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process.pipe:新战国七雄系列之三:顾影自怜英吉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41:49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个曾经响彻全球的名字,一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只是,太阳终究有起有落,英伦三岛的沉沦亦是宿命?

维多利亚女王的荣耀镌刻在英王徽上,嘉德勋章饰带上的“天有上帝,我有权利”气吞寰宇。帝国梦一做二百年,而今嘎然而醒。大英帝国的脸上写满无限失落……

英国国家之路

不列颠文明起源于公元前,主要为外来的地中海地区伊比利亚人、凯尔特人及比克人。之后东罗马统治不列颠达5个世纪之久。东罗马帝国衰亡之后,这片土地迎来了北欧的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人。这段历史极其类似公元前的中国战国时代,由不同种族组成的七个国家在不列颠长期混战200年,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到公元8世纪初,英格兰终于为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但是统一是暂时的,其后丹麦人来了,并带来了他们的海盗理念。至公元11世纪中叶,法国的诺曼底公爵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了英格兰,至此英国被外族侵入的历史就此结束。英法百年战争打打停停持续到15世纪中叶,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令双方越来越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这两个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终于意识到缠斗带来的巨大痛楚和无谓,握手罢兵。1588年,英国击败当时的海上强国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成全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可以说,这个战火不休的国家终于在近代史中第一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日后大英帝国的崛起做出最精彩的铺垫——英国赢在了起跑线上。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把整个欧洲一路高歌带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英国用了18世纪整整100年,得到了英格兰与苏格兰及爱尔兰的合并,奠定了今天英国国家版图的基本构架。英国的“米”字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从1801年沿用至今。实力膨胀的英国在18世纪中叶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北美、非洲、亚洲、澳洲……,疯狂的扩张和吞并使得英国变成一只畸形的巨兽,它的尖牙利爪为它带来重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遥遥领先世界,大西洋岛国威名赫赫,米字旗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到20世纪初,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成为世界上第一殖民大国,戴高边礼帽的绅士们自豪地称之为“日不落帝国”。因为各帝国利益分配不均,英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指望赚的盆满钵满的英国在这次浩劫中却满盘皆输,开始走上下坡路。一战结束后,北爱尔兰自治,南爱尔兰独立。1931年,实力衰退的英国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被迫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众多原英国殖民国家和地区开始成为自治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英国极不愿看到的,面对德意志的尖甲铁蹄,绝大多数英国人选择了逃避和绥靖,当时的首相张伯伦只是做了国家的替罪羊。其后捷克和波兰的惨痛教训使得英国完全清醒过来,它的参战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在关系国家命运的生死关头,英国表现出了坚强的国家意志,血拼到底。苦苦支撑1年后,英国忍痛放弃自己在大西洋及地中海的海上权益,换来美国的租借法案。虽然二战以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英国并不是赢家。英国的经济彻底崩溃,海外势力全面萎缩。战后30年里,英国的原属殖民地先后独立,维系大英帝国运转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1973年,步履蹒跚的英国加入欧共体,世界上从此没有了英国的声音……

就像一个刺目的抛物线,英国的荣耀就这样无可逆转地滑落在历史的天空。

英国国家战略

二战结束60多年了,但是英国的复兴之梦依旧遥不可及。这个当年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而今正在世界强国的舞台上逐渐淡出。英国现在的经济总量仅为欧洲第四,排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之后。GDP仅为世界的4%,国际贸易额也仅为5%。英国当年为摆脱岛国经济怪圈而加入欧共体,但是它现在却离欧洲越来越远。欧洲正在快速一体化,英国时不时发出的不和谐的音符或许只能解释为昔日大国的思维在作怂。只是英国忘了,是非在乎实力,日不落帝国的怒吼早已烟消云散,而今它只是个普通的欧盟成员国而已。

