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是合资车吗:初中作文系列训练——八年级(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9:07

【文题设计】(一)

虽然我们出生时的脐带已经剪断了,但是母亲情感上的脐带却永远也剪不了。十几年来,我们也许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也一直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你真正地了解母亲吗?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吗?请你找点时间与母亲聊聊天,帮母亲做点儿事,问候一下母亲的身体状况,同时写一篇歌颂母亲或表现母爱主题的作文,题目自拟。  

参考题目:我的母亲 母亲的白发 母爱无痕 感受母爱 走在母亲的阳光里 沉沉背篓,背出儿女童年 母爱——一首写不完的诗

 

【写作指导】

“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加莉娜语),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法国大作家莫泊桑也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因此,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溢美之词来书写对母亲的赞歌都不为过,但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谱写母亲的赞歌时,都俗套于一味地赞美,这样的赞歌必然缺少分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谱写母爱之歌时要独运匠心。

 

一、另辟蹊径

  所谓“另辟蹊径”,不是不赞美母亲,而是不单纯赞美,不直接赞美。单纯直接地去赞美母亲,尽管发自内心,却会显得非常空洞而苍白,很难与读者产生共鸣。

通常我们通过叙述母亲的某些事来赞美母亲,或者侧面表现或者反面烘托,这样文章的表现力往往比直接赞美更具有说服力,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读者更容易感受得到。

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就是通过写母亲教育“我”的几件具体的事来表现的,其中有对我的严格要求,也有对我的独特教育。如“我小时候身体弱,母亲为了保护我,就不准我乱跑乱跳”,“母亲很注意保护我的自尊,从不在别人面前打我、骂我。而是第二天早上对我进行教育,让我认错,教我做人”等。又如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也是通过对母亲生活中几个片断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再如黄飞的《甜甜的泥土》中,母亲的形象则通过一包奶糖而逐渐呈现。

 

二、突出感受

明确了表现母亲主要通过叙事来表现,还远远不够。很多同学容易犯平铺直叙的毛病,或者记流水账,或者轻描淡写,这样写出来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感染力。这就要求叙事“生动、具体、形象”。而“生动、具体、形象”的前提就是真实,要有真实的感受。文贵求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情感更不能作假,只有写真实的感受才能够与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我”背不出书而被打时有这样一段非常真实的描写:“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这段描写非常真实地刻画了母亲既想让儿子上进,又非常怜惜儿子的矛盾心理,极具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在写感受时喜欢使用许多华丽的词藻,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表现母爱并不在乎是否使用了华丽的词藻,而在于是否写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文字即使非常质朴也一样感人。如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就以非常质朴的文笔来表现母亲,同样感人至深。

 

三、拟好标题

我们知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事实上,一篇文章的开头不是从第一小节,而是从文章的标题开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心灵的窗户,通过标题可以迅速掌握很多信息。所以,拟一个好的标题特别重要。那么,如何拟一个好的标题呢?把握两个原则就行。其一,标题要小角度,标题涉及的范围越小越好。如把题拟成“感受母爱”,开口就比较大,写时就不容易把握。其二、标题要具体化,要有内容。如果拟成“母爱”、“爱的力量”等就显得空洞,起不到吸引读者的作用,若拟成“留言条”、“粥”、“妈妈的唠叨”等具体的题目,读者一眼就可以知道文章所写的大致内容,又容易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好处不言而喻。

当然,“献给母亲的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只要用心书写,必定是感人的、成功的!怎么样,试试吧!

