在拜月亭拜月,月中嫦娥见她美丽无比,就不敢在看她,只能羞怯地躲到云雾中去。我国民间古老的典故“闭月羞花”即源于此。而在形容和夸奖那个女孩好看时,我们忻府区人极好用“长的跟貂蝉似的”来比喻,可见貂蝉在我们这里扎根深厚,影响广大。

    从民间传说看貂蝉在我们这里没有疑问,那么她究竟又是我们这里的哪里人氏呢?从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我们一下就找到了答案。

    在历史上,我们这里的木芝村,又叫木耳村,是因本地盛产木耳得名。在元代无名氏所作的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第二折中有貂蝉对司徒王允的一段道白:“望老爷停嗔息怒,暂罢虎狼之威,听孩儿慢慢的说来。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子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灵帝将您孩儿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不知吕布去向。您孩儿幸得落在老爷府中,如亲女一般,整个重生再养之恩,无能图报。。。。。。”此段道白,把貂蝉的籍贯、身世、真名及后来名字的来历、与吕布成夫妻的原因及进入王允府后与王允的关系等,都向我们后人做了明确的合乎情理的真实可信的交代,就象是史料记载一般。此段道白说明,历史上的貂蝉不仅确有其人,而且其出生地就是我们忻府区的木耳村。

    那么,既然说貂蝉是出生于木耳村,那貂蝉在木耳村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不妨走进木耳村看看。

   在貂蝉的出生地木耳村,历代人们都对貂蝉给予好评,以貂蝉出生于木耳村而自豪。在北魏太和五年,即公元481年,就由当地群众自发筹建了法云寺,此寺院位于现貂蝉陵园以北约100米处,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40多米,占地面积约5亩左右。内有貂蝉庙和关公庙。貂蝉庙是坐西向东,庙门前有歌颂貂蝉的一对楹联,上联是:貌压西施美人计;下联是:胆胜荆轲除国贼。曾在解放前后,当地人们还看到其北面墙上,还有人用毛笔写下一首打油诗:王允密定连环计,千金玉女脱红裙。不动干戈不动兵,强颜欢笑除佞臣。(此诗写于什么时候,无人知道)此寺院及庙由于年久失修,于1985年左右被卖掉。在木耳村与南邻韩岩村交界处的西侧,还有王允街以及高达4米的貂蝉牌楼。牌楼上的横批是:貂蝉牌坊;两侧还有楹联分别是:上联,殉情入井能全孝,下联,痛骂曹贼更守贞。此牌坊建于何时不知,但是毁于“文革”。而在木耳村的瓦滓地,今貂蝉陵园以西200米处,还有貂蝉坟,坟前立有一座六棱碑,碑上有四字“烈女志铭”。碑后有用篆字书写的碑文,一般老百姓难以认得。而关于木耳村的地名瓦滓地,当地老百姓亦知道其来历。原来在三国时,由于貂蝉未按曹操的意思离间刘备、关羽及张飞“桃园三兄弟”,就由关羽将她送回祖籍木耳村。曹操知情后十分恼怒,就派人来木耳村捕杀貂蝉。貂蝉闻讯,投井自尽,曹操更是恼怒,就在一气之下,派人杀掉了貂蝉“任姓全族”,烧毁了她家族的全部房屋,使貂蝉的家园成为一片瓦砾,因此后代木耳村人就把貂蝉家族原来的占地叫做“瓦滓地”,而在木耳村此后也便再没有姓任的居住和存在。

   在1994年,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全国掀起的时候,木耳村人为纪念貂蝉,从发展本地旅游的角度出发,投资近百万元,在本村南100米处,建起了一座貂蝉陵园。此陵园占地7000平方米,坐西向东,内有貂蝉彩塑馆和陵园风景区。区内有貂蝉塑像和貂蝉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貂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一位集真善美慧与忠义孝能为一体的美女英雄,是一位名垂青史的真实的历史人物;同时,我们也应该确信,貂蝉的确是我区木耳村(后改为木芝村)人氏,关于这两点,我们都深信不疑。而关于貂蝉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及其籍贯问题,就此也就全部解开。

                                         

                                         桃桃山风景区

                                             1、诗

                                          伞盖寺碑载诗

               西推青松景最真,峰峦秀丽古犹今。岩山尽日谁为主,翠璧誉岩两岸分。

                                        伞盖青松(之一)

                                           党承志

    寺傍山阿殿阁重,童童如盖荫青松。橙登彼岸歌金涧,泉涌灵岩漱石淙。林动微飙清籁远,龙归幽洞

    翠烟浓。依稀一假匡庐景,只欠香炉瀑布峰。”

                                         伞盖青松(之二)

   隐隐山间寺,青青涧畔松。团团拥大盖,郁郁当严冬。雪顶深栖鹑,寒枝怪伏龙。岩风朝暮激,雄籁旄霜钟。”

                                          伞盖寺

                                              杨维岳

“精蓝高倚白云天,断碣消磨不计年。涧道岚光浮叠石,树头寒色咽飞泉。千林忽发真空籁,双塔能参无住禅。却解玻璃清净理,欲逃苦海寄修缘。”

                                           香泉秋色

                                               王欣

  层林尽染金秋色,巨松相抱枝叶青。山路通幽密林处,残碑钟响四野空。红叶相映沙荆密,叶落枝空酸枣红。崖底清凉香泉涌,深谷回荡松涛声。

                                         题夫妻树

                                            张斯直

  高大挺拔垂云霓,枝枝相交浑如一。似树似神难分辨,是古是今总相依。故事千载岂可断,夫妻一对堪称奇。恩爱坚贞留天地,顿教吾辈泪沾衣。

                                         过伞盖寺遗址

                                            前人

   巍峨庄严壮西山,北方罕见一奇园。观音法高佑百姓,金身道广护人间。车水马轮香客旺,鼓音磬声禅僧满。彩梦依稀青石乱,伫立废墟泪垂衫。

                                         观应天寺

                                           前人

   暮秋游人日渐稀,铅云低垂雨霏霏。红砖碧瓦无颜色,绿树蓝烟有存迹。华丽端庄成旧事,巍峨宏壮待新时。旅游发展千钧重,吾愿倾力尽绵微。

                                             2、文

                                          桃桃山之行

                                             前人

    桃桃山位于忻州市庄磨镇南窑头村西南五里处,海拔1405米,主峰最高1519米。山上植物茂盛,翠鸟争鸣,云蒸霞蔚,雄伟壮观。仅在此就囊括了忻州古八景之三:青松伞盖、阴山吃石、红叶香泉寺。

    步上桃桃山,首先跃入游人眼帘的是青松伞盖寺的那株虽未曾见过但早已耳闻的巨松,高约20米,粗约1。5米的巨松。树顶虬枝盘曲,其形如伞。据说,此间兴于唐代毁于“文革”的寺庙就是以此松命名。在此松旁有很多小松侍立;小松之下有飘落而下的淡红的枫叶。从此巨松旁向西绕过长约2丈的小石桥,可至一小山巅,站在山巅向南望去,则可获得对桃桃山的第一印象。

    桃桃山首先是松多。能够进入游客视野的就是由数个起伏的山峰组成的绿色屏障,在这个巨大的绿色屏障中全是松树。那松树一排排、一层层,从山脚直排到山顶。让你根本看不到山上还有其它什么东西存在。只是觉得眼前青翠茂密,生机黯然。桃桃山其次是鸟多。那鸟好像没有任何顾忌,她可以从容从你的身旁飞过,或者立在你头顶的树枝上跳动和鸣叫。从伞盖寺向山上望去,那大大小小色彩各异的鸟则是在半山腰盘旋,有的则越过山顶,向南飞去,有的则是从山顶俯冲直下,整个绿色的山林成了鸟儿们的乐园。你无须静听,就随时可听到鸟儿们此起彼伏的叫声,象一曲曲悦耳动听的音乐在整个山上回荡。桃桃山第三是雾多。远望是雾,近瞧,尽管已是上午十点多了,沟壑间依然有雾。沟壑中的青松你还未来得及明辨,则又被一团雾所遮挡。据山野老人讲,沟里的雾很少有散的时候,一年都是这样,实在是令人奇怪。

    从青松伞盖寺沿通向山顶的小道蜿蜒而行,行二十余分钟,可至山顶,就可获得对桃桃山的又一印象。

    桃桃山高耸入云,她的四周都被沉厚的云雾锁着,迷茫一片。向东、向南、向西,只能依稀地看出不远处的梁地,梁地上似乎有站着的葵花杆;向北,则可看到不远处有曲曲折折的穿过梁地的新修的公路,近处则可看到山坡上密密麻麻的青松。起伏的山峰由东西向北弯成半圆形状。向北延长下去的数个山头的山脉,把整个伞盖寺抱在怀中,就象一个巨人抱着一座塔似的。而今寺院早在“文革”就毁了,一座座山峰倒显得很寂寞,缺乏了原来的活力和生机——香烟缭绕、熙熙攘攘的时代恐怕是很难在找到了,这怎么叫人痛心!

