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漫画招聘:壮烈殉国的新四军领导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9:01:20

壮烈殉国的新四军领导人  

2009-03-02 18:10:03|  分类: 军事历史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19年军校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入民主革命,先后任粤军第一支队副官,第一师参谋,工兵营长,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后升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8月1日参加领导南昌起义,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12月11日,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流亡欧洲,与党脱离了关系,后到澳门隐居。卢沟桥事变后,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在狱中坚持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5年。1946年3月4日获释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6AgNFnV)B  
      1941年1月14日拂晓,在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8昼夜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随行人员的护卫下,来到狮形山北坡。这里是顽第一○八师向新四军进攻的集结出发地,该师师部就设在大康王庄。顽军把山口通道围得铁桶一般,一面与新四军大打,一面喊话:“新四军别打啦,我们这里准备了饭菜,你们下来吃饭吧”;“欢迎你们派人下山谈判,我们重归旧好,共同抗战”。敌工部长林植夫下山谈判,结果一去不返。饶漱石又动员叶挺去。他说:“这么多干部困在这里,不被敌人消灭,也会冻饿而死。”他建议叶挺下山见一见老熟人第一○八师师长戎纪五,要求他看在抗日救国的份上,让出一些空隙,先把被困部队这批干部放走,然后下令“追击”,打一个马虎眼,让新四军北渡长江,开往抗日前线。叶挺感到惊讶,沉吟着说:“我作为败军之将,已经失去了谈判的条件;再说,对这种行动的性质,应当怎样估计?你知道,大革命失败后,我离开过党,走过弯路!”饶漱石说:“你考虑这个问题令人敬佩。但我所知,你过去脱党,党中央早已有了客观结论;你今天出去联络,在党中央12日让我们分批突围的那个电报里,有‘同时应注意与包围部队首长谈判’的指示,作为依据。这里每个幸存者都是见证人,他们都能证明,你是执行党中央的指示,为减少牺牲,保存干部,才这样做的。” Qz anfU  
      中共东南局副书记、新四军军分会委员饶漱石想得如此周到,又坚持让叶挺一试。叶挺说:“好吧,既然是执行党中央的指示,那我就去试一试。” 2(E25(I  
      叶挺下山到了第一○八师师部,接待他的不是师长戎纪五,而是代替戎纪五指挥第一○八师的副师长朱惠荣。原来顾祝同知道戎纪五与新四军关系较好,为防止“出事”,早在战前就收回了戎纪五的指挥权。 E(erg~  
      叶挺和他的随员们被扣押了,一代名将转眼之间变成了阶下囚。 6 qisP;oI  
      蒋介石对“北伐名将”叶挺的军事才能一向很欣赏,多次想拉拢他到国民党里为他带兵,但因叶挺拒绝而未能实现。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曾想让他把共产党的队伍带到前线让日寇吃掉。但三年来叶挺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干,使他很失望。他授意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连续请叶挺“赴宴”,席间“好言相劝”,要叶挺向蒋介石“归顺”,遭到叶挺拒绝。 f2Zgs*QZ6  
      叶挺回到囚室,悲愤满腔。他想起抗战初期,请郭沫若写成条幅的名句、自己的座右铭:“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觉得现在最要紧的是保住那个不可剥夺的“志”。他提笔蘸墨,走到斗室的窗前,在玻璃上写下“坐牢一个月,胜读十年书”;又在左侧的墙壁上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达他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 ^rjO1B34  
      蒋介石又把叶挺转押重庆,让陈诚出马施伎诱降。叶挺和陈诚都是保定军校出身,毕业后又同在粤军第一师任职,又是老袍泽。陈诚见了叶挺,先是嘻嘻哈哈打招呼,然后言归正传,请叶挺“暂时屈就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遭叶挺拒绝。过了很久,陈诚的帮手郭忏领命前往,对叶挺说:“委员长赐见,专派兄弟接送侍候,请收拾一下上车吧!” Ai=I]4&,7  
      这次叶挺与蒋介石的会见,没有任何报道,只是叶挺事后整理的一份文字材料。材料中“甲”代表蒋介石,“乙”代表叶挺自己,“×××”代表新四军,“××党”代表共产党,文中的“三人”指蒋、叶、郭,时间是1942年5月12日晚上8时半。 |5DV,c4  
      甲步入客厅频点首,口哼哼不止。三人三角对坐毕。 (+=4KCT5X  
      甲:身体还好? `\4vc|  
      乙:还好。 5cg,}B  
      甲:一年来休养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这几年没有很好让尔做点事。 ,}tOM*!  
