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好奇心作文800字:曹林:认错的李开复,仍不愧为青年导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22:34
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倒唐骏之后,又把矛头指向了有“青年导师”美誉的李开复,称其简历存在夸大之嫌,于是引发一场网络论争。最新的消息是:李开复出具聘书图片,对不符事实的描述道歉。他表示:“书中描述的‘26岁副教授’与实际担任AP时的28岁事实不符,深感歉意,将在下一版中修改。英文网络版已修正。”(11月30日证券时报网)

  虽然方舟子仍穷追不舍,但我很欣赏李开复这种正视问题并勇于道歉的态度。李开复一直有很不错的舆论声誉,因其创办“我学网”和常到高校与学生交流,被誉为“青年导师”。所以这一次就有围观者幸灾乐祸地称,继唐骏倒下后,又一个青年导师被打假打倒了。

  我并不喜欢舆论带着这种“倒偶像”、“弑导师”的狂欢来进行这场打假,打假的目的并不在于“打倒偶像”,而在于辨真相、明是非。简历有瑕疵的李开复并没有被“打倒”,认错的李开复,在缺乏认错品质的社会中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坦诚的态度使公共争论形成了一次良性循环,仍不愧是青年们的精神导师。

  虽然很多人并不欣赏方舟子带着不近人情之洁癖的打假行为,但我还是比较支持的,卫道士般的严苛打假,有利于净化社会的风气,对造假形成道德压力。有微博说得比较苛刻,说名人出畅销书可拿很高的版税收入,自传好卖,除了宣传运作,内容上不吹牛是难以吸引眼球的,而吹牛一般是不上税的,谁料两位青年导师都撞上了喜欢盯着“吹牛税”的税务稽查官方舟子。虽然李开复的简历瑕疵可能不是刻意“吹牛”,但显然是这个社会浮夸成风、虚假泛滥的一个缩影。

  不过,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李开复应对批评的态度,这种认错道歉有望使批评形成一种引领和净化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我在评论中常说,这个社会并不缺乏批评者,最缺乏的是善待批评的态度。面对批评,有则改之并道歉,无则视为一种警醒,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舆论生态。可如今的社会缺乏这种良善,批评者缺乏善意,被批评者更缺乏相应的善意。在以暴制暴斯文扫地的口水战中,形成了一种乌烟瘴气、唾沫飞溅的恶性循环。

  《南风窗》近来一篇文章批评当下舆论中的那种戾气:稍有不和,立即诉诸语言暴力。暴力倾向正在向比较文雅的读书人和中产阶层弥漫,本来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现在秀才碰到秀才,也有理说不清了——确实是这样,君不见微博上“约架”成风,一言不和,便问候别人爹娘,便要“约架”,甚至在媒体上对骂,而且,做出这种事的,并不是普通网友,而是常常是写文章唱道德高调、扮精神导师、喊公平正义、倡交往理性的读书人。知识分子这副脏话连篇、毫无辩论理性、动辄诉诸语言暴力的德性,加剧着社会的暴戾之气。

  批评者,无批评的善意,无被人说服的准备,无自制的底线,说错了做错了没有说“对不起”的习惯,一事当前先站立场、先分敌友、先问候别家爹娘,这种自负、傲慢与无德,对围观的大众形成极恶劣的负面暗示。知识阶层在公共空间中的无德表现,非理性的谩骂,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引领着舆论朝着非理性的方向一路狂奔。

  错了,道一声歉,天塌不下来;用和善去说服,不会降低话语的力量;理性地交流,更能形成真正的沟通。所以我很欣赏李开复对待批评的态度,他认错和道歉并无损其形象,仍不愧为青年导师。方舟子的打假,有利于让名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羽毛,让他们知道“拔高后复原时是很尴尬的”;而李开复的道歉则说明,知错就改,仍不失其魅力。超越了喋喋不休的口水骂战和暴力狂欢,这就是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