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收入和净利润的差别:露水收集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4:32:48


沙漠中的甲虫如何在如此干燥的环境中获取水源吗?其实非常简单,它们每天清晨会爬上沙丘顶部,利用身体与空气的温差,让雾气在其外壳表面形成露水来饮用。

设计师受此启发,设计了这个碗状露水收集器。光滑的金属顶面和带有波浪纹的侧面能够更加轻易地“捕获”空气的小水滴,增大接触面积,以获得更多的露水。在曲面和储水罐之间还设计有一道“Y”字形的槽,目的是过滤空气中的沙尘,保证水质的清澈。另外这款露水收集器倒放过来还可以当做盆子来使用。


有了这款露水收集器无论是在野外探险求生,还是世界上的缺水地区都能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建议联合国和发达国家大量采购来配发到一些贫瘠缺水的国家...

相关资讯
(一)
以色列工学院建筑与房屋规划系研究生约瑟夫·科里和埃亚勒·马勒卡的发明叫“水空气”(WatAir),用一块块板材做成倒金字塔形,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从空气中收集露水并转化为淡水。
这项发明的灵感来自树叶收集露水的特性,一套面积为315平方英尺的设备每天可从空气中提取至少48升淡水。如果采集器的数量够多,即使在偏远和受到污染的地区也能每天无限量供应淡水。
科里表示,WatAir的底座较小,因此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容易安装。其竖式斜构件设计利用重力扩大了采集面。板材可弯曲,不用时便于折叠,并可提供避雨遮阳和儿童玩耍的场所。
(二)
架设收集露水的金属网。用细铁丝编成直径约1米的漏斗形金属网(粗铁丝做经线、细铁丝做纬线),用木棍支起金属网,漏斗下面放水桶。为增加露水收集量,大金属网内可加小金属网或把细铁丝编成松针状放在金属网内。铁丝网的形状可大可小,细铁丝松树针的数量也可多可少,露水凝结汇聚流入水桶。该装置可安放在背阴通风处或通过试验找到露水最多处。集水量与装置的结构、空气含水量有关。露水是自然界普遍现象,即使在沙漠里也有露水,许多沙漠生物靠露水生存。降露量对生态环境和植被的意义相当重要,据测量每平米草地一夜露水量达100-300克。上述设置是立体收集露水,采集量要大得多。
(三)
从土壤里获取蒸馏水。在国外沙漠、荒漠探险和野外工作者曾使用一种从土壤里获取净水的装置维持生命。这是野外生存获取饮用净水的有效方法:在向阳潮湿地方,挖一个深和直径各半米(尺寸可大可小)的漏斗状坑,在土坑底部放一个盛水容器,在土坑上面铺上透明无毒塑料布,塑料布四周压住,在塑料布中央放块小石子,使塑料布中心凹下。在阳光照射下,土壤水分蒸发,遇塑料布底面会凝结成水珠,从凹陷处滴落到盛水容器里,成为净化饮用水。集水量与装置的尺寸、土壤含水量、日照等因素有关。实际上,干旱缺水地区的土壤里仍然含有许多水,在潮湿地方,有苦咸水的地方,土壤含水量更高。该装置的成本低于3元人民币,可以普遍推广。
(四)
通过植物。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一种极为简便的取水方法:首先用一个塑料袋套在树枝上,将袋口扎紧。因为温差的原因,树中会蒸发出水分,等到水分越来多后,就可以取下来饮用。
(五)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兰克·赫伯特,在他的名著《沙丘》中设想了生活在沙漠中的弗力曼人使用水分捕集器(Moisture Traps)和收集器从空气中收集水分。现在《Science Daily》报道,德国Fraunhofer学院的研究人员和Logos Innovationen公司的合作者,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空气中的湿气自动的转变成可饮用水。处理流程的原理是:吸湿性盐水(一种含盐分的溶液可以吸收湿气)——进入到一个塔式结构的单元,吸收空气的水分——然后吸入到距离地面几米高的水槽中——用太阳能加热盐水,它将被吸收的水分不断稀释——不含盐的水蒸汽通过管道收集起来。
(六)

能“搜水”和“降温”的小屋

这座小屋还可以把热空气吸到地下,降温后进入室内。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是复杂的,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有的地方则异常干旱和缺水。当森林逐渐褪去,当风沙来袭,面对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怎样才能舒适地生活?
在匹兹堡和迪拜都有业务的美国设计师罗伯特·费里坚信,沙漠里也可以过得逍遥自在。他设计了一座适合一家五口人居住、总面积达3200平方英尺(297平方米)的复式建筑,这座房屋首先可以在沙漠干旱环境中尽可能吸收水分。据悉,沙漠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其实比很多人认为的要多。
费里在他设计的房屋外安装了两架专门负责从空气中收集水分的装置,水分通过金属冷凝管经过压缩和过滤后储入水箱。两架这样的“搜水器”就可以为五口人的日常饮用和洗澡提供足够的洁净水。
这座房屋还能在酷暑中给居住者带来清凉。在沙漠中最热的时候,一台功能强劲的风扇会将大量的热空气吸入地下一个温度常年保持在10到15摄氏度的密封室,热空气在降温后又通过室内地板的风口流通到整座建筑。此外,屋顶铺设的24个能自动调整方向正对太阳的电池板以及两架风车负责为整座建筑提供电力。
(七)
在一个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即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如声波都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南方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这也是对非洲的“祈雨舞”做出了一个有趣的科学解释,祈雨舞曾一度被视为迷信。
http://wenku.baidu.com/view/bf0c761aff00bed5b9f31dd2.html
(八)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的带领下,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准备建造了一座由水做的大楼。这座大楼预计将于2008年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展览会上正式向世人亮相。

在这座由水建成的大楼中,所有的墙壁都将会是用水幕做成的,这些水幕上不但可以显示图象或者信息,还可以感应到某个不断靠近的物体,并自动拉开水幕以便让其通过。

根据设计,大楼的中部有一个亭子,亭子的顶部盖有一层薄薄的水,这些水在巨型活塞的推动下可以上下浮沉。在大楼关闭后,屋顶还会从16英尺的高处忽然之间降至地面,这栋5400平方英尺的建筑在顷刻间消失不见。这座水亭的正面看起来像一个非常巨大的显示屏,可以显示文本、信件以及互动图案。麻省理工大学设计实验室的主任威廉姆-米歇尔称:“你可以向水墙上扔一个球,当球划过水面时,会激起一个大圆圈。”

“数字水”的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大学提出来的,并在意大利都灵由一家建筑公司、一家英国工程公司和法国园境师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设计出的。有研究人员表示,这个亭子向人们展示了“数字水”可能即将成为一种新型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