    突然,头顶的太阳从沉厚的云层钻出,用她那极强烈的辉煌的光线射向桃桃山顶,山顶顿时变的明亮起来,云雾也在不知不觉间退去不少,山顶的四周显得辽阔起来。

    从外面的世界很难看清桃桃山的秀姿,站在桃桃山又很难看清外面的世界,终被迷雾所遮挡,现在,是该有阳光拨开这重重迷雾的时候了。美丽的桃桃山呀,你这深藏在这里含情不露的女子,该是到了你与外面的世界见面的时候。你该知道,大家是多么愿意目睹你的风采!

                                        红叶香泉寺见闻

                                            邢银龙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我与向导新生、俏常,从依山怀水的坡头村出发登山,拜谒早就向往的忻州八景之一——红叶香泉寺。

    我们穿过乱石荆棘,花草松林,来到了红叶香泉寺的木楼前。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木楼的基础用正六边形的行凿石砌成。基石上六根浑圆如桶粗的红色柱子露在外面。柱顶上梁与梁,檩与檩,犬牙交错,严丝合缝。檩子上的椽,粗若碗口,并插有飞橼。楼角上的飞橼,中间最长,两边次递渐短,呈鸟翅样排列,形如鹰嘴倒啄上翘,重簷飞薨,有凌空腾飞之势。

    木楼顶上有顶,上顶仍为六角,每一角正对下顶扇面形中央,呈“人”字梯,中空两凹。

    木楼的正面有门,启为两扇。门上的飞檐下面,挂一金字牌匾,上书:红叶香泉。

    整个木楼,或梁或檩,或椽或檐,分别依形据势,饰以图案花纹,,或鸟兽,或人物,或山水风景,色彩鲜艳,笔工细腻,栩栩如生。站在远处一望,整个木楼金碧辉煌,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蔚为大观的美景便出现了:木楼旁一棵松树的叶子全红了,红的象火,宛如一颗硕大的红宝石,发着一闪一烁的光亮。这光亮伴着松涛的呼呼声,伴着泉水的叮咚声,伴着木鱼钟磬声,给这寂静的山林更添一层神秘的气氛。这光亮伴着雾霭流岚,氤氲的香烟,使这历史悠久的古寺的画意诗情更加浓重。这光亮犹如一盏光芒四射的霓虹灯,以其神妙莫测的瑰丽风姿,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人!

    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三清殿的山门。

    这座山门在造型艺术上别具匠心。两根笔直的柱子,宛如两个力大无比的巨人,将质朴典雅的古代建筑艺术品高高地举过头顶。山门的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飞檐卷棚,如大鹏展翅;下层木质斗拱,剔透玲珑。斗与拱环焕相扣,外出延伸。从侧面看,极像倒写的“人”字。上下两层,巧妙结合,既天衣无缝,又别致新颖。望着这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精品,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深处——晚唐年间。我仿佛看到了木匠精心地构思,设计每一个斗拱;泥匠在认真地砌砖垒墙。衣着褴褛的石匠、雕塑匠、画匠,以他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劳作着、创造着······而这种栉风沐雨的劳作和创造,从晚唐时期八七三年(懿宗。咸通年间)开始,一直到八九零年(昭宗。大顺年间)结束。历时二十七年。任何艺术珍品怀孕是痛苦的,分娩更痛苦,那是血与汗的结晶,雷与电的交响!我仿佛看到了一一八五年宋大定(碑记。实为金)又一次重新修红叶香泉四竣工之后五月十三的热闹情景:山上山下,人来人往,唱戏的,吹鼓手的,许愿的,还愿的、礼牲拜道的、挂牌吊红的······

     “唉,这一切都没有了!日寇砍倒了木楼旁夜里闪光的红松,‘四清’运动搬倒了泥塑的关云长,‘文化大革命’拆毁变卖了庙宇廊庑。”两位向导沉重的叹息,象一阵狂风,吹散了我眼前的一片幻景,空留树影斑驳,松涛阵阵,满腹疑云。原来,我所描绘的红叶香泉寺的木楼、山门、仅是一张一九六三年向导在木楼、山门前得留影······

    是的,木楼没有了,山门没有了,奇观妙景没有了!在今天,唯一幸存的只有两棵“夫妻树”,和人们不知讲了多少遍的优美传说。这些传说,作为一种象征,一种希望,以其永恒的魅力,震撼着游客们的心灵!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了“夫妻树”旁。

    这是两棵苍劲挺拔、生机勃勃的松树。树杆笔直,树皮斑驳。树粗三人抱不住;树高四层楼房比不上。两棵树的树冠相融在云里,如盖如伞,又象交颈而眠的鸳鸯。一阵风过,响声呼呼,既象深沉的叹息,又象私语绵绵,更多的却象是诉述着古往今来的百代烟云。

    有一个民间传说:当日本侵略者砍伐倒木楼旁那棵夜里闪光的红松之后,他们又来砍这两棵“夫妻树”。当他们用锯子锯“夫妻树”时,锯口上流出了鲜红粘稠的血。忽然,从松树根下的山荆棵子里跳出一个体大如磬的蛤蟆来,冲着刽子手哇哇直叫,以示抗议。刽子手们残暴地开枪,打死蛤蟆。这时,从“夫妻树'上蹿下一条桶粗的蛇来,张开血盆大口,把刽子手们吞了下去······

    这两棵相依为命的“夫妻树”活了下来,而且不息地繁衍着他们的子孙(夫树上松塔结的少,妻树上松塔结的多)同时,“夫树”上还以他身上的伤疤——一个至今犹存的大疙瘩,向人们叙述着旧足高僧所建的红叶香泉寺的历史,叙述着那噩梦的年代!我相信,总有一天,红叶香泉寺会将她的奇妙景观,重新展现在游客们眼前······

                                         

                                         陀罗山风景区

                                            1、诗

                                             陀罗峰(二首)

      东海西昆未得过,秋风垂客上陀罗。陆离云粉疑晴雪,菡臽峦蕤演石波。一撮缁新书剑卷,九原封旧涕泪多。

                                             元好问

     念念灵峰四十年,,一来真欲断凡缘。凿开混沌露元气,散步兜罗弥梵天。云卧无时不自闲在,楼居何处得超然。殊祥莫诧清凉传,会与兹山续后篇。每恨奇探负盛年,松崖今喜入攀缘。初惊灵鹫多飞石,更信金牛有漏天。乡国登临乃如此,名场驰逐亦徒然。留诗便与香泉约,起本西游第一篇。

                                         间关上陀罗山(二首)

                                              傅山

    东海西昆未得过,秋风垂客上陀罗。陆离云粉疑晴雪,菡臽峦蕤演石波。一撮缁新书剑卷,九原封旧涕泪多。桃园直处忘情士,处士多情奈若何。南峰落落不多松,涛冷新秋带石汹。黄面瞿云悲大地,白衣客子啸长风。冈峦龙舞英雄眼,日月乌啼梦寐中。千里神州无好听,老僧双耳妙能聋。

                                           陀罗避暑

                                             党承志

    陀罗鳌耸郁苍苍,积翠浮岚书渺茫。首夏阴岗优带雪,初秋高木已经霜。梵空花雨弥金界,鹫岭灵峰洒石房。胜地清凉炎暑隔,濯纓何必羡沧浪。

                                          陀罗山会馆

                                              刘玮

    绝岩亭开欲近天,凭栏闲眺意萧然。松林雨洗流寒翠,石径椎归唱晚烟。画栏疑悬霄汉外,纱窗直宿斗牛边。胸怀到此清如茶,惟愿皈依古佛前。

                                          到此清凉

                                            范沂

    羽扇频挥汉自流,朱轮一转火云稠。清凉石似清风峡,日近云低五月秋。

                                          在舍身崖下

                                            谢建新

    绝崖接天都,深草漫膝头。忽入莽松林,倏见碧水湖。近前仔细看,却是辽山谷。

                                          忻州陀罗胜景(二首)

                                             董耀章

                                             孤松独石吟

    孤松独石越千年,古道沧桑转瞬间。盛世和谐国运畅,陀罗胜景喜空前。

                                            梳妆楼吟

    带怨梳妆月满楼,皇妃绝色镜中留。云缠星伴情难了,一曲清音四野悠。

                                          西江月。过鬼门关

                                            李建中

    绝岭半悬尺路,刀岩垂断单环。雀鸟难渡雾栏杆,自古陀罗险探。游客情酣气盛,书生才富胆壮。奋呼合力过奇关,笑语欢歌荡漾。

                                          卜算子。滴水岩

                                            李建中

     岩下似闻声,清脆如残漏。又象轻拔月女筝,仙乐瑶台处。入洞觅声迹,难辨白纱幕。晶殿潺潺雨雾蒙,倍感凉初透。

                                          陀罗山之行(外二首)