      乙:屡经挫折失败,自觉能力薄弱,无法应付环境。 lzo\m(-  
      甲: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尔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了尔。去年(实为前年)为什么不来见我就跑回去,人家要尔回去,尔就回去。 PnA(a 4c  
      乙:因为辞职没批准,只好回去……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R {xppG^N  
      甲(大声):尔的部下就是××党!他们破坏抗战,搅乱后方,尔上了当还不觉悟,还对他们负责!这样我关起一百多人,是我错了么? <0$X}1L  
      乙:如果这样说,×××开始就不应该成立了。 8-~~~2S{  
      甲:话就说到这里止!再说就不好听!尔不是××党? tyq}Z  
      乙:到现止,我没有任何党籍。 $>/ w1{f  
      甲:尔觉得××党对,尔就到那里去;尔觉得国民党对,尔就到国民党来,没有中立的地方。我指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UfQQr  
      乙: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l#~]L)\^  
      甲: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到第六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a~x$HT(d:  
      乙:如果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or Yk$e2'  
      甲:回去好好想一想,同郭忏商量好了答复我。 >YA9K?O1  
      乙:(起立鞠躬)谢谢委员长。 ~ X?W)a>U  
      乙回来还同郭忏谈话约一小时。最后结语: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P4P4Vvzt8  
      泰山压顶不弯腰。叶挺亲笔写下的这份记录,是他讨伐蒋介石的又一篇檄文。它如实地反映了叶挺对蒋介石的面对面的斗争,反映了他坚持真理、伸张正义的立场始终如一,坚如磐石,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项英(1898-1941),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第三届至第六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2月调赴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起,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陈毅等一起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坚持南方八省的三年游击战争。卢沟桥抗战爆发后,自1937年10月起,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1941年3月14日在安徽泾县赤坑山蜜蜂洞遭叛徒杀害。 G`[Yq=  
    ! Wyzt(3[  
    1937年11月,新四军筹备处在武汉成立。项英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于12月23日抵达武汉。12天后又率新四军军部机关离开武汉移驻南昌,组织指挥各省红军游击队向皖南歙县岩寺集中改编,开往抗日前线。 .1-~ 0.\4  
    w=x|IxxF  
    1938年1月12日,项英向陈毅、黄道、叶飞、曾山、张云逸等传达完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后宣布:他将离开南昌,去湘赣、赣南等游击区继续传达中央新政策,并组织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向岩寺集中。 0^c4~}|  
    o/i"1'w  
    15日,项英带着几个军政干部和电台、警卫人员,冒着雨雪来到湘赣边抗日游击支队。部队正在村外冒着雨雪操练。他们还穿着破破烂烂的老百姓衣服,项英见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r y|R/  
    K\ 7wQ(7  
    到了支队部,项英问谭余保为什么未去南昌开会,谭余保说未接到通知。项英明白了,一定是国民党莲花县政府把电报扣了(当时游击队没有电台)。早在项英到达南昌时,赣南、闽西办事处来人就曾向他反映,当地国民党政府不希望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想就地分化瓦解。莲花县政府扣电报,也可能就是出于这一目的。项英要谭余保通知莲花县政府,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到此视察部队,请他们前来相见。 >Jq(Pqe24  
    U1N)9ZO  
    莲花县县长听说新四军副军长到达,于当天下午率县党部书记、保安团长、警察局长等前来迎接,执意要请项英到县衙下榻,项英婉言谢绝,告诉他湘赣抗日游击支队,乃红军游击队改编,现已和南方诸省红军游击队一样,正式编入新四军,不日即开赴抗日前线,希望他们予以大力支持。 9!g`4)l  
    \1'ptaa  
    第二天,项英给支队党员干部传达了12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后,又一个一个地找大队干部谈话,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经过项英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湘赣抗日游击支队做好一切出发准备,等军部命令一到,就立即向皖南岩寺集中。 Sv}$KM"  
    湘赣边之行的任务完成后,项英于1月21日晚来到赣州新四军办事处。刚到,闽赣特委副书记急忙前来报告,说瑞金出事了。 jC|b]0eR0  
    7'_lkLl  
    原来,1月15日,闽北红军游击队接项英要他们派人来南昌开会的通知后,即派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谭震林等7人从龙岩出发,19日傍晚到达汀瑞红军游击队办事处。当晚,国民党军独立第三十三师把办事处包围,强行把枪支、弹药、钱物等搜去,将谭震林、钟民等领导干部和十几个警卫战士分别关在两间房子里。办事处干部肖全忠从后门逃出,不幸惨遭杀害。 {cINU3 OW  
    21日,国民党瑞金县当局又扣押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秘书长温仰春和十几名干部。 p4`C[N  
    A{#R} w26  
    第二天,项英驱车来到国民党赣州专署,专员马葆珩亲自出衙迎接,为难地说:“第三十三师直属南昌行营管辖,请项副军长能否与省主席熊式辉直接通话,请他裁决?” |u$$=:*  
    &v9)L;TTa  
    马葆珩要通南昌熊式辉电话递给项英,项英要求熊式辉立即释放被扣押人员并如数交还物资,不要影响国共合作抗日。熊式辉知道项英是共产党中央要员,名义上是新四军副军长,实为主脑,军部又设在南昌,因此,也不敢轻视,表示要亲自彻查。马葆珩要通了瑞金县长谢寿如的电话,要他从中周旋,尽早放人归物。接着,项英又在赣州发动各界进行声援。 &4!s|DCY  
    国民党军独立第三十三师和国民党瑞金县政府,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于23日中午把谭震林、钟民、温仰春等人释放,交还电台、枪支弹药和钱物等。 RMS6iX0  
    I &~lpYXNj  
    1月底,汀瑞抗日游击支队360余人撤离瑞金,北上龙岩整训。赣粤边的几支游击队和湘南游击支队,也陆续集中到大余县。这两支游击队都被编入新四军,并做好北上准备。 A-n dn  
    46+ dXSU8  
    项英一行于2月12日午后回到南昌,和从武汉赶来的军长叶挺一起指挥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集结整编,要求国民党发军饷和军需物资。可是,国民党当局要求新四军上报花名册,接受“点验”,然后才能发给军饷和军需物资。面对“点验”,项英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国民党当局故意显示威风的一种手段,是想通过“点验”来卡新四军的编制员额,限制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但如果不接受“点验”,就会扩大与国民党当局的矛盾,影响到军饷和物资发放,推迟向敌后出动的时间,这对抗战是不利的。为了顾全大局,只能按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设法对付。于是,项英和叶军长、军分会成员商量,在表面上热情欢迎“点验”,在生活上款待好“点验”官员,并请叶军长着重陪同负责“点验”的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他们都是中将军衔,又是广东同乡和保定军校同学,算得上是“将对将”。 WuQ} >^BQ*  
