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承认吗:清蒸汉朝 (9)-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2:52:46
61.项梁的突然战死,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李斯遇害前夕,他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正在抵御项羽、刘邦军团的猛烈攻击,李由并不知道咸阳城里正在发生的惨剧,也无闲暇打听父亲的消息。
李由最终战死在沙场上,当他奔赴黄泉,与父亲李斯相遇,不知有多少感慨话语,后人莫能揣度。
章邯的刑徒军团终于遇到了劲敌——项家军。这支“江东队”从江苏主场一直打到山东客场,保持着连胜纪录。
而在东阿、定陶几仗秦军连续战败后,章邯却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李斯死后,赵高掌权,章邯不喜欢这个宦官头子做他的头子,相反赵高也不欣赏这个李斯从前的属下)。
恰在此时,秦朝的援军(长城军团的一部分)抵达。
一片形势大好之下,项叔叔不自觉地有点骄傲了,骄傲就意味着松懈。而在章邯敏锐的观察面前,松懈就是致命的错误。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秦军最后的名将章邯率领秦朝大兵突然袭入楚地起义军总司令项梁的指挥部,成功地杀死项梁,使起义军在刹那间崩溃。
这是一次极为出色的“斩首行动”,充分体现了章邯个人的军事智慧和秦军作为战争机器的出色品质。

项梁的突然战死,一下子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是项梁的侄子:项羽。
这时的项羽,刚满25岁,和刘邦一块在外黄、陈留一带与秦军厮杀,得到噩耗,连哭的时间都没有,赶紧撤退,把楚怀王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梁的突然战死,也改变了楚怀王芈心的命运,他似乎一下子从傀儡的命运解放出来,开始发号施令了。
楚怀王芈心第一次出手就毫不含糊,他把兵权抓到自己手中,然后给刘邦和项羽各封了个侯爵的爵位,既稳住了项刘,又夺得了实权,小小牧羊娃不简单哪!

项梁的突然战死,也改变了刘邦的命运。原来他只是项家军中一个杂牌将领,现在却成了楚怀王芈心用来制衡项羽的砝码。在商量西征关中的将领人选时,居然形成了项羽、刘邦PK的场面,芈心认为项羽杀人太猛,不如刘邦一副老实人面孔,比较亲和,最后还是用了刘邦。这就为项刘翻脸埋下了伏笔。
接着,从北方传来了赵国被围的消息,楚国作为江湖大佬,当然不能无动于衷,要派援军。
项羽自己琢磨着,既然不让西征关中,这北上的主将总轮到自己了吧!
但是楚怀王芈心还是继续冷落着项羽,他起用了一个人,叫宋义。
这个宋义,据说简历上写着是故楚令尹。令尹可不是等闲官职,几乎就是楚国的丞相。所以这份简历,略有可疑。
宋义的神奇在于他准确地预言了项梁的失败。
当时项梁派他出使齐国,在半道上遇到了齐的使者,宋义说:
“公将见武信君(项梁)乎?”
“然。”
宋义说:“你还是慢点走吧,我认为武信君一定会战败,你慢点走就能幸免一死,走得快呢就去陪葬吧!”
结果项梁果然战死。这下老宋可就成了未卜先知的活神仙,到楚怀王芈心面前一顿神侃,简直孙武在世。
就你了!
于是芈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进爵为鲁公,担任次将,老先生范增为末将,三人同行,北上救赵。

闲话:
芈心把好不容易抓到手的兵权给了的宋义,这是一场权力的赌博。赌注押对了,芈心的权力更加巩固。可惜宋义不争气,项羽一旦夺回兵权,芈心便危险了,因为芈心在项梁死后,疏远项家、排斥项羽的倾向过于明显,项羽的心中,必然认为这是忘恩负义。
 62.耽误军机的宋义该杀!
公元前207年,农历甲午,马年。
宋义推进到安阳,安营扎寨,停留长达四十六日,毫无北上救赵的意向。项羽建议说:
“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对此建议不屑一顾:
“上场厮杀,我不行。运筹帷幄,你不行。秦国打完赵国,必然精疲力竭,到时候我乘机进兵,必然获胜!”
把项羽轰出去,下了道军令: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什么话,不听话,再勇猛也砍了你。这说得是谁,谁不晓得是项羽呢?
叔叔尸骨未寒,这酸儒就如此欺负项某。
项羽的肺都要气爆了!
宋义又派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去做丞相。当时已经是初冬,天气转冷,连绵大雨,士卒饥寒交迫,宋某人却在大营中饮酒高会。
士兵都在议论,这哪里还是威行天下的江东铁军,有仗不打,却在这里喝西北风。
项羽和心腹商量说:
“楚怀王的命令是北上救赵,宋将军却在这里停留不进,军粮快要耗尽,却整天喝酒聊天,空谈什么运筹帷幄。秦国那么强大,攻破新成立的赵国,怎么会精疲力竭,有什么机可乘?形势严峻,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不配做上将军!”

