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通路抑制剂:教育不是变魔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2:06:35

我在学校里已经呆了35年了——21年作为学生,14年作为教授。结果是,真实世界对我来说就像火星。我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我年轻时打过一点小零工,但是除此以外,我对象牙塔外的世界所知近乎为零。


我不是特例。我的许多同行的经验跟我一样狭窄。因为如果你想在学术世界成功的话,你不能允许自己被花花世界分散了注意力。我之所以能有现在这个理想工作,是因为我在学校里成绩年年领先,好学校纷纷给我发offer,进入教职后还发表了几十篇论文。这些就是我的工作内容——这些就是我全部的工作内容。


考虑到我如此努力地忽略真实世界,你可能以为真实世界会报复性地完全忽略我。但是它不这样!至今,我已经影响了几千名学生在真实世界职业生涯。怎么影响?我给他们打分啊!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考察学生们是否理解了我的课程,然后以此为基础给他们从“优秀”到“不及格”的分数。我的同行们也这么做。奇怪的是,企业们好像很看重我们的象牙塔式评价。在大学里拿到很多“优秀”的学生毕业后会得到愉快,高薪的工作。老是不及格的学生就没法毕业,就业的薪酬也就比较低。大概是这样。


那么企业为什么看重成绩和文凭呢?比较“明显”的解释是,老师教给学生的技能最终将由学生在工作中施展。成绩差,没文凭,工作中能用到的技能也就比较少。


我不能说这种解释完全没道理;会认字和会数数对人是很重要的。但是这种解释很不完整。请想想,一个大学学生要花多少时间学习历史,艺术,音乐,外语,诗歌和数学证明?老实说,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在大部分职业里都一无用处。


这一点也不奇怪,我不是说了吗,我们教授对真实世界的理解是少之又少的。要是我自己都不懂得什么技能的话,怎么教我的学生呢?大学教育又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必须变成梅林,甘道夫和邓布利多(译者注:分别是《亚瑟王》,《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魔法师)才能完成如下魔法:


步骤一:张开嘴对我的学生扯一通“人口问题的外部性”和“教育对政策选择的影响”等学术话题。
步骤二:学生学习这些材料。
步骤三:见证奇迹的时刻
步骤四:我的学生变成了更好的银行家,销售人员和管理者等等..

我的确可以训练研究生让他们变成教授。不用魔法我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我唯一熟知的职业。但是我那几千学生里有几个将来要当经济系教授呢?我没法教他们我不懂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做他们以后要做的工作。我估计的我同行们也很少有知道的。


许多教育者为了舒缓自己的良心就会说:“我教会学生的是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教他们思考什么”。但是这种陈词滥调是和一百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相抵触的。教育是个非常狭窄的概念;学生只会学习那些你仔细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学不学的进去还得看你的运气...

  


其他教育者会说他们教的是良好的工作习惯。但是起码在大学阶段,这个解释只能贻笑大方。有多少工作允许50%的缺勤率(译者注:美国大学典型的及格线)——或者一周只要你工作十二个小时?(译者注:典型的大学学时要求)说这是良好的工作习惯?我倒觉得这是良好的打游戏习惯。让一所大学在类似工作的环境下培养学生是非常困难的。


  

这时候你可能在想:如果教授们没教学生什么工作技能,又没教学生思想方法,又没教什么良好工作习惯,那么企业们为什么还傻傻地攥着文凭不放呢?对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来自象牙塔内部。这种现象叫作“教育的信号作用”(点击下载作者课件)——也是我新书《反对教育》的主题。


根据我的“信号作用”模型,雇主之所以看重学生教育上的成功,是因为这种成功传达了关于这名学生的许多“信号”。好学生通常比较聪明,勤劳,听话——三个对任何工作都非常重要的品质。当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出类拔萃时,雇主就有理由推测他也会在工作场合出类拔萃。具体这位学生学了什么?具体他拥有什么技能?这些都是次要的细节。只要你是个好学生,雇主就认为你能在工作以后迅速掌握所需的技能。


在这种理论下,真正重要的是你与你的竞争者相比之下的教育程度。如果教育水平普遍提高,雇主就会提高文凭的要求;如果教育水平逐渐下降,那么雇主就放低文凭的要求。这就好像踩单车。如果大众接受了我的理论的话,那么我和我的同行们就可能丢掉饭碗。作为一个教授,让公众继续相信教育能产生奇迹,继续相信教授能点石成金,对我是有好处的。


我的良心却不容许我对这个系统心慈手软。教育不是见证奇迹的地方。教授不可就一个奇怪的话题上几节课,就让学生在未知的某项工作上表现加分。我对我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我为此而勤奋地工作。但如果纳税人能省下投进教育的钱,学生们能少上几年学,像我这样的教授能进入真实世界找一个真正有生产力的工作的话,世界将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