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进出口优于印度:当下的残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1:22:50
当我们还在用“我执”活着的时候,就是一种不彻底的,暂时性的状态。这种活着的方式不是永久的,也不会太久。它意味着你跟你现在的男(女)朋友说:“我一辈子要跟你在一起,不管海枯石烂,沧海桑田,我对你的爱天长地久,永远都不会改变!”可是两人感情的结果却很少如此。比如,突然出现一个小三,或者父母亲戚的反对,让这两个原本相爱的男女朋友,提早结束了恋情。他们彼此的缘分可能是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年……而不是一辈子。但为什么你会说:“一辈子”呢?因为你的“当下”看到的是一辈子。为什么你的话会这么不准呢?因为我执的“当下”是一种“不完全”的当下,在这种当下所看到的事物,永远是残缺的。 曾经有一个空姐,在一次从台北飞往洛杉矶的途中,飞机突然从好几万英尺往下掉落了几千英尺,当时飞机上的每个人都想:“死了……死了……”,还好……最后飞机又拉回来了,在那二十秒不到的时光里,空姐回忆说:“我记得在那刹那间,就像火车穿过隧道似的。我坐在火车里,先是看到爸爸妈妈,再来看到兄弟姐妹,在往前又看到那个“之前抛弃我的男朋友”……我好爱他……”各位,这位空姐生命中最深刻的人突然在大脑中闪过……人在死之前通常都是这样的。在知道自己快要死亡的瞬间,会不由自主的进行生命回顾,曾经有过的深刻生命经历,在这个时候都会浮现出来。这些记忆通常就是你自己最执着,最放不下的东西,当然这也包括你最爱的人。但你却不会回顾那些曾经背过的生化公式、物理公式、数学公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命在回顾的时刻是用整个的感觉去捕捉,他从来不会捕捉A、B、C、D、E……那些无聊的东西,可是他会感觉到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者是曾经深爱过的人……当那些人一个个被回顾之后,整个回忆就散掉了,一旦回忆散掉后,人同时也离开了“世界”。 “我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创造出的世界,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世界。我们所认为的世界并不完全是真实的。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其实是很有限的。很多东西他们确实存在,可是我们却看不到。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自己所创造出的这个世界了。在《庄子》中记载,孔子和椅子说话,椅子还会跟他对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齐物论》里的庄周梦蝶,他一直在想:“我到底是蝴蝶梦出来的庄子,还是我庄子去梦到蝴蝶?”《庄子》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玄之又玄”,就是庄子刻意把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单一现象变成多重现象。然而,真实的世界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多重的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天眼看到的东西,会和一般肉眼所看到的不一样。真实的世界具有多重性,是一个多度空间的多重世界。这就好比《华严经》所说的,这个世界含有好几千万个世界。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们所认知的单一世界,事实上它是“森罗万象”的。一个快要死的人,他有时候会看到真实的多重世界,他会开始放弃他所认知的现在的这个世界,之后,他再也不认得我们这个世界了。这时,这个病人有可能会对着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在哪里啊?”妈妈跟他说:“孩子!我在这里啊!我就是你妈妈啊!”但他却回答:“你不是我妈妈!”此时的病人,并不是神志不清,而是进入了多重世界中。他不认得人是因为他不再用以前的状态来认人。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所谓的“老年痴呆症”。这些老人不再用以前的状态来认知事物,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不再是他以前看到的样子,他们的认知跟我们的认知完全脱离了。比如,我们知道兰花不能吃,而老年痴呆症的病人,他们会觉得兰花很好吃。当人死亡,或得老年痴呆症后,这也意味着原本存在的“我执”破灭了。人们会忘记先前自己所创造的那个单一的世界而进入那个多重的世界,多重的世界“森罗万象”就好比一个人做梦一样,什么都有可能梦到。如果现在的世界是“我执(第七意识、末那识)”,那么,那个多重的世界就相当于是“阿赖耶(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在不断的生死轮回中,每一世的“我执”破灭后,都会再回到阿赖耶识中。