作者絮语:
宋义耽误军机,该杀!当时范增在军中做末将,项羽这件事,以范增与项家的交情,项羽应该就是和老范有所商量,然后行事。

第二天凌晨,项羽直奔宋义大营,说有事求见,不等士兵通报,他已大踏步闯入,宋义刚起床,正刷牙洗脸呢,项羽就走过来了,宋义斜斜地瞧见他把剑拔出来了。
嘿,小子,干吗呢?
砍你!
脖子上一凉快,宋义的首级,已然滚落帐下。
项羽提起宋义的首级,
将校们听见动静,都聚集到营前,项羽叫喊道:
“宋义与齐私通,谋叛楚国,我奉楚王命令,已把他斩首了。”
将校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心里雪亮明白,宋义与齐私通这件事的真伪谁知道?不过大家伙对这厮的不满,也不是一两天了,现在项羽出头搞定,大家当然拥护!
于是有几个老资格的将校就说:
“这楚国本来就是项家建立起来的,现在鲁公诛乱有功,应该代任上将军,统辖全营。”
消息传到彭城,怀王拍青大腿,后悔莫及,只能怪自己眼拙,这下是既得罪了项羽,又丢了兵权。
也罢,只好默认现状,将错便错,遣使传命,委任项羽为上将军。项羽得了名份,便正式上任,领着部队前进,派英布等人渡河先行,作为前锋。
这件事,发生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由于宋义的拖延,楚军到达巨鹿战场时,已经是仲冬时节,气温越来越低,对于南方人为主的楚军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可见宋义的无谋。
至于西征的刘邦,这时正在河南、山东一带从前的魏国领土上打转。
十一月,项羽军团的前锋两万人,已经逼近巨鹿战场。
63. 章邯、王离为什么围而不攻?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军团的前锋两万人,已经逼近巨鹿战场。

项梁死后,章邯掉头北上,攻打赵国,长城军团王离的二十万大军,也终于抵达此处,与章邯的刑徒军团会师。
秦军会师之后,大概有三十万之多,兵强马壮,很轻松地就攻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张耳带着赵王逃入城墙比较坚固、粮草储备较多的巨鹿。
章邯一口气拆了邯郸城,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现河北平乡西南),修筑从漳水到巨鹿的甬道,用于粮食输送。
秦军的船只,从远处运来粮食,在漳水边上岸,通过甬道,运到王离大营。

闲话:
但这里有一个疑问,又是教授们避而不谈的。章邯、王离为什么不拿下巨鹿?按章邯击斩项梁,是去年的九月,等项羽赶到,已经是次年的十一月,秦历以十月为岁首,所以相隔时间,是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候,攻下巨鹿,不是难事。
是王离拿不下巨鹿么?
巨鹿又不是修筑在悬崖峭壁上,不过城墙厚一点,岂有攻不下的道理!
可见,章邯、王离其实是围而不攻,那么这又是什么缘故?
陆子读三国,曹操与马超恶战,马超每来一支援军,曹操都有喜色,众将请问缘故,曹操说:
“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吾故喜也。”
看来章邯也有此类想法,当时全国的起义军分散各地,而秦朝的主力军团,已经汇聚一处,若逐一征讨,不免岁月蹉跎。不如引到巨鹿城下,一举歼灭。
所以,章邯、王离的策略,是围城打援。

应该说,章邯、王离基本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各路起义军,纷纷来援。
首先是张耳的好朋友陈馀在常山(赵子龙的故乡)一带拼凑了几万人的部队,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从代郡招兵万余,两支援军驻扎在巨鹿的北方。
其次是齐国的田氏兄弟,以及燕、魏等国的部队,这些军队应该说数量也不少,安营扎寨,结了十几个营盘,但是害怕秦军的威势,不敢冒失,作壁上观而已。
援军不出击,秦军围城打援的目的也一时无法达到,只好大家一起耗着。

