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hread join 作用:人教版普高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教师用书 第五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6:39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涉及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事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工人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第二部分概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成现实。十月革命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单元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变成实践的历史发展线索,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十八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巴黎公社的成立和采取的革命措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重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重点。巴黎公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虽然仅72天就失败,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创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其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说明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把握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的关键。

  教材部分引用《共产党宣言》的原文,主要涉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第一目,“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教材正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进行阐述的。

  第二目,《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教材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和进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的论证。教材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并在小字中介绍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巴黎公社”一目,教材主要写了四个问题:

  1.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先后建立的国防政府和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工人是在祖国处于危难关头、本身遭到临时政府进攻的情况下发动革命的。

  2.巴黎公社革命的开始及失败。巴黎公社革命是从1871年3月 18日革命开始的。这一天,梯也尔政府仓皇逃往凡尔赛,国民自卫军占领了巴黎市政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10天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自革命开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处在梯也尔反动军队和德国军队的包围之中。梯也尔政府同德国俾斯麦政府勾结,重新集结反动力量,向巴黎公社进攻。5月21~28日,巴黎公社战士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后失败。

  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革命仅72天就失败了,但巴黎工人却以高昂的热情和革命首创精神,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采取了一系列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措施。教材在正文部分明确地列举了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方面和在社会经济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关于巴黎公社性质: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1)从巴黎公社产生的情况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2)从巴黎公社政权的领导人和阶级成分来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数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员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被公认是工人阶级代表。(3)从巴黎公社实行的政策措施来看,这是最能说明公社性质的一个方面。公社在建设新政权的同时,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无产阶级性质,教材列举的社会经济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以上所述足以说明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说:“公社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恩格斯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这一结论主要是从分析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所具有的鲜明无产阶级性质而得出的。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教材包括了三层意思:其一是它的划时代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其二是它的失败原因,即历史教训。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其三是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即通常所说的巴黎公社原则。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因为它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最一般规律,所以它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如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这些原则的一再表现和新的胜利。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讲述本课教材用1课时。由于本课教材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密度较大,而授课时间又很有限。建议教师:叙述历史过程不宜过细,补充资料也不宜过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从现实生活挖掘素材,变抽象为具体,努力突出教材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

  讲述本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浏览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网站,了解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基本常识。进行必要的课前探究活动。

  讲述本课内容前,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工业革命的知识,然后导入本课。也可以通过屏幕打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在导言中指出这是生活在150多年前的两个德国人,由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讲述“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一目时,建议教师:可按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引导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状况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以做到条理化。在对本目中的插图进行说明的同时,与“新和谐公社”蓝图进行联系和比较,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社会状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感受欧洲有识之士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

  讲述“《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一目时,建议教师:首先介绍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所进行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二人的伟大友谊,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第二,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可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路进行讲解,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教师要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第三,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对教材资料部分引用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前一段话可分为两个小问题加以讲述:一是表述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即“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二是阐明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此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预见社会主义的实现及其途径。第四,明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认识其历史意义,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讲述“巴黎公社”一目时,建议教师注意:(1)讲清1871年3月18日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分析原因、意义时要简明扼要;叙述经过和结果时要生动、有感染力。(2)讲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明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二是重点描述巴黎公社成立大典的盛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巴黎公社成立》插图时,应具体、准确、生动地解释这幅画卷,以使学生对公社成立的盛况留下深刻印象。(3)讲公社的革命措施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简表”,讲解时按表上的项目和顺序讲解,学生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从中分析出它们所具有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采用这样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节省教学时间,效果会较好。(4)对巴黎公社战士的战斗场景,可适当选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讲述。并让学生看《巴黎公社战士英勇就义》插图,着重歌颂公社战士英勇战斗,誓死不屈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5)讲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时,可提出下列一些问题,用讨论方法进行教学:①巴黎公社的重大贡献是什么?②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在斗争过程中犯过哪些严重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严重错误?③公社为争取农民曾采取过什么措施?结果怎样?④为什么说巴黎公社原则是永存的?(讨论前可先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本中有关段落)。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①伟大意义;②失败原因;③宝贵经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生:(思考、作答)

  师: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飞速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广大工人的反抗斗争不断,而工人运动的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虽然离我们仍很遥远,但我们人类每个进步行动,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的一步。共产主义作为思想体系,是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是指导我们建立最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即马克思主义。

  案例二

  师:(提出问题“激趣”):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发起: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中第一个伟人是谁?

  生:(思考、作答)

  师:(呈现结果“起疑”):由BBC广播公司全球互联网投票结果是:1.马克思   2.爱因斯坦

  师:(启发学生,引领“入境”):为什么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评价如此之高?马克思主义到底包含了什么思想?对世界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案例三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师: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理论的,这里所指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呢?

  生:(作答)

  师:(出示投影片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师:作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当之无愧的。他们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了解工人阶级的现状,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他们于1844年先后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合作,于同年开始全面创立科学理论的工作。请同学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插图和资料讲讲两位导师在创立科学理论过程中结成战斗友谊的1—2个例子。

  生:(发言)

  师:革命导师在创立科学理论中结成的革命友谊永远被世人传颂。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成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理论武器,其中最具特别意义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揭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必然产物,而后者则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力量。

  师:在创立科学理论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1847年,他们出席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为它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发表。(出示投影片,内容与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原文相同)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方面内容)

  生:(思考、作答)

  师:《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它是马克思学说的“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将近一百六十年了。一个多世纪之前,世界上只有马克思、恩格斯以战斗的姿态向资本主义宣战,经过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都证明《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思想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在向实践发展。

  案例四

  师:(创设情景,出示图片)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活动,在《巴黎雷让斯咖啡馆》,两位青年建立了友谊,并终身合作追求人类的解放事业。

  师:(PPT展示)1835年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部分)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

  “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只有“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会被历史和经验赞美为“高尚的人”、“最幸福的人”、“最伟大的人物”,并成为“人人敬仰的典范”。

  生:(阅读、思考)

  师:(归纳)每一个伟人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经历和自我要求,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生:从对两位青年的会面,交谈,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所建立的革命友谊,使学生在此情景下有所思、有所悟。

  案例五

  师:(提问)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它是维护哪个阶级利益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导入“巴黎公社”一目。)路易·波拿巴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它是维护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利益的。路易·波拿巴挑起的对普鲁士的战争,直接导致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师:1870年进行的普法战争,结果如何?(引导复习旧知识)

  生:(回答)

  师:法国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先后建立了国防政府和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什么政策?

  生:(思考、回答)

  师:资产阶级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人民的反动政策。一方面同德国草签割地赔款条约,另一方面,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出示挂图,指图讲解)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时,巴黎人民奋起反击,国民自卫军占领巴黎,取得革命胜利。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临时政府逃出巴黎,迁往凡尔赛。提问:3月18日革命的结果如何?

  生:国民自卫军率巴黎人民攻入市区,反动政府逃往凡尔赛。起义者占领市政厅。巴黎无产阶级取得胜利,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

  师:介绍巴黎公社成立的情景。

  案例六

  师:巴黎公社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措施。(出示PPT)主要包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在政治方面主要措施有哪些?