如果说“我执”是花盆,“阿赖耶”就好比是大地,当花盆破了也就自然回归大地了。一直以来花盆与大地都是一个相互的因果关系,人们根据自己的我执,创造出许多不同自己喜欢的花盆。然而、随着、生老病死,这些花盆又一个接着一个破灭再度回归到大地。 学佛是要让我们平常赖以生存的花盆裂开,让我们的须根进入大地得以伸展。人们只要还活在花盆之中,就不知道大地有多么的大,有多么的深。是花盆阻碍了我们灵性的生长。当我们还是生在花盆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理解这个世界。一个科学家的脑袋会被科学思维限制住,一个宗教家的脑袋会被宗教理论或宗教思想限制住。只要还在花盆之中,都叫做“我执”。因此,“我执”并不能当做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唯有当“我执”破得千疮百孔,灵性才有可能出现。灵性夹带着大量的能量,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唯有在此时,你才会知道佛菩萨为什么是佛菩萨?上帝为什么是上帝?耶稣为什么是耶稣?知道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事情。 生死关是修行人很难突破的一个关卡,人只有步入死亡前期,比如,住进临终病房,这时候才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当你身体还健壮的时候,你根本不会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在你探望一个即将临终的朋友之后,回程经过肯德基还是照样吃一大桶的炸鸡块。因为,你根本没办法体会一个将死之人的心情。对一个临终病人来说,如果他能克服死亡的恐惧,他将会发现那个一直都存在的多重世界。不管是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还是上帝的天国,都在这个多重世界里面。 对一个癌末病人来说,每天活着的范围可能都不太一样。比如,某一天他活着的范围是可以下床、浇花、走路。过几天后,病情恶化,已经不能走路了,活着的范围只能是躺在床上。前几天还能吃排骨饭,这几天连青菜都啃不下去。前几天还能大小便,这几天不能大小便了,要靠导尿袋和纸尿片。如果病情再持续恶化,接下来可能是……插胃管……做气切……最后手脚被绑起来(这是为了防止病人自己乱拔管子)……人在癌末阶段,活着的范围慢慢变窄,在变窄过程中,人会慢慢调整、慢慢适应。好比,我现在是站在地面上,再来变成是站在甲板上,再来是站在小木板上,再来什么都没得站了,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入海底……“我执”这时候不得不破了……死亡即是强迫你暂时离开这个世界,而你一切的“我执”到此再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什么荣华富贵、名利权势、夫妻恩爱、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到这里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但这种“我执”的消失,只是暂时的,不久之后,又会从阿赖耶中再创造出一个新的花盆,来装载你过去的“我执”,让你再度有机会去迷恋你过去所迷恋的事物。故在《成唯识论》中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摄大乘论》亦如是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此二互为因,亦恒互为果”在《八识规矩颂》中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我曾经在南华寺遇到一对新婚夫妻,当时我问他们说:“你们当初认识的时候,是不是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啊!”。他们笑笑回答:“是啊!是啊!”我观察他们过去生的因缘,这一对夫妻他们上一次的因缘是在距今约191万年前的迦叶佛时期。哪有什么“一见钟情”啊!前世本来就是夫妻了!今生不过是“再续前缘”而已。如今,再相见彼此喜欢也不足为奇。所以有人说:“等待因缘需要千万年,爱一个人只在一瞬间。” “佛性”、“神”、“上帝”、“基督”,这些是人完全无法了解的。当上帝显露给摩西看的时候,对摩西来说,他是陷入到一个全然不知的境界里……他看到了上帝。而对于那些“求福佑”、“求平安”的人们,他们所信奉的宗教,不过是一种世俗的宗教。是人们我执的一种欲求,与真正的“佛性”、“神”、“上帝”、“基督”都无关。 1、抛弃了我执,你将看到神。 《圣经》里面有一个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的独生儿子艾萨克的故事。亚伯拉罕毫不犹豫地牵着驴子把艾萨克放在上面,到了山上献祭的地点,拿着刀子对着艾萨克砍下去……在一般人的想法里,认为这是上帝测试亚伯拉罕的信心。毕竟,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父亲都不会拿刀砍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动物也是如此,故常听人说:“虎毒不食子”。