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华为手机:“执”:一个理解人生和宇宙本质的新名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41:53

现代意义下的理解,就需要创造新的名词来把握,而新名词的创造过程,一开始总是为少数高智慧的人所理解,一般人总是会怀疑。

例如几百年前,人们一定不知道“移动电话”为何物?当你向他说明,他也不知所云。

其实,从“移动电话”的物质材料看,当时地球上都已存在着,其工作原理也潜在着,无非当时的科学还没有相应的语言和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能创造出说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语言和文字,本身就是科学创造。

量子物理已经解释了原子结构、组成和大部分原理。要认识原子核内的基本粒子的规律,现代物理学家不断提高高能加速器的能量,用高速粒子来“轰击”或“撞击”原子核,想藉以了解“核”的组成。

科学家发现“核”会因不同速度的撞击产生不同的粒子(现已查明有400多种基本粒子存在)。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表明,宇宙的起源是由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和不同组合演化而来的。

科学证明,宇宙间存在着四种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例如地球之所以围绕太阳运动,是两者间存在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是电磁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子和质子结合成原子核是强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些基本粒子衰变及俘获的重要原因是弱相互作用的结果。(8801.net) (8801.net)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和变化,物质世界呈现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宇宙间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性探索一直为科学家所关注,科学家坚信世界具有物质的统一性。

例如,近代经典科学一直认为,能量就是能量,质量就是质量,当有人说,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许多人会说不可思议。直到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公式:E=m﹒c2后,才算有了定论。

在现代科学的条件下,要正确理解人生与宇宙的本质,就需要创造全新的名词来说明,这个新名词就叫“执”。

“执”是一种愿望念力,具有执著、执拗的意味。“执”存在于从基本粒子到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单细胞、植物、动物、生命、灵性不断进化或退化的漫长过程中。

有人会认为“执”很抽象、很难把握,这里我们举个例子:计算机系统最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硬件相当于客观自然,是物质的,有结构的,就好象由基本粒子——“子”所组成的物质实体。

任何一台计算机的内存、速度等基本参数是一定的,它能发挥多大的潜力则取决于软件,而软件是一个主体意识的产物,软件水平高,硬件参数发挥效率就高,否则硬件的许多功能会被闲置,软件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执”。任何“子”、“能”和“信息”都有“执”的成份。

就人生而言,“执”的不同,决定着生命自组织的效率和方向的不同。没有“执”的生命与物质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执”相当于计算机软件中的本源(Bit)——0与1。二进制看起来比十进制或其它进制来得简单,但现代最复杂的计算机软件程序都是由简单的二进制中进化而来的。

同理,生命的进化,智慧的进化,灵性的进化,也同样是从“执”发展而来,它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灵性无始无终,肉体缘生缘灭

灵性起源于“执”。灵性,类似于灵魂的概念,又不同于一般认知的灵魂概念。灵性是长期演化、复杂化的“执”的表达,这种表达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它依着不同的“缘业”,穿梭于不同的宇宙区隔。

这里要说明的是何为不同的宇宙区隔?我们所指的大小宇宙,并不是以空间的大小而定的。不论是大至100亿光年尺度的宇宙天体,还是小至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粒子,在不同空间尺度的系统均为小宇宙。

大小宇宙的认识区隔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一是经验层面上的小宇宙;二是意念层面上的大宇宙。在经验层面上的宇宙区间(小宇宙)是我们感官能够真实地触及到的客观现实,如金钱和财富、美酒和咖啡、房子和汽车等等。

而在意念层面上的宇宙区间(大宇宙),自然科学却难以用实证的方法介入,至少目前的科学方法尚未有效地介入。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主体意识的结果,而不同的主体意识,其认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宇宙区隔的概念是指宇宙并非单一的,现代宇宙学家眼中的宇宙,一般科学家眼中的宇宙,不同宗教教派所刻划的宇宙,以及社会一般公众的宇宙观都是不同的,甚至天差地别。不同的宇宙观常常会引发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所言的“宇宙区隔”是一个相辅共存的多重宇宙观。就好比宇宙是一种混合的液体,如:水、甲醇、乙醇、醋酸……混合在一起,每种分子像一个小宇宙(或称子宇宙),这几种分子都是透明无色的,所以它们作为一个宇宙的整体,肉眼是不能区分多种分子的存在。

尽管这些分子都是由基本的氧、氢、碳等原子构成,但最后还是以缘业相聚,成为不同性质的分子。当分子链(缘业)断时,就会重组新分子,依靠新的链(缘业)生成各种分子而存在于各子宇宙。当然分子的断链不是轻而易举的。

当我们说“执”可以穿越不同的宇宙区隔时,如果一个人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用小宇宙思维模式去理解,他想象不出意念层面上的宇宙区隔,因为这是一个超时空的大宇宙的观念。

一般的人对人生的理解都是停留在对肉体存在的理解上,很难超越经验层面。只有对人生真谛的开悟者,才能超越肉体,超越经验,使精神升华。

“执”的自性、灵性能在不同的宇宙区隔(大小宇宙)转移,也就是“执”在不同的宇宙区隔中与不同的能、物、信息综合体结合,产生互动关系,如基本粒子在“执”的作用下,形成原子核;

