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聘会新闻稿:国民革命军五大王牌的命运轨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49:58
                                                  从抗日中坚到覆没——国民革命军五大王牌的命运轨迹

       如果要还原抗日战争的真实原貌,确定国民政府究竟是假抗日,还是真抗日;究竟是投降派,还是主战派;其实不需要罗列众多的历史事实和论据,只要看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五大王牌部队的所作所为,就一目了然了。

    74军: ?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黄埔第三期生,天津饼干店员出身的山东贫农子弟王耀武的第51师(1936年奉军政部令由浙江调赴陕甘,堵截北上红军的补充1旅改编的新编11师整编而成,为两旅四团的甲种师)和蒋介石小同乡,先天兔唇的店员和邮差出身的黄埔一期生,前总统府侍卫长、南京警卫第二师师长,浙江保安司令,58师中将师长俞济时所部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这支部队不是为了剿共,不是为了集团利益而组建,他诞生于抗日烽烟之中,成立于火线。抗日救国就是他存在的理由,就是他生命延续的基础。

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的讲话,他语气坚定说: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讲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完全投降、整个灭亡之条件。全国民众要认清‘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与万劫不复之地!(秦孝仪 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辑》) ……”

国民革命军所有有民族意识的爱国军人,无不热血沸腾,恨不报国疆场。“8?13” 淞沪抗战,在日军攻陷闸北,大举向苏州河南岸挺进时,蒋介石替代张治中亲任淞沪前线总指挥,调集大批中央军嫡系精锐,从各地赶赴淞沪前线抗战。58师由汉口赶往淞沪,51师由陕西汉中乘火车赶来,在战况危机的非常时刻,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协调作战,58师与51师临时凑编成新军。这就是日后名闻天下的74军,俞济时兼任军长。陕西长安人,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团长,黄埔第四期步科生张灵甫以杀妻待罪之身被王耀武从西安擢拔于身边,任51师上校高参。

       成军后,74军开赴吴淞口, 51师在罗店,58师在蕴藻浜,身系战线关键。在国民党军一片混乱之中,王耀武的51师与日军大战此役,顽强阻击日寇,临阵镇定自若,表现出色,虽损失过半,但战绩辉煌,有目皆睹,受到了上峰的嘉许,王耀武由少将晋升中将,74军从此崭露头角。撤出淞沪战场后,来不及补充休整的74军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南京守备司令唐生智令)突围,全师撤至浦口仅有4000人。经过补充,74军转战徐州、兰封。兰封会战中74军51师、58师会同87、88师重创日军第14师团。终因88师师长龙慕韩放弃兰封,战线被日生力军撕破,无功返回武汉。

    1938年7月万家岭战役,日军苦战两个月进展甚缓,为了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第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第九战区约20个师的国军。10月1日,106师团主力已进至万家岭一带地区,但在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抗日名将薛岳决定围歼孤军深入的106师团,调集12个师将其包围。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选在了74军58师防区,在猛烈的炮火和潮水般的攻击下,装备低劣的58师顶住了敌人一波波攻击,伤亡惨重,全师仅余500人。师长冯圣法向军长俞济时求援,俞济时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

    为了全歼被围日寇,突破日军防线,51师305团团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居高临下,控扼敌军,106师团防线崩溃。损伤了一条腿的敢死队将领张灵甫和他的部队为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立下了头功。张灵甫由是名声大振,成为王耀武最看重的将领。

    1939年6月,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军长,74军下辖51师(李天霞)、57师(余程万)和58师(廖龄奇)。1941年 3月,上高会战,74军阻击由赣东北西南进犯长江腹地的日寇中路部队。3月22日,日军集中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日军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被包围的日寇中路部队在一个联队接引下仓皇突围。74军会同友军一路追歼,毙伤敌33师团、34师团大部。74军军长王耀武,51师143旅旅长张灵甫表现特异,使本军荣膺“抗日铁军”称誉。

       二次长沙会战,参战57师、58师遭遇提前发动的日寇两个师团夹击,损失惨重,但在华春山一线仍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军第3师团后退,无愧于王牌军称誉。1943年11月常德会战,74军余程万部57师8千人守御常德16天,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军陆空攻击。全师战至600人仍不退缩投降,迫敌围师必阙,留生路让57师突围。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余人与常德共存亡,全数殉国。1945年5月,湘西雪峰山战役,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破例获得军中最高荣誉——两面“飞虎旗”。