 

 

【例文引路】

 

永 恒 的 回 忆

(下水作文) 杨立新

五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冬季,家家户户晒鱼腊肉忙碌着准备过年,我的母亲却永远离我而去了。

母亲二十来岁嫁给父亲,先是生了三个姐姐,后又生下我兄弟三个。在五六十年代缺食少衣日子,父母坚持送我们姐弟六人个个上了高中,这在我们那个村子里是前所未有的,那时许多家庭一两个子女小学未读完,就早早拉出来挣工分,补贴家务。我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并没有多少收入,许多张嘴要吃饭,其中的艰辛至今我还想象不出。我只是清楚的记得母亲给我们讲的一件事:生产队长在村大会上总是望着她说,有的人家年年超支,借队里的粮还不起,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让子女做庄稼,家中潜力未挖尽。母亲告诉我们,这显然是说我家子女读书的事。但母亲不改初衷,仍然坚持送我们读书,希望我们将来有出息,出人头地。只可惜后来三个姐姐在恢复高考后考了几年,总是差之毫厘,未能如愿,母亲只好送她们去学手艺,后来都嫁到九江,总算走出了农村——那时嫁到城里是许多农村姑娘的梦想。我们兄弟倒凭读书读出了点名堂,给了母亲一点安慰。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天蒙丝亮就起床了。我清早五点要起早到几里外的学校上学,但母亲天天比我还早。年轻时她为了多挣工分,参加生产队劳动总是拣挑粪之类重活干,另外还每天抽空为村里的卫生所煮饭,就为了多得五元钱。即使这样我家象许多家庭一样,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还得到上乡买薯片度日。数九寒冬,母亲大早就拿着虾搭到湖里搭虾搭鱼。记得那时红红的米虾晒了一小筐。家里没柴烧,母亲就到九江拣煤。夜深人静的冬夜,她与村里几个妇女到火车站或煤建拣煤。虽说是拣其实是偷。有时也被抓被关被打,但那个年月,巧妇那为无柴之炊,不“拣”不行呀!看到一大家的孩子挨饿受冻,母亲的心难过呀!

母亲是个极能干的人。参加大集体劳动,割谷、插秧、车水、扬场样样都是好手;田地分到户,父亲教书比较忙,母亲居然学会了扶犁耕田耙地,撑船堆草垛也不亚于男劳力。我家有一只船,父亲在船头夹龙虾,母亲就在船尾撑船,有几次母亲居然叫我撑船,她在船头夹虾子。只要沟湖干了,人们纷纷下水捕鱼,母亲就扛着罾去扳鱼,扳的鱼也不比别人少。一些细致的活儿,做鞋纳底、缝缝补补全是母亲的一针一线,虽然子女多,也没见过谁挨冻。她去世前,她还给我女儿做了几双棉鞋,至今还保存着。有空总是不停的洗洗抹抹,把家整理得清清爽爽,客人到我家来都说我家干净。

也许是子女多,母亲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照顾我,我们一般都是姐带妹,姐带弟,但我们仍旧都能感到母亲的温暖。小时侯家里没有吃的,母亲把水烧开,抓几把泡米,再放几滴香油然后放在锅里蒸,清香四溢,令我们垂涎欲滴。我读初中时,母亲总是赶早起来把我的棉鞋放在烘铜上烘得暖暖的,晚自习回家又总是把软米烤好,连同豆粑一同放在尚有余温的锅里蒸好。这分温馨至今还留在记忆里,弥久不散。

母亲一生多磨难。她的性子比较急,做事风风火火。一次上楼梯从梯子上跌下来,摔断了两根肋骨,后来又多次跌交,老伤复发。五十多岁就常常筋骨痛,有时犯头昏,据她说是生我们时没有歇好月子。到了晚年,我们子女都长大成家立业了,生活本来可以,她也该享享福了,可突然喉咙痛,她不愿意对我们讲,直到吃饭有障碍,发声有困难,我们强迫她到九江检查,才得知是食道癌,已经晚期,虽然到北京动了手术,活了三年,但还是去了,这是我们子女心中永远的痛。我常常想假如我对母亲更关心一点,对她的身体更关心一点,她的病就会早发现,也不至于到了晚期成了不治之症。母亲啊!劳碌一生竟没有享一天的福,没有报答她老人家一点恩情,叫儿子的怎么不自责?

