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上的rfid有什么用: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为何把苏美蒋都吓坏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41:18
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为何把苏美蒋都吓坏了2009年10月23日 09:05凤凰网历史综合 文章摘自《毛泽东与重大决策纪实》作者:张树德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8年8月23日下午,福建沿海烈日炎炎,天高海蓝。盘踞在金门、马祖等岛屿上的国民党兵懒洋洋地躺在工事里、树荫下,躲避夏日的灼热阳光。突然,数万发炮弹呼啸着掠过海面,落在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阵地上,顷刻间大地震动,水柱冲天,国民党兵被炸得血肉横飞,金门全岛淹没在浓烟烈火之中。炮声震惊了台湾,震惊了美国,也震惊了全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台湾吗?蒋介石惊惶失措,美国人慌了手脚,就连与中国友好的苏联也一时摸不着头脑,全世界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台湾海峡上来。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炮击金门,做出这一决策的就是新中国的最高统帅毛泽东。毛泽东为什么要做出炮击金门的决策,中国人民真的要开始解放台湾吗?金门这个小小的战场,为什么会影响国际军事、政治、外交斗争这个大舞台,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说起。

一、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一直是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台湾海峡就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重要战场。由于美国的侵入,这种斗争变得十分复杂和微妙。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相继进行了几次大的军事斗争,给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台海危机”。同时,这种斗争,又使海峡两岸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可以说是这几次军事斗争的最高领导者。他以大战略家的深邃目光,精心指导这些斗争,从而有力地打击了蒋介石###的野心,粉碎了美国制造的“###”的阴谋,牢牢地掌握了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主动权。

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所运用的政治与军事战略和外交艺术,不能不令人叹服,也不能不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也一直是历代政府、当权者不敢忽视的一个问题。作为中华民族最杰出代表的毛泽东和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精英们自然也不会放弃台湾。解放台湾,一直是毛泽东的一个夙愿,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当解放战争的时钟转到1948年与1949年之交的时候,毛泽东就开始把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地方。当新中国成立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毛泽东又适时地做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

1949年4月21日,当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之后,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扫企图盘踞中国南部的国民党残余势力。

然而,由于当时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因而对国民党控制的沿海诸岛一时还鞭长莫及,但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就不能不考虑解放台湾的问题。

1949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就渡江后的进军问题指示第三野战军首长:“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

根据这一指示,第三野战军在5月27日解放上海后,即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7月10日,毛泽东写信给主持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时指出:“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则把握更大”。随后,开始组建空军。从8月份起,第三野战军开始扫清解放台湾外围屏障的作战,先后发起福州战役、漳州战役和金门战役。10月,金门战役失利,人民解放军3个团9000余人全军覆没。

这一惨痛的教训一直刻在毛泽东的心头,也一直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头。

为了早日发起解放台湾的战役,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渡海兵团首先攻取海南岛,第三野战军第7、9兵团加紧攻占舟山群岛,第10兵团攻占金门,最终以第三野战军主力解放台湾。针对台湾防御力量的变化,军委决定攻台部队第一梯队的兵力由原来的4个军增至6个军,总兵力达到16个军以上。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还不到3个月,毛泽东便匆匆踏上了第一次访问苏联的旅程。

在12月16日见到斯大林的当天,毛泽东就委婉地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人民解放军由于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我们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对于中共领导人提出的援助请求,斯大林没有一口回绝,而是含糊其辞地表示: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而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

  然而,这一战略问题,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不得不中止。

  对于朝鲜战争,毛泽东是希望在中国解放了全部领土,尤其是解放台湾之后再帮助朝鲜进行统一的,但是,由于当时的危急形势和金日成的迫切心情,使毛泽东不得不放弃先解放台湾的打算。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缺乏海军和空军,因而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放台湾困难相当大。

  1950年1月17日,金日成在为北朝鲜驻中国大使赴任举行的午餐会上,拿着酒杯走到苏联驻朝鲜顾问的跟前说:目前中国正在完成他的解放事业,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帮助我们完成统一朝鲜的问题了。他宣称:毛泽东已经保证过,当中国统一完成之后,朝鲜统一就是最迫切的任务。中共将支持他完成这一任务。斯大林也曾经亲口答应他,一旦南朝鲜发动进攻,苏联可以进行反攻。可是,南朝鲜没有发动进攻,朝鲜的统一问题就这样拖延下来了。

