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和索邦哪个好:"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9:47:12

计划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中央有高度集权,政府有庞大官僚机构来制定和执行经济计划、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来镇压一切反抗言行的。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是消除垄断,要求资源的共享与最有效配置,政府只是协调与规范市场的行为,因而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计划经济对于执政的政府官员具有无限的权力空间,在一切都纳入政府统辖范围,劳动力的一切保障,就成了政府的负担。市场经济下,政府不必再负责劳动者的劳动与就业,一切依照市场规律行事,税收成了政府的要务。一个是鱼,一个是熊掌,当然不可能兼得。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抓投机倒把。那时,一切偏离中央计划经济的,都视为洪水猛兽。可是,开放了,一下子,好象中央明白了,市场经济是个好东西。国家可以不用负责劳动者的就业与劳动。沉重的包伏可以扔掉了。按市场经济原则找工作去吧,政府只管征税。

一夜间,中国好象实现了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好象是在一夜间实现了的。

什么是市场经济,问一问老百姓,好象大家都不知道。反正就是看见做得好好的工作,快到退休了,却下岗了。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一下子放开了,价格一下子猛涨上去。

任何一个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或者是市场经济或者是计划经济实际上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因为无论任何社会,一种经济秩序的建立,其背后一定是有一个政治体制的支撑。没有政治体制的支撑的经济制度,是并不存在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定是专制与集权的政治制度作为其实现计划经济。一切反对计划经济秩序的人和经济体,都将受到集权政治的摧毁。而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则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束缚基础上,新兴的资产阶级才一定要建立非集权与建立在自由协商原则基础上的政治制度。既保持政治集权专制又有自由经济体系的国家是并不存在的。

市场经济秩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支持和保护这种经济秩序的,是有相应的建立在协商和民主基础上的法制原则和执政思想,如果不是这样,如何推行市场经济原则呢?

如果认为市场经济只是一个运动,只是一个口号,认为自由经济原则和平等的法制精神不需要,也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没有一个自由思想指导,不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现代法制思想。那么市场经济一定会走样。我们不能相信,思想或者指导原则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思维的执政官僚,会理解和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体系。谁也不会相信,戴着瓜皮小帽的官僚,能够建立现代的法制体系,其思想能和现代派市场经济意识接轨。

中国好象是一个特例,计划经济一直是中国政治统治者习惯的一种思维。毛泽东时代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之初还在努力通过变革来维护计划经济秩序,可是到发现计划经济很难实行下去,而市场经济却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时。他们可以一夜之间,走向市场经济。但是这种急转弯式的经济秩序,不知道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中国是在一夜间推行的市场经济,因而在官员的思想和政治体制上,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形成毛泽东时代经常说到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与管理体制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中,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只是计划经济体系中的一间房,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只要捅破一层纸,就可以进入。谁来捅,怎么捅,只要一个文件好象一切就搞定了。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权力没有了约束,商业协商精神没有建立,市场经济成了政府心里的一个筐,一切不合理造成的无法解释的,都可以往市场经济这个筐里装。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不断看到,官员利用手中权力进入商业领域,瓜分商业利润,政府不断强化国企,拓展国企生存的市场空间与民争利。人们可以看见油价和国际接轨了。涨的时候接,跌的时候不用接。这是市场经济。开发商的楼盘,一下子倒了,买房的人,必须还要供楼。这是市场经济。各地百姓聚集事件需要政府监督与协调时,政府失语。政府经常出现在地产,以及有最高经济回报的领域,和强势者在一起。一个个贪腐的政府官员在双规前,老百姓早都知道,但就是政府检查部门不知道。

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加上中国市场经济是一夜间形成的,使执政官员的意思仍然是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指导中国的经济方向。在失去监督的经济体系运转中,不知道是头在指挥脚,还是脚在指挥头。

    在市场经济涌动下,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官僚体制的更新,是迫在眉睫的。迟滞的政治体制改革,使那些执政官僚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他们往往有思维途径依赖,因为他们迷恋于计划体制的权力。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表现出的是各级政府权力的无边,税收剧增,财政状况良好,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投入却可以不足。

这“鱼”和“熊掌”似乎他们都得到了。

这样的改革体制,我们不应当做一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