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微信客服申诉: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20:23:32

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然精进又是实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往昔诸大成就者皆是舍弃现世琐事,精进修持而获殊胜成就,无有一人是从事现世事务、具足幸福安乐名誉,仅以顺便修行而获解脱。智悲光尊者说:“修行人若丰衣足食、住处舒适、施主贤善等样样具足,则正法尚未成就之前魔法已成就了”。又说:“越趋近死亡越精进修法,这是修法者未被违缘所转的标志”。精进的功德则是由观修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共同外前行而生。若舍弃观想共同外前行,精进修法亦就无从谈起。若一日未观修暇满难得即成懈怠度日,即便禅修中生起些许暂时觉受,仍为世间有漏福报,并非出世间正道功德。
由此可见,对上师与法的信心及精进修法,即是证悟见解之首要条件。作为次第行者,唯有长时间观想寿命无常才能真正生起精进修法之心。昔有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若专修一法,修何法最为重要?”格西说:“若唯修一法,无常最为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证悟诸法等性。又倘若修行无常,最初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也有助于趣入涅磐之道。又最初生起信心之因,中间精进作为缘,最后生慧为助伴。又若修此无常,且于相续中能生起者,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有助于证悟法性。又倘若修行此无常,并于相续中能生起无常之念,则初为盔甲精进之因,中为加行精进之缘,后可成为无退精进之助伴”。帕单巴格西也说:“若于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能获得光明法身也。故相续中若未生起真实无常之念,仅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最终将成为佛教油子之因”。如是若不观想无常,证悟成佛只是痴人说梦,一切所作皆成堕落之因,永远沉溺苦海。如《大般涅盘经》云:“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相续中升起无常之念,精进心亦自然具足。往昔高僧大德精进修法的事例,给予后学极大的激励。如同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常刮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的机会,唯有修持妙法为要。所以一直没有砍除荆棘丛。再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此洞。这样在此洞修行了多年,最后格西已经获得成就,仍然没有砍除荆棘丛。
龙钦心髓出世修行净除歧途?狮吼论》(前行)
大恩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 传授
《净除歧途?狮吼论》是一部详细阐述修法正道与行道误区,以及如何廓清道障转为修行正途的无上宝典。凡是欲求即生解脱诸行者,皆应于本论细致学习,通过慎思明辨,完全通达本论含义之后,配合禅定实修则必能迅速证悟光明大圆满。
修行者欲于即生成就佛果,其关键在于自心对上师及无上窍诀法是否具有无伪的信心。经云:“胜义谛宜依信心而证悟。” 信心的增上即是行者相续中生起见解与业障渐消的标志,当信心圆满时,即已圆证自性之功德。
修持无上密乘是以信心大小而安立根器的上下差别,上等根器乃具上等清净信心之弟子,彼于值遇具德上师授予殊胜法要时,以其具足十分虔敬之信心,故可于当下获得上师的加持从而现证自心本来面目。但于次第行者而言,迷悟虽仅为一线之隔,然其证悟历程却需历经九乘次第、八万四千种不同见解及种种觉受。若未通达如何调整行道觉受之方便,反将彼等执为究竟见解,则成堕入三界漂泊轮回之因。故唯有依止具德上师,一心恭敬祈祷,认真听闻上师的教授,再三如理思维抉择,然后溶入自心实际修持,方可纠正或避免行道中的种种过失,否则任你修法如何精进、聪慧伶俐、心智乖巧,都无法证悟究竟实相。如是可见,若未依止上师及对上师生起无伪诚信之心,也就无法证悟佛果。
尤其无上窍诀法自宗之观点,非同于法相因乘以伺察意安立见解,及共同密乘以第三灌之喻智慧趋证真实智慧,而是于值遇持有无垢清净传承之胜妙上师前,于师作佛想,以坚定不移之诚信猛励祈祷,由获上师加持,使自相续生起自心与上师无别之证境。作为密乘弟子若欲即生证悟,此中唯一精勤之道即是修持虔敬的信心。当知此信心即是如意宝、获证见解之根本。
纵观藏汉各宗历代诸大成就者,无一不是生起无比敬信,祈祷上师而证悟通彻觉性。从前,华智仁波切于木雅里塘附近凶险之地——尸陀林中,遭到诸多非人鬼神侵扰,由一心一意祈祷上师而证悟了大圆满的殊胜密意。如来芽尊者在扎热神山住山修法,一天,看见空中一团白云飘向上师所住方向,由想念根本上师及大圆满心滴部诸传承祖师,使尊者不由心生强烈信心而猛烈祈祷,以至昏厥过去,醒来时相续中已证得无修之见。精通三乘教义的班智达那若巴尊者,遵照空行母授记,历经百般苦行而依止帝若巴尊者,后被上师以鞋底猛击额头昏倒,由此而证悟了上师的密意。印度的龙树菩萨丢下一把鼻涕,其弟子龙菩提全部拾起而享用,从而获得了殊胜成就。如是种种公案数不胜举,只有认识到上师即是佛、唯一怙主、世出世间一切悉地之源,亦即是大圆满之见修行果、自心觉性之本相,上师法中涵摄一切诸义。无论何时对上师生起信心即可于何时获得上师的加持,依此信心,相续中的迷惑亦渐获澄清,自心本体如无染晴空般赤裸现前。 从而最终确认,以无伪信心依止上师一法乃无上最胜之妙法。萨罗哈尊云:“师言若入何人心,犹如现见如意宝”。其加持证悟之关键仍是对上师的信心。
《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祖师亦云:“即使精通三藏,但若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无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所收益”。持明智悲光尊者曾说,他的弟子中不乏精进者、无伪信心者、智慧聪辩者,然唯具无伪信心之弟子证悟了上师的密意。总之,若对上师与法不具信心,莫言无上密乘之证悟功德,即使小乘出世间功德亦无法企及。虽住色、无色界禅定长达数千大劫,亦仅暂时压制意识、末那识之妄念,但五根识与阿赖耶识之习气仍未消除,一旦因缘会遇,仍然会生起粗大烦恼而漂泊轮回。
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深重,诸多行人仅将佛法视为世间一般学问,即使有者对佛法有所了解,但真正能够辨别了知、觉受与证悟区别之人亦是寥若晨星。如是可见,依止一位有修法经验的具德上师是何等重要。唯有具德上师才能指导弟子以相应之法调整行道中出现的不同觉受,弟子亦唯有依赖信心才能将上师所授之法融入自心。直贡巴仁波切云:“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
传讲《狮吼论》是以弟子信心作为基础,本论详细剖析了行道中出现的误解、歧途与偏道,以及如何调整为正道之方便。若不专心听讲,或听后亦不深深思维法义,自然无法获得禅修利益,故无有信心听闻此论,实无多大意义。同时,佛弟子皆应了知于行持任何善法时,均须以前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三种殊胜而摄持,唯有如此,所做善业功德方为获证解脱之因。故于闻法之前,首先应当调整发心。
发心分三种:善发心、恶发心、无记发心。
善念发心即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行两种。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获得佛果而发愿成就无上菩提为愿菩提心,如实行持一切六度波罗蜜等诸多法门为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乃证悟任运大悲与本体无别之见解,亦即是自心之本来面目。然平庸者则难以了悟此见。故初行者不论在打坐念诵、礼拜献花、供水施食等一切善法中均以世俗菩提心摄持,则可获得无量功德利益。《入行论》云:“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露,其福何能量”。菩提心乃一切大乘佛法之根本,若无菩提心则无以成就佛果。故修持大乘诸行者,相续中生起大乘菩提心当为首要。
恶发心分为两种:一是为追求世间种种财富名誉等而发心,二是为遣除自身及生活中的一切障难而发心。现今诸多学佛之人,仅为自之家庭幸福,财源广进,或为博取他人称誉赞叹为目的而进入佛门,此乃第一种发心。第二种发心是有者为遣除自之病痛,少灾少难而皈依三宝。殊不知,世间人之所以福报微薄、多灾多难皆乃宿世业障深重之缘故,若其以此发心修行,则必堕偏道。故不具如法修持则无以净除深重业障,彼虽貌似修行,然却无法获得究竟解脱利益。
无记发心是指自己并未了解修习三宝之功德意义,茫然从顺他人而修持。若以此发心进入修法,莫说成就究竟自他二利,甚至世间福报亦难获得。华智仁波切云:“若以无记念,闻经学佛法,难获解脱因。”堪布昂琼说:“于非善非恶之无记念中修持佛法,故有可能播下成佛之种子。”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故我等必须于修法之前,首当识别断除恶念,转变无记发心,将其调整为菩提心则十分重要。故此,为了度化一切六道有情父母获得究竟解脱,我们开始学习《狮吼论》。
  

  大恩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传授《龙钦心髓出世修行净除歧途 狮吼论》——序

《龙钦心髓出世修行净除歧途?狮吼论》是一部详细阐述修法正道与行道误区,以及如何廓清道障转为修行正途的无上宝典。凡是欲求即生解脱诸行者,皆应于本论细致学习,通过慎思明辨,完全通达本论含义之后,配合禅定实修则必能迅速证悟光明大圆满。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甚深要义皆源于十七部续,然十七部续之精华正是本论所述之大圆满究竟意趣,本法乃一切诸佛菩萨之密意,莲花生大师之心髓,一切空行之心血,其珍贵与秘密可想而知。未证本体之行道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觉受,若未经正确认识及细加辨别,而于此临时觉受心生耽着,则必堕修法误区。本论将行道误区分为三种歧途、八种误解及四种偏道,修法者唯有依师所教,通过行道之调整方便,方能脱离诸多误区之困惑,从而获证真实见解,否则仍然漂泊轮回,无缘即生获证佛果。修持自宗光明大圆满诸弟子,当依无上窍诀法次第引导之教授,契合本论所述种种方便来调整行道觉受,使之成为证悟见解之助道因缘。实修弟子切不可轻视此论,必需精通此论要义,契合于自己的行道体验而认真检验自之修法,不容有丝毫差错。一旦发现错谬则应即刻依本论而作调整,以期速脱险道。
听闻此法之诸有缘弟子,皆应感恩于一切传承祖师的恩德,庆幸业障深重的自己于此昏暗浊世中值遇千劫难遇的无上妙法。若将甘露妙法等闲视之,于无信人前随意泄露,则等同摧毁整个空行刹土,不但自己现世已失毁了密乘第七条根本誓言,因缘成熟之际必堕金刚地狱,并且还会缩短密法住世时间,其罪愆之重,无以复加,一切明辨是非诸行者当慎思之。此法未得上师开许,不得擅自传阅、复制等等。若有违者,则犯密乘根本誓言,持法者当慎之,慎之!
普愿一切众生依此胜道,皆证法性虹光身果位。


