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植绿风云剧照:《太上感应篇》讲解二三(净空法师主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23:48

《太上感应篇》讲解二三(净空法师主讲)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应篇﹝第一六八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68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天有一位同学问到,临命终时如果观音菩萨来接引,可不可以跟他去?这一桩事情关系重大。一个念佛人,如果一心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没有来,观音菩萨来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在平时,我们对于观音、弥陀都有很深厚的信心,那就没有问题。如果平常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对于观音菩萨比较淡薄,临终观音菩萨来接引,未必可靠。如果一生当中都是念观世音菩萨,回向发愿求生净土,临终观音菩萨来接引,决定不错。所以这个问题,在乎我们自己修行人的本份,我们是以哪一部经、哪一尊佛菩萨为根本的依靠。所以通常往生品位高的,临终的时候都会见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如同经上所说的,还有诸佛菩萨,也有声闻大众,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这个疑问就可以断除了。所以临终决定要得阿弥陀佛,这个是最稳当的;平常我们念佛,都是念阿弥陀佛,祈求阿弥陀佛的加持。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遇到有一位同修,他写了一个纸条给我:虽然学佛多年,所遭遇的环境非常恶劣,苦不堪言。回到新加坡,也遇到同修跟我讲类似的这些遭遇,我想这样遭遇的人,不只一、两个,在社会上非常之多。于是对于佛法的修学,消灾免难,转变业力,生起疑惑。这桩事情,我在早年讲经,为什么首先劝同学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道理就在此地。许许多多人实在是不明究理,以为自己学佛学得不错,以为自己很善良,能够持戒,每天诵经念佛,为什么不能转业报?时间久了,疑虑重重,对佛法、对经典丧失信心。这种情形自古以来就很多,现在社会更多,不但在家学佛有,出家学佛的也不少。所以我们想到这桩事情,就想到《俞净意遇灶神记》,想到这一篇文字里面所说的,他们一切遭遇跟俞净意先生没有两样。所以这一篇文章很值得大家做参考,也值得我们自己反省检点。

我们自己的业障有没有消除,我们自己现前在这个世间是不是都能够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如果做不到,原因究竟在哪里?要把它找出来。《俞净意遇灶神记》这一篇是我们最好的指引。他也自以为是个老实人,自以为是个善人,可是他的环境一年不如一年,非常艰苦。他求灶神,写上疏文,求灶神帮他转呈给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叙说他自己生平读书积行,所谓积功累德,为什么功名不能成就、妻子不全、衣食不继,遭这样凄惨的果报?年年干。这一天真的灶神化身示现了,腊月三十敲他的门,进来之后,看到一位老先生,这个老先生说我对你们家的事情知道已经很久了,这个人是灶神化身。他说你的意恶太重,专务虚名,你搞的都不是真的,假的。古时候读书人惜字纸,这是对于圣贤人的一种尊敬。字,是智慧、学问、经验传达的工具,古时候「文以载道」,所以对于字纸不可以轻易糟蹋,路上遇到字纸,都要捡起来焚化。俞净意是个读书人,当然提倡,路上遇到字纸,他也会捡起来焚化,可是他自己家里面,还是拿着这些写字的纸去糊窗、擦桌子。口里面说不要污秽字纸,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只是在外面表面做给人看看而已;没有人看见,完全没有在意,这有什么用处!这是做表面功夫,没有真心去做到。

灶神又跟他讲,譬如放生,放生你是因人成事,有人提倡放生,跟到后面一起去;没有人提倡,你不会发心,你不会主动去做,所以说你的那个慈悲的念头,并没有真正发出来。再说口过,这就非常严重了。他是读书人,很聪明,很会说话,而且说话非常刻薄,常常取笑于人,事后他也知道自己有失厚道。换句话说,还有这么一点良心,所以灶神来劝他,这个毛病习气改不了,喜欢说别人过失,还自己以为自己很老成,很厚道,他说你这是自欺欺人。这是说出他的过失,你全都是假的,没有一处是真的,所以你在没有人见到的时候,你的贪念、淫念、嫉妒念、偏激念、贡高我慢念、希望将来的念头、报恩报仇的念头,你的妄念太多太多了,这些都是属于恶意,你的心里面是这种东西。这种念头不改掉,他说你逃祸都来不及,你到哪里去求福?总结你生平善言善行全是假的,全是敷衍塞责,没有一桩事情是真实的,你还想求老天爷给你好的报应,哪有这种道理!

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是不是真的善?这几天我特别劝大家,这个话我讲了很多很多次,心善、念头善、行善才能转业报。绝对不是说行为表面上做出来那个善,你的心不善、念头不善,这个心跟念头是意恶,你不能从这上根本改变过来,你求消灾、求福报,决定得不到。所以人要真干,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从根本修,我们有没有从根本改?真正的根本,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天天去培养,起心动念都与这十个字相应,那你就是从根本修了。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全是虚假的,全是自欺欺人,你不遭难,谁遭难?所以灶神教导俞先生,从今之后,你的贪念、淫念、客气、妄想种种杂念,你要克服自己,你要认真努力把它改掉。人会责备别人,自己一身过失不知道,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这个话说得好。你见到别人的过失,你自己已经往下坠落了,左是下降;右是往上升,左是往下堕落,你自己已经往下堕落了。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能大师,你看看他自己叙说的。他跟神会的一番谈话,他坦诚跟神会讲,「我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这是六祖说的。人家一生成就道业,真正原因在哪里?就是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见自己过就是开悟,你要不知道自己过失,你怎么能改过?改过是真功夫,真修行。

所以灶神劝俞净意,从今往后,只向一个善这一边努力行去,尽心尽力行善事,善事是成就别人的好事,绝不障碍别人的善事。尽心尽力行善,决不求果报,决不求虚名,不管事情大小,老老实实去做,耐心的去做;没有力量去做,也要有随喜功德,见到的时候也能生欢喜心,也要能有几句赞叹。要有长远心,不能够懈怠,不能够懒惰,不能够自欺。你果然能够这样去做,将来一定有不可思议的善果。他听了以后,他深受感动,认真反省检点,知道自己一身的毛病。从此之后,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他都觉得天地鬼神在看着他,所以念头真的转过来,真干!

我们一般人求佛、求菩萨,佛菩萨为什么不来?这个道理很简单,佛菩萨对你了解得很透彻,来了劝你你也不肯干,所以佛菩萨不来。俞净意为什么感动灶神爷来了?灶神爷知道这个人良心没昧,虽然做很多错事,还是有一点良心,还是有救,灶神来点化他。我们想想,我们不如俞净意,俞净意能回头,我们回不了头;纵然佛菩萨来了,我们还照样欺骗佛菩萨,照样干坏事。这要到什么时候佛菩萨来救你?一定自己堕阿鼻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罪报,罪报受完之后,从地狱出来,什么时候自己良心发现真想改了,佛菩萨就来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诸佛菩萨真正的大慈大悲,只要我真想改,他就来了。我还没有意思真的想改,佛菩萨不会来,神明也不会来。

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真的想消灾免难?真的想改过自新?真想干,《俞净意遇灶神记》对我们现前业障习气深重的人,就把它当作早晚课来用功夫。早晚课不必念经念咒,你就念念这篇文字,念完之后认真反省检点就好。自己有一个纯善之心,学佛才能成就。如果心恶意恶,身口那一点善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最重要的是心善意善,心善意善才能够往生净土。西方净土佛给我们介绍得很多,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讲心善跟意善,身口是下善。何况我们今天连身口都不善,坏透了!这样的人念佛还能往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一生当中,希求永脱轮回,亲近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学做上善之人,这个样子念佛回向求生,就决定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六九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69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我在澳洲,一位天主教的神父告诉我,过去这一个世纪,这一个大世纪,我们认真的反省,知道有许多事情做错了,招致种种灾难与不幸,希望在下一个世纪,底下的一个一千年,我们能将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真正的觉悟。一般宗教真正修行人,几乎都有同样不同程度的觉悟,这是好现象;中国古人所讲的否极泰来,苦尽甘来,人在大劫难当中有所省悟。我们学佛,得到佛菩萨的教诲,每个人受益浅深大小不一样,这个原因在哪里?是我们对于信仰的程度,奉行的程度不相同,所造成的结果,但是比一般人总是容易觉悟。在这个灾难频传的时代里,实实在在说我们要从自己改过自新,不论别人,从自己本身做起,不再做错事了,不再做坏事了,要克服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四弘誓愿教我们,发心之后第一个是断烦恼,烦恼习气要不断,我们的「信愿行」都不能落实,「信愿行」全是假的。

