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自然科学: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 形成独特的投资哲学(两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01:44

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

形成独特的投资哲学

(两篇)

  

 注:什么样的投资风格最佳?什么样的投资哲学最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论界有论证的、实务界有实行的。看了下面两篇短文,自己心中会有一杆天平的,关键的关键是要是自己的,特别是要适合自己。

(一)坚持你的风格

2009年12月05日 03:01第一财经日报金学伟

1994到1996年间,我在南方证券工作。我们一家营业部里有位大户是短线高手,做国债期货一天可有十几个来回。后来国债期货又停了,股票交易又改成T+1,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每天开盘后15分钟内肯定空仓,收盘前15分钟内又一定满仓。第二天开盘后15分钟内,不管是赚是赔肯定又是空仓。就这样操作,他每年的盈利幅度都以倍计,是个极其优秀的短跑健将。

但是慢慢的他就发现一个问题:同室的其他人都以中线或中短线为主,一段时间下来,有时业绩也不差,尤其在1996年这样的大牛市中,捂股收益可想而知。于是心里就不平衡,想想别人做得那么轻松,交易时还能打牌说闲话,而自己做得那么累,整天从开盘起就盯着盘面,一个个股票翻过来,连说句话的工夫都要盯着盘看,实在是太不合算。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便开始转变自己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并说看来那句话是对的——短线是银,长线是金,我以后也要做中长线了。

说来奇怪,就在转变思路后,他就和霉运交上了朋友。不管什么股票,只要他一捂,要么就开始调整,要么就开始盘整。一旦抛掉后肯定就会涨起来。总之,整个1996上半年,股市一路上扬,他的资产却始终不见增值。一气之下,便跑到了普陀山。在普陀山玩了一圈后向一位老和尚“问道”,那位老和尚眨巴眼睛看了他老半天,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生命在于运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这家伙就像得了什么天机似的,回来就兴冲冲地说:看来那个老和尚说得对,生命在于运动。像我这种人,只有运动才能生存,我以后还是要做短线。在恢复了自己的风格后,这位投资者又开始了他的赢利进程。

此后,再有什么人对他说哪一种方法好,他都不会心动,因为他已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了一个经验:世界上没有一种投资方法和投资风格是适合于每个人的,像他这样的人,无论是性格、脾气还是经验,或者是看盘技巧能力,都适合于短线,而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做中长线。

这是我迄今所见过的最棒的一位短线高手——不是那种做股票亏得一塌糊涂,然后就去做股神的所谓“高手”,而是一位真正凭短线操作把自己的资产从区区10万元做到现在9位数的顶尖高手。

也许你以为,这位投资者的分析能力一定挺棒,或是掌握了什么独门暗器!实际上,他却是一位连K线图都看不懂的人,至少他是这么说的,而且我跟踪了半年多,也从未见他看过什么K线图、F10,更别说几乎每个股民都懂的其他技术指标、基本面指标什么的。他只看分时走势,买的基本上就是三类股票。一类是盘中呈单边上涨的;一类是盘中长时间横盘后拉起来的;一类是尾盘发飙的。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每当有人争论哪一种投资方法才是正确的时候,或是趋之若鹜地去听股神讲什么技巧课时,我都会讲这个故事。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别人是怎么赚钱的,找到并坚持适合于自己的投资风格与投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与这位投资者相类似的是我的一位朋友,也是上海滩上最早的一位著名股评家,他的股评,爱之者赞赏有加,不爱者常常会不屑一顾地说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令我钦佩的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和习惯。他的风格主要是两点。一点是遇到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品种时能够比较洒脱地主动买套。用他的话说,这是给自己套上一根金项链。一点是不追涨、不跟风,以选择盘底的股票为主,做组合投资。每次买3个,哪一个涨上去了就卖掉哪一个,然后再找一个同类型股票。你可以说这种做法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你试试看,这实际上很难。因为它要克服很多诱惑,战胜很多心魔!还要有坚定而正确的信念,包括:坚信市场的有效性,坚信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方法的有效性,坚信股市是一只不死鸟,坚信风水轮流转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之一,坚信资本收益的平均化是最重要的经济法则!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本书:《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作者罗列了一般投资者所具有的七大致命的错误信念,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想赚大钱,必须先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动向”。而现实情况是,在对市场的预测上,成功的投资者并不比你我强。书中特意举了索罗斯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前对市场的错误预测。索罗斯自己也承认:“我在金融上的成功与我预测事件的能力完全不相称。”