大恩普扎上师传讲的《龙钦心髓 大圆满普贤智慧界续》之前行
《龙钦心髓 大圆满普贤智慧界之续》是一部对当今禅定修持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密法,该法详尽阐述了一基显现二道之理,即从原始基界至众生形成,以及普贤王如来以“六别法”成就的过程。大恩上师于《甘露妙音》中说:「极密无上窍诀法,为诸宗论之极。」因此,若修行者于此殊胜深奥之道理仅留于表面文字,不求甚解,对于佛教理论的通达与实修,将无所裨益。如上师复言:「内中增益未断绝,随行词故无精华,如实乃诸佛密意。」所以,在日常修法时,只有深入细致地思维抉择这些道理,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反复辨析,直至获得定解。惟有如此,方能遣除理论上的疑惑,增上修法之功德。
在未正式讲授本法前,首先讲解修法所必备的两个前题:为何修法和如何修法。我们对“为何修法”有了深刻明确的认识后,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中。首先,我们平静理智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生活于此世界者,其所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论是有意或是无意;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不论是充满激情还是消极低迷,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动机潜藏在我们一切行为的背后,没有人愿意只为了痛苦而去做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虽然世间的一切作为都以此为原动力,而出世间的修行者,所追求的不仅是自己,同时也是为他人的永恒安乐。为达到各自梦寐以求的理想,不同的人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个努力追求世间幸福的人,他必须构筑美满的家庭,寻求适意的工作,赚取丰足的钱财。这一切固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是,是否能支撑起所谓的“幸福大厦”呢?当一个家庭破裂的人听到“家”这字眼时,无疑是在尚未愈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正是从前的幸福酝酿了现在的刻骨伤痛。当一重危病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奄奄一息、苟延残喘时,就算将全世界的财富都堆积于他面前,所有的亲友都伸出援助的双手,这又如何能改变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在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剧痛过后,人们只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构成世间幸福的所有元素,其实是如此脆弱,而人们却不假思索地认为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并执拗地追求着“稍纵即逝的”幸福。正如上师于教言中所说:“总之有为法无义,特别浊世之财友,世法未见信赖处,犹如戏法不可信。”当然,向往幸福的动机本是无可厚非的,而人们采取的手段却如此的拙劣,最终只能是深陷痛苦的泥潭,难以自拔。
一个希求出世间永恒幸福的修行者却不如此,他深知人们的所作所为均离不开自己的身、语、意三门,显然,三门中“心”为根本,占主导地位。如果不是心在起作用,人们将不可能感受到痛苦、体验到快乐。可通过以下观察而知:如果一切痛苦仅由外境而生,那么一个人在甲地感受的痛苦,到乙地时,就应该消失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痛苦是否由内三门而产生呢?我们知道单单是身体是无法产生痛苦的,否则,尸体也应当仍有痛觉;语言本身也是不会产生痛苦的,若仅仅由语言就能生起痛苦,那么,播放录音机时,声音便成为痛苦之源了。因此,三门之中唯有心才是产生痛苦的根源。《入行论》云:“实语者佛言,一切诸畏惧,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可见,“心”才是一切痛苦之源!换言之,不去调整心永远调整不了痛苦。为此,在出世间修持过程中要调整心、证到心之本体,才能得到永不变化的幸福。心念是如此的起灭无常,外在的各种因素,比如物质的丰裕虽然也能带来一些快乐,但转瞬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心念之规律。而心的本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不同的画面:安祥、永恒、喜悦、普遍、远离一切思维造作,这才是永恒安乐的源泉。因此,出世间的修行者以禅修而证得“心之本体”,安住于这永恒无尽的安乐中。
既然如此,有人不禁会问:任何佛子都知道,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成佛,而念诵经典、行持利生善法,不也是修法么?净土经典中说,但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亦能成佛,但是,何必还要禅修呢?对此,我们应该了知,释迦牟尼佛所宣讲之八万四千法门,是依众生根器不同,而安立为小乘、大乘和密乘。但在修法过程中,有不同层次的修持。小乘在修法过程中要经过大乘和密乘才能成佛;大乘显宗行者仅依大乘法亦可成佛,但最终仍须依密乘之禅定方能成佛,因密乘究竟见解就是证悟“心之本体”——佛,此唯有通过禅修才能最终证得。只有正确认识此问题,才能明白禅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们日常念诵经典和经行时,还应配合禅修。净土法门教授,但念一句佛号即能成佛,这当然无庸置疑。但是,任何经典中都未曾讲过,不通过调整自心,在未证得智慧以前便可成佛。由此可知,禅修的殊胜功德不可思议!
现在,我们知道“心之本体”才是佛,故于本体上修持一切法,才是直接契入根本而作调整,称为“以根本调整根本”。除此以外,仅由身、口之勤作而修法,称为“支分调整根本”。前者好比径直回家,迅速到达;后者则如绕路而行,经久方至。由此可见,两种调整自心的方式最终都能成佛,但是,各自所须时间的长短却差别甚大。也就是说,按照本体当中调整的方式去行持,成佛的时间就要短一些;要是用支分方式去调整根本,成佛的时间就会长得多。所以,以打坐配合着其它修持的方式去修行,成佛的时间就会短一些,因为是在根本上调整。以支分的方式调整,并不是没有因果的关系,有因果关系,但成佛的时间就会更长一点。这就是“根本调整根本”和“支分调整根本”,它们的区分就在此上。
我们平常以相似安住本体的方法修持禅定,虽未能完全赤裸出本体之见,但仍能具足少许真实见解,这是因为已得到具德善知识的教授,或多或少明白安住的方法,但是,如今许多修者,不依善知识教言,于茫茫然中进入禅修,以为无念的安住就是真实的禅定。萨迦班智达讲过:“钝根者于无念中安住,容易成为堕入傍生道之因。”又如色界、无色界之众生,于无念禅定中能安住成千上万劫,然而,这并非出世间禅定!甚至一个凡夫在最初进入睡眠时,都是处于不思不想的无念状态中,如若这就是禅定,凡夫何必修法呢?因此,初行者之修行必须依赖善知识的指导,正如上师在《甘露妙音》中所说:“五浊恶世众有情,法相之教难调服,故宜寻找妙上师。”
有者又说:自心了知一切妄念之起住,当时妄念自然消失,呈现一种明明了了之境界,这种清明见解即是解脱。然而,我们只要返观自心,即会了知:一切妄念,本来无常,岂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妄念?所以妄念的生起和消失,只是它本身的法则而已,并非解脱之见。上师曾云:“伺察五蕴意觉空,内外之境此果法,观察有无生住灭,寻找未得真实相,此非证悟究竟法,还应依师授窍诀。”
因此,在此恳请各宗派之某些修者,不要以狂妄而虚假的希望自欺欺人,只有依止具德上师,得到甚深窍诀,实际修持,才能证得真实的解脱。而今本传承之众多弟子与修善者,都殷切盼望见到我的一些传记,我本人并不觉得有此必要。然而,多年来,上师喇嘛阿秋仁波切一直嘱咐我给众多修行者传讲一些法要,于是自然产生了师徒关系。为了维护这些弟子的信心,使之更加努力修法,现将上师喇嘛阿秋仁波切赐予我的住世祈请文略作解释,以满足大家的渴望心情。
颂曰:莲师绍圣妙持明,意之化身胜四魔
我的前世据说是理塘地区一位名闻遐迩的活佛,名为“囊加”,其义为“胜利”,其父亲为莲师化身众多伏藏师之一,其名为“翁知青美多吉”,一生中取出无数伏藏品,并经常入定七天、廿一天或更长时间,以种种化身度化众生。囊加活佛尚在母胎之时,其父翁知青美多吉就授记说:这孩子是莲师意之化身,将来会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并作了一个祈请文,其义与本住世文之前三句相似。虽然囊加活佛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从小就具足强烈的出离心,因此一生都在幽静山林中精进修行,并取出众多伏藏品,利益众生,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成就功德,譬如他曾对一碗水作加持后,水即变成酒,如是功德,不可胜数。囊加活佛曾授记他就是格萨尔王麾下30大臣中最有威望的三大臣之一 —— 无敌英雄“森达阿得”。并重披此英雄之铠甲,以此遣除了种种违缘,可惜此铠甲毁于文革之中。
颂曰:生死无畏尽法界 ,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晚年的囊加活佛除佛法外一无所有。可是,因为有贵族活佛的名衔,在一个黄昏,他与当地一些人被押往义敦,途中经过一个名为“瑞隆”的山谷时,他问旁人:我们要往哪里去?旁人说:要去义敦的监狱。他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了吧!随后,以毗卢七支法坐于一块巨大岩石之上。此时,天空出现绚丽的彩虹,并降下阵阵花雨,周围的山谷中虎之吼声此起彼伏。令众人不敢久留,即返原处,而囊加活佛却巍然不动。第二天清晨,大家发现囊加活佛已身心无余消融于法界,就连指甲、头发也没留下,那块岩石至今仍在山中矗立。
颂曰:彼化名为普巴尊 ,
法王如意宝、上师喇嘛阿秋、贝诺法王及众多大成就者授记我为囊加活佛之化身,喇嘛阿秋还授记我为莲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 —— “玉扎娘波”的化身。至今依止喇嘛阿秋已17年了,虽然如此,我仍觉自己只是个平凡的修行者,由于喇嘛阿秋的慈悲与关爱,赐予以下赞扬:
颂曰:如海地道德自圆 ,祈请大圣持明尊 ,吾等乃至菩提间 , 怙主恒住金刚座 ,二利无勤自成就。
在亚青寺,我继承了上师龙萨及龙清两种大圆满教法后,修持多年。并受上师嘱咐,为汉藏弟子讲授极密空行教法(一切教法之大圆满果法),此即为:
颂曰:执持极密空行教,愿熟具缘之有情 ,无欺至宝诸发心 , 莲师长寿众谛力 , 如愿无障获成就 。
——此乃龙萨娘波化身喇嘛阿秋著述。

 

 

 

 

   

