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下载gta5出现201:如何做父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37:27
如何做父母李子明编录 国外要求
美国学者R、F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即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
国内要求
1984年,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向全国家长发出倡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争当好家长活动,提出了五条标准:
    1、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
    2、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 
    4、积极配合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  
    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倡仪发出至今已十余年的,对家长们仍有指导意义。

有关论述

根据时代的要求,如何做称职家长成为每一个家庭最想了解的话题,现将他山之玉献出,供家长参阅。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子女的榜样 
   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利,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提高自身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少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少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少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 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人们常说:这孩子走路和他父亲一个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都是少儿学习的榜样。有人曾对家长们这样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再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水平来要求,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强求家长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具备少儿教师的能力,恐怕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知识老化,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少儿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得到满意的答复,因此,家长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
    (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少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孩子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家长怒气冲冲,孩子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于嚎啕大哭。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情绪的有着相关作用。家长要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种常态的稳定情绪, 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有处惊不乱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处理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现实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和打骂子女,什么"蠢猪"、"笨蛋"之声不绝于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产生的。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这里所谈的兴趣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交际、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更新人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将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调查中发现,92.7%的家长希望孩子具备大学学历。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对成才观念的误解。由此,家长们活得很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洋、直至功成名就。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忙于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忽儿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忽儿让孩子学画画,忽儿又让孩子学书法等 ,到了中学除了白天在校外,晚上请家教,周日上补习班。一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要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达此目的,或物质刺激,或棍棒教育,以至于少儿的孩子盼望着自已能象爷爷奶奶那样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了。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的期望是孩子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的障碍,甚至酿成悲剧。 南京一姓胡工 人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名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孩子为逃避练琴而伤残自已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教训应引家长深思。家长应更新成才观念。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他又说:"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 他认为: 只有思想健康, 思路宽广, 有组织实践能 力的人, 而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道德、 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对社会有贡献,才是全面发展的人。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当前社会需求来说,升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对此每个孩子不可能也用不着都成为大学生,都成为尖端科学的研究者。 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 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点,家长应适应国家的需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可行的未来。古语道:七十三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中照样也能培养出身手不凡的能手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等,他们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集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未曾踏进过大学的门深造,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是学医的。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成才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专挤通向大学的那根独木桥。家长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顺其自然,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就是家庭成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活动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孩子走进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 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架打架,十分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曾对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发现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新疆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 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
    (1) 爱哭;
    (2) 放荡不羁,到处乱跑;
    (3) 过分胆小和焦虑;
    (4) 冷漠,无动于衷、
    (5) 情绪低落,不易乐观;
    (6) 悲观,觉得低人一等;
    (7) 孤独,经常发呆;
    (8) 易烦躁发怒;
    (9) 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
    (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
    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孩子身上,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在沟通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
    在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无论在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优势,是其他两种教育替补不了的。但这都不影响其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三方面的教育要相互配合协调。
总之,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家长们从事的事业同样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当你们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