  生:(回答)

  师:在政治方面,巴黎公社打碎特别具有压迫性的军事官僚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在经济方面,又采取哪些措施。

  生:(思考、回答)

  师: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什么特点?(引导讨论)

  生:(讨论、作答)

  师:经济方面的措施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从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革命措施看,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生:(思考、回答)

  师: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从分析政策做出判断。考察巴黎公社,要着眼于分析其采取的措施,从公社采取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革命措施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案例七

  师:公社成立后,无产阶级发挥了革命的首创精神,在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创造了巨大的业绩。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并举例说明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

  生:学生回答后,由教师归纳要点。

  师:第一,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废除了旧的警察司法机构,改组军队,代之以新的公安机关和司法制度。第二,摧毁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公社委员会。请同学们看巴黎公社组织示意图。公社委员会由下属的十个委员会组成,管理公社事务。第三,社会经济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如公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规定公社职员的最高工资等等。请一个同学谈谈你是怎样认识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

  生: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政权。因为,它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公社选举出工人阶级的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在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例如: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都具有无产阶级性质。这些措施体现了公社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案例八

  师:(指图讲解)巴黎公社自起义始,就一直处在反动军队的包围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德国俾斯麦政府勾结,重新集结力量,向巴黎公社发动进攻。巴黎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坚持了二十多天,使敌人无法前进一步。但敌我力量对比悬殊。5月21日,反动军队攻入巴黎。巴黎公社战士同敌人进行顽强的巷战,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五月流血周”。5月22日,公社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男女老少都积极投入了保卫公社的浴血战斗。他们把每条街巷,每座建筑物,每间房子都变成了阵地,把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都拿来修筑街垒,日夜同敌人进行殊死决战。5月27日,最后一批公社战士撤到巴黎东郊的贝尔一拉雪兹公墓,同5 000名敌军战斗,直到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在公墓的一堵墙下。28日,反动军队占领了整个巴黎。公社失败后,敌人进行疯狂的报复,五万多人被捕。但公社战士表现出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巴黎公社虽然仅存在72天就失败了,但它的伟大意义永远不可磨灭。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案例九

  教师摘编的来自巴黎公社的诗选:

  法兰西人民,无产阶级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自由地用劳动来生活,

  要求自由地来选择心地纯洁,诚实又勇敢,

  公正无私的人来代表我们。

  我们这里有自由,无暴政,

  笑迎着兄弟般的友谊,

  这是我们的权利,民主的法兰西,

  自由自在生活在阳光里。

  法兰西人民,你们来救共和国吧,

  热情地奔向我们的呼声。

  暴君尼禄焚烧古罗马,

  你们来救巴黎城吧!

  ──选自《巴黎公社诗选》

  这里是杀人场,埋骨地!

  牺牲者从墙根跌入下面的土坑,

  刽子手埋葬了这些不知姓名的烈士,

  却想不到不能把“将来”埋葬。

  ……

  希望人们建立一座街垒,

  作为巴黎公社社员的纪念碑!

  案例十

  师:(出示PPT)介绍马克思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

  ①生产力极大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③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

  生:(思考)

  师:(出示PPT)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卡尔·马克思认为,各工业化国家将先于其各自的殖民地爆发革命。……随着各殖民地走向工业化和繁荣昌盛,原先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自此,马克思得出结论: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

  ──《全球通史》

  师:正如马克思的预期一样,我们后人看到了:

  师生回顾: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

  师:(出示PPT)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马克思语)

  师生共同感受《国际歌》(PPT展示歌词)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民主措施?解题关键:列举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政治、经济等民主措施。

  思路引领:列举巴黎公社采取的民主措施,通过所实施的措施分析公社的性质。

  答案提示:在政权建设方面:(1)经过民主选举产生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的;(2)公职人员也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3)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4)废除旧国家机器,代之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

  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思路引领:从巴黎公社的诞生、选举形式,公社机构、公社领导以及公社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巴黎公社的性质。

  答案提示: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归纳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思路引领:认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全面完整系统的阐述。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或一是表述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二是阐明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三是阐明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

  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谈谈为什么说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解题关键:正确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活动。

  思路引领:在探究的过程中,引领学生阅读材料并准确获取信息,提高对巴黎公社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概述的能力。

  答案提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它的实践活动和所采取的革命措施,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共产党宣言》(节选)①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②在1888年英文版中这里加上了“使进一步向旧的社会制度进攻成为必要”。──编者注

  ③“对立”在1872、1883和1890年德文版中是“差别”。──编者注

  ④在1888年英文版中这一条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编者注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也就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经济上似乎是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会越出本身,②

  而且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

  但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③逐步消灭。④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

  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前言

  鉴于:

  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一切阶级统治;

  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

  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服从于这一目标;

  为达到这个伟大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之所以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

  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

  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协会宣布:

  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

  协会认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巴黎公社撤销常备军,改由国民自卫军代替的法令(1871年3月29日通过)

  巴黎公社决定:

  1.停止招募新兵。

  2.除国民自卫军外,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

  3.所有适合服役的公民都编入国民自卫军。

  巴黎公社将逃出巴黎的企业主所遗弃的停工工场移交工人生产协会的法令(1871年4月16日通过)

  召开工人工团会议,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其目的为:

  1.调查被遗弃的工场,精确地说明这些工场的现况并将工场中使用的劳动工具列一财产清单。

  2.编写一份报告,内容为叙述尽速使这些工场开工的实际措施,当然不是使用遗弃这些工场的潜逃者的力量,而是使用在这些工场中工作的工人生产协会的力量来进行这项工作。

  3.拟订这些工人合作协会的章程草案。

  4.成立仲裁法庭。在上述业主归来时,应由仲裁法庭裁定将工场最后转交工人生产协会的条件,并裁定这些生产协会应付给业主的抵偿数额。

  该调查委员会应该向公社的劳动与交换委员会提出报告,劳动与交换委员会的任务则是在最短的期间内向公社提出符合于公社和劳动者利益的法令草案。

  《法兰西内战》(节选)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类措施是:不准让面包行业的帮工做夜工;用严惩的办法禁止雇主们以各种借口对工人罚款以减低工资──雇主们在这样做的时候集立法者、审判官和执行吏于一身,而且以罚款饱私囊。另一个此类的措施是把一切已关闭的作坊或工厂──不论是资本家逃跑了还是自动停了工──都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给企业主保留获得补偿的权利。

  公社的那些引人注目的明智而温和的财政措施,只能是与围城状态相适应的措施。鉴于各大金融公司和承包商们在欧斯曼庇护下掠夺了巴黎大量钱财,公社要是没收他们的财产,其理由要比路易·波拿巴没收奥尔良家族的财产充足万倍。霍亨索伦家族和英国的政治寡头们的财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掠夺教会得来的,而公社才仅仅从没收教会财产上得到8 000法郎,他们就对此大为愤慨,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那些扼杀它的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2.课文注释

  19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是过剩了。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法国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

