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如何多线程:第一章 污染(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5:00:37
污染(一)

注:本篇内容均为报刊摘录

 

诱发癌症何因大——后天因素居多

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并非由基因中的遗传性缺陷决定,生活环境和行为因素如化学污染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更可能诱发癌症。据科学家统计,在癌症发生过程中,后天因素的作用是遗传因素的两倍,其中吸烟,饮食,缺乏锻炼,辐射以及污染是罪魁祸首。

 

大海生病了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海洋。然而,人类对海洋犯下了过错。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海广阔无边,于是肆无忌惮地向海里倾倒废物、垃圾、有毒有害的物质。全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的废物达20亿吨之多,大海成了个“垃圾场”。大海是地球上的最低位,陆地上产生的一切污泥浊水最终都转入了海洋。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亿吨污水流入海洋,使海水污染,变脏、变臭,“红潮”频发,使海中鱼虾再也找不到栖息的好地方,大量死亡。还有,海洋石油污染是最经常最普遍的事情,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石油制品达1000万吨以上。海上运输、海底采油、陆上炼油乃至战争都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海上漂浮的黑糊糊的称为“黑潮”的石油污染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使海鸟无法飞翔,海兽遭殃,鱼虾死亡。例如:1991年海弯战争,就有1100万桶原油流入波斯湾,形成了50公里长、30公里宽的油带,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上污染事件,污染至今未能完全消除。

海洋污染,使人类自身深受其害。全世界有60%的人挤在这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沿海居民发生肝炎、霍乱、肠道病等传染病增多,使几十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渤海告急

9月18日,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的辽东湾西部海域发现,海水水质发生异常水色变化。该海域水色为褐红色或棕红色,呈条带,片状分布,范围约2000平方公里,经初步分析认为,该海域已发生大面积赤潮。

赤潮,即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现象是由某些微小的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夜光藻产生的赤潮使海水呈桃红色,而大多数甲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或黄色。

赤潮对渔业的危害很大。一是赤潮使海水缺氧,由于藻体大量粘附在鱼的鳃上,阻碍呼吸而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二是某些甲藻分泌毒素,毒害生物。赤潮生物在海水里释放毒素,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如果人或动物吃了这些贝类,就会受到麻醉中毒,甚至死亡。

进入70年代,沿海工业企业迅速发展,排入海中的污水,污物剧增。黄河、海河、大辽河、滦河水全部排入渤海,此外,天津、河北、北京、山东、辽宁等地数不过来的排污河大多都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渤海。每年流入渤海的污水、污物达数十亿吨,造成陆源排污入海日趋增多,近岸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专家预测,整个渤海海水循环一次约200年左右。渤海污染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环境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海水富营养化而引发的赤潮出现频率逐年增加。近年来渤海每年发生的赤潮有十多次。其中1989年10月,河北黄骅市、唐海县发生大面积赤潮,损失3亿多元。据调查,渤海沿岸地方渔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农民区。污染不仅影响到生物的生存,而且通过食物链已影响到沿海人民的身体健康。进入90年代,许多沿海城市已公开宣布夏秋季不准贝类等部分海水产品上市。

 

“海”为何不能吃

近几年,一到夏季,卫生行政部门便下发文件,禁止集贸市场、饭店出售近海贝类产品和部分甲壳类海产品,禁止餐饮业向顾客提供海贝类产品和未经深加工的甲壳类海产品。

毛蚶、泥螺(泥溜)、牡蛎(海蛎子)、小波螺、泥蚶、蛏子、蛤仔(蚬子)、贻贝(海红)等近海贝类产品及虾蛄(虾爬)、刺蛄虾、花盖蟹子、赤甲红蟹子等部分甲壳类海产品属被禁之列。这些海产品由于生活在近海,受到污染的机率很高,再加上这些海产品的消化系统对微生物有一种富集功能,在吸收海水中营养物质的同时,把海水中的一些致病性微生物也储存到了消化系统内。而且一枚蚬子、一枚贻贝体内所储存的微生物等于若干升海水中所含的微生物。卫生防疫部门在监测中发现,在泥螺、蛤仔、贻贝等近海产品中培养出了霍乱弧菌、甲肝病毒等致病菌。夏秋季由于气温高,雨水多,近海滩涂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被污染的海水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呈几何倍数增加。而此时人的胃肠道抵抗力是一年四季中最低的时候,如果吃了被污染的海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