                                        张斯直

                                    有清风相伴
                                    我的相思不再孤单
                                    有太阳朗照
                                    我的梦境不再灰暗

                                    从忻静公路来到你的脚下
                                    一路的思绪都在仰望
                                    从你的脚下走到山顶
                                    一路的曲折延伸着我心的崇拜
                                    十八盘山路
                                    正折射出目睹你丰采的艰难

                                  

                                      曲折中有青松微笑
                                    我双脚时刻轻便
                                    小溪从山涧从容流下
                                    我干涸的心顿时变得清爽

                                    读你的传说不如见你的真颜
                                    跃上山项云在你头上浮动
                                    是谁浮躁是谁焦急是谁迷茫
                                    请躺在大青石上
                                    请文殊菩萨为你开导为你指点

                                    陀罗山是梦比梦精彩
                                    陀罗山是景诱发你的等待
                                    看那云雾漫过的青翠的森林
                                    就知道
                                    这里马上就会有一场
                                    吉祥的倾盆大雨而来 

                                     

                                      梦想陀罗山


                                     梦境中见你
                                     你是一组美妙的风景
                                     高大的山峰与云天接壤
                                     青郁的树林伫立微笑

                                          

                                       循着梦境我去看你
                                     舍身崖 滴水洞 孤松独石
                                     众多美妙
                                     渐进我的视野
                                     也渐进我的心灵
                                     我知道
                                     是你的不朽诞生了它们
                                     让它们千古流传

  

                                       陀罗本是佛教用语
                                     妙吉祥就是其本意
                                     其实 你就是佛教你就是吉祥
                                     在梦里看你追你
                                     也会让梦光明
                                     让我的心灵里长出绝妙的风景

  

                                       我不知道什么叫雄伟
                                     但愿在梦中
                                     靠近你的胸怀长大
                                     我不知道什么叫永恒
                                     你千古不变的容颜和风骨
                                     是我永远的美梦
                                     陀罗山呀圣洁雄伟的大山
                                     是你的魅力呼唤我
                                     永远向着光明美好的殿堂迈进

  

                                        题望夫石
                                  --陀罗山顶有巨石一块,又名望夫石

                                     站在那里
                                     什么也没有了
                                       你已变成一块矗立的大石
                                       

                                       好像松林还是那样挺立
                                       好像山峰还是那样绵延
                                       好像青草还是那样疯长
                                       好像小鸟还是那样盘旋

                                      

                                       但你都看不到

 

                                       你把千般爱恋化为焦急的等待
                                       你把万般思念化作对未来的向往
                                       你青春的身躯全部化为石头
                                       任万年冰雪从你头顶走过
                                       但你仍是伫立
                                       用笔直的目光
                                       满含深情
                                       向遥远的东方眺望

 

                                       这就是超越一切的永恒
                                       当你就这样永恒站立的时候
                                       你已成为
                                       令我们痛哭和颂扬的
                                       千古绝唱

                                            2、文

                                         游陀罗山记

                                           焦庭熙

       余性好佳山水,凡秀容东南诸山,时往游焉。独闻陀罗之胜,秀甲一州。幽人逸士,往往徜徉于其上,尝欲一往而未逮也。己未初夏,偶游冶头川,去此山近甚。于是黎明而起,偕我同人,携壶酒,曳竹杖,循西崖曲折而上。山之半有巨石,壮如香炉,土人即以名其地。下有隙地亩余,建小祠,岁一祭享焉。由庙而南,踵鹿蹊,穿鸟道,蹭踞数百步,转东而北,右邻邃壑,左控危崖。攀藤附木而行,,俯首下嘱,陡绝几数百丈,令人目眩心惊,懔然不敢正视。又数百步有石洞,里人呼滴水岩。深数丈,阴冷幽寒,非健者不敢辄入。内造石菴一间塑神祀之。菴后洞顶有水自石罅中出,其声潺潺然。昼夜不息。余与同人至此足力已疲,少憩息焉。顷之同人促予步,石阶而登,约里许,翘首北望,见山脊最高处,庙貌巍峨,古松苍郁,宛然一幅画悬诸烟飞云绕之中。余不禁心旷神怡,耀然喜得此一山胜境也。顿忘其倦,竭蹶以赴,入其庙。绕回廊,谒正殿,凡所为仙人迹,梳妆楼、孤松独石诸景。予昔所闻而未见者,至是始遍览云最后涉清凉之巅,爽气迎眸,一身飘忽,如凌清虚空际,宜可以浴日月而傍云霓。遥见两峰并峙,耸然而出于坎者,双尖山也。其乾方一带,层连叠嶂,奇若夏云。嵯岈突兀,仿佛太华。巨灵掌者,五峰山也。旁及系舟七峰诸名山,翠屏拱向,空蒙掩霭于巺地者,罔不历历在目,即台山雄峙。艮方遥而瞻之,亦若隐若现于烟霞飘渺中,盖极目四瞰,数百里河山如带如砺,无不在指顾间也。因不禁喟然叹曰:大丈夫处世,必须立志高远,置身千仞之上,方能俯视一切,胸罗万象,超然于世俗风尘之表。诸同人其以予言为何如哉?俄而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千态万状,满目苍茫,低徊不能籧下,吁亦极宇宙之奇观矣。倘数年后有暇日,即当远尘嚣,谢俗气,与二三知己把臂入林,结庐而居,钓水耕山。或登高以舒啸,或临流而赋诗,宜不啻羲皇上人。即或谓予有山水癖者,在所不惜。故记之以志,且以告夫欲游而未游者。

                                       

                                     陀罗山游记

                                        韩耀庭

    新世纪的深秋,得忻州文友相邀,再访忻州城西北的陀罗山,对于喜爱山水的我来说自是欣慰。陀罗山,十五年前我是去过的。但那时没有对山水象今天这样强烈的热爱,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地方发泄少年旺盛的精力,然后吃一顿罐头面包的把戏,况且那一次同游的由于是即将分手各怀了改天换地的心思互相谁也瞧不起谁的同学,玩得不是畅快。现在只记得我们在野餐后每人写了一个纸条塞进一个空啤酒瓶,有的写的是马可波罗到此一游。我写的是秦王嬴政驾临此山,从者车五百,骑三千,宫娥一百。那时候对篆书了解不多,赢字还是用繁写的正书代替。大部分同学是用英语系的特长得意地划拉几笔,以图让一千年以后的考古学界引起翻天覆地的混乱。上山时为站在高处拉一下女同学的手而傻愣愣地抢在最前面,结果女同学都聪明地找到了可以攀援的突出的岩石或者光滑的树枝。那天下午真可以用天昏地暗来造句。

    上次的游山是从南面上的,基本是在光秃秃的一个又一个小山顶上上下下,而后爬主峰。一路上没什么好的景致,遥远的陀罗山主峰像一个美梦总也触摸不到。待爬上主峰又是一个心思地吃喝,对陀罗山的印象不深。这次是从东面的山沟蜿蜒而行,刚入谷口,就有身入画卷的感觉。一幅幅壮阔的山水画纷至沓来。最大的长达数十米。岩石石缝明显,如老笔勾出,线条厚重凝练,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妙趣横生。深黑色和和翠绿色的苍苔点缀其间,最奇处石崖呈绛红色,不由得感叹造化之神奇,自然之神秀。我们穿行的山谷间,鲜艳的黄的杨树叶,翠绿的松树叶,叶片黄红相间的山梨树叶。快要到主峰时,山谷里竟然出现了大片的芦苇。枯黄的苇杆,白茸茸的苇穗,随风摇曳,真有一种舒展的悠然自在的美。这样壮阔、精美绝伦的画卷,任凭书画界靠邪门歪道画百米长卷千米巨画来赚取名利的家伙们,无论怎样折腾施展什么蒙骗世人的把戏也难及万一。自然之师,造化之功,遍及身边,我们需要的是发现,需要的是顿悟。