  里昂是法国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一向是丝织业的中心。19世纪早期,当地的丝织业以工场手工业为主,家庭手工业同时大量存在。丝织工人多半是小作坊主和帮工。他们给资本家订货加工,按件计酬。1831年,里昂有三万多帮工和八千多小作坊主。他们反对资本家任意压低工资,要求订出工资标准。资本家开始时被迫答应,马上又食言。11月21日晨,丝织工人们离开作坊,走上街头。他们的旗帜上写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23日,起义工人完全占领了里昂市。政府从外地调来大批军队镇压。12月初,起义被镇压下去。1834年4月,里昂工人再次起义。这一次他们不仅提出增加工资,而且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在里昂城内,工人同军队激战4天,最后失败。

  英国宪章运动的起因及结果

  经过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工人们并没有得到选举权。1834年,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得到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里,必须接受监狱般的纪律,从事繁重的非生产性的劳动,家庭必须拆散,生活极为艰苦。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迫使失业工人廉价就业。工人们感到这是工人在议会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不取得选举权,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他们展开了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出来。它要求:(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取得薪金;(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宣传由伦敦开始,迅速遍及全英国。各地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到会的人常常数以万计。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7月间,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交议会,遭到拒绝。许多地区爆发了罢工和起义,但遭到了镇压。1840年,英国成立了全国宪章协会。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宪章派向议会送交了第二次请愿书,在上面签名的有三百万人。这一次,除了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的迫害,实现合理的工资等。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又出现了一次高潮,随后宪章运动就消沉了。宪章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的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面对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英国政府不得不有所让步,1847年,它被迫实施对女工和少年男工的十小时劳动日法案。成千上万的宪章运动参加者迁居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上许多地方,带去民主思想,促进了当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西里西亚是德意志的纺织业中心,主要生产亚麻布。这里的纺织工人一面受到工厂主的沉重剥削,一面还须向封建地主缴纳所谓的“纺织税”。工人们饥寒交迫,不胜其苦。1844年6月4日,西里西亚的一个纺织城镇彼得尔斯瓦尼达渥的织工们在一个资本家的住宅窗下唱革命歌曲,遭到军警毒打和逮捕。次日,愤怒的工人起来战斗,政府派军队镇压,起义失败。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列宁选集》第2卷,第441~442页)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并加以改造和发展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以黑格尔(1770—1831)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1804—1872)的唯物主义为代表。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他们的合理部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前半期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进化论,有力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观点,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依据,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他们经济学说中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他们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矛盾和罪恶,还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批判、继承并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定要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的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新社会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圣西门(1760—1825)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1777年加入军队,曾经参加法国支援北美独立战争的军队到北美作战,战斗中被英军俘虏,战后回到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公开放弃伯爵头衔和贵族称号。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后,致力于学术研究,陆续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圣西门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偶然事件的联结,而是与整个宇宙发展过程一样按规律进行的,是一个连续的、上升的、进步的过程。他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同时,资本主义最终也将被新的制度取代,这种新的制度就是“实业制度”。在“实业制度”下,私人企业的生产要受国家监督,统一安排,按计划进行。在这个制度下,人人劳动,没有失业。他还认为,在新制度下,应该允许“用脑劳动”的资本家获得利润,并由“用手劳动”的人来养活。在此期间,因为家庭破产,他一度陷入穷困潦倒。他的思想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1823年3月9日,他开枪自杀,但未如愿,只伤了一只眼睛。1825年逝世。圣西门的重要著作有《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等。

  傅立叶(1772—1837)

  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一个富商家庭,中学毕业后即到里昂经商,到过欧洲很多城市。1803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全世界和谐》,阐述了自己的基本思想,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将被一种新的制度“和谐制度”取代。此后,他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主张,影响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傅立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蒙昧社会、宗法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文明社会,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医生希望病人多,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粮食投机者希望发生灾荒,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每天失火,玻璃商希望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在他的和谐制度下,人人都生活在一个个有组织的生产──消费协作社中,无数的协作社有机的联合起来便组成了整个社会,他称这种协作社为“法朗吉”。按傅立叶的设想,每个“法朗吉”占地一平方英里,按股份公司形式组成,领导人由成员选举产生,“法朗吉”的生产方式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只是一些小工业,是农业的附属和补充。“法朗吉”的成员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劳动,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劳动占5/12,资本占4/12,才能占3/12。他每天中午呆在家里等人上门出钱组织“法朗吉”,但始终未能如愿。

  欧文(1771—1858)

  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英国北威尔士一个手工业者家庭,10岁便离开父母到伦敦自谋生路。先是做学徒,后来又做店员。1788年以后,开始经营小工厂。1791年,20岁的欧文已经是曼彻斯特一家纺纱厂的经理。欧文经营有方,1800年时,他已经拥有一个有两千名工人的纺纱厂。欧文对他的工厂进行了改革,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于是,欧文认为社会也可以改造成功。1820年,他发表了《致拉纳克郡报告》一文,系统论述了他的改造社会的计划。为了证明自己的计划切实可行,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了1 214公顷土地,创办了一个示范区即“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财产、生产工具公有,实行按劳分配,共同参加劳动,人人平等。欧文计划,经过2~2.5年的发展,即可进入共产主义。但是,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的实验很快便失败了,欧文为此几乎损失了他的全部财产。1829年,欧文回到英国,在工人群众中宣传建立合作社和劳动交易市场的主张。1833年,他主持了英国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成立了英国第一个总工会“全国生产部门大联盟”,欧文亲自出任联盟主席。此后,他在美国和法国等国继续宣传自己的思想。欧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愚昧、造成懒惰、恶意、犯罪和其他坏的欲念,是不合理的,应该加以消除。他还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的许多弊端都来自于私有制。他提出,一切财富都来源于劳动和知识,劳动是人民福利的源泉。只有通过教育、示范的方法改变人们愚昧无知的状态,使人们正确认识人性,认识改造社会的好处和必要性,就能医治资本主义的弊病,建立起理想的社会制度。但他反对暴力和革命。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及解散

  1836年,一些德意志政治亡命者在巴黎秘密组成了“正义者同盟”,成员是以缝纫工人为主的手工业工人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同盟一面进行宣传组织,一面进行革命的密谋活动;发展很快,在英国伦敦、瑞士和德意志等许多地方建立了支部,领导中心也迁到伦敦,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正义者同盟发挥了重要影响并积极参与同盟的活动。1847年春天,同盟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并指导改组工作,马克思和恩格斯欣然允诺。这一年,同盟代表大会召开,恩格斯参加,马克思因经济困难未能亲自参加。大会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议,决定将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对欧洲的工人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1848年以后,该同盟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进一步迫害,1852年自动解散。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就已经提出剩余价值学说。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他对这一学说做了进一步论证,并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这一学说做了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是货币转化为资本,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劳动力的价值等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及其家属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除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外,还有剩余,这个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第一国际及其解散