    项英对应付“点验”作了周密安排,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使“点验”的官员在现场没有找出多大问题。新四军各支队分别于4月和5月开赴抗日前线。


袁国平(1906-1941)原名袁裕,字醉涵。湖南宝庆(今邵东)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红军师党代表,军团政治部主任兼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委员。参与领导新四军向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协助叶挺、项英进行建军和统战工作,为新四军的政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英勇负伤,伤势严重,昏倒在地。战士抬着他突围,有的中弹牺牲,他用极度微弱的声音说:不要管我了,多出去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乘人不备对自己扣响扳机,从而实践了他“99颗子弹射向敌人,1颗留给自己”的誓言。 G      袁国平自红军时期起,就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毛泽东称赞他“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能担负独立工作”。1938年3月,他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4月26日,他率领50名干部从延安到皖南岩寺的当天,正值新四军军部召开军直和第一、二、三支队排以上干部抗战誓师大会。会上他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 GNq`|.v  
      新四军刚刚建立,全军政治工作处于初创阶段,为加速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建设,1938年6月17日至19日,袁国平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会上,他提出了政治工作的四项基本任务:健全党的组织,发挥党支部在连队的作用;正确执行干部政策,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深入进行政治教育,使干部、战士具有伟大的政治理想和为理想奋斗到底的决心;确立政治工作制度和建全政治工作系统。 ].[2|4G)  
      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后,袁国平到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敌后战场视察,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他通过在抗日前线近两个月时间的调查,对坚持敌后抗战更加充满了信心。他深信“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 Z\Mu6\\Oo  
      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和特点,给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袁国平十分重视研究政治工作如何适应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执行新的任务所带来的新情况,及时总结政治工作适应新情况的新鲜经验。1939年2月15日,他在《抗敌》杂志创刊号发表的题为《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军队政治工作》一文,根据在江南敌后作战8个月的经验,具体分析了江南敌后环境的特点,全面论述了新的条件下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政治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系统总结了敌后游击战争中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对当时全军政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xY9)7  
      袁国平不仅政治工作做得好,他还是一位政治谈判能手。1940年深秋,蒋介石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为了揭穿国民党的阴谋,新四军军长叶挺和袁国平一同驱车到江西上饶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与司令长官顾祝同面谈。顾祝同早已风闻袁国平多才,是个难以对付的儒将,决计物色“智囊”与之较量。“智囊”们妄图先发制人,将袁国平震慑住,狡黠地发问:“请问袁主任,传闻贵军有个‘三山’计划,愿闻其详。”袁国平扶正眼镜,从容不迫地说:“实在抱歉,此次赴长官部的目的是请示北移路线,要求发给粮食、弹药,别的无可奉告。”“智囊”们听了洋洋得意地说:“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早获情报,你们不仅盘踞茅山、天目山,还要占领四明山。事实俱在,铁证如山,恐怕难以否认吧!” !dU=/  
      “哈哈……”,袁国平坦然大笑后,轻蔑地说:“诸君实在高明。那茅山、天目山、四明山乃敌占区,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同胞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如婴儿嗷嗷待哺。”他略作停顿,话锋一转,激昂慷慨地说:“新四军岂止这几座山,凡是日寇占领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的好战场,都在收复之列。” B;!R,y-  
      顾祝同请的那些“智囊”政客,被袁国平说得目光呆滞,张口结舌。顾祝同老奸巨滑,静观到此,再也按捺不住了,阴阳怪气地说:“醉涵兄,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不经请示上峰,就擅自出兵占地,不是破坏政令、军令了吗?”他停了停,装腔作势地又说:“你懂吗?那是不合法的!” j4M)M:2W  
      袁国平镇定自若,慢条斯理地说:“请问顾长官,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抗日,发展抗日武装力量,收复沦陷国土,拯救受难同胞,有何不合法之处?蒋委员长说:‘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岂能说新四军违背政令、军令!”袁国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说:“其实本军无所谓‘三山’计划,贵军果真眼红日本鬼子眼皮底下的那些地盘,那就请贵军移师去占领吧,我们愿意相让。”他看了看顾祝同又说:“顾长官,军中无戏言,就一言为定吧!”顾祝同被问得十分尴尬。


周子昆(1901-1941)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桂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屡立战功,升任连长、营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曾任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兼第三十四师师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战爆发后,奉命从延安到南方协助叶挺、项英筹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教导总队总队长。组织部队分别开赴苏南、皖中、皖南抗日前线。他重视司令部机关的建设,曾两次召开参谋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1941年1月皖南事变突围后,3月13日在泾县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杀害。 aWW? zl$]  
      抗日战争爆发,党中央于1937年冬,派周子昆参加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毛泽东握着周子昆的手说:“你是井冈山的教头,此去江南,开展游击战争,大有英雄用武之地啊。”叶挺、项英也深知周子昆会打仗能治军,自然热情欢迎。1938年1月3日晚,周子昆率30多名干部一到武汉,叶挺、项英就请他对部队编组、机关建立等问题提出方案。并说,抗战形势发展很快,筹建和组编工作必须加速进行。3天后,军部移驻南昌,叶挺留武汉继续公干,项英、陈毅、张云逸等领导人分赴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动员游击队下山集中,只留周子昆在南昌军部负责掌握情况,联系各方,落实好军分会和军首长所决定的编队集中等各项事宜。 `K4OV2  