正所谓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名士张耳在巨鹿城里,可真是心急如焚,眼看着援军来了,怎么就干瞪着眼看我们死啊!
张耳有点怨恨好朋友陈余了,别人见死不救他也就算了,你我是什么交情,你也忍心不救。
张耳派了两个人,一个张黡,一个陈泽,到陈余军营,催促出兵。
陈余其实心里也很难过,但是苦于兵力不足,冒失出击,不但救不了张耳,自己小命也断送于斯。
张黡、陈泽的话颇为悲凉,事已如此,要死也要死在一块,你又顾虑些什么呢?二人问陈余讨了五千兵,径向秦营杀去,全部战死。

闲话:
陈余和张耳的友情确实是出自真心,但陈余怕死也是真的,张耳也怕死,要不何必叫人来救。一同赴死的境界,陈余没有达到,张耳也达不到。做不到却又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就为二人翻脸、友情破灭埋下了伏笔。
64.巨鹿一战成就项羽千古英名!
这时项羽登场,和赵国的使者一碰面,项羽大概清楚了敌我双方的悬殊对比,但他似乎没放心上,他对赵使说:
“回去告诉赵王,不要着急,某日某时,我会到城下与赵王和张丞相会晤的。”
送别赵使,项羽下令全军渡河,到了对岸,凿沉了渡船(或浮桥),砸了饭锅子,每个大兵只带了三天的盒饭,包括小项自己。
这一战,有进无退,胜者生,败者死!
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叫“破釜沉舟”。
当时,项羽军团的前锋两万人,已经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他们的目标是冗长而难以防守周全的秦军粮道,经过不断的骚扰战和破袭战,秦军的粮食输送出现了断绝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巨鹿城下王离军团的士气。
于是项羽一路急行军,猛虎下山般扑向长城军团大营,当时秦军骑兵在将领苏角的带领下去保护粮道了,王离的注意力在围城,一时遇袭,难免慌乱,但是他毕竟是将门之后,他的部队更是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长城军团,稍事调整,便转变阵形,命将领涉间殿后,自己带领大军与项羽军展开厮杀。
项羽的主力是五万人,前锋突击二万,总计七万。长城军团二十万人,留下一部分继续围城,可战的至少也应有十来万,所以在人数上,应该多于项羽。
另一支秦军,章邯部队,也有十万之众,赶来支援。这时候的各路援军,在自己营中统统起床来,更有许多人攀着墙头,睁大眼睛看着这一番恶斗。
只见楚军呈散兵攻击阵形,与严密的秦军军阵搅在一起,楚军人马虽少,却是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秦兵虽多,却挡不住项羽的来回冲击,慢慢居然开始溃退,连主将章邯也喝止不住,被败兵一起卷进了营寨。
当天的厮杀,直到日落,楚军的骁勇,连惯称虎狼的秦军也吓破胆,但是总以为楚军只是一鼓作气,不能持续。
没想到次日凌晨,项羽带着楚军,早早起床用了早餐,大开营门,涌向秦营。那阵势,我记得若干年前某日某商店商品一折大甩卖早晨店门一开一大帮男女半夜涌入直将店门挤塌的盛况,略略有点相似。
过这一次打折甩卖的是秦军士兵的首级,所谓兵败如山倒,秦军节节败退,一边的观众,终于也忍耐不住,蜂拥而出,与秦军杀成一团。
正当战况激烈之时,苏角率领数万轻骑兵杀回来助阵,但是项羽的骑兵似乎更擅长于突击,交战之下,苏角战死,秦军骑兵溃散。
骑兵一败,楚军包抄突入秦军中军,居然将大将王离,生擒活捉。
(长城军团长期与匈奴交手,更多使用弓箭,射杀对手,而项羽的骑兵按《史记》描述看,多为枪骑兵,近战格斗,当然后者占优。)
如象棋的规则那样,老将一被将死,全盘俱输,王离被俘,秦军土崩瓦解,镇守大本营的将领涉间,目睹长城军团的覆灭,陷入绝望的深渊,他点燃大火,自  焚身亡。
这一番大战,细算起来分九个回合,用说书人的词是“直杀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
会战结束之后,项羽把他的临时指挥部设立在秦将王离的大本营,邀请各路援军将领前来开会,据说各国援军将领全部跪在地上,用膝盖行走到小项面前,谁都不敢抬头看小项一眼。
作者絮语:
一般总是认为项羽有勇无谋,但巨鹿一战,却不是能用一个“勇”字解释了,项羽至少在战术上,表现出对断粮战术、骑兵突击、散兵战法三者的有机应用,打乱了秦军部署,连续不断的攻击,终于使秦军崩溃。
但是司马迁对这一战的叙述,文学手法重于实际情况的叙述,“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作为文学作品,这很精彩,但是作为历史著作,描述得太不清楚,楚军和秦军,究竟是如何排兵布阵?楚军如何以少胜多,绝不是“一以当十”四个字那样简单,所以我对巨鹿战役的描述,就不能象汉尼拔的坎尼会战那样详尽准确。
这种情况,在其他古今历史著作中就更常见了,到了演义小说里,干脆变成了单挑决胜负。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曹操在土阜上,见关公砍了文丑,大驱人马掩杀。河北军大半落水,粮草马匹仍被曹操夺回。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但事实是,单挑很少见,大部分战事,就是大驱人马掩杀,文丑是在乱军中被人砍了,没关羽什么事。
65.刘邦还在晃悠
最后说一说张耳和陈余这对冤家。
被围数月,张耳终于出来了,首先当然要谢谢人家,尤其是项羽。接着呢,接着就奔陈余那里去了。
“我真是想不到小陈你也见死不救!”
陈余当然解释,但是哪里解释得清楚,再说怕死总是说不出口。
“张黡陈泽二人在哪里?”
陈余又解释张黡陈泽二人是战死了。
张耳不信,你不救我,他们怎么战死?
确实是战死的。
如何出战?怎么战死?你如何不去救应?
张耳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陈余百口莫辩,不觉动怒:
“想不到你这么怨恨我,那就请君把将印拿去吧!”
说着,便将印绶解下,放在茶几上。
张耳一时没反应过来,踌躇着没接受。陈余心里难受,找个接口,起身如厕,出去透气,也好平复一下心情。
这时张耳的一个门客小声说了八个字: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张耳觉得有道理,取过印绶就佩带起来。
陈余本以为张耳会推辞不受,没想到回来一看,老小子已经佩戴整齐,可见彼此友情,已经荡然无存。
当下陈余心碎了无痕,带着几个随从,飘然离去,从此散居河泽中,捕鱼猎兽,自寻生活,曾经生死之交,如此只剩下绵绵无绝期的怨恨!
闲话:张耳和陈余的翻脸,与其说权力的斗争,倒不如说是过分的期望落空带来的巨大落差。当初,张耳和陈余结交,发誓同生死,共患难,不论是张耳,还是陈余都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可是真的面对生死困境,里边的张耳想,你陈余为什么不来救我?你为什么不能与我同生死!外边的陈余却想,我冲进去,岂不是白白送死?我为什么要白白送死?
于是两人终于发现,所谓同生死,共患难,原来只是一句空话。他们自以为坚固的情义,也不过一张薄纸,一捅就破!