  1863年7月,英国工人为了抗议沙皇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声援波兰人民的正义斗争,在伦敦举行了群众大会。法国工人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11月英国工人给法国工人发去了《呼吁书》,提出各国工人要加强团结,联合起来共同斗争,并建议召开一个有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工人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后来,法国工人派代表并携带给英国工人的复信去伦敦。

  1864年9月28日,英国工人为了欢迎法国工人代表团,在伦敦一所大厅圣马丁堂举行大会。法国的代表宣读他们的答复书,表达了国际工人应该团结一致的感情,并且呼吁:“全世界渴望自由的工人们!该轮到我们自己召开大会了。”参加大会的除英、法两国的工人代表外,还有德、意、波兰和爱尔兰等国的工人。马克思以德国工人代表的身份应邀出席了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并选出一个临时委员会,负责制定这个组织的规章。被选入临时委员会的有英、法、德、意等国的工人代表,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的代表当选。临时委员会在10月11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英国工人联合会的领导人、制鞋工人乔治·奥哲尔当选为主席,英国木工和细木工联合协会的创建人之一威廉·兰德尔·克里默尔当选为书记。马克思名义上只是委员会的委员、德国的通讯书记,实际上“一直被公认为该协会的领袖”,几乎第一国际所有的纲领性的文件和决议草案,都出自马克思之手或是体现了他的思想。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和通过了协会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由于圣马丁堂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决议,选出了领导机构,所以被公认为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协会被称为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马克思受文件起草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11月1日,已被确认为“国际”领导机构的临时委员会批准了这两个文件。临时委员会在1866年年底以前多半称中央委员会,以后按《共同章程》称总委员会。

  第一国际成立以后,积极推动了各工人运动的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都建立了第一国际的支部。1872年9月,第一国际在海牙召开第五次代表会议以后,国际总委员会迁往美国纽约。当时,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加紧了对第一国际的迫害,第一国际继续活动已非常困难;同时,国际工人运动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在各国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时候,第一国际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此外,总委员会在美国同欧洲各国的联系日益困难,以会员会费为主要来源的国际经费逐渐减少。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美国费城召开代表会议,通过了解散国际的决议。

  普法战争(1870~1871)和德国的统一

  1867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各邦的统一。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四个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俾斯麦为了统一德意志,称霸欧洲,准备向法国开刀。这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早就想夺取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竭力阻挠德意志的统一。1870年7月,俾斯麦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蓄意对法国挑衅。7月19日,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暴露出它的腐朽性,法军连吃败仗,全线崩溃。9月2日,色当一战惨败,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元帅、将军、官兵总共10.4万人都作了战俘。色当投降标志着普法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此后,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德意志方面,战争失去了防御性质而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组织临时政府,名为“国防政府”,以巴黎总督特罗胥为其首脑。色当战役后,普军长驱直入,包围巴黎。法军相继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皇帝。28日“国防政府”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和巴黎投降协定》。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按照投降协定,法国必须选举议会,组织政府,签订和约。新选出的议会在波尔多开会,组成以资产阶级政客、法国无产阶级的敌人梯也尔为首脑的政府。2月26日,梯也尔政府同德国签订和约草案(5月10日正式缔结《法兰克福和约》),答应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通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在法国则最终导致了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这次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公社的一位历史学家关于公社宣布成立的记载(节录)

  “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正对着大门搭了一个大讲台。身上装饰着红绸,被一簇红旗衬托着的‘共和’女神雕像耸立在那里,俯瞰着游行队伍。巨大红三角旗在屋顶和瞭望台上飘扬着,像向全法国报道一个好消息的大舌。100营军队涌到广场上,在市政厅前面排列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刺刀。不能再挤到市政厅广场上来的其他各营队,全都站在林阴道上。讲台前面旌旗招展,其中有些三色国旗,但全部镶着红边──人民政权的标志。人山人海的广场上唱起歌来,乐队高奏《马赛曲》……号声响亮,公社的大炮像巨雷似地震撼着整个沿河街。

  喧哗声突然停止,肃静在嘈乱中扩展开来,中央委员会和公社的委员们披着十字形红色绶带登上了讲台。兰维埃讲话说:‘现在中央委员会把政权移交给公社。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的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了伟大的榜样。’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委员宣布了当选人的名单。鼓声震天,乐队奏起《马赛曲》,参加游行的20万人也同声唱起了《马赛曲》,人们甚至不想再听下面的演说。兰维埃费了很大力气,才在片刻的肃静中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

  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来回答他。人们用刺刀挑着军帽挥舞,旌旗迎风飘扬。千万人从窗口和房顶上挥动着白手帕。联珠的礼炮声、乐队的乐声、铜号声和擂鼓声汇成一个巨大的胜利声。所有的人心里都在欢呼,眼晴里闪着泪花。自从伟大的联合以来,巴黎人的心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①

  巴黎公社的权力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巴黎公社有10个委员会,管理不同的部门。每个委员会有几名公社委员组成,这10个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情况是:执行委员会──7名,财政委员会──5名,军事委员会──7名,司法委员会──7名,公安委员会──7名,粮食委员会──7名,劳动和交换委员会──7名,对外联络委员会──7名,社会服务委员会──6名,教育委员会──9名。其中,执行委员会占特殊地位,它不仅要执行其他委员会的法令和决议,并且要配合其他委员会的工作。

  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英雄的英勇搏斗

  5月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鲁门,闯进了巴黎。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巴黎的浴血战开始了。首都的每条街巷,每所楼房都成为激战的阵地。公社的英雄儿女,从公社委员到普通老百姓,坚守街垒,保卫巴黎的每一寸土地。战斗越接近工人区越激烈。公社检察长里果亲自带着国民自卫军到监狱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包括达布阿大主教。5月24日,他换上军装,身挂马刀,腰佩手枪,走上街垒,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而战斗。凡尔赛匪军抓住了他,逼他喊“打倒公社”,他却昂头高呼“公社万岁!打倒杀人犯!”匪军打裂了他的头颅,他牺牲时才25岁。公社委员、公安委员会主席费烈被捕后,把敌人法庭变成战场,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你我都要深信: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5月27到28日,最后一场激战在工人区进行。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 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公社万岁!”,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3.学术观点

  ①关于巴黎公社的历史渊源

  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理由如下:

  (一)第一国际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对蒲鲁东主义斗争的胜利,使其中一些蒲鲁东主义者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大批优秀的工人革命家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公社的骨干。

  (二)国际的巴黎支部在巴黎公社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而且工人阶级的精华都属于国际,他们都浸透了国际的思想。

  (三)公社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教、妇女、外交方针,基本上体现了国际的精神②。

  第二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法国民族传统的产物,同时,国际精神的影响,对公社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更不是惟一的,说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同法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恰当的。论据如下:

  (一)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大片地区,“国防政府”试图出卖民族利益,解除巴黎工人武装。为保卫祖国、保卫首都、保卫共和,巴黎工人阶级和革命者在9月4日后发动多次起义,3月18日起义只是一系列起义中成功的一次。他们要求推翻卖国的国防政府,建立巴黎公社,实行自治,在很大程度上掺杂着对大革命时期的“民族的回忆”。