      2月11日,叶军长从武汉到南昌,周子昆亲自到火车站将叶军长接到军部,并把早已准备好的地图、文稿、统计材料等送给叶军长阅看,以便他熟悉情况。当晚,军机关举行大会欢迎叶军长,周子昆主持。2月12日,项英从湘赣边、赣粤边返回南昌军部。2月13日,叶军长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周子昆等汇报关于部队编组、集中情况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周子昆汇报说: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莫过于经费。国民政府每月拨给的经费只有6.5万元,但据军需处计算,除军部和直属队外,各支队每月就需9.65万元。叶军长决定,由他和陈毅、李一氓一起去皖南屯溪,找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解决。 )5\INOKK  
      当时军部机关人员,有的是军委从延安派来的,有的是叶挺带来的故旧,有的是招收来的知识青年和报务、机务、医务人员。周子昆搞五湖四海,将人员明确分工,并要求各部处领导注意从游击区选拔人员,充实机关。他针对当时情况,抓紧干部的思想建设。他特别强调要发扬光荣传统,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优良传统,在新四军得到发扬光大。1月22日,周子昆在写信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专门谈到在新形势下对干部加强思想教育的问题。 :vJUc C:p9  
      为了培养干部,1938年7月,新四军教导大队扩编成教导总队,周子昆兼任总队长。学员大部分是来自南方各省的青年,也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的华侨。周子昆以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作为学员的座右铭,把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作为教导总队的队训。他十分重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严格军事训练,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亲自编写教材,讲授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组织实战演习。因此,新四军教导总队被誉为“抗大”分校,将4500多名坚持抗日、训练有素的军政干部一批批输送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了大江南北的抗日力量。 U(s1@(>   
      周子昆不仅能治军,而且会打仗,受到朱德、毛泽东多次称赞。到新四军的第二年4月,侵占芜湖的日军出动3000余人,进犯繁昌,开始对皖南根据地疯狂“扫荡”。驻皖南的10万国民党军全线撤退。周子昆命令第一、三团在繁昌峨岭等地阻击牵制敌人,自己则率新一支队隐蔽迂回到敌人左侧,拦腰痛击,重创日军的指挥机构和炮兵部队,毙伤敌中佐以下317人,日军被逼溃退。10月初,日酋冈村宁次亲自坐镇芜湖,集中近万余日军,对皖南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矛头直指位于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从铜陵出犯的日军窜到泾县时,国民党二十五师弃城溃退,日军不战而占领泾县,形势万分危急。周子昆指挥一个团在三里店的父子岭一带构筑工事,迎击从泾县扑来之敌,以保证叶挺军长集结新四军主力围歼从南陵出犯之敌。周子昆用望远镜死死盯住日军,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以密集火力一次又一次把日军打退。日军恼羞成怒,派飞机轮番狂轰滥炸。突然几架敌机朝临时指挥所俯冲下来,警卫员急忙拉周子昆跳下门前的深沟。“轰隆”一声巨响,一枚炸弹在沟旁爆炸,周子昆被炸起的泥土压倒,埋了半截身子。警卫员把他拉起来,他吐掉嘴巴里的泥土,风趣地说:“奉系军阀打伤我的手,国民党军阀打伤我的肩,东洋军阀想要我的命。要我死,哪有那么容易呀!”他看一看手表,胸有成竹地下达命令:“鬼子出动这么多飞机轰炸,表明他们下次冲锋要拼老命了,各部队立即加固工事,补充弹药,准备战斗。”果然,硝烟未散,鬼子又嚎叫着冲了上来。在新四军干部战士一阵猛烈的炮火打击下,敌人又一次被打了下去。一直打到日头偏西,日寇始终未能爬上父子岭,反而在坡下横七竖八地堆叠了一层层尸体。 c}@cU$ a  
      激战至11日,日军收兵回撤。新四军在这次反“扫荡”中取得了歼敌近3000名的重大胜利。
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副军长 罗炳辉 /J4({sw4  
&VJ0V-  


      罗炳辉(1897-1946)云南彝良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团长、旅长,第十二军军长兼福建军区总指挥,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军团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两次当选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加长征。抗战初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39年起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21日逝世。 &u qBBY  
      1939年7月1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定远县安子集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辖第八团、第十团、第十五团,共3000余人。五支队从成立那天起,就面临着同日、伪、顽三方作战的严峻形势。驻滁县日军为防范罗炳辉部进袭津浦铁路,趁五支队立足未稳,分兵侵占了来安县城。 (f]tIfD{  
      来安县城,位于津浦铁路南段东侧,离滁县30余里,是苏皖边上敌我反复争夺的要地。它像一颗钉子,楔在我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南面门户上,对我威胁很大。五支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罗炳辉决心攻打来安县城,拔掉这颗钉子,激励皖东人民的抗日热情,粉碎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谰言。 =~`S 2D  
      当时来安城驻有日伪军300余人。罗炳辉亲自指挥第八团1000多名指战员,在民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二营指战员从下水道爬进城里,直朝街中心插去。激战3天3夜,敌人死伤100余人,弃城逃跑。新四军收复了来安城。从此,新四军军威大振,至10月,开辟了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铁路路东游击根据地。 1|XT94c  
      日军不肯善罢甘休,11月中旬,1000多名日伪军,几十部汽车再犯来安。当时秋收已近尾声,鬼子是想来抢夺秋收果实。罗炳辉得到情报后,立即召开支队干部会。他说:“粮食是人民的命根子,决不能让敌人抢走一颗一粒。这次敌人的火力很强,我们不能和他们死拼硬打。城里留下一个连,其余部队全撤到城外埋伏起来,打日伪军一个伏击。” p4HR`@TU  
      日伪军从滁县出来,开始还小心谨慎,生怕中了新四军的埋伏。后来路程走了一大半,仍然风平浪静,便大摇大摆地向来安城开来。离城不远时,突然路两边的山头上枪声大作,无数手榴弹和火药包丢了下来,倾刻间一批日伪军倒下。日军见地形对己不利,边抵抗边向城里撤。进城后又在城里搜索几十分钟,见没有新四军埋伏,才敢睡觉。但子夜刚过,城里突然枪声四起,日伪军宿营地均遭到新四军的袭击。原来当日伪军睡下后,罗炳辉指挥新四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日伪军顿时乱成一团,四处逃散,伤亡200余人,狼狈逃回滁县。 >84[g!y+b  
      11月,中共中央重申“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同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来到路东定远县,提出“东进,东进,再东进”的口号。罗炳辉率部队纵横穿插在路东广大农村,抗击日伪,连战皆捷。 E aS.d-  
      第五支进入路东5个月,由2000人增至5000余人,3个团扩大为4个团,第十团由4个连发展到11个连,根据地建设亦初具规模。1940年1月,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 n4Z^Q! f  
      路东抗日根据地的迅猛发展,不但使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汉奸政府极为不安,华中国民党顽固派也如坐针毡。1940年2月,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分别调集重兵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驻半塔集的第五支队进攻。 '104I%&"^?  
