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激光售后工资多少:刘震云:家有律政俏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07:37

刘震云:家有律政俏佳人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614  发布时间:2009-8-25 12:38

/本刊记者  邓娟

 

  

故乡面和花朵

刘震云和郭建梅是北大时的同学,他比她高一届,他学中文,她学法律,两人还是老乡。有次一起坐火车回老家,因为皮炎,他的手上贴了胶布,郭建梅就问怎么了,他急中生智回了句:“小提琴拉的呗!”还煞有介事地说当年在部队文工团怎样怎样的才华横溢……很多年过去了,郭建梅偶尔还会开玩笑,老刘怎么最近不拉琴了?

刘震云说:“原先,我一直以为她是个简单的人,现在看来,她非但不简单,还很不一般。”

1979年的高考,郭建梅以河南安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大法律系录取。她在北大一位同学的宿舍里认识了刘震云。第一次见面,刘震云一开口就是托尔斯泰之类的,她感到有点晕。当时就想走,听不下去。在她的印象里,中文系的人比较浮躁,靠不住。

郭建梅大三过生日,刘震云给她买了两朵塑料花,还有一兜梨。“那个梨上还带着烂眼呢,两毛钱一堆的那种,就这样的梨,不知道省了多少天他才省出这些钱来。”

她觉得这些梨特别好吃,开始觉得他真诚、善良、憨厚。直到他成了知名作家,那种骨子里的朴实仍然没变,就像他的小说脱不了“故乡面和花朵”这样的字眼。刘震云当时一年到头穿着他妈妈做的布鞋,穿久了,脚上的大拇指都露了出来。平时,他拿着一个磕得坑坑洼洼的铝饭盆去食堂。“我留心了一下,他每天都喝粥。当时学校有猪肉馅饼,1毛钱一个,特别香,我都没见他吃过。”但是在街上看到要饭的,他都会给点钱,五分、一毛、五毛都给过。他说:“你看,都是我兄弟。”

她挺感动:“这个人怎么这么善良啊!”

在北大上学的时候,郭建梅的妈妈患了乳腺癌,到北京做手术。瘦弱的刘震云背着她上楼下楼。郭建梅说:“他现在也不胖,那时候特别瘦,有一次,我觉得他真的是背不动了,站在那里,我在那里扶着。”那时助学金195毛,他就偷偷在外头给人抄稿子,从没见他吃过好的。

郭妈妈说,小梅啊,这个人真是好,你看他自己不舍得吃,一个肉包子都不尝,都给我们吃,他自己去吃馒头。

1985年,郭建梅大学毕业两年后,她妈妈病危。她当时在司法部工作,很想干出一番事业后再结婚。“我妈说,不行,小梅,你必须结婚,我看不到你的将来,但我想看着你结婚,你结婚我就放心了。”

在河南,郭建梅的老家和刘震云老家就隔着50多里。刘震云请来一辆吉普车,穿着借来的呢子衣服,把郭建梅接走了。

 

我觉得她特别伟大

1995年是郭建梅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那时,她在《中国律师》杂志工作,一天去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她被陌生的NGO议题迷住了,本来只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她在那里待了十几天。在论坛上,有国外人士问中国有没有针对妇女的民间法律援助组织,没人能回答,当时的中国真没有。

在大会上,她第一次听希拉里的演讲。主题是: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那次大会,她觉得“找到了亲人”。

她回去告诉刘震云,“NGO的工作太适合我了”。刘震云听了之后说:“你觉得快乐就好,你愿意做的事情我绝对不干涉你。你选择的事业是超前的引领性的,相信自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郭建梅一听这话,就觉得踏实了。

一直以来,刘震云总能给她踏实的感觉,她现在还是个资深美女呢,当年那也是一朵花,就有同学就为她惋惜,觉得应该找个条件好的。“他们说,你踏实个什么啊?穷得丁当响。”

但郭建梅就是觉得踏实,“他是个农村老实孩子,从来都是忍耐,又内向……”

郭建梅的哥哥是法官,劝她说,一般律师都不好当,别说公益律师了。大多数人都对她的选择持反对意见。在那个年代,辞掉铁饭碗还过于惊世骇俗。朋友说:“这事可为而不能为,你就傻吧,你就疯吧。”

郭建梅还是义无反顾辞去了《中国律师》杂志社主编助理的工作,与北大老师一起,组建了中心,做起了针对女性的民间法律援助与研究工作。她成了中国第一代公益律师。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中心提供了4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条件是一年至少代理50个法律援助的案子。

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但郭建梅已经走了14年。

20073月,希拉里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向郭建梅颁发了“2007全球女性领导者奖”,当年全世界有8人获此荣誉。希拉里曾来过郭建梅的中心访问,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来过。中心的墙上,挂着她们的照片和题词。

刘震云说:“现在她的事业做的红红火火,帮助了很多弱势群体。”一次聚会上,有人问刘震云:觉得你老婆怎么样?刘震云很认真地说,我觉得她特别伟大。

 

抑郁的时候让她开心

中心正式运营后,郭建梅才知道面临取证难、不被外界信任等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连法院系统的个别法官对法律援助也是抱着一种蔑视的态度。更糟糕的是,中心成立早期,接受的法律援助案子以败诉居多。“当时感觉法律援助实在太难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和她的夫人切丽年轻时都做过公益律师,国外很多律师在做商业律师之前都做过公益律师,“在中国不是这样,一些人看来,谁做这些都是傻子,脑子进水了。”