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血战之时,刘邦还在河南、山东交界处晃悠,要知道,秦国的主力部队除了岭南军团,都聚集到了巨鹿,刘邦所遭遇的,无非地方部队而已。
不过刘邦也没白晃悠,结交了三位英杰。这三位英杰日后相继加入他的队伍,为刘氏集团的崛起提供了人才保证。
这第一位英杰,是山东好汉彭二爷彭越。
彭越是什么人?他本是山东钜野泽里的渔民,后来落草为寇,当了强盗头子。
钜野泽是什么地方?钜野泽就在今山东省钜野县北,古代这个地方是一个极大的湖泊,与济水、泗水相连接的。到唐代时候,水面南北长三百里,东西宽百余里,可见不小。宋代时,钜野泽的南部干涸为平地,北部成为梁山泊的一部分。
如此说来,早在王伦、宋江这些好汉落草梁山的1300多年前,彭越已经带着他的弟兄们在这里占湖为寇了。论资排辈,彭越可以算是梁山好汉的祖师爷了。
彭越落草一年多,天下已经乱得不可收拾,100多个阮小二般的水泊青年来找他,推举他当领头大哥。
彭越推让了一下,约好时间、地点,说好了日出相会。
这些青年懒散惯了,三三两两,拖拖拉拉,乃至有几个到中午才到达约定地点。
彭越说话了,我本不想当大哥,你们非要我当。我真的当了大哥,你们又不把我当大哥。现在迟到的人很多,我不能都杀了,就对不起最晚到的朋友了。
说着就把最懒散的那位给斩首了。水泊青年们一看都害了怕,从此纪律严明,逐渐打造成为一支擅长游击作战的彭家军。
彭越和后来的韩信一样,是刘邦阵营中少有的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
66.刘邦的逆转
这第二位英杰,是高阳酒徒郦食其。
郦食其的老家高阳,在今河南开封杞县附近,所以他老人家可以算是传说中的杞人,不过郦食其不杞人忧天,他乐观开朗,外加嗜酒如命。
郦食其来拜见刘邦的时候刘三正在在享受美人足浴,郦食其为了提高面试的成功率,装斯文说自己是个儒生。
哪晓得刘邦一向看不起儒生,不屑一见。
郦食其只好坦诚相见,老老实实地告诉门卫说自己其实是个酒鬼,这才得到面试的机会。
进去一看,刘邦大模大样地坐在那里,让两个美女给他搓脚呢!
郦食其做个长揖,说:
“足下要是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如此怠慢长者。”
刘邦一听,这酒鬼说不定还真有点本事,于是起来道了个歉,请他到VIP包房叙谈叙谈。
郦食其的确有点花头,在他的游说下,刘邦兵不血刃,拿下了陈留县。从此郦食其成为刘邦阵营中首席谈判官,专事游说。

