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6b avs 节目:*裂變的前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7:07:50
中國2012年經濟前景展望

 


                           盧麒元


 


扭曲,一直在不斷地扭曲。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接近扭曲的極限了。“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一句已經說了很久的“廢話”了。為什麼“調結構”會成為冠冕堂皇的“廢話”?因為,既有“結構”中,存在著巨大的既得利益。“調結構”,等同於調整既得利益,那幾乎相當與革命。既得利益者當然不允許“革命”。於是,他們開始給管理層製造“神話”。於是,中國經濟在美麗的“神話”中,一步步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一、震撼人心的美麗神話。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m)在一本頗具爭議的新書中指出,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的霸主地位。 就在美國人喋喋不休地談論“單極時刻”之時,其經濟基礎卻在崩潰。薩勃拉曼尼亞表示,按照恰當的指標衡量,中國在經濟上已經與美國旗鼓相當了。很快中國就會在經濟上遠超美國,最終在軍事上也是如此。既然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遲早會在經濟上超過美國。問題在於還得多久。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薩勃拉曼尼亞建立了一個衡量經濟實力的簡單指標,它包括經濟規模、貿易額以及國家經常帳戶是赤字還是盈餘。他根據該指標得出結論稱,中國已經與美國實力相當: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經濟規模已不亞於美國;貿易額也不相上下;中國還是一個債權國。該書預計,中國在這三方面將進一步迅速增長:到2030年,中國應該就像20世紀中葉的美國一樣,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 該書最驚人的預測是,人民幣將在本世紀20年代初達到與美元分庭抗禮的地步,甚至會取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這個時間表遠快於目前大多數人的預測。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必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強國:而貿易地位決定貨幣的地位。此書的名字《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國經濟主導地位的陰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國人需要高度關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該機構由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 成立於1981年,是非牟利無黨派的美國兩大智庫之一。2006年,為了紀念其共同創始人彼得·喬治·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更名為“彼得·喬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 G.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國人應該瞭解一些真實的狀況,正是該機構為美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升值提供了完整的邏輯過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元“被嚴重高估”,人民幣則需升值40%以上。展開這項研究的分析師科林(William Cline)和威廉森(John Williamson)表示,“與美元估值過高相對的主要是人民幣估值過低。人民幣加權平均匯價需上升21%左右,兌美元則需升值大約40%,才能實現平衡。” 美元估值過高產生貿易逆差,加上人民幣估值過低帶來貿易順差,這導致經濟失衡,並引發系統性威脅。但不幸的是,過去數月中有關人民幣兌美元固定匯率的政策仍在實施。彼得森研究所表示,“隨著全球從當前危機中走出,為使全球經濟重新實現均衡,中國的匯率制度應從單一釘住美元轉變為釘住一籃子貨幣。或者,中國應重新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據傳,當年為中國提供人民幣與美元掛鉤方案的也是這個機構。


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m)也絕非省油的燈。此人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讓中國為美國紓困》。“人們認為美國國會通過的金融紓困計畫有缺陷,但對於防止金融市場中出現恐慌情緒、避免人們喪失對經濟的信心,又是必要之舉。它似乎只能支撐現有局面,算是一種C計畫或D計畫,可能需要通過一項A計畫來加以強化。 A計畫中至關重要之處,可能是需要額外資金。首先,人們懷疑“問題資產”數額遠遠高於美國紓困計畫所提供的資金規模。其次,要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可能需要更多資金,用於解救次級貸款和邊際貸款的借款人。最後,倘若經濟衰退勢頭持續下去,可能有必要出臺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然而,額外資金(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將來自何處?美國納稅人已心存警惕。普通美國人掏了不少錢,而且他們不太相信這些錢花得值得,或是會花到點子上。那就請中國上場吧。哈佛大學(Harvard)的肯?羅格夫(Ken Rogoff)惡作劇地將中國過去5年累積大量美國國債的行為,描述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外國援助專案。何不更進一步?我們不妨試想一下:中國政府能夠為美國政府提供多至5000億美元的貸款(來自於其1.8萬億美元的現有外匯儲備),為美國金融業紓困。中國以往的援助方式(即購買美國國債)是間接的,而且是無條件的。”此文正是公佈於2008年10月10日(可查閱FT中文網)。此後,我國做了什麼,我不想去說了。