 

常食海鲜易致汞中毒

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化验所和香港稀有金属医学研究所的一项医学调查发现:在200名患有慢性颈痛、腰痛或腿痛等各种痛症的被访者中,90%的人体内汞(即水银)含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而研究证实,这部分人体内的汞来自海产品。

海产品含汞量增高是由于大量含汞的工业废水排入近海并污染食物链造成的。人吃了含汞的海鲜,亦同时将汞积累在体内。如果长期吃受污染的海鲜,汞就会在体内各组织积蓄,并且很难排出体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破坏身体机能,引起汞中毒。

汞中毒的症状非常广泛,容易引起伤风感冒、易疲倦、

头痛、失眠或患有各种不被人重视的病痛。

海鲜多来自近海,近陆地海域的污染有目共睹,而海水中浓度极低的污染物经过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在某些海产特别是体大的在食物链中层次较高的鱼类中达到较高含量。

 

二(恶)英污染再次震动日本

不久前,日本大阪地区发现一家垃圾场周围的每克土壤中含有8500pg(万亿分之一克)的二(恶)英。东京去年10月对行政区内6条河流的河底的淤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所有河流淤泥中都有二恶英。茨城县垃圾处理厂附近居民的血液中二恶英的浓度超过欧美国家和日本国内平均值的20多倍。

二恶英是在氯化物制造和工业废弃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动物,只要每公斤体重吸收百万分之一克的二恶英,动物就会死亡。微量的二恶英也能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生殖系统产生障碍,细胞发生癌变,后代畸形。

在日本,二恶英已经成为与环境激素(干扰内分泌的物质)齐名的有毒物质,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恶英类污染物是一类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化合物,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最强的三致污染物之一,即便在非常低浓度和打件下,长期摄取便可引发多种癌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此外,二恶英对人体还会引起皮肤痤疮、头痛、失聪、忧郁、失眠和新生儿畸形等症,并可能具有长期效应,如导致染色体损伤、心力衰竭和内分泌失调等。在其非致癌效应方面有神经毒性、免疫抑制、内分泌干扰破坏与生殖毒性等等。这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亲脂性和化学稳定性,它们通常积累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而不能被代谢,因此,二恶英能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长期接受二恶英的损害。

二恶英来源多种多样、分布极广。目前。国际公认已查明的主要来源有:

1.             垃圾焚烧炉

大多数焚烧系统中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二恶英化合物。垃圾焚烧(包括市政生活垃圾焚烧、污泥焚烧、医疗垃圾焚烧和危险废弃物焚烧等)是二恶英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2.             化工生产

造纸工业的漂白过程、灭杀钉螺剂五氯酚钠的生产过程以及苯酚、含苯氧基的有机氯农药生产、含氯脂肪族化合物生产(如氯乙烯)、氯碱工业和染料工业、历史上PcBs生产等过程均能够形成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前体或二恶英类化合物。

3.             二恶英类化合物库

包括水库、湖泊、土壤、沉积物、生物等在内的库积蓄了大量从前形成的二恶英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洪水、人为扰动等)可以在环境中重新分配,再次进入环境或生物内,参与地球化学循环。

4.             汽车尾气排放

其中,垃圾焚烧和化工生产是二恶英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人类疾病80%与饮用水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据统计,每年世界上有2500万名以上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24%的人饮用不良水质的水,约1000万人饮用高氟水,约3000万人饮用高硬质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而这些数据每年均呈上升趋势。自来水的主要消毒方法是加氯杀菌。虽然能去除大量细菌,但也存在着有害物质,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等成分。同量运输过程、水塔贮水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尽管将水煮沸,却无法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过量摄入,能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乘轿车有害气体吸得多