Re: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深重,很难对上师生起信心,为了让有缘弟子增长修法功德,依上师所作之住世祈请文,略释一二。
在未进入正行修持之前,认真观修共同外前行: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法是极其必要的。大恩上师在《颂扬妙音》中说:“轮回痛苦不萦绕,不修妙法有何利;身命无常调自续,昼夜善事即此修。”现今有些修行人认为,了解了正行的见解后,前行修法一概不必要了。也有一些学禅宗者,于宗门旨趣不求甚解,仅看了几则祖师公案、语录等,便大言不惭地鼓吹唯自心安住本性,无有修与无修之分别,无善无恶,一切平等,何须前行修持。一个缚地凡夫面前,如果在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话,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讲解八万四千法门呢?宗门下虽高唱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达摩祖师及后世众多禅门大德,又何必留下这么多论典呢?因此,对一个毫无修行体验的凡夫,讲解一切平等无别之见解,无疑是大错特错的!
在众生的角度,一切都在平等之中,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修持者,前面必须具备共同前行的条件,是相当相当重要的!凡是具备意念当中,必定具备因果缘起之法,因果缘起必须要成立,而且不得不成立。打个比方说吧,前面放一碗饭和一个石头,你会不会不吃饭而啃石头!?如果你真是啃石头,那时候,我觉得你就不树立前面的法,或许可以吧。但是,还没有达到此层次之前,还没有完全证悟之前,因果缘起之法不要去诽谤,决定不能去诽谤!不要成为佛陀的败类哦!我们作为一个修行者,如果修不出功德来,但也不要成为整个佛教的败类。什么是佛教的败类?就是不信任因果,说什么在本体之中没有因和果,在本体中没有好和坏,在本体中没有修和无修等,在凡夫当中这些都是狂言,毫无意义!在凡夫面前,因果法是无欺存在的。所以,尚未证悟以前,切莫诽谤因果法,否则,必将轮为佛门败类,死后罪堕无间,其害无穷。永嘉禅师于《证道歌》云:“若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上师于《甘露妙音》中说:“此时猛厉业行报,不受任何剧痛苦,则应深信因果法,观修轮回诸过患,真实因果入自心。”
在讲法时,以词句、比喻和实修三种方式讲解,对闻法者全面理解法义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汉地,有一位学禅宗的弟子来见我,他说:“禅宗的见解是一切都在没有修与无修之分别的大平等中,那么成佛之后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我告诉他:“成佛具有自利利他的无量功德。”他又问:“度尽众生时又如何呢?”我说:“正是由于你不通达禅宗本义,才会有如此疑问,你可知众生是如何产生的吗?”(此处众生不是指六道众生外在的形象,而是其内在自心的心念)若不知心念如何产生,就不会明白度众生的含义。禅宗法义极为深奥,但是要看对不对机,如果将此法授予一无智慧之人,并且没有善知识开示的话,就很容易流于“狂禅”。因为佛传授八万四千法门中,第一个法就是因果缘起,狂禅者声称无有因果,岂非佛门败类!?昔阿底峡尊者之弟子仲敦巴在一次大法会上指着一位年幼沙弥告诉大众:“当这沙弥年长后,世间将出现许多拨无因果的狂见者,那时,由此沙弥告知世人,这些都是邪魔加持,这是我仲敦巴所遗教言。”若将此法传予上等根器者,则如六祖大师等,可迅速成佛。所以,修法者一定要把“行道过程”和“所证果位”区分清楚,依自己的根器及修法的能力而行持,若将佛的证量安立在凡夫行道中,则必定是错误的!吾等导师莲花生大士说:“所证见解广大如虚空,取舍因果细微如粉末。”明白此道理,才会懂得无论修持那种法门,观修共同外前行必不可少!
首先,应当思维暇满难得。如不思维人身难得,则必不能生起修法之心,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八闲暇和十圆满之珍宝人身。如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共为八无暇。”地狱、饿鬼、旁生及长寿天中,即是“非人四无暇”,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或是在无思无想中虚度光阴,故而无有空闲修法;若不幸生于边地、具邪见、逢暗劫或为喑哑者,即是“人中四无暇”,也是无缘修法。依以上详细观察,则知自己已远离此八无暇。继续观察十种圆满,如颂云:“得人中生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来出世并说法,教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今自己生而为人,诸根不缺,且生于佛法弘传之地,而自己对因果深信,不做十不善业,对佛法也具一定信心,此即为“五自圆满”;又思维如来已出世,并且宣讲种种法门,佛法尚住人间而未隐没,如今自己有幸得入佛陀教法中,并且已被殊胜成就的善知识摄受,如是“五他圆满”已经具足,如是思维庆幸自己已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应当努力行持正法。
在密法中,将此暇满人身分为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外相圆满”是指已得上师摄受,此并非仅是指在上师前获得传承、摸、赐法名等等,而是上师把密意中的一切传承与解脱窍诀传授予你,这才为得上师圆满摄受。“内相圆满”是指自己六根圆具不缺。若盲或聋,则不能亲睹善知识形象,或亲聆教法;尤其是心识狂乱者,更不知取舍因果,故而无从修法。“密相圆满”是指自相续生起出离心及信心。所谓“出离心”是指因了知六道轮回之痛苦且又毫无实义,因此,希求解脱。“信心”是指对善知识及佛陀教授的无欺因果法产生深信,故而皈依佛门、行持善法。此外、内、密三相圆满实已包含了八无暇与十圆满。除此之外,亦应以因、喻、数三种方式思维人身难得。
首先,观察人身难得之因。守持清净之戒律是获得人身的根本(戒律包括: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及密乘三昧耶戒),大恩上师教言中说:“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因此,我们应当励力持戒,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持净戒。此外,惟有在行道过程中圆满六度,并发愿获此人身者,方能获得如珍宝般的人身。
其次,观察人身难得之喻。佛经中曾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飘浮着一个带孔的木轭;海底有一只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这木轭之孔与盲龟之颈相遇是极其困难的,而获得暇满人身则较此更难。寂天菩萨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佛经亦云:“如针尖堆豆,一粒亦难留。”在这无尽的生死长河中,我们竟能获得人身,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还有什么理由虚度人生呢?
最后,观察人身难得之数。如经云:“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象指甲上的微尘一样。”人道众生本已稀少,对佛法产生信心而进入正道修法的,则少之又少。这样细致地观察后,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大部份时间都在昏沉无意义中度过,而又有多少时刻在行持善法呢?如果一生都如此,那么“恶趣”决定是大家的归宿。如果让这么宝贵的人身成为堕入恶趣之因,那还有比这更愚痴,更让人心痛的吗!?《入行论》中说:“已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无惑,除此更无痴。”因此,唯有努力行持善法,才能不枉此生。
既然我们已得到如此宝贵人身,接踵而至的就是寿命无常。此宝贵人身是常、还是无常呢?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趋向死亡,寿命唯减无增,死魔随时有可能出现在自己眼前,谁也无法肯定何时死亡?死于何处?这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有人说: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一个人都会死的,没有什么稀奇的。然而,一旦死主降临于自己身上,这从未有过的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坦然承受呢?那时,只有双手抓胸,欲呼无力,世间一切离自己远去,岂不悲惨!如今有些修行者不精进修法,懈怠终日,就是被“不可能死”的妄念所蒙骗。大恩上师于《甘露妙音》中说:“五浊恶世衰败时,住世久长难决定,亲戚财富自身等,须知终当别舍离,不修死缘无定时,临终必要法无成,故应观修死无常。”因此,一个修行者若能天天观修寿命无常,精进心自然具足。
寿命是无常法,谁能肯定自己明年还在这世间!?也许明天就是来世。一提及死亡,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是自己,然而噩运就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了。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死了30多万人,而这些死去的人,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将会在当晚离开人世呢?当今世界战争不断,恐怖事件频生;飞机坠毁,火车出轨。这是历历在目的画面,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吗!?现在我们都觉得,今年我在,明年我在,后年我还在,还可以办很多事,但一切都能得到圆满吗?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应多观想一些寿命无常。但是,现在不了解佛教者所言:你是相信佛教的,我是不相信佛教的,这完全是一个愚痴的词句!为什么呢?信不信佛教,最终都要面临死亡,临终的这个道路都要经过的。但进入佛门者,就会因为在还没呈现临终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而在临终到来时得到真实之利,就好像,明天没有吃的,今天就到街上多买一些吃的,准备明天的食物。这就是修持佛教的含义,它的利益就在于此!临终之时,修持佛教者就能达到“认识”和“自在”。没有准备的人就没有“认识和自在”,永远处于轮回漂泊之中!
无常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而只在自己呼吸之间。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回忆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会觉得彷佛刹那间就到了老年的今天,而残余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人生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但是也只有获得人身,才有机会修法成佛,这是千劫万劫修善法所得之果报。当我们庆幸获得超胜于如意宝一样的人身时,又可曾想到死亡之无常到来时将如何面对?世间一切良辰美景又有什么利益呢?唯一救度自己的只有佛法,精进修法是唯一出路。上师于《颂扬妙音》中说:“懈怠能让净善隐,精进无惰善男子。”有人说利益众生才是应作的选择,但一个尚不能自利的人又如何去利他?一个连自己都不怜悯的人,又怎会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呢?
亚青寺大恩上师阿秋喇嘛高树无上大圆满实修法幢,他老人家每次传授显密法要时,都要宣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这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修行多年的行者都有极大的利益。我本人一直把这两种观修当作胜义见解对待,因观修这两种法可证得胜义之见,若舍此二法则永无获证之时。帕当巴尊者说:“若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证得光明法身。”米拉日巴尊者也说:“吾初畏死入深山,数数修习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因此,时时忆持无常,相续中不离畏死之念,自然能精进修法,今生后世必获安乐。
只要对这些道理认真思索,就会深深体会到佛法的珍贵,因为佛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能引导众生到达永恒喜悦的解脱地。若舍弃了佛法,就只有痛苦地在轮回中永无休止地漂泊。
我们知道由于发心的善恶,致使身语意三门造作了善恶业,从而牵引众生投生于善恶道,形成六道轮回。众生漂泊于轮回中,犹如蛆虫生活于粪便里,实在毫无安乐可言。其中,三恶道的痛苦是非常剧烈的。如果我们前生与地狱、饿鬼等众生同类,其遭遇简直是不堪回首,只不过现在我们暂时忘记罢了。只有从《地藏经》等经论中,得以大概了知。我们可现量观察畜生道,它们为了生活,互相残杀、吞噬,时刻要躲避危险的天敌;有的被人类豢养,失去自由;有的进入屠宰场,面临人类残忍的宰杀。千千万万家庭里的菜刀、油锅,就是畜生道的刀剑地狱、炽燃地狱。这些旁生昔日曾经作过我们的父母亲友,现在却沦落到了这种地步,实令人悲悯不已……。即使一只小小的昆虫,也在向往“离苦得乐”,它们不是每天在为饮食奔波吗?它们不也在追求异性的欢心吗?受到伤害时,它不也在哀号、抽搐吗?由于没有认识自心的本性,在迷惑愚痴中造下了种种恶业,当果报成熟时,披毛戴角,沦为飞禽走兽,因果的法则谁也无法抗拒啊!!!
最后,再看三善道,他们因善业、禅定等因缘而存在,本质依然不离痛苦。我们生为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是往昔五戒十善等因成熟所致。现在又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按说应该摆脱了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回忆一下从小到现在,你对所谓的“幸福快乐”有多少领受呢?它们是否刹那变化以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呢!?何况生、老、病、死,人人难免;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尤其现代社会中,人类既面临心灵的迷茫与价值观的失落,又身不由己被金钱与欲望所操纵,此中的痛苦,可谓前所未有。阿修罗又称“非天”,多福报而少德行,未能调服自心故,常生苦恼,对上界天人的福报受用极为嫉妒,于是发动战争,争斗不休,无有宁日。天人中以欲界层次最低,但具有种种受用,人间根本无法比拟。然而声色之欲易令天人放逸自恣,不知不觉中天福享尽,临终时感受极大痛苦,直趋恶趣。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在数万大劫的禅天定中空耗光阴,仍然无法从三根本苦中解脱,恶业成熟同样会坠三恶道。
六道众生的形色及生存环境千差万别,但众生都具有能了知的心识,在这一点上可说是相同的。在没有彻底认清自心的本来面目以前,众生都束缚于轮回中,承受着各种痛苦。
学佛者对业力因果生起信心,对轮回痛苦生起定解,并不意味着悲观消极,而是励力断恶修善,精进求取解脱。现在一些人不了解佛教,以为没落失意者才学佛,或者认为接受佛法后必须放下一切、舍弃工作与家庭等,这些看法略有偏颇。自古以来,像释迦牟尼一样厌弃轮回,发心为自他利益而入深山苦修,固然是卓尔不群的大丈夫,但并不是要求人人如此。因众生的根器不同,所以调自法也有不同的方便知见,一个普通人仅仅对佛法生信,就已相当了不起。在这基础上,随力修行,例如根据自身条件,受持三皈依、五戒,甚至仅是不杀生,也能获得无量功德,增上今生后世的安乐,究竟解脱一切轮回痛苦。
上面所讲四种共同外前行,是一切解脱法必不可缺的基础,应当认真观修。尤其是行者无论修学何种法门,都应具足前行要义,此为一切成就者所共许。
以下将要讲解《龙钦心髓?大圆满普贤智慧界续》之正文,属于诸乘极大圆满之无上密续。根据密乘十四根本戒的第七条规定,不能对未圆满获得解脱窍诀法者传授,故不作公开广传。
希望诸位精进修持,三学圆满!普巴扎西传授
时为藏历水马年冬
 

 

 

 

 

