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到牡丹江:谈偷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31:06
偷懒笑谈  作者 子恒日期 2008-6-4 19:29:00

 

   看了杰罗姆的“懒人懒办法”,不禁掩卷长叹——哇,果然“偷懒”有术!

   少有人知道,其实我也懒,而且是“懒得可以”——

   师范时,学习书法成风,许多同学都跑到市中心的大书店买回整本的字贴,晚自习时,学友们埋头苦练,我却“无所事事”得很,无聊至极,于是东家看看,西家转转,瞅着最好的一页,借去复印了一张,也跟着埋头苦练起来,这一张,一练就是大半年,后来硬笔考核,我竟然遥遥领先,还蹭上了“段”。学友笑说我是那“胡不字”(故事会里的人物,“专签同意——胡不字”,结果在某中日书法交流会上用“字同意不同,意同字不同”一句一炮走红)

   工作后,我一直很忙,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但却依然懒性不改。对于我来说,提前上班是难以想像的事,天,天寒地冻,能多躲在被窝里一分钟,哪怕是半分钟也好啊!后来参加新教师培训,蒋大营的“准时”哲学(进教室提早或迟到都不叫准时,只有后脚跨进教室大门的瞬间,响最后一声铃才是“准时”),让我茅塞顿开,要真能修练至此,该是多美妙的事?

   节假日,我是最反对“上班”的。难得“偷懒”一回啊,可以睡得饱饱的,再慵懒抬抬眼,仔细地瞧瞧绿叶,看看阳光,哪怕听听屋外车水马龙的嘈杂声,对工作日而言该是多么奢侈的事?(说老实话,没有周末,我就没有写的热情、写的灵感)

   读书,倒真是乐此不疲的事,几天不读就“窝心”不已,但我看书照样偷懒。少有书是从头读起的,总是随意翻动,看哪有兴趣就从哪读起,实在找不着有趣的,就翻到首页与后页,看看序与跋,找找“看不下去”的原因,如果序与跋里有亮点,就再翻书从那点看起,要是实在找不出喜欢的。呵呵,这书就判了死缓,只能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做做摆设了。

   如果你以为偷懒就是懒汉,那就大错特错了。试想,假如让你无所事事,你一定会觉得“偷懒”真是一件无聊得让人难以忍受的负担。

   东挑西捡地看完“懒人懒办法”,发现我还远没达到杰罗姆书上所写的“偷懒境界”,不禁喜上眉梢——哇,简直就是偷懒的“癸花宝典”,练就上乘功夫全靠它了。

   偷懒的味道,啧啧,真真好极!


偷懒之乐发帖人:子非鱼兮  发表时间:2005-07-04 11:51  

 

      
        
      
    先前我本是勤快的,可是有一天,我忽的一下子变懒了——大约是读了《庄子》的缘故,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利也无涯,以有涯谴无涯,殆已!”我仿佛释了偈似的,明白了人生之苦短,春华秋实,夏月冬霜,无非是人生的常事,用不着刻意求之,放眼而观之于芸芸众生者,无外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蝇营狗苟,卑躬屈膝,到头来不过是黄土一抔,清风三钱耳。记得台湾的余世维博士讲过一个故事:有次他岳父请其吃饭,当时他忙得不可开交,迟到了,等他赶到时,他岳父破口大骂:“不要以为这世界就数你忙似的,少了谁照样继续! ”骂得这位在大陆和台湾同时拥有数家公司的总裁,蔫儿吧唧的,忽然醍醐贯顶般顿悟起来,以后再也不敢迟到了,并在多次讲演中一再提及。在余的岳父看来,勤或者说过分的劳累,并不能为人带来什么,人还需要有停下来的时候,即闲也。片刻的优游和陶然总是可以的,我们终日奋斗之目的——撇开大的道理我不谈——难道不是为了换得一些悠闲的幸福?周作人在他的一篇文中曾说过喝茶的趣味:“喝茶当于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但偶尔的片刻优游正亦断不可少。”此老一向冲淡平合,躬行君子,一生所作所为,皆不为名利也,他所说的这种生活方式,大的说是精致,小的说来,无外乎偷懒而已矣。明末有个和尚说得好:“若要闲,即须懒;如勤,即不闲。”知堂翁能借半日之闲而“抵十年尘梦”,可谓深知“懒”之三昧也。
      
