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 066图解:《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九观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08:08
 《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九观解
《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般若 即大光明月亮船。       波罗   乘此船方可出界。       密多心 多为九天,密处宙心。       经     方法,手段,真言,密语,途径……    《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乘大光明月船出三界驶往九天宙心的方法。    这个出世的唯一法又是什么呢?即《心经》的第一个字“观”。
观是个方法,是万法归一之法,那么主体是谁?是谁使用这个方法方可得渡?这就是第二个字“自”,自观方可得渡。‘佛不渡众生,是众生自渡’,佛不是不渡,是无法可渡,不过告诉你了,得渡求渡的方法是观,须是自观自渡。这里“自”不要理解为我,自不是我,要把我破掉,方法是找到那一撇,打开来,成就自观。目上一撇表眉,密意是把眉心打开,眉心之目那是心灵之窗,因此自观也叫灵观。观音法门就此一个观字,亦叫一字法门,其它一切功夫无非是让你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灵窗开了,方可以行观,方可行此一字法门。所谓女神功第五层次的通灵训练,无非就是让你适应一下灵窗开启之后,不要大惊小怪。很多人过不去这一关就在于为窗外之景所迷,深陷景中不仅不可行观,反而不可自拔。“观自”,灵性显现,通灵,是心经九观的第一层次。    《心经》 “观自”两字之后,是个长句,“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在……时”是个语式,比如,在吃饭时、在睡觉时。这一句及接下,是讲述“自观”时的体验,即自观时你会明白什么,也讲了自观的深度,即自观已成就深般若这个层次的时候,你才会有下文中所说的种种体会。“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主语是“菩萨”,这个菩萨是行至深般若那个时候,自观中那个“自” 的升华。未升华之前为自,升华之时为菩萨,一收功,降华了,菩萨又成为自。从自升华为菩萨时,叫入戏,也叫入定。从菩萨降回为自时叫出戏,即出定。华即花,升华即升花。从自升华至菩萨入定这个过程叫开花,或花开。般若是光明,什么是光明?日月之光和合的那个景,就叫光明。深般若这个深,就是日月相和合的程度。若按先天大道的道家修炼术语,就是坎离和合的程度。六字大明咒“莲花开秋月来”是讲要入定修月得明。九阴功第六式是彩云追月,六表天地人阴阳六和合而成就日月合明。彩云追月起式,云升海底,也叫海上生明月,然后是开云见日,抱日归山,山是什么?是艮,是土的延伸,是三才中的人才依托的要素——身体。归山做什么?日月在土中相和合。日表天表光,月表地表水,山表人表土,此即三才大会合,可知这又叫个什么?“龙华三会”!九阴功,通过动中静,动为调动海底能量上冲,静是执持瑜伽相应心,形成月升日抱的三才聚合而开明,然后打坐行观步入深般若的。而通常修明是采用打坐导入。云为何从海底生?岂不见,石霜问石头:举念不停时如何?石头曰:咄!云是谁举念?即笨蛋,云不用举念,云从海底生与举不举念无关。石霜是担心在打坐时总是不断地举念,问石头该怎么办?石头点化他,告诉他,云起时,与举不举念无关,放下心去打你的坐去吧。    《心经》这句“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其中没有心字,其一是以密多两字表日月大和合,是一种功态,而并不是真的去宙心,去波罗。其二是要无心行,无心观方可。这里无心的心是指凡心,即不可执凡心去行大观。“观自”是一个功态,即入定之前,“在菩萨行……时”又是一个功态,即已入定之时,此时的观就不是观自了,而是菩萨观。在自观功态时,所观仍不成大观,仅为平面直角观。在菩萨观时就已成就了三魂合观《心经》中“时”字以后的文字论述,讲的就是行菩萨大观时之所见。“菩萨观”,三魂合一观,是心经九观的第二层次。 见到了什么?“照见五蕴皆空”。    这个照字,是菩萨观时所发射出的光,使一切均成为光的海洋,那时之所见,色受想行识都已成空。这个“空”不是空寂、寂灭,不表示无、没有,而是实空,空中含着巨大的有,是一片光的海洋。“度一切苦厄”。量度之后,体悟那一切苦厄的运程之后,“明白了”一切苦厄皆系于身。在“照见”之时,生生世世历历在目前,你方可度量同时也会明白,那不过是镜观而已,五蕴成空不为所动。
《心经》紧接下句就是“舍利子”,你才会舍得离身而去,才会长叹一声曰,走吧!
