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工具:螺狮的养殖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03:41
分类: 水产养殖技术
中华圆田螺,俗称田螺,又叫田赢、池螺、螺狮,广泛分布于水田、池塘、稻田及沟渠中,是淡水螺中较大型的食用螺,由于其肉质鲜香肥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田螺养殖业也随之兴起。现将田螺及其稻田养殖作一介绍。
1、日螺的生物学
田螺圆锥形,具一枚螺旋形的贝壳,质薄,头部发达,具一对眼,一对触角,成体雄性右触角向内弯曲,变为交接器,这是鉴别田螺雌雄的一大特征。田螺的足相当发达,为卵胎生,母体产出即为小田螺,一年后才达到性成熟。一般4月份开始产卵、繁殖,到10月结束。雌螺的繁殖数量一般一年30—60个,4—5龄螺可达100—150个。4—10月是田螺生长活动繁殖期,水温在15℃左右开始摄食,适宜生长范围为17—28℃,20—26℃时生命活动最旺盛。田螺不耐高温,当夏天水温高于32℃时,停止摄食,就潜入土中避热;冬天水温低于10℃,田螺掘10厘米左右深的孔穴,潜入其中越冬。
2、养殖稻田的条件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充足,铁、硫含量少且无污染的清洁水作为水源,溶氧在5mg/L以上,稻田旱季不干,大雨不淹,进排水方便。水源丰富的半山区,尤其是水库输水涵洞下游的稻田更适合养田螺。稻田面积50—1200m2为宜,田埂宽度、高度要比一般稻田宽些、高些,田里开一条宽30—50cm、深40—50cm的环沟,或“十”字形的交叉沟,面积稍大的稻田,也可开“田”字形的沟,平时保持水位10—20cm,不漏水,进出水口要设置较密的栅栏或密网,以防止田螺逃走。稻田底泥以松软为好。稻田不施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利用稻田所有的有机肥料。双季稻田在插秧前、单季稻田在放养前2周,应先用堆肥做池床,使土壤柔软,有利于培养微生物、硅藻、青苔等天然饵料。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堆肥前用生石灰、漂白粉清田消毒,每667m2(带水10—20cm)用量生石灰50—75kg、漂白粉20kg。堆肥一般用鸡粪、切细的稻草和碳酸钙夹层堆积。鸡粪与稻草之比为3:1,碳酸钙的量以土壤的酸碱度为基础而定,保持PH值中性为宜。总堆肥量以3—5kg/m2为宜。堆肥必须完全腐烂、堆熟,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不利于微生物和硅藻的生长,从而影响田螺的养殖。
3、放养
放养田螺一般在插秧后7—15d,秧苗返青生长以后。单季稻可先放养,这样到高温季节时,刚好稻叶茂密,为田螺遮荫降温。放养规格为400—800只/kg的小田螺,放养密度50—100只/m2为宜,同一稻田放养的规格应尽量一致。一般情况,到当年秋末,即可养成规格为40—100只/kg的商品田螺出售。也可放养大田螺,0.2—1kg/m2,到秋后增重倍数可达2—5倍,大的捕起出售,小的继续留养。有些地方放养密度低,可搭养一些河虾、鲫鱼及一龄鲤鱼等。
4、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五、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克~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