    无独有偶,略比知堂早些的英国小说家J·K·杰罗姆(1859—1927),同样是“懒”中好手。杰罗姆早年生活坎坷,做过演员、记者,后以小说《三人同舟》暴得大名,赢得了金钱、名声,还有托马斯·哈代、H·G·威尔斯、柯南·道尔等声名显赫的朋友。然而,其最为人知者,恐怕还是散文集《懒人懒办法》。文中所讲的是一个懒人的生活、恋爱、吃饭、穿衣、养狗之类的生活琐事,试引几段,且看这位懒人的“懒人经”:
      
      老实说,这一个月的游手好闲并没有让我享受到偷懒之乐。我所喜欢的是忙里偷闲,假如偷懒成了我惟一可做的事,则不免兴味索然。这真是一种顽固的天性。在我靠着壁炉兴致盎然地清点我到底欠了多少钱的时候,桌子上堆得高高的是我在下趟邮班之前必须全部回复的信件。当我在晚餐桌旁无谓地消磨大把时光的时候,夜晚繁重的工作就摆在我的面前。如果(由于某些急迫的原因)我不得不早起的话,那正好是我要比平时在床上多赖半个小时的最好理由。
      
      啊!多么惬意,翻个身,一边重新入梦一边教导自己:“只睡五分钟。”我倒真想知道,除了主日学校“讲给男孩们听的故事”中的英雄,世界上到底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准时起床呢?对有些人来说,按时起床简直不能容忍。如果必须八点起床,他会毫不犹豫地睡到八点半;当然要是条件改变,八点半也正好合适,那么不用说,九点之前你不要指望他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就像政治家一样,总是比自己答应的时间要晚到半个小时。天地良心,他们的确也曾尝试过各种确保准时的方法。他们买闹钟,正如你所知,这是一项狡猾的发明,它总是在不该闹响的时候闹响,惊吓那些受不得惊吓的人。他们让女仆到时敲门叫醒自己,可等到女仆敲门的时候,他们却嘟囔一声“走开”,重又舒舒服服地睡去。我认识一个人,他倒是能准时起床,还洗个冷水澡,但到底还是无济于事,因为这之后他会重新跳到床上去,说是让自己暖和暖和。
      
    类似的经验我们或许也有,但未必像他那样夸张。杰罗姆文字优雅简洁、风趣幽默,语言机智,有着典型的波西米来—布尔乔亚风格,见解深刻而又不乏睿智,没有丰厚之生活体验恐怕无法写出。杰罗姆经历坎坷,父亲是中产商人,后因投机煤矿经营不善而破产,从此生活陷入贫困,举家迁往伦敦东区贫民窟,杰罗姆在那里度过了灰色的童年。杰罗姆14岁即可开始自主谋生,历普通铁路工人而记者、演员,后成为著名作家。也许是早年的艰苦生活让杰罗姆饱受忙碌之苦,故其对懒人之洞察神乎其神,而洞见深刻焉:“偷懒一向是我的强项,我并不把这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实在是一种天赋。不客气地说,只有少数人才具备这种天赋。世上懒人多多,其实许多懒汉只不过是呆汉而已,真正的懒人凤毛麟角。懒人并非那些抄着双手无所事事的家伙,相反,懒人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他们总是忙忙碌碌。”最后一语道破天机,深掘懒人之实质而发人深省也。
      
    懒之趣味,在于偷也。杰罗姆常言:“懒之为乐,一如接吻,只有偷来的,才会甘甜无比。”——想起了中国的一句民间俗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偷懒的意趣估计也正如此吧。记得小时候听过一首歌谣,讲得也是偷懒的事,其词憨态可掬,活画出了儿童的戏谑、可爱,所以抄在这里,聊博大家一笑耳:
      
      
      大懒使小懒
      小懒使蚂蚱
      蚂蚱使蚰子
      蚰子腿一蹬:
      “你懒我也懒!”
      
      
      
    《懒人懒办法》 J·K·杰罗姆 秦传安译 中华书局 2004年9月第1版 定价:16.8元 

 

聆听
不偷懒 不自满
――郑成思谈读书、学习与研究(节选)
2004年08月30日 00:36:54
.NoUser {}.Title {COLOR: #000000;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TEXT-ALIGN: left}.SubTitl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IntroTitl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mallTitl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Author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Source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Abstract {FONT-FAMILY: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我在自己写书或做论文前,总是把能找到的相关著述尽量读到,以免把别人的陈糠当做自己的新谷,或走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有一次对入学博士生讲话时,一位学生立即表示了不同意我要求他们也读太多书的建议。所以,现在再应邀谈起,就较谨慎了。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爱好,无需划同一律。我只是从小就很崇拜高尔基,经常在我耳边响起的是他的一句话:“读吧,那是最愉快的事!”我读书多而杂,确实未必是好事,尤其未必应当以此向研究生“推广”。我只是把读书作为一种乐趣。