      在罗炳辉指挥下,第五支队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在皖东的军事进攻。 & VoZFg  
      5月下旬,津浦铁路沿线和淮河沿岸的日伪军又开始“扫荡”皖东。27日,日伪军2000多人由滁县出犯,再次占领来安县城。罗炳辉决定第三次攻打来安城。30日午夜1时,罗炳辉指挥第八团第一营,从城的东北角秘密潜入城内,其他各部亦抵达指定位置。罗炳辉下令发动总攻,里应外合,新四军城外攻城部队迅速突入城内。日伪军接受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做了充分的防守准备,死守高屋和据点顽强抵抗。罗炳辉下令火攻,让战士们在炸药包中多放硫磺,使之易燃,还将这种炸药装进竹筒,外包浸了桐油的破布、稻草,点燃后投入敌阵。来安城里火光烛天,日本侵略者在熊熊大火中被烧得哇哇大叫,狼奔豕突。再经巷战一个多小时,新四军占领了位于城中心的鼓楼,把大批敌人压缩在城西南角的一大片瓦房内,对付这批敌人,仍然用火烧。日伪军被烧得懵头转向,哭爹喊娘,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新四军,来安城里火光冲天。看看天快拂晓,罗炳辉下令撤出战斗。整个上午,来安城里仍然是一片火光。罗炳辉哈哈大笑,对战士们说:“鬼子喜欢火葬,我们成全他们,这下可真要集体免费火葬了!” 


彭雪枫(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镇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大队长、大队政治委员、第三军团师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参加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局局长、第三军团军团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一军团四师师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1938年春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兼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和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了开创和保卫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历次战役战斗。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 $Q?9 RW  
    p{cu#{m  
    彭雪枫一生戎马倥偬,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战将。他不仅战场上勇猛非凡,而且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在领导豫皖苏抗日根地的创建和发展中,除指挥作战和积极进行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外,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wcUS  
    3x4 S9  
    1938年9月,彭雪枫率领游击支队进行东征豫皖苏边敌后的准备时,对支队领导干部说:一支笔胜过两千支毛瑟枪,一张党报的威力赛过千军万马。我们办一张党报吧,用它来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在彭雪枫的亲自领导下,办起了适合敌后斗争环境的油印《拂晓报》。创刊之初,报社只有4个新闻兵,一架不能正常使用的低劣油印机,两支秃铁笔,两块锈钢板,两盒劣质油墨,一把凹凸不平的胶油印滚,半筒一次只能印30张的“高乐”蜡纸,有时一张《拂晓报》,要重复刻印好几次。办报条件如此之差,但彭雪枫对报纸质量的要求却一点也不低。他不仅审阅要论和重要稿件,还亲自撰写社论、评论、新闻。他曾在自己保存的《拂晓报》合订本封面上写了“心血的结晶”五个大字。他说:“我革命半生,两袖清风,只有这几箱书和《拂晓报》,是我唯一心爱的财产。” `_U |wCQs  
    7iyDBrWSI0  
    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内部改称第六支队,已发展到万人左右。但是,《拂晓报》仍然缺少必需的物资供应。更由于敌人不断“扫荡”,顽军进攻封锁,使物资来源断绝,经费无着,这给报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一次支队供给部金库里只有4块银元,彭雪枫告诉部长资风,宁肯勒紧裤带,也要筹钱买油印物资来维持《拂晓报》的出版。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等领导人,在部队每一次战斗行动时,都要交待一条“政治任务”,规定在战斗结束时注意搜索,凡是发现缴获物资中有油印机、钢板、铁笔、油墨、纸张和敌伪报刊,一定要派专人送到《拂晓报》社来。后来报纸发行量达到4000份,是初办时的100多倍。 A3mv)\3Y  
    c=fBCyv]E  
    彭雪枫重视根据地的文化建设,除办《拂晓报》外,还重视办好文艺团体。1938年11月,彭雪枫率部进军鹿邑途中,组建了“拂晓剧团”。随着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除拂晓剧团之外,又创建了许多文艺社团,如生活剧团、战旗剧团、火焰剧团、淮上剧团、前卫剧团、学习剧团、农村剧团、农民剧团、保安剧团,以及各单位各机关的剧团等等。根据彭雪枫的指示,各剧团排演了反映根据地抗日斗争的许多新剧目,深受军民欢迎,对推动敌后抗日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vReO#nA  
    )(FRx8nz  