  金日成明确要求再次会晤斯大林,以便说明局势。

  斯大林在得知金日成这一请求后,于1950年1月底开始倾向于接受金日成的援助要求了。但斯大林没有向毛泽东透露半个字。

  3月30日,金日成等人秘密访问了莫斯科。斯大林在这次会见中第一次对金日成的统一计划表示了肯定的态度,并称:如果说他在一年以前认为金日成的这个计划行不通的话,那么今天这样的计划就是可行的了。他最后没有忘记提醒金日成,他的计划必须通报给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也同意的话,他不会有反对意见。

  斯大林之所以始终向毛泽东封锁消息,直到最后才要求金日成征求毛泽东的同意,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中共中央早就提出了请苏联帮助解放台湾的要求,毛泽东又亲自向斯大林本人提出请求,斯大林很难摆平毛泽东与金日成的关系。与其从一开始就向毛泽东去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与毛泽东争论孰轻孰重,倒不如造成一个既成事实,使毛泽东无话可说。

  于是,5月13日,金日成出现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在当晚的会谈中,金日成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

  毛泽东早就想到金日成会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但他还是对金日成通报的情况深感意外。

  因为,在斯大林已经明确表示同意中国进行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解放军进攻台湾的各项先期工作也已经按部就班地迅速展开的情况下,他怎么也想不到斯大林会突然间转而赞成首先统一朝鲜。

  毛泽东很委婉地对金日成表示:你们的大使已经几次来同我们谈过这个问题,我都告诉他现在还不可以。金日成则解释说,苏联已经帮我们做了许多准备,斯大林也同意了,只要中国同意,我们不要任何帮助。不得已,毛泽东告诉金日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需要请苏联大使立即向斯大林核实一下。毛泽东随后中止了会谈,紧急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要求立即给斯大林发电证实金日成的说法。

  鉴于斯大林已经明确表态,毛泽东自然无法持反对态度。但他对苏联大使说,他已经注意到朝鲜半岛的情况,他完全同意朝鲜同志的估计,即由于美国势力逐渐退出南朝鲜,朝鲜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他认为,恐怕有必要像中苏条约那样,在中国和朝鲜之间迅速签订一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毛泽东显然对金日成的计划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些担心,因而想到中国需要为直接援助北朝鲜做好准备。这也正是大战略家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之处。

  5月15日,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等会谈。他告诉金日成。原来他考虑的是应当首先解放台湾,在此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那样中国将会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鲜。但既然统一朝鲜的问题已经在莫斯科得到批准,他同意首先统一朝鲜。

  至于美国参战的可能性,金日成断言:“那几乎不可能”,斯大林已经告诉过他们,帝国主义不会干涉,因而不必加以考虑。但毛泽东还是提出: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做不了主,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准备一下总是必要的。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3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已经箭在弦上,金日成此时的兴奋心情可想而知。相比之下,鉴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受到严重影响,毛泽东的沮丧也不言而喻。

  因为,几乎就在金日成访苏之前不久,中国党和军队领导人还特别就武力统一台湾的一些具体作战设想与苏联军事当局进行深入的讨论。而由于这时空军和海军的装备正在陆续到达,进攻台湾的技术条件问题正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而逐渐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已经重新开始有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取台湾的决心,并初步考虑在1951年条件基本具备后,选择适当时机实施作战行动。毛泽东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朝鲜战争会排在了他解放台湾行动的前面。他最担心的显然是,一旦朝鲜战争爆发,无论胜负,美国政府都可能会改变对台湾的政策,从而使自己解放台湾的计划面临巨大的困难。

  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晚上,杜鲁门召开紧急会议。国防部长约翰逊第一个发言,他不谈朝鲜战争,却大谈台湾的战略地位如何。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雷德宣读了麦克阿瑟的“保台意见书”。艾奇逊当即建议出兵台湾。他说:“应当命令第七舰队进入福摩萨(指台湾),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我们应当发表一项声明:第七舰队将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进攻,而福摩萨也不得进攻大陆。”杜鲁门当即同意了艾奇逊的建议,并指示,第七舰队未到达指定地区以前,暂不发表声明。

  中国领导人焦虑地注视着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反应。两天之后,一个最让毛泽东担心的局面随之出现了。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侵入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从这天起,美国海军第七舰队10余艘军舰占领台湾基隆、高雄两港口,并在台湾海峡进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8月4日,美国空军第十三联队一批飞机进占台北空军基地。同时,美国驻远东军总部还设立了名为“驻台考察团”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其侵台的海、空军。