  其实,我幼时没有用心学习,只是到了高中之后,在周围学习热情极高的优秀同学及严师的双重促压之下有了危机感,方才开始努力。所以,我用心学汉语与用心学英语,以及对二者兴趣的不断增长,几乎是同步的。在学习中,我发觉这两种语言文字虽然看上去差异很大,却又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乃至共通之处。我在英译汉时,基本上是以古汉语语法去理解英语语法(尤其涉及动名词之处),一般不会译错。我认为这两种语法有许多共性。但我毕竟不是语言学家,故从来未曾总结过,只是讲出这种感受,供已经比较了解汉语,又正在学习英语的学生参考。

  我想,如果你们在学习中,一旦品出其中味来,一定会感到无穷的乐趣。学习外语如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如果始终感到是苦不是乐,那可就离半途而废不远了。

  对英语单词的相当一部分我是按汉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方法去记忆。例如,“苦力”这个英文单词,显然百分之百是从汉语借过去的。随着中国越来越受重视,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类负面含义被“假借”出去的词渐渐会少,而正面的肯定会更多。有朝一日,英语国家的人们说“Ni-Hao!”可能会像我们这里的年轻人今天说“拜拜”一样普遍了。当你把手往桌子上一拍,会听见“啪”的一声响。这正是英文中“手”的发音。PALM,它难道不是个典型的象声词吗?而当你叉开五指把手举起来时,你分明看到了一张棕榈叶子。英文中“棕榈”正是与“手”为同一单词。这里既有会意,又有象形。好好想一想,英语与汉语就开始走近了。

  有一则马克?吐温先生开出的英文“字谜”,使我至今难忘。这个谜语是吐温提出来要他的女儿去猜的。有一日,吐温的姐姐穿了一身灰衣服在吃东西,于是他指着姐姐对女儿说:“这副样子就是一个英文单词的谜面,请你说出谜底。”他的女儿也很聪明,想了想,喃喃自语道:“InGreySheEat(s)…”(身着灰装的她在吃东西)―――“Ingratiate!”谜底出来了。当然,前面这句话与谜底之间并无任何相通的含义,仅仅是与谜底的发音完全相同。不过这就够了。中国类似的谜语很多。“寄回家书半字空”的谜底为“白芷”,而不是“白纸”,即是一例。

  在英国留学时,我的老师柯尼什承认自己的作品中会有差错,并欢迎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挑错的这段历史,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每出版一书,均会有许多议论、来信、文章乃至专著涉及它。其中不乏“挑差错”者。从我的第一部中文专著出版起,就有“异议”者。但这些“异议”并未动摇过我沿认定的方向继续研究并出成果的信心。对能够认真阅读,并挑出差错者,我均会去信表示感谢;如果再版时真正按人家的指正去更正了,则要在前言中加以说明。此外,无论出版社还是杂志社的责任编辑,在审阅我的稿件时,可改可不改的地方被改了,我一般并不去抗争,也因为这属于“模糊区”。属于非改不可的差错被改了,我一定要致谢。属于编辑未看懂,不应改而被改了的,则坚决要求复原,没有“谈判”的余地。我感到,任何人的作品中,多少不一,都会包含有可能被“挑剔”的这三部分。就是说,在搞研究与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有自信、不自满”。

  我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学的修养不仅有助于表述,而且其中的哲理在多年里一直促进着我的学习与研究。“不矜小胜,不恤小败”,这是一位雪夜取蔡州的唐代名将的话。“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则是其同代一位诗人的名句。学者于今天能恪守之,在各方面心理就比较平衡,学问也才做得下去。“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是一位古代哲学家的名句。学习与研究,其实与练气功一样,想要炉火纯青,不“入境”是不可能的。一边听着音乐或看着电视一边写作,可能只有天才能写出好东西。我绝对不行,也不信。还有一点,是我自己在学习摄影与洗相时的体会。正像见了好的景色,只拍摄、不定影,结果只能是浮光掠影,亦即好“景”不长。学习中有了一得之见,应立即写下来,切不可偷懒;否则有些思想的火花只闪一次、永不再来。定下影后,经推敲又觉不好,还可以弃之不用;未定影而回想觉得很好,可能再难重现。

