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ai cosmic:"德"'的内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20:56:51

相传,汉字是神传给人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工具,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它也不仅仅是象形,它其实有很深的道德内涵,汉字本身的结构里已经包含了什么是“道”与“德”,什么是“对”与“错”在里边了。举例说:道德这个“德”字,就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传统道德的理解。

“德”字是由“双人旁”、“十”、“目”、“一”、“心”组成。左边的双人旁,就代表人的大腿、小腿、脚,引申为人的动作、人的行为。右边是“十目一心”,我们先说这里边的“一”字。我们现在都把“一”理解为数字,认为一就最简单了。实际上这个数字最复杂,在《说文解字》里对这个字的解释最多,里面谈“一”是什么呢?“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以这个“一”它是万物之祖,是一切东西的始祖和本源。从一中派生出阴阳、派生出天地。

所以这一横实际就把天地分开了,上面是天下面是地,而“十”就是“十方世界,四面八方”。所以大家看这个“德”字很有意思,在一的上面的“十目”就是说满天是眼。“一”的下面的心,当然就是人心,所以老天的眼睛看着人的心。过去有一句话“三尺头上有神灵”“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老天的眼到处都是,满天的眼看着地上。

这就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什么是“德”,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法律追究,你的行为都对得起天地才是真正的“德”。所以这个字的结构里就有很深的道德含意在里边,而在学字的过程中,通过这个字他就能够得到教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会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拼音化的文字显然就没有这个作用了。

虽然“德”字与其它许多汉字保留了过去的写法,然而在中共绝对唯物论、无神论的灌输下,很多人早已不知什么是“神目如电”什么是“善恶有报”了。也就渐渐的失去了传统的道德标准、失去了民族的根。要想重新复兴我华夏文明,唯一途径就是重新认识古代文化,恢复重德修身的传统文化。◇

 

 

见利思义张士选是五代时期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长大,叔叔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叔叔有七个儿子。在张士选十七岁时,叔叔准备将家产分为两份,同张士选一人一份。张士选却要求分成八份,分给叔叔的七个儿子一人一份。叔叔不同意,但张士选执意请求,叔叔没办法最后也只有依从他了。张士选这一年进京参加考试,与二十多位考生住在一起,有位看相的人指着张士选说:“能在这次考试中高第的,只有这位少年啊!”一起赶考的考生都不服气,纷纷斥责这位相士胡说。相士道:“他的文章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看到这位少年是位高德之士,必定会高第的!”等到揭榜,果然只有张士选一人高中。张士选在利益面前懂得退让,可以说是“见利思义”,由此可见他的道德修养之高。他最后能够功成名就,更是得益于他的人品啊。现在很多人恰恰是“见利忘义”,在利益面前喜欢争斗,殊不知当得到了自己不该得的东西,却失去了最高贵的道德和人格。◇ 

高中状元 正直不欺

孙承恩是清朝常熟人,他的弟弟孙旸于丁酉年乡试中举,后来因犯罪被放逐边疆。

顺治戊戌年,孙承恩参加了考试,在大殿唱名的头一天晚上,顺治帝边阅读孙承恩的考卷,边赞叹说:“克宽克仁,止孝止慈。”对他赞赏有加,但拆开考卷一看考生的籍贯,怀疑是不是同那孙旸是一家人呢?于是派学士王熙连夜疾驰出皇宫找孙承恩当面查问。

学士王熙先前就与孙承恩交好,他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孙承恩,并问他:“现在你的前途就取决于我的一句话,我回去应怎么上奏呢?”孙承恩想了一会儿,断然说道:“是祸是福这是命中注定的,我不能欺君,也不能不认自己的弟弟。”他希望王熙能回去如实禀报。

王熙叹息着上了马,又回头问他:“你不后悔吗?”孙承恩说:“虽死无悔。”王熙疾驰而回,顺治帝正秉烛以待,王熙如实将事情回禀,顺治帝对孙承恩的正直不欺非常嘉赏,于是孙承恩被定为头名状元。

诚实正直,这是一种的难能可贵的美德,难怪顺治帝能为此回心转意,大施恩赏了。◇

 

 

 

 

 

  

庸人自扰

“庸人自扰”这则成语指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它来源于《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唐睿宗时,朝廷中有个监察御使叫陆象先。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敢于直言,皇帝很器重他。可是,有一次他触怒了皇帝,被贬到益州任大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使。

陆象先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劝他说,“这里的百姓十分愚顽,很难管教,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否则,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这样才能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为什么要用严刑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呢?”

于是,陆象先用自己的一套办法来治理益州。有一次,一个小官吏犯了过失,陆象先只是训诫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一顿。陆象先严肃地对他们说,“人都是有感情的。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么?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难道你就没有责任么?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应该从你开始。”那个属下听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后来,陆象先果然把益州治理的很好,百姓生活安定,官吏也十分佩服他。

陆象先曾多次对他管辖的官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只是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平庸无能之辈,自己骚扰自己,结果把一些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办糟了。我认为如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后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如今,各种社会问题百出,人们忘记了先贤的教诲,不从道德人心上找原因,而一味地制定各种法律规定,想以此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就好像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而适得其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