       八年抗战,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战功卓著,为这个民族的存亡做出了任何抗日部队也未曾做出的贡献。除了少数骨干建在外,他的将士,已将忠骨埋遍了大江南北。八年间六次以上补充更新,减员之多,牺牲之惨烈,没有部队能够相比。

1945年8月,74军奉命空运南京,守御首都,成为首都警卫师,因此被称为“御林军”。1946年警卫师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赖俞济时、王耀武力荐,张灵甫.升任师长。为抗战而生的74军自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能最终选择退出历史舞台,走上了不归之路。

看了田汉作词,任光谱曲的74军军歌,你还能相信他除了反动,一无是处吗?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第5军

    第5军作为为抗日战争而成立的军委会战略部队组建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

1937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陕西米脂人,教师子弟,黄埔一期生),由军政部直接指挥。翌年1月,该团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原团长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成为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11月,淞沪抗战后,战争形势需要,200师扩编为新编第11军,1939年2月改编为第5军,军长徐庭瑶,杜聿明代理军长。6月俞济时接任军长,杜聿明仍代理军长。11月杜实任军长。  该军序列为:军长杜聿明。下辖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96师,师长余韶。后邱清泉新编22师也编入序列。1939年底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准备打通平汉,粤汉铁路,截断西南国际交通线。第5军与友军奉命反攻。在桂南会战中,以15000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仰攻日寇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中村旅团据守的天险昆仑关,取得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毙伤其85%以上的官佐,4000余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山口武士的辉煌战绩,因而一举成名。是役是抗战史上空前残酷而卓绝的战例,粉碎了日寇截断西南战略交通线的企图,有力地保障了大西南的东南翼安全。这一仗是日军承认的仅有的几次对方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战斗。战死的敌酋中村正雄在日记中自诉:“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称号,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们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加顽强的军队……”。

    1942年,为了保护西南唯一的战略生命线滇缅公路,解救被日军围困在密支那南仁安羌地区的英军。蒋介石在答应盟军的请求以后,以国民革命军主要精华第5军(含税警一团改编的38师,新22师),66军等作为远征军第一路部队赴缅甸作战。为了掩护英军向印度撤退,200师奉命守御同古,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日军55、56两个师团,4万多人),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同古坚守12天,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一部逃出日军包围圈。但英军背信弃义,并不坚守掩护阵地,而向印度一路溃逃,致使中国远征军被前出密支那的日军生力军截断退路。西线孙立人38师接受友军建议,撤向印度。东线第5军和其他远征部队,在忠于蒋介石,不愿听从盟军史迪威指挥的杜聿明统率下,坚执向国内撤退,部队穿过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野人山,付出了巨大牺牲。民族英雄,200师师长戴安澜伤重牺牲。第5军新22师廖耀湘部仅余2千多人,离开野人山经太洛、新平洋,会同新38师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杜聿明第5军42000人,牺牲了21000余人。滇缅路战线两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白骨狰狞,惨不忍睹。10万远征军损折三分之二。5军由于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长期整补,直到1944年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才再度上阵。

    滇缅大捷后,5军奉调回国。抗战胜利后,调赴武汉,参加华东、冀南作战,所向剽悍凌厉。但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一两支劲旅,挡不住整个战略的颓势,第5军在邱清泉麾下,终于折戟沉沙于淮海战场。



新1军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财政部长宋子文为壮大自己实力,武装稽查,缉私、护盐,特意成立了装备相对精良的财政部税警总团,由西点军校毕业生孙立人担任税警一团团长。税警总团成军后,于1932年1月28日、1937年8月13日后,两次参加上海抗战,伤亡殆尽。1940年重组之后由孙立人将军任指挥,归属军委会,改番号为38师。1941年底参加远征军,随66军出征缅甸。奉命以前卫一团兵力,前往仁安羌孤军接敌,救援被日军包围,已魂飞魄散的7000多英军和记者。孙将军仅率领113团前往解围,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掩护英军一路撤退。国际声誉大振,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授予孙立人勋章,媒体称其为“东方隆美尔”。38师从此锐气如日中天,一发不可收拾。日军分兵而来,截断了远征军东西线部队联系,断绝了中国军队回师国内的退路。受西方教育,不拘泥陈规,思想开化的孙立人,协同友邻部队30师随英军退往印度,在哪里接受美军整训,重新武装,两年后打回缅甸,军容整肃,势不可挡,令日军所向披靡。攻陷野人山第一关隘“鬼门关”。两昼夜突破激战90天的孟拱,与英军围攻密支那,攻克巴莫。一路反攻,斩获10万8千敌寇,令缅甸日军闻风丧胆,溃不成军。孙立人由是升任新1军军长,38师师长由名将李鸿接任。短短两年,38师(新一军)以万人之师,歼敌十倍于己,成为抗战中杀敌最多的抗日部队,无愧于“天下第一军”的称誉。孙立人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将才。