筆者一直在關注美國思想庫的動態。在如此敏感的時候,他們玩如此肉麻的噱頭,目的是非常清楚的。美國人還想接著向中國要兩樣東西:第一,繼續購買美國國債(所謂的外國援助項目);第二,繼續人民幣不斷升值得過程(完成所謂升值40%的指標)。當他們編制“神話”的時候,筆者已經意識到“神話”破滅後的結果。這算什麼智庫和學者?這就是一群優雅的匪徒!很遺憾,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智庫,管理層似乎也不需要自己的智庫。對於一些將要退休的人而言,他們需要讚美,最好是“神話”。


 


二、詭異的經濟資料,奇怪的宏觀調控。


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幹散貨運價指數(BDI指數)近期漲勢迅猛,自8月初以來,BDI指數出現超跌反彈,累計漲幅73.4%。上周BDI上漲8.65%至2173點,其中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CI)、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指數(BPI)、波羅的海靈便型指數(BSI)分別上漲11.47%、8.94%和3.98%。從資料來看,BCI指數依舊支撐BDI上漲行情。而從10月5日至今,BDI已經連續9個交易日站上2000點關口。

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縮寫BDI),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它包含了航運業的幹散貨交易量的轉變。 BDI為海岬型,巴拿馬型及輕便型(Handysize)各占權重三分之一的綜合指數。雖然這個指數以波羅的海作名字,但負責管理這個指數的波羅的海交易所卻在英國的倫敦。 BDI波羅的海指數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Spot Rate)加權計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場的行情,因此,運費價格的高低會影響到指數的漲跌,所以,假設現在的原物料需求增加,表示各國對貨輪運輸的需求也跟著提高,在此情況下,運費的漲幅如果可以大過油價成本的漲幅,當然其獲利就可維持。在這種前提下,BDI波羅的海指數會上漲,運輸股的股價也會上漲;假設現在原物料需求依舊增加,但貨輪供給增加而打壞運費市場,此時BDI波羅的海指數會下跌,當然運輸股的股價也會跟著下跌,所以,運費高低的影響遠比原物料的漲跌更是影響航運股獲利的關鍵。 BDI指數一向是散裝原物料的運費指數,散裝船運以運輸鋼材、紙漿、穀物、煤、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民生物資及工業原料為主。因此,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故波羅的海指數可視為經濟領先指標。 當今世界上,對BDI指數最具影響力的機構,唯有中國政府。BDI是一個前瞻性經濟指標,它意味著中國政府對明年經濟持有極其樂觀的態度。幾乎可以確定,這種樂觀態度已經暗藏於中國政府既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中了。“宏觀調控”是不是“空調”?似乎不用爭論了。房地產問題有多大懸念?似乎也不用爭論了。傻乎乎的學者們還在爭論,他們的爭論只會誤導平民百姓。筆者已經可以看到,即將漂洋過海的一船船原材料,這些東西會繼續膨脹中國經濟的泡沫。BDI指數戳穿了一個中國式的謊話:所謂的宏觀調控,就本質而言,不過是微觀緊縮,也就是滅絕中小企業。

筆者已經反復說明瞭:真正的宏觀調控,必然是基於財政結構調整的根本性變革。堅決不肯增加資本利得和資產持有的賦稅,堅決拒絕壓縮中央和地方的制度成本,這就決定了“宏觀調控”必然是“空調”。堅決拒絕真正意義的房地產課稅,卻搞所謂的“限購”,這是跟全國人民開玩笑。這已經超出了“空調”的範疇了,這是一種行政欺詐,這是應該被問責的。


最為令人震驚的是,“空調”的同時,淺隱的政策寬鬆已經成為既定的方針政策。請注意,中國央行在假惺惺地進行“數量緊縮”的同時,卻在玩“成本寬鬆”,他們長期堅持極為無恥的實質負利率。他們在變相鼓勵投機倒把行為,高利貸幾乎是實質負利率的必然結果。除了可憐的普通老百姓,圈內人皆知“宏調”的虛偽。否則,那些大型國企,怎麼敢於獅子大開口,搶下明年天量的進口訂單,以致於BDI陷入瘋狂的程度。這瘋狂,會導致什麼樣得結果?莫非,可愛的總理還有下一個四萬億刺激經濟計畫!


