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南宁 直播:聊天之中见才情 ——访钱谷融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56:53
终于能够见到钱谷融先生,是在先生的书房。我原本的拘谨随着先生爽朗的笑声慢慢化解,消融在几缕投进书房的阳光之中。先生在交流时谦逊而又充满智慧,而我们却是景仰而不局促。这,确实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先生很注重看书,他说我们只有多看书,多接触人才会使自己不断提高。看书是为了培养“识度”,那是一个人的胸襟与眼光。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培养人的眼光与胸襟。先生又不断解释了这个“好”字,认为读书最好是读经典的,而相应地买书也要买经典,不要买只读一次的,当代的期刊只要浏览就可以了。这无疑给我们这些囊中羞涩、购书成癖的学生提供了购书指南,更是指明了一条读书的道路。 先生重读书,更重做人。先生从法国史学家丹纳的话中,强调了老师在读书做人中的作用。丹纳有次对他的学生说:“读书能否成材,一要靠天赋,二要靠勤奋。你们的天赋受之于父母,与我无关;你们的勤奋靠你们自己,也与我无关;我只有把美学像植物学那样给你们讲解。”而先生却认为,作为老师,应当在丹纳无能为力的地方用力。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的天赋在何处并不一定清楚,但老师应该晓得学生的天赋和才情,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发扬长处,避开短处。虽然说努力是学生的事情,但老师应该使学生肯努力,应该使学生爱好自己的专业。因为只有爱好了才肯自觉地努力!先生认为,作为老师,要使学生爱好自己的专业,首先自己就得爱好自己的专业。
对于师生之间如何更好地沟通这一问题,先生很推崇“聊天”。在聊天的时候发现学生的才情,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中国古代在孔子那时就是注重师生聊天的,在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人。先生认为人性千百年来变化很少,所以了解了自己也就懂得了别人。世上最伟大的学问就是了解人,先生认为这对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很有帮助。 当我们说到现在社会上浮躁的风气也冲击着大学校园时,先生认为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应该在“读书”与“做人”上下功夫。先生坚持“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并说“敬”、“诚”二字为古人读书做人之道。读书是要明理,必须有爱好,必须要有“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过去“为艺术而艺术”一直受到批判,但其实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才行。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下去。
对于读书,先生很强调“沉下去”,认为读书要“从容含玩”,浮光掠影是不行的。必须把心摆进去,而且是一种“非这样不可”的感觉。当谈到生命谈到做人时,先生提起了雨果。雨果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一个人生下来时就被判了死刑,而在生活的过程中又一次次地被缓刑。应该怎样度过这些“被缓刑”的日子呢?先生解释说,那就是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先生谦虚地称自己又“无能”又“懒惰”,只是坚持为爱好、为心安而做人处世。但他又说,就算为自己的爱好也不应该使别人不开心。这样,读书做人时感受到的开心是一种“坦荡的、良心能安”的开心。 听说华东师大为了增强学术氛围,提高文化品位,筹划举办“大夏学子讲坛”,先生欣然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期望:“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
《文汇报》 2003年7月24日 第11版 作者:项恩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