抗战胜利后,新一军被空运葫芦岛,进军东北,接受战略要地,于四平、德惠战役大显神威。但是,在大厦将倾,世运衰微的政治体制下,随着孙立人的调离,厄运的到来,新一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新一军军歌    曲:应雪痕 词:孙熙泽(孙立人父亲)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

  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

  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

  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

  劳苦是寻常,饥咽秕与糠,

  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

  道德要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张,

  谁给我们饷,百姓脂膏公家粮。

  步步自提防,骄纵与贪赃,

  长官榜样,军国规章,时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当,当仁于师亦不让,

  七尺何昂昂,常将天职记心上。

  爱国国必强,爱民民自康,

为民保障,为国栋梁,即为本军



新六军

   1938年成军,为新编22师,师长为黄埔二期生,贫苦出身的猛将邱清泉。新五军成军后为其主力部队之一,仅次于200师的机械化步兵,中国陆军主力精锐。1939年末参加昆仑关战斗,在杜聿明手下大显神威,立下汗马功劳,自身也伤亡惨重。经补充修整后,随军到滇西,黄埔六期生,1928年公派法国学习机械化作战,六年后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自圣西尔军校的湖南人廖耀湘接任师长。廖归国后参加桂永清教导总队,由骑兵连长转任二旅参谋主任,参加南京保卫战。失利后被南京仙鹤门村村民和广舒一家掩护,先后在栖霞寺、和家避难。一个半月后为其子女护送至部队,得以逃过南京一劫。1938年1月,廖耀湘根据南京保卫战之经验,向蒋介石上书《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的条陈,受到蒋介石器重,被提升为少将,继而任职新成立机械化新军200师参谋长,参加兰封、桂南(昆仑关)战役,1941年底由新编22师副师长接任师长。

       1942年5军加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新22师(师长廖耀湘)在战斗中表现优异,但因为英军溃逃,日寇增援部队截断密支那战略要冲。远征军腹背受敌,生命线断绝,导致战局不利,不得不回撤。新22师随军撤入缅北的野人山,在热带雨林的肆虐和日军的围追堵截中。新22师以重大伤亡阻击、击败日18师团,仅余2000人幸存,与大部队失散,不得已经太洛、新平洋转移至印度东北边境雷多地区,与新38师合编为中国驻印军。新22师在印度期间经过空运补充兵员、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之后,逐渐复苏,成为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1943年10月,在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廖耀湘率新编第22师由印度进入缅甸,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之战,先后攻占太洛、孟关、卡马英、索卡道等地,歼灭大量日军。因作战有功,国民政府于1944年8月授予其“青天白日”勋章,并晋升为新成立的新编第6军军长,统辖第14、新22、第50等3个师。11月,率部渡过伊洛瓦底江,继续向日军发动反击,先后攻占瑞古、曼大、西口、拉西及芒卡等地。在反攻缅北战斗中,廖耀湘新6军的3个师共伤亡官兵七千余人,取得歼灭日军一万二千余人的重大胜利,对收复缅甸北部和打通中印公路起了重要作用。美、英两国政府分别授予其自由勋章和十字勋章。同年12月,廖耀湘奉命率新6军军部及第14、新编第22师空运返国。1945年4月,日军进攻湘西,新6军被空运到湖南芷江,增援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在湘西对日军作战。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结束后,第6军驻守上海,新22师(师长李涛)于1946年初被派往葫芦岛,进军东北,与中共争夺地盘。首战沙岭子,以两个营的兵力挫败林彪两个师的围攻。后于5月间又攻占抚顺,接着北上侧击四平东野部队,迫使林彪下决心放弃四平和长春,撤往松花江以北。后与新一军,新6军等同属廖耀湘兵团,主力驻守沈阳,增援锦州失利后,于新安屯败北。



18军 

   五大主力唯一一支成军于抗战前,威名初现于内战时的王牌部队。

    1930年,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盛赞陈诚麾下的11师,“勇敢神速,出奇制胜,力挫顽逆,居功甚伟。”并将11师扩编为18军,陈诚为首任军长兼11师师长.。在三次围剿中,由于轻敌冒进,孤军深入,屡屡受挫。至第四次围剿开始,改变战术为集团抱团前进,相互呼应声援,才发挥了王牌军的作用。但是,18军的主要战绩还是在抗日战场上。