最近有几位同学去受菩萨戒,在家菩萨戒;出家的同学,三坛大戒都受过。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破戒?我们有没有犯戒?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像不像一个菩萨?这是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的。戒受了做不到,不要说戒律了,佛菩萨教诲我们做人基本的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从净业三福里面去看,必须具足十善才能受三皈,具足三皈才能受戒,我们今天三福,第一福都没有,第二、第三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了凡四训》,俞净意这个灶神所说的,你没有做这些事情,你是没有遇到缘。平常你还有没有这个念头?大乘戒里面,起心动念就破戒了,就犯戒了,不必等有行为。口业,可以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有意无意,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哪一天不造?念头里面贪瞋痴慢。我们不说别人,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我从自己本身改起,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我自己改过都来不及了,我哪有时间去看别人过失。人家之所以能够修行证果,就凭这一种心态。

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也听经,也闻法,也修行,还落得今天这个地步,而且每况愈下,自己想一想,我该不该堕畜生?该不该堕饿鬼?该不该堕地狱?不必问别人,凭着良心去反省检点就明了了。了凡先生劝人发三种心,第一个发耻心,知耻。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说老实话,不知耻。什么是不知耻?我不如别人就是耻辱;什么人?诸佛菩萨。无量劫前我们跟他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修行证果,我今天还落到如此地步,这是大耻辱。今天还不知道痛改前非,孔夫子告诉我们「知耻近乎勇」,那个勇就是佛家讲的精进,唯有知耻的人,才能够发愤勇猛精进。我们这一生披着袈裟,将来堕三恶道,还有哪一个耻辱比这个更严重的?

第二个要有畏心,畏惧。天地鬼神确实是有,不是骗人的,不是迷信。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人只有自欺,欺不了天地鬼神。我们什么时候才觉悟?什么时候才回头?在这个大时代里头,能照顾自己就会有成就,不要去管别人的,六祖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要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世间人之善恶,你是白痴。白痴哪里会成就?不见世间过是见如不见,决不把别人过失放在自己心里头,这个叫不见,他真有智慧。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面,这大错特错了,这是把别人的过失拿来做自己的过失,你说这个人愚痴不愚痴!还有一等人,还怕自己罪孽造得少,过失不够多,到处打听别人的过失。古德告诉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所以修行人,真正修行人,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这个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不要知道,知道增长你自己的烦恼执着,增长你自己的业习,业障习气,何必要干这种事情!

我学佛四十八年,我的长处就是知道事情太少了。我不但不打听别人的事情,你们常常跟我接触的,稍微留意一点你就了解,多少人跟我见面,我从来没有问过他「你姓什么」?「你名字叫什么」?更不可能问他,「你住在哪里」?「电话号码多少」?绝对没有。只有别人找我,我从来没找过人,我认为这个与我没有关系,我不需要知道,绝对不打听别人的事情。有人来跟我说别人的是非,我立刻制止。为什么?我不想听。所以有人说「法师,有人说你的坏话」,我说「好了,到此为止,我知道了,别再说了」。为什么?说我的人都是认识的人,我希望保持我们最初认识最好的印象,不要把形象搞坏了,我心目当中人人都是善人,所谓说是非不高兴,那是他一时的误会,我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所以我的生活很自在,很幸福,很美满。幸福是自己找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你的心善,善的标准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善!我天天在这上下功夫,天天在这上努力精进。众生的事情,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我就做得很圆满了,问心无愧了。他听不听是他的事情,他懂不懂是他的事情,他能不能做也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不能过问。诸佛菩萨都不过问,我又何必多事!念头善,念圣人的教诲,每天读经念圣人的教诲,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行善!天天有这三善,时时有这三善,我们前途一片光明,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菩萨们,对得起祖师大德,也对得起一切众生。灾难不足以畏惧,生死不可怕,舍身受身,换一件衣服而已,愈换愈好,愈换愈庄严,都在自己,要知道与任何人都不相干。

了凡先生第三教给我们要发勇心,勇猛改过。耻心是真心忏悔,勇心是真正改过,唯有忏悔才知道改过,才真正肯干。他说得很好,世间读书人不能够希圣希贤,学佛人不能够成佛作祖,缺乏这三种心。所以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诸佛菩萨无我。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无不是恒顺众生,绝对不是以我为中心,是以一切众生为中心,不是叫众生随顺我,是我顺众生。在恒顺随喜当中成就功德,成就什么功德?戒定慧。恒顺,如理如法,成就戒学;恒顺,能够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不受污染,定学;顺境善缘不起贪爱,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在一切境界当中,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定学,这叫禅定。禅定不是面壁,不是盘腿打坐。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楚明了,通达无碍,慧学。这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这种修学的方式,诸位仔细看,《华严经》末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行愿品》这两愿的落实。大乘菩萨怎样修行成佛的?人家戒定慧三学,没有离开社会,没有离开人群,没有离开大众。他为什么能成就?他有耻心,他知耻;他有畏敬,他有勇猛精进,所以他成就了。我们今天读到这些教诲,明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做伤害任何众生的事情,一定要回头,一定要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才能够消除眼前的劫难。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外国古老的预言不可靠,你要这样想法你就错了。我们不看预言,看人心,看造作,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必定有恶报,这是真理,永恒不变的。业报里面,有共业,有别业,我们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好好认真修学,共业里头有别业。当然能够有缘份去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这是自利利他,功德更殊胜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太上感应篇﹝第一七0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7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七十九节: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看这四句。这也是很缺德的事情,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很容易违犯。『规模』就是今天讲的制度、讲的规矩,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人是一个群居的动物,大家在一起生活,就一定要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乱了。团体愈大,当然这规矩就多,也要严格。我们是团体当中一分子,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破坏规矩的就是现在所谓的特权阶级,自己以为自己有特权,可以不遵照规矩来办事,这个错了。团体的兴旺,社会的安危,都是这一些法令规章在保护。一个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定非常尊重制度,遵守规矩,决定不敢紊乱;紊乱不但你破坏这个团体,这个批注里面讲,实实在在是伤天理、坏良心。我们听了这个话,哪有这么严重?细细思惟确实如此。你做一个不好的榜样,你能够用特权,别人也能用,于是国家法令规章虽然有,不能执行。团体虽然订得有规矩,我们寺院里面有「常住公约」,如果大家不能够遵守,这个规矩、规约等于一张废纸,这个团体哪有不乱的道理!我们要能想到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特别是佛门,我们遵守戒律,遵守规章,就是尊重佛法,就是尊重社会,尊重一切众生。理与事都必须通达明了,决定不敢违越,岂敢破坏!