Re: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大恩普扎上师传讲的《龙钦心髓 大圆满普贤智慧界续》之前行(录音整理版)
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 传授
2002年12月7日
今天,我们讲一下《大圆满普贤智慧界之续》,这是我在唐山时翻译的。因为对我们现在修持禅定者,这部法是相当重要的。为什么重要呢?从此以后凡是修持者时时刻刻都要向自己问个“为什么”,此“为什么”相当重要!修持者在修法过程中用“为什么”去反问自己一些理论问题,对修法有极大利益,通达理论就不用所言了。
《大圆满普贤智慧界之续》主要讲解的是:从原始基位中形成众生的过程和从原始基位中成佛的过程,即一基现二道。在《大圆满普贤智慧界之续》中,一基中如何显现二道,讲得相当详细。
在没有讲解《普贤智慧界之续》前,先讲解一下平常修法须要具备的条件:
在讲什么法时,都要讲解一些共同外前行的修法。以前讲法时也提醒过,为什么要修法?这对行者有极大利益。比如,在汉地,多数修者觉得,我修持显宗之法,或作一些善事就可以了,何必还要修持打坐呢?等等,就出现一些疑问,象有些所言,他平常修一些念诵等,还需要去打坐吗?那么还需要打坐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要知道,我们作为一个相信佛教者,我们修法的目的和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呢?都知道要成佛!那到底佛在何处?这是相当相当重要的!!!因为多数修者不知其中的道理,有些人在打坐一段时间后,觉得昏沉和掉举越来越多,因此就不想打坐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念诵阿弥陀佛,说是可以依此成佛,何必还要天天打坐呢?按显宗的说法,在西方有一极乐世界,是佛的真正刹土。具体所言,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在西方有个物质性的地方吗?比如,现在亚青寺和五明佛学院真是一个物质地处,若想去是可以去的。那么,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在西方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国土吗?不是的!那要是不是的,显宗为什么还要讲解西方极乐世界呢?要知道,显宗所言的一切都内含密意,叫“方便法”。它是引导下品者进入上品,而讲授的一个方便法门,真正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于“心的本体”之中!若要是在实实在在的外境上有个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何必还要去修持呢?那么就只能树立科学越发达,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越多,往生西方就不是树立在修法中了(修法越好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不必修持了。如果真是这样,就会产生矛盾的现象了。
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述的八万四千之法,要支分为“密意”和“真言”。密意此中代替方便之意;真言是真实的含义。比如现在说:“我(上师)在亚青寺。”但是,你们都知道,我现在不在亚青寺(上师在此地讲法)。为什么还要说我在亚青寺呢?因为我早晚有一天会到亚青寺是肯定的。为此方便而讲解现在我已到亚青寺,此中具备密意,即我有此心念,最终可到亚青寺,这就叫密意,具有方便之意。真言是什么呢?到了亚青寺就说到了亚青寺,在汉地时就说在汉地,心里有一种想法就是想法。所以,这两个含义要支分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的一种密意。比如,亚青寺是一个真正佛的刹土,有十个人要到亚青寺去,十个人的根器不同,十个人的理想不同。有些一听说亚青寺距离那么远,还在高原4000多米左右的地方,下品和中品者就觉得受不了,就不想去了。那么,佛陀讲授八万四千法中,就树立一个方便法,说是成都就是亚青寺。等到了成都时,离亚青寺更近了一些,其根器也必然有所增上,这才慢慢讲解以上的亚青寺,这就叫有密意。对下品和中品者直接讲授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心的本体”,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觉得心的本体中有个西方极乐世界,何能证明?就产生出很多疑问。为此,在下品者前讲授西方有一个没有一切烦恼的清净的刹土,你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就是真正的佛果等等。在下品者面前讲解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具有实质性的世界,这是以下品所言,此中具有密意。其实,真实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心之本体”。
为什么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心的本体呢?西方极乐世界也好,佛也好等等,这些都只不过是不同的名词而已,其真正含义就是:就要从痛苦中得到解脱,而证得永不变化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佛!佛只是个名词,它的真实含义:就是要达到“认识”和“自在”,以及刚才所说的,从痛苦中得到解脱而证得一种永不变化的幸福。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因此,真正的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外境上!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痛苦是怎么呈现的!?如果一切痛苦都树立在外境上,我们与外境已成为二,我们怎么还会有痛苦呢?比如,我在亚青寺有痛苦,离开亚青寺到了汉地,没有亚青寺的外境了,痛苦就应不存在了。但是,并非如此!所以,痛苦并非树立在外境之上。那么,痛苦是否在身内呢?现以三门分开讲解:首先,单单在身体上不能树立痛苦。要是痛苦树立在身体上,人死了以后,也应树立一种痛苦,但尸体之中是不能树立痛苦的;语言中也不能树立痛苦,若树立痛苦的话,我面前的录音机能发出声音,都应具备痛苦的,但录音机能感受痛苦是不可能的。可见,“心”才是一切痛苦之源!也就是说,不去调整心永远调整不了痛苦。为此,在出世间修持过程中要调整心、证到心之本体,才能得到永不变化的幸福。为什么呢?心一刹那一刹那都处于变化之中,比如,第一刹那中欢乐,但第二刹那中就会产生出痛苦。比如,今天上午你很快乐,但是,到了下午,如果受到打击,当下成为痛苦之境。也就是前面为快乐,后面成为痛苦。因此,心的规则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所以,“心”不是佛,也不是西方极乐世界!心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那心是什么呢?心是产生痛苦的来源,也是轮回的来源!必须调整心,才能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成佛——心之本体。现在,我们知道,佛就是“认识”和“自在”,从心(痛苦)之中得到解脱而证悟心之本体,得到一种永不变化的幸福才是真正的佛。现在为什么要修持禅定,原因就在于此上。
心之本体中没有思维改造,即一种清净心。必需静下心修持,才能得到一棵真正的清净之心。所以,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在念诵以及平常修持善法过程中,配合着“修持静心”去打坐,修持禅定的含义就在此上的,这是相当相当重要的!!!其他地方之修者有一些这样的疑问:在显密都修习一些念诵文等,何必天天去打坐呢?这是对真正佛教之教言不理解,而产生出的过失。
显宗和密宗都是释迦牟尼佛讲授的教言,但在修法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层次的修持。八万四千法要支分为三乘之见:小乘、大乘和密乘。显宗就树立在大乘之中。仅仅靠修显宗法可以成佛吗?当然可以。但是,究竟中还要经过密宗之禅定才能成佛。因为此三乘法是依三种不同根器中而树立。小乘在修法过程中要经过大乘和密乘才能成佛。大乘的弟子还是如此,必须经过密乘才能成佛。原因何在呢?密乘究竟中的含义就是要“证悟到智慧”。在讲解西方极乐世界之中,不调整心,没有证悟到智慧之前可以成佛,在任何经典中都没有讲授过。为此,现在必须打坐的原因也在此上。这些道理都必须了解!若是不知道的话,修法中就会出现盲从,有人说念诵好,就去念诵,过几天,有人说打坐好,又去打坐等等。这就是你对佛教的道理不了知而产生的过失。
我们平常修持中,相似按禅定方式修持,虽然没有完全赤裸出本体之见,但少许与本体之见相似行持,就叫“根本调整根本”,在根本当中调整。依此之外的修持方式就叫“支分调整根本”。因为“心之本体”才是真正的佛,故在本体中行持的一切法就叫根本调整根本;以其它的法来调整心的本体,就叫支分调整根本。比如,你要回家,按照直路走大约须几分钟就可到家,但绕个圈走的话,可能须几个小时,从外地走绕个大圈,就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再绕到国外走的话,可能要几个月……最终可以到家,但须要的时间就会很长。这就是说,按照本体当中调整的方式去行持,成佛的时间就要短一些;要是用支分方式去调整根本,成佛的时间就会更长一点。所以,以打坐配合着其它修持的方式去修持,成佛的时间就会短一些,因为是在根本上调整。以支分的方式调整,并不是没有因果的关系,有因果关系但成佛的时间就会更长一点。这就是“根本调整根本”和“支分调整根本”,它们的区分就在此上。
第二,在平常修持过程中,还要按照往昔所讲的方式,观想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等共同外前行。不要把它当作次要的法,它是最主要的法。其它地方有些谣传说:在了解正行见解之后,前行部分的修持一概不需要。还有一些修禅宗者对禅宗的含义又不太了解,只是按词句方式树立口禅,说前行修持的方式一概无利益,就把心安住在平静状况中,因为心的本体中没有修与无修,也没有什么善和恶等等,那要是一切都是平等的话,何必还要去修持呢?这些都是狂言!!!为什么呢?若要是从凡夫角度一切都是平等的话,释迦牟尼佛何必还要讲授八万四千之法呢?要是按禅宗观点,那从初祖达摩祖师直到现今,还要讲述那么多禅宗的经典,还有什么利益呢?说是在众生的角度,一切都在平等之中,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修持者,前面必须具备前行的条件,是相当相当重要的!!!凡是具备意念当中,必定具备因果缘起之法,因果缘起必须要成立,而且不得不成立。打个比方说吧,前面放一碗饭和一个石头,你会不会不吃饭而啃石头!?如果你真是啃石头,那时候,我觉得你就不树立前面的法,或许可以吧。但是,还没有达到此层次之前,还没有完全证悟之前,因果缘起之法不要去诽谤,决定不能去诽谤!!!不要成为佛陀的败类哦!我们作为一个修行者,如果修不出功德来,但也不要成为整个佛教的败类。什么是佛教的败类?就是不信任因果,说什么在本体之中没有因和果,在本体中没有好和坏,在本体中没有修和无修等,在凡夫当中这些都是狂言,毫无意义!
在讲法过程中,以言、喻、和实修三方式讲解对理解会更好一些。
我在唐山时,有一个修持禅宗的弟子来见我,他就问了一些禅宗的观点,说是一切都在修与无修,一切都在于平等之中,他还问,成了佛以后,怎么办?成佛以后没有什么可作的。我跟他说,没有必要寻找这样的烦恼。我就少许按照词句的方式讲授,在成佛之时,要具备“自利”和“他利”。自利要证到本体之见;他利要度化一切众生,这就是成佛以后的功德。但他又问:他利当中要度化众生,众生都度化完以后,又怎么办呢?我就问他,这是你是对一切理论不太了解而产生出的过失。众生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众生不是指的外表的这个形状,而是讲的这个“有情概念”,这个有情概念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他说不知道。因此,你当然就不会知道众生度化完以后你怎么办等等。这些都是狂言或没有道理的词句罢了。你对其含义完全不明白,还是不要讲这些吧!
禅宗是一个很深奥的法,是一个很殊胜的法,就看把它放在谁的手上。把禅宗放在一个没有智慧,又没有上师开示的愚痴者手里,禅宗完全就成为一个狂言,就会成为一切佛教教言的败类。是不是呢?释迦牟尼佛讲授八万四千法的第一个法是信任因果缘起而讲授的,但他们所言一切因果都不成立,不是佛教的败类,谁是败类呢?所以,修法者必须把“行道修法之过程”和“果实”区分开来。并且按照自己现在所存在的状态而去修持。现在仍处于凡夫之位,你却依佛的角度而行持,这完全是个过失!!!所以,因果缘起之法,应该成立!释迦牟尼成佛后并没有看到他去杀人,莲花生大师所言:无上窍诀法的见解越高,证得越高,他对无欺因果的信任就会越细。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证得见解,就会不信任因果。知道这个道理后,平常时时刻刻要观想“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这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人身是很难很难得到的,但我们得到了人身了,接踵而至的就是寿命无常。现在我们坐在这里,明年是否仍在,还不知道。这就说明,寿命无常随时可能来临。但是,我们都在用“现在不可能死”欺骗着自己。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个晚上死了30多万人,“寿命无常”就这么可怕!那天晚上死去的30多万,谁会知道第二天,他就不存在了呢?现在我们都觉得,今年我在,明年我在,后年我还在,还可以办很多事,但一切都能得到圆满吗?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应多观想一些寿命无常。但是,现在不了解佛教者所言:你是相信佛教的,我是不相信佛教的,这完全是一个愚痴的词句!为什么呢?信不信佛教,最终都要面临死亡,临终的这个道路都要经过的。但进入佛门者,就会因为在还没呈现临终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而在临终到来时得到真实之利,就好像,明天没有吃的,今天就到街上多买一些吃的,准备明天的食物。这就是修持佛教的含义,它的利益就在于此!临终之时,修持佛教者就能达到“认识”和“自在”。没有准备的人就没有“认识和自在”,永远处于轮回漂泊之中!
我们在修持“正行”之前,“前行”的内容还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寿命无常”,天天都要观想、时时都要观想!比如,从去年直到今年,你们中有的很精进,天天都在修法之中,有的就是糊糊涂涂的过着,那么,天天修法之者肯定具备了一定的功德,会有一些觉受,糊里糊涂过来的人就没有多大的功德,但时间一样已经过去了。天天处于懈怠之中值得吗!?一年已经过去,以下有多长时间,还很难所言。总有一天,我们会倒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了。所以,寿命无常要天天观想、时时观想!!!
有人又问,佛教最基础、最根本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要信任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一个信佛者,不相信三世,那么,以下所修之法,都成为无利益之法。因为我们修法的目的是在信任三世中而调整自心,最终证到佛果。有个居士问我:佛教天天都在讲未来,但现在我们又不能感受到未来,怎么证明有一个未来呢?我说这是你对佛教不大了解所产生出的疑问,并不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感受未来。我们未来死后的境界就象我们昨晚做的梦(死后身体躺在床上与梦中身体躺在床上外相相似;死后临终中阴与梦中之意识活动相似,故有梦中中阴),昨晚之梦,并非我们有意做的,而是无意产生出来的一个梦相。无意产生出梦,此能力就叫业力。平常我们常说业力沉重,什么叫业力?就是昨天晚上做梦时,此梦相是依“他法”而起:不是你自己自主而产生出来的,而是依他所产生出来的梦相。“依他”这个他,此能力就叫业力,就叫业障,也叫习气。可见,依业力而产生出来的一切现象犹如梦相(昨晚做梦一般,自己完全不能做主,得不到自在,只能随业而行。当然,业力还是自己一手制造的)。现在我们修法的目的就是要调整这个习气,而达到“认识和自在”。昨晚做梦时,不仅完全不处于“自在”当中,反倒是完全处于迷惑中,又不具备“认识”。比如,梦中狗在咬你的时候,还会害怕;要是从9楼跳下去,心中还有很恐怖的感觉,这些都是业力所现。如果能认识梦相者,他就不会有这种恐怖,因他了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要说是9楼,就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恐怖。一切都是幻相,一切都是虚妄故。
昨晚做梦时,可在几十分钟、几小时醒来,但未来之时,时间并非几分钟或几小时,而是无数个时间。因此,昨晚之梦和未来的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修法的目的,以及未来中之成佛,就是要在“梦里”达到“认识和自在”当中而成佛。刚才说过,佛仅仅是一个名词,其真正含义就要达到“认识和自在”。此中表明,未来就是你的梦相。在临终时,身体躺在床上,但你的意识,就象昨晚的梦相一般,又在另一个世界之中了。要是能“认识和自在”的话,就可以处于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意愿成就的嘛!你想什么就可得到什么,要是一切都是幻境的,真的是你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其原因就在此上。知道此道理后对修法有极大的利益!最后由 慈忍 在 2003-10-23 09:21 编辑