    1937年8月20日,18军以98师、11师、14师、67师4个精锐主力师全部投入淞沪战场,驻防侧后翼重镇罗店。
       第二天,即在罗店与从多津渡进军的日军11师团展开拉锯战,使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苦战状态。焦头烂额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始尝了18军的滋味,当天,他向国内报告了18军的到来,请求大本营紧急增援。面对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18军毫不畏惧。一次次地将增援的日军包围起来,日军又一次次地将他们反包围。双方阵地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形同“夹心饼”。18军只能与日军展开近战肉搏,反复冲杀,罗店阵地一再易手,双方伤亡惨重。11师、67师、14师,伤亡均超过半数,兵员数次补充,骨干损折过半、但没有一支部队擅自放弃阵地后退,也没有一个士兵临阵脱逃。
      淞沪抗战后,18军又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湘西决战,屡建奇功。在湘西会战中,18军与其他部队密切协作,共击毙日军12498人,击伤23307人。11师因在山门阻击战中表现出色,获得武功状一轴。数十名官兵获得“宝鼎云麾”勋章以及美国政府颁发的银星、自由勋章。至此走上了辉煌的顶峰。     。
       1946年夏,按照国民党“整军会议”精神,第18军改编为整编第11师,辖第11、第18、第118三个整编旅,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生胡琏任师长,他是一员悍将,一生充满传奇,数次大难不死,也是令敌对军方极为头痛的将领。淮海战役时,整编11师隶属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血战后结束了自己曾经的辉煌历史。

      

                    五大主力的最后覆灭,第5军,整编11师基本上败于间谍战。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第三绥靖区部队奉命守御枣庄之南苏北战略要地贾汪。此地为徐州北部门户,掩护着徐州正面的邱清泉兵团,同时护卫着运河以东黄伯韬第七兵团的侧翼安全。1948年11月8日,环海战役发动,为了从全局动摇淮海杜聿明集团,挫其锋芒,GP电令军事间谍、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战略特务张克侠(冯玉祥连襟,29军副参谋长,33集团军副司令,地下党员)与何基沣(宛平抗战之吉星文所属旅旅长,地下党员)一起率部起义,洞开了徐州的门户,致使黄伯韬兵团被运河隔断,孤立被围;邱清泉第2兵团地位前凸,遭受重创,未醒过神来便陷入重围。第5军自然难逃覆灭命运,邱清泉殉职。奉命从江汉地区紧急赶来解徐州之围的黄维12兵团日夜兼程东来,进入淮泗水网地带,于双堆集落入重围,天寒地冻,大雪齐腰,机械化等于一堆废铁。11月27日,中共战略特务,地下党员,黄维部110师师长廖运周借12兵团突围之际,作为前锋,率110师师部和两个团5000人战场起义,破解了黄维的突围计划,导致了12兵团的全军覆没。只有整编11师师长,悍将胡链一人,驾驶战车一辆,闯关突围南归。

       战略大势,非一将,一个军事集团所能左右。以74师之战力,突进鲁南,据守孟良崮,能得到侧翼部队及时声援,当能实现中心开花战术计划,吸引山东我军主力,聚而奸之。但是,各保实力,逡巡不前的友军,如李天霞的83师,黄伯韬的整编25师,仅相距10公里,却不能及时援手,使一个优秀的战术计划功亏一篑,翻转过来断送了精锐的74师。辽沈战场,卫立煌并不同意廖耀湘兵团出援锦州,因为黑山以西,狭窄地带,大兵团,机械化不易展开。一旦救援不力,被反转包围,就如囊中之物,成为林彪的案板之肉。但是卫立煌挡不住参谋总长顾祝同背后蒋介石的严令,只能眼看着廖耀湘兵团走上不归路。在大溃退的混乱,和东野的四面开花战术中,乱了建制,失却指挥,断送了新一军和新六军曾经的辉煌。

       当然,战争胜负包含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我们这里仅限于五大主力最后的命运轨迹,就不一一赘述了。

       事实证明,抗战时期,蒋介石并没有躲在峨眉山上等着摘胜利果实,也没有为保存实力,拒战、畏战,逡巡不前。相反,每次关键性的战役,他都不惜血本,出动了自己看家护院的老本。从淞沪抗战以中央军全部主力,第18军,第74军于役其中。德安、长沙、昆仑、湘西,主力无役不在。尤其远征军,包含了三大主力王牌。一个投降派,一个卖国头子,能这样无私,动用自己赖以执政的根本,用于民族的抗战吗?、

       事实胜于雄辩,该是彻底纠正历史教科书的谬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