这第三位英杰,就是前面章节多次提到过的秦汉之间第一帅哥兼军师、韩国遗少张良张子房。
张良当时带着韩王成在颍川一带打游击,刘邦攻克颍川,是在这年的夏天,张良终于作出人生重大决定,辅佐刘邦。
于是刘邦请韩王成留守,自己和张良继续西进。有了张子房参谋,刘邦的作战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项羽以武勇闻名天下,我老刘武斗不行,文章写不来,口辩一般般,又没有贵族血统,怎么办呢?
张良告诉刘邦,你的品牌形象就是八个字:
宽厚待人、仁义之师。
秦朝暴虐天下,所以百姓揭竿而起,你刘邦要赢得民心,就必须打仁厚旗号。
而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刘邦的这个品牌形象树立起来。
刘邦恍然大悟。
    
刘邦的人生大转折,终于到来。当然,这转折不是一蹴而就的,细细品来,可分以下两个阶段:
一、宽大处理降敌,顺利入关。
这年的六月,刘邦推进到南阳郡,这是一座大城市,郡政府所在地宛城易守难攻。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被张良劝阻之后,从小路包抄,包围宛城。
七月,南阳太守投降。刘邦采用陈恢的建议,对降敌宽大处理,不但没有屠城,更封南阳太守为殷侯。这个消息在陕西、河南一带不胫而走,流传在秦朝那些人心惶惶的地方官耳中,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本来打算固守的城池纷纷起而效之,归顺仁义厚道的刘邦。
而这时恰好秦朝内部也发生剧变,由于赵高的猜忌,秦军主将章邯投降项羽(项羽将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与刘邦对降敌的宽大处理,形成强烈对比)。接着,赵高发动宫廷政变,杀害二世,立子婴为王(有自知之明,不再称皇帝了)。子婴再杀赵高,等到内乱平息,刘邦大军,已经推进到关中,屯兵霸上,杀牛宰羊,喂饱将士,即将对秦都咸阳,发起最后的攻击。
67.进入咸阳的刘邦无法矜持
公元前206年,农历乙未,羊年的新年(十月),两匹白马拉着一辆丧事专用车缓慢地行进到咸阳城外的轵道,车上坐着一个年轻人,表情沉寂灰暗,脖子上套着一个绳索圈。
这人就是末代秦王子婴。
子婴从车上下来,心情自然是忐忑不安,但他也只能如同待宰牛羊,等候胜利者的处置罢了。
杀了他,把首级献给怀王。
刘邦看看张良,张良努努嘴,摇摇头。
刘邦对众将领说:
“怀王当初指定我入关,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所谓杀降不降,我不能杀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
于是把子婴送到军法处关押。
刘邦的仁厚战略,终于引导刘邦推翻秦朝,取得正果。

作者絮语:
古希腊的黑奴伊索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北风与太阳的寓言: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河里去洗澡。
这个意义很浅显,真正运用时却往往忘却。象北风一样选择用强制力解决问题的人,似乎总是不少,尤其是那些身处上位的所谓强人。

二、终于抵抗住了享受诱惑,
刘禹锡有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诗描绘的情景,与刘邦此时此刻的心境,倒是颇有几份相似。当年刘邦是以平民身份来到咸阳,繁华景象,不由得东张西望,新奇、羡慕的程度,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刘邦第二次来咸阳,却是以胜利者的身份,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进入城门。
杜牧有阿房宫赋,描述这秦朝宫殿的豪华奢侈。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再看这宫中如云的美人: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於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相比之下,家里的老婆吕雉就是山鸡比凤凰,比都没法比。呵呵,雉本来就是山鸡的意思嘛!
刘邦走入秦宫内院,也来不及看那雕楼画栋,曲榭回廊,掀开那精工细巧的层层帷帐,绕过道道屏风,一班后宫佳丽,亭亭玉立,沛公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哪里还有心思出去。
就在这里歇息了吧!