  对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主权的行径,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极大愤慨。8月28日,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了驳斥杜鲁门的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他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不管美帝国主义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声明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正义的人们,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对东方的侵略。”

  然而,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美国却置之不理,继续加强对台湾国民党的军事援助。7月底,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到台湾,同蒋介石商讨“军援”的具体步骤。会议决定,组成联合部队,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美国除第七舰队外,增加第十三航空队控制台湾;美蒋成立“军事联络办事处”,美军可自由使用台湾空军基地;台湾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和一切作战物资均由美国供给。

  在毛泽东看来,美国的这些行动,显然无异于救了国民党的命。然而,台湾决不能从大陆分离出去,这是毛泽东无时不在想的问题。

  可是,眼下最为紧要的是帮助朝鲜一把。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支援邻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反复考虑后,做出了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也就在这时候,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由原来所谓的不介入变为介入。美国一面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面做出长久武装国民党军队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定。

  9月10日,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宣布美国的新远东政策,正式放弃“弃台”政策,代之以武力保台的新方针。11月,美台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根据这一协定,1951年5月1日,美国驻台军事援助顾问团在台北设立。由于美国的侵入,海峡两岸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将其远东政策的着眼点放在对付亚洲共产主义对美国安全利益的威胁上,加紧在亚洲策划与制造一系列旨在遏制、孤立中国的“集体安全防御”条约,已在西太平洋地区对中国大陆构成一道半月形防线和包围圈,而台湾自然是这道防线上重要的战略据点。1954年夏季,围绕《共同防御条约》问题,美台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虽然美台之间也有分歧,但是要把台湾固守起来,反对共产党,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一个严峻的形势摆到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台湾和尚未解放的东南沿海岛屿问题?

  毛泽东决定把“解放台湾”问题再次突出出来。

  1954年7月,日内瓦会议刚刚结束,毛泽东即致电周恩来,指出:我们在朝鲜停战后没有及时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是不妥的,现在若还不进行此项工作,我们将犯严重的政治错误。显然,毛泽东是不能允许美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也是不能允许蒋介石集团长期盘踞在台湾的。

  正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首先在宣传上突出了台湾问题。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次日,又发表社论《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任务》,强调: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是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防止帝国主义侵略,消灭蒋介石残余集团,解放台湾。

  紧接着,朱德在纪念八一建军节的讲话和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的报告中,都把“解放台湾”问题突出出来。8月11日,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重申,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外国干涉,号召“全国人民要为完成解放台湾、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任务而奋斗到底”。

  毛泽东对解放台湾所面临的困难是十分清楚的,提出这一任务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毛泽东认为:“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不有所作为,任美国肆意活动,搞“###”、“###”或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随时间的推移,会给世界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既成印象,这是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的毛泽东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在毛泽东看来,日内瓦会议采取了用维持现状的方式来解决印支和朝鲜问题,但他决不允许用同样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纯属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毛泽东甚至考虑到了为了维持国家主权,不惜再战的可能性。

  那么,采取什么方针与策略来应付这个复杂的局面呢?作为大战略家的毛泽东自有他成竹在胸的思考。与政治上展开宣传攻势的同时,在军事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做出了炮击金门和解放一江山岛的决策。毛泽东决定采用炮击大小金门和马祖岛这一特定的军事手段,以表明中国政府对美国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的严正立场。

  1954年9月3日下午1时5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对大小金门、马祖岛开始炮击。解放军驻闽部队猛烈炮击金门,连续打炮5000余发,揭开了炮击金门的序幕。这次炮战,摧毁国民党军炮兵阵地7个,击沉炮艇、拖轮各1艘,击伤猎潜舰3艘,击毁水上码头1个。此后至9月22日,解放军连续19天对金门的炮击不断。虽然每次炮击只持续一个多小时,但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立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注意,也导致了美蒋之间关于美国协防范围的严重分歧。

  这一炮打懵了蒋介石,也打懵了艾森豪威尔,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小小的金门一下子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

  此时,美蒋正在就《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范围问题进行磋商,在“共同防御”中是否包括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问题上发生了龃龉。美国的军界、政界普遍认为台湾、澎湖是必须保卫的,因为它是远东###的重要基地和前哨,但他们对沿海的岛屿则始终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为蒋介石承担保卫的责任。