作者归纳了巴菲特与索罗斯这两位截然不同的投资大师的23个相同的投资习惯,大多数都与本篇讲的主题有关。

1.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失败的投资者唯一的目标就是赚大钱。

2.努力回避风险。失败的投资者认为只有冒大风险才能赚大钱。

3.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失败的投资者没有投资哲学或相信别人的投资哲学。

4.开发自己的个性化选择、买入、抛售系统。失败的投资者没有系统,或不加检验与个性化调整,就采纳别人的系统。

5.只投资自己懂的领域(我们或许可以把这句话转变为:只采用你拿手的投资方法)。失败的投资者很少意识到盈利机会只存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中。

6.不做不符合自己选择标准的投资。失败的投资者没有标准或是采纳别人的标准。

7.坚定地遵守自己的买卖系统。失败的投资者总是怀疑自己的买卖系统。

小富勤出,大富天成。股市有赚不完的钱,也有亏不完的本。别人的财路永远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水饮。狡猾如索罗斯,智慧如巴菲特者都只敢做自己擅长的事,按自己擅长的方式行事,何况你我芸芸众生?

 

(二)陈洪:坚持风格 宁静致远

2006年07月24日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以那么激进的姿态去做投资,”海富通副总裁陈洪感叹道,“股市有起伏,钱总是赚不完的,如果把投资看作一种长期职业,何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去赌这一两把,搞得整天神经紧张,盗汗失眠。”

    同时兼任海富通投资总监的陈洪已在投资领域工作了15年,早年做外汇期货以及在券商操盘的经历,让他看惯了投资经理们在市场中的起起伏伏,后来在海外的投资经历又使其形成了注重风险控制,相对稳健的投资风格。“外界对我的评价说好听点是均衡,不好听点是中庸,不管怎样我和我的团队还是会坚持自己的风格,在我看来,与争一时之长短比起来,坚持自己的风格更加重要。”陈洪对记者说。

    莫以青春赌明天

    海富通基金作为首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之一,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投研一体,团队管理”的投研模式。虽然从目前来看,这已经成为基金公司普遍实行的一种模式,但由于当时“基金黑幕”刚刚平息不久,市场上对于研究独立、投资独立的呼声很高,海富通花了很大精力与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沟通,才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同。而陈洪自海富通成立起就担任了投资总监一职,他并不讳言公司的投资方式有他的“烙印”。

    陈洪说:“我认为公募基金要做长就要求稳,比如组合的均衡和稳定,降低极端情况对投资心态和心理的影响,说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但我认为长期来看这样的风格对公募基金的运作应该是有利的,从一开始我相信这点,也是这么做的。”从陈洪管理的海富通精选基金来看,“适度分散投资,保持重仓不重轻仓不轻”几乎成了海富通精选的招牌风格,其前10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基本不超过30%,而这种风格在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等公司其他产品的运作中也有所体现。

    在陈洪看来,公募基金从产品性质上就决定了其不应该采取单兵冒进的策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更应该从制度上杜绝这种行为的存在。他介绍说:“海富通对风险控制确实抓得比较严,有一套客观的东西约束你,像集中度、波动性、跟踪误差等等指标,这套东西很具体,融入到投资流程的某些环节当中,让基金经理必须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

    他认为,市场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看好的品种不妨多配点,但没必要因追求过高的收益去冒太大的风险。“这样你既能赚到钱,万一错了主观上也愿意改正错误,改正错误过程中也不会付出太大代价,这有什么不好,何必把基金经理当成青春饭,搏一时短长?”陈洪如是说。

