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下客户端看视频:从地名看广州城市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56:15
  

  广州是一座多功能城市。地名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广州作为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一这个城市性质。因此,研究广州地名起源、词义及其演变,不仅有助于认识广州城市特色,而且对探讨其命名规律和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广州面山临水,广州的地名也充分显示出这一地理特点。广州从北到南,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河谷等地形。属前两类的如摩天岭、白云山、瘦狗岭、越秀山等;台地多为红色砂页岩或砂砾岩、花岗岩构成,往往冠以岗名,如赤岗、昌岗、龟岗、龙岗、礼岗、走马岗、象岗、竹丝岗、七星岗,以及禺山、坡山等,多开辟为机关学校或风景旅游区;而城区以外冲积平原,则以浦、圃、塱、洲命名为多。至河床地形,计有濠、涌、港、滘、渡、津、湾等。

  广州别称甚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广州的城市建置沿革。相传周楚子熊伐扬越、南海事楚、后立楚亭(庭)为记。此时,有五仙人骑羊衔穗降临楚亭神话,此后广州才有羊城、穗城、仙城之称。秦立南海郡,治番禺,此即为流传很久的广州另一个代名词。秦末汉初,任嚣为郡尉,筑任嚣城。赵佗立南越国,修建赵佗城。孙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广分治,广州一名自此产生。隋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讳,广州易名番州。唐在此设中都督府,故广州又称广府。南汉都广州,称“兴王府”。南宋帝昺迁都于广州,曰翔龙府。1921年广州正式设市,相沿至今。

  广州城内坊巷命名,亦颇有历史建置意义、如八旗二马路、将军东、将军西路、府学东、府学西街等,皆以明清时代官署方位得名。而大北门、五仙门、大东门、西门等地名,为广州城范围变迁凭证。

  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外贸巨港,在地名上留下的痕迹颇多。广州古称番禺,一说意为盐村,乃越语禺与盐同音义,番即村,倒装曰番禺。广州作为生产城市,地名有工业、农林、打石、打锡、纺织、纸厂、榨粉、糖房等路、道、巷名称。。但广州古今最大优势在于商业贸易,故这类地名更多,计有米市、造币、海味、水果、白糖、白灰、蓑衣、丝线、猪、豆腐、花生、宝珠、玛瑙、稻谷、麻、盐、故衣、咸虾、芽菜、鱼翅、雨帽、香料等街、巷、栏、行。这类专业性商贸地域名称的出现,也是城市规划制度从过去封闭肆[坊]制到带有开放性行业街市制转变的重要标志。

  广州历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窗口,在地名上也斑斑可考。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法师昙摩耶舍到广州创王园寺,后改光孝寺,寺前有光孝路。梁大通元年(527年)天竺僧达摩抵广州建西来庵,其登陆地点后为西来初地。唐代广州为世界大港,外商侨居地曰蕃坊。阿拉伯伊斯兰教徒集资兴建清真怀圣寺和光塔,怀圣路,光塔路由此得名。阿拉伯人多蒲姓,光塔东侧普宁巷,据说由原称蒲夷(宜)人巷易名而来。又据《苏莱曼游记》载,唐阿拉伯人称广州为广府。释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慧轮师传》“支那”条注记:“支那即广州也”。元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塔游历中国后,在所撰《中国游记》中,称广州为“泰克兰”,意为中国最南城市。明永乐年间在广州设招待外宾住所“怀远驿”,即为怀远驿(街)之由来。明清时建立专营外贸十三行,时在珠江边,故有十三行路。这些地名渊源,足可作为广州对外交流的缩影。

  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在近现代革命史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名及光辉业迹已镌刻在广州地录上。著名的有中山路、执信路、仲元路、先烈路、广州起义路、六二三路、海员罢工路、陵园路等,皆唤起人们对这些先烈和史迹的不寻常的回忆。

  广州又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旅游资源甚为丰富,多彩多姿。从宋元明清至今都有“羊城八景”,不少“八景”的地名如石门、珠江、濂泉、光孝、白云(山)、景泰、象山、罗岗、东湖、鹅潭、荔湾、琶洲、五仙、镇海、越秀等今天仍为观光胜地。此外,芳村、花田、花地、西湖路、流花桥(湖)、荔枝湾、黄木湾、梅花村、龙眼洞等地名以及新旧八景,或取义于湖光山色、园林胜景,或来源于历史文化,人情风俗,皆体现出广州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广州一些地名。宗教色彩颇浓,除上述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地名外,还有以净慧、司马庙、应元宫、关帝庙、大悲寺、天后庙、西山庙、红庙、庙头、寺右、观音庙(阁)等命名的路、街,亦有其宗教旅游意义。

  广州居民来于四面八方,人们喜欢以原籍或姓氏命名新居地,故有岳州、彭城、福州、宣春、南昌、东莞、新会等路或街,又有冼家、司徒右巷这类地名。若与其它史料相印证,将清楚地表示广州移民的来源、路线和分布,有重要的人口地理意义。

  此外广州地名还有不少壮侗语系成份,不同于中原语言,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例如小河叫涌(西关涌、东濠涌)、池沼日塘(白蚬塘、雷塘、菱角塘)、水沟曰滘(沥滘、新滘)、蛋叫春(鸡春岗)。布(落塘布)、埔(黄埔)、步(埗、增步)、浦(南浦),或叫塱(西塱、大塱、郭塱)。还有陇(陇西巷)、良(九良港)、栏(杉木栏)等,今已成为广州方言地名。但实为古代越人栖居于此而在地名上留下的痕迹,这对研究历史民族地理和语言地理提供重要线索。

  人们每居一地,总希望安居乐业,繁荣兴旺。赋予这种美意的地名,占广州的地名很大比例。计有乐山、平安、龙安、万福、万善、长寿、长乐、大寿、大兴、长生、长庆、泰康、大有、吉祥、太平、泰来、盘福、友爱、多宝、如意、共和、大同、同福、同乐、同庆、兴华、光明、怡乐、保乐、丰宁、丰收等路、巷、坊、里。这些地名作为人们共同的心理、愿望的反映,无论与古于今都有其积极意义。

  总之,广州地名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历史遗产,应系统地发掘整理,剔其糟粕,保留其精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引文来源  广州地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