  美国的企图是,以台湾海峡为界分裂中国,不愿承诺协防金、马等沿海岛屿。蒋介石则坚决不愿放弃金、马。因为持有这两个岛屿就意味着仍统治着中国大陆福建省的部分土地,是台湾“###的决心和希望”的象征。退出金、马,便割断了台湾与大陆在地域上和政治上的最后一根纽带,从而动摇了国民党政权在国际社会中“代表”中国的法统地位。同时,蒋介石也想以外岛问题把美国拖入中国的内战之中。最后,通过的《共同防御条约》对美国是否负责保卫国民党所占的大陆沿海岛屿采用了含糊的语言。美国企图不承担协防的义务;蒋介石却源源不断地向金、马增兵。为了利用台湾这个战略基地,艾森豪威尔又不得不表示“决心协防金门、马祖以巩固台澎地位”的态度。

  军界、政界、外交界众说纷纭,使美国迟迟未做出明确决断。

  狡猾的国务卿杜勒斯则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建议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我们把沿海岛屿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意在获得一项维持原状和实现福摩萨海峡停火的指令,不管苏联否决还是同意这一计划,美国总有所得。

  杜勒斯的折中方案,是一个十分狡猾阴险的方案。假如苏联在安理会否决这一提案,美国国内、盟国及世界的舆论就会对美国有利;假如苏联同意,美国也就不必再面对这些“该死的小小岛屿”了,从而也使赤色中国在世界舆论面前处于理亏的地位。

  杜勒斯是利用联合国来达到既能取得停火,又不使美国卷入同中国的战争,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以“台湾国际地位未定”为前提,为以后分裂中国准备了条件,这是一箭双雕。

  艾森豪威尔立刻批准了杜勒斯这一方案,并指示杜勒斯尽快实施。

  这年10月,杜勒斯代表美国政府立即飞赴英国、新西兰,与两国政府进行了紧急磋商,达成美、英两个常任理事国的支持,由菲律宾和新西兰向安理会提出杜勒斯这项提案,并为这项提案取名为“新西兰提案”,又称为“神谕提案”。当然这个精心炮制的“神谕提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之前,还必须获得蒋介石的同意。

  然而,蒋介石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自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10月9日,负责远东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带着这项提案访台。尽管罗伯逊在长达7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会谈中使出了他的全部招数,做出了种种许诺,仍未打动蒋介石的心。蒋介石毫不客气地否决了杜勒斯的提案,强烈反对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

  他认为这个提案只能对共产党人有利,外岛停火和中立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台湾中立化,再下来中共进入联合国,最后台湾就要共产党接管了。蒋介石气愤地说:“如果台湾赞同这个建议,那么对国民党人,对我们的士兵,对生活在本岛的百姓,对海外侨胞及大陆的中国人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对“###”问题表态。毛泽东与蒋介石对“神谕”方案所持的共同基本立场就是:反对“###”。

  与炮击金门的同时,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开始猛烈轰炸大陈岛,海军也出动到浙东海面,击沉了国民党军的主力舰“太平”号。解放军很快夺取了大陈岛地区的制海、制空权。

  同时,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一个突破口。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人民解放军一面严格遵守“不主动惹事”的规定,不在海上主动攻击美机美舰,一面绝不示弱,终于在1955年1月胜利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国民党守军不战自退。

  浙东沿海岛屿全部得到解放。

  一江山岛作战后,美国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共产党目前正以武力解放台湾,因而发出了战争叫嚣。1955年1月27日,美国空军第18战斗机联队从菲律宾调往台湾。1月28日,美国第七舰队及航空母舰“中途岛号”驶入台湾海峡。据后来销密的历史档案记载,美国甚至商讨了为干涉台湾而使用核武器的问题。

  远东局势骤然紧张起来,许多亚非国家为此而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适时地采取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措施。4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提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紧张局势问题。”

  声明发表后,杜勒斯公开表示愿意同中国举行双边会谈。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

  同时,美台之间的分歧,也使和平解放台湾成为一种可能。于是,毛泽东、中共中央提出了解放台湾的两种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共中央对台湾海峡的斗争方针实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这次“台海危机”的爆发,完全是由于美国推行侵略中国的政策引起的。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实现国家的统一,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采取炮击金门等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由于美国的介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采取了缓和的措施,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方针,也是完全正确的。

  二、炮击金门,意在击美,一箭三雕的绝妙高棋1955年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促成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落实,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在同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的同时,自1955年夏停止对国民党军的主动炮击,已修好的机场不进驻;人民解放军继续实行精简整编,全军总员额由383万减至240万;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当局表示和平解决的诚意。