原子核与电子在“执”的作用下,形成了原子;不同的原子又在“执”的作用下,形成分子;在“执”的作用下,形成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多分子体系——单细胞原始生命,随后分叉为三个演化方向:1.动物;2,植物;3.人类。

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智慧、灵性都在演化、进化的过程中。“执”之永恒,“执”之常存。对“执”的常在的体悟,会有一种喜悦感,会使人境界升华,自我超越,开拓无比。我们不指望人人都理解“执”的深刻内涵,但求更多的人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执”的载体既是物质、能量,也是信息

牛顿力学的最大成就,是科学地解释了在时空结构中物质与能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揭示了物质是守恒的,能量也是守恒的。

一座水坝一旦蓄水,就有水位差;水位差形成的是势能,当有落差的水冲击水轮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当水轮带动转子切割磁力线时,动能就转化为电能;

当电能通过电线传递至电器,电能又转化为不同的能量形式:电机把电能转化为动能做功、电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空调器把电能转化为制冷或制热等等,从而使能量被耗散。

不论能量如何转换,总能量始终是守恒的,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和变化。同样,信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但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仅仅是20世纪的事。

信息与物质、能量有许多差别:

A 信息是不守恒的。没有一个人向别人传递了信息而自己失去了信息;

B 信息具有增殖性。精彩的一条信息可以一传十,十传百,而不会损失或耗散;

C 信息具有主体性。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如获至宝,有些人不屑一顾,有些人无动于衷;

D 信息需要解码或解密。

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场的空间里,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无线电波携带着从地球外的通讯卫星上传递回来的大量信息,当你截获这些信息时,你需要用一定技术手段来解码,把这些信息转换成可认知的文字、图像或声音,否则这些信息都是噪声或毫无意义。

相比之下,理解信息要比理解物质、能量复杂得多。人与动物能否通讯?人与“外星人”能否建立通讯?科学家坚信这是可能的。

事实证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动物的形体语言来获得信息,从而了解动物的需要或下一个可能的行为。长期和动物生活在一起的人,如动物园的饲养员或养宠物的人,与动物完全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

然而动物是如何解读信息的,科学界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回答,用巴普洛夫的“动物条件反射原理”来解释显然并不深刻。据说修炼到一定境界的大师,在通过毒蛇猛兽成群的地方时相安无事,而一般人常常会险象环生,这又当如何解释?

科学是伟大的,能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和规律,但是当代科学也不无缺憾,并不能说明所有现象,尤其是在精神领域,如心灵的遥感、意念的潜能、梦境的奇特等等,这些现象本质上是信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而解释这些信息现象,当今的科学显得力不从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技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人们感到信息之奇妙,甚至不可思议。

一百年多前,当一位科学家告诉你,只要有一个像眼镜一样的信息解码装置,你就可以身临其境游览世界各地,在电影、电视尚未出现的年代,虚拟现象就像是天方夜潭。尤其在三维空间里鲜活生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般电影、电视无法比拟的,技术的进步能使许多事情梦想成真。

人们不禁要问:人的大脑是不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生物信息解码和发射装置呢?这种“装置”性能的高低会因人而异,性能高的也许能遥感相关信息;性能低的不具备这种功能。

人的神秘的第六感觉是不是与此相关?也许是如此,只是当今的科学尚未揭示它而已。人的意念对相关客体的作用和诱导,其载体会不会就是信息呢?

每一个人都会形成一个信息场,思想和意念是无形的,犹如气体或磁场,一般人很难察觉,只有“执”的进化较高的人才会感悟到,只有信息相关度很高的人才能领悟之;

而言语是气体般的思想的液化形式,它成为一般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但要了解这些信息所携带的思想,仍然需要一个解码过程;文字是对思想的固化,文字的特点是能使思想进行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

但是,人最核心、最珍贵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和意念,它是人的本质所在。语言和文字只是思想的外壳和物化,是思想的折射,是否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是有疑问的。

心灵之镜不明、不清,思想的折射显然不清、不明;心灵是明清的,但缺乏将思想液化和固化的能力,同样不能展示内心思想的精华。

一个人“执”分的高低、“执”进化的程度决定了其生物信息解码和发射“装置”性能的水平。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它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有序化程度。

对生命系统而言,仅仅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只能维持肉体的存在,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使灵性进化,而灵性进化的本质是“执”的进化。

当然,灵性进化方向的选择是复杂的。是趋恶?还是趋善?现实生活中善与恶、好与坏是交织、交互的,有时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如果心灵之镜不清明,常常就不能分辨。如果就事论事,同样不能判断。

只有正确地理解宇宙和人生的本质,才能在一个最高层面上界定和选择灵性进化的方向,使“执”的发展走入坦途,不至于迷失方向。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并改变着整个世界。今天,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如何拥有信息,而是如何在信息的汪洋中学会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选择的过程更体现了主体意向,突显了主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