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 system diagnostics:人鉴第三篇第九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03:04
人鉴第三篇第九章
 

第九章  人生体味

第一节  人生之味

1 人生之味,数过来人最清楚。过来人讲:“人生恰如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味味俱全。”

人生滋味,果真如此么?我们不妨来研究研究。

2 世有酸甜苦辣咸之人,

人有酸甜苦辣咸之事,

事有酸甜苦辣咸之情,

情有酸甜苦辣咸之言,

故闻言知情,审情知事,推事知人,按人知味。

第二节  甜味人生

1 甜生于乐,心乐日甜。甜有二种:一是真甜,二是伪甜。

真甜有六项:成功者甜,富贵者甜,得意者甜,遂愿者甜,身健者甜,安定者甜;

伪甜有四项:耽欲者甜,自满者甜,无知者甜,童稚者甜。

2 例事其一: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得天下做了皇帝。可是“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闹得一塌糊涂。刘邦很反感,便采用儒生叔孙通建议,制定礼节规范。二年后,在长乐官首次推行,“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至礼毕,复置法酒。诸待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竞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刘邦高兴得很,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这就是富贵得意者之甜。

例事其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与堂弟们欢宴于桃李园内,他用序文记述了这一次欢乐的聚会情景:“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渐康乐。幽赏未己,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就是家安身健者之甜。

例事其三:“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身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的苏轼,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作歌诗曰:“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日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以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真是一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若临风而举,窃恐笑声下落如珠矣。——此乃遂愿者之甜。

例事其四:隋炀帝杨广当政以后,“丞淫无度”“盛治官室”,每巡游到一个地方,“四海珍馐殊味,水陆必备焉”。“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足,逆收数年之赋。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缅,惟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轨不逊,以为娱乐。”你看这个昏君,玩得乱七八糟。——这是纵欲者之甜。

第三节  酸味人生

1  酸生于悲,心痛日酸。

酸有四项:失意者酸,受害者酸,败落者酸,壮志未酬者酸。

2  例事其一: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因上官大夫“心害其能”,进谗言,使“王怒而疏屈”。后怀王上当,去了秦国而死于秦地,顷襄王继位。屈原“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公子子兰又“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司马迁为他立了传,并且说:“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就是失意、贬谪者之酸。

例事其二:南唐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终被宋军“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李煜不是人间帝王材具,而于词独擅。名句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读之催人泪下。——这就是败落者之酸。

例事其三:宋抗金名将宗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前后上请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致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尽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渡河’者三而薨。”《宋史》说他“质直好义”,“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冀。有志弗就,识者恨之。”——这就是十分令人遗憾的壮志未酬者之酸!

第四节  苦味人生

1  身疲日苦。

苦有六项:劳力者苦,贫贱者苦,病残者苦,孤独者苦,劫难者苦,世乱者苦。

2  例事其一:西晋李密上奏晋武帝的《陈情表》中,叙述他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家庭困境:“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令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此文写得意直辞切,凄楚动人。——这就是孤独病残者之苦。

例事其二:晚唐诗人杜荀鹤之诗《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这是苦诗人写苦老百姓的人生苦歌,世乱劫难者之苦也。

第五节  辣味人生

1  心狠日辣,情热日辛。

入辣之项有五:侠义者辣,嫉恶者辣,善辩者辣,伐异者辣,复仇者辣。

2  例事其一:“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他漆身为癞,吞炭变哑,改变形象,一再谋刺襄子,未成。被捕后不服,求得襄子衣服,拔剑击之,表示报了仇,然后自杀。在漆身吞炭前,他对朋友说:“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及斩衣三跃之后,他回答襄子的责问时说:“中行氏(注:豫让原先的主子)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漆身吞炭,斩衣三跃,不达目的,死不甘休,这就是侠义复仇者之辣也。

例事其二:《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言:‘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这是嫉恶之文,辣在其中矣。

例事其三:秦朝末年,首先揭竿而起的是雇农陈胜、吴广。陈胜年轻时,曾同朋友们一道“与人佣耕”。后来,他组织起义成功,“乃自立王,号为‘张楚’。”一天,有一个曾同他一起打长工的老朋友来找他,“扣宫门曰:‘吾欲见涉(按:涉是陈胜的字号)。’宫门令欲缚之。”他自己接二连三地讲他与陈王胜的老交情,管门官不理,始终不给他通报。“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按大意为:老伙计吔!你陈胜做了大王阔气得很哪!——这是一种极为亲切、随便而又土里土气的赞叹词)”,后来“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有人便对陈王说:“这个乡下人愚昧无知,乱说话,会伤害你的威望。”于是,陈王就下令把这个故人杀了。从此以后,“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就是居高位者党同伐异喜怒无常的心狠手辣。