  (二)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所发布的一系列文告来看,他们要求建立的不过是地方自治政权,对全国政权的要求也仅仅是有工人代表参加的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三)从公社领导核心各政治派别的思想渊源看,公社的主要派别是布朗基派、蒲鲁东派、新雅各宾派。这些派别都是根植于法国的土壤,继承19世纪法国优秀思想家、革命家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他们虽然做出了许多正确决定,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措施,但他们的学说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不小的距离。

  (四)公社这种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公社内部组织采取建立工作委员会来代替政府各部,以武装的国民自卫军代替常备军,更是法国民族传统的继承。

  第三种观点强调巴黎公社革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迫于外部形势和传统的影响,但更强调这次革命的自发性。理由如下:

  (一)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出现了资产阶级统治危机,进而触发了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二)经典作家说过:“巴黎的起义完全由巴黎的工人发动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

  (三)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使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

  ②关于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

  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理由如下:

  (一)革命性质决定政权的性质。19世纪6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巴黎公社革命虽然还要解决资产阶级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但本身是无产阶级革命,革命后自然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从巴黎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受群众监督;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在经济上采取被恩格斯称为深深刺入旧制度内脏的措施。

  (三)国际精神对巴黎公社有着巨大的影响。虽然多数公社委员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者,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长期从事工人运动,为人民谋福利,所作所为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体现了第一国际的革命原则。

  (四)巴黎公社虽然命名为“巴黎”公社,暂时局限于首都,但却代表着整个法兰西,是法国无产阶级统一共和国的基石。

  第二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标本,而只能是不完备的、不充分的无产阶级专政,或说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萌芽。理由如下:

  (一)对公社革命进程起指导作用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甚至还有新雅各宾主义、巴枯宁主义。

  (二)公社没有、也没有想到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权力量剥夺剥夺者,没有丝毫触动、更谈不上去夺取旧国家机器的主要财政杠杆──银行和大企业、铁路公司等等。

  (三)巴黎公社宣布自己是巴黎的惟一政权,认为自己有权制定法律,表明公社要把自己作为法兰西的中央政权。但公社并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使自己掌握全部国家政权。

  上述这些局限性表明了,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第三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联合小资产阶级各派,在特殊情况下掌握地方政权的尝试,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理由如下:

  (一)巴黎公社的绝大多数文件都自称是市政机关,这表明他们要求建立的不过是地方自治政权。

  (二)工人阶级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没有组织为政党,虽然在特殊情况下掌握了巴黎的政权,但却提不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主张。

  (三)公社的大部分委员属于布朗基派和蒲鲁东派,他们采取的措施并未触犯资本主义所有制。

  ③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传统观点一般都把马克思所说的原则归纳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

  有些学者认为,传统上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论述并不符合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实际情况。马克思在谈到“公社原则”时,无论是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复数,而非单数。所以,公社的原则不是上述一条原则,而是一系列原则。除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外,还包括:国际主义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民主共和制政体原则、公社作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原则、公社各级负责人由选举产生、受公众监督并可以随时撤换原则、国家工作人员薪金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工资原则,等等。③

  (摘自刘文涛等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23页~226页)

  4.参考资料目录

  ① 罗新璋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②〔苏〕卢利耶:《巴黎公社活动家传略》,三联书店1980年版。

  ③ 朱庭光主编:《巴黎公社》,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4年版。

  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⑤ 史义人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问答》,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⑥《国际共运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⑦ 何宝骥、李应柴编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一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⑧ 胡瑾、闵宝利编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二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⑨〔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马克思传》,三联书店1978年版。

  ⑩〔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恩格斯传》,三联书店1983年版。

  11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巴黎公社文物资料图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12 朱庭光主编:《巴黎公社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13 张汉清:《马克思、恩格斯与第一国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 庄福龄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 段忠桥主编《马克思主义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十九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说明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一目内容主要叙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主观条件:第一,俄国的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第二,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第三,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目主要讲述十月革命的经过。

  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亲自领导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伟大的开端” 一目主要讲述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第二,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第三,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和意义:它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它把人类历史带入一个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讲述本课教材用1课时。关于十月革命的内容在初中时已经讲过,本课应突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社会制度。

  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关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的话题众说纷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设计中,宜注意从现实问题入手,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教师分析为主,并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本课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进入20世纪,人类在探索理想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努力。由此引出题目,开始本课学习。还可以这样导入:利用本课导言,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大战给俄国带来的困难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除了起来革命以外,已是别无选择,即战争引起革命。展开本课的学习。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一目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建议教师对本目作如下的处理:首先,引导学生对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了解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其次,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材料分析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设计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引导学生从沙皇专制统治、经济受到打击、一战东线沙俄的惨败、下层群众不满、资产阶级也要推翻沙皇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俄国爆发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的结论。再次,利用教材相关材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对二月革命爆发,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短短几天被推翻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正确认识二月革命的结果和作用。

  讲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目,建议教师把握四个知识内容:《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教师可以以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为线索,串讲十月革命的过程。对《四月提纲》的讲解要简明扼要,指出革命的任务和取得政权的方式。补充引言部分和照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场景,突出列宁在十月革命的重要作用。结合插图和材料,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启发学生思考“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伟大的开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主要讲清三个问题:第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第二,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措施和作用。第三,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这是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往史学界较注重其国际影响和意义,关于十月革命对俄国自身的影响谈及不多,教师应予以重视。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从多角度分析评价十月革命的影响。对列宁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探究活动,共同体验创设历史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也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立足今天,回首历史,应该对其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

  鉴于本课是本单元内容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成功案例,因此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可与本单元的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加以对照分析,理解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成功范例。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本课导入

  师: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对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人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大家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

  (采用这样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离从现实引向历史纵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师:(展示列宁的画像)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列宁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

  案例二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师: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结合材料,指出帝国主义具有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师: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

  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边讨论、边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加以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师:以上资料反映的是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师:(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材料四: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第26卷

  师:这段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生:(回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一战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一战中俄国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使俄国反动统治摇摇欲坠。

  师:(总结)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总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革命当时还具备以下主观条件:具有较强革命性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列宁认为,当统治阶级再也统治不下去,当被统治阶级再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

  案例三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师:(以PPT的形式)呈现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矛盾。

  生:在图片和材料的情境中,了解俄国社会,理解十月革命的必然性。

  师:(出示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陷入崩溃境地

  生:(阅读、思考)

  师: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众多矛盾的交织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师: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列宁《论我国革命》)

  师生:(探讨)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进一步加深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四 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阅读教材,谈谈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生:(阅读、讨论)

  师:(引领思路)从十月革命的背景、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所作的铺垫和准备、列宁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等方面,展开探讨活动。

  师生:(探讨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在列宁《四月提纲》要进行社会革命的指导下,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及时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师生总结:党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正确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案例五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师:(思考)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将是怎样一副情景?

  生:(讨论、回答)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溃败、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继续把人民当炮灰,国内局势不断恶化。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失去了保存民族、国家的惟一机会,更提不到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实现工业化了。

  师:(思考)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将是怎样的状况?

