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联盟插件下载:【旱灾民情】干旱村庄寻水纪实:最小取水女童仅2岁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42:47
2010年03月28日 星期日 13:55

    昨日,云南石林县鹿阜镇大石桥村,一村民背着一箩筐由当地县政府送来的饮用水走在回家的山坡上。

  

    东方早报(记者 于松 发自云南七彩云南,因水而兴。但这个春天,云南很缺水。

  据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披露,截至目前,该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饮水困难群众已达700余万人。此外,一项官方分析预测数据显示,4月、5月该数字将分别达到951万和1014万。这些干巴巴的数字意味着:今年5,云南每4个人中将有1人面临无水可喝的危险。

  昨日下午,早报记者来到了云南石林县大石桥村。该村距离县城约4公里,是石林县156个受旱自然村中的一个。据当地官员讲,大石桥村的受灾情况是云南几千个干旱村中“较普通的一个”,早报记者选择将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村庄作为样本,力求真实展现云南干旱村庄的生态群像。

 

  一个村庄的取水场景

  下午450,距离日落尚有3个小时。然而,忙于活计的村民周家贵与妻子张秀英却放下了手中的劳动工具,准时出现在了家门口。

  15分钟后,两人抄起扁担和水桶,一前一后走出家门。在步行300米后,来到了村口的公路上。此刻,公路一侧停放了一辆消防车,车周围挤满了手提各式水桶的村民。

  周家贵等村民都是来取水的。自2月以来,他们就开始了这种取水方式。村民们说,大石桥村原本家家通自来水,然而自去年9月以来,石林地区一直少有降水,最终,靠雨水补给的蓄水池干枯了,全村200余人也就失去了水源。

    图为6岁女童杨云润取水后挑着这两“桶”水回家,她需要走完这段300米的土坡才能到家

  在娃娃取水阵容中,最小的只有2岁半。这名女童名叫杨慧,进入早报记者视野时,她身上已经担着一根成人手指粗的小木棍,木棍两端用绳子系着两个0.5L的饮料瓶,瓶中装满了清水,跟在大人的身后,迈上了土坡。

  在采访中,早报记者将一空矿泉水瓶(0.5L)暂时放在了公路旁。但2分钟后,这个瓶子却出现在了一名男童的手中,里面装满了清水。男童名叫万祝阳,今年4,该瓶子是他的母亲毕秀芳拾起来灌满水交给他的。毕秀芳的目的仅仅是能多装回0.5L的生活用水。万祝阳很兴奋,抱着这瓶水绕着消防车来回跑了一圈。

 

  一个村庄的争水历程

  在取水现场,一名身穿深色长袖衣的男子主动与早报记者搭讪起来。他叫张全才,系铺兵村委会的副主任。张全才说,铺兵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大石桥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全才透露,铺兵村委会共3541104,872亩田地。但今年,872亩田地只有150亩长出了庄稼,“有收成的,不足80亩”。张全才说,只有80亩地有收成,他很痛心,但与其他受灾的村委会相比,这一数字却是幸运的,“很多山上的村子,甚至连一亩地都没收成。”

  张全才指着公路旁50米远的小河水,80亩田地的收成,全靠着这条穿越村庄的河——几湾河。该河发端于山间的泉水,是石林县六大河流之一。

  早报记者发现,这80亩田地,都是靠近河边的低洼田地,村民们说,这都是他们用水桶等工具,一瓢一桶地舀上来的,“不容易”。

  周家贵等村民说,他们将消防车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将几湾河的水用来供牲畜饮用。然而,围绕这条河,张全才却说出了两段争水往事。

  张全才回忆,200912月份,因干旱,村民们就断绝了自来水,无奈下,村民们开始将几湾河的水当作生活用水。因河水浑浊,他曾去政府反映,希望政府能查明河水是否适合人类饮用。20101月以后,石林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在取样化验后,紧急通知该村,几湾河的水不适合作为生活用水,不久,村民们等来了消防水车。

  昨日,大石桥村下段的几湾河,已经断流了。张全才说,这条河流此前是一年365天流水的,但自今年1月份以来,几次出现了断流现象。

  不过,在进一步的采访中,早报记者获悉,几湾河断流,除了水量减少外,还有另一重要的原因:村庄争水。  张全才说,从上游到下游,这条河分别经过了秧草凹、小西村、三家村、铺兵、大石桥等5个自然村。此前,因用水充沛,村民们任凭河水自然流淌,但受旱以来,这一原始的状态却不复存在。

  据石林县抗旱应急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徐勇透露,政府的消防运水车,每日下午5时准点将生活用水送到大石桥村的村口。石林县抗旱应急指挥部是一个原本不存在的部门,徐勇是从石林县水务局借调过来的,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抗旱”。

  在取水现场,除了中年男女外,六旬老人与几岁的娃娃也参与了取水阵容。一名60岁的老伯,用扁担挑起了100斤水,一走一停的走向了300米远的家中。67岁的阿婆杨琼珍,为了替儿媳妇分担重量,拎起了50斤重的水桶。