岁月磨练,世事沧桑,世上已很少能找到叫我感动的东西,但只要想到母亲,我就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去年大爹去世,到公墓时他的儿女哭成一团,我看到母亲的墓地已青草萋萋,我的泪水也簌簌落下。

新年来了,在依稀可闻的的爆竹声中,我写下了这段文字,作为母亲去世五周年祭。


 【点评】这是我的一篇下水作文。母亲留给我的记忆很多,只能择取最深刻的写写,只能采用概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文章没有过多的华丽的辞藻,但句句包含真情。因为有真实的记忆,所以写作一气呵成;因为有真实的回忆,所以自以为情真意切。

 

 

小的时候,我十分挑食,特别不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那些早餐,尤其是几乎每天都有的粥。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正准备吃早餐,走进厨房,突然闻到一股香味,味道好像是从锅里飘出来的。嘴馋的我赶紧掀开锅盖一看,却见那香喷喷的东西只是粥而已。

我摇了摇头,径直走出了厨房,打算去买肉包吃。一摸,身上没钱了,我便走进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你拿两块钱给我吧,我想去买肉包吃。”妈妈皱着眉头:“锅里不是有粥吗?”我不满道:“我不喜欢吃粥,我要吃肉包。”

妈妈见我执意要吃肉包,只好拿出两块钱给我。我高兴极了,骑上车就到街上买肉包。一路上,风虽然不大,但是天很冷,我冻得直发抖,脸冻得红红的,像一个红红的苹果。终于到了卖肉包的小店,可这时我的手却冻得受不了了,根本拿不了肉包……回家的路上我想,还是在家吃粥好。

第二天早晨,我又走进厨房,想看看有什么新花样,掀开锅一看,依然是粥。我没有什么妄想,盛了一碗粥,正准备吃,妈妈突然走了过来,对我说:“你想吃粥吗?我已经给你买了四个肉包,喏,拿去吃吧!”

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接过肉包。我忽然发现妈妈的手红通通的,还在发着抖。昨天我的手也像她今天这样冻得直发抖!

我默默地吃着肉包,尽管肉包热腾腾、香喷喷的,可是在我嘴里似乎一点味道都没有。看着妈妈那高兴的眼神,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知怎么的,我又吃起了粥,吃了第一口,就觉得特别好吃,感觉粥的香味很特别,有点米香,很纯正。于是,一下子吃了两碗。妈妈看到我这样,笑了:“怎么样,还是粥好吃吧?还要去买肉包吗?”

我又羞又愧,只顾埋头喝粥。

从那天起,我居然开始渐渐喜欢喝粥了,就连挑食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点评】文中的妈妈无疑是睿智的,对“我”的不对之处,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让“我”自己感受,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篇文章中小作者着眼点非常好,没有直接说母亲如何疼爱我,而是从“粥”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极其小的角度入手,通过“我”前后两次吃肉包和粥的感受的描写,不仅刻画了一个不太懂事孩子的转变过程,更突出了无私、永恒的母爱。

 

 

【素材库】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台电动的骗人机器,你也骗不过你的母亲。——荷马·辛普森(风靡美国的卡通系列片《辛普森一家》中的爸爸)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夏加尔(法国绘画大师)

 

 

【文题设计】(二)

请以“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春天的旋律 生命之春 觉醒 真是河豚欲上时

 

【写作指导】

春,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曲,穿透历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

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山水有春,风雨有歌,岁月有曲,亲情有讴,校园有乐……(友情提示:“春”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一、话题内涵丰富

生活里有春,就是一只或高昂、或低沉、或激烈、或抒情……的人生的春歌。

 

二、选材要精当。

 

