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1凤凰怎么办打:理念:评价一篇价值判断型时事评论的好坏--一个人的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42:42
  对于时事评论,少华有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分,今天主要说的,是价值判断型时评。所以如此,在于中国当下的时事评论差不多都是价值判断型,由于新闻开放程度、文体的知识局限和评论家的低职业化程度,事实判断型评论非常少见。
        对于事实判断型评论,正如李方论及过的,要点大意如此:一是经验丰富,二是资料翔实,三是来源权威。如此,才能作出准确的事实判断。而对于价值判断型评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提出一种新理念。        所以有这个想法,源于这两天从邮箱里选稿的经历。山西长治发生大车祸,像往常一样,时评家们都涌上来评论此事,当天300多封来信中,起码有50封在说这事儿。当然了,针对这起车祸的评论肯定是属于价值判断型的。       这样的事情,青年话题肯定是少不了评论的。可是,我从这50篇来稿中,竟然选不出一篇,主要是:没有一篇提出了什么新理念,都是老生常谈,有的人甚至把以前的类似评论改了个由头重投了过来。标题差不多都集中在“陷孩子于险境中就是失职”、“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仅仅问责司机是不够的”、“反思教育投入”之类的东西。        其中,最多的标题就是“陷孩子于险境就是失职”之类的。我知道,这个理念是在评论今年6月份黑龙江沙兰镇洪灾时有人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个理念:镇子本身就地处低洼处,但基于小学生相当低的自救能力、需要保护的未成年身份,以及“低洼地”的防御灾难的地形劣势——为何要把一座小学建在“镇里的偏低处”?可以看到,正是“镇子本身就地处低洼”和“学校又建在镇里的偏低处”的负负结合,导致了自救能力很差的小学生们在山洪面前的毫无抵抗之力,从而酿成了如此惨重的伤亡。        当时对洪灾悲剧的反思中,“陷孩子于险境就是失职”的新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反思思路。此次车祸在原因上与洪灾悲剧有某种程度上的同构性,所以,很多评论都选择了以这个现成的理念为切入点,这让人很反胃。可能有一位作者觉得炒过去的理念很不好意思,于是用了《把孩子置于险境的习以为常是万恶之源》这个读起来非常拗口的题目。        另一类用得多的标题是诸如“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天堂里没有车祸”之类,似乎什么悲剧都可以用这样的题目,什么情感都可以帖上这样标签。显然,这样的理念用得太多太滥了,让人感觉是非常恶俗非常弱智的矫情。       我觉得这是时评作者的虚情假意和思想偷懒。如果是真情实感,是不会依附于某种固定套路的抒情模式,会选择一种自我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我最后选中的那篇《许多年了,孩子们还是奔跑在公路上》,就是一种源于个人真情的佳作);如果真是在反思,是不会集体性地在理念上奉行拿来主义的。       有人要说了,评论为什么要提出什么“新理念”呢?公民表达,表达的就是一种态度,理念不是关键,表达才是关键。我是不认同这种看法的,时评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它是一篇作品,它需要作者的独立思考;它要对事件发展起到作用,只有提出新的理念,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才能有效率地提起某种反思议程。       一起事件发生后,用前一起类似事件中提到过的理念进行反思,由于社会的接受疲惫,并不会起到什么“设置反思议程”的作用。而评论这种文体拿什么和新闻竞争啊,就是通过提供一种新理念,从而在价值判断上引领社会思考,从而在社会发展中积淀知识和思想资源,社会的道德情操才会进步。停留于旧理念的炒冷饭中,一则无助于反思,更重要的是,无助于社会思想水平的提升。        来看看这些成功的“新理念”: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天塌下来,也要实现正义;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新理念,很多都是当时反思某个具体事件的角度,今天看来,这些新理念对于社会道德情操和思想水平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成为人类文明中宝贵的思想资源。        新理念提起思考议程的效率是不断衰减的,今天如果谁仍旧在使用“天塌下来,也要实现正义”的理念,其启思的力度就大为减弱。所以一个社会的思想库中要不断涌出新理念,才能对反思有所助益。比如这次山西长治车祸的反思中,拾过去事件反思之牙慧地提出“陷孩子于险境就是失职”,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当然了,这样有生命力和智慧的新理念不是每个人都能提出来的,“新理念”更是一种创作姿态,写作的时候要时时问自己,这篇文章,是不是我独立思考的产物,我有没有努力尝试提供什么新的角度。更要有这样一种自觉,当回首某个事件的反思时,要有这样的职业荣誉感:对于反思,我的贡献是什么?       谚云,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是指一种绝对意义和普遍时空上的“新事”,但我相信,在一个局部的时空下,只要用心去思考,相对的“新理念”还是能不断思考出来的,人思想的空间是很大的。当然了,我说的这种新理念,不是要一个人刻意求新或为新而新,或哗众取宠地标新立异,而是一种自然的、自觉的、发自理性思考、对事件负责的新。       能在时评中提出某种新理念,体现了一个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积淀,还有严谨的职业态度。如今口水时评的泛滥,垃圾时评的流行,正是时评写作伦理中“新理念”自觉的匮乏:发生了一件事,赶紧表态,不顾表态水平;赶紧到网上搜索别人的观点,然后剪辑拼凑起来发出去。另一种倾向是,因为思想懒惰,时评出现了情绪化表达的危机,缺乏知性含量,仅仅是一种情绪泡沫,一种无根的道德表态。       说到这里想到评论与杂文的分野。我觉得,杂文本质上是一种构思的情绪,而时评本质上是一种构思的理念。好的杂文能掀起一种情绪的共鸣,而好的时评能在提供一种新理念中启思社会。而如今,更多的时评变成无构思或粗糙构思的情绪。        还想说一句,最应该表达某种新理念的,应该是社评。社评应该是时评中的王冠,可如今,诸媒体的社评跟时评并无区别,只是挂了社评名号的普通时评而已。        我写时评,一直努力本着这种创作态度,不过近来似乎有流于平庸的倾向,自己也非常苦恼,可能写了这么多,需要一种质的进步才能摆脱某种模式了