  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未获得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的响应。

  美国继续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推行“反共”的方针。杜勒斯在多个场合重申美国对华政策的三原则: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和继续实行对华贸易禁运与经济封锁。中美会谈3年来,除成一项人员回国协议外,未获任何其他结果,使这场“马拉松”式的会谈陷于中断。

  美国对华政策从稍有松动到重新强硬,同1956年下半年波匈事件发生后美国调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有关。美国国务聊杜勒斯同年6月28日在旧金山发表对华政策演说时称:“我们可以有信心地把这样一种假设作为我们的政策根据:国际共产主义的强求一致的统治,在中国和在其他地方一样,是一种要消逝的,而不是一种永久的现象。我们认为,尽一切可能使这种现象消逝,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盟国和中国人民的责任。”(《杜勒斯言论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314页)美国错误地判断中国是一个没有人民支持的、很快要崩溃的政府,这毫不掩饰地道出它打算消灭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图谋。

  正是美国的这种重新强硬的对华政策,导致台湾海峡的局势从1957年开始重新紧张起来。在美国对华政策的鼓励下,台湾当局不仅毫无和平谈判的诚意,而且加紧进行###的准备。国民党军的飞机深入大陆内地达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甚至出动飞机到福建沿海轰炸。蒋介石还在金门、马祖一线增加兵力,到1958年夏,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达到10万人,占其地面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美国国务聊杜勒斯在一次记者会上甚至叫嚣:“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将会去防守沿海岛屿;那就是,如果这些岛屿的防守看来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守有关。”(《杜勒斯言论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285页)面对美台方面咄咄逼人的态势,毛泽东认为,对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革命人民绝不能示弱,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而导致毛泽东作出第二次炮击金门决策的直接导原因是1958年的中东事件。

  1958年7月15日,美国为镇压黎巴嫩人民的爱国斗争,美军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制造了中东事件。美国的这一侵略行径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但也使蒋介石集团受到鼓舞。他们幻想依靠美国侵略扩张政策的支持实现“反攻大陆”的梦想。7月17日,台湾当局令其军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同时加紧军事演习和空中侦察,摆出###的姿态。与此同时,美国也加紧同台湾当局的密谋策划。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8月8日称,美军正密切注视台湾地区局势,随时准备进行像在黎巴嫩那样的登陆。台湾海峡的局势日趋紧张。

  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地作出第二次炮击金门的决策。

  7月18日,毛泽东召集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空军、海军、炮兵等单位的领导人,部署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任务,对炮击金门作战作了明确指示。毛泽东指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他说,金门、马祖是中国的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

  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他指示,要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两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同时或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连城。当晚,中央军委召开作战会议,对炮击金门作出部署。

  其实毛泽东早就注意到:日内瓦会议结束以后,亚洲地区的朝鲜、印度###和台湾三个热点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已经有了结果,虽然在日内瓦会议上未能达成任何政治解决的办法,但是,那里的形势已基本稳定下来。日内瓦会议的成功至少在近期内大大地减少了印度###地区重新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但是毛泽东认为不能只看到北面停了,南面也停了,好像天下就太平了,台湾问题目前仍是悬而未决。如果不在近期内有所作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舆论将会把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看作既成事实,这必然要对日后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带来不利的影响。至于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是无权加以干涉的,只有中国才有解放这个问题的权利。总之,决不能接受用解决印度###、朝鲜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中东事件的发生正好给中国造成了一个最好时机:炮击金门,毛泽东说理由是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打击美国的侵略,实际上,毛泽东还有更深层次的动因,那就是通过炮火把金、马、台、澎与大陆联在一起,使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难以得逞,同时也是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一箭三雕,真是绝妙高棋。

  7月27日毛泽东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深刻地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他在信中提出:

  “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毛泽东是在寻找炮击的最佳时机。他还说:“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同上)“政治挂帅”,就这里而言,毛泽东是要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经中央军委批准,福州军区成立了以叶飞为首的前线指挥所;调任聂凤智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组成福州军区空军前线指挥部;海军组成了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至8月21日,参战的各部队克服福建地区连降暴雨,部分公路桥梁被冲垮的困难,按时隐蔽进入指定位置,作好了战前的一切准备。