三、真情要突出,全文一定眼紧紧围绕“春”这个话题,写作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春”这个中心。要写出美丽的春景。因此要注意情节的设置,环境的衬托,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情感富有灵性,让真情好似情泉汩汩流出。你的文章可以写得大气磅礴,生动细腻;也可以写得真切感人,催人泪下;还可以写得热情奔放,言辞肯綮。对于初中生来讲,最好是选自己熟悉的材料,以小见大,更好驾驭,更易出彩。

 

四、表达方式要多样

 

 

【例文引路】

 

春天般的母爱

 

每个渴望

都寄托儿子爱的由衷

 

每一句问讯

都是儿子感恩的吟颂

母亲-----

走过人生多雨的春秋

从来不惧那凛冽的寒风

许多年艰辛

为儿织出了多彩锦绣

恩情远比日月明

总想让母亲放下送行的手

 

当我回眸

母亲的牵挂依然高举在头顶

母亲——

我纵然是漂流

也把你的爱深藏在心头

每一段路

都铺满母亲期待的叮咛

每一个记忆

都是母亲浓浓的深情

母亲——

一盏暗夜里的明灯

时刻照亮我前进的航程

几十载人生

用了母亲的心血写成

恩情远比泰山重

总想让母亲放下送行的手

 

当我回眸

母亲的牵挂依然高举在头顶

母亲——

别把儿子常挂胸

我是您播下的一粒种

钢筋水泥

不会淹没我

有您雨露和泥土

就有好收成。

春天般的母爱…

 

 

 

【点评】本文是一首诗歌,再现了“谁言寸草心,报答三春晖”母爱的感人画面,母爱子,子爱母,写得情意浓浓,感人至深。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流畅,新颖独特。

二、情真意切,细节传神。诗歌紧紧抓住母亲对自己的细微关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感人的母爱真情。“许多年艰辛,为儿织出了多彩锦绣”“总想让母亲放下送行的手,当我回眸,母亲的牵挂依然高举在头顶”“每一段路,都铺满母亲期待的叮咛”“几十载人生,用了母亲的心血写成”这些都是母爱的直接流露,同时,也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

三、手法多样,浑然一体。“歌咏情,诗言志。”感情的宣泄和表达,在有限的字里行间,要巧借修辞手法,达到浑然的审美效果。如“我是您播下的一粒种,钢筋水泥,不会淹没我,有您雨露和泥土,就有好收成。”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爱比喻成阳光雨露,将自己比喻成一粒种子,形象地写出了种子在阳光雨露——母爱的滋润下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以及自己的感激之情。另外,本文还运用了反复、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让文章语言流淌着真情。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点评】抒情散文的写作往往很具文采,感情强烈,这也是抒情散文很被阅卷老师所青睐的原因之一。这篇散文一看就文采飞扬,丰富的词汇、整齐的句式、新奇的比喻、极富情感的比拟无不显示很高的文学素养。只要我们进入字里行间,我们和自然可以感受春天的魅力,生命的魅力。

 

 

【素材库】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文题设计】(三)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请在各种科技类书刊或者相关网站上,查询、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写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要求:题目自拟,要求材料客观、有科学性,字数在500字左右。

参考题目:蚊子公审记 看动物识天气 龙虾趣谈

 

 

【写作指导】

说明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平实的语言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文艺性说明文除了像一般性说明文那样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以外,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文艺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1)比喻说明

比喻说明就是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介绍石拱桥的形态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拟人说明

拟人说明就是运用拟人去说明事物的方法。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它的一生……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直到……才停止自己的奋斗。”

(3)描述说明

描述说明就是通过对事物形象和状态的描述,对人们的愿望和心情的描述,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如《神奇的万能“服务员”——谈电子计算机“终端设备》:“比方说,现在你想看某部电影,你就通过安装在家里或办公室的‘终端’设备,向电台计算中心提出要求,计算机便立即自动从‘库’里提取所需影片,自动播放,以满足你的需要。用同样的方法,不光可以欣赏所喜爱的电影艺术,同时也可以知道想要知道的世界新闻。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