  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仍将一统天下。

  师:那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将更加残酷,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更加肆无忌惮。

  师:综上所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了。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掀起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案例六 总结

  师: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来临。

  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在黑暗中苦苦求索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民族走向新的民族解放之路。

  今天,社会主义事业仍处在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也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结合课文和所提供的资料,想一想,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

  解题关键:依据课文和材料信息,分析苏维埃政权所实施的措施和广大工农的愿望,寻找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思路引领:结合教材中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和提供的资料,从权力归苏维埃、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等角度分析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广大工人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自然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或以政治、经济、外交的角度作分析)

  答案提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第三,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苏维埃政权及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措施,得到了广大工农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解题关键:分析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和国际环境,归纳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思路引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矛盾,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提示:客观条件: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的特征,但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三,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式的发展,同时也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主观条件:第一,俄国的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第二,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第三,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在上述客观和主观条件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学习延伸

  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就是根据了列宁的上述思想。结合课文内容,试分析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题关键:了解列宁的《四月提纲》的内容,正确分析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思路引领:在探究的过程中,引领学生阅读材料并准确获取信息,联系列宁的思想,分析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所实施的措施,加深对苏俄政治制度特点的理解。

  答案提示:首先要结合材料说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对俄国革命的特点、任务、政权形式等内容的分析和基本思想;而后通过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相关措施的举例和分析,深入理解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概括苏俄政治的特点。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有一个来自罗马尼亚前线的士兵站起来说话。他很瘦,面色憔悴但情绪激昂,他喊道:“同志们!我们在前线上挨饿,我们都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我们请求美国的同志们把话带到美国去,说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我们将用尽一切力量来坚守这个堡垒,直到全世界的人民都起来援助我们!号召美国的工人们起来,为社会主义而斗争!”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1917年4月)(即《四月提纲》)(节录)

  ……

  2.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刚刚觉醒过来参加政治生活的极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中进行党的工作时必须善于适应这种特殊条件。

  3.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指出它的任何诺言,特别是关于放弃兼并的诺言,完全是谎话。要进行揭露,而不是“要求”这个政府即资本家政府不再是帝国主义政府,这种要求是散布幻想,是不能容许的。

  4.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暂时还处于较弱的少数地位。

  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惟一可能的形式,因此,当这个政府还受资产阶级影响时,我们的任务只能是耐心地、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特别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来说明他们的策略的错误。

  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5.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

  废除警察、军队和官吏。

  一切官吏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

  ──《列宁选集》第三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公历10月23日)会议有关武装起义的决议

  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德国海军中的起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全欧洲发展的最高表现;其次,帝国主义者为扼杀俄国革命而媾和的危险),军事形势(俄国资产阶级和克伦斯基之流无疑已经决定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莫斯科的选举)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在准备(军队撤出彼得格勒、哥萨克调往彼得格勒、哥萨克包围明斯克,等等),──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北方区域苏维埃代表大会、军队撤出彼得格勒、莫斯科人和明斯克人发起行动,等等)。

  ──《列宁选集》第三卷

  列宁给中央委员会的信(1917年10月24日〔公历11月6日〕)

  同志们:

  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

  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目前提上日程的问题决不是会议或代表大会(即使是苏维埃代表大会)所能解决的,而只有各族人民,只有群众,只有武装起来的群众的斗争才能解决。

  资产阶级通过科尔尼洛夫分子发起的攻击、维尔霍夫斯基的离职都说明不能等待了。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天晚上,今天夜里逮捕政府成员,解除士官生的武装(如果他们抵抗,就击败他们),如此等等。

  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

  ……

  ──《列宁选集》第三卷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了。绝大多数苏维埃都派出代表参加这次代表大会。很多农民苏维埃的代表也出席了代表大会。妥协派把持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权力结束了。根据绝大多数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意志,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所举行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政府的大多数成员已被逮捕。

  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将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都享有真正的自决权。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

  ──《列宁选集》第三卷

  《和平法令》(10月26日〔公历11月8日〕)

  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因战争而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的或民主的和约,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的没有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并别的民族)没有赔款的和约。

  俄国政府向一切交战国人民建议立即缔结这种和约,并且决心不等到各国和各民族的享有全权的人民代表会议最后批准这种和约的全部条件,就立即毫不迟延地采取一切果断步骤。

  ……

  ──《列宁选集》第三卷

  《土地法令》(10月26日〔公历11月8日〕)

  (1)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2)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

  (3)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在没收地主田庄时遵守最严格的秩序,确定达到多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哪些土地应予没收,编制全部没收财产的清册,并对转归人民所有的、土地上的产业,包括一切建筑物、工具、牲畜和储存产品等等,用革命手段严加保护。

  (4)下附农民委托书是由《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编辑部根据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订的,公布于该报第88号(彼得格勒,1917年8月19日第88号),在立宪会议对伟大的土地改革作出最后决定以前,各地应该以这份委托书作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

  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

  土地问题只有全民立宪会议才能加以通盘解决。

  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公正的办法应该是:

  (1)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典押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转让土地。

  一切土地:国家的、皇族的、皇室的、寺院的、教会的、工厂占有的、长子继承的、私有的、公共的和农民等等的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因财产变革而受到损失的人,只有在适应新生活条件所必需的时间内,才有权取得社会帮助。

  (2)所有地下资源,如矿石、石油、煤炭、盐等等,以及具有全国意义的森林和水流,归国家专用。一切小的河流、湖泊和森林等等交给村社利用,但必须由地方自治机关管理。

  (3)经营水平高的农场所占的土地,如果园、种植园、苗圃、养殖场、温室等等,不得分割,而应改为示范农场,并视其规模和作用,归国家或村社专用。

  ……

  这个委托书的全部内容表达了全俄绝大多数觉悟农民的绝对意志,应立即宣布为临时法律,并应在立宪会议召开以前,尽可能立即实行,其中哪些部分必须逐步实行,应由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决定。

  (5)普通农民和普通哥萨克的土地概不没收。……

  ──《列宁选集》第三卷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银行国有化的法令,1917年12月14日(公历12月27日)

  为了正确地组织国民经济,为了根除银行投机,为了使工人、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完全摆脱银行资本的剥削,为了组成真正符合人民和贫困阶级利益的俄罗斯共和国统一的人民银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

  1.银行事业宣布为国家垄断制。

  2.现有的一切私人股份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同国家银行合并。

  3.被取消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由国家银行接收。

  4.私人银行同国家银行合并的程序另以法令规定。

  5.私人银行的一切管理事务完全转交国家银行理事会。

  6.充分保障小额存户的利益。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列宁《论我国革命》(节录)(1923年1月)

  他们根本不相信任何这样的看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他们甚至没有想到,例如,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场战争最终卷入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即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

  例如,他们在西欧社会民主党发展时期背得烂熟的一条论据,已成为他们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这条论据就是:我们还没有成长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或像他们中间各种“博学的”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我们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问一问自己: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

  ……

  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那又该怎么办呢?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是不是因此改变了呢?正在卷入和已经卷入世界历史总进程的每个国家的各基本阶级的基本相互关系是不是因此改变了呢?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

