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概括:科学网—出身与个人奋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3:29
  今天的青年人可能不大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当年文革时曾有个“血统论”。这个论调简言之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或者如印度电影《流浪者》中那个大法官也就是影片主人公拉兹的父亲所声称的“法官的儿子就一定是法官,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血统论”对于那些“出身不好”,即来自地富反坏右家庭的青年人的精神压力是极大的,看过描写文革时期的伤痕文学以及改编的影视作品,诸如老鬼的小说《血色黄昏》的人,对此可能深有体会,更遑论那些亲历者。而对于血统论的批判也造就了一个文革中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年轻人遇罗克的死(见“1970年遇罗克因《出身论》被判处死刑”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9-23/111818709900.shtml)。

    不过上述文字稍微偏离了这篇博文的中心内容,因为我在这里不是要讲文革的历史及其受害者。尽管有理性和批判精神的人们早已唾弃了血统论和出身论,但今天的社会里似乎依然演绎着翻版的、变形的、简化了的出身论。在科教领域里比较典型的就是所谓的第一学历以及外国博士。

    这番话由我这个“镀过金的土鳖”的口中说出来,似乎不免有点儿酸葡萄味。“土鳖”就是“土鳖”,镀过金(在国外做博士后)了也只能算“镀过金的土鳖”,似乎无法和那些金光闪闪的“海龟”们,也就是正宗国外博士学位获得者们相提并论。就如同本科(第一学历)是一般学校的经历,就算后来研究生上了985211和中科院,申请职位或竞争人才计划时容易处于不利地位,见到第一学历或者出身好的同学也自觉或者“他觉”矮了一头。

    我本科四年级末到五年级初时,在全国的学院改大学的风潮下,校名由北京医学院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除了新建的药学楼和校图书馆让我觉得好(尽管我只在五年级最后一学期使用过,然后就毕业了),把学院改成大学在我看来没什么差别。当然这只是一个学生的观点,也许对于老师们,特别是领导们来说就不一样了吧。后来我当了老师,听到的不少老师的观点是,这对于老师也没什么差别。那么只是对于领导不一样吧?我没有当过领导,也没有领导跟我交心,说这个改名对于他们是否有什么影响,因此不敢妄下结论。

    对于北医与北京大学的历史渊源我是知道的,但认为也就是限于历史而已。后来毕业很多年后,在高校的合并浪潮下,北医又变成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这除了给我写简历增加麻烦外(要注明原名和现名),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差别。后来发现差别了,在不少网站上注册发现填写毕业院校时,北医的选项被“消灭”了,要么就填北大,要么就没有可填的了。我没有感到加入到中国名校北大的幸福和快乐,只感到找不到“组织”的苦恼。

    有点扯远了,揪回来接着说“出身”的问题。我现在是老师了,有人会问你在招生时重视出身吗,也就是本科学历。你想听真话?答案是“是的”。但是且慢,我要解释一下,其实我更看重的是我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及所信任的人推荐。例如这个同学在我的实验室做过毕业设计课题,或者由那些不会无原则地说好话的老师出具了推荐信,这时我不会在意其出身也就是第一学历。然而现实是,推免生的录取越来越提前,我根本没机会自己考察可能招收的学生;至于推荐嘛呵呵不说也罢。面试的有限时间内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吗?我本来对此也不是太有信心,但总觉得聊胜于无。不过最近和一个同事聊天,他对面试持负面态度,认为那么点时间里根本看不出学生是否“孺子可教”。

    我的想法在老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不是真的惟出身论;但现实没有给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机会,在盲人摸象式的录取过程中(还不要说研究生院为了“公平”,制定了多少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条条框框),第一学历多少是个保障。依我的观点,当前流行的出身或第一学历论,是现行的一些不合理制度、社会普遍的不信任倾向,以及我国的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国博士论也有类似情况,考虑到我本人的身份,为了避免瓜田李下和酸葡萄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出身不好的同学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你要相信天道酬勤的公理。你要摆脱社会的偏见,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个人奋斗证实自己的价值。举几个我所认识和了解的例子,来给那些出身不好的同学们鼓鼓劲。大约按年纪排序,隐去主人公姓名,但我保证这是真实的例子。

    一名技术员出身(大专还是中专不详),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中科院院士;

    一名技术员出身(大专还是中专不详),通过努力在欧洲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杰青和著名科研院所的领导;

    一名普通大学本科毕业,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博士和国外博士后,成为长江学者和著名高校系主任。

    反之,外国博士也不是都很成功。一名80年代获得美国博士的人,尽管很早就进入国内顶级高校任教,但后来只是一名普通教师(我不是说当普通教师有什么不好,如同我本人也是普通教师);比起不少土鳖或镀金土鳖的同事来,并没有显示特别的优势。

    因此我的观点是,事在人为。与其抱怨社会的不公,不如自己苦练内功。社会的不公应当批判,但改变政策是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去做的事。作为普通人,坚守一份道德良知的同时,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才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