这些事,实在讲古今中外都有,这是人类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个心理从哪里生的?从骄慢生的,骄傲!我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这个事情我可以做,别人不能做;别人要守规矩,我可以不守规矩,从骄慢心生的,极重的烦恼。没有智慧的人,没有受过好教养的人,贪瞋痴慢不但伏不住,实在讲天天在增长。他也习以为常,不知道改过,纵然天天读圣贤书,甚至于天天有机缘闻佛法,听到圣人教诲,他已经养成习惯了,已经养成习气了,谚语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不是本性,他养成习性,习性时间久了,也不容易改掉。也因为这个事实,所以古人垂训教学要从孩童教起,好教!中国的圣人更是了不起,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开始教育她的小孩了。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纯正,情绪要温和,举止要安详,影响胎儿,所以从胎教始。

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这个好象太过分了,作父母只顾自己,不顾下一代,这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于国家民族不负责任,对一切众生的福祉不负责任,不负责任就造罪业。所以今天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灾难,天灾人祸,追溯其原因,就是不负责任造罪业所感得的果报。虽然佛菩萨慈悲,《无量寿经》上讲的几句话,「先人不善,不识道德」,先人是长辈、前辈,他们没有教我们,我们怎么会懂得?像我这个年龄还受了几年教育,不多!二、三年而已。以后就遇到日本人侵略中国,八年抗战这个期间流离失所。我们很小离开家庭,跟着学校,不错,学校的老师好。那个时候的老师跟现在作老师的人不一样,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恩德,永远不忘。老师代替了父母,这个样子常常听老师教导,懂得一点道理,这个根是从这里扎下来的。像这样的好老师,把学生当作儿女看待,认真负责的教养,现在也遇不到了。实在说有这种热心慈悲的老师,学生也找不到,世风日下。

所以我跟李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李老师就常常感慨,他真的是想传道,没有人接受,没有人真正肯学,没有人依教奉行;不能够依教奉行,佛菩萨来了也没有办法教。你所爱的,你所喜欢的,不过是表面上一点常识而已,喜欢听,喜欢说,你做不到,你也不愿意做,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换句话说,你还是造轮回业,你还是免不了三途果报。这个叫真正善知识看到寒心,善知识慈悲不能不教,总希望听众当中有一、两个觉悟的,如果你说有很多人觉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十万人当中,有一个觉悟就了不起,这个善知识到这个世间来,就算没有白来了。所以我们看古今中外,大善知识传道,一生能得一个继承的人,就非常满意了。一生遇不到一个传人,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一个。

我们如果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六道轮回生死之可怕,了凡先生讲「畏心」,造作一切恶业,恶报的可怖,我们就不敢了。这些果报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你头脑冷静一点,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看别人的苦报,想想他是什么业因造成的,我有没有造这个业?我将来会不会受他同样的果报?看看地狱,看看饿鬼,看看畜生。所以古时候每一个县城都有个城隍庙,城隍庙里面都塑造地狱变相图,它的教育意义非常之大,让你看看地狱里这些状况,告诉你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报,不是吓唬人的,是教人去反省,这个是事实,不是想象。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改造心理做起,现在人讲的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有三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地藏三经。大乘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常常读诵,明了业因果报的道理,你自然就能够肯定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决定得不善的果报,让我们在这里头回头,务必要心善、念善、行为善,先做一个善人。

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第一步是教你能够保住人身,不堕恶道,把堕恶道的业因统统戒除。太上这一大段,你看他讲的善不多,讲的恶比善要多两倍,为什么?用心我们很清楚、很明了,希望我们不要堕恶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选择出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么?续佛慧命,维持发展如来家业,我们为这个。出家之后我们做到了没有?我是个好人,心也好,念头也好,行为也好,我出家了,我没有认真去做续佛慧命,去显扬如来家业,我已经就有罪过了。我们举个简单例子,譬如说你被任命为一个学校校长,你心也很善,念头很善,行为也很善,没有一点缺点,可是你没有教学,你没有为学生聘请好老师,让学生天天荒芜功课,你不能说「我很善良,我没有过失」,你没有尽到你的职责,那就是你的过失。这个道理不难懂,大家都能够理解。

我们今天穿上这个衣服,衣食住行接受善信的四事供养,我们做了些什么?如果没有认真努力去做,我们穿这套衣服骗取善信的供养,这在佛法讲「盗戒」,我们是盗心,我们假借佛菩萨的幌子,欺骗一切众生,没有把自己本份事情做好,还要破坏规矩,还有嫉妒障碍,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愚痴。为什么愚痴?贪瞋痴慢的烦恼太重了,自私自利的念头太深了,念念总是想压过别人,念念总是希望享受特权阶级,不知道这个念头是罪,正是《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要是发展到行为上,那罪就更重了。我们这一生还求得度,求了生死,出三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希求是个梦想,怎么能实现?如果真的要使我们的愿望成真,没有别的,唯有依教奉行,圣贤的教诲天天要读,思惟经义,这里面精要的义理付诸实施,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守规矩,要成人之美,一定要爱惜器物,希望人人都能够享受到。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我们前途是光明的;如果违犯,眼前图一点痛快,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我们要记住的,要认真好好的去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

太上感应篇﹝第一七一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71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有一些同学提出疑问,来问造像的意义,我想这个问题是许许多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尤其是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佛教的弘传衰微了,社会广大群众对于佛教产生疑惑,误以为佛教是个多神教、泛神教,凡是属于这一类的,都是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崇敬一个真神,好象佛教里面什么都拜,牛鬼蛇神,数量繁多,造成许许多多人的误会。其实佛教里面没有神,也没有仙,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个我们要懂得,佛教在很久之前,教学的手段就走上艺术化。现在世间许许多多的学术都讲求艺术,生活的艺术,教育的艺术,学习的艺术,甚至商业的艺术,工业的艺术,乃至于打仗,用兵的艺术。实在说最早走向艺术化教学是佛陀教育,造像是艺术里面的一种,在整个佛法里面,不仅是造像,美术、音乐、绘画、雕塑,乃至于建筑,都展现出高度艺术教育,可惜晚近没有人讲解,没有人懂得了。如果你要是了解,你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智慧,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方式、手法,没有不佩服得五体投地,造像是属于里面的一种,也是重要的一种。

平常我们在许多公共场合里面,常常看到名人的格言,他们的教诲提示大家,写几个字悬挂在那个地方。我也曾经写过,人家来找我,我给他写「清净、平等、慈悲」,或者佛经里面的几句话,或者是世间圣人的几句格言,我们写在那里,悬挂在那个地方,让人家一看提醒自己,我们要向古圣先贤学习。我们写慈悲博爱这四个字,大家看了很欢喜。可是佛家更进一步,把慈悲博爱塑成一个形像,让你更有具体的感觉,比那几个字的用意要深。所以佛家用地藏菩萨,造地藏菩萨这个形像,代表的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地藏代表孝亲尊师,让你看到这个像,你就晓得我要学地藏孝行,学地藏的好学,尊师重道,这个像是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详细的说明,这是一个课程,他代表这个课程,课程有《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地藏十轮经》,有《占察善恶业报经》,专门讲这桩事情。经典的课程要学习,至少要半年的时间,让你一看到这个形像,你对这全部课程的内容、教诲,在自己内心油然而生,比我们写几个字给人感触更为深刻,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不是神,他是表法,代表这个法门。

以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仁慈博爱,把我们的真诚爱心推广到虚空法界,爱一切众生就像爱自己一样,自他不二。说明这一个事理的也有三部经,观音菩萨代表的这三部经,都不是独立的,附属在大经之中。第一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对善财童子的教诲,这一大段的经文在善财五十三参,这是一个单元。第二个单元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楞严经》有十卷,第六卷观音菩萨向世尊报告,也是向大众说明他自己怎样修行证果的,如何修慈悲心,如何将慈悲心扩大,到爱护一切众生。第三部经在《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个单元完全叙说仁慈博爱,落实在各个不同的社会,落实在各个不同的族群,教导我们怎样去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现千手千眼,我们经验当中知道,我们两只手很方便,如果手一大堆,你说多不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是表法的,不要认为观音菩萨真的有一千只手,那你就完全错了。千手是表双手万能,千眼是表观察入微,众生苦难,极其微细的地方,他都看得很清楚,眼到手到,看到之后,没有不帮助,没有不伸手援助的,表这个意思。我们看到这个像就要想到,见到一切众生苦难,我们要勇于协助,这个造像的功德就殊胜,不可思议。