  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记得拿破仑这样写过:“……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便见分晓。”我们也是首先在1917年10月投入了真正的战斗,然后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列宁选集》第四卷

  毛泽东论十月革命

  “……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世界各国的广大人民热情地庆祝十月革命的40周年,因为这40年的历史使他们确信,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当然,在人民面前还有困难和曲折。但是,列宁在36年前说得好,‘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2.课文注释

  布尔什维克的含义及由来

  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时获多数,故名。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代称。

  苏维埃

  俄语Coвет的音译,原意为会议,后特指苏联的政权机关──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为领导起义的机关首次出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它成为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立的第二个政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它成了全国各级国家机关。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简要过程

  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苦农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社会矛盾加深,革命形势成熟。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年4月,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准备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7月采用武力镇压。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此后,各地苏维埃纷纷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工农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革命形势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号召革命群众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首都各重要据点。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炮声响后,工人和士兵立即发起攻击,次日凌晨占领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成员。10月25日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第二天,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还组成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从1917年10月到第二年2月,全国各地起义相继胜利,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全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的生平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原姓乌里扬诺夫,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早年因从事革命活动,曾被逮捕和流放。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努力下,大会通过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在大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分歧,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派,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为“孟什维克”派。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于4月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后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次日,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8月被刺受重伤。1918~1920年内战中,领导苏俄党和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2年列宁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病情恶化。1924年病逝。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如下一些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20世纪初,俄国虽然是号称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家,但是,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比,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产量,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国家经济格局来说,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5。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严重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其中,电气工业总资本的90%由外国控制。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业的总投资达10亿卢布,几乎控制了当时俄国所有最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部门。同时,由于政府财政经常入不敷出,沙皇政府不得不向外国大举借债,1903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超过30亿卢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3亿卢布。1914年,俄国的外债总额高达60亿卢布,俄国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过及其意义

  1905年1月16日,也就是俄历1月3日,俄国首都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一万多名工人为反对工厂主开除4名工人举行罢工。其他工厂的工人也群起响应,几天内罢工工人人数达到15万人。1月22日,这一天是星期天,14万罢工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前往冬宫广场,准备向沙皇呈递请愿书。请愿书中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八小时工作制、土地归农民、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召开立宪会议等要求。他们幻想着“至高无上”的沙皇能体恤下情,接受他们的要求。然而,事与愿违,在游行队伍的前进途中,早已埋伏好的军警野蛮地向和平请愿的工人们开枪射击,一千多人遭到杀害,数千人受伤。历史上把这一惨剧称为“流血的星期天”。

  军警的暴行激起了人们更大的愤怒,莫斯科等许多城市的工人也举行总罢工。到这一年的8月,全国的罢工人数达到80万人。在罢工斗争中,工人们日益成熟,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这一组织形式,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出现了农民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同时,士兵中的不满情绪增加。6月,俄国黑海舰队的装甲舰“波将金”号的水兵自发举行起义,击毙反对起义的军官,把军舰开到正在举行总罢工的敖德萨。10月20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司机开始罢工,全俄政治罢工开始。25日,全俄有75万铁路工人参加罢工。此后罢工逐渐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政治罢工,二百多万工人参加罢工。沙皇见势不妙,颁布诏书,答应了工人的一些要求。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人民把革命推向深入,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2月20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莫斯科工人代表苏维埃举行政治总罢工,成立了工人义勇队。工人们武装起来,同军警进行斗争,一度占领了几乎所有的车站。其他许多地方也发生了武装起义。由于缺乏统一指挥,起义力量比较分散,起义很快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在1905年革命中,俄国的工人阶级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锻炼。这次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总演习”。

  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

  1613年1月,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1596—1645)被俄罗斯贵族、大商人和高级僧侣等推举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继位,男嗣断绝,外戚当权,但仍袭用罗曼诺夫王朝的名号。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期间,对内实行专制的农奴制度,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镇压各国人民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三百多年,共经历了16个沙皇,著名的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位沙皇。1917年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克拉二世被迫退位,次年7月17日,沙皇一家被处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在大战期间,沙皇政府不断加强反动统治,工会组织大部分被解散,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家议会中的代表被逮捕,党的报刊全部被查封。大战还给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极端混乱的局面,约1 400万青壮劳动力脱离生产,被拉去当兵。由于燃料不足,工厂减少了生产,1916年有30多座高炉熄火。农村大片土地荒芜,物价飞涨,食品奇缺。为了应付战争开支,沙皇政府大借外债,仅在军需订货方面,就欠英、法、美三国的债务达7769亿卢布。俄国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1916年,许多城市开始发生饥荒,工人运动急剧高涨。这一年罢工有1 500起,参加人数超过100万。1917年初,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运动在彼得格勒发生,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等大城市。

  俄国二月革命及其结果

  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1917年初,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巴库等俄国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彼得格勒的工人罢工运动最为突出。俄历2月18日,即公历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很快,罢工浪潮遍及全城。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女工和妇女为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举行政治罢工、集会和示威游行,高呼“面包”、“打倒战争”和“打倒专制制度”;很多男工也加入游行行列,罢工总人数达到九万多人。次日,彼得格勒的罢工人数增加到二十多万人,涉及224家企业。俄历2月25日,整个彼得格勒到处都是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罢工人数增加到25万人,罢工发展为政治总罢工。当晚,沙皇赶紧命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准备镇压。大批军警占领了市中心和各主要交通要道,在屋顶上和角楼里架起了机枪,准备向参加游行和示威的群众射击,密探们也四处搜查和逮捕革命者,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遭到破坏,5人被捕。广大人民没有被沙皇的镇压所吓倒,继续坚持斗争。26日,在兹纳缅斯克广场,集会群众遭到警察镇压,四十多人被杀。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号召进行反对沙皇制度的武装斗争,建立临时革命政府。这一号召得到了工人的响应,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27日,起义席卷全城。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长期在军队中做宣传工作,彼得格勒卫戍部队中的广大士兵拒绝向起义群众开枪,并掉转枪口,参加起义。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夺取了彼得格勒的主要军火库──兵工总厂,缴获了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的弹药。起义者占领了火车站、发电站等许多重要部门,逮捕了沙皇政府的大臣和将军,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地方沙皇政权。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退位诏书,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天,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下,资产阶级组成了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四月提纲》的重要意义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了更好地领导革命,1917年4月16日夜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从国外回到首都彼得格勒。次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指明了方向。4月20日,《真理报》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为题发表了列宁这篇报告的提纲,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在这篇提纲中,列宁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就是资产阶级已经从沙皇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就应该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认为,由于当时苏维埃还对临时政府持支持态度,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临时政府,夺取政权的方式是:只要苏维埃能掌握全部政权,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无产阶级可以在苏维埃内部展开斗争,逐步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挤出苏维埃,最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列宁号召人民“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同时,列宁还认为,革命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当时气氛比较浓厚的革命护国主义。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许多人都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也就必须继续进行战争。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力量,伺机反扑。针对这种情况,列宁指出当时仍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只有苏维埃掌握了全部政权,才能以民主的、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列宁的这些主张遭到了孟什维克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直到5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上,列宁的主张才获得通过,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纲领。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经过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临时政府封闭了《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并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形势万分危急。当晚,列宁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指出:“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及其同党把持政权到25日,一定要今晚解决问题。”根据列宁的指示,党中央决定提前起义。列宁于当天深夜越过敌人封锁线,秘密地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7日凌晨l时起义部队占领了邮政总局。2时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了。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仍负隅顽抗,两千多名军官和士官生继续盘踞着冬宫。下午5~6时,两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9辆军车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于6时20分缴械投降。8时过后,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下达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书,遭到拒绝。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弹射击,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赤卫队员和士兵们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迅猛地冲向冬宫。在117级云石阶梯上同敌人短兵相接。接着,在1 005个房间里展开了白刃战。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1900年建成下水。1916年因作战受伤到造船厂修理。1917年二月革命时,舰上水兵起义,参加推翻沙皇的斗争。1917年11月6日,它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开进涅瓦河,停泊在尼古拉桥下,把炮口对准了冬宫。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但盘踞冬宫的临时政府还在负隅顽抗。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政委别里什夫下令开炮,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舰上水兵还参加了莫斯科武装起义和国内战争。1923年起改为练习舰。1948年,列宁格勒市的苏维埃政府做出决定,将该舰永久性地固定在涅瓦河上供游客参观。1957年,成为中央海军博物分馆。

