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ble名词形式:養生藥膳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3:46:10

養生藥膳 1

山藥丸子
【說明】
山藥、薯蕷,因唐代宗名預,避諱改成薯藥,又因宋英宗諱薯,改為山藥,因為他的醫療價值高;早年還被冠上「神仙之食」的美名,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及婦女白帶等症。

【功效】
山藥性平不燥,作用和緩,本屬食物,秉性緩和,故需多用方可奏效,作為藥膳,山藥用量需大,為一味平補脾胃的藥品,故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應用。蝦性味甘、溫,營養價值豐富,脂肪、微量元素(磷、鋅、鈣、鐵等)和氨基酸含量甚多,是一味營養佳的食物;早在明醫別錄中,就記載有溫腎補陽的功效。

【材料】        山藥1斤、蝦仁1/2斤、玉米粉4匙、鹽適量

【做法】
1、將山藥切塊蒸熟後,剁成泥狀
2、將蝦仁剁成泥狀後,與山藥泥,玉米粉混和
3、加入鹽調味後,搓成丸狀
4、放入油鍋中炸成微紅色

 

養生粽(5)

【說明】
教導民眾如何吃得健康又無負擔;吳得束營養師指出,該院所研發的240大卡養生粽其內容包括:半碗飯、一湯匙的瘦肉、5公克的油及少量的青菜。一般市售粽子的熱量可高達400大卡,約有一碗半的飯量。

【功效】
對於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痛風、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來說,吃粽子時應特別注意,不可過量,因吃多了可能給身體帶來負擔,所以最好搭配新鮮蔬果一起食用,否則宜減量食用;另外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原則」即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才能真正達到吃粽不增重的目標。

【材料】
一、米:長糯米150g/紫米50g/橄欖油10g/油蔥酥10g/山藥75g/水225g
二、內餡:香菇5朵/瘦肉50g/紅蘿蔔25g/竹筍25g/蒟蒻25g/醬油25g/栗子2.5顆/水150g

【做法】
【米】
1.將紫米、糯米泡水225cc,8小時。
2.將內餡炒剩的滷汁加入米與泡米水中,外鍋1杯水,蒸熟。
3.將油蔥酥切細,加油炒香。
4.山藥切成小細丁,外鍋1杯水蒸熟。
5.把油蔥酥、山藥拌入蒸熟的飯。

【內餡】
1.栗子泡水2小時,外鍋1杯水蒸熟備用。
2.乾香菇泡水150cc,30分鐘。
3.瘦肉、紅蘿蔔、蒟蒻、竹筍切成方塊狀。
4.瘦肉、紅蘿蔔、蒟蒻、竹筍、香菇加入香菇水和醬油滷。
5.滷30分鐘,把剩餘滷汁加入米中蒸熟。

【包餡】
1.將粽葉用熱水洗淨,讓粽葉微濕。
2.將飯先盛裝1/2量,放入餡,在放入50g的飯(總飯量100g)
3.綁上粽繩,即完成美味可口的養生粽。

 

元氣八寶飯

【說明】     久服烏黑髮。

【功效】     補肝腎、養肝血、潤腸通便、滋養強壯

【材料】
藥材:何首烏5錢、熟地1兩、。
食材:黑豆100 g、山藥100g、喬麥100g、紫糯米100g、綠豆仁100g、蝦米30g、絞肉30g、香菇3 朵、螃蟹二隻、松子少許、荷葉一片。

【做法】
何首烏、熟地先用500c.c.水以小火煮半小時剩350c.c.取中藥汁備用。山藥去皮切丁。黑豆、喬麥、紫糯米、綠豆仁泡水1小時大火蒸30分鐘。起油鍋爆炒香菇、蝦米後加入蒸熟的喬麥、紫糯米、綠豆仁炒均勻後到入大碗中,放入蒸籠蒸30分鐘。螃蟹洗淨蒸熟,荷葉泡軟,將飯倒扣於荷葉中,螃蟹擺四周,再灑上松子點飾。

【備註】    注意:糯米、豆類宜新鮮,脾胃消化功能差、糖尿病患者者不宜多食。

 

