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长轮询 实现:谁在“塑造”学生心目中的哥伦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1:23:46

关键词:哥伦布   历史人物   价值取向

一、         活动的缘起

哥伦布是世界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历来争议不断。亚当·斯密曾说,“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线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历史事件。”1989年,乔治·H.W.布什把哥伦布奉为国家的典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不仅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且为我们所有的人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通过坚持与信仰可以取得彪炳史册的成就。”美国专栏作家杰弗里·哈特甚至说,“诋毁哥伦布就是诋毁人类历史上以及我们所有人中间的有价值的东西。”在很多人眼中,哥伦布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那么简单,他俨然成为了近代欧洲勇力潮头的象征性人物。他的经历也被不断美化,成为教师们培养学生品性的重要材料。但在另一些人的心中,哥伦布同时也是一个“掠夺者”,一个“刽子手”,他伟大的航海无法洗刷他对美洲土著居民犯下的罪行。

在中国,我们似乎习惯了他是一个英雄,一个伟大的航海家。看看几个教学设计中的哥伦布形象我们就会很清楚这一点。教师用书建议我们用哥伦布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品性----社会、人为的困难反衬出哥伦布西行决心之大和其创新精神之可贵,说明勇敢、无畏是探险家必备的个人素质。(朱汉国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第21页)在另一份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讨论:从四位航海家的身上,总结、发现成功者应具备的素质。教师给了这样的参考答案:坚强、坚持不懈、勇气、自信、毅力、信心、乐观……并特别注明:凡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能想到的皆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初中新课程历史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140页)在上海彭禹老师的《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哥伦布成为敏感察觉并利用时代潮流的“英雄”,而普通船员却在惰性与时代的召唤面前徘徊的“凡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缺乏可靠性的史实作为支撑的)

对,这就是我们很多教师教学中的哥伦布形象。也是学生们熟知的那个“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学生们并不知道(至少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到底干了些什么?他是如何对待那些“发现”的土著和土地的呢?我们说他为了黄金和上帝而扬帆西进的。那他是如何去获取他们想得到的黄金的呢?他又是如何让上帝“拯救”那些化外之人的呢?教材较少提及,教师们也在有意无意的忽略。

正因为学生对哥伦布的了解是如此的片面,而教师们大都把优秀的品质一股脑儿地加在他的身上。如果告诉学生哥伦布还有另一面,告诉学生他在美洲的所作所为,学生会感到震惊吗?会改变对哥伦布的看法吗?会否定哥伦布吗?这些疑问正是我们这个课题所需要的答案。正因为哥伦布的典型意义,我们才选取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为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我们进行了一个教学实验和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活动实施

1)、实验一:不同教学设计对学生认识哥伦布有多大影响?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不同价值理念,也反映了教师多历史人物的不同价值取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教师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影响。为此,我们在讲授《探险者的梦想》(初中历史北师大版)这一课时,设计了不同的哥伦布形象,并在四个班进行了讲授。课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讲解完成相同的作业——你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

第一种设计思路:我们把哥伦布设计成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形象,忽略他在美洲的所作所为,突出他在发现美洲这一事件上所表现出来的胆识和勇气,并强调哥伦布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引导学生能够扣住时代脉搏,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样的思路借鉴了彭禹老师的《新航路的开辟》一课的教学设计)

为实现预设目标,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

材料一:船员开始焦躁起来,他们不想再忍受这样长途的旅程了。海军元帅(哥伦布)尽量安慰他们,提示他们这次航行会带给他们美好的前程和各种利益。

材料二:我们想到他们(土著居民)是即将得到解放的人,为了证明我们不是他们的敌人,我们取消了武力,而用仁爱让他们感受到必须皈依我们的圣教。

                                       ——选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问:从这两则材料,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示: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扬帆西进,计划往西航行找到通往东方(中国、印度等地)的新航路。漫长的旅途,船员们越来越难以忍耐,哥伦布用经济与政治利益来诱惑他们,对他们加以影响。面对困难,哥伦布表现了超越常人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他的勇气源于他坚信地圆学说,源于他相信自己计算的航程。由知识生出的勇气是最坚定的。我们今天知道他算错了(他对地球的大小作出了过小的估算),但这种错误助长了他的信心和勇气,使他完成了千古留名的事业。

哥伦布个人体现了十分明显的时代烙印,宗教、金钱,这是推动哥伦布走上发现美洲之路的强大动因。进一步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时代同样在那些普通的船员身上打上了印记,对金钱的渴望,宗教的许诺使他们成为哥伦布的伙伴。然而,哥伦布敏感地觉察、并利用了时代的潮流,而普通船员却在惰性与时代的召唤面前徘徊,只能被动地接受时代的推动、哥伦布的诱使、煽动。这个差异,大概可以算是大时代下的英雄与凡人的区别所在。

课后作业:关于哥伦布,你想说什么?阅读完上面的内容,你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第二种设计思路:在这份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关注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同时我们也把他在美洲的活动加入进来。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哥伦布。至少是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完整地了解之后再来评价他。

    为此,我们选取了三则材料:

材料一: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圣达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圣大菲协定”的签订使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扬帆西进,经历一个多月的艰难航行,最终“发现”了美洲。哥伦布航海日记表明,哥伦布上岸后,“当着众人的面,他宣称为国王和王后陛下占领这块陆地,好像他已经占领了一样”。

材料三:司令(指哥伦布)觉察到,那座岛上的人正日益武装起来---其实那些武器简陋的可笑……他急不可耐地要开赴那些村庄,用武力驱散和征服整个岛屿上的居民……为此,他选拔了200名步兵、20名骑兵,还带上大量石弩、轻型火炮、标枪、剑,还有一种比马更令印第安人生畏的武器----20只猎犬,他们一旦被放出去就能立即将印第安人撕成碎片。

阅读以上材料,你如何评论哥伦布?(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扬帆西进,计划往西航行找到通往东方(中国、印度等地)的新航路。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之后,人类对与自己居住的星球有了全新的认识。哥伦布对海地的征服被西班牙人看作充满勇气和想象力的惊人壮举,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场血腥屠杀,在一定程度上,今天的大屠杀和奴役就是他延绵不绝的遗产。实际上,哥伦布的意义就在于他既是英雄的航海家,也在于他是巨大的掠夺者。

课后作业:关于哥伦布,你想说什么?

课后作业:阅读完上面的内容,你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