    坚持风格最重要

    事实上,虽然海富通在投资上形成了一定的个性,但要坚持这样“重仓不重、轻仓不轻”的均衡配置策略,以及以研究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式,在实际运作当中也承担了一定的压力。

    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当中,海富通精选基金净值排名一直处于中游位置,业绩表现平平。陈洪坦言:“说实话,跑得没别人快我也很郁闷,按照我们这样的投资模式,投资必须有研究报告为基础,反应速度可能不像有些基金那么快。这种速度在平衡市里是够了,但在今年这种热点切换比较频繁的市场里,等你研究明白两三个涨停板已经上去了,而且按照我们的风格,看好的股票也不会配以过高的仓位,所以虽然也挖掘了几个翻番的股票,但对整体净值的贡献就有限了。”

    郁闷归郁闷,但陈洪表示海富通不会放弃这样的投资模式和风格。他认为目前市场已经结束了前期的普涨阶段,进入了盘整时期,正是发挥基金公司自下而上选股能力的时候。他表示:“我不认为我们的投资模式没有改进的余地,比如在人员磨合、提高反应速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但主基调不会改变,因为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他认为,对基金产品来说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很重要。要让机构投资者在进行选择时能了解这个公司或产品的运作特征,方便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使得他们在资产配置上的结果是大致可预期的,最后当投资者要配置某一风格的产品时,就能想到你这只基金。

    “而这样的特质形成是需要时间的,”陈洪说,“比如海富通精选基金,已经运作三年了,是一天天积累出来的特征,有人认可这样的产品风格,有人认为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走得太慢。但我不会因为这样就改变产品既有的特征,且不说这样的改变能否让基金净值上升更快,即使能我也不愿意改变,因为这种风格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我宁可设计其他产品去追逐高风险高收益,也不会去改变既有产品的风格。我们可以对投资进行优化完善,但主基调不能变,这在商业运营角度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努力。”

    做个优秀长跑运动员

    海富通的投资团队在管理共同基金的同时,也承担了富通QFII“扬子”基金的本土投资咨询顾问,从2004年12月17日开始交易到2006年6月30日,以人民币计,该基金净值增长率达到71%,以欧元计,则高达83%。

    实际上,早在2004年底到2005年1月,“扬子”基金已构建了95%投资于股票的投资组合,这比当时国内基金平均60%左右的仓位要高出许多。对于有些舆论认为QFII的眼光比较独到,陈洪认为:“他们不过比国内基金看远一点而已。”

    他介绍说,“扬子”基金是富通银行在卢森堡注册的QFII基金,客户主要是欧洲的养老金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些投资人来说,中国市场确实是个刚刚开始的故事、长期的故事,而且在投资比例上非常小,这些原因导致了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长线投资。”

    他认为,所谓长线短线不是一个道德判断问题,而是客观情况决定的。QFII没有能力在中国市场做短期的判断,而且在他们看来中国市场是典型的新兴市场,长期空间无限,短期问题多多,所以他们需要本土投资管理人进行来做投资咨询顾问,但长期的判断是他们做出的。同时正是因为配置比例很小,所以他们也不会经常关注。

    “这样情况下作为本土投资顾问,我们可以从12个月甚至24个月这样的时间跨度来考虑问题。所以你看到QFII的换手率比较低,‘扬子’基金是一年75%,国内基金一年平均大概是250%。”陈洪说,“所以说到底,QFII之所以能在国内获得比较好的投资收益,撇开汇率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能以比较长期的心态看待中国市场,而现在有些机构投资者即使发现一只三个月后要涨的股票,他现在也不一定会买,这就是差别。”

    “所以如果把投资看作长期职业的话,长跑能力肯定比短跑能力要重要,你不能保证能把握市场和股票的每个波段,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身体练好,慢慢跑,效果肯定比短期冲刺好。”陈洪这样总结道。(金 烨)

    陈洪简历  陈洪,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兼投资总监、海富通精选基金经理、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经理、海富通股票基金经理。管理学硕士,持有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历任君安证券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业务经理、富通基金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兼海富通精选基金经理。 2005年7月起兼任海富通股票基金经理,2006年3月起兼任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