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使用温度规定:禅修与神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06:23

禅修与神通 [复制链接]

淡然居士 淡然居士 当前在线
最后登录
2011-6-29
在线时间
400 小时
威望
1284 点
注册时间
2010-12-14
积分
4742
帖子
460
精华
11
日志
0
IP卡 狗仔卡

中级会员

中级会员, 积分 47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8 积分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楼 发表于 2011-6-10 12:13: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 四十种禅修业处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无量、一想、一分别、四无色。贪行者适合修十不净及身至念。嗔行者适合修四无量及四颜色遍。

痴行者与散漫行者适合修入出息念。信行者适合修佛随念等六随念。知识行者适合修死随念、寂止随念、食厌想及四界分别观。其余的禅修业处,则适合一切性格的人。

所有的四十种禅修业处,都能达到遍作修习的阶段。于佛随念等八种随念、一想、一分别这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的阶段,不能达到安止定的阶段。其余的三十种业处,都能够达到安止定的阶段。


十遍与入出息念能够产生四种禅定;十不净与身至念只能产生初禅;慈、悲、喜三无量能产生第三禅定;舍只能产生第四禅定。四无色能够产生无色界禅定。

修十不净与身至念都需要运用寻,因此不能产生高过初禅及无寻的禅定。首三种无量必须与悦受相应地生起,因此只能产生与悦受相应的前三种禅定。舍无量必须与舍受相应地生起,因此只能产生与舍受相应的第四禅定。

在三种禅相当中,通常于一切的禅修业处,都可用适当的方法获得遍作相与取相。但似相只出现于十遍处、十不净、身至念与入出息念。通过专注似相,禅修者生起了近行定与安止定。

当初学者观察地遍圆盘等时,该目标即称为遍作相,该修习即称为遍作修习。在透彻地观察该相之后,当它有如张着眼看到般呈现于意门时,它即称为取相,而其时的修习则变得专注(等持)。

如是,专注者继续运用依于该取相的遍作定修习。当他如此修时,与取相类似的似相,即安立及紧系于心;此所缘没有原来的所缘的缺点、被称为概念及由禅修产生,其时即说似相已生起。

随后即已成就了近行定;此定力属于欲界,以及已舍离了障碍。此后,以该似相及近行定继续修习,他证得了色界初禅。

此后,他再修习初禅的五自在:转向、入定、住定、出定及省察。随后,通过舍弃寻等较粗的禅支,以及培育伺等较细的禅支,他依自己的能力顺次地证入第二禅等。

如是,在地遍等二十种业处能得似相。在其余十八种业处里的四无量,则取有情众生的概念为所缘。

在五自在当中,转向自在是能够随心所欲、轻易及迅速地转向寻、伺等禅支的能力。

入定自在是能够轻易及迅速地证入各种禅那的能力,而且在达到入定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很多的有分心生起。

住定(决意)自在,是能够依自己所决定的时间入定多久的能力。
出定自在,是能够轻易及迅速地从禅定中出来的能力。

省察自在,是能够在出定之后,省察刚才所证入的禅那的能力。

除了修好五自在之外,鼓励禅修者也掌握如何渐次地扩大遍处似相,直至遍布整个无边宇宙。

此后,除了虚空遍之外,他抽掉任何一种遍处的似相,然后以观察所留下来的无边空间进行预作。如此修习之下,他证入了第一无色界禅定。

禅修者以观察第一无色禅心为‘识无边’进行预作时,他即能够证入第二无色界禅定。

当他以观察第一无色禅心的不存在为‘无所有’进行预作时,他即能够证入第三无色界禅定。

当他以观察第三无色禅心为‘这很平静、真殊胜’进行预作时,他即能够证入第四无色界禅定。

对于其他的十种业处,当禅修者取佛陀等的功德为目标进行预作,而又透彻地获取该相时,他即已经通过遍作修习变得专注于它,同时也成就了近行定。

关于神通力,共有五种世间神通:神变通(如意通)、天耳通、他心智、宿住随念、天眼通。

从作为神通的基础的第四禅出定之后,禅修者转向于决意等;在进行预作之后,他证入显现神通的色界第四禅,取色所缘等为目标。

《清净道论》第十二章,如下地解释显现神通的过程:“在进行预作之后,他证入作为神通基础的禅那,再从该禅那出定。然后,若他想要显现一百身,他即如此进行预作:‘让我变成一百身’,之后他再证入作为神通基础的禅那、出定及作决意。他就会在决意心的同时变成一百身。”

神变通(如意通),包括了能够把自己显现为多身、随心所欲地显现与消失、毫无阻碍地穿墙而过、遁地、在水上行走、在天空中飞行、触摸日月、及能够去到梵天界。

天耳通,令人能够听到远处及近处微细与粗显的声音。

他心智,能够知晓他人的心念,以及直接地知道他人的心境。

宿住随念,能够忆起许多过去世,以及知道在那些世里的细节。

天眼通,令人能够看到天界或地界远近的事情。天眼通当中也包括‘死生智’,能够直接地知道诸有情众生,因于何业在一处死后投生至另一处。

这五种神通都是属于世间法,以及依靠对第四禅的掌握能力。在佛教经典里也有提及第六种神通,即通过修习观禅证得的出世间的漏尽通。
摘编于《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分享1 收藏1 顶0 踩0 我只是一个复读机,在不断地复读着佛陀的教导、四圣谛法、南传具德僧众的开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