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名词性物主代词:日本人把学《论语》当做人生第一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10:40

 

 

 

       

 

中国古典在日本文化中可说俯拾皆是,在不经意处,新手就可以祜出一个中国古典来。日本通行的年历并非公历纪元制,而是天皇的年号。

众所周知,天皇的年号如近代以来的“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无一不是从中国古典而来。“明治”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洽;“大正”也出自《易经》“大享一正天之道也”;“昭和”出自《尚书》“百姓昭明,万邦协和”。至于当今的“平成”年号,也是经过皇宫御前专家会议审定,出典于《尚书》的“地平天成,”和《史记·五帝本纪》的“内平外成”,然后由当时的官房长官宫小渊惠三对外公布。

皇太子德仁亲王的女儿“敬宫”爱子,也是得名于《孟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种皇室“言必有据”的命名传统,作为皇家制度,源远流长,世代传袭。

皇室之外的官场和民间,引据经典,也无例外。日本人睽违稍久相见时,常常会询问别来无恙,据《孔子和〈论语〉事典》的作者井上宏生介绍,很多日本人都回答以“无可无不可”,意思是没啥大变化,出典来自《论语》。

2001年当时执政的自民党竞选总裁,小泉、麻生和古垣三位候选人在自己的竞选履历表“爱读书”一栏里都填了中国古典。尤其是竞选成功,后来成了战后执政政府第三长的小泉首相,更喜欢引据汉文古典。他在政界出名的真试不爽的神器“小泉语”,基本上就是以短音节音读“汉文调”的古典引用语为特征。

他说自己睡前和夜间醒来不能成寐时,常把《论语》放在床头,读书成癖,也常常睡眠不足,而读书所得的震感也常常化作次日“小泉语”的精彩内容。如他常常引用“无信不立”、“和为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居安思危”、“君子的变”,都是来自先秦的古典。

名门庆应大学“日本《论语》研究会”第13次例会(06年6月)请了当时的法务大臣杉浦正健演讲。曾在首相府挂职行走一年半的杉蒲,有很多机会从近侧观察过他的老板。所以他的讲题便是“小泉首相和《论语》”可以从侧面印证《论语》对小泉的巨大影响。

2003年在一次参议院“国家基本政策“答询会上,当时反对党民主党的菅直人长篇大论,炮声隆隆,证实小泉在出兵伊拉克以及国债三十万亿日元的问题上不肯明言自己的责任。小泉回敬说:“我据实答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论语》里说“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装知可不行啊!”引述古典进行反击,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概。

2001年小泉以首相身份初访中国时,破天荒的跑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挥毫题写了“忠恕”两字,后来他向东道主江主席解释说:“我要以真心(忠)和谅解(恕)的精神,竭全力于日中友好发展”,通过运用源于《论语·里仁》的古典,表述自己一番苦心。

据研究小泉的专家分析,小泉所以在为相6年期间,不顾国内外强烈反对、也不顾已在损及国家利益,一意孤行,每年都以高姿态参拜靖国神社,也来自他对《论语》“无信不立”的偏执信念,因为他在竞选时将参拜靖国神社立为公约。

不过,小泉的政治导师,开了在8.15终战纪念日参拜先河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以过来人的身份劝阻不成,就对报界发表谈话说:“难道这是在对公约的诚信作评价吗?小事上遂了诚心之愿,作为首相的大事尽责了吗?”意犹未尽的老前辈接着引用《论语·子路》??后辈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被传为佳话。

不过最可笑的还是小泉在2005年参拜靖国神社后受到中韩等国强烈批判时,为自己辩解地说他去靖国神社参拜,是为了表达对全体阵亡将士的敬意和谢忱,并不是为了某一被供奉的特殊个人,如A级战犯东条英机而去的。然后话锋一转说:“憎其事不憎其人,是中国孔子的话”,他的引据在日本国内外引致如潮的媒体评论《人民日报》载文批评他“断章取义”,讽刺它需要继续学习。日本很多媒体也批评他所扮演的角色,将“受害者”的宽恕说辞转到“加害者”的口中说出,使得所引古典面目全非。

这种错置角色的使用古典,小泉并不是始作俑者。1997年桥本内阁起用曾在洛克菲德事件中被定罪污职的佐藤孝行为官房长官,在履新记者会见时佐藤援用《论语·先进》,提及自己的前科时说:“让我们忘记过去,,努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他大概以为“过”指“过去”,“及”为“触及”,想说“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其实他该援引的是《论语·八佾》的“既往不咎”。结果误引而成笑柄。不过即便是“既往不咎”,也不应该出自其口,结果当然让记者们喷饭,也给媒体冷嘲热讽良久,成为日本人茶余饭后的一段笑餐。

日本又一句流传很久也很广的成语,叫做“读《论语》而不知《论语》(论语知论语),就是对光学不行动现象的微词和批评,即读了《论语》也白搭,不会正确使用,或者即便读懂了,也就是光说不练,口惠而实不至。从另一方面,这句成语也显示《论语》在日本已经成为日常普通的话题。达到了“活学活用”的境界。《论语》传入日本,至少一千五百余年,其教诲已经深深融入日本民族文化的骨髓,日常使用,而不知其所来何自,拿来就用也许正是日用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