主帅如此,那些将领士卒就更是无法矜持了,一窝蜂般冲进帝国国库,金银珠宝,任君拾取。
萧何看着那些士兵,左手抱着丝绸,右手抓着金子,晃悠在咸阳的大街上,不禁摇头。不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有比叹息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相府里的山川图册和户籍档案等。
想起此事,萧何心中焦灼,带着自己的侍从,直奔相府而去。

作者絮语:
唐末黄巢入长安,明末李自成入北京,便是这般情景,如出一辙。战场上九死一生,吃尽了苦头,现在革命胜利了,还不许爷享受享受、快活快活?
但恰恰是这种思想,足可以将前面的付出,一笔抹杀干净。黄巢、李自成的下场,便是典型的案例。
68.刘邦仁厚形象深入人心
刘邦正在云里雾里的时候,有人大呼小叫着就进来搅局了。
此人正是他的妹夫樊哙,
“沛公,你是想得到天下呢?还是做个富家翁就满足呢!”
杀狗的屠夫,居然也说得出这样的话么?
刘邦躺在美人腿上,这感觉太舒服了,舒服得有点不真实!樊哙说得对,可是我怎么舍得离开……
搅局的不止樊哙,还有张良。
“秦朝暴虐无道,所以才会亡国,沛公也因此能够到这里。但是现在百废待兴,谁主天下,尚无定论!沛公怎么能因为一时的贪图享受,前功尽弃呢!”
刘邦觉得有点烦,你们说的道理都对,可是……
刘邦摸摸美人细嫩白皙的小手,叹了口气,翻身起来,出了殿门,打道回营。
路上看见萧何大包小包的背了不少,后面还跟着几个侍从。
“老萧,你倒是实惠得很!”
萧何苦笑,这都是秦朝的图册典籍。
刘邦一瞧,心里明白萧何的苦心,暗叫惭愧。

三、简易施政、约法三章得人心。
十一月,刘邦在霸上开了一个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除了本部的文武官员,还包括关中父老的代表,也就是那些乡绅村官。
刘邦先谈了点国际形势和自己的人生理想,特别强调了楚怀王对他的关心爱护和重用提拔。
“怀王曾有约语,先入秦关,便可称王,今我已入关中,当为秦王。”
这是表明身份,那意思,虽然还没有任命,但我当你们的领导,是八九不离十了。所以以后,你们就归我管了。
接着,刘邦宣布了他的施政纲领,也就是著名的《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除此以外的杂苛秦法,一律废除。凡官吏人民,统可安枕,不必惊惶!
关中父老欣喜若狂,久闻沛公的部队是仁义之师,原来并非虚妄!

大会开完,消息传遍关中街舍乡村,老百姓牵着牛羊,捧着美酒,端着佳肴,都到霸上来犒劳军队。
刘邦笑容可掬地劝大家伙回去,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军中物资储备充足,不劳烦各位乡亲了)
老百姓更是欢喜,这真是咱老百姓的队伍啊,到底不一样!

作者絮语:
从此,刘邦仁厚爱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即使后来刘邦被赶到汉中做王,关中百姓依旧怀念刘邦。民心,这成为刘邦争夺天下的最大资本。
69.当老实人项伯遇到貌似老实的刘邦
举行鸿门宴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6年的隆冬时节,项羽和刘邦都是南方人,对这种寒冷干燥的气候难免不太适应。
“吴县这会不过是下点小雪花,河面上结点薄冰罢了,瞧这秦国冷得,士兵手指头都红肿红肿的!”
项羽在军营中大步走着,跟身旁的亚父范增唠嗑。
范老考虑的可不是士兵的手指头,他看上去忧心忡忡。
“贪财好色的刘邦这次进关中,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他的志向,不可小看啊!”
项羽微微一笑:
“亚父是不是有点多虑了?”
“不然,我曾经让人观察他的气,都形成龙虎之状,呈现五种颜色,这是天子的气啊!一定要消灭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啊!”
项羽点点头,虽然他对范增的话,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他对亚父一向敬重,况且刘邦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他很生气。
要不是当年叔叔项梁收留他,借兵给他,他刘邦能在起义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要不是怀王存心排挤自己,他刘邦怎么轮得上这西征军主将的位置!
要不是自己在巨鹿一举歼灭了秦军主力,他刘邦怎么进得了咸阳!
但如今,项羽兵临函谷关,他刘邦居然敢关闭关门,拒绝项家军进入。这不是吃了豹子胆么!项羽一声令下,英布带头冲锋,一口气拿下了函谷关。