    同行的一位朋友说本不愿意在这个季节来访山的,容易伤感。的确,在春天的出游领略的是欣欣向荣的美,而在秋天,特别是在深秋来出游,体会到得是凋零的、即将衰败的美。但正是这种衰落才焕发出自然界精彩的美,耐人寻味的美。衡量一个书画家是否称的上大师级,往往是看这位书画家的衰年如何变法的作品。张大千、林散之、沙孟海都是在暮年焕发出艺术青春,创造了出类拔萃的不朽作品。。我想秋天也是大自然的衰年变法,年复一年地给我们以启迪。在这样的季节,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日渐中年的年龄,联想到自己空怀的壮志,联想到前面路上的艰难,无法摆脱的责任,工作、家庭、事业的困扰,生活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文化气息的淡薄,以及我们的山十多年的挣扎,怎能不生几分感慨。但惟有秋天,这山谷里才会有这么丰富的色彩,这么丰富的给予,这么丰富的启迪。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少年英雄固然风光,大器晚成更为可贵,至少我们修炼到能够创造,保持好的心境,渐学渐进,向化境不断努力就是了。没有多少闲情逸致来悲凉。如果心被悲凉浸透,不妨仔细体会,悲凉更接近生命的本真意味,悲凉是通向化境的通道。

    沿山沟继续前进,色彩愈发绚烂,石头的颜色造型更为丰富。有的形如巨龟从山洞中探头张望,有的如抽象派雕刻的牧羊犬警惕地竖着耳朵,有的又恰似一方巨砚搁在窄窄的山路边,等胆才兼具的游人斫松为笔,蘸溪流为墨,书写天地间的雄文鸿篇。有的是天然的聚水凹,光滑如凿磨,清泉滴落,绽开一层一层的涟漪,复又滴进下面的一个石洼,继续重复破坏那深翠如青田玉的平静的一泓水面。

    边走边聊天,说起往日自己的与别人的什么与山有关的诗句。不知谁带了头,半皆喊起来,一会儿二人台,一会儿又是流行歌,一会儿又唱起儿时的关于打到砸烂红卫兵接班人的歌曲。大家忘了疲倦,兴致盎然地前进。

    主峰就在眼前,走了一个多小时,主峰还是在眼前。回首望去,刚走的路,已经融入云雾缭绕间。

    前面的路总是难以企及,后面的路又总是不堪回首。

    在画图中行进了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来到了主峰下,一尺宽的小路几乎不成为路,几乎成为攀岩。大家再没有说笑的力气,一个劲地擦汗,喘息。主峰下松林密布,各种植物呈浅绿、浓绿、苍绿、鲜绿、亮黄、暗黄、绛红,色彩纷呈,悦人眼目。

    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我累得平展展地躺在了平展展的山石上。一路的好风光,大家看了个够,可最后这一段攀登,使我们都没有了观景的兴致。爬上山来,静静地欣赏山顶的风光,却是另外的一番绝妙的滋味。这对我又是一种新的深刻的体验。

    山顶呈东高西低势,三块一间房大的巨石被当地人取了望夫石等充满诱惑力的名字,东面悬崖边建有一前面亭式挑檐,后面是尖窑洞的佛殿。我抬眼一望,知是我素来叩拜的文殊菩萨的佛殿。我叩了等身头,愿文殊菩萨保佑我在艺术上勇猛前进,不断突破,进入化境。文殊菩萨是佛教传说中的智慧菩萨,再加邻近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故而对我多年来时极虔诚的叩拜。叩头毕,望着文殊菩萨的塑像,我口中默念了文殊菩萨的密咒,顿觉通体舒泰,倦意全消。大概只有四平方米的小殿里,还塑有两尊较小的像,大概是文书菩萨的护法神吧。两壁墙上挂着当地村民写有报神恩、灵验等红布上写的字。殿前檐的横梁上歪歪扭扭地记录了当地的黄龙王村九三年重修文书殿的过程以及美工的名字,还记述了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庙会之渊源及极大的影响。

    朋友们都在休息、谈笑,我独自观赏起四周的景致来。陀罗山除西面可以攀登外,其余三面都是绝壁悬崖,并且全都是从上向下凹回的悬崖。南面更险,在壁立的悬崖上探出数丈的巨石,远看似旋转的陀螺,故名为陀罗山。在群山之间,突然旋了这样一个陀螺,不知是哪位童心未泯的仙人尽兴后将陀螺留在这里。东面是百丈悬崖,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笼罩在淡蓝色的雾障中,使我看不清远处的山岭。山岭是远鼓鼓的北方常见的那种山,没有高耸入云的巍峨,看起来也实在是平淡的。可今天我对这种随处可见的山有了新的认识。它们层层叠叠在云雾渲染下,更显出平静中的博大,冷寂时的恢弘。这又是一副好图画,而且是今天最好的意境最美的图画。

    山啊,静默不语,亘古永恒。人类极力叫嚣,或故作深沉,或机关算尽,或木讷呆痴,归途是同样的唯一,飘渺须臾,浮生若梦啊。

    群山起伏,是什么样的狂风使世间如此坚硬的石头掀起了如此的狂涛啊。忽然我觉得山岭苍茫就是大海的凝固。山天相连处,浑然一体,这与大海的水天一色没什么两样。天与山,天与水的关系如此的融洽,这倒是我的新发现。嗨,伟人毛泽东不是早有“苍山如海”的名句么。我还多次书写这四字的条幅赠送好友,窃以为写出了苍茫的气势。我不禁为自己的镇定暗自微笑了。

    主峰上有一颗两人合抱的古松,已是老皮脱落,枝枯叶尽。这株古松是我在1985年来时还十分茂盛。目睹枯死的古松,枯枝断杈依然向上刺去,沧海桑田,变幻无定,世事难料,不禁凄然。

    山顶南面是一处集中了断碑残碣只剩了古老的墙基的低洼处。残碑共有十余通。仔细辨认,字迹歪斜,十分拙劣,记载了重修文殊殿的捐资任及纹银多少。有一通还用十公分左右的宋体字刻了忻州府正堂的一截碑。千百年的风云变幻,消磨了权力拥有者得威严和奢华,也消磨了百姓的虔诚。百姓依旧代代相袭地在偏僻的山里筑庙焚香,祈祷平安富贵。只有这厚的山岭永恒,薄得烟岚永恒。

    一字迹模糊的碑上记载这里曾经有僧、有隐士筑庐而居。高山而居。高山之巅,晨饮朝露,夕餐野果,情调是很好的。可孤独和荒凉怎耐,当初登山顶的愉悦消褪后,靠什么来满足获得快乐的欲望,又凭什么来支撑这无尽的空寂,又依何来修炼平和的心境。物质的艰辛难以忍受,精神的虚无何堪尝试?隐士,作为古代的名词已如烟云散去,大的境界,高的情怀,可能永远都无途可归了。正如许多古代文明绝传的奥秘一样。

    下山的路上,我心头涌动不尽的悲凉,成小诗一首,归而录之。

       岚光拥翠苍崖老,衰草满坡山花凋。两壁悬崖展画卷,一泓鸣泉润古松。小亭文殊庄严相,万山苍茫薄雾轻。断碑残碣千古事,孤鸟细啼满山凉。

                                        游金洞寺

                                              蔚闰民

       金洞寺距忻州城二十公里。从忻州城出发,乘车向西,半个小时,便可到达。

       金洞寺在西呼延村西二里的龙门山脚下,所以也叫龙门寺,当地群众叫“先师头”,它是从宋所建转角殿内悬挂着“先师佑民之阁”牌匾而得名的。

      金洞寺由上、中、下三个寺院组成。上院金光寺在龙门山腰,中院铁头寺在龙门山沟。三个寺院相距约五里。相传此寺乃东呼延、西呼延、西沟三村所建,,每年农历七月初二举行庙会,由三村集资筹办。附近几十个村庄,以致宁武、静乐的人们也来赶会,金洞寺的庙会十分热闹。

     我们乘初秋的黄金时光,于上午九时来到金洞寺的停车场。金洞寺依山傍沟,一股清泉从沟内流出。停车场建在果木园内,挂满枝头的元帅、香蕉、国光等红色、黄色、青色的苹果把树枝早压弯了。来这里游览的人,总要买上一包亲自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果,边参观,边解馋。紫红的庙墙,盘延在绿色的树丛中,还没有看清山门,便听见了嗡嗡的钟声。顺石板小路爬上几十个台阶,就看到了阁楼式的山门,上书“金洞寺”。金洞寺是一座奇特的古刹,它不像其它寺庙——以中轴线建设,也不是四合院,而是不成规则的五个殿宇,每组三间正殿,既没有配殿,也没有廊坊。依地形一个院比一个院高,形成五个院落。

     金洞寺主殿是文殊大殿,它坐落在两米高的台阶上,双昂四铺作,悬山顶式建筑。面阔10.5米,深11.7米。因为地势高,十数里外仍能看见。尤其它那翠绿的琉璃屋脊和吻,在阳光下放出闪亮的光芒。大殿内有金刚菩萨,可惜在“文革”中被毁掉。翻修好的大殿更加雄伟,完全保存了这座明嘉靖七年的古代建筑原貌。