再如文殊菩萨表智慧,表理智,也就是说孝敬、仁慈、博爱,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感情就有许多流弊产生;他是理智,不是感情的。世间凡人感情做主宰,变化太大了。现在社会的婚姻跟古时候就不一样,古时候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结合,父母考虑的深远,不是感情用事,是考虑到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想得很周到,所以离婚率很低,在古时候很少听说有离婚的。为什么?理性的结合,不是感情的。现代人是感情的结合,没有理性,早晨结婚,晚上就离婚,这成什么话!你就晓得感情跟理智差别太大了。所以过去不是感情,是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共同的努力方向,这样结合叫志同道合,不是感情,感情变化就太大太大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爱要基于理性,不是感情冲动,文殊菩萨代表这个意思。普贤菩萨代表落实、实践。所以整个佛法不外乎孝亲、尊师、仁慈、博爱、理智,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你的工作里面,在你日常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之间,大乘佛法用这四大菩萨来做代表。

这几天还有从大陆来到此地参学的同学,来问我他家里供养的佛像还没有开光,要不要请法师来开光?开光是什么意思?开光真正的意思,就是这一尊造像造好了,我们启用,启用一定要把造像的意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开光。然后你见到这尊像,你自己自性的光明就显露了,是佛像替我们开光,不是人给佛像开光。这法师给佛像开光,佛像就灵了;不给他开光,佛像就不灵了。那我问你,你拜那个佛像干什么?你拜法师就好了,法师叫他灵他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法师的本事超过那个神像了。怎么会这么愚痴!所以你供养这个佛像,佛像是时时刻刻开启你自性的光明。你家里供地藏菩萨,你见到地藏菩萨,就想到我要孝顺父母,我要尊敬师长,这个念头一生就是光明。见到观音菩萨,我就晓得我要以慈悲、以爱心对一切众生,见到像心里就生起来,这叫做开光。

所以佛菩萨形像有那么多,就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无量无边,每一个造像代表性德里面的一种,所以它不是多神教,不是泛神教,它是教学的工具。纵然不懂这个意思,见到佛像有没有好处?也有好处,在他内心深处,种下了佛菩萨形像的种子,这个种子是好种子,不是坏种子,以后遇到缘,听到别人一说明,他就会觉悟了,知道造像有这么多的教育意义在其中。所以不是把它当神明看待,那就错了!现在一般人不了解这些道理,所以佛教变成宗教了,佛教它原本不是宗教,它是教育。你说变成宗教多么可悲!把佛菩萨形像当作神明去膜拜,这叫迷信。

在佛门里面有礼拜,有仪式,那些仪式全是教育的意义,都是表法的。佛菩萨形像面前这个供养具,陈设的这些器具,我们一定有香,香表什么?香表信香,表戒定慧,戒香、定香、慧香,香能够悦人身心。佛菩萨教导我们,什么能叫我们身心最快乐?戒定慧,所以这一炷香是代表戒定慧的。我们看到了、闻到了,就要想到我要修戒、修定、修慧,是这么个意思。不是佛菩萨要闻,都搞错了。供一杯水,也不是他要喝。水表什么?水表我们的心,看到水,要像水一样清净没有污染,像水一样平等不起波浪,让我们看到在这里头学习。我们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里面贪瞋痴慢,那是染污,所以供养不能供茶,要供水。茶有颜色,被污染了,供茶那就等于供贪瞋痴,所以不能供茶,要供清水。它是表法的,都是让我们自己看的,看到之后立刻觉悟,我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怎么用心?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供花,花代表因,开花之后就结果,花好果就好,花好是种善因,你将来就得善果。没有一样不是提醒你。供灯烛,灯烛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今天一般人讲的牺牲奉献,表这个意思。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有一部经叫《造像功德经》,造这个佛像有什么功德?功德无量无边,你帮助多少人开智慧,你提醒多少人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落实。落实就是真干,普贤菩萨代表真干。所以它是教学的工具,功德之殊胜,没有其它东西能够比。人常存此心,连世间算命看相的人都懂得,相随心转。你常常看佛像,常常看菩萨像,佛像是智慧的相,慈悲的相,所以人说喜欢造佛像的人,将来他得的果报,自己身相庄严,这个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常常看佛像,常常存好心,孝心、敬心、慈悲心、智慧心是好心,他的相怎么会不好!相貌会转,身体体质也会转,这是说造像功德不可思议,造像无比的殊胜,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

今年我们的温馨晚会,为世界和平祈祷。我们大概有一千人,三十一号晚上八点钟开始,到元旦早晨八点钟,十二个小时。我们和平祈祷就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九个宗教都在一起,所以观音菩萨这个像,我们不方便悬挂,不方便在那里供养,九大宗教在一起祈祷。我们想了一个什么方法?我们印观世音菩萨小佛卡,卡片,每个人手上可以拿一张,这个方法好。佛像的背后,就印今年九大宗教联合祈祷的那个图案,非常好的纪念。同修们要我选观音菩萨的像,他们拿了两本画册来给我,我看了一看都不适合,决定采取我们居士林四楼千手观音。所以昨天我们去照了几张,我们把它洗出来之后,印成小佛卡。今天赶快把它洗出来,马上就去印,我们印个一万张放在那个地方,什么人喜欢自己拿,不可以送给人结缘,因为有很多其它教徒,不可以拉人家信徒,我们和睦相处,我们只有建树,决定没有破坏。所以一定要懂得造像的意义,造像的功德,造像无比的殊胜,这里面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佛法无论哪一种的形像,都是启发人真实智慧,帮助人觉悟,帮助人转迷为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段。

太上感应篇﹝第一七二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72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门当中许多道场总是劝人布施供养,当然对于已经入佛法的人来说,他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是一桩好事情,可是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总以为这是佛教出家人敛财的一种手段,所以他们有很深的反感。到底应不应该劝人布施?我们看看印度教,印度教在他们经典里面,他说布施要出于真心,不要求回报,而且要懂得「适人、适时、适地」,这叫做纯净布施,跟我们佛法讲的非常接近;尤其是适合人,适合时节因缘,适合处所,这讲的契机。基督教里面说「施比受更有福」。哪一个宗教都劝人施舍,伊斯兰教也说得非常好,「如果你们公开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能够秘密的施舍,那就更好了」。公开施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你做了好事,秘密是你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积阴德比积阳德果报要殊胜。阳德是什么?你做的好事别人知道了,阴德是你暗中做好事别人不知道,这个果报就更殊胜了。

果报是决定有,但是我们决定不希求果报。佛家讲功德跟福德,《金刚经》上有一句经文,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修一切善,福德跟功德都是修一切善,福德跟功德差别在哪里?如果着相就是福德,离相就是功德,所以说「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是功德,「着一切相,修一切善」是福德。着相心不清净,离相心地才清净;换句话说,你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是功德。什么是善?布施是善,持戒是善。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这个持戒的意思是广义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忍辱是善,精进是善,禅定是善,般若是善,所以修一切善修什么?修六度万行。离一切相,什么是一切相?《金刚经》上把一切相归纳为四大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叫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我们就清楚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讲的话不是诱惑我们,说的是事实。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因是财布施,舍财你才能得财,这是事实真相。你修因,哪有不得果报的道理!凡夫修因是为果报而修的,这是凡夫;圣人修因不为自己果报,而为利益众生。为利益众生而修善,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为自己求得果报而行善的,这是凡夫,这是福德。凡夫只有福德,圣人才有功德。功德永远是清净、平等、真诚、慈悲,理与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劝人布施一定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让他生欢喜心,他自己去做,不可以勉强人家去做,不可以存着一种诱惑的心叫人家布施,这种心是盗心,逼迫人家,不使人家欢喜心来做这桩事情,做得很勉强,不得已而做的,这是决定不许可的。我们要用这种心态去劝人,这造罪业!