  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看了广州军区13日关于在深圳方向进行演习的部署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写批语给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因此不要在广州深圳方向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人。”还说:“请叫空司注意:台湾方面可能出动大编队空军(例如几十架至百多架)向我反击,夺回金、马制空权。因此,我应迅即准备以大编队击败之。追击不要越过金、马线。”(毛泽东给彭德怀的信,1958年8月18日)由此可见,毛泽东已定下了立即炮击金门的决心。

  8月20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住处召集周恩来、邓小平、林彪、黄克诚、叶飞、萧劲光、陈锡联、王秉璋、王尚荣、陶勇开会,具体部署炮击金门作战。毛泽东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他同时指出:

  经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从金、马撤兵或困难很大还要挣扎,那时是否考虑登岛作战,视情而定,走一步,看一步。

  根据这一思想,中央军委确定于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实施一次大规模的炮击,着重打击国民党军指挥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阵地、料罗湾码头的国民党军舰;先打3天,走出第一步,然后视台湾当局态度和国际反应,再走第二步。

  在决策炮击金门的时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是否有夺占金门的意图?攻占金、马、澎、台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运用威慑的手段迫使国民党撤军,也有1955年大陈岛的先例,何乐而不为。当然,毛泽东历来是灵活用兵,不拘一格,他决不会把一些意图固定化的。

  8月23日,在毛泽东、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福州军区参谋长石一宸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畅行无阻的联系。指战员们在焦急地等待着毛泽东的最后命令。

  下午5时30分,炮击金门作战正式开始。福建前线指挥部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炮击命令。顿时,前沿阵地万炮齐鸣,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等蒋军盘踞的岛屿,遭到猛烈的轰击。3万发炮弹倾泻在这些岛屿的机场、弹药库、油库及前沿和炮兵阵地上。

  蒋军猝不及防,死伤数百之众。金门防区司令胡琏因躲在地下指挥部而幸免于难,副司令吉星文、章杰、赵家骧均伤重殒命。

  8月24日,解放军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炮击。同时,解放军海、空军也投入了战斗,重创国民党军“中海号”大型运输船,击沉前一天因受伤而正在修理的“台生”号货轮。

  两次大规模的金门炮击,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两次炮击,给金门地区造成严重封锁,岛上每天的物资补给只相当于炮击前的,国民党军处于极狼狈的状态。

  其次,有力地支援了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炮击行动准备期间,发生了伊拉克共和国成立、美英出兵中东的事件,使中东地区的局势骤然紧张。金门炮击,使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竟在华盛顿三夜睡不着觉。因为从美方侦知的种种迹象看,都无法排除中共渡海作战的意向,炮击金门,很可能是进攻台湾的前奏。而蒋介石为了不从金、马后撤,一口咬定炮击金门是大陆向台湾进攻的组成部分,拼命渲染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艾森豪威尔看来,一旦中共真的对台湾实施攻击,现有驻台美军是不足以协助蒋军守卫的。于是,他下令,将在地中海游弋的美第6舰队的一半力量,调往台湾海峡,与第7舰队会合。又从美国本土和菲律宾,抽调部分舰只,使在台舰只达50艘,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接着,美军第46巡逻航空队,第1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几批飞机,也调到台湾,美国第一批陆战队3800人,在台湾南部登陆。美国一些本来用于和准备投入中东的军事力量,也被吸引到了远东。

  美国的注意力被转移到远东,远东局势趋向紧张,而中东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使中东各国十分感谢中国。

  再次,也收到了把金、马、台、澎连在一起,揭露和打击了美国蓄谋制造“台湾独立”的预期效果。

  炮击金门之后,台湾当局立刻向美国提出“协防”要求。美国继续采取“捉迷藏”的政策,既不想对中国共产党示弱,又害怕真的与中国大陆甚至中苏作战,所以,一方面向台湾海峡调动第七舰队主力和地中海地第六舰队一部集结于台湾海峡,并派军舰对国民党金、马补给线护航,另一方面又对是否“协防”金、马拒绝明确表态。

  同时,炮击金门,也使美蒋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据有资料介绍,金门守军伤亡惨重的消息报到蒋介石那里后,他先是长时间紧蹙眉头,过一会竟骤然舒展,并情不自禁地连声说:“好,好,好!”他身边的一些人见此,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他们委座此时的心情,然而,作为其老对手的毛泽东,却早已料到了蒋介石想的是什么。

  在金门炮击开始后的一天,毛泽东在闲聊时曾说:“向金门打炮,也不是为了解放金门,而是蒋介石希望我们打炮,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可以抵抗美国的压力。”毛泽东的话外之意,是从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大义出发,帮老蒋一把。