                                         金山风景区

                                            1、诗

                                            金山

                                           元好问

      攒青叠翠几何般,玉镜修眉十二环,常著一峰烟雨里,苦才多思是金山。

                                           金山绿洞

                                            杨维岳

     修蛾隐约亦嶙珣,俯看并原渺一尘。浮碧将无凌朔气,凭虚疑是化金人。故侯肮脏千秋在,古洞神奇异代论。莫以金银夸气象,桃花久暗武陵津。

                                           双乳山

                                           杨维岳

      青天忽落青珠玑,寒光相照摇烟霏。双星未罢灵雀驾,二圆长服苍龙騑。乱岚浮石衲衣泾,空翠逐波环佩稀。深云万壑埋玉乳,落日千峰看翠微。

                                           题双乳山

                                             范泊

      直上岧垴思不群,临风舒锦写奇文。丹崖高挂峨眉月,翠壑长披峡口云。万户饮和瞻帝女,千人食德载慈君。牧河水满嘉禾润,乳泽宏敷映远汾。

                                           游岱岳殿

                                              张炜

      山在云中寺枕河,庄严气象郁巍峨。轮蹄细踏红沙窊,水尾分投白马波。树绕长堤铺绿荫,岚开峭壁露青螺。我来拾阶频翘楚,几度盘桓赏擘窠。

                                            2、文

                                            乳山记

                                               陈敬棠

      忻境多山,其高峻而深秀者,以陀罗为最。陀罗之东北屹然雄峙者,曰金山,又名程侯山。两山之间为平原,广袤不足三十里,有数小阜,即暖泉、龙泉、前山、凤凰诸小山也。相距仅里许,星罗棋布,状若拱卫。中则双峰崛起,高近百丈,并峙如人乳形者,双乳山也。两山一前一后,不相连属,各具岿然独立之势,雄伟厚重,与他山异。山之巅有古刹,四周围以土垣,内建大殿,形制古朴,有重檐若楼。然上层有椽,如今制。下层以巨木板撑之,覆以瓦。形大质坚,非宋元间物也。殿脊之旁,各嵌琉璃砖,制为龙形,五彩绚烂,栩栩如生。当凌晨或傍晚时,红日远射,光怪陆离。仰视之,称奇观焉。殿中祀释迦牟尼佛三尊,旁各有罗汉数十,形状各殊。座厕有甲胄将军二,分侍左右,高约二丈余。像伟大,工尤精巧,为吾忻各祠宇之冠。殿外,建两芜及乐楼,此古刹之大略也。惟创建年月不可稽。碑揭所志,栋梁之书,皆以明清两代重修之记述。以形制视之,当在宋以前,昔无确实之考证耳。余家居前乳山之阳,,去山麓不百武,故余由少及壮,风静雨雨辄喜登焉。凭高一览,则云中、双尖、陀罗、落雾、独担以至石岭、五峰诸山,蜿蜒起伏,绵亘百余里,恍在目前,而读书山亦复隐见于云岚杳霭中。俯瞰则云中河萦回曲折,环绕于村之西郊,如拖匹练。当夕阳西下,山光水色互相掩映,于斯时也,几令人有出尘想。俄而,远树迷离,炊烟渐远起,樵歌高唱,暮色苍茫。余犹高瞻远眺,徘徊不忍去者久之。夫人以习而感生,习愈久,则感愈深,余之于乳山亦犹是也。比岁,乡井久别,城市苦居,往往终岁不归。即归矣又以人事匆促,不暇登临。而回首家山昔日之情与景,辄复形诸梦寐而不能忘也。爰记之。

                                           金山纪游

                                               赵赤

     金山位于忻州市北隅,距市区二十公里,是忻州古八景之一“金山六洞”所在地。金山雄伟壮观,从东侧看,巉岩怪石,悬崖峭壁,巍峨峥嵘,耸入云天。从西侧看,则似乎“金”字形状,正中奇峰突起,两边一撇一捺,跟南面的银山遥相呼应。金代诗人元好问咏金山诗云:攒青叠翠几何般,玉镜修眉十二环,常著一峰烟雨里,苦才多思是金山。

    说到金山,忻州有句古老的民谣:若要金山开,尉迟转回来。相传隋末唐初,尉迟恭在金山操练兵马,因军饷不足,他同军士在山上开出金、银、铜、铁、玉、硫等六个洞。于是山景突变,金鸽银鸽满天飞,铜铁玉器耀眼明,日出斗量金。据说尉迟恭有个儿子,一生不听父亲的话,所以尉迟恭在年迈之际,特别嘱咐儿子:“我死后葬于金山,莫用木棺材。”他以为儿子肯定会颠倒着办,不料这回偏偏听了他的话,将他装进石棺材,葬于金山半山腰的大王山上。古人谓“人尸葬石不能转生”,可怜尉迟恭长眠石棺而再不能转生了,金山再也开不了了。

    沧海桑田,金山六洞荒芜了,全都封闭得严严实实。据说有的洞内被野生蜜蜂占领,年深月久,蜜流成柱,山中大蛇从另一洞过来食蜜,后人又将玉、流二洞改名为蜜蜂洞,总之,众说不一。反正自打尉迟恭葬于石中之后,金山上不再金鸽银鸽满天飞,铜铁玉器耀眼明,日出斗量金······

    怀着好奇心,我在一九八五年盛夏登过一次金山。当我从金山西侧蔚家野场村起步登山时,不由想起五台山的黛螺顶。游五台山时,有人打台怀镇出发,二十分钟便登上黛螺顶,被公认为登山健儿。可是从蔚家野场出发,要登上金山得花费黛螺顶的二十倍力量,且不说山路崎岖,就山高而言,也十分可观了。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终于登上山顶,坐在一块平而圆、直径约有四米的大石头上歇脚。我喝口身边带的水,点上一支烟,这才发现眼前有条又长又圆的黑石头,仿佛象支毛笔。哦,我猛然悟道,我坐着的,正是尉迟恭凿刻的笔和砚台嘛!不远的高崖上,立着块圆不圆方不方的粗沙石,这正是尉迟恭当年的系马柱。登临观看,那系马柱前铺着块平石头,上面确实有个偌大的马蹄印般得痕迹。

    站在金山峰顶,俯瞰四野,不禁令人心潮起伏。东侧,北同蒲铁路线上,一列火车吐着浓烟,鸣着汽笛,奔驰而过;西侧,纵横交错的高压线下,公路上“笛笛”“呜呜”的各种车辆穿梭般来往······

    那是什么?煞似一面镜——那一潭清澈的湖水,不正是小有名气的“金山湖”吗?

    金山脚下的这个金山湖,建于一九五八年。曾一度称“跃进棚”,后来,便以倒映在湖水中的金山为名了。 

    金山湖,波光闪烁,岸柳成荫,鱼群同游人共乐,桨声伴着年轻人的欢歌细语。望着这一切,我感到虽非“尉迟恭回来”,金山已经展开了新的画卷······

                                     双乳山游记

                                       薛喜旺

    我在双乳山脚下,寄居二十余载了。天时地利,登双乳山便成了我的癖好。

    据传说,古时候,二郎担山赶太阳,跨经此休息,将鞋内之土于地而成山。此山形若为人双乳,故得名。

    双乳山位于忻州境内的西北隅,与县城相距三十五公里。双乳于平原突起,一前一后,相隔里许,不相连属,各具岿然独立之势。

    双乳山为忻州古八景之一,即“双乳浮楼”。古时,乳山峰上筑有围墙,内有古刹。前山古刹,祀释迦牟尼;后山古刹,祀文殊菩萨。年皆有庙会。而今,古刹虽已毁于兵火,“双乳浮楼”名存实亡,可是,乳山观景,却是宜人。

    一九八五年中秋,我重游乳山。这天,天还未亮,出门便登山,寅时即至山巅。微风拂面,我眺望东方,盼等日出。霎时间,晨曦映照着天边群山,一轮红日从叠峦中徐徐升起。顿时,光芒照射,万山环彩,大地生辉。东南方,忻州城垣隐约在目;西南向,避暑胜地——陀罗山清晰可辨;东北方,金山突浮升空。俯视乳山脚下,村舍星罗棋布,隐约在树林间;云中河古道,犹如匹练,绕山麓而下西侧。双乳湖象面大镜,镶嵌在云中河古道的匹练间。诗情画意,溢于胸间眼帘。

    或曰:“双乳精致,尽在一湖。”试看今日之双乳湖,灌良田,育鲜鱼,荡轻舟,诸多利益,方信斯言之不谬也。

                                         清水山游记

                                              寺景

     清水山,位于忻州城西北七十里处,山势雄伟,松柏参天,海拔一千一百七十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这里的气温依然保持在20度左右,年降雨量450毫米。这里山清水秀,绿草如茵,是游人游览、避暑的圣境。

     一个天晴日朗的上午,我们一行三人,沿着弯弯的山道,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慕名来到清水山。