普扎上师教言--修行者必须专一诚敬信赖而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励力修持上师瑜伽!
修行者必须专一诚敬信赖而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励力修持上师瑜伽。《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云:“在所有九乘次第的法门中,更无比上师瑜伽殊胜之甚深妙道,虽然此法名为加行,然其乃一切正行道之究竟要诀”。修持上师瑜伽就是培养对上师与教法的信心,如上所言,信心即是见解增上、烦恼渐消的标准,唯有圆满的信心才能获得圆满的证悟。
现今有些修法者,自诩已获得了何等不可思议之见解,安住如何高深的禅定,然其信心、慈悲心等正道功德却未见增长。如是修法实已堕入偏道。若自相续中已真实了悟清净之见,则修所生慧妙力所生之信心、慈悲心及出离心等自然会不断增上。《直指心性》云:“正道之相者,以信心、慈心、智慧等自然增上而推知”。由此可知,修行者在行道中以诚敬心祈祷上师赐予加持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修法,若以诚信之心祈祷上师即便不作修行亦能证悟究竟佛果。如那洛巴依止帝洛巴,仅依无伪信心而获得了上师的密意。法王如意宝云:“长期以三喜依止具足博学、敦肃、贤善三德之上师后,不必经过广闻如海之显密教理,亦不必再再深思所闻之义,及依三量伺察等磨练智慧,而唯需已得大成就殊胜上师的加持及自己无伪的信心,以此二者聚合之力,依甚深窍诀而证悟离诸增减之自宗实相”。如是仅依无伪诚信祈祷上师之缘起,弟子相续中便可生起证悟上师密意之功德。
长期依止上师修法之弟子,已深知修持上师瑜伽的重要性,然初行者相续中尚存有诸多世间知见与习气,故难以生起对上师与密法强烈而持久的虔诚信心。但既然已皈依三宝并依止了具德上师,若于自己所持世间观念仍执之不放,则聆听上师教言又如何使法义入心而断除烦恼呢?如同覆口之器、漏器、毒器三者根本不具备装盛正法甘露之堪能。故惟有改正自之不如法种种习气之过失,励力修持上师瑜伽,待感恩上师的虔诚敬心由衷生起之际,上师密意便能融入弟子心间,自然呈现证悟功德。
有者会问:“我修行已有数年,为何还未获得上师密意?”当知此并不能仅以时间长短来衡量修行的成就。其一,无上密乘有根器殊胜的讲解;其二,我等今生修法时间仅为短短数年,与无始以来所造恶业习气相比,二者差距已成悬殊。又问:“既然有如此悬殊之差距,那岂不是无法获得解脱吗?”今生能否解脱完全观待于自己,虽我等现为无明二取之烦恼所缚,但若具强烈出离心,并以不懈之虔敬心依止、祈祷具德上师,依师所教,契合行道善巧调整之法而精进修持,上师的日光加持必然会融化我等无明二取的雪山,自心本体朗然而现,烦恼力量渐渐淡薄,见解日趋增上,这样的修法功德一旦生起,解脱之事岂不是易如反掌。
仁钦扎匝(合十!愿一切吉祥!)
那时候,第三世多珠钦仁波切(1865-1926)经常隔着墙壁听到巴珠仁波切(1808-1887)唱诵仪轨的声音:“大士咕噜仁波切,汝即一切佛总持......”正是『龙钦宁提』前行仪轨上师瑜伽中祈祷莲师的词句。这表明前行是巴珠的主要修法之一。
--《巴珠晋美秋吉旺波传》 珠古东珠 著
 
 

 

 