这种心态劝人信教,劝人施财,其它宗教里头也有,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常常听到。可是我们仔细看看佛经里面所说的,其它宗教经典里面所说的,不是他们所行的;换句话说,许许多多人今天在行持上,已经违背了教义。我们看基督教,看伊斯兰教,看印度教经典,讲得多好,至理名言。为什么这些信徒把它搞错了?不外乎向神明邀功,这个观念错了,这不是个正确的观念。我们学佛,学佛学智慧,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宗教经典里面有说,斋戒胜过祈祷,布施又胜过斋戒,这话什么意思?出自于神圣爱人的一个理念,神爱世人,佛菩萨一片慈悲。慈悲要落实,慈悲不是一句空话,慈悲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布施,表现在真正帮助别人。

大乘佛法讲六波罗蜜,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六个纲领都是属于布施。第一条布施里面,当然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是以财物布施供养需要的人,这个契机。什么人现前迫切需要,我们一心全力去帮助他,印度教的经典里面这样教人。法布施是帮助他转迷为悟,给他讲解、研究、讨论宇宙人生的真相,过去未来的事实,这是开智慧,法布施。我们今天印送经典,印光大师晚近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四众的供养,印祖全部拿来做印经布施。印经这个经本需要财,需要钱,这里头有财布施;书本里面讲的是道理,教你做人的方法,这是法布施;你明白这些道理,理得心安,这就是无畏布施,所以这一样东西,三种布施具足,印祖教现代人修福从这上下手。他自己一生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我们要明了,要能够体会,要认真向他老人家学习。现在除了印经书之外,还可以做录像带、录音带、VCD,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比过去更多,品种更多,想想这个作法,三种布施都圆满了。

持戒是属于无畏布施。我们自己守法、守规矩,决定顺从佛陀的教诲,在任何场合别人对我们放心,没有恐惧,这就是无畏布施。我们持不偷盗的戒,他的钱财露白了,「不要紧,他是个持戒的人,他不会打我的主意,不会抢我的,不会偷我的」,人家心安,你是持戒的人。你是修忍辱波罗蜜的,忍辱也是无畏布施,我言语不小心得罪你了,「没有关系,他不会记恨,他不会报复的」,这是无畏。精进、禅定、般若都是属于法布施。六度万行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道,修的是什么?布施而已矣!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就是整个的佛法,千经万论都不外乎这六个字。看破是解门,布施是行门,布施就是教你放下,解行相应你才能成就。所以我们综合每一个宗教,大圣大贤对众生的教诲都是相同的,我们要多去想想,细心的去观察、去体会,认真学习,要明白这个道理,决定不是迷信。印度教里面讲契机,讲得好!这个契机佛法也讲,它讲得很白,「适人、适时、适地」,适合。我们佛法只讲一个契机,它说得更详细。

换句话说,我们种福要认识福田,这佛家常讲的,我们在一个道场里面布施供养,看看这个道场有没有道?有道是真的福田,没有道就不是真正福田。没有道的那个道场,你去布施供养什么?供养道场住的那些人,那个对于普通一般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他布施一样的,这是属于悲田。你看到这个出家人可怜,没吃没穿,送一点吃的,送一点穿的,送一点钱给他,悲田,是慈悲心对待他。那不是佛法,有佛法地方是敬田。佛家讲福田三种,对佛菩萨真正道场是敬田;对父母师长是恩田,这报恩;对一切苦难众生是悲田,慈悲心。你要认识清楚,要搞明白,不要把那个田搞错了。佛经里面有跟我们说,而且说得多次,不只一次,布施功德不可思议,供养辟支佛一钵饭,得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不只施一得万报,超过太多太多了。那是什么?真正修道人,不是普通人,而布施的人并没有希求果报,果报自自然然形成。为什么敬田里面有这样殊胜的功德?要知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大圣大贤,我们尊敬他,照顾他,让他健康长寿,他在世间多住一天,多教化一天。他那种教化的功德,你布施的人也分享一分,这个一分是圆满的一分,不是欠缺的。换句话说,他所修积的功德,就是我们自己的功德,自他不二,是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道场建立,最近大概一个月前,此地有个竹林寺,现在修建完成了,他们道场的主席带了几个干部到这边来看我,我们过去也很熟。问我,道场建立之后应该要怎么去做?我告诉他,道场记住要有道,如果有场没有道,不叫道场。道是什么?学风跟道风。我说居士林这个地方你们可以观摩,可以做参考,可以学习。居士林的道风是念佛,每天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居士林的学风是讲经,每天两个小时,也是一年到头不中断。我说你们竹林寺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你们要讲经,要念佛,念佛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居士林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们那边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跟你的本尊相应。讲经,一定是以观音三经为主,讲经不能中断,至少每一个星期要有一次讲经,这是至少的了;能够有两次、三次,那就更好了。除观音菩萨三经之外,凡是慈悲济世,劝人断恶修善,转迷为恶的这一些经论,包括祖师的语录,都可以在那边讲解弘扬。像印光大师提倡的《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这些统统都可以讲,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精神完全相应,这是法布施。你们要懂得提倡,常常与听众、与来参加修持的同修结缘,这个结缘是财布施,布施恩惠,使这个道场四众同修变成一家人,认真在这个地方学习、修持,你这个道场就兴旺,这个道场一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所以一个道场没有道,没有学,那就变成世间香火庙,那个没有意义。香火庙现在也是一般社会人眼目当中迷信,凡是常常跑香火庙的人,社会一般人都把他看低一级,没有智慧,没有常识,迷信,看低了。所以这个场决定要有道,道一定要修布施波罗蜜。我们在许许多多宗教里面去看,不只是佛教我们布施,没有一个宗教不教人布施,布施有大道理,大学问,真正慈悲济世。不用布施,慈悲济世落空了,所以布施一定要懂得「财、法、无畏」三种布施。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人演说,也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所以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们要认真去探讨,去研究,然后落实,这是真正行菩萨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法。好,今天时间到了。

太上感应篇﹝第一七三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73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下午,新加坡九大宗教联合主办这一次的千禧年祈祷温馨大会,在居士林召开记者招待会。李居士告诉我,这个讯息在昨天晚上电视已经播出来了,今天许多报纸上都有这个讯息。这个活动的意义,是要把各个宗教神圣的爱心,落实到现前苦难社会一切众生。神圣的爱心,佛菩萨的慈悲,从哪里表现?就是从他们的门徒、信众、弟子,信受奉行当中表现出来。于是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神圣的信徒们,佛菩萨的弟子们,就是神圣的化身,就是神圣的使者,这是我们能够肯定的,丝毫疑惑都没有。印度婆罗门教以及其它宗教里面的大德们,他们修学的态度值得后人做榜样,那就是深信真理,不做虚伪。他们所表现在生活上的,实际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多元文化。有一些宗教家们,他们对于大乘的真理,那一种虔诚深信的程度,超过许许多多的佛教徒,他们真的是敬佛信佛,依教奉行。但是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身份,也没有改变他们所信仰的宗教,这就是说明他们相信真理,崇拜真理,不做虚伪。

什么是虚伪?假佛弟子,名义上是佛弟子,实际上对于佛法不能够深信,不能够理解,不能够奉行,他们称这些人叫虚伪。他们不是佛教徒,是其它宗教徒,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超过一般佛教徒。从这些地方就显示出多元文化,佛法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教化的对象是一切众生,佛法教化的范围是虚空法界,所以这里面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佛法是真理的教育,是真理的教学。真理表现在外面,就是一片慈悲,所以一切宗教所皈依的神圣,神圣教人也是一个「爱」字,神爱世人。这个爱字的意义深广无尽,我们一般凡夫能体会得的非常有限,不懂得什么叫爱。世间人把这个爱想错了,侮辱了爱,作贱了爱,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爱。爱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世间人心里是什么?心里头只有贪瞋痴,他那个爱是贪瞋痴,完全是情绪化,喜欢你就爱;不喜欢你的时候也爱,爱你死,爱你受罪、爱你受难,他看到快活。