南瓜芡實豆奶

【說明】
南瓜富含維生素A呼吸道黏膜、保護視力
芡實富含維生素B 健脾胃、預防動脈血管硬化

【材料】    南瓜50公克、芡實30公克、熟白芝麻10公克、冷開水500cc

【做法】
1.芡實洗淨,瀝乾水份,用清水100cc浸泡3小時;南瓜削皮後洗淨,留籽切塊狀,放入盛有芡實的水中,再移入電鍋裡,外鍋加兩杯水,用隔水方式蒸熟,,取出待涼備用。
2.將蒸熟的材料和芝麻、冷開水300cc放入果汁機攪拌成泥狀,然後加入冷開水200cc調成豆奶。
3.最後將豆奶倒入鍋中,以中小火攪拌,煮開即可享用。

【備註】    6人份

 

蛋殼散

【說明】
適用於斷乳幼兒營養不良、手足抽搐,預防佝僂病。

【功效】
【雞蛋殼】制酸止痛。燒黑油調,涂癬及小兒頭身諸瘡。
【雞蛋膜】甘,平。潤肺,止咳。治小兒夜啼。治久咳氣結,得麻黃、紫菀服,立效。

【材料】     雞蛋殼若干。

【做法】
雞蛋殼洗淨焙乾研成末,1歲以下每次服0.5克,1-2歲每次服1克,每日2次,水沖服。

 

杜仲綠豆絲

【說明】  高血壓藥膳

【材料】
鮮橘皮20克,白糖40克。杜仲3錢、川七3錢、綠豆粉皮2張、蜂蜜適量。

【做法】
用紗袋將川七粉末裝好並與杜仲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一碗半的水,以小火煎煮約三十分鐘左右,直到剩下半碗的湯汁為止。把綠豆粉皮切成細絲平鋪在碗中。將之前煎煮好的湯汁淋在綠豆細絲上,最後再將蜂蜜淋在粉絲上即可食用。

 

五加皮粥

【說明】    強關節袪風濕藥膳

【材料】    五加皮3錢、白米半碗、香菇5朵、蔥1根、絞肉4兩、油2大 匙。

【做法】
用一碗的水熬煮五加皮,直到煮成半碗的藥汁為止。將蔥切成蔥段,香菇泡軟並去梗切成絲。
用兩大匙的油爆香蔥段,再加入香菇絲、四兩的肉、一點酒、一匙鹽拌炒,拌炒好後盛進盤中備用。將半碗的白米煮成粥。
把煮好的粥、炒好的料、半碗的五加皮藥汁一起悶煮五分鐘左右即完成。

 

首烏雞蛋

【說明】   【何首烏】苦、澀,微溫。製熟則味兼甘。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解毒。

【雞蛋】    味甘,平。鎮心,安五臟。治小兒發熱,止小兒痢。小兒患痘疹,忌食雞子。

【功效】      養血益志。增進聰明藥膳

【材料】製首烏150克,雞蛋10個。

【做法】
熬首烏取汁5000毫升,加鹽少許,入雞蛋煮熟,再將蛋殼大致敲破再煮半小時即成。每次吃一個,早晚各1次。

 

瘦身赤露

【說明】
紅豆,中藥常稱「赤小豆」,性甘、酸,入心、小腸經。其富含蛋白質、澱粉、鈣、維生素B族,鐵、磷含量也較高,能清熱毒,放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

【功效】
《本草經》中說紅小豆可「下水腫,排癰腫濃血」,具有通便、利尿、消腫之功能,對於心臟病或腎臟病患者大有補益。本省主要在南部高屏地區,目前已擴展到台南地區生產,台灣紅豆以秋冬作或秋作栽培為主。

【材料】
赤紅豆(小紅豆)4兩、茯苓粉半兩、有機蓬萊米1杯、冰糖適量。

【做法】
(1)米洗淨,浸泡於乾淨水中,待用。
(2)小紅豆洗淨,泡於清水中,待用。
(3)米和2~3杯清水放入果機中,打成白色之乳汁,再加入茯苓粉打均勻。
(4)小紅豆和2~3杯清水放入果汁機中,打成均勻紅色之乳汁,放入電鍋內鍋中,外鍋加水1/2杯,煮至開關跳起待用,。
(5)水4~6杯煮沸後徐徐倒入(1)米白色乳汁並用中火加熱煮沸後,再將(4)之紅豆乳汁亦緩緩加入,攪拌均勻後,改用小火煮至香味溢出,再加入適量之冰糖拌勻後,放入燜燒鍋中保溫,可趁熱飲之,香潤可口。