但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亚伯拉罕在那当下遇见了上帝,上帝为何者他其实不知道,可是他确知,不管上帝为何者,他都要完全仰望他、臣服于他。亦即,当一个人把“我执”抹除的时候……他看见了上帝。 约伯的情况也差不多,他原本拥有世界,但在上帝的旨意下,他拥有的一切被剥夺一空,成为穷光蛋,百病缠身。约伯在这个情况下不断的咒骂上帝,跟上帝说:“上帝,你为什么让我遭遇这些啊?”可是到最后,约伯突然明白了,同样,当他不再眷恋人世间的一切,把“我执”抹除的时候……他看见了上帝。 2、不要圣经而接近上帝。 慈济心莲病房(证严上人所提:“心如明月照遍大地清净性,莲若菩提开满人间智慧花”,故定名为“ 心莲病房”。也就是临终病房,或叫安宁病房。是给即将往生的病人所使用的病房)的屏小姐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到了病情沉重之后,她的牧师带着一大堆会友来探望她,大家坐下来,正当要念一段圣经给她听,为屏小姐祷告的时候,屏小姐突然变脸说:“我不要圣经了。”并开始对他们训话:“你们这些自认为“属灵”的人,你们认为念圣经就会属灵吗?以为嘴巴说说就属灵了吗?我知道上帝怎么对待我,我非常清楚,我不要圣经。”(注:“属灵”是基督教专有术语。这个词的出现是在《圣经》中,而且多半和“属肉体”、“属血气”作一强烈的对比。意即将我们这个人和所做的事件一种区别,看看我们所做的是否合乎《圣经》,或是率性而为。因此,所谓“属灵”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尊主为大,思想、言语、行为都不违反上帝的心意;而“不属灵”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与自己的欲望妥协。一位基督徒应该是“属灵”的,活出上帝的形象,而不是“属肉体”,虽然相信上帝,却向自我的罪性屈服。要作“属灵”的人是必须舍己的,愿意与自己的旧我争战) 很多人都承认,这时候的病人可能比较接近上帝。就好像有些临终的慈济委员(佛教徒),她不要佛号,也不要念经的人(助念团),或许这样会比较接近阿弥陀佛。其实,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叛教。我们凭什么说这时候的病人比较接近上帝或阿弥陀佛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已经把对宗教的执着拿掉了。因为,对宗教的执着本身也是一种法执(在《金刚经》中一直强调,要抹除“我执”,要抹除“法执”,故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我法二执”在《唯识学》中都是属于第七意识、末那识)。宗教有很多仪式,这些宗教仪式常常会让病人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个时候的病人已经不求“福佑”了。这些病人在还没有进入病情沉重的时期,很喜欢宗教的仪式,很喜欢你跟他一起祷告,也喜欢听“上帝爱你”这些话,当病人觉得自己不会死,还想要保住自己的时候,他会接受宗教仪式这个部分,可是到了病情沉重阶段,病人不再求“福佑”了。当他不再求福佑的时候,宗教这些仪式就全面破裂,只有当那些充满语言,充满经文的东西溶解以后,真正的宗教才会显露出来。进入病情沉重时期的病人掉到一个不会说谎的本心里。这时候,他跟上帝没有隔阂了。于是……他看见了上帝。 《华严经》中载:“善男子!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识分别,眼等五识,了境不同。愚痴凡夫,不能觉知,怖老病死,求入涅盘;生死涅盘二俱不识,于一切境妄起分别。又由未来诸根五尘境界断灭,凡愚之人以为涅盘,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见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善男子!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剎,入一切劫。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 正如经文中所载:“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 又曰:“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则能净一切剎,入一切劫。” 生死之间,凡夫因为“我执”而见生死有二。
故而贪生怕死,不让一切“我执”抹除。
 生死之间,菩萨因为“无我”而见生死不二。
故而出生入死,普救一切“众生”疾苦。
 最近有人问我:“你到底是学习什么法门啊?”呵呵!若用观音菩萨最常说的一句话来回答即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若用我们中医治疗病人的说法即是:“应以何药得治者即开何方”。因为救度众生并没有一定的方法,就好像医生开药救治病人一样。故说: 众生病已在膏肓,
举世谁传夺命方。
是草拈来都是药,
何须九转透瓶香。
 我学佛很简单,就是念《普门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