所以世间人的爱,爱的含义是贪瞋痴,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上帝之爱,神圣之爱,佛陀之爱,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你称扬他们,他们爱你;你毁谤他们,他们还是爱你,决定没有改变。所以世间人的爱是什么?我们听到这个爱字,就晓得世间的爱是贪瞋痴慢,诸佛菩萨的爱是菩提心的落实,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诸佛菩萨神圣之爱,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翻过来看看,世间人爱的落实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同样是一个字,里面的内容、含义完全不相同。佛陀的教育,宗教教育,神圣的教育,没有别的,实在说是纠正我们对「爱」这个字错误的观念。世间人迷,迷是错认了这个爱字,以为它是贪瞋痴,以为它是自私自利。佛陀教育帮助我们转迷成悟,让我们正确认识「爱」字的含义,发挥「仁慈博爱」。

这四个字是出在《无量寿经》,我们以「仁慈博爱」的心态,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众生,这就叫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是真正佛菩萨神圣的化身,佛经里面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特别是末后「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大家看;说是为大家说明事实的真相,邪正的真相,是非的真相,帮助一切众生超凡入圣。我们的劫难就能化解,三途六道可以超越,基督教、天主教讲的天堂,伊斯兰教讲的天园,佛家讲的极乐世界,讲的一真法界,名异而实同。大家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意义境界完全相同。诸佛、神圣以真诚仁慈的爱心,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帮助我们契入华严境界,过佛菩萨的生活,过神圣的生活,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佛华严的生活。我们做学生的人,要能够体会到神圣教诲的恩德,信受奉行,神明的保佑,佛菩萨的加持,我们才能够圆满的享受到。

怎样修学?我平常常常奉劝同学们,首先要肯定我们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是错误的,这是忏悔,这是认错,我们错了!因此修学的第一步,就是把错误放下。我说得很具体,一定要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控制的行为,这是造业。你动这个念头是起惑,你有这个行为是造业,这个惑业感受的果报是三途六道,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放弃这个念头,放弃这种行为,就是超越六道轮回,随顺佛菩萨的教诲。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学佛,学作佛,学作菩萨,学作神圣。所以佛陀教育是神圣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觉悟的教育,跟世间教育有不相同之处,我们不能不明了。体会得了,渐渐明白了,就要认真努力学习,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不但有成就,要有殊胜圆满的成就。

同学们也许要问,这个事难!是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你不肯放下你自己的习气,难在这个地方。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在《法华经》上看到龙女,在《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他们修行证果似乎不难?对的,是不难,很容易。容易在哪个地方?容易在他自己肯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肯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所以在很短时间之内就成无上道。由此可知,这个难易不是在外面,难易是在自己;自己觉得容易就很容易,自己觉得难就很难了。所以我们这个念头转过来了,难就变成易了;转不过来,易就变成难了。什么时候你自己会觉得我转过来了?这个形象就看你的爱心,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不是真正有爱心,像上帝那样的爱心,像神明一样的爱心,像佛菩萨一样的爱心,你就转过来了。你对于一切众生还有讨厌的,还有不喜欢的,你没转过来,你是凡夫,你搞生死轮回,你造三恶道业,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勘验我们自己的功夫。

昨天李木源居士给我讲一桩事情,我们听了非常受感动。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在寺院里面做义工,做了一辈子,一个月只拿十块钱的零用钱,做了几十年,现在老了。老了的时候,底下这一代的当家住持不理他,把他赶出去。他流眼泪哭,「你们小的时候,我从小把你们带大的,你们今天长成熟了,居然不要我了,我到哪里去?」赶出去,不要他了。他有一个干女儿,寺庙里把他送到干女儿那儿,干女儿也不要他,嫌弃老人。从来没有一个人碰一碰他身上,为什么?嫌他脏,嫌他臭。他那个干女儿不要他,把他送到天主教养老院,天主教养老院接受他,一进他的门,修女抱他,还亲他,非常感动。他说「我不信佛教了,我信天主教」;他说「我看天主教是真佛,真的菩萨」。一点都不错,他有智慧,天主教的修女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天主教的神父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寺庙里的佛菩萨都是假的,魔在那里装的,不是真的。

《往生论》批注里面说到,昙鸾法师讲的,末法时期寺院庵堂都是修罗罗刹在做主宰,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我们在天主教看到,在其它宗教里面看到,真正有爱心。告诉他「你安心,我们会好好的照顾你」,给他换衣服,给他洗澡,样样帮助他。他年老了,手脚不方便,吃东西要人喂,没有人帮助他,这些修女们服侍他,照顾他,所以他心目当中看这些修女是观音菩萨。我们听了非常受感动,这个老人说的话我们听了肯定,我也深深相信这修女是观音菩萨,神父是阿弥陀佛,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我也是这一种心目看待他们,尊敬他们,值得我们反省。他们真理的教育落实了,我们是口头里谈谈而已,有的时候谈都不谈了。所以我们看世间所有一切宗教平等的,全是真理的化身,全是真理的形象,不分彼此。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明了要认真努力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七四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74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台北净宗学会」的同修,你们有三十八位到新加坡来参学,我非常感谢;其中有一些是我们「图书馆」的老同修。自从馆长往生之后,我要求「图书馆」四众同修,至少要维护馆长在世这个规模三年,不要改变,这是我们对馆长三十年护持的恩惠。而实际上我们只做到一年,馆长往生周年之后,「图书馆」就产生变化了,变化得太大了,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原本的构想,是馆长往生之后,这个弘法的事情就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当时我们有四个重点的道场,所以我私下就分配,每一年在台湾三个月,在美国三个月,在新加坡三个月,在澳洲三个月,时间这么分配。「图书馆」产生这个变化之后,我们不能不离开,而且陆陆续续全部都离开了,这是我怎么想都想不到的,也是馆长想不到的。馆长不但希望这个道场永远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而且还一再告诉我,连美国圣荷西的道场,也要永久维持下去。这一切我想也都是佛菩萨的安排,所以我们对于所有的人,都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决定没有怨言。

在新加坡有李木源居士热心的护持,全力护持,不但我们在此地把佛法道风、学风建立起来了,而且能够推展到社会,各个宗教,各个族群。也许正是这一个使命,使我们热情依恋的旧道场不能不离开,我们从事这一个大事业,融合族群,团结所有的宗教,这个工作我们在新加坡、在澳洲落实了。澳洲它是由政府主动在带动,我到那边去,他们非常欢迎我,几乎澳洲宗教族群大的活动,他们一定邀请我,我也一定到达参与,帮助他们来推动。所以明年我们计划在澳洲访问各个不同的族群,就像我们在新加坡访问各个不同的宗教一样,我们要把佛法的理念推广。古时候印度教的领袖、学者,有不少都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他们比我们出家的法师,还要虔诚,还要认真,依教奉行。他们是婆罗门教,是印度教,他们喊出来的是服从真理,大乘佛法是真理,反对虚伪,虚伪就是作假的。所以他们自己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没有放弃自己的身份,依旧是印度教、婆罗门教的长者,是他们宗教领袖,但是他们非常认真来学佛,这是我们今天推动宗教和谐最好的榜样。

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要把这一点搞清楚,任何不同的族群,任何不同的宗教,都应当修学佛法,佛法是教人开智慧的,明事理的。我常讲佛教人有三个目标,第一个教导我们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今天人为的灾害从哪里来的?人与人不懂得相处之道,造成人祸。第二个教学目标,是人应当如何跟大自然相处。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有天灾,天灾人祸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做人,不知道与一切万物相处,造成的灾难。懂得做人的道理,你到处会受人尊敬,受人欢迎,人祸没有了;懂得跟大自然相处之道,决定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天灾就没有了。第三、佛教导我们人应当如何与天地鬼神相处,这个话要讲近一点,就是说人应当如何与各种不同宗教相处。佛教导我们,对于任何宗教他们所崇奉的神明、神圣,我们都要尊敬,平等的尊敬。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我们要平等去做。这三桩事情做好了,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人都享幸福,这是佛陀的教诲。所以佛教里面没有界限,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彼此,互相尊敬,相亲相爱,互助合作,这是佛法。