  4个孩童的举动更是引起了媒体记者的注意。首先进入早报记者视野的是一名6岁的女童,她叫杨云润,身穿黄绿色长袖衣、牛仔裤,脚踏一双粉色帆布鞋。

  吸引人的并不是她的这身装扮,而是搭在她肩膀上的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棍。该木棍的两端用线绳系着两个1.5L的饮料瓶。杨云润的父亲将装满水的这副扁担放在了杨云润的肩膀上。她随即挑着这两“桶”水,跟随大人迈上了回家的小土坡。这个斜坡有45,她需要步行300米才能到家。途中,杨云润将扁担换了两次肩膀,步行100多米后,她的脚步开始踉跄。然而,杨云润还是挺住了。她伸出两个手指头告诉早报记者,她已经“挑水”两天了,每天挑水两次,每次重6斤。

石林大石桥村,6岁的杨云润肩挑着两瓶饮用水回家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宋金峪 摄

  为了供牲畜饮用与灌溉农田,上游的村庄开始围坝截流,历经4个自然村的围坝后,抵达大石桥村的河水就所剩无几了。为留住宝贵的河水,大石桥村也采取了截流的方式。然而,这样一来,大石桥村下游的村庄,就很难从几湾河获取水流了。

  在采访途中,早报记者发现,石林县的很多河流已经干枯,没有干枯的河流,在一些流段也被人为地截流。

  昨日,周家贵曾两次前往消防车取水100多斤。他说,水紧张,他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洗澡了,他多挑些,“想洗个澡”。

石林干涸的田地被村民重新犁成土块,一匹马在田地里觅食

  相关新闻:6岁小女孩也要爬坡挑水

  旱情·现场

  另据《羊城晚报》特派记者宋金峪报道:西南大旱,闻名全国的云南石林风景区周边,旱情正在加剧。昨天下午5时许,距离石林景区仅7公里的鹿阜镇大石桥村村口,村民们终于等来了送水车。走路挑水的,开摩托车载水的,出动三轮车载水的,村民们有秩序地排队装水,在家和村口之间一次次来回。

  大石桥村52岁的周家贵门前的水龙头已经荒废了三个月,水龙头一直开着,但是不会有一滴水流下来。云南大旱了快半年,靠着聚集雨水的几个水库早已干涸。没有雨水,不少泉眼也没有了水源。取自山泉的管道虽然早已铺到了家门口,但已经是虚设。周家贵厨房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装水工具,大的洗澡盆也被派上用场,虽然洗澡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情。

  与周家一样,大石桥村村民只能依靠县政府采购的供水车囤积生活用水。县政府共采购了七辆供水车,轮流向辖区下各村提供可饮用生活用水,云南武警总队和消防部门也在往各村送水。但随着旱情加剧,供水车已经显得供不应求。石林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说,鉴于旱情,县里准备再增购两台供水车,加快在各村循环供水。

  石林辖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不容易留存。大旱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目前水库、坝塘已经干涸38座;20101月至3月累计降雨7.98毫米。至319日,石林县7个乡镇共有6万人受灾,饮水出现困难。石林县总人口24万,也就是四分之一的人口饮水必须通过其他途径供水。

  大石桥村43号的杨毕才一家就是这6万人中的一户。县政府的供水车一来,全家都出动到村口准备接水回家。一家人开着小三轮,用塑料膜把整个后车厢铺满就开始接水。今年6岁的小女儿杨云润非常乖巧懂事,自己提着两个大饮料瓶子,随着父母一起等待。家里的小三轮用大水管接水,她自己跑到供水车的其他出水口,接满了两瓶水,挑着往家里赶。回家的路上必须爬上一个小斜坡,她并没有停歇。到了家,她马上再赶回村口取第二次水……这场百年不遇的干旱让杨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家里二楼的蓄水池装满了刚载回来的饮用水,以防水源彻底枯竭。

  大旱之下,石林县正常的生活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由于水稻、麦子绝收,原来1公斤卖三块多的大米已经涨至五块多,村民家里有大米也囤积着不拿出来卖。而蔬菜价更是飞涨,几毛钱到几块钱的涨幅都属正常范围。

 

 

    云南,昆明以北200多公里,东川海科村,和家人在一起的村民孔德祥在客厅里抽烟。一家人面前的这盆水,就是全家人的洗漱用水。

 

  

水塘干涸后,村里的多数妇女已经数月没洗过澡。

罗平县普妥乡村民在地缝找水。

贵州省普安县郊外的一个池塘已经完全干涸,一位村民在池塘边割草。

贵州省普安县郊外的一个池塘已经完全干涸,一个村民坐在自家的渔船上发愁。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敬南镇巴布村,一名儿童守在快要干枯的水池边发呆。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丰岩村,一名儿童赶着牛车拉水回家。

贵州省水城县发箐乡发嘎村第三村民组的苗族群众在背水。

尽管水很脏,但是排队等水总是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