    彭雪枫在重视根据地文化建设中,对知识分子尤为重视关心。他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革命队伍。除办学校培养人才外,还千方百计四处求贤。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受不了国民党的迫害,纷纷从国统区来到抗日根据地。彭雪枫对他们热诚欢迎,优礼有加。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生活上,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和他们交朋友,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他深得知识分子的爱戴,被誉为“我们的知音”。


彭雄(1914-1943),原名彭文灿,江西永新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参谋长、补充团团长、独立旅参谋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黄河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1943年初赴延安学习途中于3月18日在连云港以北海面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战斗中牺牲。     nG}hS Y  
    彭雄在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期间,在指挥战斗的关键时刻,常用这样两句话来坚定干部战士的必胜信心:“坚决打到底,哪怕剩下一个人!”“共产党员决不会被敌人征服!”在青阳镇战斗中,战士们在他的指挥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歼灭伪军1个团,俘伪军副团长以下400余人,我军仅伤亡16人。 6?}?i1c#SF  
    W&YvMOL  
    1943年3月16日,一条5桅大帆船载着盐阜地区以彭雄为队长的50多名去延安学习的军队和地方干部从盐河口出发了。经过半天又一夜的航行,黎明时分,风停了,又开始早上退潮,船不能前进,就像抛了锚似的停在海上,一步也走不了。 mT-BijDU  
    #N0~O^  
    大约7点多钟,海岸那边传来嗡嗡的响声,大家以为是飞机,后来才发现海的西边有一个小黑点在飘动。慢慢地,黑点越来越大了,近了才看出是烟囱。船老大第一个大惊失色地喊起来:“糟糕!鬼子的巡逻艇!” fAck3 #DE  
    GfUKdURh=  
    彭雄放下望远镜,仍然很沉着地向大家说:“同志们,敌人不来,我们不要动;敌人上来了,听我的命令再开枪!”随后,他到各个舱去布置,叫大家把手榴弹、短枪准备好,与敌人作海上的战斗。 w".`f= }W  
    DLe{IA+N%  
    “砰!砰!”鬼子向天空放了两枪,巡逻艇渐渐地撞了上来,木船晃动了一下,便被巡逻艇紧紧地抓住。巡逻艇的尾部站着一个日军,他透过木船舱的窗口,发现船舱里有几十个人,就狂叫起来。就在此时,彭雄发出了战斗命令。在后舱的八旅供应部部长伍瑞卿,端起全船唯一的长枪把敌艇尾部的鬼子打倒。田守尧旅长和政治部张亦民主任接连扔出七八颗手榴弹,但都落在敌艇的钢板上,滑到海里去了。中舱里师司令部的几个科长、团长也相继扔出几颗手榴弹,头舱里的警卫人员“20响”也开了火……全船顿时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_(i(t}%iy=  
    Hj[ccM0F  
    突如其来的打击,敌人急忙离开了木船,到二三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架起机关枪向木船猛烈射击。木船没有装甲设备,干部战士的“20响”和手榴弹也够不着敌人;而敌人是一只有钢板装甲设备的巡逻艇,两挺机关枪像发疯似地围着木船轮番扫射。干部战士和水手们牺牲、负伤很多;厚厚的船板被打穿了,海水从弹洞里流进船舱,情况十分危急。 "sj{zgl  
    7L2Zeldh  
    就在此时,彭雄脚被打伤,跌倒在中舱里。他不顾脚伤的疼痛,让警卫员架着他,坚持指挥。已经快要靠上木船头的敌巡逻艇,被彭雄指挥的干部战士一阵手榴弹和“20响”给打退了。就在这关键时刻,彭雄再次受重伤,胸口中了3颗机枪子弹。大家把他扶到中舱里,他说:“不要管我,我自己带的有药。快到后舱找田旅长、张主任,把我的话告诉他们,坚决打到底!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打到底!” k ,?s*Z  
    下午1点多钟,战斗打得最激烈。阵阵枪声中,夹杂着敌人的叫声:“不要打枪了,你们投降吧,投降不杀你们!” q;IofFA*  
    面对残酷的环境,有人提出跳海,说:“新四军绝不做敌人的俘虏!”“炸船!共产党人死也要死在一起!”…… E; o],  
    j'1!jkH  
    彭雄让警卫员架起他,看着大家坚定地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绝不会被敌人征服。但是,现在跳海、炸船都还早,我们死要死得有价值!等敌人上到我们船上来,我们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不是更有意义吗!” sjY G2wYp  
    “对!听参谋长的!”大家异口同声地响应。 "M~wOIDcW  
    Z\ysEuX0  
    战斗到下午3点多钟,彭雄见敌艇始终离木船200多米,不敢靠近,而彭雄他们手中的短枪、手榴弹也就发挥不了作用。于是彭雄命令停止射击,引诱敌人靠近打。敌人以为木船上的人死光了,便想把木船拉回连云港邀功。敌艇绕着木船先用冷枪试探了几次,见没有动静,便大着胆子开了过来。当敌艇离木船只有10多米远的时候,彭雄指挥警卫人员,突然从隐蔽的船板里跳出来,手中的“20响”一齐射向站在巡逻艇上面的七八个敌人。敌人有的栽倒在海里,有的仰倒在甲板上,巡逻艇也像一只受了伤的海鸟,“噗噗噗”叫着向连云港方向开走了。 8k} qG4w  
    @cc\J+ E  
    恰在此时,海上起风了!船,走动了!向离岸八九十海里的柘汪方向行驶!但不到半小时,敌人来了4只巡逻艇,全速向木船追来,机关枪疯狂地向木船射击,但因风大浪高,木船又走得快,子弹射不到船上来。 K,<>RjT  
    I[s'UE  
    木船终于靠近了岸边,在近2米深的海水里停了下来。彭雄兴奋地说:“快上岸!上了陆地,我们就有办法了!”彭雄在警卫人员的帮助下,抱着船板向岸边划。这时,正是涨潮的时候,潮水把大家一步一步推向岸边。 g7#&h j  
    敌人的巡逻艇因海滩水浅不敢靠岸,在离木船数百米远的地方用机枪严密地封锁木船上的人上岸。密集的子弹打来,彭雄就在这时壮烈牺牲了!