     翻过一座座小山,眼前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踏上去,海绵似的,象要把身体轻盈地托了起来。各种野花争相斗艳,红的、白的、蓝的、紫的、黄的、银色的蝴蝶便在花丛中飞来绕去,翩翩起舞。

     哦,这是一座多么妩媚秀丽的山啊,四周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金色的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下万道金光,串起迷人的五色光环。一条小溪从山中流过,玉带般地穿过山的怀抱,溪水反射着阳光的七色,几片白云安逸地飘在湛蓝的天空。水天相映,山色格外清新,因而得名清水山。

     沿着陡峭的石壁走过去,便是群山环抱的中心。在一块低洼平坦的草地上,只见二、三竖辈,苍松翠柏点缀其中。这就是清水山的寺庙所在。相传很早很早的时候,这里依山建有寺院,因山势悬空,祥云缭绕,故名白云寺,还建有龙王庙、奶奶庙、文殊庙、大佛殿、钟楼、戏台等,有僧人主持,并做佛事活动。传说寺内佛像,做工精细,惟妙惟肖。寺前,清水洋洋,微风摇荡,钟声响过,余音不绝,吸引着无数游人。

     可惜,后来许是因为地势偏僻,香烟渐渐淡下来了,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日月,这里的一切皆被砸烂,如今可见到的只是断墙残壁了。

    “你看!”我们顺着手指望去,一条通往山巅的青石小径,掩映在松柏和藤条之中,依稀可见。路旁一串串山葡萄,挂在青藤上,硕果累累。黄金草则开出一丛丛紫色的花。就这样,沿着石板小路上了清水山的顶峰。但见四周天山相连,,峰峦起伏,白云浮游。西北遥对陀罗山,山门前那棵古松依稀可辨;向东南看落雾山,雾海苍茫中,七个山峰组成的落雾山恰象云海中的七个小岛。清风徐徐吹过,松涛震撼山岳,顿觉心旷神怡。记得唐朝诗人白居易曾有名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也许是座仙山吧。

     日头渐渐偏西,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下山了。在小溪边,我们蹲下身掬一清澈的溪水解渴,撩一把欢快的清水洗洗脸,水面上晃荡着我们欢笑的脸,而溪水就象一面镜子,她能照的见历史,照的见现在,肯定也能照的见未来美好的山景和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

                                           忻州城区

                                            1、诗

                                            九原

                                              李之哗

      北邙蒿里古今悲,华表何年返令威。独向九原原上望,残云乱树吊斜晖。

                                           九龙岗

                                                 王治

      远阜来龙九,蜿蜒势各雄。风雷驱不去,云雨泽常通。灵秀钟今昔,贤豪迥异同。乾坤登眺感,逝水日趋东。

                                       九龙岗秋眺兼怀古迹

                                              王锡纶

       委折孤城半枕冈,凌云雉堞郁苍苍。戍楼直峙鸦摩日,萧寺遥连柳布霜。秘计平城还汉帝,神工行殿耀隋皇。旷怀兴废千秋事,独依危栏自激昂。

       旧垒萧萧几代更,月明犹照昔时营。西来浩气高秋爽,东去恶池日夜声。骨格不磨忠义在,塞门辛苦老臣行。秀容自古戎争地,龙战山川不记名。

       肆卢城废日西斜,醉倚秋风一吊嗟。渐听钟声出古寺,还看车路走平沙。尔朱旧业随流水,库狄遣墟付落花。只有元家修史迹,荒亭犹得卧残霞。

       无凭古迹说纷纷,果有何人信出群。功冠两朝齐斛律,门兴七业汉刘殷。岂因女宠夸殊阀,直为亲帷谢策勋。最笑荒唐广祠宇,不将名德牖乡枌。

       新兴城古路如弦,遗址人传汉建安。想为并州置梁习,或当孟德走乌桓。群雄云扰边隅急,四海波翻保障难。谁识南阳高卧客,全图早向静中看。

                                         白鹤观怀古

                                              李滋

      石上题诗扫绿台,诸公才调委尘埃。莺啼燕语都依旧,不见当年白鹤来。楼阁萧条一亩烟,春风无奈老僧眠。游人欲识开元字,满院疏榆落古钱。

                                          七贤祠

                                              傅山

      疏柏揉高楸,哀阴古寺假。简朴貌七子,眉目先进野。宣孟颜不舒,受法无以写。韩子矜而恭,意注举我者。偪臆哉明弥,杀鳌怨未解。桑饿释菜色,报德果然也。还顾触槐人,恬然嗔怨寡。公孙死既烈,丰温像安暇。为事易已了,道腴自闲雅。肃容礼程公,病惨神独冶。保孤终下报,劳瘁量难舍。恻恻流离子,汩酹无杯斗。乾坤此何时,七尺未狗马。龙须不及攀,前星暗天下。亭毒三百年,寰海尽声哑。草莽惟一死,死恐未潇洒。仰天看怒云,惊如义旗哆。

                                         登九龙岗晚眺记

                                               王椅

      九龙岗发脉忻州之西,自五峰、落雾、陀罗、独担以来,坡陀蜿蜒七十余里。独胆而下,地势始降,然去平地尚三十余仞。州城半枕冈尾,白鹤观踞其巅,唐太清宫也。冈一名九原,《《檀弓》》云晋大夫之葬址,谓之九原,又作九京。郑康成注九京即九原,《《水经注》》滹沱经九原城北流,《《封禅》》云:武帝自

辽西巡北边至九原,即此地。癸卯秋闱后,访拙庵来忻,寓系中山下。一日,至城访李丹楼、蔚龙冈二茂才。酒半,约陟冈观,知雄水壁张永淳天蓬四圣。是日大风,不果游。越日午后,风威少杀,始同拙庵诸君登之。初行,衢巷中民居罗列,巷道湫隘,心疑尚履平地。连转数巷,至秀容书院前,眼界豁开,始觉去地二十余丈。书院毗连文昌祠,祠宇宏阔,不类他州邑。入祠历数院,院尽得土阶陡峻,攀援而上,魁星阁在焉。象设与他州邑同,因笑谓诸君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宫有魁星阁宜也。但置主祀之足矣,何必设像。像翘一足,持笔握锭,斗附足上,七星出斗中,如连珠,不知所自昉。按下六星,曰上将,曰次将,曰贵相,曰司命,曰司中,曰司禄,无所谓七也。言顷,俯视城中,屋角相接,万瓦麟次。炊烟缕缕腾起,微风牵曳,时萦树梢。树之高者,不及冈巅。予辈更凌出冈巅之上。下视树顶,大如伞盖,小若覆盂,城外牧马水,微波荡漾,与日光相激射,宛如匹练横拖。沿河村聚,半为秋树所掩蔽。树已着霜,叶簌簌黄落,与河声互为应答。声色之妙,至此极矣。平生最爱倪高士高尚书辈,秋山景色以为乾坤清气聚于秋,二君以淡抹撷其精微于尺幅间。世间真境,当犹少逊,今日遇之,深叹造物设色之工,断非人力能及。苟由此悟入,即诗文境界,定自不凡。惜予钝根,辜此佳景矣。延俄间,拙庵拍肩南指,曰此系舟山,大禹随刊之迹环轴在焉。山中兰若,有留月轩诸胜,元遗山先生读书处也。回首西顾,曰晋大夫之灵骨,苔生久矣。而断碑残碣,埋没于荒榛断梗间。狐兔之所居,鼬鼯之所窜,伏天阴雨黑,徒见青磷荧荧,出没于荒原之上。无复剔洗苔藓,过而凭吊之者。今我与子怅望千古,流连慨叹,鬼雄有知,其亦少抒寂寞矣乎。又西北岌嶫而雄峙者,程侯山也。婴、臼易孤之洞,阴险莫敢入者。世变时易,义烈之风激玩儒于千载,血性之不可没也。如此,夫西南则石岭一关,州之南门而并之北户也。余低徊久之,倏见鸦阵排空,暮霭渐次,弥漫野田中。乱山衔返照,如人睨。顾谓诸君蒙庄文笔非升庵拈出,后学陋莽,安从寻绎。循旧径下,路经白鹤观,不及游。拙庵曰:波涛起伏之水,毛发生动之天蓬,今俱非是所为。每岁白鹤翔集,四十年中亦未一遇,遂觅别径而归。时同游者,徐君拙庵,李君丹楼,毛生遇顺,宗人兰畹。白鹤观。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