三、大蕭條的經濟學含義。


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筆者對大蕭條的邏輯解釋如下:由於經濟結構極度扭曲,導致社會收支結構失去平衡,進而破壞了一些產業的正常發展,產業危機通過金融緊縮快速蔓延,形成整個經濟體系的全面危機。全面危機必然進一步刺激金融緊縮,資本迅速從各個產業退出,導致企業破產和工人失業。全面金融緊縮通過國際金融市場迅速傳到到全世界。於是,大蕭條就出現了。筆者認為,大蕭條的出現存在著歷史的必然性,大蕭條是對經濟畸形發展的必然修正。


今天,全球性的經濟結構極度扭曲再一次出現了。其中,中國的經濟結構的扭曲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首先,是全球收支結構極度扭曲。歐美等富裕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巨額外匯儲備,已經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國際收支結構極度扭曲的狀況。難道,這種狀況可以持續嗎?當歐美國家進行所謂“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時候,他們已經為即將發生的金融緊縮埋下了伏筆。是的,資本是逐利的。資本將會在某一個早上,徹底退出一些無法牟利的地區和產業。2008年的金融風暴僅僅是一次預演。畢竟,貨幣體系還在。可能,用不了多久,一些國家的主權信用就會率先破產,一些主權國家的貨幣體系也會隨之崩潰。下一次,沒有所謂的金融風暴,而是直接進入大蕭條。


其次,是社會分配結構極度扭曲。佔領華爾街的運動席捲全球。99%的人憤怒了。是的,在前蘇聯解體之後,資本主義失去了制衡和約束的機制,金融資本以極其囂張的態勢,迅速侵蝕全球勞動者的財富。在這一點上,並無社會制度差別,無論是在任何社會形態中,甚至任何意識形態下,金融資本都在肆無忌憚地剝奪勞動者。這種狀況,在前蘇聯解體後,在中國,更是變本加利,達到了空前殘酷的程度。中國幾乎所有領域均被金融資本控制,金融資本的盈利已經嚴重侵蝕了一般產業的發展基礎。中國所謂的房地產泡沫,不過是中國金融暴政的濫觴。中國的高利貸現象,是中國金融資本最後的狂歡。


再次,財政收支結構極度扭曲。在分稅制殘酷的利益切割下,中央財政實現了長期快速增長,基本滿足了中央財政的支出需求。但是,地方的財政收支平衡始終無法通過正常的賦稅予以實現。於是,形成了奇異的中國式地方財政收入奇觀:地方債+賣地收入。傻子也知道,搞地方債和賣地創收不可持續,必然留下巨大的社會隱患。然而,毒癮易染,去除太難。如今,袞袞諸公只好裝聾作啞。當然,財政收支失衡遠不止於此。如果,將腐敗也算是財政收支失衡的一種現象,那失衡的狀況足以震爍古今。當今中國,懂一點金融的人還是有的,精通財政的人才鳳毛麟角。其實,國際收支失衡和社會分配失衡皆為財政扭曲所致。治理財政,才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之所在。不懂財政,而妄論民政和軍政,如非蠢材,必小人矣。


三大失衡達到了如此程度,引爆金融危機還有懸念嗎?最後,另一次大蕭條還會很遙遠嗎?


有空,可以去閱讀上個世紀大蕭條之前,新興國家的繁榮景象。是啊,生逢盛世,欣喜若狂。哪裡會想到,隨之而來的卻是戰爭,以及戰爭之後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革命,是對大蕭條的正常反應。革命,是劇烈的宏觀調控。革命,也就是為了實現經濟結構的再平衡。最後,革命的結果必然落實於財政。


四、裂變的前夜。


從中東到北非,從希臘到倫敦,從華爾街到香港,全世界都在躁動之中。在前蘇聯解體後,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對現代資本主義進行深刻反思。這場反思,如果能夠促進各國政府變革,那將是人類之福。如果不能,災難將不會太遠了。


筆者注意到,歐洲率先開始了緊縮財政的措施。筆者也注意到,奧巴馬已經開始推動稅政改革法案。筆者知道,財政緊縮和稅政改革來的太晚了,所有這些動作已經無法避免大蕭條的到來了。但是,這些努力可以避免大蕭條之後的內戰和革命。