  因为,面对杜勒斯的步步紧逼,蒋介石虽硬着头皮顶着不从金、马撤军,却一直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回绝杜氏,压力日重,成了他一块心病。中共的炮击行动,给他送上了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

  毛泽东一直密切地关注着美蒋之间的争斗,他认真地分析着来自各方面的材料,并要求各部门在事关台湾海峡的问题上持慎重态度。他亲自审阅事关台湾海峡的行动与宣传文件,指出:这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斗争,对各方面的影响很大。因此,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包括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一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

  后来陆续发表的一系列对金、马,对台湾的文告,有些虽以别的名义出现,但都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或审阅修改的。

  随着美蒋日益激烈的纷争,毛泽东形成了炮击持续下去,并使金、马留在国民党军手中,以支持蒋介石抵制美国制造“台独”预谋的战略。他在一次闲谈中幽默地说:“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援蒋抗美,坚决反对###的阴谋。杜勒斯到台湾,如果我们不炮击金门,那实际上是联美压蒋。我们炮击金门,打乱了美国的阴谋,打乱了他的计划。”

  然而,在参与指挥的人员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深刻理解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略意图。

  在每日阅看有关金、马、台湾情况的材料时,毛泽东及时发现新华社的有关报道,没有跟上中央的意图,没有充分地注意到美蒋的分歧,在报道中没有突出美蒋的矛盾。他将这些材料上的问题一一标出来,并指出其处理不当之处。

  9月3日,毛泽东责成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稿,经他审阅修改后下发。这个指示指出:“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是目前国际阶级斗争中最严重最复杂的焦点之一。”“解放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虽然属于我国内政问题,但实际上已变成一种复杂严重的国际斗争,我们不要把这个斗争简单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宣传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

  指示对包括炮击金门在内的沿海斗争的方针作了四点规定:一、继续炮击封锁金门,但目前不宜进行登陆作战。二、炮击封锁金门的活动,必须有节奏,打打看看,看看打打。三、海军、空军不得进入公海作战。蒋机不轰炸大陆,我也不轰炸金、马;蒋军轰炸大陆,我轰炸金、马,但不轰炸台湾。四、我军不准主动攻击美军。如果美军侵入我领海、领空,我必须坚决打击。

  指示还指出: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一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

  这个指示使炮击金门的斗争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原则。

  鉴于美国军舰直接参与对国民党军队金、马补给护航的情况,毛泽东意识到可以用领海权问题同美国做一篇大文章。

  加强沿海斗争,势必涉及划定领海问题。当时,中国对于自己的领海范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只承认别国的领海宽度为3海里。早在发起金门炮击之前,毛泽东在北戴河住处召###议,专门研究中国的领海、领空问题。会议经过多方听取专家的意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最后确定中国的领海线为12海里。

  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声明重申:“台湾和澎湖地区现在仍然被美国武力侵占,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1958年9月5日《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的声明发表后,美国政府沉不住气了。在太平洋彼岸,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他的高级幕僚们商量着对眼前的复杂时局的对策。自从中国人民解放军8月23日对金门国民党守军大规模连续炮击以来,远东的形势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艾林豪威尔问坐在他对面的国务卿杜勒斯:“约翰,条约国(指东南亚条约组织的7个成员国)的态度如何?”

  杜勒斯回答说:“总统先生,我根据你的指示会见了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7个条约组织成员国的使节,向他们通报了最近福摩萨地区的形势和我国政府对这一严峻形势的看法。7国使节在转达本国政府的看法时,一致表示抗议中共的这种战争挑衅行为,但他们不希望美国军事介入这一地区。”

  “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呢?”总统又问道。

  “他们认为,在目前中共在沿海一线集结了强大的陆、海、空三军的情况下,应将西太平洋的部分舰只和战术空军的部分作战飞机调往福摩萨地区,必要时派海军陆战队在福摩萨登陆。”

  “中共目前的停火是长期的还是暂时性的?”

