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发展:道德的基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29:15
标签:
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人的逻辑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然后治国,再平天下,是这么一个顺序。翻译一下,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至知、格物,也是一个顺序。东方文化习惯大排序,西方文化习惯小排序,也可能是文字交融中认知的差异。
一件东西也包括思想,在需要时喜欢捧着,在不需要时喜欢弃之,主体占用空间大小的能力会修正判断。从人情和事理来讲,衡量的标准是有区别的。猴子掰玉米人们在笑话,时常在人的本性中,只是没有意识或者是不被意识。
顺序的排列是多变的,人们在强调顺序的同时,往往是颠倒的,或者否认颠倒的存在,同时又喜欢把颠倒的意识为唯一的顺序。其实顺序中的每一个环节也是直接和间接地关系,每一个人只能从个体的角度介入顺序,形成介入了节点。可以这样讲,人都不可能同在一个角度介入社会,对社会和生活会面临各不相同的解释。既然是主观依靠客观而反映,介入客观的条件变化,会形成主观意识的不同。
想到运动总是以特有的方式延续和终止,这种方式被人认知成规则和模式,用来规范意识和行为。动物的残忍性最容易显露是在饥饿状态中,减轻和消除饥饿状态,避免残忍性最简易的方式之一。社会的属性也依赖于自然属性,用自然属性的规则,衡量社会属性,道理一般都会顺畅。违反自然属性的代价和成本付出,一般都是个体承受不了的。
有一个人想去偷原东家的东西,选择了一个趁人熟睡的时机,行窃中,小主人顿醒,窃者畏之,恐认出败露,将小主人至死后逃逸。案发即破被擒,获刑归西。一个错误的意识程序的实施,将自身和无辜推入深渊。饥饿状态的积累是导致残忍状况的诱因,迸发出个体主观直接性对整体客观间接性伤害形成超能的状态。
在欲望、脸面和生命的顺序上,谁重谁轻看似简单的标题,都可轻而易举的回答。在真正面临抉择时,是有许多人颠倒的。由于对欲望过度的膨胀需求,形成饥渴心理,甚至采用狰狞残忍的手段,将脸面和生命排列在欲望之后。一旦败露,更会侥幸地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索要脸面,狰狞残忍的过程,最终将生命推在句号上。
先人说得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介入的节点,同样达到和创造优美的境界。从礼义廉耻的道德基点出发,在延绵数千年的人类生活过程中,对真谛的求索沉淀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思想精髓。对主观意识的认知,就是对客观的判断过程。揣摸主观对客观的准确性,不断地调整主观对客观的等距,褒扬和摒弃需要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