乘小轿车者会接触更严重的污染。车内装饰材料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人体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车外环境的影响,都会使乘车人暴露在高浓度有害物环境中。

调查人员发现,购买仅1周的轿车在19℃时,甲苯和总挥发有机物分别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9倍和2.6倍。即使是使用多年的车,有害物仍然超标,且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轿车在封闭条件下,车内乘坐两人时,20分钟后二氧化碳浓度即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的4倍;乘坐4人40分钟后,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限量值的10倍。

 

致癌『杀手』知多少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近日公布了最新的致癌物报告。报告列举的致癌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致癌物”另一类是“嫌疑致癌物”。

最新上榜的17种物质中有5种被列为“已知致癌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类固醇雌激素,含这种化合物的药物常被用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妇女的某些症状。

阳光中的紫外线以及一些人工方法产生的紫外线也被列为“已知致癌物质”,它们与皮肢癌、唇癌和眼癌有关。此外,锯木头时产生的粉尘也被列入黑名单,报告说这种物质与鼻腔癌和鼻窦癌有关。电池、颜料和制陶工业中使用的镍化合物被认为与肺癌和鼻癌有关。

 

二十世纪药害

在我们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时,回首往事,不难发现,在20世纪的药物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痛心的印记。

1900年欧美国家发现一些奇异的“蓝色人”,他们在阳光照射下,皮肤显蓝色,未被照射处呈灰色。经研究证明,这是由于常用抗菌消毒药硝酸银、弱蛋白银,而使银离子沉着于他们皮肤、粘膜上的缘故。

1920年有许多儿童患头癣,当时尚无抗癣菌的药物,当时有的医生使用醛酸铊治疗,不仅引起呕吐,痉挛,脱发,而且有时还导致瘫痪,昏迷,死亡。那时肺结核肆虐于世,被视为绝症,有些医生应用昂贵的金盐治疗,结果非但无效,反而招致肝,肾损害与粒细胞缺乏。

1922年欧美发现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经医药学家长达11年不懈的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崇,而此药竟已使用40年之久。

1935年欧美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而该药原是一种炸药,可是有人宣称,它会加速新陈代谢,减轻体重,且“安全无毒”,结果受害者逾百万。

1938年美国出售一种新型磺胺药,岂料在较短时间内就使358人中毒,10人死亡。

1947年一些患慢性皮肤病的儿童又相继患一种怪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发红,剧烈疼痛且烦躁不安,有盗汗,口腔炎,脱发等症乃至死亡。经查尿液发现,原来是汞(水银)中毒之故。

1954年法国将二磺二乙基锡用于疮疖与炎症病人,结果造成神经毒与中毒性脑炎及失明270人,死亡11人。

195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有1000余人患了白内障。

1960年英国与澳大利亚人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喘灵,喘息定气雾剂)时,由于使用过量,造成心律紊乱,心动过速而死亡3500余人。

1961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反应停”治孕妇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海豹样胎儿,他们缺臂少腿,手足直接与身体相连,而且大多还活着。另外,日本因长期使用抗疟药氯碘喹而酿成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

1966年在美国发现300多名妙龄少女患阴道腺癌,经调查发现,她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均曾用过人工合成的保胎药乙雌酚,这样便埋下了定时炸弹。还有一些人患肾孟癌或膀胱癌,是由于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之故。

1967年欧洲出现罕见的“肺高血压症”病人,主要表现为气促,胸痛与突然昏厥等,其原因是病人服用减肥药氨苯唑啉产生的毒副反应。

近些年来,我国药源性疾病也在不断发生。据主管部门正式宣布,在全国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余人死于药物毒副反应,竟为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上升趋势,这是多么触目惊心啊!它们的原因错综复杂。通常分成两类:一类是药理作用增强所致,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虽发生率高,但死亡率较低;另一类是异常反应,难以预测,虽发生率低,但死亡率却很高。为防患于未然,病人就诊时,需向医生说明有无过敏史与药物反应家族史,用药时要遵照医嘱,并密切观察,若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去医院治疗。