  冬宫

  原为沙皇皇宫,位于俄国彼得堡市的涅瓦河畔。建于1754~1762年,由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设计。冬宫为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规模宏大、豪华。整个冬宫有上千个房间,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四面是房屋,中心是一个庭院。冬宫建筑外立面分上下两部分,采用混合式柱式,上部柱式两层通高,内部为大厅。细部处理采用了大量的壁柱、窗框和各式山花、雕像、花瓶等装饰,节奏复杂,效果丰富而强烈。从外观看,冬宫和周围环境也很协调,临河一面两翼体形略向前突出,中间部分适当强调入口,由河上看去,有横向延伸的效果。建筑物的另一侧体形突出较多。冬宫正院入口前面是一个过街楼,入口处在正院深处的中央。面向海军部广场的一面,两个侧翼向前延伸,中间部分退收较深。这种布局充分突出了前后两立面的重要性。十月革命以后,冬宫被辟为博物馆。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10点40分,正当起义部队攻打冬宫时,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到会的共有673名代表,代表全国400多个苏维埃组织。其中布尔什维克党人占多数(390名),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处于孤立地位。第二天清晨5时左右,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同日晚11时左右,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法令。它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滔天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9日2时左右,通过《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陆海军、外交、财政、司法、内务、民族事务等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清晨5点钟,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3.学术观点

  中国史学界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把十月革命的情况介绍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8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工作者对十月革命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并开拓了许多新的课题。主要有:

  ①关于十月革命的前提。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一直传播说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纯粹是“历史的偶然”。傅树政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从整体上看,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经济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主要地位,农业人口占多数。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经济上又依赖更发达的国家。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傅树政:《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几个问题》,《史学集刊》1984年第2期。。夏景才指出,俄国不仅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条件,而且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明显、最全面、最集中。此外,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广大的革命群众。所以,西方人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夏景才:《试论十月革命的前提和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

  ②关于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和特点。杨存堂根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其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国内各个领域存在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正是这种落后性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从而为革命埋下了火种。其二,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里。由于俄国参加了大战,并多次遭到失败,损失惨重,国家面临崩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执政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不顾国家安危、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样就把社会主义革命推上日程杨存堂:《论十月革命的特殊性》,《苏联历史问题》1982年第2期。

  ③张培义具体分析了十月革命本身的特点。他指出,从内容上看,十月革命是城市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村的民主革命相结合;从斗争方式看,十月革命是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从革命进程看,十月革命进展十分迅速、顺利,“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上述特点是由俄国的国情、国际环境以及各种力量对比情况决定的张培义:《试论十月革命的特点》,《齐鲁学刊》1982年第6期。

  ④关于十月革命时期工农联盟问题。徐天新指出,斯大林说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口号是“联合贫穷农民、中立中农、反对城乡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这个提法值得商榷。实际上,布尔什维克党在2月至10月的革命准备时期,并不是中立中农,而是联合全体劳动农民(包括贫农和中农)一起夺取政权的。这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土地纲领,从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农村工作,从布尔什维克党对待农民的政策中都可以看到徐天新:《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张培义分析说,十月革命时期由于存在着农奴制度,农民还是一个阶级而没有分裂。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了1905年制定的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使无产阶级和全体农民结成了联盟,这是十月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张培义:《十月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

  ⑤关于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王春良认为,1919~1922年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的出现,无论从根本原因或者导火线来看,都不是十月革命的影响,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各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战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至于十月革命对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开始,革命性质和革命范畴发生了新的变化,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被赋予新纪元的含义。李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以埃及的具体实例说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埃及一些城市和农村都爆发了起义,有些地方建立了以苏维埃命名的政权,公开表明要以俄国人为榜样。

  4.图画说明

  攻打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革命的开始,攻占冬宫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高潮。1917年10月20日(俄历10月7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指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拖延就是犯罪,就等于自取灭亡。他还拟订了起义的具体计划。10月23日,党中央举行会议,讨论武装起义问题。会议以10票对2票的多数通过决议,确认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会上成立了由列宁、斯大林等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下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10月29日,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再次讨论了武装起义问题,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加紧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双方都加紧准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赤卫队共约二十万人,而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掌握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各军校的士官生、哥萨克部队,约有几万人。11月6日拂晓,临时政府先发制人,派士官生查封布尔什维克党机关报《工人之路》的印刷厂,下令封锁主要交通要道和桥梁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提前发动起义。当晚11时,列宁化装后秘密来到党中央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到7日晨,起义部队已经夺取了主要桥梁、火车站、电话总局、银行等战略据点,控制了全城。只有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少数据点尚未攻克。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下午6时,冬宫被包围。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起义部队向冬宫发起冲击。第二天凌晨2时10分,战斗全部结束。临时政府的16名部长被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最后胜利。这幅油画反映了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

  5.参考资料目录

  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②《国际共运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③ 何宝骥、李应柴编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一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④ 胡瑾、闵宝利编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二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学用书多少钱一本 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电子书下载 有谁可以给我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1生物必修2教参答案拜托!!急用!! 为什么要出版小学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 哪里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的 MP3免费下载 感激不尽!!!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的单词课文的MP3 急!急!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英语朗读与听力录音 请问普通高中课程新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的听力哪里可以下载? ”小学艺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备课 【求】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试题或网站 实验用标准帆布 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知识整理在那里找?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 古诗文 及其它诗歌(外国.中国现代诗) 成都市哪有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 求高一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综合试题岳麓版 历史必修2 必修三的会考考点 在那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思想品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用范围是? 有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能帮我弄一份新的人教版的历史必修1~3的复习资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