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员岗位说明书表格:唐学鹏:信仰与迷信之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8:07:59

简单地说,区别信仰和迷信最基本的方式是“神(佛、上帝)是开创式的?”还是“神(佛、上帝)是干预式的?”所谓“开创式”,就是神开创这个世界之后,也监视这个世界,但不直接影响这个世界,它刻画了命运,但不干预命运。神不会操心后续事件,并沉溺其中,神绝不经常左右一些具体人物和事情的命运和走向。一句话,神开创之后,就不需要“神迹”来佐证自己。这种“开创式”就属于信仰,信仰的主体必须调动自身的智能和情感来理解一种命运的智慧和通达。而“干预式”的意思是,神会瞎操心,会经常回应祷告者以及亵渎者,用财富、繁殖和安康来奖励子民,用厄运、雷电和横祸来惩罚渎神者。神能精准地计算我们这些凡人啥时善啥时恶啥时淫荡,神会不断“留下”神迹来充分证明自己。毫无疑问,“开创式”观念就是信仰,而“干预式”观念就是迷信。打个比方,一场车祸致亲友死,信仰者会接受上帝的“赦免”,认为是命运的纹理,而迷信的家属会忐忑,“是不是最近烧香少了?”或者“本命年没有穿红内裤”?

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也许会尊重“开创式”的观念,但绝对绝缘于“干预式”的观念。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将爱因斯坦、牛顿等人都视为宗教徒。牛顿在其创造力旺盛的青年时代绝对是不相信上帝的,他将绝对时空下的所有物理规律悉数揭露,只不过到了晚年,他困惑于世界的开端,世界需要运动起来才会有“三大规律”,也就是说,世界需要第一推动力。这是他理论的盲点,须请出上帝作为第一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为了权势争夺的需要,他必须利用宗教因素。

而爱因斯坦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称之为宗教信仰者。爱因斯坦说了大量与上帝相关的警句,例如“上帝扑朔迷离,但从无恶意”、“上帝从不掷骰子”。这里面的上帝,其实是一种诗意式的修辞。“上帝扑朔迷离,但并无恶意”其实是豪迈的可知论,只不过人类理解规律需要一种对更高智能的回应和追寻能力。而“上帝从不掷骰子”则意味着自然规律不会以随机性的面貌来呈现。事实上,爱因斯坦同宗教界发生过激烈的“交火”,原因是爱因斯坦否认有“人格化”神存在,而惹起宗教份子连篇累牍的攻击,他们甚至要求爱因斯坦“滚回”德国。

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其实是一种科学沉醉的情感,是对事物在有秩序和谐中展现自身的沉醉,是一种人类智力理解自然规律过程中孩子般迷恋的情绪,爱因斯坦最著名的论述是“我是一个具有深刻宗教情感但没有信仰的人,这是一种崭新类型的宗教”。这就好比,树型结构令人着迷,但并不意味着他会爱上一棵具体的树木。

于是,我们可以将科学家身上的科学主义、信仰和迷信之间清晰地区别。科学家对科学会带有一种类宗教式的情感迷醉,但它不是宗教信仰,它是一种诗意存在,它其实跟宗教没啥关系,就像对树借用了“树型”概念一样,并不代表他是个“恋树癖”。信仰则是一种主体性的对命运和世界的理解,它不意味着世界对主体“施加”了什么(科学可以检验这一“施加”效果),而是主体的主观心灵对世界理解到何种地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互动,只有主体自我不断累积的“启示”,在命运的纹理里面行走,无论是服从、反抗、消沉还是静默,都是一种已经设定的关系,上帝是通过主体个体的自我表现而存在的,人们信上帝,是将唯物性的思考转让出去,这种“禁区自设”的方式保存了人必要的静态和理智。所以,科学和信仰之间是没有交集的,两者是无法相互进行验证的,科学的尽头是信仰,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