                                          元好问

     吾州跨西冈而城,而冈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原。《《檀弓志》》晋大夫之葬址,谓之九原。《《水经注》》滹沱经九原城北流,此其地也。冈势突起,下瞰井邑,民居官府率无以称,故以庙学、道院、佛寺镇之。道院旧传为唐七圣观,盖天宝八年,玄宗亲谒太清宫,上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皆加大圣皇帝之号。州郡立紫微宫,画玄元像祀之,五帝则列侍左右。杜工部冬日洛城北《《谒元庙诗》》有:“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之句,可为考也。七圣云者,必增入玄宗、肃宗父子,乃得为七,则此观其起于代宗朝乎?玄元大殿规制宏敞,而古意犹在,知为数百年物,至以鲁灵光比之。玄元像则抟土刻木所成,巍然尊大,极天人之相,耆旧谓出于神人之手,宜不妄也。按玄宗起紫微宫,天下所同,则此州不得独有七圣观,果以七圣为额,是斥名矣,是以七为断矣。有国者率用万世自欺,尚肯以七为断乎?意其本名紫微,流俗以七圣,尊像所在,辄改名之耳。旧门题曰:“紫微,为可见矣。其后,观有白鹤之异,复改白鹤观,图经无所见。惟晋天福二年,木工慕容增葺之,书于版记者如此。大中祥符二年,诏郡国立天庆观,故白鹤又改焉。天水氏以轩辕为祖,起祠殿于玄元之左,撤太仓而立之,号曰明庆堂。宇亭榭斋厨廊庑,过唐旧之半,见于都官员外朗知州事冉宗闵《《明庆记》》,及著作郎知平遥县事权通判杜岐公衍《《列仙亭》》,题咏者如此。宣和末,金军入郡境,并东城而南,观以不废。承平之久,道化大行,土木之役,岁月不绝。迨贞祐之乱,遂扫地矣。宣抚使刘公易,起殿于明庆之故基。而州将樊侯天胜,力复玄元之旧,此兴复之大凡也。岁庚戌春二月,予还自镇州,观内道士守冲为予言,兵荒之后,吾所居无尺木寸甓之余,先师拔土立之,计所成不能前世百分之一,而吾师弟子之心力尽矣。先师留语以观记属吾子,幸吾子不让,予私窃慨叹予年迈矣。其所经见,亦已多矣。曩予婴年,先大夫挈之四方,十八乃一归,始闻乡里谈天天庆观异事。每岁二月望,道家以为真元节,云是玄元诞弥之日。及期有鹤降此,多至十数,少不下二三,州人习以为常。是皆先期延望,刺史约先见者,有朋樽之赐。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黄冠千里来会者,项背相望,如是三日乃罢。从是予两见之,特乱后鹤乃不至耳。此观既经累朝崇仰,他道院莫与为比。位置爽垲,旷若人表,高斋坐啸,可以尽山川之胜。古木蔽映,窗户幽邃,屏障几席,剪焉无尘。岐公白子西之时,高司户子文之笔札,孙内翰国镇之文,往往传在人口。能知雄水壁极、风涛起伏之变,有蜀两孙之风。张永淳天蓬四圣,毛发生动,威重可怖,号为河东名笔,皆游人过客之愿见者。食指既众,以高业见称者行辈相及,而王姓为多。宋中叶有王尊师洞谦、王道判洞真。百年以来,老师王治淳度王大用,王大用度王志常,志常度守冲。老师年八十,衣冠状貌,无蔬食。诵经山林,枯悴之态。每杖履出游,路人为之敛容加敬。大用器量不凡,所写游皆州里名胜。志常出农家,十六七许时牧牛田间,遇异人挈之而行。一日,至天坛之阳台宫,后八年来归。父母惊喜,疑其死而复活,遂度为道士。气质浑厚,真受道之器。年近九十,以去冬留颂而逝,皆予所接见者也。因为守冲言子之居人境俱胜,异事又多,垂示久永,宜无不可。今紫微刘君,历六百甲子,道行淳笃,神观开朗。予方质以所闻,撰《《新兴方志》》。子之师不以属笔且当志之,况于生平之言乃为记其事,且为长谣,以《《招鹤》》命篇,使并刻之,以为真元故事。其词曰:胎仙之来兮驭者谁?金枝翠蕤兮年不饥。幡然弃我兮我畴依,去家千年兮丁令威。去何速兮今是非。玄元之祠兮松十围,蒿蓬金壁兮更换移。南枝越鸟兮安故栖,子独无情兮淡忘归。趣云装兮莫予违,明年真元兮与子期。

                                      七贤庙重修碑记

                                          米毓瑞

     忻郡跨重冈而城,出北关而迤西数百武,冈之下旧有七贤祠,祀赵宣孟诸贤。宣孟贤大夫也,徒以晋灵不君,忠而获戾。鉏麂、提弥明、灵辄护救宣孟,相继死亡,赵祀中绝。公孙杵臼、程婴卒,全赵孤,韩厥终立赵后。之数公者,忠义之气贯薄霄壤,百世之下犹凛凛生气存焉。顾或者以左氏传不载屠岸贾事,并援武从姬氏畜公宫之文,疑史迁之叙贾诛赵,杵臼、婴藏孤事为不足据。以余考之,春秋成公八年书,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传》》曰赵庄姬为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却为征。晋讨赵同、赵括,又韩厥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夫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夫同括未有乱形也,何至于讨。即信庄姬之谗而讨之,罪止同括可也,又何至使勋忠之族而极于无后。按《《史记》》屠岸贾始有宠于灵公。景公时,为司寇,欲诛赵氏。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韩厥不可,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贾一嬖大夫,何以能无端如此。语曰: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盖当日始祸者庄姬,庄姬谮同括,晋讨同括,贾为司寇必与其事。又贾嬖于灵公,必为宣孟所斥,乘今日讨同括之故,遂又致其先世桃园之事,如此则诛灭赵氏有余矣。自来小人之歼绝善类,往往如此。乃若庄姬者,始不过欲诛同括。及难隙即开,祸至覆宗。盖妇人之误人家国,又往往如此。然处变,难既作,奸人得志,彼既假绝大之名义,以恣其诛讨,势不举赵氏之子孙尽,为屠戮不止,又安知畜公宫者,之果终无患乎?易孤藏匿事所必至,特左氏叙事高简,明武之免难于始,则曰:武从姬氏,畜于公宫,明赵后之终不绝,则曰立武反其田,而由韩厥无后之言观之,当日之情事,实有迁史之所记者。则世家所载,正以补左氏之所不及也。若夫城之西冈,一名西原冈。据《《檀弓》》称九原而谓宜祀于此 ,正不必。然要之地为赵氏封邑所及,其忠烈之风有足感者祠之。东为龙王庙,神甚灵异,舞雩祷雨,关之人萃焉。其西为玉皇阁并诸神殿宇,历久倾圯 。董事者募金重新,凡十三,越年而工告竣,庭芜 台榭以次改观,虹墙外缭灌木,内阴苍楸翠柏,鸣禽啾啁。余登斯堂,反覆于废兴之故而不禁悠然,其有感也,因为记。       

                                      秀容书院

            王寄平

北枕云中山,西倚九龙岗,东临牧马河、脚撑五峰山,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热土,从秦时太原属地,汉时新兴郡,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成长为人文荟萃、百业欣兴的今日忻州。

在忻州城内的西南角,云霞掩映着一座依九龙岗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上下九层的院落。从城之东、南,远远望去,就如悬于忻州夜空璀璨的北斗星座。这就是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忻州文化圣地——秀容书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丝丝春雨中,绕过镌刻着“松风竹影”的文宝斋,朝西沿七十七级长阶缓缓向烟云处攀登。悠远的钟声从康乾盛世飘来,每走一步,就感觉和氤氲之中的先贤魂灵更接近了一些。心中温暖、感动、圣洁、一种无可名状的缱绻(qiǎn quǎn有爱缘,不相离。)油然而生。

 “七”和“歧”谐音。七十七,这个怪异的阶数,是否时时在提醒我们,“书山自古多歧路,学海从来少航标”?只有静心潜学,不倦探求,才能攀登书山之巅;只有以勤筑路、以苦作舟,方可划向梦中的彼岸?

