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运费日本到中国:用教学智慧设计探究的主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48:30
用教学智慧设计探究的主问题(2011-12-02 12:11:39) 转载▼标签:

探究

大堰河

《囚绿记》

红楼梦名著导读

记念刘和珍君

教育

分类: 走近名家     探究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探究过程的主要意义在于学生的自省、自悟。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引问、碎问碎答的形式常常割裂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形中重复了教师的思维轨迹。主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活语文课堂。其特点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少”,以一个问题为主,有时用一两个补充问题辅助;提出的问题要“精”,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要“实”,能紧扣课标知识能力体系;提出的问题要“活”,能激发学生思考,体现思维的个性。

  要想达到探究教学“精、实、活”的理想境界,教师必须用个人的教学智慧去精心设计主问题。

  首先,主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以及教学容量和密度的合理性。要把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都置于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学阶段的总目标下来通盘考虑,有计划、分步骤地科学安排,使这些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一个相互联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打造学生语文素养循序提升及终生可持续发展的链条。

  第二,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规定情境的路径,是读书的方法,也昭示着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师可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总结句,概括句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可抓住首节和尾节的关键句设问:文中说“我将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作者的最大哀痛是什么?“呜呼,我说不出话来,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此”包括什么?通过思考概括句中的关键语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层层品读文章的意味。《小狗包弟》中,“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中煎熬,这种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这里的“煎熬”指什么?《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中,结尾句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梁启超先生的“学问、文采、热心肠”表现在哪里?以此引发学生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和思考。
 
  2.可利用背景提出问题。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可提出:“艾青幼时因算命先生的话而被父母送到大堰河家寄养,1932年他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望着飘雪的天空吟唱出了这首诗,作者为什么会想起自己的乳母呢?”通过学生反复诵读,相互启发,去逐步认识大堰河的人物形象,明了作者的思念、感激和崇敬之情。
 
  3.可以由外而内,引导学生集体确定探究问题。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前,可让学生先阅读《红楼梦名著导读》,初步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待学生读完教材后,根据这一章节的特点,依据个人兴趣和《红楼梦》的特点共同确定可以探究的问题。

  第三,探究主问题的设计还可注意单元间各篇文章的呼应。如必修二散文单元的问题可以依据各篇特点,使探究点相互补充,形成知识能力体系。《故都的秋》设计探究问题为“在作者心中,北方的秋究竟有什么魅力而令他无限热爱”,重在品味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荷塘月色》的探究问题设计为“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重在关注散文的情感和结构;《囚绿记》探究问题设计为“我为什么囚绿,又为什么放绿怀绿呢”,重在探究散文的主题。这样逐一突破,依次完成散文教学任务。

  设计主问题要求教师要有一种高屋建瓴、审视文本、研读学生、寻找可为之处的能力,要有聚焦、放大、凸显可为地方的能力,还应该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有所不为,要学会放弃,以便更有效地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