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启动顺序:全球汇率战一触即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14:12
全球汇率战一触即发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不论是美国、日本等传统的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最近都在频繁的干预汇率,干预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瑞士迈出了汇率干预的第一步,9月份瑞士央行做出一个令金融市场目瞪口呆的举动:设定了欧元兑瑞士法郎汇率1:1.2的下限,并做好了无限量购买外汇抛售本币的准备。此后,韩国、日本、巴西、新加坡等国纷纷加入了干预汇率的行列,汇率竞争性贬值的风险骤然放大。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11日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更把这一竞争推向高潮,一场“国际汇率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为什么诸多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点对汇率动起了手脚?这其中的原因环环相扣。

  首先,“货币战争”背后不可忽视的主导因素便是美元、欧元贬值。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为刺激疲弱的国内经济,纷纷启动了新一轮又一轮的定量宽松政策,由于近期有“二次探底”的风险,这一政策仍在继续。美联储推行QE3已变成大概率事件。如此密集的政策的结果就是美元汇率的不断走低。

  之后,在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的贬值的综合作用下,瑞士法郎、日元两大避险货币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货币就会相应大幅升值。以瑞士为例,欧元区危机的不断恶化促使投资者将资金转投向瑞郎避险,此前,瑞士央行旨在迫使瑞郎走软的种种措施均宣告失败,干预汇率实属无奈之举。

  汇率的上升会严重削弱本国的出口竞争力,这也是各国纷纷出手干预汇率的最直接原因。由于本次危机后,出口贸易成为世界各国恢复经济增长的命脉,而各国无法直接利用关税保护本国商品,货币贬值成为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挡箭牌。对于美欧等消费驱动型经济体而言,其复苏都不甚理想,总需求面临长期不足,因此开始重视出口这根救命稻草。对于对出口的依存度很高的亚洲国家更是如此,因而干预的意愿也较其他国家更强。

  比起汇率升值与贬值的较量,更令人担忧的是背后的利益博弈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全球范围的汇率战一旦开战,将是一场负和博弈,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一,汇率战的背后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单边主义,汇率战之后紧接着就是贸易战。特别是在全球总需求长期不足、供给相对过剩、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的情况下,如果各国重寻重商主义道路,不可避免会加剧供需失衡局面。从而以汇率工具作为平衡经济的手段,全球将可能出现“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局面。国家之间调整的实质其实是各国对于成本的分摊,一国通过压低汇率赢得的短期出口优势很快会被其他国家的类似政策抵消。而一些国家在无力干预汇率的情况下,很可能转而求助于贸易保护,并引发全球性的贸易战,使世界经济遭到更大伤害。

  第二,这场“战争”的影响力也远远不止在贸易层面上。全球汇率战愈演愈烈,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货币经纪商也可能会像2008年那样陷入困境而损失惨重。由于金融市场环环相扣,货币经纪商的损失又会进一步波及全球金融体系的其他领域,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新兴经济体受的伤害将更大。对新兴经济体而言,需要警惕的不仅仅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果美联储推出变相的Q E 3,将推动上游资产价格上涨,加剧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巨量资金将加速流向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率更高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保增长和反通胀的两难抉择。

  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调控,全球汇率必将出现竞争性贬值的局面。危机当前,合作是度过难关的唯一途径。10月23日,G20成员率先表率,就汇率问题达成共识,承诺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根据各自情况采取措施促进实现经常账户平衡。

  鉴于当前情况,人民币面临的压力更加复杂化。一方面,中国坚决否定美国所言的人民币被低估;另一方面,以防被G20围攻,人民币又有升值的冲动。因此,自10月19日人民币针对美国《汇率改革法案》的短暂报复性贬值后,恢复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经下降516个基点,从6.37进入6.32的区间。长期看来,人民币汇率将避免大幅度的变动,但会在特定事件背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升值或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