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的服装买手店知乎:毛主席怎样为大会堂挑画?一幅画为什么修改了十一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3:13:06

       在大会堂里,哪幅画蕴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哪幅画囊括了全国人十几亿人口、56个民族?又是哪一幅画修改了十一年?如今已成为旅游地标的秀水街,当年是如何起家的?

 

    人民大会堂落成以后,接待厅的墙壁上,井冈山的风姿,成为了这里悬挂的第一幅画作,这幅由王式廓创作的画作,也成为人民大会堂悬挂的经典画作之一。1979年,油画大师吴冠中绘制了这幅《长江三峡图》,表现大江东流的油画。这幅画,用笔之遒劲,气势之宏大,长江波澜壮阔、奔涌向前的气概,被画家巧妙地运笔,收在了画间。1981年,有人提出,作为国家客厅,要有一幅,既能满足国家接待厅的风格需求,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画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对新的画作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原大会堂副局长高启东回忆说:他讲了五条,第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第二960万平方公里,第三就是10亿人口,第四56个民族,第五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本着这个原则去画。

    这样命题如此丰富的画作,的确令许多画家望而却步。经过几次座谈和研讨,这幅高难度命题的画作主题终于敲定下来。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国人称作母亲河。它桀骜不驯的性格,它汹涌澎湃的表征,完好地体现了正处于改革开放年代中国人的心态。早在1955年,这位叫作谢瑞阶的画家就在他的代表作《黄河三门峡》中以泼墨技法表现奔涌不息的黄河而赢得了“黄河第一人”的美誉。自然,即将悬挂于大会堂的这幅以“黄河”为主题的大作,由谢瑞阶创作,诚堪众望所归。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滴滴翰墨丹青,化作浩瀚黄河之水,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奔涌的时代激情呼之欲出!谢瑞阶为这幅巨画取名为“大河上下浩浩长春”。

    2002年初,画家许仁龙接受了一项创作任务,为大会堂的会客厅创作一幅万里长城画卷。在画家眼中,这座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具有军事屏障功用,早已经凝固在了岁月的记忆里;如今,以邻为友,广交朋友,长城成为承载万千感慨的一道旷世风景。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有400多位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总统来到北京,登上了长城。如今,长城已经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许仁龙回忆说:我就用矿物颜料,我就用这个颜色来作画,就是水墨画加上矿物颜料这样结合起来,一般美术界把它叫做水墨重彩或者叫写意重彩,重彩指的是颜色水墨这样结合起来。

     伴随着北京城一个个的日出日落,一幅巨作正在悄悄地完成。画家饱蘸丹青,纵情泼墨,恣肆挥洒地将那座逶迤蜿蜒、气象万千的万里长城绘制得大气磅礴,呼之欲出。2002年8月,接待厅装修一新,这幅长8.3米、高4.4米,用1000多张金箔和银箔绘制的《万里长城》,如期挂在了主墙之上。这里的画作,从巍峨挺拔的《井冈山》到平江远去的《长江三峡图》;从激情奔涌的《黄河》,再到寓意深远的《长城》,每一幅画卷都是共和国最为精彩风景,每一幅画卷都是一曲画家赞美共和国饱含激情的赞歌。站在这座厅堂里,屏气凝神,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共和国前进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听到一曲余音绕梁的历史长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北京的建国门外,似乎一夜之间冒出了一个驰名中外的新的旅游地标。此后,来北京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除了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之外,又多了一个去处,那就是逛秀水。20多年前,秀水街,不过是北京使馆区中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一群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在这条街道的东端支起了简单的铺面,经营丝绸和外贸服装。为什么这里的商品,无论款式、花色都远远优于内地的其它同类商品,奥秘何在?其实,当年几乎所有的北京人都清楚,那些让秀水街声誉鹊起的外贸商品,绝大多数来自南中国海沿岸的广东,来自那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地方。因此,当年的秀水,也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之为“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0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南端。3368公里的海岸线,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广州、珠海、深圳、汕头、湛江等城市的沿海港口多达三十多个。因而,广东有着良好的对外经贸交往的条件。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物质相对匮乏的中国,改革开放究竟能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什么,人们并不完全清楚。减免关税,与国外自由进行贸易,让国外资本进入等等,给予特区的有利条件,使得南中国海沿岸的经济,迅速出现了惊人的活力。

    这一时期,正值大会堂的广东厅重新装修布置,岭南派大家关山月受命为广东厅作画。满眼是勃勃生机的广东,犹如春花怒放的仲春天气。甘浓似酒的岭南春色,令画家内心涌动的激情,难以自已。关山月饱蘸浓墨,挥毫走笔,不久,一幅表现南粤山水的国画纵情挥就。画家为它取名《春到南粤》。感念改革开放之春的寓意跃然纸上。这幅画很快被赫然挂在了广东厅。但是尽管人们对于画作笔墨精到、色彩苍润的效果赞誉倍加,但画家心中却似乎还有未了之事。事隔十一年之后的1990年,伴着北京春日里和煦的微风,伴着北京街头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旗帜,关山月再一次来到北京,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大会堂调研处处长朱金星回忆说:关老在参加小组会的时候专门找了一个面对《春到南粤》这幅画的对面,边开会边在那儿思考。(会后)关老就告诉我说,他想对这幅作品进行一些修改和补充。关山月女儿关怡回忆说:改革开放以后,他的心情一个是很激动,看到我们广东省改革开放也是走在前列,大家都放开手脚来迈步前进了,当时是有这么一个感觉。他说我的画面也应该更漂亮更辉煌一点。老人决定重新加工这幅画作,他要把自己对新时代欢悦激动的感情表达出来,要把自己心中蕴涵了十一年的未了心愿挥就。十一年间,山河生色,四季皆春,改革开放的成果日新月异,画家的感受也日益深厚,跃动在笔端的激情也日渐难抑。新的画面多出了几片郁郁葱葱的绿树林,远处山坡上多了几棵红木棉,南粤的春意愈加醉人,色彩更加明丽了。人民大会堂的广东厅里,从此有了一幅画作修改了十一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