(4)对话式说明

对话式说明是两个交谈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说明事物。其形式比较活泼、风趣,内容往往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一般用于科技知识说明以及某些热点问题的说明。如《混作·间作和套作》,通过小陈和技术员的对话,介绍了混作、间作和套作三种农作物种植的知识,了解了它们的区别和功能。

(5)讲故事式说明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事物。如《影子的故事》,通过奇妙的无影灯和月亮的影子帮助了历史学家、工程师怎样利用影子、影子和我们的生活、影子帮助了历史学家等五则故事,从古代和现代、天文学和历史学、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介绍了人类对影子的利用。故事新奇有趣,说明的知识很容易接受。

2.学会分析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语言的生动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如《中国石拱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一段用生动的语言将石拱桥的石刻狮子写得形象逼真。

当然,在有的文章中,平实和生动是可以兼备的。总之,说明文语言在准确基础上,语言风格是可以灵活、多样的。

 

 

【例文引路】

 

审判科技

———关于科技两面性的思考

 

天堂法庭正在进行一项特殊审判。三名被告分别是科技界赫赫有名的瓦特、莱特兄弟、爱因斯坦,原告却是三位凡夫俗子。天堂观众云集,过道被塞得严严实实,把偌大的法庭挤得水泄不通。

 

状告瓦特

“带原告、被告上庭!”上帝重重敲了一下法锤,“原告有何冤屈,请从速讲来!”

原告哭丧着脸说:“上帝,我原本是位安分守己的农夫,但是有一天赶着毛驴去集市,一不小心,那只铁皮怪兽就无情地从我瘦小的身躯上碾过,接着我就见到了你。那怪兽的制造者就是他———瓦特。”原告的脸上布满泪水,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

上帝阴沉着脸问瓦特:“被告,你有何申诉?”

瓦特缓缓地站了起来:“亲爱的上帝,他说的没有错。确有许多像他这样无辜的人死在火车的车轮之下,我为他们祈祷。”瓦特耸了耸肩,话锋一转说道,“也正是火车的发明才使蜗居深山的人们有机会走出山沟,走出封闭;正是火车的存在,才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世上的人们并没有因为事故而停止火车的使用,相反,火车的使用更加广泛。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从电动机车到磁悬浮列车,上帝,这连我都是始料未及的,我也为人类做了些许贡献。”

上帝惶惑不解,一脸的茫然:“是实情,是实情。”

“上帝,他可是始作俑者,罪不容赦呀。”

 

状告莱特兄弟

“安静!”上帝敲了一下法锤,“带第二对原告、被告!”

原告未等上帝开口,抢先说道:“我是死于2001年9月11日世界贸易大厦的金融家。我要状告莱特兄弟,是他们,是他们造的飞机要了我的命。两架飞机像导弹一样击中大厦,我闭上了眼睛,‘上帝,保佑我吧!’话未说完,我就见到了您———上帝。”

上帝听到他一口一个“上帝”,心里很是惬意,脸上挂着微笑。

莱特兄弟眼见不妙,朗声说道:“上帝,请你明鉴。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陆地走向天空,既为人们提供了迅捷便利的交通工具,缩短了世界距离,又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贡献有目共睹。至于飞机被用作他途,你应该去找本?拉登。”结尾巧妙的转嫁,令原告瞠目结舌。

“上帝,他要逃脱罪责,他是始作俑者,罪不可恕哇!”

 

状告爱因斯坦

上帝伸了伸酸痛的肩背,正襟危坐:“带第三对原告、被告!”

第三位原告拄杖而立,转过身面向上帝,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我是‘二战’期间被核武器所伤的日本公民,今诉核武器的始作俑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如坐针毡,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我忏悔,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本意是想快点结束战争,可谁知殃及无辜,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爱因斯坦蓬松的头发、疲倦的面容、虔诚的神情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上帝,他仅仅忏悔是不够的。他造成的恶果后患无穷哇,世界现存的核武器,足可以毁灭人类十几次,何止我们大和民族啊。车裂,车裂也不足为过!”