英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英军现有总兵力约为20.56万人,其中陆军10.95万,海军4.24万,空军5.37万。尽管规模不大,但是依托北约和欧盟的大背景,这样一支武装力量足以维持英国的国家安全。英军的装备水平、军队素质目前居于世界前列,2004年布莱尔公布了近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调整计划,对陆、海、空三军兵种结构及军事装备进行调整,以增加部队在远程作战中的灵活机动能力。自战后英国军队是仅次于美军之外最活跃的武装力量。朝鲜战场、马岛战争、海湾战争、南联盟、阿富汗战争直到近前的伊拉克战争,凡是美国组织的重大军事活动英国无一例外地参与进去其中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被看作是战后英国唯一可圈可点的战绩。为了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更为了重振大英帝国的威名,当时的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大显神威,下令英国悍然出兵。英国仓促组织起来的航母特混编队在24小时内完成集结和战争动员,浩浩荡荡杀向南美。在付出一艘英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的代价之后,英国终于重新把米字旗插在了马岛的土地上。战争结束后英国举国欢腾,这久违了的显赫打湿了多少英国人的眼睛。

有人说现在的英国像只美国眷养的看家狗,完全奴化。其实翻开英国的国家史仔细研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的国家本质。自古以来英国就是个盛产政治家的国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是当之无愧的老狐狸,没有任何国家比它对“权谋”二字理解和运用的最深刻了。英国的施政方案可以作为其他国家学习的生动教材,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分而治之”和“合而治之”了。二战结束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但是心有不甘的英国总是会煞费苦心地运用各种手段,或挑拨不同种族、教派及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行“分而治之”;或强行拼凑“联邦”、扶植亲英政权,实行“合而治之”。其中印度是英国运作最成功的例子。二战结束初期,英国抛出分治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巴基斯坦及土邦,并规定土邦可以自由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最后土邦独立,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地区至今剑拔弩张,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焦点地区之一。英国分而治之的目的就是要使之相互牵制并难以自立,这个目的达到了。其后又有中东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塞浦路斯、缅甸、中非……。英国不是毫无主见的软骨头,而是工于心计的成熟政客。

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边有着两个岛国——英国和日本。这两国不仅在地理上有惊人的相似,而且外交上也极其类似。对近邻的大陆感情淡薄,却都把目光伸向海洋的另一端——美国。欧洲一体化进展神速,英国是不希望把自己纳入一个中央集权的欧洲联邦结构中去的。英国考虑的是,未来的欧洲会是什么样的欧洲?如何建立一个对英国有利的欧洲?在一体化问题上,英国不断于其他成员国发生冲突,在德、法等国逐渐疏离美国的同时,英国却亦步亦趋,甘为美国马前卒。担心沉沦的英国不断利用自己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对欧洲事务指手画脚,百般阻挠,最终换来欧洲对它的孤立。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但是遭到第二大党保守党的抵制,保守党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可以看出,尽管两党在对待欧洲政策上大相径庭,但是在对待美国政策上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英国明白,可以帮助英国在欧洲站的更直、喊的更响的就只有美国了。

英国心比天高,但是没有了雄厚实力做后盾,注定英国的复兴之梦只是雾里花、水中月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香港问题和剔除鸦片战争的历史因素,我们完全可以不谈中英关系的。无论是政治、贸易还是投资,我们和英国都并不密切。但是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和衰败,由自英国之手。这个昔日的死敌而今雄风不再,我们又该怎样去看待它呢?

英国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英国的老谋深算。一个崭新的国家已经诞生,无论你是否喜欢,已无可逆转,倒不如欣然接受,还可以捞得些现实利益。但是为了不得罪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两国仅在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东西方阵营开始解冻。英国紧随其后在1972年3月宣布,中英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82年为解决香港问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两年后撒切尔夫人再访中国,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这次英国未能如愿,邓小平作出了“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的著名声明。撒切尔夫人从人民大会堂台阶上跌落的那一刻,是否也意味着大英帝国的梦再次远去?尽管英国百般作梗,97香港毕竟顺利回归。自98年起,中英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两国高层开始了经常性的互访。

也许,一个国家的复兴之念无可厚非,崛起之路见情见理。只是,作为一个已经没落多年的二流国家,抱着帝国梦不放的举动只能遭来世界的无情嘲弄和无限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