作者絮语:
这个“气”,朱熹解释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太深奥了,作者简单说说,所谓望气,原来是风水士的职业技能,又有所谓人气、地气名目。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当年老子西游,擅长望气的函谷关尹老远就望见东面大路,紫气冲天,这来的绝不是等闲之辈啊!备下白纸,愣是缠着老子写下一本《道德经》。

项羽推进到一条名为戏水的河边,在鸿门安营下来,却有前行探马报告,说拿住了一个细作。
“在下不是细作,而是沛公帐下左司马曹无伤的部下,送一封书信给上将军。”
项羽打开曹无伤的书信,信上说: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立刻传令,明天要用酒肉犒劳将士。
“这无端端地,犒劳将士作甚?”项伯(项羽最小的叔父)问。
“鼓舞士气,准备打仗!”
“打谁?”
“打刘邦。”
项伯心里咯噔了一下,找了个借口,换了件衣裳,焦灼地盼到天黑,骑了一匹快马,直奔霸上而去。
这霸上距离鸿门足有20多公里,项伯奔到目的地,气喘得不行,刘邦军营把门的还不让他进去。
“军事要地,闲人免入!”
好不容易见到张良,把前后因果一说,项伯说:
“赶快跟我走吧,不要跟刘邦玉石俱焚!”
张良一听,此事非小,把项伯稳住,就去告诉刘邦。
刘邦哎呀一声,已然跌坐下去。
我的娘啊,这可怎么办哟!
还是张良有主意,提醒刘邦说,现在最要紧的,是赶快跟项伯表明心迹,说绝无反叛项羽的意思。
刘邦反应过来,问张良:
“你怎么跟项伯的关系怎么这么铁?”
原来张良在彭浪沙一击后,流亡楚地,正好项伯杀人,通缉在逃,张良利用自己的江湖关系,救了项伯一命,因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于是刘邦托张良请求与项伯相见,项伯说:
“嘿,我见他做甚,我是来救你张良的!”
架不住张良百般哀求,只好勉强与刘邦一见。
这一会面,关系刘邦的生死存亡,刘邦决心爆发小宇宙,将自己的本领充分施展出来。
刘邦先是问张良:“你和左尹(项伯的官职)年纪谁比较大?”
当张良说项伯年长时,刘邦马上说:“那他就是我的大哥了!”
立刻斟了满满一爵酒,热情地向项伯敬酒。
“大哥,我一见你便觉得面善,这是不是大家常说的缘分哪!”
面对危机,刘邦毫无慌乱的迹象,这不由令项伯又疑惑又敬佩。
这个刘邦他不是一般人哪!
项伯暗想。
“大哥,咱一见如故,兄弟有个愿望,不知道大哥意下如何?”
项伯想他终于要提鸿门宴的事了。不曾想刘邦却说:
“大哥,不如你我结个亲家,哈哈哈,高攀了……”
于是,与刘邦结为亲家的项伯,在感情天平上完全倒向了刘邦,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刘邦安插在项家的一名“卧底”。

作者絮语:
项伯是楚的左尹,这个职位相当尊贵。况且他又是项羽的叔叔,在项梁死后,他成了项羽唯一的叔父。至亲至贵,项伯都没有理由背叛自己的侄子项羽。
但是事实上项伯却不折不扣做了个泄露军机的叛徒,而且在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或明或暗地偏向刘邦阵营。所以在项羽死后,项伯因为出卖侄子的功劳,被刘邦赐姓刘,封为射阳侯。
不过说起来项伯不是什么坏人,他夜奔刘营,为的是拯救曾经的救命恩人张良,这无疑是知恩图报的义举。然而项伯的糟糕之处在于没有充分的考虑好救人的同时如何维护本方的利益。他完全可以先编个谎言,把张良骗出来再说。
可见项伯是个老实人,当老实人项伯遇到貌似老实的刘邦,这故事便有趣了。
刘邦先是攀交情,后是结亲家。这姻缘一结,项伯便真的把自己当成刘邦女儿的未来公公了!嘿,老实的项伯,就这样一步步进入了刘邦的阵营。
结果呢,刘邦真的把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吗?
刘邦与吕雉所生的鲁元公主,后来嫁给了张耳的儿子——美男子张敖。是其他嫔妃所生的公主吗?项伯的儿子叫项睢,好像没听说过他做了驸马,相反,据说他犯了某罪,连老爹的爵位也没有继承到。
由此看来,刘邦和项伯结亲家,不过是权宜之计,利用而已!可怜项伯这个老实人,信以为真,替刘邦做了整整三年的卧底。
70.这顿饭吃得真尴尬
陕西有个临潼,临潼有个鸿门堡村,距看兵马俑的地方也就2、3公里路,据说当地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象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
项羽的大本营,就设在鸿门。