例事其四:儒家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道家庄子说:“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夫离法者罪……犯禁者诛……”墨子说:“孔某深虑同谋从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弑君”。荀子打击面更宽,他说:“飠市 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是它嚻魏牟也。”“忍性情,綦谿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是陈仲史鰌也。”“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是墨翟宋钘也。”“尚法而无法,下  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是慎到田骈也。”“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是惠施邓析也。”“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务息十二子之说,如是则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毕,圣王之迹著矣。”请看各学派之间互相攻击,何等激烈,火爆!——这就是伐异善辩者之辣。

第六节  咸味人生

1 用心者咸。咸者,艰也、重也,在苦甜之间。

咸有二种:劳心者咸,创业者咸。

2 例事其一: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乘国”一类小职员。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50岁后,周游列国,都不被用。晚年致力教育和著作。弟子有三千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但生前却忙碌地到处奔走,栖栖遑遑。班固说他“孔席不日耎”,即坐席都不得暖就要走了,可见忙碌辛苦——这就是用心者之咸。

例事其二: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他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爰有差等”说,提出“尚贤”、“尚同”主张,倡导“兼爱”、“非攻”、“节葬”等学说,成为儒家的第一大反对派。他聚徒讲学,到处奔走、呼吁,故有“墨者胼胝”之称。——此为创业者之咸也。

例事其三:公元前六世纪中叶,迦毗罗国王子悉达多舍弃王位,十九岁时带五个随从到尼连河岸边的树林中苦修,历六年之久,没有得到悟觉。于是孤身走到一棵毕钵罗树下,盘坐冥思,一夜之间战胜烦恼魔障,彻底觉悟而成佛陀。后来,他在鹿苑初转法轮,经摩揭陀国、拘萨罗国,以竹林、祗国两精舍为说法处,广宣佛法,弟子多达数千人。后行至毗舍离城,染上重病,淋雨后受冷食,病加重,又为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最后说法,嘱咐弟子后盍然而逝。这就是释迦牟尼抛弃权力、财富、爱情,为求索人生的真谛而奔波劳碌咸浸的人生。

例事其四:耶稣基督是基督教信奉的救世主。他生于犹太伯利恒,召十二门徒,传教于犹太各地。他主张博爱——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他治病赶鬼,登山训众,颇受下层人民的拥护。但遭到当权的祭司贵族们的嫉恨,在公元3042日,耶稣及12门徒进入耶路撒冷洁净圣殿后,他们买通了12门徒之一的犹大作内应,将耶稣擒获。耶稣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自称是“上帝的儿子”“犹太人的王”,他为了“拯救人的灵魂,使人获得永生”,而自己遭鞭打,戴上荆棘编的王冠,背十字架,受尽苦难,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磨难者的咸。

例事其五: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父母早逝,八岁当牧童,12岁跟随伯父行商,后受雇于富孀,并“嫁”了她。公元610年,他40岁,在希拉山洞里受天神的启示,发生“机转”,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用“为圣”23年时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宣教真主独一,反对任何偶像崇拜。他遭到多神教徒们有组织的迫害,用石头砸他的头,用绳索勒他的颈。穆罕默德乃从麦加秘密逃至麦地那。他建立宗教制度,创立“乌马”组织,掌握了国家权力,与多神教进行战斗。他一手执“经”,一手持“剑”,指挥了三次与麦加人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公元630年,他率一万大军和平进入麦加城,将360座偶像全部捣毁,多神教被彻底瓦解。公元631年,阿拉伯半岛大部份部落派代表团到麦地那,皈依伊斯兰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生前最后一次去麦加举行伊斯兰教胜利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朝觐活动,三个月后与世长辞——这也是创业者之咸。

第七节  淡味人生

1 五味之减日谈,即无甜酸苦辣咸之味也。故心平谓之谈。

淡在五味之外,亦在五味之内。淡有二项:

明白人淡,五味之内淡也;

世外人淡,五味之外淡也。

2  例事其一:王维是唐代杰出诗人。开元初年,中进士,做过大乐丞,后降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时,又升他为右拾遗,后做到监察御史,给事中。后来安禄山反,抓住了他,逼他为给事中。安乱平定之后,他有罪,下降为太子中允。后又升为中庶子和第三次升为尚书右丞。就这么一个几起几落的人物,“笃志信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却“工草隶,善画”,置“别墅在辋川”“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六十一岁去世。他综合诗画出神入化,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称。他薄视宦途,忘情山水,诗画影响久远——这就是明白人之淡。