  “学无止境”是又一句我所喜爱的名言。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宽知识面应当是至死不休的,否则难免成为“井蛙”。列宁曾要求年轻人“以人类全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英国法官丹宁对法学者也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历代武林高手中“博采众长”者方才成“家”。这些,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使在自己专门钻研的窄领域,也只有将有关中外名篇尽量多看,方能避免重复劳动,避免走弯路。同时,要非常注意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切不可图省事抄袭别人,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不良记录。这些又都要以“不偷懒”为前提。说到底只是:“不偷懒、不灰心、有自信、不自满”几个字而已。这又是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

  相关链接

  郑成思,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治学论坛”供稿

 

谈恋爱不能偷懒

(2006-07-03 22:06:23) 你发觉到了吗? 
    爱的感觉,总是在一开始觉得很甜蜜, 
    总觉得多一个人陪、多一个人帮你分担, 
    你终於不再孤单了,至少有一个人想著你、 
    恋著你,不论做什么事情, 
    只要能一起,就是好的, 
    但是慢慢的,随著彼此的认识愈深, 
    你开始发现了对方的缺点, 
    於是问题一个接著一个发生, 
    你开始烦、累,甚至想要逃避, 
    有人说爱情就像在捡石头, 
    总想捡到一个适合自己的, 
    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捡到呢? 
    她适合你,那你又适合她吗? 
    其实,爱情就像磨石子一样, 
    或许刚捡到的时候,你不是那么的满意, 
    但是记住人是有弹性的, 
    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 
    只要你有心、有勇气, 
    与其到处去捡未知的石头, 
    还不如好好的将自己已经拥有的石头磨亮磨,你开始磨了吗? 
    很多人以为是因为感情淡了, 
    所以人才会变得懒惰。 
  错! 
    其实是人先被惰性征服, 
    所以感情才会变淡的。 
    在某个聚餐的场合, 
    有人提议多吃点虾子对身体好, 
    这时候有个中年男人忽然说: 
    「十年前,当我老婆还是我的女朋友的时候, 
    她说要吃十只虾,我就剥二十只给她! 
    现在,如果她要我帮她剥虾壳,开玩笑! 
    我连帮她脱衣服都没兴趣了,还剥虾壳咧!」 
    听到了吗?明白了吗? 
    难怪越来越多人只想要谈一辈子的恋爱, 
    却迟迟不肯走入婚姻。 
    因为,婚姻容易让人变得懒惰。 
    如果每个人都 
    懒得讲话、 
    懒得倾听、 
    懒得制造惊喜、 
    懒得温柔体贴, 
    那么夫妻或是情人之间, 
    又怎么会不渐行渐远渐无声呢? 
    所以请记住: 
    有活力的爱情, 
    是需要适度殷勤灌溉的, 
    谈恋爱,更是不可以偷懒的喔! 
    有一对情侣,相约下班後去用餐、逛街, 
    可是女孩因为公司会议而延误了, 
    当她冒著雨赶到的时候已经迟到了30多分钟, 
    他的男朋友很不高兴的说: 
    「你每次都这样,现在我甚么心情也没了, 
    我以後再也不会等你了!」 
    刹那间,女孩终於决堤崩溃了, 
    她心里在想:或许,他们再也没有未来了! 
    同样的在同一个地点,另一对情侣也面临同样的处境; 
    女孩赶到的时候也迟到了半个钟头, 
    他的男朋友说:「我想你一定忙坏了吧!」 
    接著他为女孩拭去脸上的雨水,并且脱去外套盖在女孩身上, 
    此刻,女孩流泪了! 
    但是流过她脸颊的泪却是温馨的。 
    你体会到了吗? 
    其实爱、恨往往只是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爱不仅要懂得宽容更要及时, 
    很多事可能只是在於你心境的转变罢了! 
    懂了吗? 
    当有个人爱上你,而你也觉得他不错。 
    那并不代表你会选择他。 
    我们总说:「我要找一个你很爱很爱的人,你才会谈恋爱。」 
    但是当对方问你,怎样才算是很爱很爱的时候, 
    你却无法回答他,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 
    没错,我们总是以为,我们会找到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人。 
    可是後来,当我们猛然回首,我们才会发觉自己曾经多么天真。 
    假如从来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爱很爱那个人呢? 
    其实,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後才会发现的。 
    或许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心目中百分之百的伴侣,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在你身边会不会早已经有人默默对你付出很久了,只是你没发觉而已呢?』 
    所以,还是仔细看看身边的人吧!他或许已经等你很久喽! 
    有人说,喝酒的时候,六分醉的微醺感是最舒服的。 
    肌肉可以得到松弛,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可爱的, 
    如果你还继续喝,很可能隔天你会头疼欲裂,全身不舒服, 
    完全丧失了喝酒的乐趣。 
    吃饭的时候,七分饱的满足感是最舒服的。 
    口中还留著食物的香味,再加上饭後甜点、水果, 
    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绝对足够。 
    如果你还继续吃,很可能会肠胃不适、吃太饱想睡觉, 
    完全丧失了吃饭的乐趣。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爱到八分绝对刚刚好。 
    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用来爱自己。 
    如果你还继续爱得更多,很可能会给对方沉重的压力,让彼此喘不过气来, 
    完全丧失了爱情的乐趣。 
    所以请记住, 
    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 
    吃饭不要超过七分饱, 
    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喔! 
    那天朋友问我:「到底该怎么做才算是爱一个人呢?」 
    我笑著跟他说: 
    「其实每个人的爱情观都不一样, 
    说对了叫开导, 
    但就怕说错反倒变成误导。那就糟糕了! 」 
    如果你也正在为爱迷惘,或许下面这段话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爱一个人, 
    要了解,也要开解; 
    要道歉,也要道谢; 
    要认错,也要改错; 
    要体贴,也要体谅;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 
    是慰问,而不是质问; 
    是倾诉,而不是控诉; 
    是难忘,而不是遗忘;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为对方默默祈求, 
    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 
    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 
    可以随时牵手, 
    但不要随便分手。 
    如果你都做到了,即使你不再爱一个人时, 
    你的心中也只有怀念与感念,而不会怀恨