“比我还狠哪!”上帝心里暗想。

“我愿为此下地狱,若能以此换回人类理智的核利用。”爱因斯坦花白而凌乱的头埋得更深了。

合议庭

在休庭期间,上帝和天使们进行合议。天使趁机把她们掌握的材料呈给了上帝,无声地注视着上帝。上帝则专注地看着材料:

瓦特发明蒸汽机车,虽有人因此被火车轧死,但火车现在已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目前,核电站的发电量,足以抵1000个煤发电站,虽发生过核泄漏,但人类仍然越来越垂青核能。

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已经从地球到天空,从天空到太空,尽管“和平”号空间站已化为灰烬,“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也梦断太空,但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太空之旅已获成功,国际空间站仍在继续建设。

 

判决书

判决时,天堂法庭被围得水泄不通。

“经合议庭合议,原告诉被告罪名不成立,被告当庭释放。诉讼费由原告承担。”

科学家们如释重负地走下被告席。三位原告却哭天抢地,大呼不公,并表示要继续上诉,讨回自己的公道。

 

【点评】短文别具心裁,反其道而行之,述说了科学巨匠对人类的贡献。在法制教育的今天,通过“审判”的形式宣传科技成果,一石二鸟。

 

 

看动物识天气

看云可以识天气,那么看动物是不是识天气呢?其实,可以天气的变幻,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活。一些感觉敏锐的动物,往往能及时察觉到天气的变化,预先做好生活的准备。动物是天气的招牌,动物的一些异常的行为往往预示着天气的阴晴变化。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即将有大雨。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每当午后或傍晚看到燕子三五成群低飞时,人们会说:“燕子低飞,天要下雨。”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母猪懒洋洋地将饲料扒开,拱得满地都是,预示着晴天即将转阴。夏末秋初,雏蝙蝠四处飞舞,第二天肯定是个大晴天,猫把鼻子埋在皮毛里,告诉人们北方寒流将至。

那么从动物的行为上可以预知天气呢?我们可以从科学上找到答案。

“蚂蚁搬家,大雨哗哗”。下大雨之前,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泥土吸收的水分大量增加。因此,筑在泥土里的蚂蚁巢穴变得潮湿。为了避免遭受水淹,蚂蚁往往在大雨之前搬家。

“泥鳅翻滚,大雨将到”。大晴天时,水中含有大量的氧气,泥鳅安静地生活在水底。大雨到来之前,水中含氧量减少,泥鳅感到呼吸困难,因此,不停地在水中上下翻滚。 

“青蛙低鸣,大雨将临”。天气晴朗的夜晚,空气清新,各种昆虫出来活动,青蛙既得捕食,又觉清爽,因此鸣声洪亮,长夜不停。大雨将临,空气沉闷,青蛙心情烦躁,往往鸣声低沉、嘶哑,叫几声以后就不叫了。

  “蜘蛛张网,久雨必晴”。雨下的时候长了,蜘蛛的网被雨水打烂。但当天气将转晴时,空气不再沉闷,各种小飞虫也变得非常活跃了,蜘蛛便开始张网捕食飞虫了。

“蜜蜂出巢,天气晴好”。久雨转晴后,气压开始升高,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减少,植物的花蕊出现花粉,蜜蜂便外出采集花蜜。乌鸦算是天气预报的行家。乌鸦头总是顶着风。傍晚,乌鸦满天回旋飞翔,且哇哇叫,表明天空风向不定,而风向不定是天将有风雨的一种征象。