筆者注意到,中東沒有爆發爭奪石油的戰爭。與東方觀察家的看法完全相反,中東內部,正在連鎖爆發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和內戰。筆者將此現象視同為南美洲社會主義運動的繼續。當階級矛盾壓倒民族矛盾的時候,革命就會發展成為內戰。中東和北非的現象發人深思。


筆者深深地憂慮自己的祖國。我國的三大經濟結構失衡,全部在加深業已嚴重的社會矛盾。在全球躁動的過程中,我們異常的寧靜。我們的寧靜,不是我們已經反思或行動,而是我們集體迷醉和麻木了。一個國家,老無所養,幼無所教,病不能醫,死不能安,卻以鉅資去救助歐美富裕國家了。這是一種怎樣的淒涼!這是我們的盛世嗎?


筆者已經無數次著文了。我們必須義無反顧地開始財政改革了。其中,必須馬上進行稅政改革了。我們是在跟時間賽跑。要知道,這是改良與革命在賽跑啊!然而,現實非常殘酷,當局不願意進行財政改革,當然遑論稅政變革,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他們竟然反復提出政改議題。


筆者不願意深想2012年後的經濟和政治前景。無比美麗的神話,加上極其虛偽的宏觀調控,或許可以製造2012年中的最後一次泡沫。但是,這將是最後的狂歡。狂歡之夜,也就是裂變的前夜了。在這狂歡的時刻,同時湧動著更加瘋狂的移民潮。人走了,錢走了,一些人要政改了,他們這是在縱火,他們要毀屍滅跡。


請原諒,筆者就不羅列數學模型和經濟資料了。那些極度扭曲的東西,不說也罷。展望2012年的經濟前景,很難尋找到一絲喜悅。無喜悅,也是一種展望。至少,你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中国“降准”发出了什么信号?

2011-12-02

英国《金融时报》 吉密欧 北京报道


中国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两年多之后,已启动新一轮货币政策放松,第一步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周三,中国官方宣布将针对所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此举“是一个信号,不仅表明政策制定者正在放松政策,而且表明他们想要大张旗鼓地这么做。我们将此视为中国政策立场出现了决定性的转变”。


此举显示,北京方面相信,它终于制服了曾经居高不下的通胀。中国的通胀已在7月份以6.5%的年率见顶,预计11月份将降至远低于5%的水平。


但此举也反映出各方越来越担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而且似乎表明政策制定者对增长的担忧程度远超外界此前的推测。此前,人们预计中国将从明年起放松政策。


迄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仅显示轻度减速,从第二季度9.5%的同比增长率,降至第三季度的9.1%。


但其它经济活动指标已开始描绘出一幅更令人担心的景象。许多分析师现在警告称,未来几个月中国的增长数据可能低得出人意料。


“中国经济放缓迄今是逐步的、温和的,但在未来两个季度,我们预期情况会糟糕得多,”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我们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的GDP增幅将降至同比7.7%,环比仅6%。那将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是非常剧烈的减速。”


类似预测已开始迅速增多。这些预测的依据是一系列显示某些行业的增长已失去势头的代表性指标。


海港货物吞吐量、国内货运量、发电量、乘客人次以及住房建设,均在今年早些时候出现较高增长后的降温。最明显的下降发生在发电量增长、制造业活动和乘客人次(商务旅行和家庭可自由支配支出的良好指标)。


中国将在今日公布官方的1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计该指数将降至50以下,表明中国制造业正处于收缩状态、而非扩张。


汇丰(HSBC)上周发布的中国PMI指数预览值显示,11月份前三周出现大幅下降,从10月份的51降至仅48,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中国的海上货运量迄今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鉴于欧美这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前景黯淡,预计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下去。


出口增长在近几个月保持相对强劲,但一些分析师预计,未来一两个月会出现大幅放缓。10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6%,但威廉姆斯预计,出口增长已在11月份降至不到10%,并将进一步下降。


在开始浮出水面的有关中国增长的所有担忧中,最令人忧心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崩盘。


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引导房价小幅回调,但如果楼市发生崩盘,那将对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住房建设。


全国各地楼市的成交量已有所下降,大城市的房价已开始下滑。虽然建设规模的年率增幅仍高于30%,但开发商正在搁置许多新项目。


尽管有多个指标显示,在中国这个全球主要经济引擎,增长放缓速度正超出预期,但一些专家警告称,这也许不会很快在整体统计数据中得到明显体现,原因包括地方报告有误,以及在这样一个大国收集整理准确数据的种种困难。