 
Re: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普巴扎西活佛关于《如何观察与选择上师》的开示
《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之上师瑜伽
讲解者:上师普巴扎西活佛
闻法者: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各数名
时间:2002年5月29日下午
地点: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亚青寺上师房内
在依止上师以前,我们先要谨慎地观察和选择。为什么要谨慎地观察上师和选择上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喇嘛仁波切的教言《甘露妙音》中说得很清楚:“浊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骗子师相心,欺骗诸众愚痴者,彼是邪魔恶知识。不观导师而依止,则如弟子饮剧毒。”如是所言,此教证特别为我们指出浊世之中有许多“骗子师”、“恶知识”。如果不幸依止了这些“邪魔”,“则如弟子饮剧毒”。有的恶知识特别善于伪装成善知识,说自己是某某如来、某某菩萨的化身……这些大家一般都能识别,因为哪有自己说自己是佛菩萨的善知识呢?
现在有很多虔诚的三宝弟子,出于对法王如意宝和喇嘛阿秋等高僧大德的信心,专程到雪域藏地朝拜、供养。回到汉地后,宣扬他们的功德,介绍五明佛学院和亚青寺等等。有的还利用先进的传播媒体,把这些内容放在互联网上,这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负责任、令人费解的“简介”,不知道到底是在宣扬善知识的功德,还是在宣扬他自己的名声?本来像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这样的圣者,无论从哪方面观察,都堪称真正的善知识,犹如金子,即使放在地上,光色也会普照天空。
谈到网络,有的居士把我的照片也放在网上,可是缺乏介绍性的资料,就一再催促我写。我说这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在藏地以及汉地讲法时,只是作为一个翻译者而已,自己从来没有以上师的身份给他人讲法。我们的根本上师就是喇嘛阿秋,我用翻译的方式,在喇嘛仁波切和信众之间起个联结的作用,但真正的上师还是喇嘛仁波切。虽然上师及诸大成就者认定我为活佛转世,上师大恩摄受我十四、五年来,一直不断的赐予教诲和加持,还予以赞扬和授记,但是我深深明白,上师的功德如同大海一般深广,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一滴水而已,所以我现在具不具备做上师的资格,我自己清楚。像我这样的凡夫,写什么简介呢?世上的普通人谁都可以给自己写个简介放到网上,但这有什么利益呢?如果你们真实有这种发心,最好把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的法像照片放到网上,尤其把两位圣者导师关于共同乘法的一些教言,比如对业力因果、善恶取舍的开示等等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但我认为密乘当中的一些不共教言不宜放在网上,以免造成泄露密法的过失。这样如法的把一些资料放在网上的话,功德无量。为什么呢?因为两位尊者是真正的佛,美名传遍全世界,很多人都想多了解他们的功德。即使难以按照他们的教言去修持佛法,只要或见或闻,临时生起一刹那的信心,也已经种下了成佛的种子,终将获得解脱。此义如无垢光尊者所言:“此诸怙主殊胜上师,若谁见闻忆触,亦撒播解脱之种子,摧倒轮回之故,即诸佛事业一同,引导解脱道故,具殊胜之缘。”(《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菩提善道》)。因此,在末法时代里,龙蛇混杂,我们应该仔细地辨别。这是要观察和选择上师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寿命无常。如果我们的寿命是永恒的,临时找错了上师,未来还可以慢慢再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这个宝贵的十八种珍宝人身(八闲暇十圆满之人身),随时可能临终。一旦失去后,何时再拥有?在昨天讲授“暇满难得”中,说得很清楚,极难再有第二次机会。今天的暇满之身,是往昔无数世、无量劫中行持善法的果实,因此极其稀有,应当善加利用。
正因为人身难得、生命无常,我们才应选择一个传承清净的具德上师,作为永恒的依怙。世间人选择伴侣时,尚且很慎重,因为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修行人选择上师时,更应当慎之又慎,因为关系到未来生生世世的幸福。前面已经讲过,我们要依靠上师的加持获得证悟。如果上师是善知识,则能用不同的法调整我们的自相续,引入解脱道;如果上师是恶知识,则会把我们牵引到三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谁愿意承受这样的痛苦呢?
在这里为什么给你们反复讲前行呢?因为我觉得对于初行者(还未具备了知、觉受、证悟之历程者)而言,前行是基础,没有必要一开始就传授正行。行者以后的修法,是在正道,还是在偏道、邪道之中,主要取决于行者的前行基础。如同建房子时,地基打得越好,上面修的房子就越稳当。否则,恐怕会出故障,甚至垮掉。你们在汉地可能也听到、见到过,有的人开始时对佛法很有信心,自己还是修行人,可是越到后来信心越弱,有的甚至已经谈不上修行了,还对佛法产生诽谤。这就是基础不扎实而出现的过失。
所以在长期的修法过程中,若能坚持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们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修法的精进,时时刻刻都会具足。因此,我们就容易获得上师的加持,究竟还能圆满五道十地的一切功德。好比春天播下的种子,你要是不再管它,种子可能会干枯至死;你要是勤于浇水施肥,种子不久就会开花结果。
现在,我们解释一下“上师”这个名词。上师总括分为六种,如法王如意宝在《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中云:“总师引师誓言灌师,酬忏师与令解心续师,以及窍决传承诸上师。”
一、总师。也就是一般上师。凡是对自己说法,使自己获得微少利益者为一般上师。但未使自己获得出世利益者不叫上师,因未能使自相续获益。调整自己三门之烦恼而讲授对治法者才叫上师。违背普通人和违背一般上师,比较起来后者的过失更大。
二、引师。赐予皈依戒等,将自己从无道与邪道引入正道法门者,为引导上师。
三、誓言灌师。即赐予灌者。灌是当下所传之法,誓言是此后所修之法。
四、酬忏师。做忏悔、酬补之境者为酬忏上师。如果你犯了戒,到某上师面前作忏悔,不仅靠你自己之力,而且此上师也帮助你忏悔清净,成为你忏悔时所依止的对境,所以叫酬忏上师。
五、令解心续师。讲授续部之法者,即是令解心续之上师。心续指上师讲授的极密续部诸法,即使所讲为显宗诸法,也包括在续部含义之中。
六、窍决传承上师。赐予甚深窍决者,如以“无上窍决法”,“成熟口诀法”方式传法者,称为窍决传承上师。
“上师瑜伽”这个名词里面的“上师”,是指已经给自己赐予灌、讲解续部或传授窍决的上师,称为自己的三恩上师,也叫根本上师。
我们怎样观察和选择善知识作为所依止的三恩上师呢?简而言之,就是观察这位善知识是否具有清净的传承,是否具备登地菩萨以上的功德。若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没有救度轮回众生的能力。详而言之,这位善知识必须具足闻思修的智慧。也就是说,他依止他的上师听闻过显密诸法,并通过思考通达法义,已纳入自相续。修持深奥的生起及圆满次第,并获得自在的禅定。以五道十地而言,自在的禅定是指见道以上的功德。
现在有些人仅仅在口头上说:把心安住在清明的见解当中,或者是明明了了的状况之中,或者说一切妄念都是自心所现等等。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文字而稍许了解。即使一个不相信佛教的人。看一些佛教理论后,只要把这几句背下来,他就会稍许讲解智慧当中的含义,但他就是善知识吗?所以,能否讲解“明空不二”一个名词,并不能作为判断他是否善知识的标准,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去寻找善知识,这是相当重要的。
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内外一切功德,如无垢光尊者所说:“证悟何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自心恒具无常出离心,呈现无有偏袒之诚信,大慈大悲等显诸功德。”因此,在“内”的功德当中,最根本的就是“无有偏袒之诚信”和“大慈大悲”。
“偏袒”指什么?就是指私心我执、赞自毁他。比如在宣扬赞美自己的宗派和导师时,随便诽谤其他的宗派、诋毁其他的导师等等。
“无有偏袒之诚信”指什么?就是指见道以上所具备的大平等信念。什么叫大平等信念?就是对自己的上师以及自他宗派的一切导师以及一切众生,都具有不可思议的信念,这才是具德善知识的标准,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圆满的信心。如大恩根本上师喇嘛阿秋每到一处圣地时,就捡一颗普普通通的小石头,放到自己的嘎吾盒(盛装加持品的藏式金属小盒)里,天天戴在身上。有人问为什么,喇嘛仁波切说,即使是一个小石头,它也具备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又如往昔噶妥寺的司德仁波切,看到狗的时候,他也给狗礼。因为在他的眼里,一切显现都是清净刹土。安住于大平等信念中的善知识,已经断绝了偏袒之念,不会一面对甲产生信心,一面对乙产生诽谤,如同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无有偏袒私心。
观察善知识“内”的功德时,还要看他对众生的慈悲心如何。如果他已证悟见道以上的见解,自然会呈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样的善知识真实堪为众生的上师。需要注意的是,慈悲心之根本具足在内心里,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举个例子,在汉地人们都觉得放生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是乐于放生的喇嘛,人们都愿意相信他是一位具有慈悲心的善知识。于是出现了很多人到汉地去放生。一方面看来,通过放生毕竟挽救了很多生命,确实很好;另一方面,放生者的发心如何呢?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以及其它的欲望,那就如《毗奈耶经》所说:“利养及名闻,愚人所爱乐,能坏众善法,如剑斫人头。”在前行“业之因果”中也讲得很清楚,善恶的界限与轻重,主要取决于发心,而不是外表。所以在依止上师之前,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观察。
“外”的功德指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守持戒律,释迦牟尼佛示现涅盘前,阿难等弟子问佛涅盘后,众弟子依止谁为导师?佛说以戒为师,如《佛遗教经》等所云。如今在浊世中,一位善知识必须守持戒律,才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佛在教言里,反复赞叹并劝请弟子守持的就是别解脱戒。
普扎上师教言--答弟子问!
弟子问:修行快慢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答:修行快慢主要取决于他的根器。