 

本世纪的十二次药物灾难

1.    使用了100年的毒药

医学界发现多宗儿童肢端疼痛怪病,症状为盗汗,手足发红并剧痛、口腔炎,脱发及烦燥不安,少数孩子不明不白地死亡。直到1947年名医华卡尼从病人尿液中发现大量的水银,才揭开了真相。水银用作药物已有100年的历史,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病、梅毒等。等到发现水银毒性,人类已经付出惨痛的代价。

2.    奇异的蓝色人

1890年一1940年,欧美各国发现有些病人变成了蓝色人,阳学照射皮肤呈蓝色,未照射到的部分则呈灰色。经过研究后证实是银在皮肤上导致的银质沉着症。几十年来药厂生产的银药物,被认为在皮肤及粘膜上有抗菌的作用,因此将硝酸银、弱蛋白银等药物用着局部消毒,药厂并声称安全无毒,直到目前,我们还在使用这种药物。

3.    头癣药中毒

本世纪20年代,儿童头癣特多,那时尚无抗霉菌的药物。皮肤学家用醋酸铊治疗。铊是最毒的金属之一,服后可引起脱发、呕吐、痉挛、瘫痪、昏迷甚至死亡。真相揭开后,受害者纷纷向法院提出控告。

4.    氨基比林灾害

1922年,欧美发现很多“粒细胞缺乏症”,对各种感染失去防卫的能力,容易发热,发炎。11年后,才从尸体中发现骨髓中毒,是服了氨基比林所致,此药已使用了40多年之久。

5.    减肥药灾害

1935年欧美国家突然出现大批白内障患者,尤其以肥胖的女性为多,失明者占1%,原来是服用一种减肥的二硝基酚,此药本来是一种炸药,后来发现能加强新陈代谢,减轻体重,且经实验认为“无毒安全”,以致爱美的女性纷纷服用,数量超过100万人,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6.    金盐中毒

20年代的肺结核被视为绝症,那时候出现了金盐特效药,费用昂贵,其实毫无效果,且有毒性,令病人发肤,肝脏损害,粒细胞缺乏等症状。

7.    女阴长出阳具

1950年美国的许多女孩的阴部像男性,阴蒂粗大似阳具,后经发现是孕妇服用了孕激素所致,其实此药对习惯性流产并无疗效。

8.    无毒变剧毒

1954年法国有一些疖疮病人头痛、呕吐、虚脱、失明,类似中毒性脑膜炎,中毒者2700人,其中1100人死亡,原来是服用了二碘二乙基锡。金属锡本身并无毒性,但与有机碘结合就产生了剧烈的毒性,且证明对疖疮全无疗效。

9.    药厂隐瞒毒性

50年代美国默利尔药厂推出降低血胆固醇的新药三苯乙醇,结果几十万人服用后不适,100多万人患白内障,经过研究,此药对动脉硬化并无效果,药厂在动物实验时已经发现有副作用,但他们隐瞒了公众,受到法律的制裁。

10.              本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

1961年,德国的三位医生报告,许多的孕妇生下没有手,脚的恐怖怪婴,很快发现是一种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所引起。德国卫生部立即发出命令,禁止出售此药。但在应用的六年间,德国已有8000个怪胎;其他17个国家受害,日本直到1963年才停用此药,引起1000年怪胎。幸好美国,瑞士等国家因此药临床实验数据不足而拒绝进口,才免受到这场药物性的大灾难。

11.              减肥药又出事

1967提欧洲中部出现罕见的“肺高血压症”,病人气促,胸痛,突然昏迷,经过调查,是病人服用了降低食欲的减肥药氨苯唑啉。

12. 少女阴道癌之谜

1966年至1969年,美国波士顿妇科医生发现有8名十多岁的少女患阴道癌,认为非常少见。经过调查,少女的母亲曾因先兆流产而服过已烯粉,以后又发现有91名少女阴道生癌,尽管母亲服药又隔了10-20年,通过科学的方法仍然找到了原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今各个药厂都加强了严格的临床实验,各国的医药部门对批准新药上市都极为小心。