 

蘿蔔餅

【說明】   用于消化不良症。

【功效】     健胃消食。

【材料】
白蘿蔔250克,麵粉250克,豬瘦肉100克,生薑、蔥、食鹽、菜油適量。

【做法】     以蘿蔔、肉、佐料作餡與麵粉作餅,烙熟食之。

【備註】
【蘿蔔】味辛、甘。下氣,消穀和中,去痰癖,肥健人。止消渴。利關節,制麵毒,利邪熱氣,利五臟,輕身。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溫中補不足。服地黃、何首烏人食蘿蔔,則令人髭發白。多食蘿蔔動氣,惟生薑能制其毒。

【豬肉】甘平。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皮膚。

【豬腎】味鹼冷。主理腎氣,通膀胱。補膀胱水臟,暖膝,治耳聾,補虛壯氣,消積滯,除冷利。止消渴。腎有虛熱者,宜食之。若腎氣虛寒者,非所宜。

 

五穀飯

【說明】  藥材:    薏仁1/4杯

【前處理】大豆洗淨用清水浸泡一夜,備用。紅豆洗淨用熱水浸泡片刻,備用。玉米、糯米、米更米洗淨以水浸泡片刻,備用。薏仁、栗洗淨備用。

【功效】      減重藥膳方

【材料】
米更米5/3杯、糯米、1/2杯、大豆1/4杯、紅豆1/4杯、玉米1/4杯、栗1/4杯、鹽少許

【做法】
烹調步驟:將全部材料水分瀝乾,放入電鍋內鍋裡,加3~4杯水,及少量鹽。電鍋外鍋放1~2杯水,與平常煮飯方式相仿。

 

蜂蜜茯苓糕

【說明】     安心神藥膳

【材料】
茯神粉2大匙、藕粉2大匙、綠豆粉1大匙、蜂蜜適量。

【做法】
用酌量的水將藕粉、茯神粉、綠豆粉混合攪拌調勻。將茯苓糊倒入煮開的3碗水中攪拌,此時還須繼續以小火熱鍋。當茯苓糊變濃稠狀時,就倒入模具或淺盤中,放入蒸鍋裡蒸約20分鐘左右。待茯苓糕冷了後,就可從模具當中取出切塊,食用時可淋上蜂蜜或添加葡萄乾、紅棗

 

薑糖飲

【說明】      適用於小兒感冒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口不渴。

 【功效】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材料】      生薑10克,紅糖15克

【做法】
將老生薑洗淨,切絲,放入大茶杯內,沖入滾開水,蓋上杯蓋,泡10分鐘以上,加入紅糖調味。溫熱一次服完,服後臥床蓋被取微汗。

【備註】   感冒藥膳

 

紅豆糕

【說明】     清靜身心,強化體能膳食

【材料】
紅豆1碗、紅棗20枚、冰糖3大匙、馬蹄粉1碗、太白粉1大匙、牛奶適量。

【做法】
首先用水將紅棗浸泡兩個小時。將紅豆、冰糖加上兩碗水後,放入蒸鍋中蒸軟。將已泡好的紅棗,從中間切開取出棗核,棗肉則切成小丁塊備用。在鍋中盛五碗的水,並將切丁的紅棗、蒸軟的紅豆與湯汁一起加入,再繼續煎煮。用兩碗半的水將馬蹄粉與太白粉攪拌均勻,之後再緩緩倒入紅豆湯內,邊倒邊攪拌一直到紅豆湯成為稠糊狀時,再酌量加入牛奶。等到煮滾後,就紅豆糊倒入平底鍋中,移至蒸鍋蒸二十分鐘左右即可。

 

骨汁粥

【說明】
【豬髓】味甘,寒。補骨髓,益虛勞。
【白朮】苦、甘,溫。補脾燥濕,利水,止汗。蒸熟用,燥性減弱,用以補益脾氣。

【功效】       健脾胃。

【材料】       豬腿骨一根,米50克,白朮10克

【做法】       將豬腿骨、米、白朮同煮粥,加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