谈“我”偷懒

2010-06-04 07:58:03  韩向红

          前两天看到一篇《我也懒了一回》这篇文章,觉得感触较深。作者写到,因为忙于学校公开课任务,家里琐事又多,又不能不上课、不批改作业,一天中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加之季节变化,孩子们又不爱听课,于是想到了一招,让学生当老师,“我”来做学生。于是,“我”预先布置了预习任务,(课本36-37页北师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 ),并提出预习要求(思考:① 你能举例说明位数不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吗?② 你能请举例说明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吗?),第二天上课,“我”指着头一天的预习任务,“现在就请你们任选其中一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谈谈你的理解,如果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你,并且给你颁发金话筒奖,如果说得不够,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另外,本节课,还专门设有最佳观众奖,对于小老师的说法,有不同意见或者不明白的可以当场提出来,如果你的意见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我们就给你颁发小白鹅奖。”结果,这一种教学方法,使得这节数学课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教师也偶尔 “懒”上那么一回。而“我”终于领略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妙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惬意了。

        读了这篇教学小故事后,我联想到了我上的《因数和倍数》一课,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后,我准备教学找因数,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谁能说一说?这时,有一个学生(侯宇豪)举手,我先让他叙述自己的想法后,然后征询其他学生的意见,你认为侯宇豪说的怎么样,大家认为侯宇豪说的非常好,于是我说:“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侯宇豪法”。我的话刚说完,学生都乐了,当然,这是一种善意的笑,结果,我们班又出现了其他几种书上没有的方法,并都有了方法“专利”。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

          我想,类似这样精彩的教学案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让学生改作业)。很多人会认为,让学生当老师是一种偷懒,(其实让学生代替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中滋味妙不可言,教育学家魏书生先生也说自己“懒”,)而我认为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懒”,这正是为了把更为广阔的空间让给学生,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的体现。如果让学生来代替老师,那真是好处多多:生与生相互平等,不会有压抑感,不会有厌烦感,不会趾高气扬,不会唯唯诺诺,智力水平相当,认识方式相同,沟通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引以为戒等,效果非常不错。我经常和学生聊天,问他们当老师的感受,反馈说“我好喜欢当老师的感觉,有一种超越感,真希望老师能多给我们几次这样的机会。”“当老师,我觉得自己很伟大。”“当老师,能促进我的进步。”等。这种“懒”,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有许多美誉,如:“人类灵魂工程师” 、“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等等,这就使得学生对教师除了尊敬、喜爱,有时还有羡慕之感,很想当一回老师,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愉悦之情。看来让我们一学期也“懒一懒”,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把批改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这种“师生换位式的授课”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也是一件很有深意的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