天亮时分,刘邦打包好了礼物,由张良陪同,在一百多骑兵的护卫下,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鸿门。只见
“军士,请通报上将军,刘邦求见。”
不一会有军士传沛公进营,刘邦和张良走入营门,只见两列甲士,张目嗔视,刀枪剑戟,在早晨的阳光下寒光夺目,营盘军旗,看上去连绵不绝,似有百万之众。
原来,目前项羽帐下,除了楚军,还包括各国诸侯的部队,刘邦的老朋友、赵国的张耳,燕将臧荼、齐将田都以及几位秦军降将也都在项羽麾下,合起来的兵力,达四十万之多。
这样强盛的阵容,如果真的攻打刘邦,那么刘邦的十万人马,顷刻间土崩瓦解,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起来,在注视刘邦一行人进入的楚军官兵中,就有时任郎中的韩信。

到了中军帐,刘邦和张良进去,樊哙等就只好呆在外头待命。
刘邦进帐一看,以前的好兄弟项羽自然是高高在上,两边各立一人,左边一位他认识,是项伯,右一位他也熟,老头子范增呗!
看看这几位的表情,项羽倒还好,范老夫子却是黑着脸,一副不待见的样子!
沛公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拜了拜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什么意思?大意就是说自己一不小心先进了函谷关,推翻了秦朝。现在有小人挑拨离间,所以将军有所误会。
项羽可真有点秀逗,回答说: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一句话就把曹无伤给卖了,可见叛徒不好做。

经过项伯事先的开导疏通,项羽的态度已经有所缓和,他要留刘邦在营中吃个便饭。
这顿饭,本来是项羽攻打刘邦的动员宴会,即将变成斗智斗勇的千古第一奇宴,还真是出乎当事人的意料。
不一会酒菜备齐,宾主落座,项羽、项伯作为主人翁,面向东而坐;亚父面向南坐,刘邦作为主要客人,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这个座位安排得有点意思,刘邦对面就是气哼哼的范增,项羽对面则是机灵的张子房。
一开始的气氛有点沉闷,正所谓各怀鬼胎,同席异梦。期间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项羽假装没看见。范增又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了三回,“玦”与决心的决同音,这是让项羽下决心动手,但项羽却低头喝酒,默默无语,还是没有反应。
亚父气坏了,起来说是更衣(如厕),其实是外面去找一个人,谁?项羽的堂弟项庄。
“上将军心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敬酒,借机请求舞剑助兴,杀了刘邦。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将来可就都成了他的俘虏!”
项庄素来敬重亚父,况且亚父说的确实有道理,所以虽然没有项羽的将令,但还是依计行事。
事后向堂哥谢罪,他一定会原谅我的。
项庄想着,可就进了营帐。先向各位敬酒,敬酒完毕,对项羽说:
“这样喝闷酒多没意思啊!”
刘邦一听,好啊,早该找几个美女歌舞助兴了,也来了兴致。
项庄说:“请允许末将舞剑。”
项羽当然同意,刘邦有点失望,但好歹有甚于无。
于是项庄就拔出剑舞将起来,一开始他在中间舞 ,可舞着舞着就往刘邦那里去了。
张良一看这意思,心里明白,这是不怀好意啊!
可是张良不是武将,不能上场护驾。正在无奈之时,被刘氏迷魂汤灌得连自己姓都不记得的项伯也拔剑起舞。
一个人舞剑多没意思啊,我来配合你一下!
于是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张良一瞧,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也起来说是更衣(如厕),到了外头,可就找到了樊哙。
樊哙说:
“饭吃得怎样?”
张良说:“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樊哙一听就着急,一手持剑,一手拿着盾牌,就往里头闯。
这中军帐外,可有两个军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樊哙侧过身,拿盾牌一撞,把人撞翻在地,可就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