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界面开发框架:历史月刊2006/07/20 第121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8:45





■ 2006/07/20 第121期
歷史月刊網站首頁訂閱/退訂

□ 每月專輯 --近世初期墨西哥與台灣的農業發展 (一)
□ 縱橫時空 --台灣又折損一個寶貝 (上)
--明清小說中的醫者形象 (上)
□ 藝文快遞 --藝文訊息》6所博物館 今夏一起西班牙
--藝文訊息》台灣大百科網站改版 闖關遊戲拚才情
--藝文訊息》與故宮策展人對談 採電話預約報名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近世初期墨西哥與台灣的農業發展 (一)
【文/康培德】
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十六世紀以來歐洲人即渡海到世界各地從事貿易與殖民地經營。遠在新大陸,早期與歐亞非隔絕的墨西哥,十六世紀初即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孤懸在東亞大陸邊緣的台灣,亦在十七世紀初由荷蘭人率先占為殖民地。
歐洲人的到來,除了帶來異文化的接觸外,殖民地經營中,首當其衝的是對當地原有經濟生活面貌的影響;其中,又以對農業發展的衝擊最為深遠。本文將台灣、墨西哥此一分別位太平洋兩端,捲入歐洲殖民地史相差一百餘年,宗主國又是分屬不同歐洲國籍的兩案例,一併討論,以瞭解近世初期歐洲人對殖民地帶來的農業發展之共通性。
歐洲殖民勢力進入前的農業發展
1521年西班牙人勢力進入墨西哥前,當地原住民經濟生活以農耕為主,耕作方式主要分為遷徙燒墾與定耕農作等兩種型態。遷徙燒墾多在乾季時節焚燒林木,雨季來臨前播種;燒墾的土地一般僅耕作兩、三年,旋即因地利大不如前而棄地他去,棄耕的土地需透過漫長的回春過程逐漸恢復其原有植被。定耕農作則有固定居處與耕地,耕地多採輪耕方式,耕作過的土地一般會維持兩、三年的休耕期。灌溉、梯田則為當地定耕農作的特色,灌溉農業最發達地區為墨西哥谷地一帶。山坡地上用石堆牆基開闢的梯田,從墨西哥中部往南分布至南Yucatan與今日的貝里斯一帶。其中,墨西哥中部並發展出一稱chinampa的墾田; chinampa指運用塘水或沼澤地,將漂浮於水面的水生植物混以沼泥後層疊沉積於水底。待chinampa沉積高過水面時,再將池底肥沃的淤泥舀出覆蓋在chinampa上,形成一耕地。
不論是遷徙燒墾或定耕農作,原住民農耕多屬自給自足的經濟生產,耕地面積不大。對比於之後歐洲人引進的單一作物農耕型態,當地係以園藝型耕作為首要型態,單一農地上可見玉米、豆、瓜、番茄、辣椒、莧菜、甚至果樹等作物的混合栽種。耕作器具或為挖掘端削尖火烤過的木棍,或為當地稱coas的三角型手握鏟。因缺乏獸力,當地勞力來源首要為人力。
農業生產在墨西哥原住民經濟面中的重要性,可從村落作為最基本的土地管理組織中一窺究竟。每一村落都有村落會議,負責訂定土地使用的規範:村中每一戶人家都可握有一塊耕地,只要該戶人家持續耕作此地,即握有該土地使用權。換句話說,個人的私有土地所有權概念並不存在,土地是集體所有,個人擁有的只是使用權。此一土地持有的規範在以阿茲特克人為首的Mesa Central地區執行最徹底,縱使當地的耕地大多已發展為定耕農作的形態。阿茲特克人並將村落細畫為數個calpullin,作為最基本的地域單位,每一calpulli再負責將轄下土地分給屬於該calpulli的家戶耕作。
西班牙人勢力進入前,墨西哥中部原住民基於向外地汲取經濟利益的誘因,已於墨西哥中部高地為中心,向外擴張建立起一向征服地收取(半)年貢的阿茲特克帝國。工匠專業化及具組織性的市集、交通運輸管道等,也已是當地原住民社會的特色;部分村落因佔有較佳的地緣因素,發展出稱tianguis的定期市集,作為地區性日常用品與農產品的交換中心。
阿茲特克社會另發展出一稱Pochteca的專業遠距商旅人群,貿易的地理範圍遠至今日的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一帶。一方面因為當地缺乏大型馱獸,另一方面則因尚未掌握對輪具的應用知識,遠距貿易係由稱tamemes的苦力擔任主要勞力,運送貨物時另有武力在旁隨側保護。透過此一交換體系,墨西哥中部向外輸出土產布料、黑曜岩、奴隸,輸入金粉、玉石、可可、羽飾、獸皮。以可可栽植為例,十六世紀初其種植區域已從墨西哥中部沿太平洋、大西洋兩岸南延至今日的哥斯大黎加一帶,阿茲特克人控制的墨西哥中部高原地帶,儼然成一周邊地區物產的消費市場。阿茲特克人建立的貿易活動與朝貢體制,讓其Náhuatl語言擴散成為中美洲的共通語;西班牙人勢力進入後,Náhuatl語仍繼續流傳使用。