中国官方资深经济学家卢迈在两周前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中国官方的GDP数据并未全面反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恐慌时期的低迷程度。他警告称,在当前的放缓过程中,这个问题很可能再次露头。他表示,观察人士应当更加密切地关注其它指标。

 10万亿来了 快卧倒! 2011年年底,由一个美国官员首先公布、然后中国执政当局确认:中国将在5年内投入10万亿元于7个所谓战略产业。和当年4万亿嫣然救世主一样的高调宣传比,这次10万亿的出台真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从有限的公开资料看,10万亿中中央财政只出很少的一点,基本靠地方和企业融资。也就是说资金去向除了前一个4万亿的主要得主(大中型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外,可能还包括大型相关产业的民企以及事业单位(例如研究所和大学)。中小型企业因为无法参与“战略”层面的游戏,应当依然被排除在外。

上一个4万亿最被人垢病的地方,就是资金最后大量流入房地产。配合房地产调控,这次为了防止10万亿出同样的问题,毫无疑问中央祭出了大禹他爹(鲧)的秘技:堵。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行政手段冻结、部分冻结房地产交易(比如限购)来防治价格猛涨。几个可能结果:

1、房地产价格冻结。房地产资金每年流出10%左右进入七大战略产业。这是最理想的结局,就是所谓“软着陆”。

2、房地产价格继续攀升或者明冻实升(例如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大涨),10万亿资金在七大产业打个转后进入房地产,政策失败。

3、房地产崩盘。房地产资金(20-30万亿/年)汹涌而出。大家幸福的吃上80元一斤的瘦肉精肉、20元一斤的转基因米。

4、房地产价格冻结,但是10万亿资金在七大产业打个转后进入生活用品投机行业,通货膨胀加剧。大家幸福地吃上30元一斤的瘦肉精肉、10元一斤的转基因米。这也就是鲧为什么治水失败的原因 -- 堵了这头堵不了那头,洪水漫漫,呼啸而来,必然有薄弱环节突破。除非出了内裤外穿的超人能够无视自然规律。

这4种前景都有可能,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应该是“4”。首先,以执政当局(即将)新官上任的热情和无畏来看,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不会很快降低,所以房地产上升的机率不大。

其次,大量政府资金的冲击下,因为房地产升值压力非常大,所以政策稍微松动就可以避免房地产崩盘之虞。

第三,产业升级任重道远,缓不济急:A)这东西买不来。人家不傻,关键技术不会卖。B)设计图纸就算卖给你,工艺不达标,只要最后产品比别人差5%,价格就必须便宜50%(因为高端产品价高量小),肯定亏本。C)高端产品除了产品质量,更加重要的是产品形象,售后服务,产业维护。。。在这些领域国内企业可以说基本是空白。怎么可能5年内一蹴而就?D)研发、二次研发是中国企业的一贯弱项(除了几个特例)。看不出自主研发在5年内有何出路。

美日当年产业升级都花了百年以上,其前后投入的资本(包括基础科研、国民教育、社会结构进步、实用研发、市场开拓、外交纵横、乃至战争)以今天价格计算在百万亿美元以上。现在中国执政当局仅仅打算花5年、区区10万亿人民币,不提升基础研究、不改善国民教育、不增进社会保障、不开拓市场、不外交配合,想全面开花把几大产业全部从欧日手里(这七个产业有意无意避开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抢来,谈何容易。退100步,如果产业真的升级,威胁到了日本德国的中端产业,美国很容易就能挑头搞贸易战。那时候美欧日联手,加上东南亚拉美一帮来捡剩饭的,不是八国联军的问题,而是八十国联军。当年德国日本好歹有几个够份量的盟友,今天中国的老朋友一个比一个小而且越来越少啊。

所谓产业升级计划,基本等于摔给孩子四年大学学费,说:赶快进大学、毕业以后赶快拿诺贝尔奖,我们家现在的财政危机就解决了。

无论1234那种前景,中小规模低端制造业的不景气将是长期和深度发展的。这10万亿并非天上掉下来,而是稚口夺食、穷人接济富人。一方面,持续的通货膨胀(有可能在2012暂时减缓,在2013重新加速通货膨胀),加上人民币升值,推高制造业成本,使得本来就不景气的出口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政府投资必然导致税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