罗忠毂(1908-1941),湖北襄阳人。1931年12月宁都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工农红军团长、师参谋长、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参谋长、第二支队司令员,参加和指挥小丹阳战斗、水阳镇战斗。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参加指挥1941年苏南反“扫荡”和反“清乡”斗争。同年11月28日在溧阳县塘马战斗中牺牲。 TkS xg  
    -V@IET  
    凡是和罗忠毅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觉:他是一个军政全能的指挥员。他善于团结干部和群众。无论工农干部、知识分子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都能围绕在他的周围,心甘情愿地跟他干。这主要得益于他平易近人,与人同甘共苦和民主精神好。他对党的政策执行非常慎重,没有丝毫粗心大意和主观主义。比如对统一战线,他到一个地方,首先调查分析当地的环境,各阶层的情形。对于当地的绅士名流,他都要设法和他们联络,向他们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战方针政策,争取他们的支持。对基本群众他更是力求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就是对“两面派”,他也用交朋友的方法去争取他们。有的同志说,“两面派”做了坏事。他说:“要是他不做坏事,只做好事,那就不成其为‘两面派’了。我们和他们交朋友,就是争取他不做坏事,只做好事。今天是民族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呀!”由于统战工作做得好,所以他每到一地,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6;|9Jp_  
    h}SP]@  
    说到军事指挥,罗忠毅的老战友王绍杰1941年12月17日写文章纪念他说:“他打仗的时候最沉着,真是不慌不忙的,越是在枪林弹雨下,越见他之稳若泰山。特别是指挥连续作战,更是他的拿手好戏。”黄金山反顽三战三捷就是战例之一。 P5W{-o$(I  
    iXvmVIfs$  
    1941年5月中旬,罗忠毅率第十六旅旅部和第四十六团由金坛县闸口移驻到金坛、溧阳之间地区。这里是顽军第四十师的空隙地带。5月21日,四十六团请示罗忠毅同意派一个连到绸缪、后周一带采购军粮,顽军以此为借口,在顾祝同、冷欣的指令下,派4个营,于当日上午9时向新四军偷袭。罗忠毅指挥四十六团奋起反击,打退了顽敌进攻,消灭顽军两个多连。天黑时,罗忠毅指示第四十六团退守驻地。 wmmaxSQ  
    6K_G;jA7F  
    第二天(22日),不甘心失败的顽军向第四十六团驻地戴家巷第二次进攻。罗忠毅指挥第四十六团依靠黄金山的有利地形迎头痛击,将顽军击退,缴获步枪、机枪100多支,俘顽官兵100余人。罗忠毅和前来十六旅检查工作的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分析,顽固派还可能再次进犯,就立即指示第四十六团和旅直属队,连夜在黄金山两侧构筑工事,预先设伏。果然不出所料,5月24日,顽副师长率两个团又一个炮兵连,分两路向我黄金山阵地发动第3次进攻,由于我军预先占领了有利地形,采取了灵活的战术,经数小时激战,终于将顽军击溃,歼灭顽军400余人,其中俘虏300人,缴获机枪、步枪百余支,子弹数万发。 c%}z~emQ  
    >&rd,vpv&:  
    战后,谭震林和罗忠毅—同接见记者,指出黄金山三次反顽战斗是皖南事变之后,我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卫反击,是我军能否坚持苏南敌后的关键性战斗,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所谓“新四军在皖南被消灭了”的谎言。 : :^ ,Y.x  
    U NkOZX  
    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军步骑炮联合兵种共3000多人,分3路合击第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溧阳县塘马村周围村庄。敌人趁着浓雾偷袭新四军的岗哨,向第十六旅旅部进击。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亲自指挥部队阻击敌人,在掩护旅部和党政机关1000多人转移后,陷入敌军重围之中,罗忠毅英勇牺牲。


田守尧(1914-1943),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营长、团政治委员、师长。参加鄂豫皖、鄂豫陕、陕北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六八七团团长,三四四旅副旅长。参加平型关、张店等战役战斗。1940年后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旅长,率部南下华中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旅长。参与指挥瓦子口战斗、程道口战役。1943年3月赴延安学习途中,在海上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qGyB8cf/O@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下辖七、八、九旅。田守尧任八旅旅长,率部赴苏北盐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f_y.{  
    Hw5lNGW%/  
    盐阜地区东临黄海,南接苏中,北依陇海铁路,西靠盐河,地域开阔,物产丰富,是华中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田守尧率八旅进入盐阜地区时,社会秩序很不安定,日伪军经常出动“扫荡”,烧杀抢掠;土匪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国民党顽军也不时下乡骚扰,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加上当地人民群众对新四军还不了解,因此,盐阜地区的各项工作一时难以全面展开。面对这种情况,田守尧根据师首长的指示,指挥部队首先打击日伪军,剿除土匪恶霸,安定民心,提高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取得群众对我军的支持。 lM)Om^lU  
    bK,Sc73  
    田守尧指挥部队,于1941年2月15日,首先将最大最坏的盘踞在季家圩的顾豹岑600余土匪全部歼灭;接着,又指挥各团先后对民愤极大的反动地主武装和土匪进行镇压。这年夏季,高作—带的土匪趁日军对我“扫荡”之机,以偷袭手段捣毁了设在高作的新四军军部野战医院。田守尧派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率部将这股土匪全部歼灭。 8:,ErVW:  
    Wmnk& W$  
    日伪军对新四军进入盐阜地区极为不安。他们妄图趁八旅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歼灭或赶出盐阜地区。因此,他们连续向盐阜区进攻、“扫荡”。二十四团二连在淮安县大胡庄遭到六七百日伪军突然包围。二连艰苦作战,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最后和敌人进行了肉搏,共毙伤日伪军100多人。我二连指战员除1名重伤战士幸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田守尧得知这一惨烈事件后说:英勇的二连指战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r    m5Sk?  