十七世初紀歐洲人勢力進入台灣前,台灣原住民經濟生活仍為狩獵、農耕並行,農耕耕作方式主要也分為遷徙燒墾與定耕農作等兩種型態。因為灌溉系統並不普遍,一般多為旱田耕作,水源多依賴屯積於地表窪地的雨水、或將作物栽於沼澤地或溪河畔。稻、栗為主要作物。耕作農具主要依賴簡單的鋤等工具,犁、鐮刀、與農用獸力並不是台灣當時使用的農具。
研究者一般多認為台灣原住民對土地所有權的概念並不發達,之所以如此,是因當時台灣人口密度低,土地資源豐富,原住民社會不需針對土地所有權發展出個人所有的概念。但個別家戶或氏族,並非沒有發展出對現耕耕地與地上農作物的所有權概念,而是隨著遷徙燒墾型態,所有權大多僅及於使用中的土地。
約略在十六世紀末,來自今日福建閩南一帶的華人漁民,因與其他地區漁民競爭而日漸將漁場拓至台灣西海岸,部分閩南籍漁民即開始與原住民進行交易。到了1620年代初期,台灣西部估算約有1,500名華人與原住民從事交易。台灣當時主要輸出物為鹿皮、鹿肉等,進口物為粗鹽與衣物;其中,鹿皮交易量顯示台灣在此一輸出物上已與東亞商業經濟有了初步的整合。豐厚的鹿產資源,一方面讓原住民可以相當輕易即交易到如鹽、米等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則意指原住民將失去發展勞力密集型定耕農業的誘因。閩南語亦隨著華商的活動,讓一些閩南語詞優先滲入原住民日常生活用語。~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   TOP
縱橫時空
■ 台灣又折損一個寶貝 (上)
【文/馬凱(作者為《經濟日報》總主筆)】
在華人經濟史中,極盛時期經營據點遍布中國大陸的山西票號,即就全球信用貨幣的發展而言,都傲視群倫;只是因為故步自封、不知精益求精,不但未能將其勢力延伸海外,反而在原本遠為落後的外國銀行的競爭下,不旋踵即土崩瓦解。這些票號的興起與衰落,一頁滄桑史,必有許多值得本土學者詳予探討,加入完全以西方制度發展為依歸的本國貨幣銀行學教科書之中。
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項獨步全球的經營技巧,對本世紀來台灣經濟自廢墟中創造奇蹟,良有貢獻;時至今日,仍然是百業蕭條下,科技業能夠一技獨秀、一柱擎天的重要基石。然而也在打著公平正義的幌子,貪圖眼前近利,或者高舉外國會計準則,要求我國企業削足適履的內外交逼之下,恐怕也將步山西票號之後塵,一同走入歷史。...~more~
-------------------------------------------------------------------------------------------------   TOP
■ 明清小說中的醫者形象 (上)
【文/王崇峻(作者為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副教授)】
明清時代是傳統醫學頗有進展的時代,大者如對於經典的研究與闡釋、藥物方劑的蒐集與整理、乃至「溫病」學說的出現等等,都是重要的里程碑。明清時代亦是通俗小說昌盛的時代,特別是許多社會寫實小說,把各階層人物的心態與次文化描寫得維妙維肖,拍案叫絕的情節屢屢可見。本文選擇幾部對醫者有較多描述的小說,歸納其中的情節,期以呈現醫者的社會形象。
明清小說中對醫者的稱呼有很多種,普通稱醫生、郎中,比較尊重的稱呼是醫家、醫官,更高明的則是太醫、國手。「國手」之名,除了指醫家外,更常用在圍棋名家,取其技藝精湛之義。至於以「郎中」稱醫者起於何時,則並不明確,明初文人陸容的《菽園雜記》說是元代時的民間稱呼,把社會中地位低的人士套上官銜,如醫者稱郎中、磨工稱博士、巫者稱太保,洪武初年則一概禁止。...~more~
-------------------------------------------------------------------------------------------------   TOP
藝文快遞
◎藝文訊息》6所博物館 今夏一起西班牙
380年前的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曾占領台灣16年,今夏眾多博物館聚焦西班牙,北部6所博物館昨天更以「看見西班牙、發現新台灣」為名進行策略聯盟,共同推廣相關活動。...~more~
◎藝文訊息》台灣大百科網站改版 闖關遊戲拚才情
文建會建置的「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即將改版,最近新增「九斗遊台灣──網路闖關遊戲」,讓民眾試試自己身手是否比才高八斗更高一斗。...~more~
◎藝文訊息》與故宮策展人對談 採電話預約報名
您是不是很好奇,策展人如何選件、如何詮釋文物嗎?國立故宮博物院首度推出「與策展人對談」活動,19日起到年底,於每周三下午2時舉行。...~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