  “我认为中共目前的停火是要观望一下我国政府的反应,现在我们应对中共这种不宣而战的挑衅作出强硬的姿态,同时以强大的军事威慑,必要时使用核武器迫使他们有所收敛。

  这样既可以遏制中共的进攻势头,又可以安抚和控制蒋介石。”

  艾森豪威尔坚定地做了一个手势说:“约翰,你说得对,立刻以我的授权名义发表一篇声明,要让中共明白美国政府对福摩萨发生的这一切不会熟视无睹,同时让我们的大使通知蒋介石,美国政府为国民党军队提供军事支持性援助。”

  9月4日,杜勒斯在艾森豪威尔授权下发表了一篇措词强硬的声明,对中国发出了战争讹诈的叫嚣。这个声明一方面重申,“美国负有条约义务来帮助保卫台湾不受武装进攻,国会的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来确保和保护像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同时,声明也暗示美国没有放弃通过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1958年9月7日《人民日报》)对于美国政府的战争讹诈,9月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着重分析了炮击金门以来的国际形势,他说:“我看美国人是怕打仗,我们也怕打仗,问题是究竟哪一个怕得多一点……据我的看法,是杜勒斯怕我们得多一点。”他又说:“美国现在在我们里来了个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门、马祖,还有些什么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他就舒服了。他上了我们的绞索,美国的颈吊在我们中国的铁的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得远一点。他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那他的头更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踢他一脚,他走不掉,因为他被一根索子绞住了。”毛泽东又说:“我们并不要登那个什么金门、马祖。你登它干什么?它的工事坚固。就是吓它一下。但是,金门、马祖并不一定是不打,一有机会,我们就机钻上去,相机而行。”

  9月6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警告美国政府,如果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声明重申了台、澎、金、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的军事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为。同时倡议中美两国政府坐下来谈判,恢复被美方单方面停止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毛泽东的讲话和周恩来的声明,显示出中国政府的此次军事行动,不同于1950年和1955年。那两次主要是打击台湾当局,而此次“炮打金门”,主要是针对美国,至于惩罚将军倒还是次要的考虑。同时,周恩来的声明是要求美军从台、澎、金、马撤出;而毛泽东的讲话则是以金、马作为一个绞套,不怕美国钻进来。这可以说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金马战局的两种准备:台、澎、金、马为一整体,美军要撤就全撤,中国欢送;要“协防”就全协防,中国也不怕。

  周恩来发表声明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和领导人,相继谴责美国对中国的挑衅,世界各国舆论也警告美国必须悬崖勒马,美国公众也纷纷对政府的政策表示不满。

  国际上如此强烈的反响,使毛泽东倍受鼓舞。毛泽东联系到近期国际形势发生的变化,由此生发出一系列关于国际问题的观点。9月5日和8日,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些观点。

  首先,毛泽东提出了“谁怕谁多一点”的问题。他说:“据我看法,是杜勒斯怕我们怕得多一点,是英美德法那些西方国家怕我们怕得多一点。”因为真理抓在大多数人民手里,而不在杜勒斯手里,他们的心比我们虚,我们的心比较实。既然西方怕东方更多一点,战争是打不起来的。

  其次,毛泽东提出了形势的缓和与紧张的辩证关系问题。他认为,我们要求缓和紧张局势。因为缓和了对世界人民是有利的。但是,紧张局势除了有害的一面外,还有有利的一面。

  因为紧张局势可以调动人马,调动落后阶层,调动中间派起来奋斗,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他还说,战争调动人们的精神状态使他紧张起来,这是列宁的观点。

  再次,毛泽东对“禁运”和帝国主义对我们“不承认”的问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禁运比不禁运好;不承认比承认好。他分析说,禁运对于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建设(炼钢炼铁)有极大的好处。一禁运,我们得自己想办法。正是何应钦,逼得根据地搞大生产运动。现在的何应钦就是杜勒斯。“现在他们禁运,我们就自己搞,搞大跃进,搞掉了依赖性,破除了迷信,就好了”。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我们比较承认我们要有利一些。不承认我们,“让我们更多搞一点钢,搞个六七亿吨,那个时候他们总要承认”。毛泽东关于“禁运”、“不承认”更有利的观点,从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意义上说,无疑是有道理的。

  毛泽东还提出,仗虽然打不起来,但世界上的垄断资产阶级总是冒里冒失,所以,要准备反侵略战争。第一是反对打,第二是不怕打。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他号召:人民公社里头都搞民兵,全民皆兵,要发枪,开头发几百万枝,将来要发几千万枝。要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枪杆,又是文化,又是武化。

  至此,从人民解放军暂停炮击金门的9月3日起,金门地区的炮声虽然一时沉寂,可是斗争却从金门扩大到了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上,政治谋略斗争取代了军事行动,成为这一斗争的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