对个人修持来说,佛教导我们也有三个科目。第一个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我们应当要懂得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首先要认识清楚,要辨别明了。佛家所讲的善的标准,凡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善;恶的标准,凡是自私自利的这是恶,所以要根绝自私自利,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都要为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你功德大小是看你影响的面,影响的面大,你的功德大,影响的面小,你的功德小;影响时间长久,这个功德大,影响时间很短,功德小;影响社会人心深,这个功德大,浅就功德小,完全看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影响的面,我们要懂得。恶的影响,那个罪业就重了;善的影响,福德就大了。吉凶祸福都在我们起心动念之间,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二、教导我们「破迷开悟」,这是佛法教学的枢纽,教学的核心,必须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改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佛在经论上讲得太多太多,中国古圣先贤,只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行!这一部经够了,六百卷《大般若》所说的一切细节,都不出《金刚经》的范围。所以中国人喜欢读《金刚经》,《金刚经》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字,从头到尾念一遍十五分钟,要念得熟,要记得牢,常常拿经典教训来反省。反省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观照,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经上所讲的对一对,如果相应,你是正知正见,你是菩萨行;如果违背,那我们就错了,错了赶紧改过来。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于世间一切事、一切物不要认真,佛教给我们随缘,决定正确。随缘是佛菩萨行,攀缘是众生。诸位一定要晓得,攀缘就是造孽,就是造罪;随缘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随缘。我们看《华严经》末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看人家那个生活过得多么自在,多幸福!多美满!什么原因?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是什么?我心里要想怎样怎样,这就坏了。叫别人随顺我,这个错了,我要随顺大众。

随缘里面能离相,那就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离相是什么?决定不放在心上,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觉。用心,佛在一切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我们每天照镜子,照的时候,镜子里现我们的相;我们离开了,镜子里头干干净净,决定不染,用心如镜。用心不能像照相机的底片,照一次就落一个印象在里头,这个很糟糕。落在里面就有是非,落在里面就有得失,就有利害,这个东西就会发生冲突,这个冲突就造业,这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它是虚妄的。所以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再亲爱的人也是如此,不但是事过境迁,不落印象,正面对面的时候,也不落印象。你们想想,我们照镜子,镜子现我们的相,镜子里头有落印象吗?没有,照得清清楚楚,它真的不落印象。用心如镜,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菩萨,这个人就是彻底觉悟的人。

所以用心如镜的人,这是真心,他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心流露。真心里面的大爱是慈悲,你看一切宗教,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佛慈悲,菩萨慈悲,慈悲就是爱。结合所有一切宗教家所说的,这个宗教创教人所讲的,总归结一个「真诚的爱心」,所以菩萨道落实在世间,落实在真诚的爱心。世间人不懂得爱,世间人只懂得情,没有爱,执着在情上,迷在情上,所以他日子过得很痛苦;他要懂得爱,他的生活就过得很自在,很快乐。爱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情里头有,情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一看就是六道凡夫,三恶道的众生。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慈悲,这种爱,我们一看是圣人,不是凡人。他的慈悲,他的爱是真的,是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不是从情识里头生的。

所以佛教给我们「转迷为悟」,要从根本上转,转情识为智慧,智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智慧里面没有情。情是什么?情就是智。迷了的时候就叫情,觉悟的时候就叫智。你们常常听到佛家讲「烦恼即菩提」,烦恼是情,迷的时候菩提变成烦恼,变成情执,觉悟的时候,烦恼变成菩提,转变了;不是说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菩提也没有了,转变了。所以从根本上做个转变,把情识转变成智慧,你就超凡入圣,这是达到佛法教学最高的目标。神爱世人,佛慈悲一切,对一切那个慈爱是平等的,决定没有说厚此薄彼,没有!平等的。平等当中,为什么有的人好象特别他是爱护一点,有的人还距离很远?这在事相上确实有,不是不平等,因为你的情执太重,佛那个爱加给你的时候,你这执着更重,更可怕了,所以保持距离,愈远愈好。你要是没有情执,这个分别就没有了。所以情执愈重的人,佛菩萨对他距离远;情执愈轻的人,佛菩萨距离近。为什么?不碍事,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世间我们在报章杂志讯息里看到,男女的情爱,彼此双方执着,到最后变成冤家,变成对头,变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这错了!大错特错。仇从哪里来?仇最初都从恩爱来的,由恩爱变成仇恨,执迷不悟。所以诸佛菩萨他们有大智慧,他们很清楚,情执重的人,必须跟他保持远距离,不是没有慈悲,不是没有爱心,那是真正的爱心,不让你产生过失,这是真爱。所以我们深深体会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恩德,我们从这里面学习,从这里面得到智慧,得到安乐,得到幸福,得到美满。

我在早年,我最早亲近的章嘉大师,我对于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我在任何地方讲经教学的道场,我老师照片都挂在这个地方,就如同老师跟我在一起一样。章嘉大师告诉我,真正发心为佛法,为众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给你安排,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对老师的话相信,信受奉行,所以我这一生当中,遇到顺境,我很喜欢;遇到逆境,我也很喜欢。为什么?佛菩萨替我安排的,佛菩萨要我做些什么事情,我认真努力去做,不辜负老师的教诲,尊师重道。老师都是中国人,所以我在中国,在他们的故乡,方东美先生的故乡,我给他建一个计算机教室,「东美计算机教室」,纪念方东美先生;李老师是山东济南人,我们在山东大学给他建一个纪念馆;章嘉大师是内蒙人,我们现在正在沟通,跟内蒙古大学,希望在内蒙古大学里面,建立一个「章嘉大师纪念馆」。我们要报恩,要报老师的恩,要教导底下一代不可以背师叛道,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

韩馆长护持我们三十年,我们今天成就得力她的护持,所以我们把她的照片放在对面,我们教学讲经她都在听。她确确实实在我们这个道场,许多人见到来给我说,说馆长常常在;去年两周年纪念的时候,有人看到馆长带了几个比丘尼坐在前面,有两、三位同学见到来给我说,一直护持这个道场,没有离开我们,冥冥当中保佑。我们这是正法道场,完全依循佛陀祖师大德的教诲,以正法觉悟一切众生。

我们今年的温馨晚会,目的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将大乘佛法介绍给各种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的宗教,没有一个不欢喜。如果机缘成熟,此地「唐城」我们真的要接收下来了,将来是九个宗教的活动我们都在一起,非常密切,真正看到宗教的大团结,种族的大融合。新加坡在全世界这是一个点,这个点很重要,族群宗教的融合,就从这一点里面孕育出来的。希望逐渐扩大影响,能够影响整个东南亚,影响到整个世界,逐渐照这个模式来推广,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消灾免难,幸福美满的生活,真的可以落实。所以我们在种种痛苦煎熬当中,特别提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无论别人用什么方式对我们,我们都感激,我们认真反省,如果是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于任何一个人,我们没有敌视,没有轻视,我们都尊敬,我们都感激。好,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这一点供养我们「台北净宗学会」的同修们,谢谢大家。

今天星期天,我们同学都到念佛堂去念佛。我们这边的学生,每一个星期,星期六到星期天,要到念佛堂念佛三十六个小时,这是规定的功课。平常星期一到星期五,在这边听《华严》,研究教理,每一个星期,星期六跟星期天念佛三十六个小时。