 “舍利子”是三魂合一离体而观,行观进入了心经九观第三层次色空同观。首先发见色空不异,色空不二。这时从功态上讲,叫进入大定。下面经文中所述就是大定时所观见的内容。舍利子之后,虽是无身了,无色身了,但你会发现色身与空身并无区别,自我感觉良好。此即大颠所说的,无手能行拳,无脚能行走,没区别,而是更自由自在了,犹如从必然王国步入了自由王国,此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人误认色相为实相,空相为虚相,而当你功行至舍利子一步时,你会发现空相即实相,虚实本同相。而且不仅是色空同相,就是感受、思想、行为、见识等等,无人身与有人身并无区别,此即经文中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句。    《心经》接下又是“舍利子”三字,这是心经九观第四层高度,发见是诸法空,音心寂灭。前一个舍利子是色空同观,发见了色空不二,而第二个舍利子是进一步行观,又发见了诸法空,诸法都是依此性空变现的,故无实义,“是诸法空”。    经文接下讲,“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九观进入第五层次,发见生命实相不生不灭,生命永恒。这个生命实相是空相,即光相,生命之光相,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原始,它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在这时,你会明白生命与时间本质相同,即同相,它是不生不灭的。“是故空中无色……”观至这一步就进入心经九观第六层次,发见人空。人分化的后天属性本都不存在,色心寂灭。    在此境界时,色虽是不异空,但空中无色,同时也无五蕴,正如经文所曰,“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说人空了。经文接下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何以故?因为“得一”了,而为大、为摩诃,无边无际无界了,此一为日。经文又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经中的要点是“无智亦无得”。无智表消失了,散解了,无得表找不到自我的存在了。何以故?溶入了光的海洋,而无智无得地永恒散解了,找不到自我的存在了,然生命并没有消失,只是消散了。修到此步时又叫个什么?人已空,空执未破。“得一”之人,得此日慧,为大。大即摩诃,即虚空,光的海洋,溶入光的海洋。如若在此止步,这是佛门净土宗、禅宗等等误认为的最高境界,那就落入二边见而走空道了。但凡仅修日不知修月,乘月回归的皆入此道。    其次,人得一为大,再得一、得月为天,而世间修行人不知足的,一过则又成凡夫了。比如,无上瑜伽本是得二而成天,可还要来个上极、极顶、极极,执入世间相对法,又成三界凡夫了。但凡美其名曰活佛活菩萨,却还需喘气、吃饭、喝水、上厕所,那不是凡夫又是个什么?经文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锤”是心经九观的第七层次,观至这一步,人法俱空。无人无法了,寂灭了,但仅是在三界内寂灭了,却误以为涅槃了,出界了,去当佛去了,以大颠为代表的古代最高理论层次就到这一步。    经文的“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句为心经九观的第八层次,空不落空,依大神咒找回自我。是说修到人法俱空这一层后,不可止步,而必须依据大神咒去找回自我的存在。    若不接修大神咒,而仅止于人法俱空,就心有挂碍,而不是“心无挂碍”,心为牵挂而碍阻,而产生恐怖。这个心不是寂灭的色心,而是指天心,即天魂因牵挂寂灭的色心而产生恐怖。仅止于此步去行空道,充其量也仅是和色道一颠一倒,那是属于梦想究竟而不得究竟。只有按大神咒接下去修去行空道,方可“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和梦想究竟”。
    经文从“涅磐三世诸佛……”开始,步入心经九观的第九层次,依大神咒修出三界。    《心经》的第九层次是说,涅槃出世的诸佛,只要是修成佛,都是依据大神咒修出去的,都是依据大神咒“般若波罗密多”这种方法成就的正等正觉,即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最后论定,“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可获日月双明),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经文曰: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这句是说本一卷经之所以讲此咒是因为此咒乃唯一成佛出界之法。这个咒法是什么呢?即是开始讲心经题目时说的乘月飞渡。    经文结尾曰,即说咒……    意思是既然已经把最高、最上乘的功法说给你们了……    经文曰,“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意为,真谛已经揭示,好自为之吧!经文的最后,以三呼大神咒……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结束全文。          《修行者》读记    《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乘大光明月船出三界驶往九天宙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