我们讲过显宗所说的根器和密宗所说的根器不同。这样讲解好像还不太容易理解。那么,具体的根器应该树立在什么上面呢?应该树立在信心之上,信心就是真正的根器。你对法和上师的信心越强,这是上品根器。上品根器者进入密法得到成就的时间就是很短的。打个比方,我们这个传承有一个祖师叫麦彭贡布老人,在八十二岁的时候听说有一个布玛目匝在传授无上窍诀大圆满法,不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就能成就,他就拿着一个拐杖去寻找布玛目匝,在甘孜就找到了他。此时布玛目匝看到他是上品根器,就用续部方式给他讲解无上窍法见解,七天的时间就成就了。为什么他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修持呢?因为他是上品根器。说明他前世是修密宗见解的。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确信佛教所讲的三世。为什么呢?现在有十个人修持,就出现十个不同的见解,有些当下可以开悟,有些很难得开悟。但是在一个上师面前闻法,在一起修持,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果实呢?这样就推测到前世当中。按照显宗的讲解方式,说前世当中修过法,前世的意念是没有间断过的,具有一贯性,前世当中所具有的功德基础中,今生再开始修持,往昔修法时间越长,今生不需要那么精进就可以证悟。前世若没有修过法的话,今生是在修同样一个法,但是他的时间就会更长一点。这可以表明,我们现前对此法有信心,可以说前世肯定是修无上窍诀法的人。要不今生不会对此法产生信心。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佛教所讲的三世是事实,这就是证明。同理也可以证明现在和未来,要是没有的话,一个因产生一个果实,那么,现在修一个法当中,在一个上师面前听法和修持,所得到的功德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没有什么前世的因来调和。但事实不是这样,一百个人修持也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果实,这就可以证明前世所修的功德融合今世所得到的果实,今生就出现不同的觉受和不同的境。
弟子问:今生的精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吗?
答:是的。根器主要是树立在信心之上,你要是具有上品之信心,你就是上品根器。具有中品信心者,你就是中品根器。只具有下品信心的话就是下品根器。完全没有信心,就叫无缘,就是对此法没有缘。
至尊上师普巴扎西仁波且教言
(一)
一切众生都在妄想中受苦,究其原由是未能如实认识自心的真实状态,盲目追随种种妄念所造成的,众生之所以名为众生,原因也在于此。而诸佛菩萨正是体悟本性,获证真实,故解脱痛苦,一切无碍。
一个凡夫能否从妄念中获得解脱,最关键的就是要看他是否具足无伪的信心。如经中有云:“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又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修行者见解增上,业障渐消的标志就是信心增上。当信心趋于圆满时,也就是获得究竟果法的时刻。
对于一个上等根器,亦即具有上等清净信心的修行者而言,可于当下顿悟心的本体,然而对于次第行者来说,迷悟虽只有一线之隔,却需历经九乘,乃至八万四千种不同的见解或觉受,若不知晓这些觉受的调整方便,反而将彼等执为究竟见解,则成为堕入三界、流浪生死之因。
故而唯有依止具德上师,一心恭敬祈祷,对上师的教授教诫信受奉行,方可避免上述的过失,否则任你如何精进修法,如何聪慧伶俐,亦是枉然,无法证悟究竟实相。《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祖师曾云:“即使精通三藏,但若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无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收益。”持明智悲光尊者曾说,他的弟子中不乏精进修法者,智慧聪辩者,而唯有具足无伪信心者方能证悟上师密意。如果对上师及法没有信心,不要说无上密法的果位功德,那怕是小乘的出世间功德亦是无法企及的,最多安住于色、无色界禅定中长达数千大劫,虽然能够暂时压制第六、七识粗分妄念,但细分妄念及烦恼习气并未消除,因缘会遇时,仍旧生起粗分烦恼。而且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深重,世人易将佛法当作世间一般学术思想看待,即便有人对佛法有所了解,但真正能辨别了知、觉受与证悟之区别者寥若晨星。
因此,依止一位有修法经验的具德上师是多么重要。因为只有具德上师才能指导弟子针对不同层次的修行体验,采取相应的方便调整。而作为弟子唯有依赖信心才能将上师传授的教法融入自相续,如直贡巴仁波切云:“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
同时,作为佛弟子,我们都知道在做任何一件善事时,都必须具足发心、正行、回向三种殊胜,唯有如此,所做的善业功德才能成为获得解脱之因。
发心分为三种:善念发心、恶念发心、无记念发心。
所谓善念发心即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后者即指自心本体,初行者难以当下获证。前者又分为愿、行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苦难众生,行者立志求证佛果即愿菩提心。为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故修习六度波罗蜜等为行菩提心。行者不论在做何种善法之时,如禅修、念诵、礼拜甚至献花、供水、施食等均须以这两种菩提心摄持,所获功德无量无边。《入行论》云:“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露,共福何能量。”
恶念发心亦分为两种:一是为追求世间种种财富名誉等而发心,二是为遣除自己的一切障难而发心。现今有许多学佛者仅仅是为了自己或家庭幸福,财源广进,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或为了博取他人的称誉赞叹而修学佛法,这是第一种恶念发心。有者为了遣除自己的种种病痛,少灾少难而皈依三宝,这是第二种恶念发心。殊不知世人之所以福报微薄或多灾多难就是因为宿世业障太重,若以恶念发心修学佛法则已完全堕入偏道、甚至邪道,又如何能够净除深重的业障?这种人虽然表面上在修法,但很多成就者都认为他们连成佛的种子都没有播下。
无记念之发心即指有的人自己没有意乐却因种种因缘随顺他人皈依三宝,既不为成佛度众,也不是追求世间福报,华智仁波切说:“以这种发心修学佛法很难成为获得解脱的因。”堪布昂琼说:“虽然这是非善非恶的无记念状态,但由于修持佛法,故有可能播下成佛的种子。”
古德有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们必须断除恶念及无记念之发心,努力以发菩提心为要。
至尊上师普巴扎西仁波且教言(续)
(二)
多观想一点无常!!!
要想证悟究竟见解,对上师与法的信心是起决定作用的条件,而作为一个次第修行者,无伪信心的生起有赖于精进修习正法,而唯有长时间观想无常才能真正生起精进修法之心,不观想无常,证悟成佛只是痴人说梦,一切所作均成堕落之因,永远沉溺苦海。
《大般涅盘经》云:“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仲敦巴格西曾对一比丘说:“绕塔固然可喜,若修一种法,比这更可喜。”比丘认为拜佛更好,但仲敦巴还是那么说,他又去念经和修定,仲敦巴仍是那么说,最后比丘去请教仲敦巴,仲敦巴连答三次:“舍弃现世!”
现在汉地信佛的人越来越多,每月初一、十五两天许多大寺庙中往往人满为患,虽然烧香拜佛必能感得后世的善果,但是有多少人是因为观察到人生的痛苦轮回的可怕而皈依佛教的呢?又有些人把放生当作游戏或博取名声的手段,虽然每次都让许多生命获得自由,但这种心态与动机岂非与学佛的目的背道而驰?米拉日巴尊者一生都贫穷如洗,他又何曾购买鱼虾去放生呢?
因此,修学佛法并不仅仅在表面形式上,重要的是以观想无常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学佛动机。这样的话,不论是放生也好,念经禅坐也好,烧香拜佛也好,都成为获得解脱之因。
往昔有位大成就者奔贡甲,有一次他得知有几位居士要来拜见他,于是在那天早上他早早地把房间收拾干净,佛堂上布置得整整齐齐,忙了一阵,他忽然想到之所以今天他要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想在居士面前博得称誉。于是他就在佛台上洒了一把灶灰,当时其他成就者就赞叹说:“这把灰是对佛菩萨最大的供养。因为他发心断除自己的烦恼,这才是学佛真正的目的。”
…………
诸行者对以上法义须仔细体味,哪怕仅仅了知一个概念,一个名相,也应纳入自相续调伏烦恼。
佛法是实践之学,行者若仅凭文字言说而希求解脱,无疑是说食不饱,贻误自他。因为我们的身心与周遭的环境毕竟都是不长久的,尤其是临终那一刻,是被死亡的恐惧彻底摧毁,还是无忧无悔地坦然面对,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曾经唾弃一切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而脚踏实地地修行过。
几年前,我对广大闻思抱有极大兴趣,也曾打算去往其他寺庙学习经论,然而两年前的手术让我真正了解到一个人若不去实修实证的话,他是无法面对死亡的孤独与恐怖,无情的业力仍会将他卷入漫漫生死大海,被轮回的惊涛骇浪已经折磨得精疲力尽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承受这无谓的痛苦?从那以后,我对于寻求戏论味如嚼蜡,即便是现今摄众讲法也是为了遵循喇嘛阿秋仁波切的嘱咐,以及希望诸多弟子能够生长智慧,增上见解,我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进入幽静山洞苦行。
在座诸位是否在嬉戏怠惰的时候想到无常终会夺去每个人的生命?是否在夜晚临睡前怀疑自己明天能否再穿上今天脱下的衣服?在我所修持的法门中,最殊胜,最能给我启迪与力量的就是观想无常,当行者返照自心,体察无常的时候,就会明白,若仅从表面文字去理解佛陀的教法是没有什么实际利益的,而以教法调伏自心才是唯一目的。
(三)
莲花生大师所言:今生的时间再长,跟未来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未来的时间是无量的!若想在来生中不受任何痛苦,应该按着无欺因果的方式去修持,这是很重要的。
要长时间观想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寿命无常不仅仅是谁来给你讲的,因为寿命无常随时就会在自己的面前呈现,所以,应当自己调整自己,实修实证而行持。
(四)
作为密乘弟子,必须时刻护持十四根本戒!
往昔我对弟子说过,虽然在讲解过程中,我从没说过以师徒的关系讲法,但是必然在讲解法过程中,已形成师徒关系了。我在各地也都说过,你们在依止上师之前,先要观察好自己的上师,还没有观察之前,就象一个“老狗寻食”,一个野狗,看到前面有吃的,它就去吃。如果象这样依止上师,最终很可能会产生出诽谤的现象。我们是要证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守持大誓言,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完全不可能。
再举个例子:现在有些弟子,是这样认为的。他以前依止过上师,但是此后出现不同的业障就诽谤这个上师,又依止另一个上师,另一个上师对他很好,但他就觉得已经够了。前面的这个上师和他有真正讲解密乘的关系,第二个上师对他越好,但对第一个上师真正已经诽谤之后,这个上师的功德越强,他也必定要到金刚地狱去一趟,这是决定的!
但是,现在有些修法者对此中的利害关系并不了解,这边的上师诽谤之后,那边又依止一个上师,还成为另一个上师的亲近弟子。这样做法,完全不如法!最终必堕金刚地狱!因为因果不是谁说了算的。世间上的一些事情,当官的说了算。但是因果不是谁说了算的。若菩萨都不知道真正因果含义的话,他也转变不了因果,只有按照因果法而行持。只有已真实证到如来藏功德,才会知道真正的因果含义,也就是说,才没有因果这个缘起。还没有达到这个见解之前,因果谁也转变不了!
比如,你是一个犯戒弟子,那怕普贤王如来在你面前转变因果,也很难转变。若能转变的话,释迦牟尼佛以外,还有比他更慈悲心的一个佛吗?没有的!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把所有众生都当成自己的儿子一般,他要是光靠自己的能力,而不依靠他人的缘起,世上还会有那么多众生吗?所以,释迦牟尼佛至今还呈现不同之相,来度化众生,但还是要配合着因果缘起而度化众生。
因此,这些联系,必须要知道。在汉地真是有很多不守持大誓言的人。依止上师后,那怕这个上师在其他人把他当作一个骗子,看到这个上师堕入地狱的话,你也要把这个上师当作真正的上师而去依止。不得不这样,为什么呢?因为你和他已经有了法的联系。
所以,我在讲解《上师瑜珈》的时候说过,具备信心者,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若不具备信心,越少越好。为什么呢?因为凡夫之者,和法已经产生关系之后,对上师产生疑惑当中,必定会堕落的。
 