太上感应篇﹝第一七五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7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八十节: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这以下是「阴藏之恶」。批注里面第一段说得非常好,「凡人荣贵,皆非偶然,皆其昔有善缘,宿植德本,更其祖宗积德,乃能如是。见之者,当起追慕之心,非慕其荣贵,实追慕其前修也。」我们就看这一段。这种恶意情执,古今中外皆有;不但人道有,畜生、饿鬼、地狱里头也有,这是迷执太重。世间人哪一个不贪财?他要不贪财,他就不是凡人,他是圣人。凡人起心动念,为烦恼所盖覆,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凡夫生活在贪瞋痴慢里,他怎么不苦!贪瞋痴慢的心念,能不能得到富贵荣华?给诸位说,决定得不到。注子里头说得好,佛菩萨如是说,我们再看看每一个宗教,他们的上帝、神圣也都是这个说法,富贵荣华不是偶然的,都是过去生中培植的。

佛家讲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明,你要想知道你前生修的是什么因,这一生你所得到的,你所受用的,就是果报。所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前世种的是什么,这一生的受用,这一生的享受,这一生的际遇,就是前生造的因。佛又说了,「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知道我来世怎么样,来生好不好,那就看你这一生所造作的,你这一生种的善因,你来生一定得善果;这一生你的心行不善,来一世哪里会有善果!这个大道理,我们要懂得。佛跟我们讲财富,你这一生发财了,不管你是用什么方式,你是经商也好,做工也好,从政也好。今天我们都知道,许多地方政府的官员收受贿赂;收受贿赂还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才收一点马上就出事情,就触犯法律,接受法律制裁处分。贿赂收得再多,一生都没出事情,命里有的,他不受贿赂,他命里还是有那么多财富,不过来得晚一点而已,这是早迟的事情。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细心想一想,我像不像是个富贵的命?再仔细去深思,我该不该得富贵?大家念过《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就能够反省,这是聪明人,这是有智慧的人。

佛告诉我们,财富是怎么修来的?财布施修来的。佛劝我们种福,世间有三种福田,是我们种福修福之处。第一个福田是父母,父母是「恩田」,孝养父母的人有福了。第二是奉事三宝,三宝是「敬田」。可是三宝要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道理几个人懂?明理的人懂。我在讲席跟诸位说过几次,现在新加坡的纳丹总统,我很钦佩他,他告诉我他很尊重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一句话是内行话,我们佛门里多少出家人都说不出来,所以三宝要重实质,不重形象。这一次台湾遇到的大地震,南投埔里一带许许多多的寺庙都被毁掉了,在地震当中毁掉了。有人就问,这么多修行人,为什么还遭这个难?有人告诉我,人家问悟道法师,悟道答不出来。其实很简单,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换句话说,重视真修,不重视外表,外表装的那个样子,不行!

忏云法师也住在南投地震区这一带,他的道场为什么没事?他是一个真正修行人,自自然然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真修行!前几年,我听说「世桦印刷厂」仓库附近遭遇到火灾,他那个仓库周边四周围的房子统统烧掉了,只有他的仓库没事,仓库里面放的是《大藏经》,刚印好的《大藏经》放在那里面,有龙天善神守护。我们深深相信他这一批经典,决定起很大的作用,必然将来供养真修的人、祖师大德,才会有善神守护。经的数量很多,散在四方,不知道哪个地方有真修行人。所以建一个寺庙,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这种形象、心行都不像佛菩萨,这个没有用处。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遭难,还是怎么遭难」,所以真修实践。

试问问,我们有没有孝养父母的心,有没有孝养父母的行为,你做到了没有?是不是真正的恭敬三宝?恭敬三宝,天天香花水果供养,每天磕三千个大头,心里面还是贪瞋痴慢,没有用处。假的!我们拿什么来供养三宝?要拿真正的修持。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做到了没有?佛讲得太多了,我们选择了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做到了没有?「六和敬」做到了没有?「三学」、「六度」做到了没有?普贤「十愿」做到了没有?其它的不说了,就这五个科目我们都能够做到,就是奉事师长,这是真正皈依三宝,敬田里面种福,这个福大。第三个是「悲田」,悲田是救济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种福。

所以你财布施得财富,着相布施是福报,离相布施是功德;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世间人都贪图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这是果报,你不肯修因,哪来的果报?你要想得果报,一定要懂得修因。所以财愈布施愈多,布施是修因;你因修得多,果当然多。法布施多,聪明智慧增长。无畏布施多,无畏布施是真正以慈悲爱心,照顾一切需要照顾的人,年老的人,残障的人,需要照顾,需要帮忙,你真有这个心,遇到了真肯做,你的果报是健康长寿。种善因一定得善果。

佛菩萨教诲我们,所有宗教神明都教给我们,不义之财决定不能取。不义是什么?不应该得到的。不义之财你要得到了,往往有很难想象的灾难,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有,都很多。前天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澳洲政府准备立法,禁止赌博。现在澳洲在网络上发现有赌博的行为,许多人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离婚、自杀,造成社会严重的损失,他们要制定法律来禁止,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这是一个真正保护人民的措施。我们从《了凡四训》里面得到启示,袁了凡作县长的时候,发一个善心,减免全县人的田赋,就是田租,减租几十万人得利益,他这个义举就行了万善。澳洲政府这些官员,他们懂得这个道理,立这个法来执行,这一念也是积万善,不止万善,多少人得利益。没有一个宗教不禁止赌博的,中国古圣先贤苦口婆心劝导大家,安分守己,积德修善,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哪一个人发财是靠赌博起家的?哪一个人发财是靠偷窃起家的?古今中外找不到,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

佛菩萨常常教给我们,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我们在其它宗教典籍里面也看到,所谓神贫;贫是物质生活不丰足,神是精神生活充足。在中国儒家孔老夫子常常赞叹颜回,颜回是物质生活贫乏,「一箪食,一瓢饮」,吃饭连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竹篓盛饭;喝水连个杯子都没有,用个葫芦挖空做个瓢来喝水,贫穷到这种程度,这贫!可是颜回之乐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道,安贫乐道,这是圣贤之乐,贪瞋痴慢的烦恼统统断掉了。他的乐我们凡夫不知道,他的心境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这个境界谁能想得到?谁能体会得到?这是他学养的功夫,智慧的圆满。读书、学佛,无非是提高这个境界,让我们在这里头得真乐。物质受用是假的乐,我们讲席当中也讲过多少次,这种乐等于世间人吸毒、打吗啡,不正常的乐。正常的乐是觉悟、明理、了解事实真相,这是真乐;决定不在物质生活的厚薄,而在自己的心地清净光明,遍照法界,表现在外面,佛家讲一片慈悲。基督教、天主教里面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他们表现在外面,神圣表现在外面是大爱,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神圣们对众生的帮助,着重在帮他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要从根本上帮助,根本是什么?根本是破迷开悟。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乐是从觉悟来的。佛菩萨、神明都有神通,他要去赌博,那稳赢钱。为什么不用这个手段,多赢一点钱来布施,做好事?这是个不正常的手段,这是个罪恶的手段,所以诸佛菩萨、神明绝不采取这种手段。佛菩萨教人是从正面的,不是从负面的,这个作法有流弊,会害人,佛菩萨决定不做。我们要学佛菩萨,就要从这些地方学,一定要修的是正法,正中之正;正中之邪,除非在很不得已那个手段之下,决定不用它。所以诸佛菩萨有神通,神通能力太大了,但是决定不用神通,用教学,用示范。为什么?这里头没有流弊。如果用神通,我们晓得妖魔鬼怪也有神通,用这种方法来接引众生,众生会受迷惑,邪正不分,魔佛不分,这个麻烦就大了。魔有的能力,佛有;佛有的能力,魔没有。心善行善,以身作则,魔做不到;以正法劝告大众,魔也做不到。佛与魔的分辨,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我们跟佛学,决定不能跟魔走。财富、智慧、健康长寿,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决定可以取得;违背佛的教诲,用非法的手段去取,纵然得到了,灾难还是在后面,你不能保有,不能长享。所以我们读了这几句文的教诲,感慨非常之深,我们一生决不做非法、违背佛陀教诲之事,这样就对不起三宝,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一切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