癞蛤蟆也是预报“专家”。它的生理构造特殊,肺像个足球,呼吸功率不大,单靠这样的肺呼吸是不能吸到足够氧气的。所以,癫蛤蟆除了靠肺呼吸外,还得靠皮肤来帮助呼吸。用皮肤呼吸得有个条件,那就是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空气中的氧首先溶解在皮肤的粘液中,再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进行了,这就给它的生活造成了困难。因此,它很怕强光照射和干燥天气,白天就躲在阴暗处,晚上出来觅食。大雨来临前(约1天左右),空气湿度大,它白天也出来活动。这反常的表现正应了“白天蛤蟆出洞,下雨一定”的民谚。 看动物识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农民安排农活更是有巨大的作用。

 

【点评】这篇说明文一看就是学了《看云识天气》之后模仿写的。模仿写作并非不好,作文本来就是从模仿而来的,我们要善于模仿。本文知识性强,结构上总分总,顺序为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诠释事理很清楚,通俗易懂,算是一篇优秀习作。

 

 

【素材库】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贝弗里奇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爱迪生

 

故事一: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故事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文题设计】(四)

1.“家乡”——可以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也可以写家乡的人、事、景,只要写出你心中的家乡的美来,即可。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等。

2.“方言”——可以介绍家乡方言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对家乡方言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整理、总结,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说明性文字。

3.以“节日”为话题,或以“节的起源”或“我家乡的 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或记叙文。

4.就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题目:黄梅戏 我家乡的­ 节 端午节的起源 家乡的挑花

 

【写作指导】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比如《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这几篇课文都可以作为本次作文训练的借鉴。比如其中写风土人情总是融入了作者浓郁深厚的感情,这就启发我们在文章写作中,无论是写家乡风光还是方言土语,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风俗传说,都不能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而应该让自己的心灵与所写的人、事、景、物等交融在一起,这样,才可能写出感人之作。

 

 

【例文引路】

 

家乡的龙眼

我的家乡——同安,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家乡的龙眼更是饮誉中外。

龙眼,因其八月成熟,八月又称桂月,且其果实呈球形,故又名桂圆。它还有其它名称,如“骊珠”、“燕卵”等。那么,同安人为什么称之为“龙眼”呢?据传,古时同安一位少年与恶龙搏斗,龙的眼珠掉在地上。不久,那地方就长出一棵树,树上结出了颗颗果子。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少年的功绩,就把树上结出的果子叫做“龙眼”。

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龙眼树上就缀满了汤圆大小的淡黄色或褐色果子,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镶满黄色珠子的绿叶帐篷,漂亮极了!

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

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因而被称为亚热带的“长寿水果”。明代的李时珍曾说过:“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据科学家研究表明:龙眼的可溶性物质中,含葡萄糖24.91%,蔗糖0.22%,蛋白质5.6%。此外,还含有磷、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用来治疗体虚贫血、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远见的同安农民承包了荒山,大量种植龙眼,同安已成为全国五大龙眼生产基地之一。家乡的龙眼为家乡人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点评】作者开篇引出说明对象龙眼,接着依次介绍它的得名、色、形、味、药用价值、种植情况,条理清晰。对这些特点,也并未平均使用笔墨,而是详写龙眼的得名和药用价值,略写其它。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另外,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引用、比喻、列数字、诠释等多种说明方法,前两者有龙眼由来的传说及李时珍的评价;比喻有龙眼缀满枝头像“镶满黄色珠子的绿色大帐篷”、果肉像“无暇的珍珠”。这些说明手法的运用,使说明生动、形象,又富有趣味性。

 

 

啊!新疆的羊肉串

“羊肉串,新疆的羊肉串!”

小贩吆喝声掀动了南方小镇的晨雾,灰色的城墙、烟熏的廊檐在缭绕雾气中沉浮。

街道的拐弯处 一个头戴 毡帽,身着腋襟蒙族服装小伙子,在 两个八字的铁脚托着一个足有一米长的狭长通心的铁炉旁,一手扇火,一手翻肉。男女老少围观羊肉串制作现场,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