例事其二:徐稚是汉高士。“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时,“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汉“桓帝乃以安车玄纟熏,,备礼征之,并不至”。“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奠,具毕而去,不告姓名。”名士郭林宗等猜是他,派茅容快马追上他,在路上设酒席招待他,他只谈种田的事,不说别的。到分手时,他对茅容说:“请你转告郭林宗,大树快要倒了,一根绳子是扎不住的,为什么不去安全地方呢?”汉灵帝初年,还想聘请他,那年正好他死了,年七十二岁。从公府到皇上请他,他都不干,情愿种田。——这就是世外人的淡。

第八节  一人一味与一人多味的人生

1 以上所言,皆一人一味之人生。共五味艹五项,计:甜味六项,酸味四项,苦味六项,辣味五项,咸味二项,淡味二项,即“六甜六苦,五辣四酸,二咸二淡”也。

2 然而世上并非一人一味之限,并无一人一味之身。寿长者百岁,夭者亦二十余,身经多事,春秋不同,岂能一以贯之,故常见者乃以一人一味为主多味旁属之,即一人多味,与世相变。

3 例事其一:李斯,他在荀子身边当学生时,是他的吃苦时期;后来他游说秦王,被拜为客卿,到他写《谏逐客书》是他的辛辣时期,再往后,他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当了丞相,是他的甜美时期;然后他帮赵高杀害公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是他的咸重时期;到他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前,感叹再不能擎苍鹰、牵黄犬出入上蔡県门时,已是酸涩时期了。所以李斯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以苦辛开始,以咸酸结束。

例事其二:诸葛亮,他在卧龙岗“躬耕陇亩,好为《梁文吟》”时,是淡味之身;到刘备三顾茅庐,他作“隆中时”时,是辣味之情;到联吴破曹、火烧赤壁之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镇荆州”“平成都”,“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是他的甜美之日;后来,他为了实现“南和诸戒”“北定中原”的远大目标,不辞劳苦,率军南征,数出祁山,这是他的亦咸亦苦之时;最后,他鞠躬尽瘁,“卒于军,时年五十四”,盛年而逝,遗愿未竟,能不心酸吗?——纵览诸葛亮一生,也是悲喜交集,五味俱陈的人生。

4  从以上分析与事例中,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人一味,世所罕见;一人多味,五味并转。乐极生悲,亟盛而衰;苦绝甘至,否尽泰来。祸福相倚,辛酸相邻;五味咸集,方谓之人生。

5  涩与苦近,麻与辣通,赘不再述。

6  五味辩证:

凡苦,必屈服在甜之下,

凡甜,必建立在苦之上。

发财者甜必须有破产者之苦垫之,

胜利者甜必须有失败者之苦奉之。

在我为甜者,在人必为苦,

在我为苦者,在人必为甜。

余皆类推。

开国(者)苦,

继国(者)甜,

续国(者)平,

振国(者)辛,

丧国(者)酸。

周而复始。故苦甜看自身,辛酸观子孙。苦不苦,看生前;乐不乐,看身后。

有意义的人生虽苦犹乐,

无意义的人生虽乐犹苦。

7  人生体验,用之于人生设计,所要者,在力求先苦后甜,避免先甜后苦。民谚说:“先苦后甜,好似过年;先甜后苦,好似钻土。”此乃金玉之言,人生金针也。

第九节  人生色彩与人生滋味的关系

1  上一章,我们研究了人生色彩;此一章,我们又研究了人生滋味。这二者相同吗?不同吗?为什么?

我认为它们二者之间,既互相沟通,又互相区别。

二者相同之处是:都作为比拟而存在,色彩是视觉比拟,滋味是味觉比拟,相似之处都在于说明,利用的是通感比拟的手法,对于实体而言,二者俱是客项,均非主体,此其一;其二,亮色确与佳味相近,暗色也与劣味相近,这也是一种感觉上的类通。

二者不同之处是:人生色彩较多地具有客观形态的含义,而人生滋味较多地具有主观体验主观感受的含义。前者呈外在相,后者是内在相。观于色而尝于味,望之知荣辱,体之知苦甘,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2  为更好地说明同与不同的问题,我们图示如下:

解释:

酸在希望与现实不符(想轰轰烈烈、顺顺利利,实坎坎坷坷),是先甜后苦。

辣在刚烈与得意之间。

享乐自然甜,但是伪甜;幸运是真甜,勤奋是先苦后甜。

辛劳,必定苦。

平凡,味咸重。

自在,心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