中心成立5周年的时候,郭建梅感到身心俱疲。那段时间,她经常哭。“我很少跟刘震云说这些事情,不想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里。”看着郭建梅心情不好,刘震云对女儿说,带着你妈妈去散散心,回来就好了。一家人去了千岛湖,从上海坐船去时,郭建梅就开始流眼泪。女儿在沙滩上弄了个沙雕,想让妈妈去看,跑过来把郭建梅挡在脸上的帽子拿开,看见她的眼泪在哗哗地流。女儿特别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刘震云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干这么点事情就得这个病了?你看我当初被退了这么多稿子都没抑郁。”

郭建梅家里有两个箱子,里面装的全都是刘震云当初没发表被退回来的稿件。“他当初写了好多年东西都还没被认可,急得不行的时候,他写,我给他扇扇子。”

郭建梅去看了医生,诊断结果是:中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得过抑郁症的朋友告诉她,得了这个病,脸皮得厚,不要闷在心里不说,不要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得锻炼,一定要吃药。

郭建梅有时回到家后抱怨,现在特别的累。刘震云就对她说,那是你自己的选择,就不应该叫苦。刘震云每天早上都坚持跑步,下雪天也跑。在刘震云的带领下,郭建梅也经常去跑跑步。

刘震云给她的支持很多。“他说没关系,我跟你一起扛着,实在不行你就回来。他给了我一个很安稳的后方,那是一个港湾,不至于我失业了,没有钱没地方住。”

两个强女人

刘震云在电影《甲方乙方》里,演过一个情痴,那是他演的第一个角色,而且还是一个特别不着调的角色。

马俪文拍《桃花运》时,作为好友的刘震云去“探班”,当时正好缺个群众演员,上街找还得花钱,导演就让他上了。说实话,刘震云的表演相当出彩,比葛优还招人待见。没想到提起这事,郭建梅就紧张起来。刘震云有N多资深粉丝,其中有些文艺女青年的来信相当火辣,郭建梅对些表现得很超脱,但不知为什么,提起电影她就尴尬:“我的天啊……”直到现在,她都不敢去看。

刘震云的表现则轻松得多,他笑呵呵说:“演电影这事,我女儿都说不靠谱。但既然朋友叫了,我的榜样是鲁智深,就随朋友去了趟沧州。”

老婆和女儿的评价,刘震云是在乎的。在家里,他是“最没有地位”的那一个。“早先是太太做老大,后来发展成女儿做老大,自始至终我要考虑的就是投靠哪一边。我也思考过为什么就没有轮到我的时候呢?结果她们就会一起告诉我答案:你太笨了!你说说,我的地位怎么凸现得出来?”

刘震云有天早上跑步回来,发现楼下有一帮工人在扛大木料上他们那栋楼,他就纳闷啊,这是怎么了?结果一上楼,好家伙,上的就是他们家,一问家里“领导”才知道,要在阳台上搭个木亭子,他比工人知道得还晚呢。家里的事完全不用他操心,有劲也使不上。“她们总怕什么事被我知道了会搅和烂了,对于这个我很苦闷。”

不过这个“苦闷”是乐呵呵、心甘情愿的。

女儿还在上大学,小名妞妞。郭建梅说:“妞妞跟他爸那叫一个黏乎!两人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话。”

刘震云说:“妞妞不怎么关心我的书,估计她也没怎么看过。平常都是她教育我,最常说的就是让我做人要聪明点,为人处世、自理能力都有待改进。她周末回家一扔书包,看到我就会问:小刘最近怎么样啊?我们很像朋友,老朋友,关系非常铁。”

刘震云出去采风,有时带上妞妞,两人一路走一路聊,高兴得不得了。女儿今年21岁,169的个子,长成大姑娘了,还吊着爸爸的膀子看夜景,逛夜市。有时被人认出来,就听见别人说:“哎,那不是那个作家吗?”

妞妞就往家里打电话:“我们在吃羊肉串呢,别人还以为我爸带个小蜜。妈,你吃醋吧?哈哈……”

在宾馆办登记,女儿说:“我们住一个屋啊。”人家就怪异地看一眼,刘震云赶紧拿户口本说:“我们是一家的。”

郭建梅工作忙,有时她感慨自己不是个贤妻良母,但在刘震云眼里,她绝对是。让郭建梅感动的还有,“他是天下最好的爸爸。女儿读书,天天都是他接送。”

刘震云说得一口“河普”,河南人的普通话,跟朋友们在一起的口头禅是:值个甚你恁地说!意思是帮你个忙算个啥咧。

生活平凡幸福。记者后来跟郭建梅混熟了,成了哥们后,就听到郭建梅另一番论调:“他呀,特别不着调,不靠谱,傻了巴唧,跟没睡醒似的……”

 

刘震云简介:1958年生于河南省延津县。当过兵、中学教员、报社记者。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已发表《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等中、短篇小说三十多部,多次荣获各种文学奖。其中,《手机》、《我叫刘跃进》改编成电影,近期新作《一句顶一万句》,被评价为“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郭建梅简介: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婚姻家庭法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副教授。曾在《中国律师》杂志社工作,1995年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专职从事妇女法律援助至今。

 

 

来源:《家人》杂志 家人网 www.ijia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