 

 

 

Re:普扎上师教言——实修乃获得究竟见解之唯一途径!

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对“发心”的开示
修法时有三种不同的发心:善念发心,恶念发心和无记之念发心。
什么叫“恶念发心”呢?可支分为两种,一是为了消除疾病,二是为了成就自他“世间的”事业而打坐、放生、修一切善法等。但是,这两者都是处于偏念之中。由于因果无欺故,其功德可能少许会对其疾病和事业有所利益。然而,所修善法是否能成为成佛之因呢?完全不会的!但现在这样发心的人太多了。我们应该具备方便,转变偏念、邪念而成为正念,就是应依善念发心。
什么是“无记之念发心”呢?“无记之念发心”就是没有任何目的或理想而行持。就象藏地所说,狗总跟着人而行走,又象往天空放枪一样,没有任何目标。依无记之念发心而修法,没有一点利益。依靠“恶念发心”和“无记之念发心”行持,两者都不成为解脱之因。连成佛的因都不存在,那修不修法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形式上可能会带来一些名声和利益,但是,从“出世间”方面看,少许功德都不具。华智仁波且说过:恶念发心对世间少许有利益之外,非成为解脱之因,完全不会成为解脱之因。依无记之念发心行持,巴珠仁波且所言是非成为解脱之因,甚至不会成为解脱之种子。堪布阿琼所言:没有善念、也没有恶念而行持,如果此时所修之法为善法,可能有少许利益,但是,若有利益,此利益也太少了。
因此,我们要怎么转变呢?就要以“善念发心”而行持:愿度化一切众生而证佛果、而进入佛门,打坐也好,放生也好,都要这样发心。以此发心而行持,若有病可除病,还可以成为解脱之因;若是追求世间事业者,其事业可成就,又可成为解脱之因。因为善念发心当中,可以同时圆满,有什么理想就可圆满你的理想。那么,为什么你的理想暂时不能圆满呢?就是自己业力沉重的原因,靠这种善念发心的方式修行,逐渐减少自己的烦恼,能成就意愿就不必所言了。所以,平常的放生、打坐等一切善法都应在善念之中而去修持。刚才所言的偏念,即“恶念发心”和“无记之念发心”,是修法者不知如何真正发心而产生出的问题,就是不了知“恶念发心”和“无记之念发心”行持的利益都可聚集在“善念发心”之中。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执着于善念之中的功德,也同样会成为偏念发心。
若要在真正的善念发心之中去修持,力量就强了。“愿度化一切众生而证佛果”,以此发心修持,那么若是你今天放一条生命,由于具备圆满菩提心之摄持,其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平常在形式上所作之事,其轻重界限不在于强弱、多少的差别,而在于“发心”是否符合佛教的教言,于此讲解你功德的强弱。故此我们不能把一切树立在表面形式之上。因此,此善念发心相当重要。
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关于“三种殊胜”的开示
上师提问:无论修显、修密必须具足三种殊胜,若无这三种殊胜,一切都成为有漏功德,只能得到人天果位,试问此三种殊胜是什么?
答案:前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修任何法都要具备三种殊胜,没有具备这三种殊胜之法都称为是有漏功德。依靠有漏功德只能临时在人间和长寿天得到少许快乐,但是,达到一定的时候,还是处于轮回痛苦之中,因此,要得到无漏功德,使所修一切善法成为解脱之因,必须同时具备三种殊胜而修法,“每次修法”都应按此方式行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道上?如何观察自己的修法功德是否在增长?
师答:无量功德可以总摄为三种:信心、悲心、无常心。
无垢光尊者曰:“不知觉受证悟之辨别,修持觉受执受证悟迷,证悟何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自心恒具无常出离心,呈现无有偏袒之诚信,大慈大悲等显诸功德。”
如是所说,大家自我检查一下,你在初入法门直到现在,对待无常之念是与往昔一样呢?退步呢?还是增长呢?往昔你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而进入法门,那时你的悲心是断续产生的,现在是一样呢?还是自然消退了呢?以前你有时对上师如法的行为产生出许多信心,有时又会产生出疑惑,那么现在你对上师与法的信心,又是如何呢?从前你觉得密法当中有功德而进入密乘,现在你已了知密法之中相似含义,以此了知的相似见解再配合修法的能力,你对密法的信心是增上了呢?还是后退了呢?若是此三种功德下降,无论你修法时间有多长,也决定可以说没什么意义!当然对于获得世间之福可能是有作用的。因你的发心与修法的方式不在正道之中,所以你的修法不能成为解脱之因。现在我们以自己修法为主……。因此,现在我们自己修持状况中要以这种方式辨别……
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共同外前行是否是次要的法,能否省略不修?
礼历代传承上师!!!
共同外前行是否是次要的法,能否省略不修?
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却 传授
大家都知道“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等是共同外前行,没有什么不懂的,是不是这样呢?看看我们现在的出离心如何,我们对修法的精进如何?我们对上师的信心如何?我们对众生的悲心如何?如果这些功德还没有到量,说明我们闻法还未达到圆满。
如果闻思的内容不能溶入自相续,如同大家从小就知道天空是“空的”,学法后也知道个“空” 的名词,仅仅知道名词,对大家有什么利益呢!?
以前西藏有个大成就者,从来没有露过笑容,他的弟子问他为什么不笑?他说:“人身是很难得到的,幸亏没有落到八无暇中,现在还可以修持,有什么可笑的呢?”因此,他时时刻刻都以这种珍惜人身、精进修法的方式修持,达到了昼夜一如的功德,无论白天或晚上,都没有贪睡、昏沉之念。昏沉并不是人的本性,你看诸佛菩萨哪个在睡觉呢?他们是没有昏沉的。喇嘛阿秋有个上师叫德雄活佛,他早上起来如果产生昏沉,当下就观想寿命无常,昏沉当下就会消失,再想睡觉时怎么也睡不着。所以,你真有寿命无常之念,昼夜一如,怎么也不会产生昏沉。喇嘛阿秋从小到现在,除了病重时,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就是因为“时时刻刻”观想寿命无常,而精进修持。
不要把前行当作次要的法,你现在没有达到真正果位,就是因为前面的基础太差了。所以,我们每日修法的功德怎么也不增长。不要说什么“业障重”之类的话,你的业障就在于你不把真正的法当作胜义之法,而把它当作次要之法,想抛开前面的法,直接进入正行的法,以为到时候就可以证得佛果。但这样的利根者亦有,如同胜喜金刚和麦彭恭波老人,但是你具有同他们一样的信心吗?所以利根者可以不经世间禅定,直接进入出世间禅定,而证得佛果。我们却不能以这种方式修持,我们都应当打好前行基础。
……按照次第方式如理如法的修持是相当重要的。否则,依止上师也就没有什么利益了。而不依止上师可以得到证悟,哪部经续也没有讲过。华智仁波切依止过很多上师,从来没有分别过“这是前行,这是正行”。阿底峡尊者依止过153位上师,无论上师讲什么法,都把它当作调整“自相续”的对治力,从未分别过哪个法重要、哪个法次要。我们讲述的一切法,都只为对治自己的思维,有此认识,即便只念一句“嗡嘛呢叭美吽”也是对治思维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诲。
为此,大家应当抓紧时间修法。因为1、自己的寿命是无常的,2、上师的显现也是无常的,3、浊事中世事也是无常的。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与上师分离,在没有显现此相之前,应当按照上师的教诲精进修法!
目前修法以修何为主呢?目前修法以修无常为主。恒时思维我马上就要死了,可能出车祸死,可能生急病死,可能被毒死等等……修到何种程度呢?觉得现前就会死的,明天就会死的,我们马上就要被从地球上赶出去。只有“时时刻刻”观想人生难得,寿命无常。无常修好了,修什么法都会精进,都会进步,都会成就。否则修任何法都不会成就,还可能成为世间有漏之福。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无常随时随地都会显现在我们面前!
附:上师所提问题
什么是共同外前行,观想共同外前行时所厌离之缘是什么?能厌离之力是什么?厌离之果是什么?所问请详细解答。
答:共同外前行包括:(一)观人生难得、(二)观寿命无常、(三)观轮回过患、(四)观业之因果。此是初行者入佛门,行者精进证悟智慧三种要义之因。
观想共同外前行时,所厌离之缘是“轮回”,能厌离之力是“观想四因厌离”,厌离之果是“出离心”。
因无始劫来,我们执轮回为净、乐、常而入邪思,轮转不休,而今舍此轮回,所具之力是观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此四因厌离,恒时观修此四因厌离之果,必定对轮回产生坚定的出离心
大恩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授——大乘与小乘的差别
前面已讲完小乘之见解,在未讲后面大乘见解之前,先应了知大乘与小乘的差别。
依无垢光尊者于《如意宝藏论》所讲,大乘对比于小乘有七大殊胜:
1、所缘广大:大乘法所缘如虚空法界,无有限量,无有边际;而小乘法所缘是有限量、有边际的。智慧的显现即是无限;思维之显现即是有限。
2、成就广大:大乘行者可令自他成就:以菩提心为基础,依大乘见解而修持,首先自己断除障碍,证得佛果,然后显现色身,度化无量有情。小乘自度尚未究竟,何况度人。
3、智慧广大:大乘中具悲空无别之见;小乘虽于外境无方微尘、内识无时分刹那两种无别中安立胜义见解,但不具大乘悲空无别之见。菩提心本体为悲心发愿,故大乘于道中悲心明分显现时,配合空性而修,终证悲空无别之见。小乘虽也属二谛无别之见,但尚在粗、细法我之中安立此见,并未真实断绝法我,证得清明见解。
4、精进广大:小乘发心为自己解脱轮回、证得罗汉果位而修行。大乘断绝执著人、我之念,于无量劫中为度化一切众生作利益。
5、方便广大:小乘中也有方便,是欲断有(轮回)希寂(涅盘)而证罗汉寂灭之果;大乘中是为断除有、寂二边而修持,不惧轮回、不希涅盘。何故?已证有寂无二之见。
6、佛(果位)大。小乘得少为足,满足于所证罗汉果位,且不认为罗汉果位以外还有佛果。而大乘佛果断二无明、证二清净,具利他十八不共法之功德(超越凡夫,不与凡夫共同的十八种功德)。
7、事业大。大乘于众生未尽,轮回未空之际自成他利。小乘虽没有舍弃众生之念,但也没有立即度化众生之念,故于证果时只能度化少量有缘众生。大乘于道中修持时,便已具度化一切众生之念而作修持。
上述为词句中大乘优于小乘的区别。修法中应当自检:自己是否具此七大殊胜的发心及功德。若具有,则是大乘弟子(密乘为二种大乘之一);若不具,则为名义上的大乘行者,实际可能只是小乘修法,甚至还在凡夫之中。
上师为九宝之尊,外为三宝,内为三根本,密为三身。
一切诸佛菩萨之密意均聚集于上师之中,一切诸佛菩萨本体与事业的显现乃为上师之相。
因此,无论行者修持何法,乃至礼中,都要把所修的本尊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样,在修法中自然能够产生一种诚信。否则,若不了解上师所具功德之义觉得上师就是上师,本尊就是本尊,二者是不同的,有此固执分别念中,就已不是密法见解了。
上师总分为六种,“总师、引师、誓言灌师、酬忏师与令解心续师,以及窍诀传承诸上师”。
一、总师:也就是一般上师。凡是对自己说法,使自己获得微少利益者为一般上师,但未使自己获得出世利益者不叫上师,因未获得自相续有益,故调正行者三门烦恼而讲授对治法者才叫上师。所以,违背普通人和违背一般上师,后者的过失极大。
二、引师:赐予皈依戒等,将自己引入法门,从无道引入正道者为引导上师。
三、誓言灌师:赐予灌者,名为誓言灌师。灌是当下所传之法,誓言是此后修持之法。
四、酬忏师:作忏悔、酬补之境者为酬忏上师。如你已犯戒,在某上师前忏悔所造罪业,弥补往昔的过错,此上师帮助你忏悔,不仅靠自己之力,上师也同你一起忏悔,如此依止的境为酬忏上师。
五、令解心续师:讲授续部诸法者为令解心续上师。应知金刚上师讲授的极密一切法都是续部法。既便所讲为显宗法,但彼也在续部含义之中。因其以不同方式调整行者自相续,所以称为上师。
六、窍诀传承上师:赐予甚深窍诀者,以“无上窍诀法”、“成熟口诀法”方式传法者,则为窍诀传承上师。
六种上师最重之境为誓言灌师,讲授续部及传授窍诀上师。对此虽作少许损害,行者必受各种不乐苦恼,这是一定的!因为这几种上师依密法方式为你讲授,可以使你今生证得解脱。若作少许令师欢喜之事,也会获得无量功德。
若违背其余几种上师,罪过也是很大的,应当忏悔。
我们修法的目的是——调整“自相续”!证得佛果,不是为了堕入金刚地狱,故应当按如理的方式而修持。
若依止上师后,无论上师示现如何,都要生清净心。哪怕此上师已投生于地狱中,你若将上师观为诸佛菩萨本体之相,同样可以得到加持。
加持不在外境中,是在你清净的信心中,正如往昔藏地老媪祈祷狗牙而得到解脱的公案,狗牙未有加持之力,然她具足信心,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融入狗牙而加持她而得解脱,所以对于上师应当观功念恩,不要观察过失。
 
 
 
金刚道友之间的探讨
1、在念经、修持善法的过程中配合静心打坐,不加思想改造,也就是处于清明之中,如果上师不在身边,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自己的导师。但问题是如果修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偏差、执着某种境象和妄念,出定后会不会有些呆傻?我发现有的人就是这样的,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个问题我看得不是太明白,是否指出定后得的状况?如是,不能一概而论,显现呆傻与打坐中出现偏差并无必然联系。打坐中出现偏差,多为前行基础薄弱、并且对禅修中出现的偏道、邪道不知如何调整所致。根据无垢光尊者与麦彭仁波切所言,见修行果四者,宜先确立见解,而后进入禅修。现今很多人忽视闻思的基础,对于何为空性并不细察深思,甚而连最基本的出离心都不具备,一上来就打坐,无异于盲修瞎炼,其见解最高也无非是色界无色界而已,甚至连这也很难达到。这是指大多数人而言。极个别根器极佳者,对上师具足极大信心,靠上师加持和自己信心也可证悟真实见解。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把前行基础打牢为妥。禅修中出现偏差,找自己导师调整是最好的。如做不到,可以依照晋美岭巴所著的《狮吼论》尝试自行调整。但最根本的还是有金刚上师予以调整。如果定中出偏,出定后可以有种种显现吧,比如有人疯狂,有人呆傻,不一而足。但另一方面,有些证悟的成就者显现一些旁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比如米拉日巴证悟后整天睡大觉,其弟子心生疑惑,他马上得知,告诉弟子,我现在睡觉,和你们整天打坐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我已经证悟究竟光明境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光明境界中。因此外表显现如何不重要,关键是其内心的功德如何。分清自现与他现还是很重要的,否则法王如意宝与喇嘛阿秋在我等面前并没有显现一个本尊出来,难道能说他们没有功德吗?
2、有的人认为打坐后,念经就不重要了,只要修好禅定就行了,我认为应该念经配合打坐比较好,你们是怎样认为这个问题的?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认为,虽然最终必然是依靠打坐禅修之中而证悟成佛,但是现阶段打坐必须配合念经修法。原因是什么呢?根据麦彭仁波切《定解宝灯论》第3问:“入定有无执著相”与第四问题“观察修或安住修”的回答,最究竟的修法当然是禅定,于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之中而安住,没有任何执著相,当然也无所谓念经修善了。因此时已经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善与恶、是与非等执著,远离一切思维改造,而安住唯一法界之中。此为真实修法。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本身还没有具备真实见解,如果告之入定没有任何执著,其极易堕入庸俗无念之中,一开始就极为放松,即如雪猪子冬眠一般,“如石沉海平凡住”,好的话得到生于色界无色界天,坏的话极易堕落畜生道。因此宁玛巴自宗,特别是依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教言,主张初学者首先通过闻思抉择定解,而后打坐修持。对初学者,一开始无法直接安住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则需先了知何为空性,而后执著一个空性而入定,破除四边中的有边。此虽未究竟,然如上楼之阶梯,为少勤无障之路。待对此单空见产生定解后,再引导其破除对单空的执著,修远离四边八戏、明空双运的胜义大空,此时即可远离一切执著,直接入定安住。至于观察与安住,即观与止的关系,宁玛巴自宗主张初修者先观察修,引生定解,而后安住;具备一定基础后,观察修与安住修轮番进行;最后禅定力量很强的时候,且已于远离四边的大空产生坚固定解后,即已不需再观察,而直接安住修。以上是宁玛巴自宗的见解,因篇幅故不尽述他宗的说法。具体可以参阅《定解宝灯论——新月释》。此说法与普扎活佛传授的窍诀无丝毫矛盾之处,唯有实修后才可以领会二位上师的密意。这是把念经等善行作为打坐的加行来说的。另外大乘菩萨还有入定与出定的区别,入定安住光明法界之中,出定还要行六度万行,因此念经与打坐也不可偏废。
以上回答未必尽善尽美,希望提出来与广大金刚道友探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