    田守尧还指挥第八旅,粉粹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41年9月,攻克日伪郑潭口据点,歼敌600余人,拔除了日伪插入我盐阜、淮海两个根据地之间的钉子。 Z{VA~Ne7  
    8{VF 59g  
    1942年初,苏北日军为了应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开始修筑公路,增设据点,不断向我盐阜区“蚕食”,加紧推行“清乡”、伪化;盘踞在曹甸、凤谷村地区的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为扩大其反共阵地,亦不时出动,扰乱我根据地。 0XQI>d'=  
    -3A%DX>F  
    0iq7i@S&/  
    田守尧根据师首长的指示,在实行练兵、生产、精简的同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保卫了根据地。1942年1月,三师在阜宁县西北孙何庄举行军政大检阅,日伪军1000余人分两路向我进犯,企图破坏大会,袭击我根据地。田守尧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在敌人施放毒气时,仍顽强坚守阵地,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保证了检阅大会顺利进行。 <[8nJ=4H  
    citUQ)F{  
    1934年初,中央军委指示,从盐阜抗日根据地抽调一批团以上干部到延安学习深造。田守尧是其中一员。3月16日,他们化装乘商船从盐河口出发。第二天7点多钟,在海上和鬼子的巡逻艇遭遇,战斗中三师参谋长、赴延安学习干部队队长彭雄负伤,任副队长的田守尧,端起枪把敌艇上几个鬼子打倒,然后叫大家下到二层舱里,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决不能让敌人得到我们一点东西,现在,大家把带的秘密文件撕掉,扔到海里!”他和旅供应部部长伍瑞卿在上层舱抵抗敌人,不久,伍瑞卿也负伤,他就带着警卫员和鬼子拼,坚持到下午3点多钟时,壮烈牺牲。


廖海涛(1909-1941),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与领导闽西暴动。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乡苏维埃主席、中共上杭县委书记、闽西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四军教导总队高级干部队指导员、苏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政治委员,率部转战于茅山、太滆地区。1941年11月28日在江苏溧阳塘马战斗中壮烈牺牲。 Kv|# A&'  
    |3"cM|1'  
    廖海涛虽然出身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但他对任何艰难困苦有着特别顽强、百折不挠的品格。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廖海涛率领200多人的游击大队,活动于闽西上杭、宁化县的大山中。敌人用—个师的兵力,将游击队活动的山区团团围困,日夜搜剿,并实行经济封锁,断绝游击队的粮道。 i`uKkO k<  
    .    当这些办法都不能奏效时,敌人就将廖海涛全家10口人逮捕,房屋田产封存,派人问廖海涛“投降不投降?”廖海涛只回答—句话:“不。没有投降的布尔什维克!”敌人便把廖海涛全家都杀了,全部财产没收,房子也烧了。敌人的这些暴行,丝毫没有动摇廖海涛的革命意志,游击队的旗帜仍然飘扬在大山之中,一天又一天,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新四军成立…… NB;5-V9X=  
    MVWr`    1938年2月,廖海涛和卢胜一起,率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由皖南进入苏南。这地区日军据点多,顽军压迫最厉害,环境最险恶!廖海涛教育部队发扬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荣传统,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年5月,他指挥赤山(江宁、句容边)战斗,歼灭日军中队长以下130余人。6月,他又参与指挥西塔山反顽战斗。苏南新四军主力北渡,他和罗忠毅一起留下来组建新的江南指挥部,坚持苏南敌后斗争。 c7k -&ib  
    ~x@t4_d#  
    1941年11月28日,日伪军步骑炮联合兵种3000余人,分3路奔袭第十六旅旅部宿营地塘马村。在塘马村附近的几个村庄,驻着第十六旅旅部机关、教导队、医院、被服厂、修械所、苏皖区党委机关、茅山四县抗敌委员会和各县主要人员,共约1000多人,战斗部队不足400人,与敌人的兵力悬殊太大,如不及时突围,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廖海涛政委和罗忠毅旅长这两位主官,谁留下来掩护,谁率领机关人员突围?两个人互不相让,都坚持自己留下来掩护突围。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两个人决定:由第十六旅参谋长王胜和组织科长王直率领党政军机关突围。 ^N2 :u  
    d='Ech ?  
    当时,北面之敌向东南压来,与迂回之敌逐渐形成合围。罗旅长、廖政委—面指挥部队向东收缩后撤,一面亲率特务连拼死抗击敌人,掩护军地机关转移。敌人进展迅速,罗旅长、廖政委被四面包围在离塘马村3华里的王家庄。罗忠毅说:“老廖,你赶快带—部人突出去,这里由我来顶着。”廖海涛回答:“我来顶,你先走。”其实他俩考虑,一千多人的机关队伍,虽然已经转移出去了,但不可能走出多远,后面—定有敌人追随,他们在这里能多拖住敌人—分钟,就会给突围人员增添一分钟的安全。 ;. Ox+~kP  
    AHK6\Zxz^  
    他们在王家庄又坚持抵抗约1个小时。敌人见久攻不下,便集中火力猛攻,炮弹把—个个高坡、土坎都炸平了,机枪打得像刮风,房屋的墙壁被打得像马蜂窝—样。鬼子从各个方向哇哇地叫着冲上来,就在这时,罗忠毅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廖海涛见旅长牺牲了,又见四面都是敌人,原来400多人的战斗队,现在只剩下几十人了!他叫警卫员背起罗旅长遗体,他自己抓起身边一个牺牲战士的轻机枪,向战士们高呼:“坚决消灭敌人,为罗旅长报仇!”带着战士们—路冲杀,手中的轻机枪不时扫向冲上来的一拨一拨日军,一个个日军在他的枪口前倒下。 9M@)bI  
    HI]u/~oT  
    廖海涛带领战士冲杀到王家庄东边约1里路的茅棚村,又有两名战士倒下,他拣起他们的步枪。警卫员说:“首长,你手中有机枪了,拣步枪……”廖海涛没等他说完,就说:“机枪不能上刺刀,子弹打完了,和敌人拼刺刀!”说话时,敌人又冲上来了,廖海涛端起机枪瞄准敌人扫射,压住了敌人,当他依托在一个草堆旁射击时,不幸腹部中弹,警卫员要给他包扎,他不让,坚持战斗,旁边屋里一位老太太见他身上负伤,血流不止,就冒着雨点般枪弹背他到屋里包扎,这时廖海涛己完全没了力气,老太太刚把他背到屋里,他就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