进入第二层院子,这是一个“月”字型的院落。北面是雄伟庄严的白鹤殿,兴建于大清康熙十六年。四条翘曲飞檐的曲线高高扬起,其延长线汇聚于脊领正中央,这就是俗称的“勾心”;斗拱椽飞,古香彩画;阳光下,碧绿的琉璃瓦闪烁着光芒;殿顶的形状就像倒扣的巨斗,四角即俗称的“斗角”。

史学家薛喜旺先生告诉我,原书院东边的文昌寺,随书院的逐渐扩建并于书院中。这里,就是原文昌寺旧址。

大殿中央,曾塑有文昌爷的塑像。文昌,原是天上六星总称。《晋书?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就是说,文昌六星:水、火、金、木、土、穀(gǔ粮食),构成、主宰着世间万物极其变化。

文昌爷,曾经历了一个漫长地演化过程。

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王张育与前秦苻坚作战而死,后人建张育祠以示纪念;元代,将唐代蜀人张亚子作为原型,奉为文昌帝君,又称梓潼神;张育祠,后与梓潼神亚子祠合并,张育就被传成了张亚子。

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张亚子为文魁之首,文昌帝君。即文昌君,管理文化方面的事宜,裁夺众生通过科甲考试获得功名;可使众生仪表端正,相貌俊秀,口齿伶俐,才华横溢;保佑信众在官场学界或商界,一帆风顺,福寿双全;也能降解信徒的灾难。 因此,古往今来,这里香客不断。

此院,东西配房和大殿前面的两排正房,原为任教先生和书院工作人员起居所在;最南面,是巍峨木牌楼后面的书院正门。春夏时节,浓烈的槐花香溢满院。遗憾的是,牌楼在“文革”中被毁,现在只存一张历史博物馆里的照片。

沿曲径回阶,走上三院,这里简约宽敞,前后并列三排教室,均南北两面开窗。漫步于院中,时时可闻从忻州古代才女班婕妤、貂蝉处飘来的琴声和故土先贤元遗山、傅山心头飘出的诗风。举目东望,远处三关总要——古忻州南城门楼的雄姿、南关大街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就在眼前。

四院,是书院的心脏。这是一个前后两进、中轴对称的“日”字型院落。既庄严密合,又四口开放,

据《忻县志》载,“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始立书院。”又据书院碑记:“忻州至清乾隆四十年无书院。忻州牧鲁公,倡捐四千金,始立此书院。”从似乎矛盾的记载中可知,当时位于九龙岗的明代书院已经破败凋敝,迁回城内重建。现在看到的书院,始建于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历代都有增修。因忻州曾称秀容县,书院即名秀容书院。

兴院之初,聘当时忻州学界名流、乾隆恩科进士崔嶫(嶫:yè)为首任山长,执掌全院文衡,并有讲师等助理其事。书院的经费,靠捐款外贷所生的利息。山长、讲师的束脩(shù xiū。即酬劳)、生童的膏火(即灯火等求学费用)奖赏,都从生息中支付。每年农历二月,书院开课,日子由官府预定;讲师、童生都评定等级,月课另有奖赏。这样,秀容书院也就成了全忻州教育的鼻祖。

徜徉于书院之中,感受春光里玫瑰的馨香,沁人心脾;夏日中丁香的浓郁,馥溢校园。这里,千年古柏,挺拔参天,塑造着学子坚韧不屈的品格;这里,百花争妍,给了稚子天真烂漫、积极向上的情怀。

四院正面的正殿,青砖碧瓦,高大雄奇,为大清咸丰元年重修。大殿正中,悬挂着“秀容书院”巨大匾额,由已故著名书法家石国毅先生补临复原。原先,正堂供有班婕妤、元好问、傅山等忻郡先贤的画像、简历和著作等文物。睹物思人,畅古怀今,激励着万千忻州儿女,奋发前进、弘扬先人之风。

古朴典雅的校园,就是一曲旋律飘动的音乐,如清泉拨动着你的心弦。轻风徐至,徜徉书院,风中一曲《瑶台情思》会在从天籁飘降,让心间涟漪荡漾;明月之下,轻吟诗曲,又似空里流霜,江水流香,一曲《春江花月夜》划破夜空、撩拨着思古幽情,在你的心中轻轻流潺。

穿过四院中央的中堂门洞,就如穿过了时光隧道,走进了书院先辈浪漫丰厚的内心。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名讳,但存留后世的秀容书院,就是为他们竖起的不朽丰碑!

是他们,高屋建瓴,率先启动了尊师重教、百年树人的宏伟工程,将博学多思、勤劳奋进根植于历代忻州人的骨髓;是他们,高瞻远瞩,让经史哲论启迪了童生的智慧,用诗风琴韵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是他们,传道授业培养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爱家爱国情怀,教会了忻州弟子守信义纵横天下、重仁爱豪情万丈;更是他们,激发了莘莘学子放眼九州,走遍四海、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

从最初大清的秀容书院,到民国的忻县中学,再到共和国的忻县师范、忻县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忻县三中,至现在的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铁打的校园,流水般的师生。从这里走出的英才,原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霍士廉,原国家电子工业部部长张挺……,和数以万计奋斗在各界的精英,都曾沐浴秀容书院之光华,而阔步向前。

 站在前人的肩上,现居书院内的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经过近三十年的厉兵秣马,合纵连横,尤其是在年轻有为的校长焦志敏为核心的领导团队带领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读完初中念职中,升学就业一路通”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忻州定理。作为我市唯一的省重点职业高中,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拥有齐全且适应市场的专业配置,过硬的师资队伍,现已成为“对口升学的摇篮,广路就业的桥梁”,成为三晋大地上,高高飘扬的职业教育旗帜。

从空中俯视,四院的“日”字和二院的“月”字相加,暗喻了教育事业神圣光明、教育功德与日月同辉之深意。

从四院的西南角进入五院,在几株高大古槐绿冠的掩映之下,高高的石雕基座上矗立着一个精致的戏台。时逢八节,这里或欣赏戏剧、歌舞,或朗诵、演讲、你方唱罢我登场,师生们尽情宣泄着书院生活受抑的激情。

游人到此,往往已是气喘吁吁。向西望去,一个“勇攀高峰”牌楼,提醒着你“只有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从牌楼下仰望,八十八级天阶之上,端坐着四角景亭。

在书院西面的山坡上,先后修建有三个风景亭:正中四平八稳的四角亭,处世低调,静观忻州的沧桑风雨;北面的六角亭,直插云端,高为忻城之最;南面的八角亭,富有轻、巧、静、翘、曲、飞之韵,建于道光十八年,高度次之,与六角亭互为掎角之势。

天阶半中央朝南,是第七层的南柏树四合院。西大殿是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孔子脚下 ,正房是历任书院山长运筹帷幄之所在,南房是讲师先生们诵读备课的地方。

走上台阶顶端,原先有一圆形门洞,叫做龙门。童生走过此门,就有望小鱼跃龙门高中金榜。过了龙门,即是通往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的分叉路口。赶考之前,学子经过这里去祭天、观景、散步。

继续前行,四角亭下,就是第八层建筑。亭下的斗室,面积不足四平方米,轩窗满如月亮。每游到此,我都会久久驻足、瞩望。我在这儿,曾一住就是五年。同事们戏称,这里是我坚守教育阵地的“炮楼”,萌生爱意的“绣楼”。

俯视并有两轮月亮门的第六层院。这里,古色古香,书卷之气弥漫。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和百鸟的歌婉汇成悦耳的交响;夜间,从油灯、蜡烛到白炽灯、荧光灯,灯下孩子们在不倦地夜航。望着她,我们怀恋起自己的学生时光。

秋风里、夕阳下,伫立于八角亭上,任晚霞涂满头发、脸部、衣裳,抚古思今,慨叹我们民族从道光朝开始的百余年苦难。

夏日晨,“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立于四角亭前,远望青黛色的五峰山逶迤奔腾,如巨龙昂首欲飞;阡陌纵横、良畴万顷,千层绿浪奔来眼底;牧马河绕城而过轻轻流淌,与云中河双流合抱,兄弟欣跃欢畅;听滹沱河与牧马河、云中河在城之东北母子相拥,轻声吟唱;赏朝阳吐灿,天地红彻,点燃心中蓬勃的希望。

雪晴后,等高踏雪,望山川、大地、房屋,银装素裹,圆润了棱角,冰洁了世界;品味毛主席《沁园春·雪》的慷慨激越,画意诗情。

金风里,来到第九层的六角亭。

边长三米,高过九米的六角亭,原来五面有清朝的精丽花窗;东南方的一面,向五峰山巅,面牧马河畔有门。旧称寥无阁,后更名为凌云阁。

 

这凌云阁,六根一搂多粗的擎天柱支撑、头顶碧绿琉璃,古朴简约、超凡脱俗,极具康乾盛世王者之气。

原六角亭前,有一青砖拱门,称“天之衢”,寓意书院学子,通过“天之衢”,登上凌云阁,可展凌云壮志。

走出斗室家居,登斯楼也,心情突地舒放明朗;立于六角亭上,忻州全景尽收眼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浅显而深邃的哲理浮在心间;近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操场上,从蹴鞠、洪拳到如今的篮、排、足球,一代代孩子为了强身健体,课余时间汗流酣畅;远处,街区规整,民居林立,古老的忻州积蕴着鲜活的青春力量。

不知不觉,天上满天星光,地上灯火辉煌。灯光是坠落的银河?星光是万家灯火的璀璨?已难以分得真切。

望着星河灯海,我不禁心生涟漪。祝福故乡忻州,世代文华、富足安康!祝福秀容书院,求真、尚学、尊师、重教的先驱精神,光照后人,万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