 

警惕“药害”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1991年12月贵州省印江县防疫站为城区中小学生3600余人投服盐酸左旋咪驱虫药,其中90%以上的学生出现了不良反应,915人反应严重,住院治疗,2人死亡;1992年有11位牛皮癣患者服用乙双吗啉后,成为白血病和癌症患者而死亡;1993年广西南宁市10余名新生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4人死亡,究其根源,乃是滥用抗生素所致。

据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报告,近几年来在我国各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竟是几种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1990年我国有聋哑儿童182万多人,其中因滥用链霉素等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患儿就超过百万,且以每年2万~4万人的惊人速度“发展”。目前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治疗的病人多达250万人,其中约1/5因严重反应而备受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

新的医学模式下的观点认为;治疗不全是药物在起作用;用药的心理既因人而异,客观上也起作用。

 

哪些药物有致癌的危险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有致癌的可能。药物的致癌性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形式之一。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报道,注意到有些药物在长期使用后有致癌性。使用这些药物就得引起注意:

1.         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与亚硝酸盐(如腌制品)反应可生成亚硝酸,后者有致癌性。非那西丁现已淘汰,但有些复方解热止痛药中仍含有此成份,大量应用可能会诱发肾癌。保太松,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能造成白血病。

2.         激素:甲基睾丸素,去氢甲基睾丸酮,庚酸睾丸酮可能引起肝细胞癌。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康力龙等长期应用易诱发肝癌。枸椽酸氯米芬有造成卵巢癌的危险。雌激素如氯烯雌醚和乙烯雌酚,在妇女妊娠期给药可致女婴成年后育龄期产生阴道癌或宫颈癌的几率增高。在子宫切除并用雌激素治疗者,乳腺癌发生率增高。

3.         抗癌药:抗癌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癌,最应引起注意的是继发性白血病和继发性膀胱癌,诱发白血病的潜伏期随剂量增高而缩短。长期应用甲氨蝶呤、氟脲嘧啶有潜在的继发性肿瘤危险;服用环磷酰胺易引起膀胱癌;他莫昔芬使用两年以上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大。临床调查研究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抗癌药还有苯丁酸氮芥,盐酸氮芥,阿霉素。

4.         其他药物: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和息斯敏可促进黑色素瘤和纤维内瘤的生长。免疫制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使用后,其癌症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以淋巴瘤,皮肤肿瘤为多见。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孕妇长期应用可致所生的婴儿产生纤维母细胞瘤。常用药物氯霉素可致急性白血病。

 

抗生素滥用不得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医院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而外科学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95%,在住院患者中,抗生素应用率为79%,这一数据远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滥用抗生素最直接的危害是过量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等对耳蜗神经可造成损害,产生听力下降甚至永性耳聋。据调查,1990年中国有聋哑儿童182万多人,其中近百万的聋儿是因为滥用抗生素而造成,而这种态度势仍以每年2-4万人的速度增长。

滥用抗生素的另一种危害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人体内到处都有微生物存在,除了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外,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还是有益处的,它们在人体内会起到“警察”作用,及时消灭有害细菌。在健康人的体内,正常生理菌群占绝大多数,有害菌极少,形成了微生态的平衡。而过量的抗生素就像一名滥杀无辜的杀手,虽然打击了敏感的致病菌,但同时也杀死了那些有益菌群,于是耐药菌疯狂滋长,形成二次感染。这种病往往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

持续一年的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结果显示,中国病人的细菌耐药水平是全世界最强的。有专家预言,如果继续滥用抗生素,在21世纪,霍乱,肺结核将卷土重来,致人死地,而我们将没有抗生素可使用。

然而,尽管如此,抗生素在抗感染领域至今都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大量的感染急症,没有抗生素将有生命危险。因而正确使用抗生素,才是发挥抗生素的优势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